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的個人簡介是怎樣的
湯姆·希德勒斯頓,全名托馬斯·威廉·希德勒斯頓,1981年2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2005年,從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畢業的湯姆·希德勒斯頓開始出演電視劇 。2007年,參演倫敦西區劇院《辛白林》,並憑借辛白林一角獲得勞倫斯奧利佛獎最佳新人獎。2008年,湯姆·希德勒斯頓出演舞台劇《伊萬諾夫》。2011年,憑借漫威電影《雷神》中洛基一角走入公眾視野,同年,獲得帝國最佳男演員新人獎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最佳新星獎提名;2012年,湯姆·希德勒斯頓主演吸血鬼題材浪漫奇幻片《唯愛永生》;同年,主演的科幻動作片《復仇者聯盟》在美國上映 。2013年,出演當瑪倉庫劇院製作的莎士比亞悲劇《科里奧蘭納斯》,獲得倫敦標准晚報戲劇獎最佳男演員獎。2015年,出演吉爾莫·托羅執導的恐怖片《猩紅山峰》和本·斯特利執導的科幻動作片《摩天大樓》;同年,出演自傳電影《我看見了光》。2016年,主演兼執行製作人BBC製作的迷你劇《夜班經理》,並憑借該片獲得他第一個金球獎最佳迷你劇男主角獎。(1)伊萬諾夫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湯姆·希德勒斯頓被叫做抖森的原因:抖森,這個昵稱源於湯姆·希德勒斯頓名字的連讀諧音,此外他還有石墩兒、軟妹、糖豆森這些外號,都源自粉絲對他的愛稱。 在《雷神1》《復仇者聯盟》之後,觀眾們顯然迷上了這對總在打架糾纏,卻又感情深厚的「基情」兄弟。 抖森則用一個貼切的解釋概括了他們各自的迷人之處,「克里斯一直愛聊拳擊,右勾拳上勾拳,這是他的風格,我演洛基呢,關注的則是卡潑衛勒這類巴西武術,走的陰柔路線,符合他油嘴滑舌、易形者、騙子的形象——所以托爾若是一塊堅實的花崗岩,而洛基,便像是一陣狡黠的風。」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湯姆·希德勒斯頓
㈡ 張涵予劉德華新片《莫斯科行動》,兩位演技派加盟有哪值得期待的
張涵予劉德華新片《莫斯科行動》,兩位演技派加盟還是值得期待的!
張涵予、劉德華這兩個實力派的演員的合作真的非常令人期待,非常棒的一個合作,值得期待一波吧!
㈢ 美國《亂世佳人》女主角還演過哪本古裝電視
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費雯麗(港譯慧雲李)
中文全名:費雯·瑪麗·哈特利
昵稱: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大吉嶺(Darjeeling)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奧斯卡成就: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利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斯佳麗」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特別是暹羅貓
嗜好:種植花園,猜字迷,搞聚會,收藏現代藝術品,散步
惡習:抽煙(據報道,拍攝《亂世佳人》時,她每天抽4包煙),說臟話(她從勞倫斯奧利弗那學來的「fuck」)
最喜歡的花:白玫瑰
最喜歡的國家:法國
最喜歡的菜:法國菜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最喜歡自己扮演的角色: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1940)中的瑪拉·萊斯特
愛情:即使在她和勞倫斯·奧立弗離婚且和一位叫傑克·梅瑞瓦的演員同居後,她仍然將他的照片擺在她床邊的梳妝台上。直到去世,她一直使用「奧利弗太太」的簽名。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羅密歐與朱麗葉》
1945-《九死一生》
1950-《慾望號街車》
1951-《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萬諾夫》
電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漸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鄉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尼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㈣ 伊萬諾夫是誰演的,伊萬諾夫扮演者,惡棍天使伊
《惡棍天使》伊萬諾夫·拉只拉庫兜里扮演者許可嘉
許可嘉,生於6月23日,畢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青年影視男演員。曾出演電視劇《火紅的日子》,2013年出演電影《分手大師》 的「老六」,2015年出演電影《惡棍天使》中的「伊萬諾夫-拉只拉庫兜里」。2016年出演電視劇《獵人》中「趙鐵蛋」一角。2016年出演網路電視劇《富貴逼人》 。2016年出演電影《所以……和黑粉結婚了》中「池祥」。
