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鷹王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某天,名震江湖的鷹王(狄龍飾)遇見重傷的天一堂六舵主,他臨終前告訴鷹王天一堂堂主已被大舵主洪擎天(張佩山飾)所害,鷹王雖不願多管閑事,但還是遭到洪摯天及其手下顏冰兒(李菁飾)的追殺。其後,鷹王出手拯救被監車壓住的女孩,遭到暗算,幸得天一堂七舵主顏玉蓮(李菁分飾)相救,兩人結為朋友。鷹王告知顏玉蓮六舵主的遺言,並指出其胞妹冰兒不是善類。不過顏玉蓮不願相信其妹冰兒已變成敗類,被妹妹打傷,幸鷹王及時相救,並打倒元兇。玉蓮臨終前懇求鷹王萬勿傷害冰兒,誰料此時元兇重傷未死,突施暗劍,誤將冰兒殺死。姐妹雙雙去世,鷹王無限悲傷,從此浪盪江湖。
滿意請採納
㈡ 午馬是誰
午馬是馮宏源,午馬,著名性格演員。提起他,大家也許首先想到就是他所參演的一系列影片,午馬從60年代開始從影起,一路下來,不僅參演了諸如《倩女幽魂》、《六指琴魔》、《碧血劍》等經典的好片,同時,由他導演的片子也是為眾人所稱道。
他塑造的片中人物,性格突出,形象豐富,尤其是在《倩女幽魂》中道士的扮相,給影迷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午馬生於天津,香港話劇演員、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生。香港導演張徹、胡金銓之高徒和私塾弟子。
㈢ 眾港星送別老戲骨王鍾,王鍾都演繹過哪些角色
王鍾演繹過的角色有這些:1968年的《金燕子》和《神刀》;1969年《保鏢》中的啞巴,《死角》中的溫強手下,《獨臂刀王》中的巡夜弟子;1970年《十三太保》中的康君立,《小煞星》中的打手,《報仇》中的鏈條老四,《游俠兒》中的鏢師,《龍虎鬥》中的連仲;1971年《雙俠》中的高遜,《大決斗》中的甘文彬手下,《新獨臂刀》中的靳奮,《鷹王》中的范舵主,《拳擊》中的米塞,《無名英雄》中的程營長;1972年《年輕人》中的體育隊隊員,《四騎士》中的高英寒,《仇連環》中的林更生,《水滸傳》中的拚命三郎石秀,《群英會》中的尤傑,《馬永貞》中的譚四手下;1973年《憤怒青年》中的沈昌,《警察》中的黃國棟,《七十二家房客》中的賭場荷官;1974年《五大漢》中的方俠,《吸毒者》中的曾健,《五虎將》中的姚廣,《香港73》中的街頭混混;1975年《七面人》中的曾勇,《嬉笑怒罵》中的警員,《大劫案》中的李國誠,《鬼話連篇》中的小李;1967年《流星蝴蝶劍》中的孫劍…………
我相信大多數80後,90後的觀眾應該都看過王鍾在影視劇中扮演的角色和拍過的影片了,其實我童年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武狀元蘇乞兒》,當時我幾乎每年都要刷好幾遍這部電影,在當時真的很好看,在現在看來也是一部經典,永遠沉淪在觀眾的腦海中。
㈣ 午馬演過什麼電影
午馬
出生日期 1942年
出生地點 天津
國籍 中國香港
別名昵稱 馮午馬(原名)
中國香港影視演員、導演。原名馮午馬。生於天津。1959年移居香港。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生。1963年入邵氏公司當演員。1965年出演張徹、袁秋楓執導的《花木蘭》成名。1968年為《金燕子》Golden Swallow當助理導演。1970年為張徹執導的《游俠兒》、《鷹王》當助理導演後,後獨立執導《怒劍狂刀》1970。1987年出演《倩女幽魂》A Chinese Ghost Story,獲第二十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 迷失的聖杯 (2006)
2. 我的野蠻肥姐 (2005)
3. 刁蠻公主逍遙王 (2003)
4. 新僵屍先生 (1992)
5. 陰陽判官 (2003)
6. 刀馬旦 (1990)
7. 僵屍家族 (1986)
8.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1988)
9. 倩女幽魂 (1987)
10.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1990)
11. 倩女失魂 (2004)
12. 一代梟雄-曹操 (1999)
13. 義膽群英 (1989)
14. 幻境美狐 (2005)
15. 音樂僵屍 (1990)
16. 包公出巡 (2003)
17. 達摩祖師傳 (1993)
18. 鬼幹部 (1991)
19. 整蠱霸王 (2005)
20. 鬼妹 (2005)
