❶ 石存玉的全部作品
1958《破除迷信》飾 老工人 合作演員:胡曉光、今欣、王心剛、王毅、張馳
1958《狼牙山五壯士》飾「叛徒」趙玉昆 合作演員:李長華、高保成、李力、張懷志、霍德集
1958《黑山阻擊戰》飾 敵軍長 合作演員:張世凱、白平、邢吉、蘇友鄰、安伯英
1959《江山多嬌》飾 割眼藝人 合作演員:田華、凌元、李炎、李長華、陶玉玲
1959《烈火真金》飾 醫院院長 合作演員:趙汝平、李久芳、白鋼、關淑貞、王瑛、王連海、周正禹、曲雲
1959《戰上海》飾 敵軍長 合作演員:丁尼、高岩、李書田、李長華、張沖雲
1961《突破烏江》飾 漁民 合作演員:朱毅之、李久芳、周正禹、於純綿、劉秉章
1962《碧海丹心》飾「漁民老漢」金大義 合作演員:李長華、田華、馮一夫、李延秀
1963《奪印》飾 老農 合作演員:李炎、田華、高加林、劉磊、李輝健
1965《打擊侵略者》飾 朝鮮支前老漢 合作演員:張勇手、王孝忠、胡曉光、李炎、於純綿、張良等
1965《苦菜花》飾 四大爺 合作演員:曲雲、袁霞、王志剛、楊雅琴、萬倉
1965《秘密圖紙》飾 瞎老頭 合作演員:田華、邢吉田、王心剛、王毅、錢樹榕
1975《激戰無名川》飾 朝鮮老大爺 合作演員:關長珠、霍德集、於純綿、張連伏、張金生
1975《雷雨之前》飾 李大伯 合作演員:王寶坤、王莉、李世璽、趙毅軍、王紹文
❷ 89歲王心剛:與病妻患難60年,如今享副軍級待遇,兒女已身價過億
王心剛 青年時代曾是中國內地公認的電影界「白馬王子」, 在熒幕上,他塑造的形象熠熠生輝。
在現實生活中,他做事極其認真,做人低調而又謙虛, 對待患病的妻子,更是悉心照料,60年恩愛如初。
息影後,他露面不多,靜靜地安享晚年,與結發妻子相濡以沫,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王心剛從小就喜歡文藝,但家裡沒有人在演藝界,父母也就沒有重視起兒子的興趣愛好,而是到了學校, 老師發現了他的藝術天賦。
中學時代,王心剛在學習之餘,就跟隨語文老師,參加業余文藝演出。
高中畢業的前一年,王心剛有幸得到了前往沈陽 ,參加文藝骨幹訓練班的學習機會,得以系統地學習話劇表演。
次年18歲的王心剛應征入伍,之後考取了東北軍工局文工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他在文工團時, 曾演過《李闖王》、《三個戰友》等多部話劇。 王心剛在話劇中,形象英俊、表演質朴,他所扮演的角色,官兵們都很喜歡。
24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的演藝事業發生了重大轉折。
故事片《寂靜的山林》即將開拍,長春電影製片廠為男主角史永光挑選男演員,先後物色的幾個候選人,都不能令導演滿意。
長影就想到了去東北軍工局文工團, 看看那裡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此時的王心剛,已有了幾年的話劇表演經驗,文工團的領導極力推薦他前去試試。
王心剛憑借著實力和形象,連闖小品測試、角色分析和試鏡三道關 ,成功地拿到了偵查員史永光這一角色。
王心剛是那種凡事要麼不幹,干就一定要干好的人 。第一次拍電影,就擔任男主角,對於王心剛來說,他既要接觸一個陌生的領域,又是面臨的一次重要考驗。
他沒有焦慮,而是將壓力變為動力, 一邊潛心研究史永光這個人物角色 , 一邊虛心向導演請教 ,短時間內,他就熟悉了電影拍攝的整個流程,也顯示出了自身的表演才能。
影片中,王心剛將偵查員史永光的一舉一動,飾演得真實可信,充滿著昂揚的精神和飽滿的熱情,同時又蘊含著公安人員所必備的機靈和敏銳。
1956年,電影公映後,圈內外叫好聲一片, 觀眾們記住了王心剛英俊帥氣的形象,更記住了他的名字。
拍完電影,王心剛本以為任務完成, 他可以回到東北文工團繼續演話劇,誰知道長影又邀請他拍另一部影片《牧人之子》 。
連拍了2部影片,王心剛在圈內便小有名氣,好幾家電影製片廠都想要這個人, 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動作最快,通過部隊組織,將他調入 。
從此,王心剛正式踏上了電影演藝之路。
導演嚴寄洲曾這樣評價王心剛,「他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謹而又認真」。
進入八一廠不久,王心剛就接到了一個的任務,飾演電影《海鷹》中的魚雷快艇艇長張敏。
這部電影的意義非同尋常, 因為它是作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的影片 。拍攝之前,為了更好地把握戲中人物的特點和各種細節, 王心剛就去親自體驗海軍的生活 。
他不僅跟魚雷快艇的艦長同吃同住,還細心觀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舉一動,到最後, 他甚至可以替代艦長駕駛魚雷快艇 。
