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人物演員高保成

電影人物演員高保成

發布時間:2022-10-06 19:40:36

❶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 畢業 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 事跡
起源

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 故事 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獨具特色的風格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新中國17年的紅色銀幕上,長影廠的郭振清和八一廠的高寶成,是兩個最符合“工農兵”形象的銀幕代表人物,他們輪廓突出、稜角分明、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漢的陽剛偉岸之氣,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眾鮮明個性的本質特徵,特別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攝的《平原游擊隊》,飾演的“雙槍李向陽”這一威風凜凜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電車飛向大銀幕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於天津衛的一個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時代靠父親擺小攤維持生活。他小時候十分頑皮,只要熱鬧的街市上有踩高蹺的、玩雜耍的、唱大鼓戲的、演驢皮影的、馬戲表演的,總有他圓圓的大腦袋削尖地朝最前邊擠。小小的年齡,就非常羨慕民間藝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藝術啟蒙。

1943年,郭振清16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前去電車公司應聘,當上了一名電車售票員。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黑暗時期,初涉社會的郭振清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難。他每天必須在凌晨3點就起床,連續工作12個小時。路上還不能下車吃飯,餓了就啃上幾口隨身攜帶的雜和面窩頭,或是用豆餅、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糧。

電車行駛在繁華的城區街道,為了聚集人氣,招攬生意,街頭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著流行的曲藝節目。這聲音就如同磁鐵吸引金屬一般,郭振清人在車中,神思卻伴隨著音樂盡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遊。

空暇間,他就和一幫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自組樂隊,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廣東音樂,或是踩高蹺、練 武術 ,還學會了單弦、數來寶、相聲和評劇等表演技巧。當時,電車公司成立了一個由穿長衫大褂的職員組成的業余京劇團,郭振清聞之幾次前去報名加入,只是因為自己是卑賤的“穿號坎”的窮售票員,屢次遭到冷嘲熱諷。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薦當場唱上一段“西皮二黃”,他的誠心和執著最終感動了負責人,破例將郭振清吸收進去。但是,“穿大褂”的終歸是瞧不上“穿號坎”的,郭振清走進了業余京劇團後,也只能被指使著幹些雜活,連“龍套”都不讓他跑。

假戲真做獲得愛情

對於郭振清來說,電影《六號門》既是他演藝的幸運之門,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幸福之門。因為這部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拍攝而成的描寫天津碼頭搬運工人在新舊兩個社會不同命運的《六號門》,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廣大工人的一致認可而名聲遠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部《六號門》,他在劇中與自己演對手戲的青年女演員李曉功由相識、相知到相愛,假戲真做地牽手同行。這恐怕對於郭振清來說,又是一個絕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

《六號門》開始拍攝時,劇中的一些主要演員因為是借調而來的,一再更換,換到第三撥,原班人馬早已經是所剩無幾,只有東影廠新招收來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員李曉功留了下來。在《六號門》之前,李曉功已經在1950年參加過電影《光榮之家》的拍攝,接著還加盟到《劉胡蘭》劇組,後來在1959年國慶10周年獻禮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後,《六號門》曲終人散,郭振清吃驚地發現自己愛上了李曉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感覺這個朴實厚道的天津小夥子就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心上人。兩位“弄假成真”的熱戀情侶回到天津,參加了喜氣洋洋的集體婚禮。

新婚燕爾,李曉功憑借著在電影學院蘇聯專家指導的表演班學習過的科班出身,幫著酷愛演戲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業務。也正是由於郭振清在《六號門》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東影廠調去,當上了有別於舞台話劇表演的專業電影演員。1953年9月,郭振清進廠不久,就作為廠里重點培養的對象,榮幸地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活動。回國後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寫新一代火車司機生活和事業的故事片《英雄司機》,劇中男一號郭大鵬的藝術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個新起點。而李曉功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業,自覺自願地在事業上跑起了“龍套”,辛苦地在家裡相夫教子。

經典電影造就英雄偶像

1954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郭振清的頭上,郭振清把《平原游擊隊》中游擊隊長孤膽英雄李向陽的精神氣質把握得十分准確到位,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智勇雙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擊隊》是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為了更像劇情里那個黑不溜秋、膽大如虎的八路軍,郭振清跟隨劇組深入到河北、山東一帶去體驗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努力讓自己更加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個性。