㈤ 誰可以告訴我亂世佳人的女主角是誰啊,她還演過哪些片子
費雯·麗(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英國籍好萊塢著名女演員。原名費雯·瑪麗·哈特利。以驚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聞名於世。早期在好萊塢發展便一鳴驚人,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中的斯佳麗·奧哈拉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回到英國發展戲劇,獲得戲劇最高獎托尼獎最佳女主角,被奉為「戲劇女王」。12年後,37歲的她再次闖盪好萊塢,憑借《慾望號街車》再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1967年,因患肺結核逝世。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電影獎項:
第1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㈥ 傑森·斯坦森飾演伊萬諾夫的電影是哪一部
機械師
㈦ 很久看過的一部電影
紅櫻桃啦~~~~~~~最後她燒自己的時候很佩服她的說~~~~~~~~
中文片名:紅櫻桃
漢語拼音:hong ying tao
英文片名:Red Cherry
影片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120 min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德語 漢語普通話 俄語
字幕:中英文字幕
色彩:彩色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
出品:1995年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葉大鷹 Daying Ye(影片字幕為「葉纓」)
編劇:江奇濤 Qitao Jiang
蘆葦 Wei Lu
葉大鷹 Daying Ye .....(as Ye Ying)
演員:郭柯宇 Ke-Yu Guo .....ChuChu楚楚
徐嘯力 Xiaoling Xu .....Luo Xiaoman羅小蠻
Vladmill Nizmiroff
製作人:葉大鷹 Daying Ye .....procer
攝影:張黎 Li Zhang
劇情介紹
一九四零年冬。兩名中國孩子,楚楚(女)和羅小蠻(男)由中國內地出發,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到達蘇聯莫斯科附近的國際兒童院,這是一所專門收養各國共產黨領袖子女的寄宿學校。在那裡,兩個孩子結識了以中德混血兒張卡爾為首的一批外國孩子。院長瓦特金——一個祖父般嚴厲而慈祥的老人是這所兒童院的靈魂。新奇的學校生活溫馨而又時常產生煩惱,在朝夕相處的時光中,張卡爾對楚楚產生了少男少女之間的微妙感情。而羅小蠻始終難以忘卻在日寇鐵蹄下的祖國。夏天到了,兒童院的孩子們選擇各自喜愛的夏令營度假,張卡爾和楚楚來到了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就在到達夏令營的第二凌晨,也就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法西斯的炮火摧毀了孩子們的寧靜生活,一場慘絕人寰、震驚世界的悲劇發生了。德國法西斯當著孩子們的面殺害了女教師維拉,所有的孩子們與戰俘與平民一樣淪為囚徒。兒童院召回了散落在尚未淪陷地區里度假的孩子們,准備遷往西伯利亞。混亂中,羅小蠻等幾個男孩子躲藏起來,決意參軍投入反法西斯的戰斗。他們是孩子,而無法混上開往前線的軍列,從此過上了流浪兒的充滿艱辛的生活。德軍佔領區內,楚楚和張卡爾等人被迫為德軍洗刷戰馬,能說德語的張卡爾機智地誘騙到德軍士兵的槍支,企圖掩護楚楚等人逃跑,楚楚等人騎馬逃跑,張卡爾卻身陷絕境,不幸犧牲。縱馬飛奔的楚楚也終未躲過德國炮火的轟擊,不幸落馬……。後方,飢餓在蔓延,為了換取充飢的麵包,羅小蠻不得不去醫院賣血,當區蘇維埃的老區長得知這群孩子是國際兒童院的學生時,心生惻隱,為他們找到了聊以糊口的工作,羅小蠻從此成了專門送達「陣亡通知書」的「黑信使」。為了殺一儆百,德軍決定公開處決逃跑失敗被抓回的孩子,槍決在即,一俄羅斯老者挺身而出決定為孩子替死,可是他只能換取一位孩子的生命。正當德軍殘酷地玩味屠殺的過程之際,一位德國將軍來到刑場,他流露出對東方女孩的一種特殊興趣,楚楚死裡逃生,被帶到了東普魯士德軍司令部。身陷囹圄的楚楚出乎意料地受到德國將軍的優待。終於有一天,楚楚知道了納粹將軍有一種殘酷的嗜好:用文身後的人皮製作各式各樣精美的燈罩,納粹將軍夢寐以求的是楚楚細膩而光潔的皮膚。憤怒的楚楚企圖自殘,但是,納粹將軍阻止了她的企圖,並開始了他的「藝術創作」……後方,羅小蠻收養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娜佳,原本艱辛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但倆人相依為命,卻頗有人情趣味。