熒屏上,王心剛飾演的張敏,既英武又浪漫,與那輕巧威風的魚雷艇一起,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腦海中,既征服了觀眾, 也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海鷹》上映之後,好評如潮, 在慶功宴上,總理還與王心剛碰杯 ,這是對他飾演角色的高度認可,更是給予他的一個莫大榮譽。
之後,王心剛還在《勐壠沙》、《哥倆好》、《秘密圖紙》、《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影片中飾演了一批可信可親的軍人形象。
在整個60年代的中國熒幕上, 王心剛幾乎包攬了一半以上的英俊小生形象 ,他在叱吒風雲的演藝中,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偶像。
1962年,王心剛榮獲「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的稱號。
王心剛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在熒幕之外,他又有著怎樣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呢?
事業卓有成就的王心剛, 在生活中,卻經歷了一段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 但他都用男人的責任感和堅實的臂膀扛過去了。
《海鷹》上映後,王心剛收到不少年輕姑娘的求愛信。
那個年代的姑娘,能如此大膽地表露自己的真實 情感 ,足以看出,她們是多麼地認可王心剛在電影中飾演的人物形象,當然,肯定也有不少姑娘是抱著對他本人的崇拜。
不過,王心剛都沒有接受。
後來,王心剛與王曉棠搭檔,出演了《野火春風斗古城》,電影上映不久, 社會 上便流傳著一句話, 那就是「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更為有趣的是,不少入戲太深的觀眾,還給王心剛寫信說,希望他與王曉棠,兩個人假戲真做,能成為現實中的伴侶。
王心剛看了觀眾的來信,不禁笑了, 他這樣回信道,「我已經當爸爸了」。
他之所以這樣寫,並不是想欺騙觀眾,而是他確實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
王心剛的妻子名叫楊昭采,1961年在電影《突破烏江》中扮演過紅軍衛生員的角色,也是一位被導演看好的女演員,如果繼續拍戲,可能同樣會取得成績。
但楊昭采是位識大體的女子, 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演藝天空 ,選擇在八一製片廠做了一名音樂編輯,心甘情願地做王心剛身後的女人。
楊昭采沒有看錯人,她對丈夫的付出,日後她生病時,王心剛同樣沒有辜負她。
王心剛和楊昭采結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家庭生活非常幸福, 他們兩個人愛情和婚姻,讓身邊的人都很羨慕 。
然而,幾年幸福的生活時光之後,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
1972年,妻子楊昭採的一個朋友,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自殺了,朋友的離開,對她的打擊很大,她有些承受不了, 起初是整天鬱郁寡歡,後來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 。
王心剛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的情緒會逐漸得到恢復,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昭採的情緒卻是極度不穩定,後來,經醫生診斷, 妻子出現了精神紊亂 。
為了盡快讓妻子恢復 健康 ,王心剛就帶著楊昭采四處求醫問葯,甚至還讓朋友們幫忙尋找民間偏方。
只要聽說哪位醫生在治療精神疾病方面比較有經驗,他就會帶著妻子前去;如果周圍人告訴他,某個偏方可能有用, 他就會竭盡全力配齊各味葯材。
只要能治病,不管是西葯、還是中葯,王心剛都願意去嘗試。
照顧一個精神出現問題的人,談何容易, 因為意識不受控制,很多時候楊昭采並不配合王心剛 ,比如說吃葯。
當王心剛將西葯片拿給妻子,或將熬好的中葯碗端到妻子面前時,楊昭采多是拒絕服用。
每次喂葯的過程都需要花費王心剛很長的時間 ,他就想各種辦法,讓妻子能聽話地將葯吃下去。