同行里的“樣樣通”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_運動不斷,但對於出身“紅五類”、又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功扮演“工農兵”角色的郭振清來說,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斷塑造新角色之中,頻繁上戲,年年沒有閑著,就連在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 春節 大聯歡》,也特意找來空暇中的郭振清與另一個女演員安琪,聯合擔任電影拍攝的解說報幕員。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天津 文化 主管部門曾組織名為“笑的晚會”固定演出。此時,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陽而名聲在外,作為天津文藝界的名人,他也經常會接到這方面的邀請信函,因為他的相聲說得頂呱呱。

銀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縱橫馳騁的疆場,而體育賽場和訓練場則又是他另一個特殊的一方遼闊天地。郭振清還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10周年大慶的時候,郭振清作為文化部 足球 隊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劇團,與著名的京劇大花臉裘盛戎、老生李宗義等演藝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參加由王炎導演的《獨立大隊》的拍攝工作,扮演一個由草莽英雄轉化為革命戰士的男主角馬龍,再次以他那質朴生動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陽迷”。

1973年,當國家恢復故事片生產的時候,郭振清在當年就出演了由林農導演的、根據浩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電影《艷陽天》。1974年,被安排到嚴恭導演的工業題材的電影《鋼鐵巨人》劇組。1975年,又被北影廠抽調到李文化導演的《決裂》中,擔任男主角龍國正。1976年回廠後,本來讓他准備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郭振清實在難以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雄姿,而改為在幕後負責“新版李向陽”李鐵軍的表演輔導工作。在電影表演創作實踐中,郭振清不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逐步將自己的戲路擴展到能洞察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空間之中,從而成為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同時,他還能夠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角色的實踐 經驗 ,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下一代。
電影演員郭振清晚年生活
步入垂暮之年的郭振清,雖身陷病榻,老伴李曉功也癱瘓在床,但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領略到的輝煌,郭振清充滿著對人生的知足。郭振清因年事已高,中風癱瘓,雖由此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讓以往能言會道的他發音都成了問題,但“共產黨”這三個字,卻時常掛在嘴邊。是啊!他對共產黨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發自肺腑的真切表白。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振清至今還不是共產黨員,為了早日想入黨,他努力爭取了一輩子,但總是好事多磨,每當差一點要跨進黨的大門,總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事情意外出現。步入風燭殘年的郭振清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他對一輩子演戲已經毫無遺憾,因為有他的李向陽,還有馬龍,但他這一輩子惟一的遺憾,就是想早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早日了卻那難以釋懷的真摯情感。

❷ 一條大河波浪寬是什麼歌曲(一條大河波浪寬……這首歌)

前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產生了很多部經典的戰爭題材影片,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弘揚革命英雄主義,感染、教育了幾代人,並傳唱至今,如《我的祖國》《英雄贊歌》《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誰不說俺家鄉好》《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即日起,中國軍網微信將陸續刊發「經典戰爭電影歌曲解讀」系列文章,帶你一起回顧那些年傳唱大江南北的經典曲目。

騰訊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d091218p4s4.html

影片《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精彩片段。

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英雄陣地歡慶勝利。

《上甘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張亮、徐林格、劉玉茹等演員主演。當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影片中通信員捨身炸敵人暗堡,原型是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

高寶成飾八連連長,張亮飾通信員。

電影《上甘嶺》中那位在坑道里為重傷員深情歌唱的女衛生員——王蘭,原型人物就是當年上甘嶺戰斗英雄、二等功臣,原空降兵部隊衛生處副處長——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年僅17歲的女衛生員王清珍負責護理坑道中的20多名重傷員,她除了給傷員喂水、喂葯、喂飯,還要背傷員出洞解大小便。

戰爭的殘酷讓戰士們更加思念祖國親人,王清珍唱起了《翻身道情》《南泥灣》等革命歌曲。電影《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正是從她的真實故事中受到啟發,把她的形象搬上了熒幕,拍成電影《上甘嶺》中的經典鏡頭。

劉玉茹飾衛生員王蘭。

說到電影《上甘嶺》,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國》,由於歌詞第一句是「一條大河」,許多人就管這首歌叫《一條大河》。其實,這首歌最初就是定名為《一條大河》的。