一天,他倆發現住地附近變成了德軍戰俘的駐扎地,強烈的復仇心理驅使羅小蠻每天用彈弓「懲罰」敵人。蘇軍反攻的炮火層層迫近,大勢已去的德軍開始喪心病狂地屠殺戰俘和平民,納粹將軍終於完成了在楚楚後背上的「傑作」,並大發所謂藝術永恆的感慨。後方,羅小蠻的「彈弓戰」終於引發了戰俘的騷亂,蘇軍管理人員誤認為是暴動,開槍鎮壓,羅小蠻將狂怒的德軍戰俘引至一幢廢墟里,情急之中,引燃了汽油桶,與敵人同歸於盡,小娜佳悲痛欲絕。納粹將軍將自己的「傑作」楚楚帶到戰場之外的荒野里「放生」,然後回到司令部飲彈自殺,多年來收藏的人皮燈罩與他的罪惡一齊葬於火海。楚楚被盟軍的紅十字會收容,面臨例行的淋浴時,楚楚拚死不願脫去衣服。當護士們強行撕開她的衣服時,都被楚楚後背圖案驚呆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竟是一色彩斑斕的德國法西斯鷹徽。楚楚的身份引起了盟軍和蘇軍的懷疑,在訊問中,楚楚緘口不語。夜裡,楚楚爬到篝火邊,用燃燒的木頭,狠命地朝背上的恥辱烙去。蘇軍終於查明了楚楚的身份,她被送到莫斯科接受了良好的治療,瓦特金院長帶著娜佳來看望楚楚,告知了羅小蠻的死亡。沉默中傳來紅場閱兵式的禮炮轟鳴。楚楚流下了無聲的眼淚。楚楚的植皮手術歷經數年,終因植皮面積過大和醫療水平的限制而失敗。許多年以後她的一位畫家朋友將文身圖案繪製成畫,收藏於歷史博物館以昭示後人永世不忘戰爭的罪惡。
幕後製作
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而《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該片投資高達2700萬元,卻在公映當年創下了5000萬元票房紀錄。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該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深深吸引了一批對前蘇聯革命歷史有著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的中年觀眾。該片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葉大鷹)和最佳女主角獎(郭柯宇)。
《紅櫻桃》4000萬票房背後的「秘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電影業多少有些落寞和黯淡,特別是電影的票房。但到了1995年,對中國電影來說似乎充滿了好萊塢戲劇化的色彩。就在人們似乎對國產電影愈加失望之際,它卻突然迸發了奪目的光芒,《紅櫻桃》《陽光燦爛的日子》《紅粉》等影片創造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幾部「進口大片」,尤其以《紅櫻桃》為最,以其高成本高回報的營銷策略創造了四千萬元的票房紀錄。記者采訪了導演葉大鷹,聽他剖析《紅櫻桃》創造票房紀錄背後的種種原因。
▲背景:革命後代與「紅色情結」
圍繞《紅櫻桃》的出世,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它所出現的時間以及它所涉及的時代背景。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紅櫻桃》走的卻是另一條路線,它並不直指戰爭,也並非如影片《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直接觸及本土的遭遇與反擊,而是將故事的情境轉移到了俄羅斯,而它講述的又並非是一個「異國」的戰爭故事,而是中國的「烈士後代、革命前輩的故事」。
影片在當年宣傳的時候就曾提到「朱德女兒朱敏,俄語名赤英(紅色英雄之意),17歲進入前蘇聯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為影片中『楚楚』的原型」。編導人員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曾和朱敏溝通過,並解釋劇本的主要內容是真實的,也會有藝術加工的地方,比如納粹標記的文身為虛構部分,朱敏表示同意。
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影片的導演葉大鷹,當年在宣傳《紅櫻桃》這部影片時不少媒體都提到該片導演葉大鷹是葉挺將軍的孫子,他的父親葉正明是葉挺將軍的第二個兒子。這個身份的證明無疑為影片賦予了正統與主流的「質量驗證」。對於是否因為自己的家庭身份而具有「紅色情結」,葉大鷹則認為「這是媒體的說法,自己並沒有刻意這么做,也許是一種巧合,用這個時代的感情去體會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會感覺特別有魅力。重大的歷史事件我也欣賞,但我希望拍的是另一種電影,它和人物有關,與今天的觀眾貼近。」
▲包裝:商業電影的成功個案
1988年葉大鷹根據王朔小說《橡皮人》改編成影片《大喘氣》,那時他剛從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畢業兩年,按照「實驗電影」的路子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和所要發泄的情緒,記者采訪他時他曾提到「當年比較願意走極端,包含了相當程度上的玩鬧情緒,是由青年漸入中年的一種宣洩。到了1995年我拍《紅櫻桃》的時候就走向成熟了,拍片子更加規范化也更加商業化,要兼顧各方面投資者的利益,還要理解受眾群。」
