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誰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魏雲。
魏雲,生於河南鄭州,豫劇表演藝術家。主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朝陽溝》等並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
。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1歲。
(1)電影朝陽溝演員魏雲擴展閱讀:
魏雲在藝術上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她尤其注重生活積累。《朝陽溝》這出戲,魏雲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不知已演出多少場了,但是魏雲卻從未在銀環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停止過。她每次演出都力求有新感覺,星星點點地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一角色。
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合影留念。1965年當選河南省黨代表,1977年,參加中國友好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其事跡被列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古今中外名人》《華夏女名人》《中國當代藝術家傳集》等辭書。
退休之後,她仍活躍在各地的舞台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性演出活動,耐心地輔導、培養青年演員,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重病期間時刻關心團內的業務建設,她不顧身體病重,親自動筆,修改唱詞,譜寫唱段,謳歌新時期的繁榮盛世。
B. 魏雲的人物評價
魏雲是豫劇現代戲的開拓者之一,名列三團「五大主演」,她塑造的藝術形象、創造的唱腔,至今留在廣大的觀眾心中。她在《朝陽溝》里扮演銀環演唱的許多唱段,如「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上山」、「下山」,到現在也是戲迷點唱、傳魏雲在《朝陽溝》飾演的銀環唱率最高的段子。
現代豫劇他們那一代演員,還有編導、音樂設計,對於豫劇現代戲可以說有篳路藍縷之功。雖然現在看來,排演現代戲對於豫劇工作者來說,早已是駕輕就熟,但在幾十年前,卻是一件頗不容易的事情,他們面對的環境異常艱苦——豫劇演了二三百年,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演員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有嚴格的程式,都是為塑造封建時代的人物服務的。突然要把這些舍棄,用傳統藝術去表現工農兵和社會主義新生活,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他們不但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而且連固有的程式也會成為束縛演員塑造新人物、表現新生活的枷鎖——所幸,三團的演員大部分是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參加革命的文工團員,身上較少有傳統的影響(這些文工團在解放後組建了河南省歌劇院,1956年又奉命改組為河南省豫劇院三團,專門排演現代戲)。但事物總是有其兩面性的,沒有傳統的根基固然較少受程式的束縛,但同時也意味著藝術表現力的貧乏,還有不被觀眾欣賞習慣接受之虞:在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播出的紀錄片《常香玉的人生故事》中,87歲的楊蘭春對於50多年前的事情,至今仍耿耿於懷——
轉機出現在1958年,一出《朝陽溝》改變了三團的命運。當年廣大城市知識青年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三團決定排演一出劇目,反映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潮。他們加班加點,奇跡般地只用了七天時間就把這出《朝陽溝》搬上了舞台——這個速度放在當時「大躍進」的背景中,顯得相得益彰。據說編導楊蘭春把劇本唱詞就寫在隨身的紙煙盒上,寫好一段就拿給音樂設計王基笑,王基笑設計好一段就教給演員演唱一段,演員馬上就跟樂隊合練——現在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怎麼說也算是「急就章」的一出戲,後來竟然那麼紅,而且一直流傳至今。