這首歌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朴實,親切生動。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後半部是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彷彿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了戰士們的激情。

你就是看一看這首歌的歌詞,也會被它感染的:

我的祖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喬羽

導演沙蒙看出喬羽寫的是長江,提出為什麼不用「萬里長江波浪寬」,不是更有氣勢嗎?但喬羽不同意修改,他認為沒有見過長江的人也有很多,具體寫長江可能會讓那些不在長江邊上的人從心理上產生距離,失去了親切感。而「一條大河」可以泛指長江、黃河或任何一條河流,覆蓋面反而更廣。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條河,只要一想起家,他就會想起這條河,就會產生親切感,把祖國和每個人的家鄉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首歌的作曲是劉熾,這是喬羽和劉熾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倆在電影《祖國的花朵》成功合作了膾炙人口的《讓我們盪起雙槳》,而這次合作,更是產生了一首具有強烈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色彩的不朽之作。劉熾當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創作這首歌時,為了避免外界的干擾,閉門不出,還在門上貼了「劉熾死了」的條子。幾天後,劉熾「復活」了,一首優美旋律的傳世之作《我的祖國》便誕生了。

作曲家劉熾

人民歌唱家郭蘭英50年代演出劇照。

影片中《我的祖國》是由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聯合演唱的,可謂陣容強大,氣勢雄渾,而領唱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長影曾請了多位擅長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理想。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為歌曲的演唱者。

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國播放了這支歌,並立即在聽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至電影《上甘嶺》還未播映,人們就會哼唱了。電影《上甘嶺》播映後,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響遍全國,並且常盛不衰,成為新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歌曲之一。

《我的祖國》——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演唱精選集。

❸ 電影紅星閃閃中的主要人物

《閃閃的紅星》是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由李昂,李俊執導,高寶成、劉繼忠、祝新運主演。
該影片講述了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❹ 閃閃的紅星里胡漢三那個演員叫什麼

1、《閃閃的紅星》里胡漢三角色的扮演者是劉江。
2、《閃閃的紅星》是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由李昂,李俊執導,高寶成、劉繼忠、祝新運主演。
該影片講述了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3、劉江,1937年10月27日生,香港無線電視資深甘草演員。1976年,從電影業轉投當時如日中天的佳藝電視,1979年,劉江轉投另一家免費電視台麗的電視,其後再次轉投無線電視。截至目前演出過多部電影及電視劇。

❺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都知道哪幾位

下面我就來盤點一下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的電影演員吧!

利智

毛永明曾經很火了一陣子的,濃眉大眼的,屬於傳統眼光中的標准形象,絕對不輸郭凱敏、朱時茂的,估計就是因為跟朱曼芳、黃梅瑩幾個一樣,一口的上海普通話,影響了男性荷爾蒙的發揮了,後來不知怎麼的,就一直沒怎麼火起來了。

❻ 請問這部電影里這個演員是誰

高保成(1926,1,13—2004,5,21)電影演員。河北霸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中軍區火線劇社、八路軍一二0師戰斗劇社演員,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副隊長。參加了綏包、晉中、西南等戰役。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戲劇隊副隊長,總政治部文工團話劇團、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曾在影片《上甘嶺》、《暴風驟雨》、《閃閃的紅星》、《人生》等影片中飾演角色。

人物簡介

高保成,1926年生於河北,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從小生活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生活所迫,離家出走。 於1938年參加八路軍,當勤務員,護理員。

❼ 電影演員高寶成

他老人家2004年5月21日故去了。

高保成(1926,1,13—2004,5,21)電影演員。

網頁鏈接

❽ 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春芽子的扮演者是誰

劉繼忠

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60年6月出生在北京市。198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他從1973年進入八一廠演員劇團以來,曾參加了20多部影視劇中扮演角色,如《閃閃的紅星》中的春牙子、 《黃河少年》中的趙志雁、 《漁島怒潮》中的海生等不同時期的少年小英雄形象。另外還在《預備役警官》中飾侯光,《今夜星光燦爛》中飾戰士小郭等。在近10部電視連續劇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擔任過幾部電視劇的副導演。如電視劇《考場》中飾演主要角色馬瑞生, 《狼孩》中飾主要角色阿仔,並兼副導演, 《火之情》擔任副導演, 《採金人》飾採金工人並擔任副導演。曾參加了多部影片的譯制配音工作。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❾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主要演員們近況如何