後來,王心剛想到妻子以前喜歡聽音樂,就試著在喂葯時給她放音樂,結果還真奏效,妻子的情緒竟然穩定了下來。從那時起,王心剛就靠著放唱片,讓楊昭采安安靜靜地吃葯。
每天,照顧妻子都要耗費王心剛的多半精力,可家裡還有兩個孩子, 王心剛是又當爹、又當媽 ,管孩子的生活、輔導孩子的作業,全身心地為整個家付出。
他,一個大男人,沒有怨言、沒有煩躁,在妻子生病期間,依然讓這個家井然有序。
最終,王心剛用不離不棄、一片愛心, 花了整整5年時間,讓妻子漸漸恢復了 健康 , 一家人又重回往日的生活。
妻子痊癒後,王心剛重新復出,這時他已經42歲。
與大多數老電影表演藝術家一樣,年齡的緊迫感,促使著王心剛拚命創作,努力挽回失去的藝術青春。
出演《南海長城》時,他是44歲。 為了更接近劇中人物,他拚命地鍛煉身體 。
結果因為練得太投入,身體浮腫,而且為了膚色更接近漁民,他每天都去曬太陽, 曬得皮膚都脫了一層皮 。
雖然這個時期的王心剛,不如青年時期,在電影里的形象那麼光鮮, 但人到中年的他,另有一番成熟干練的魅力 ,嗓音還是很有磁性、富有親和力,依然迷倒了大批觀眾。
80年代初期,王心剛在《知音》中塑造的蔡鍔將軍形象,讓那些懷念他昔日軍人風採的觀眾們更是興奮不已。
這一年,王心剛49歲,而他要飾演的蔡鍔、當時年方34歲。
怎麼才能在這個形象上, 安全走過「老扮少」這根危險系數很高的鋼絲, 無疑成為王心剛當時遇到的最大難題。
化妝師范青山從外形上幫他想辦法,將王心剛面部的皮膚拉緊,這樣看起來就年輕了不少,發型也一改往日,給他弄了一個寸頭。
通過化妝,讓王心剛在外部造型上很有自信,但這只是形似, 還需要神似 。
神似的問題,就需要王心剛自己來解決,如何能把蔡鍔演得更貼切,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為了保持身材, 王心剛每天早上都要跑兩三千米 ,晚上拍完戲,其他人去吃夜餐,他卻不敢吃東西,怕長胖。
到了正式開拍時,王心剛並沒有刻意地往年輕人上去演,而是按照戲的發展、人物規定的情景,自然去地表現。
他為《知音》這部電影的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報,王心剛奪得了當年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將近半百的年紀,成功飾演了青年時期的蔡鍔 ,讓王心剛重現了60年代的熒幕風采。
不得不說,王心剛天生就是做演員的料,更是扮演軍人的料,他只要披上戎裝,便會光芒四射,引眾人矚目。
王心剛很早就成名了,如今 他享受副軍級待遇、政府特殊津貼 ,卻從不拿自己當大腕。
日常生活中,王心剛非常低調,看起來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在導演嚴寄洲眼裡,他就是一個平時不愛說話,沒事就喜歡看書、看劇本的人。
1975年,王心剛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廠里給他配了專車,他卻不願意享受領導待遇,除了外出開會,平時很少用 汽車 ,他每天就騎著自行車上下班。
拍完《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55歲的王心剛,認為自己的年齡,已不再適合表演,便選擇了息影 。
王心剛的低調是一貫如此,息影後也不像多數藝術家,還會參加一些外界的活動,他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 很少露面、也不接受采訪 。
王心剛的低調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孩子,一雙兒女讀書時,身邊的同學都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一位名人。
他的兒女成人後,因為對演藝圈不感興趣,就沒有子承父業, 而是從事了IT產業,兩個人的事業很成功,目前兩個人資產已過億 。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他在中國電影熒幕上,光彩奪目了近半個世紀, 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就是對他演藝生涯的最好詮釋。
昔日英俊小生的他,早已滿頭白發,精氣神仍不減當年,妻子楊昭采看起來,也比實際年齡年輕了不少。
89歲的王心剛,與妻子、兒孫一起,每天過著平凡而簡單的生活。
因為他是一位智者,無論在影片中塑造了多麼光輝的形象,終究要回到現實生活中去。
與妻子恩愛60年、白首偕老,兒女事業有成、兒孫孝順,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1]《新京報》,2019年10月28日,《王心剛:鷹擊長空正青春,轉戰幕後知音在》