「成熟」的《紅櫻桃》在某種意義上說,參透了商業電影的構造和秘訣,使得類似「原則」恰到好處地「落實」到這樣一部主流影片當中。電影學者戴錦華曾分析「影片將故事場景移到異國,於是成功迴避了本土情境中『常識』的混亂,它選取了一個全球公認的惡魔———納粹來充當故事的『反一號』,納粹形象的出現,有效地吸收了影片中暴力、色情呈現的不軌與非道德;相反成了一份充滿正義感、乃至『終極關懷』的崇高。」正因為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影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所以在有意無意間吸引了它的特殊觀眾群:中年知識分子群。因為他們有著對前蘇聯及革命歷史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
葉大鷹在談到對影片的「包裝」時表示「作品當然需要包裝,這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也是對投資人的保證。
但在創作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一種真誠的態度,商業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被忘卻了,影片上映時這個元素又會再度顯現,所以商業和藝術的矛盾是電影共同面對的問題,總強調兩者的對立,就是迴避自己的能力。「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形式是,與電影《紅櫻桃》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血色童心》,導演同為葉大鷹,梅婷和陸毅的青春面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紅櫻桃》與《血色童心》的「電影」「電視劇」套拍方式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㈧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洛基的扮演者是誰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洛基的扮演者是湯姆·希德勒斯頓。湯姆·希德勒斯頓全1981年2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男演員、電影製作人、音樂人。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里的洛基是阿斯加德之神,擅長巫術、偽裝有著冰巨人族血脈的戰爭遺孤洛基被萬神之父奧丁收養,並與奧丁的親生兒子雷神索爾一起長大成人。在尋求父愛與公平待遇的成長過程里,洛基逐漸失去了理智與平衡,對權力的渴望使他走上叛逆之路。洛基被流放後,組建一支龐大的軍隊並奴役了人類,成為復仇者聯盟最大的敵人。
洛基扮演者湯姆·希德勒斯頓演藝生涯介紹。
2005年,從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畢業的湯姆·希德勒斯頓開始出演電視劇。
2007年,參演倫敦西區劇院《辛白林》,並憑借辛白林一角獲得勞倫斯奧利佛獎最佳新人獎。
2008年,湯姆·希德勒斯頓出演舞台劇《伊萬諾夫》。
2011年,憑借漫威電影《雷神》中洛基一角走入公眾視野;同年,獲得帝國最佳男演員新人獎,以及提名英國電影電視藝術最佳新星獎;2012年,湯姆·希德勒斯頓主演吸血鬼題材浪漫奇幻片《唯愛永生》;同年,主演的科幻動作片《復仇者聯盟》在美國上映。
2013年,出演當瑪倉庫劇院製作的莎士比亞悲劇《科里奧蘭納斯》,獲得倫敦標准晚報戲劇獎最佳男演員獎。
2015年,出演吉爾莫·托羅執導的恐怖片《猩紅山峰》和本·斯特利執導的科幻動作片《摩天大樓》;同年,出演自傳電影《我看見了光》。
2016年,主演兼執行製作人BBC製作的迷你劇《夜班經理》,並憑借該片獲得他第一個金球獎最佳迷你劇男主角獎。
2018年,主演科幻動作片《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㈨ 朱一龍說媽媽問我我也不劇透,都有哪些演員容易被套路劇透
容易劇透的演員有漫威的湯姆·希德勒斯頓和湯姆·赫蘭德。
在復聯4開播前的典禮上,一個記者問抖森不劇透爆料到底有多難呢?抖森則表示如果自己說出去了他們下一部就不帶我玩了。而這句回答間接表示出在這部里抖森還沒有死。聰明絕頂的抖森在記者的套路中也劇透了。
在參與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的宣傳活動時,湯姆·赫蘭德多次在不經意中透露出自己在電影中的動作,甚至連《蜘蛛俠》有三部曲的消息都說出去了,更好笑的是,湯姆·赫蘭德興致勃勃的說完才想起來這是直播采訪,懊悔的捂嘴,但也沒能挽回消息已經通過互聯網傳給無數人的事實。
