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樣板戲龍江頌盼水媽演員叫什麼名子
孫美華。。。
『貳』 馬博敏的介紹
馬博敏,尚派旦角京劇演員、組織工作者,1947年出生,曾經主演《楊家將》飾穆桂英等,上海戲曲學校中專畢業。1966年9月在上海市戲曲學校參加工作。歷任上海《龍江頌》劇組演員,《海港》劇組演員,上海京劇院演員、演員隊長、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副書記、1984年起任上海京劇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領導該院成功地推出了獲獎新劇《曹操與楊修》,1991年起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局長。曾經擔任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總監、黨委副書記。現任「麒研班」(2008—2009周信芳藝術傳承研習班)牽頭部門上海市文教結合工程推進辦公室的副主任。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
『叄』 請問大佬有龍江頌1972年上映的由 李炳淑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龍江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rA1W89qR4TkpbBsQNlIJQ
電影《龍江頌》是京劇藝術片,由同名舞台劇直接搬上銀幕。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上海京劇院《龍江頌》劇組演出。
『肆』 《龍江頌》中大喊「把火燒的越旺越好的」的演員是誰,有什麼成就
該劇一部很有影響的現代京劇,它也產生於"文革"之前,其主旨在於贊美犧牲自己、顧全大局的共產主義精神,這種"龍江"風格曾被人們廣為傳頌。該劇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樣板戲"的影響,其藝術上的成就是突出,但過分誇大階級斗爭的內容,以及對人物概念化的描寫,也使該劇的藝術感染力受到消弱。影片基本保持了舞台劇的特色。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伍』 王少樓的生平
王少樓四歲隨父王德山(梆子演員)學藝,曾拜周信芳為師。十一歲隨父在杭嘉湖一帶經常演出《落馬湖》、《獨木關》、《連環套》,己深得觀眾喜愛。十七歲開始在杭州掛牌演出,頭三天打炮戲為《長坂坡》、《挑滑車》、《惡虎村》,一炮打響。,是繼鄭立恆、施子健之後,杭嘉湖水路班武生中的頭號人物。
青年時候的王少樓作為五大頭牌進入上海大舞台,當時演出的劇目有《鐵公雞》、《盜魂鈴》、《金錢豹》、《周喻歸天》、《戰馬超》、《十八羅漢收大鵬》、《驅車戰將》、《英雄走國記》、《牛郎織女》、《收姜維》等,並經常在南京、武漢、杭州、蘇州、無錫等地巡迥演出。
新中國成立之初,成立了共舞台京劇團,有演員200多人,54年改為上海新華京劇團,王少樓任團長和主演。領導劇團編演了23本《水泊梁山》,在50年上海笫一屆春節戲曲演唱競賽獲一等獎。解放後編演大量新戲有《九件衣》、《五虎平西》、《薛剛鬧花燈》、《忠王李秀成》、《張汶祥刺馬》、《黃飛虎反五關》、《岳飛》、《還我台灣》,和現代戲《黎明的河邊》、《唱戲的人》等。57年春節開始演出頭本《封神榜》,該劇演止七本,盛況空前。當年下半年去北京、天津、濟南巡迥演出,擴大了連台本戲在北方的影響。64年編演《龍江頌》並主演支部書記鄭強。65年參加了華東區京劇現代戲會演,受到一致好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王少樓深受迫害,抄家、批鬥、遊街,去吳淞「五七」幹校勞動。江青下令劇團解散,《龍江頌》劇本由上海京劇院接手。78年,王少樓由豫園調入上海戲曲學校任教。
『陸』 求講述70 80 90 年代的電視劇 電影
1、《沙家浜》
2、《智取威虎山》
3、《小花》
4、《冰山上的來客》
5、《年輪》
6、《北大荒》
7、《孽債》
8、《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9、《夢開始的地方》
10、《空巷子》
11、《空鏡子》
12、《幸福像花兒一樣》
13、《青春的童話》
14、《我的美麗鄉愁》
15、《陽光燦爛的日子》
16、《美人草》
17、《雲水瑤》
18、《有話好好說》
19、《那人那山那狗》
相關介紹:
(1)《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2)現代京劇劇名。《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3)《小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劇情片,由黃健中、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在解放戰爭時期,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為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地下黨員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4)《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5)《年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年輪》改編拍攝的,張士會等主演。該劇描寫的是東北哈爾濱幾個知青的聚散離合的故事。該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引起知青群體的共鳴。本片榮膺1995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之一。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餘部。2013年全年總票房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18195塊。
『柒』 李元華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古裝京劇:
《女起解》、《玉堂春》、《宇宙鋒》、《二進宮》、《貴妃醉酒》、《甘露寺》、《三娘教子》、《穆桂英掛帥》、《綵樓配》、《三擊掌》、《武家坡》、《昭君出塞》、《母女會》、《大登殿》、《販馬記》、《游園驚夢》等
現代京劇:
《龍江頌》、《沙家浜》、《海港》、《杜鵑山》、《智取威虎山》、《紅燈記》、《審椅子》、《送肥記》、《小保管》等戲中均飾演女主角色。
歌劇:
《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白毛女》、《江姐》、《竇娥冤》、《小二黑結婚》、《洪湖赤衛隊》、《深宮慾海》、《鳳鳴》等。
影視:
音樂故事片《北斗》飾演女主角謝桂蘭(獲優秀電影獎)
電影京劇現代戲《龍江頌》飾團支部書記阿蓮
電視連續劇《天寶軼事》飾女主角楊貴妃
參與節目:
北京電視台錄制專題片《歌唱吧,東方的夜鶯》——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元華
北京有線電視專題片《歌劇夫妻》——訪李元華、高育發
參加中央電視台1983、1985的春節聯歡晚會,文化部第一屆的春節晚會及各種大型文藝演出活動。
為電影電視演唱插曲有:
《神秘的大佛》、《良家婦女》、《泥人常》、《丁龍鎮》、《北斗》、《縫補歡歌》、《藍色的海洋》、《翠微山》、《紫金城》、《今日西安》、《武夷山音樂風光片》等
出版錄音歌曲專輯代表作有:
《中國歌劇選曲》、《中國古代歌曲》、《中華詩詞歌曲》、《蓮之戀》、《太陽花》、《雲鶯之聲》、《山鄉戀》等等
策劃組織的大型文藝晚會:
《五彩繽紛》《為延安失學兒童義演》 1966年,李元華畢業於上海戲曲學校,主攻京劇梅派青衣,副科崑曲,師從著名梅派青衣楊婉農、言慧珠、朱傳銘老師;
1967年調入上海京劇團《龍江頌》劇組,任主要演員;
1977年調入中國歌劇舞劇院,任主要演員。
1994年,李元華被評為國務院文化部優秀專家。她多次榮獲全國歌劇匯演一等獎、優秀演員獎、特別獎。曾隨中國藝術家代表團、中國青年代表團出訪,在法國的世界藝術節上被譽為「東方的夜鶯」。
1998年12月,任中國文聯藝術家演出團團長。
『捌』 八個樣板戲中的反面人物都是由誰扮演的
八個樣板戲只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沙家浜》《海港》等五齣京劇;另外是《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兩部芭蕾舞劇和一部交響音樂《沙家浜》。多少年來許多年輕人都以為像《杜鵑山》、《龍江頌》等也屬樣板戲之列。其實,包括前面七出現代戲連同後面的《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磐石灣》、《紅雲崗》等共計11部戲,在當時統稱為「革命現代京劇」。並且在70年代都拍成了電影,因此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11出現代京劇都曾有著「十年磨一個戲」之說。
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制李燕,製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谷春章飾磨刀人,夏美珍飾慧蓮,杜福珍飾田大嬸,袁世海飾鳩山,孫洪勛飾王連舉。
智取威虎山 編劇陶雄、李桐森、黃正勤、曹壽春、申陽生(執筆);導演以陶雄為主,李仲林、李桐森協助;樂隊主要成員為王燮元、趙濟羹等;舞台美術設計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永華(飾座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於南京中華劇場,其後又在蘇州、上海等地公演,廣受觀眾歡迎。
奇襲白虎團 講述1953年,我軍某團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尖刀班,在朝鮮民眾的幫助下,沖破重重難關,直插敵人王牌軍"白虎團"心臟,搗毀團部,為我抗美援朝志願軍全線反擊美、韓侵略者創造有利條件的故事。後被多次改編成快板書和樣板戲。是我黨的光榮驕傲。
現代京劇《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京劇《海港》創作於"文革"期間,即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劇情描寫某裝卸隊黨支部書記方海珍、組長高志揚和工人們將一批出國稻種裝上駁船轉運外輪,又將堆在露天的出國小麥運進倉庫。青年工人韓小強輕視裝卸工作。暗藏階級敵人、調度員錢守維乘機將玻璃纖維裝進包內以破壞我國聲譽。方海珍發現事故連夜翻倉,馬洪亮又對韓小強進行階級教育,從而揪出階級敵人,完成了援外任務。演出:上海京劇團,主演: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艾世菊。
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由同名芭蕾舞劇移植改編而成,由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唱腔設計李少春。該劇由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等首演。並於1972年搬上銀幕在全國上映。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馬少波 、范鈞宏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音樂《沙家浜》是中央交響樂團根據現代京劇《沙家浜》改編而成。在當時,它的沙家浜意義不僅僅是用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豐富了舞台,更在於它響應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口號。
『玖』 劉琳的主要信息
1957年,劉琳考入鄭州市戲曲訓練班,主攻花旦,並兼習閨門旦,青衣。由於她的天資聰穎,口齒伶俐,嗓音清脆甘醇,明亮柔潤,並有較強的音樂天賦和接受能力,在校成績優異。1961年畢業後,分配到鄭州市越調劇團,為著名旦角演員張桂蘭收為入室弟子,遂得以迅速成長。
劉琳善於博採眾長,不僅嚴承師教,認真學習:而且注意吸收和借鑒其它劇種及歌曲和美聲唱法。豐富提高了自己的演唱技藝和演唱水準,終於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她的唱腔婉轉明麗,清新典雅,細膩柔潤,微有顫音:加之嗓音嘹亮,音域寬廣,被譽為越調界的花腔女高音。
1965年,她參加演出現代戲《扒瓜園》被拍攝為電影戲曲片。進京匯報演出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其代表劇目有:《龍江頌》、(飾江水英),《苦菜花》(飾嫂子),《蝶戀花》(飾楊開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