1958年上映的老電影《狼牙山五壯士》根據1941年發生的 歷史 上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百姓和部隊轉移,與數倍於己的日本侵略者激戰一天,最後全體縱身跳崖的壯闊故事。「狼牙山五壯士」耳熟能詳,甚至登上小學語文課本。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該片拍攝的時候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劇組人員經常餓肚子拍攝,當地民眾還為劇組送來饅頭。劇組每天挑著扁擔,往返30多里山路艱苦拍攝,終於完成了這部英雄壯歌。

李長華——飾演馬寶玉

李長華1938年入黨,次年參加八路軍,是八路軍留守兵團烽火劇社演員,主要從事文工團工作。李長華因飾演《狼牙山五壯士》的班長馬寶玉而家喻戶曉,在這之前,他因出演《人民的戰士》受到注意,從而被導演相中出演馬寶玉。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深深感動李長華,五壯士跳崖事跡在《解放日報》發表後,李長華千方百計地搜集有關五壯士的生平材料。他和劇組演員拜訪了五壯士倖存者葛振林、宋學義,還去了狼牙山實地考察。據了解五壯士之一的馬寶玉生前很靦腆,雖是班長,但是從沒高人一等的感覺,犧牲時只有21歲。

《狼牙山五壯士》露天放映的時候還發生一件事,李長華的母親在熒幕上看到兒子扮演的馬寶玉挑了崖,以為兒子真的死了,當時還大哭起來。

現在的李長華已經離休,甚至學會了電腦,經常給報社寫稿子,日子很平靜。

高保成——飾演葛振林

高保成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上甘嶺》《暴風驟雨》《閃閃的紅星》《渡江偵查記》《狼牙山五壯士》等著名紅色電影中有過精彩演繹。無論是扮演農民還是軍人,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極大地熱情,憑著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實感人,自然逼真。

高保成夫妻年輕時同在總政歌舞團,後來妻子轉業到了地方,他們的孩子沒有從事演藝工作。

2004年78歲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倖存後參加了諸多戰役,他的有4個兒子,1個在部隊,3個當工人,因效益不好下崗在家,但葛老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也不為兒子的就業找關系。他的孫子上軍校也沒有動用祖父的盛名牟利。葛振林三子葛擁憲曾偷了父親的紅旗勛章換毒品,葛振林親自把兒子送進戒毒所。長孫葛蒙現在葛振林曾經戰斗過的野戰部隊服役。

李力——飾演宋學義

李力是軍旅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先後拍攝過《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五更寒《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狼牙山五壯士》《林海雪原》《秘密圖紙》《苦菜花》等影片。他1992年去世。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當初獲救後因腰傷嚴重便被批准回了老家,回家後發現父母雙亡兄弟姐妹離散。從此他在村裡做了個默默無聞的農民。周圍人只知道他是個有過功勛的殘疾八路軍,但都不清楚他是大名鼎鼎的狼牙山五壯士。後來地方領導獲悉宋學義的情況,邀請他進城,表示隨便他挑一份好工作過清閑日子,但宋學義堅辭不受,不肯因自己的盛名得到額外特殊的照顧。他只想在老家默默無聞直到終老。

1971年宋學義去世,遺體安葬在沁陽市烈士陵園。

近年來葛振林和宋學義之子控告損害父輩名譽的關於「狼牙山五壯士」抹黑言論的微博博主,勝訴。

張懷志——飾演胡德林

張懷志原來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後來調入珠江電影製片廠。他是導演張前的父親。

張懷志1947年加入解放軍。他在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塑造得恰到好處。張懷志1987年去世。

胡德林烈士是胡德才烈士的侄子,兩人不同輩,但是年紀相仿,犧牲時都二十上下。

霍德集——飾演胡福才

霍德集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在多部八一廠經典老電影里客串。近幾年來他擔任一些電影電視劇的導演工作。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❿ 你可知道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時的一些故事嗎