[2]《人民日報》,2012年8月23日,《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溯源》
❸ 跪求《突破烏江》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李舒田導演的
鏈接:
❹ 突破烏江的演職員表
演 員:李久芳飾 張團長
周正禹飾 秦政委
於純綿飾 陳連長
劉秉章飾 王班長
石存玉飾 黃大爺
林洪桐 飾 羅小光
霍德集飾 黃大發
邢吉田飾 敵旅長
王孝忠飾 敵營長 導 演:李舒田、李昴
編 劇:朱欣
❺ 演員楊紹采
王心剛的妻子,原來也是部隊的演員,在電影《突破烏江》中曾扮演紅軍衛生員。
❻ 電影演員一於純綿還在嗎
健在的。於純棉,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28年8月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1945年2月參加革命,歷任山東威海市委宣傳隊音樂組長,東海軍分區宣傳隊隊員、分隊長、副隊長,膠東軍區文工團音樂分隊隊長,福建軍區文工團戲劇隊副隊長,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組長。1958年4月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當演員,後任副團長。四十多年來曾在16部故事片、12部(52集)電視劇、14部歌劇和話劇、京劇中飾演角色。在故事片《金鈴傳》中飾滿倉,《突破烏江》中飾陳連長,《東進序曲》中飾新四軍團長鄧斌,《雷鋒》中飾指導員,《打擊侵略者》中飾團長崔凱,《激戰無名川》中飾鐵道兵師長,《主犯在你身邊》中飾市委孔副書記,《飛虎》中飾軍政委並兼任導演;在電視劇《熱泉》中飾空軍副師長,《淚灑花紅》中飾空軍某航校副政委,《山裡紅》中飾電力局長。其中影片,《飛虎》獲總參電影教材三等獎,電視劇《熱泉》獲1984年優秀電視劇獎。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❼ 電影突破烏江張團長的扮演者李久芳_在是否還活著
演員李久芳目前在世。李久芳,男,1929年出生,黑龍江密山縣人。
❽ 六十年代明星王心剛在做啥
沒有,老演員都不愛張揚,不像現在的演藝界的人。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演員,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常任理事,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年輕時的他外形高大俊朗,被公認是當時內地電影界的「白馬王子」,1962年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1982年憑借《知音》榮獲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帝。2006年息影二十年的王心剛復出拍攝電影《我的長征》。
王心剛現在過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說:「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沒當演員,不是我不讓他們當,是他們自己沒興趣,他們都從事IT行業,現在他們每人又都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他們都回家時,我們家是個熱鬧的大家庭,現在保健、健身對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閑暇時間,就陪孫子,看書、聽音樂。」
王心剛說:「過去我當演員時,工作很認真,事業在我心裡最得要,不演戲了,老伴與家人最重要。」與王心剛感情深厚的妻子楊紹采原來也是部隊的演員,在電影《突破烏江》中曾扮演紅軍衛生員。與王心剛結婚後,為全力支持丈夫,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文革」中,楊紹采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剛為妻子四處尋醫,最終使妻子逐漸恢復了健康。
對於現在平淡的生活,王心剛完全適應。雖然是少將軍銜,享受副軍級待遇,但王心剛一直把自己當普通人,他一直不願做官,當年他服從上級調動不得不但任了八一廠的業務副廠長,被迫從集體宿舍搬進了高幹樓,但他享受不慣特權,退休前專門配備的專車他很少用,除了開會,他就願意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