其實,想來這個戲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首先,編導楊蘭春是老八路出身,有深厚的生活基礎,他對中國的農村、農民實在是太熟悉了!而且解放後又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與馬可他們一同創作了歌劇《小二黑結婚》,他寫起農民來,自然下筆千言、文不加點。與當時很多應景應時的戲不同,《朝陽溝》不僅寫事,而且寫人、寫情,人物形象立得住,情感真實生動,這戲先就成功了一半。其次,王基笑是個優秀的音樂家,自從被分配搞豫劇音樂以來,他對豫劇的傳統音樂進行了艱苦的調查和刻苦的鑽研,並加以融會貫通。經過之前幾出戲的實踐,到了《朝陽溝》,設計出的唱腔全都從傳統中脫胎出來,又新穎別致,把豫劇傳統各流派的唱腔融為一體,甫一出爐、立刻風靡。同時,三團的演員們也進行了艱苦的勞動,他們向老藝人學習豫劇的傳統唱腔和表演,同時接受西洋聲樂訓練,學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直堅持「藝術源於生活」的信條,常年堅持「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基層體驗生活,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三分之一的時間排練、三分之一的時間演出)。河南登封曹村(現名朝陽溝村)成為他們的生活基地,他們與那裡的農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直保持至今。所以,《朝陽溝》中演員的表演非常生活化,觀眾看來異常親切,覺得就是自己身邊的人。
貼近生活的劇本、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真實生動的舞台表演,再加上琅琅上口、優美動聽的唱腔,《朝陽溝》想不流傳,也難。 《朝陽溝》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魏雲作為女主角,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朝陽溝》的演出、電台錄音的播放和電影的大范圍放映,魏雲那時候差不多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多農村的老太太說,找兒媳婦就要找個銀環那樣的!從被觀眾哄下舞台到成為准「大眾兒媳」,這個跨越浸透著藝術家的辛勤汗水,也為古老的豫劇開辟了新的藝術道路。《朝陽溝》和豫劇三團成了一面旗幟,成為後繼者效法之范,賢如常香玉,在排演現代戲時,也要到三團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三團的演員大是文工團、歌劇院出身,他們曾經奉命向常香玉等老藝人學習傳統唱腔)。在1980年豫劇流派會演時,「豫劇三團」作為一個新的流派和「五大名旦」等傳統流派一起載入豫劇史冊,這是對三團歷史地位的肯定,對三團藝術家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三團道路的肯定。
C. 魏雲這個演員家是哪裡的她生在哪裡
1936年出生在河南。
1951年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員。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紅珊瑚》、《人歡馬叫》、《朝陽溝》等劇目。「文革」後,又排演了《驕楊》、《朝陽溝內傳》等新戲。1993年10月退休。
她還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時,還曾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3)電影朝陽溝演員魏雲擴展閱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魏雲還先後主演了幾部很有影響的劇目,如《耕雲記》(飾肖淑英)《紅珊瑚》(飾珊妹)《人歡馬叫》(飾劉愛琴)等,這些劇目中魏雲所飾演的角色都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響最大的數她飾演的《朝陽溝》中的銀環,隨著電影和電波傳遍全國各個地方,魏雲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文革」後魏雲又先後飾演了《驕楊》中的楊開慧、《甜蜜的事業》中的田大媽、《愛情的審判》中的葉母等令人難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後復排的《朝陽溝》中重新飾演銀環。
D. 你還記得《朝陽溝》里王銀環的扮演者魏雲嗎如何評價魏雲
經典豫劇《朝陽溝》於1958年5月19日在鄭州首演,同年6月進京演出,轟動一時,深受觀眾喜愛。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這部經典豫劇攝製成戲曲藝術片,更讓這部經典豫劇走進了全國百姓的心中。
劇中銀環的扮演者魏雲以她美麗純真的扮相、真摯樸素的表演、清脆甜美的唱腔贏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也讓觀眾記住了這個積極努力的好演員。
魏雲在50年代主演了《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等劇目,她在《志願軍的未婚妻》中塑造的趙淑華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贊許,很多志願軍戰士還給她寫信,贊揚她塑造的角色真實、生動,體現了新中國婦女的優良品德。
魏雲還在《耕雲記》中飾肖淑英,在《紅珊瑚》中飾演珊妹,在《人歡馬叫》中飾演劉愛琴,她的表演生動自然,贏得觀眾的喜愛。
文革後,魏雲主演了經典劇目《驕楊》、《甜蜜的事業》、《愛情的審判》,並在復排的《朝陽溝》中再次飾演銀環,還在新編劇目《朝陽溝內傳》中飾演銀環。
魏雲退休之後,依然心系豫劇事業,不僅積極活躍在舞台上,參與 社會 公益演出,還耐心培養幫助青年演員,將自己的畢生經驗傳授給她們。
圖為1999年魏雲與姐妹們在創作、排演《朝陽溝》的河南省登封市朝陽溝村,與村民在一起。
魏雲與豫劇《朝陽溝》中銀環的原型、登封市朝陽溝村村民趙銀環在一起。
魏雲和朝陽溝的鄉親們在一起
魏雲已於2007年12月5日因病去世,享年71歲。
魏雲老師千古!觀眾會永遠記住你!