電影《上甘嶺》是沙蒙,林杉制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是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而來,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影片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連長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拚死奮戰,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挑選演員時,為了把張忠發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突出,沙懞直接決定讓高寶成來飾演。

影片中張忠發和戰友們一起抓松鼠的一段,原本計劃是抓鳥的,但是沙蒙覺得這個設計有點不對勁,戰場上槍聲一響,鳥就飛走了,該怎麼抓呢。後來就決定了抓松鼠,這段設計對戲的節奏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表現出了志願軍戰士們的樂觀的革命精神,將人物的刻畫體現的非常到位。

為了更好的拍攝這部電影,也為了能夠更加真實的展現當時戰場的激烈和殘酷,劇組前往朝鮮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

當大家到達五聖山上時,還是被當時情景震撼到了。雖然上甘嶺已經沒有了硝煙,但是山上都是光禿禿的,連一顆樹木都見不到。山頂的石頭都被炸翻起,嶺上到處都是厚厚的子彈殼,炮彈皮。

劇組雖然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是為了再現當年的場景,最後決定在安東附近造出了一個「上甘嶺」。為了體現戰爭的殘酷,在拍攝時,非常注意場景的轉換,比如坑道的石頭塊在炮火的轟擊下變成了一堆碎石等等,非常注重細節。讓觀眾更能體會到當時的情節。

所以才有了最後的《上甘嶺》,讓觀眾更加的震撼,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體會到志願軍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1、《上甘嶺》軍事顧問是趙毛臣,他是上甘嶺戰役中四連指導員,親自在坑道里指揮戰斗的。拍攝電影時,他曾操作郭留諾夫重機槍射擊配合錄音,因此電影中你聽到的重機槍聲音都是他打出來的。

2、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並不光是134團七連連長張計發,雖然他們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還包括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和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等人,張忠發當過師長警衛員這段應該取自15軍警衛連連長王虜,他曾經是秦軍長的警衛員,犧牲在增援上甘嶺的路上。

飾演張忠發的演員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過這是巧合。

3、師長的原型是時任45師師長崔建功,他是東北軍出身,在直羅鎮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後來成為開國少將。

4、最後反擊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原型並不是黃繼光,而是用胸膛頂住爆破筒和敵人碉堡同歸於盡的苗族小戰士龍世昌。

事實上,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斗英雄記錄下來的就有38人,僅僅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天夜裡就有四人,除了黃繼光之外還有賴發均、龍世昌和歐陽代炎。

所以,楊德才的原型也可以說並不止一個。

5、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一般認為是王清珍,不過她並沒有進入坑道一直在後方工作,坑道里是沒有女衛生員的。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被很多志願軍老戰士指出,但和同樣虛構的小松鼠一樣,這也是導演為增加藝術感染力所做的設計。也有很多志願軍老戰士看了電影之後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坑道里有女衛生員很好。

6、一排長說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過了,事實上曹操的「望梅止渴」並沒有吃酸梅這段,不過一排長改編的非常好,讓觀眾聽了嘴裡都會有酸水。

7、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歌詞時,導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麼時候這部電影沒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實上喬羽做到了。

8、《我的祖國》里的那條大河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說長江,是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記憶里家鄉都有一條大河,如果具體指到長江就狹隘了。

9、《我的祖國》作曲是劉熾,他和喬羽合作過很多次,比如《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第一句「一條大河」非常經典,幾乎一聽就讓人有想流淚的感覺。事實上,這句歌詞的旋律來自於抗戰歌曲《盧溝問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關鍵一條,電影中拍攝的坑道內景是在長影廠的攝影棚拍的,導演將坑道變寬了變高了,條件也變好了。事實上,電影放映後,軍事顧問趙毛臣曾被倖存的戰友責備: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這樣的嗎?

現實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體只能擠坐在一起。坑道內空氣污濁氣味難聞,缺少食物、葯品和飲用水,有些重傷員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犧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險比電影中嚴重很多,戰斗也更激烈。

電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連先後增補過800多人,幾乎是一個小團的人數,戰後只剩下6個人,原來的八連只剩3人。

也就是說,現實的戰斗比電影《上甘嶺》要殘酷很多,很多!

趙毛臣的兒子趙振軍是54軍160師479團的戰士,1979年對越反擊戰犧牲,榮立三等功。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演員高保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