2008年,出演音樂劇《跳出我天地》而嶄露頭角。2010年,作為主演參加音樂劇《跳出我天地》的五周年特別演出。2012年,主演的個人首部電影《海嘯奇跡》上映,他憑該電影獲得第84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具突破男演員獎。2015年,參演的電影《海洋深處》在美國上映,他憑該電影提名第38屆青年藝人獎最佳青年男配角獎。2016年,在電影《美國隊長3:內戰》中首次扮演“蜘蛛俠”彼得·帕克。2017年,主演的《蜘蛛俠:英雄歸來》上映,他憑該電影獲得第19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暑期電影男演員獎,以及第7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新星獎。2019年,主演的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映;同年,憑借該電影獲得第21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男演員獎。
㈩ 費雯麗的生平和她主演的電影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她與丈夫勞倫斯·奧利弗(又譯奧利維爾)在銀幕上有多次合作,奧利弗導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從諾埃爾·科沃德和蕭伯納喜劇的女主角到經典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角色。
費雯·麗以美貌出名,她認為有時這一點使她不能作為一個女演員被認真對待,不過她的健康情況是她最大的障礙。躁鬱症幾乎伴隨著她整個人生,她也因此獲得了難以相處的名聲,演藝生涯也幾經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診斷為慢性結核,因為反復發作變得更加虛弱。1960年,她與奧利弗離婚,直到她因肺結核去世前,她很少出現在銀幕和舞台上。 個人資料編輯本段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費雯麗(港譯慧雲李)
中文全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
昵稱: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大吉嶺(Darjeeling)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奧斯卡成就: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斯佳麗」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特別視暹羅貓
嗜好:種植花園,猜字迷,搞聚會,收藏現代藝術,散步
惡習:抽煙(據報道,拍攝《亂世佳人》時,她每天抽4包煙),說臟話(她從勞倫斯奧利弗那學來的「fuck」)
最喜歡的花:白玫瑰
最喜歡的國家:法國
最喜歡的菜:法國菜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最喜歡自己扮演的角色: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1940)中的瑪拉·萊斯特
愛情:即使在她和勞倫斯·奧立弗離婚且和一位叫傑克·梅瑞瓦的演員同居後,她仍然講他的照片擺在她床邊的梳妝台上。直到去世,她一直使用「奧利弗太太」的簽名。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代表作品編輯本段主要舞台劇作品: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羅密歐與朱麗葉》
1945-《九死一生》
1950-《慾望號街車》
1951-《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萬諾夫》
電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漸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鄉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琳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所獲獎項及主要榮譽編輯本段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其他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6773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經典形象編輯本段《亂世佳人》中斯佳麗狡黠的眼神,《魂斷藍橋》中瑪拉純真無邪的笑臉、《慾望號街車》中遲暮美人的無奈與瘋狂,是費雯·麗留給世界影壇的不朽形象。
當她以《亂世佳人》獲封奧斯卡影後時,宣讀的評委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12年後,《慾望號街車》中那個年華逝去、紅顏不再的瘋顛婦人,使她再登影後寶座。由此看來,光陰可以逝去,美人卻不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