河南豫劇《朝陽溝》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傳唱60年,久演不衰,裡面的每一個唱段都成為了豫劇現代戲中的流行唱段,是一部經典戲曲之作,魏雲老師扮演的那個穿著格子衫衣服,梳著2個大辮子形象的「銀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唱腔優美,豐厚,「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人也留來地也留」等等這些唱段,真的是百聽不厭,好聽入耳,遺憾的是魏雲老師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1歲,給喜愛她的觀眾留下了悲痛和遺憾,魏雲老師還主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朝陽溝》等並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
《朝陽溝》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舞台版版本,另一個是電影版版本,這兩個版本都不錯,也是我們大家家喻戶曉的一部現代河南豫劇戲曲,最令我百看不厭的就是電影版版本。(現已收藏近三年時間 )
這部戲曲電影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奏。劇中主要人物拴寶和王銀環。
而王銀環的扮演者魏雲,在這部戲中根據當時的年代和劇情需要,把王銀環此人從城市的一個高中生因戀愛關系決心紮根農村的一個知識農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反應出銀環在戲曲中各場和各個時段思想情緒變化,由一個不懂勞動的學生到一個知識勞動模範的農民形象逼真地刻畫出來了。
無論怎樣,這部戲雖然過去了多少年,人們始終不能忘記魏雲這個名字。
對魏雲老師永遠懷念在心!她塑造的銀環形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很多時候,在大家的心目當中,銀環就是魏雲,魏雲就是銀環,藝術人物已經和真實演員融為一體!最令人遺憾的是魏老師早早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會永遠懷念她!
朝陽溝的真實所在地是河北邯鄲的武安市,那裡是朝陽溝劇作者楊蘭春的家鄉,全部劇情都是楊蘭春家鄉的故事。這里我去過,在邯鄲市的西北方向,大約距邯鄲市火車站60多公里。
親家母快坐下,聽俺說說知心話,……自從銀環來到家,婆婆待她向親媽。為她做套新被服新里新面新棉花。快嘗嘗又大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這段精彩唱段家裕戶嘵快自人囗久唱不衰。那時農村窮山溝能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啦。
我和魏雲娘家住對門,東大街魏家胡同,小時經常見她,正是她大紅的時侯,從沒架子,騎單車,朴實可親,講話和氣,見老少打招呼,不愧是大家庭走出的閨女,端裝秀氣,氣質非凡,她一直是我童年敬配的秀姐。
朝陽溝劇中女主角王銀環扮演者魏雲大師,她的唱腔如行雲流水,甜蜜入耳,予劇朝陽溝劇組寅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常唱不絕,戶喻家曉人人享唱,魏雲大師和諧永遠懷念您,敬仰您永運活在河南大地心中,你是河南的名付其實的名星,給河南乃知中國帶來美的享受幸福快。
魏雲老師唱的太美了,向魏雲老師舉弓,永遠懷念她。
E.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誰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魏雲。銀環上山,下山原唱是豫劇表演藝術家魏雲,唱段源自豫劇現代戲《朝陽溝》,銀環上山時她決定要把自己的全部熱情都奉獻給山區建設,所以曲調歡快,用的是豫東調,因為是春天,銀環看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覺得親切可愛,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勞動以後思想上又有了反復情緒。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人生經歷
魏雲,女,原河南省豫劇三團國家一級演員,鄭州人,著名的豫劇現代戲表演藝術家,豫劇老電影《人歡馬叫》中,她扮演農村新青年愛勤,尤其在豫劇老電影《朝陽溝》中她扮演城市下鄉女知青王銀環,無論表演還是唱腔,更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2007年,魏雲在鄭州去世,享年71歲。
F. 朝陽溝銀環演員是誰
朝陽溝銀環演員是魏雲。
魏雲主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朝陽溝》等並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
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1歲。
(6)電影朝陽溝演員魏雲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951年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員。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耕雲記》、《紅珊瑚》、《人歡馬叫》、《朝陽溝》等劇目。
她還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
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時,還曾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魏雲的《朝陽溝》是座頂峰,她在其中扮演下鄉知識青年銀環,其美麗、善良、勤勞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在現代戲畫廊里,象銀環這樣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見的。她在《朝陽溝》中的精彩唱段,膾炙人口、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