作為導演,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 無敵小子霍元甲 (2005)
2. 畫中仙 (1988)
3. 人嚇人 (1982)
4. 馬戲小子 (1994)
5. 卡布其諾 (1900)
6. 火燭鬼 (1989)
7. 舞台姊妹 (1990)
8. 西環的故事 (1990)
9. 龍蛇爭霸 (1990)
10. 黃飛鴻之鬼腳七 (1993)
11. 馬戲情未了 (1994
㈤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中演白眉鷹王的是不是大陸演員啊
不是大陸演員,是香港演員谷峰,馬景濤版的倚天屠龍記中的白眉鷹王也是谷峰演的
㈥ 導演張徹的資料
張徹,著名電影人。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徹 (Chang,Che,張易揚)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
中文名: 張徹 英文名: Cheh Chang 角 色:導演,演員,編劇 徒弟有:王羽, 羅烈,谷峰, 狄龍, 姜大衛, 陳觀泰, 李修賢, 傅聲, 等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徹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他對香港電影所做的貢獻,恐怕連今天的徐克、王家衛也都望塵莫及。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張徹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導演的電影是票房的保證,他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邵氏公司的頭號招牌導演。
張徹生於1922年,逝世於2002年,也算是橫跨了兩個世紀的大人物了。籍貫浙江青田,很多書籍都說他是上海人,其實不然,出生於杭州,成長於上海,喜歡吃上海炒麵(弟子言)。少年從政,是國民黨的「文化」官員。這里要強調一下文化官員,自然是要說明他沒有血債,要不估計1986年回大陸拍《大上海1937》就沒這么順當了。抗戰後繼續「文化」擔任上海戲院等職位,不僅放電影還經常出演各類戲劇等。後來還寫過一部處女作電影劇本《假面舞會》,主演嚴化,不過這個嚴化絕對不是周旋老公嚴華。因為曾經有人弄錯過,還有模有樣的寫了一篇十大武俠巨星,混淆視聽,故而特別強調一下。嚴化和張徹的關系在嚴化去世很多年以後延續著,嚴化的兒子姜大衛後來成為張徹最得意的第子之一。
接下來要特別介紹的是張徹創作的《高山青》這首曲子,似乎成了高山族人的民歌了,沒想到還是出自一位武俠片導演。此後張徹去了台灣,徹底從文,62~67在邵氏做編劇。這期間他經手的電影我只看過兩部66《文素臣》和64年美麗動物張仲文的《潘金蓮》。《文素臣》據說是根據京劇、彈詞、申曲(滬劇?)改編的。片子甚至還有很多說唱部分,女主角何莉莉在廟中有一段全裸,似乎完全沒有必要,估計也不是這個編劇的傑作了,他不喜歡這種。這期間的電影真是有趣,不管什麼形式的都要咿咿呀呀的唱兩段。1964年的《虎俠殲仇》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招考了主要演員王羽和鄭雷。王羽是美女王馨平的老爸,可是這位爸爸實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還是台灣黑社會。一影迷看到王羽大呼,白毛女大春哥。那個時候不拘言笑的扮酷的樣子可能比較吸引人吧。至於鄭雷,一副大老粗的樣子,沒有任何特色瓦。最近一次看到鄭雷是在TVB的電視劇《翻江倒海孫悟空》演一條蟒蛇精,出現大約3分鍾,就斃了。
1966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票房收入首過百萬,被稱作《百萬》導演,編劇是游水過來的倪匡,之後兩人長達十多年的合作。《獨臂刀》據說是改編自金庸的《神鵰俠侶》,看了才知道這比大陸80年代拍的若干弱智武俠要好多了。不過說話慢條斯理,武打動作慢一拍,劇情又傾注了下層人民翻身的影子,當然這是不能苛求的。之後的《獨臂刀王》《大刺客》都類似於這種,實在是不太喜歡。
1969年張徹拍了一部時裝片叫做《死角》,主角是從幾百人中招考的狄龍,配角是他從《金燕子》井淼替身發掘的姜大衛,編劇是有點怪異的邱剛健。據說這片子是學詹姆斯迪恩《無因的叛逆》抒發年輕人身上那種逆反的幼苗。其中有劇台詞,是說大衛像不像詹姆斯,迪恩的。狄龍86年拍《英雄正傳》和林青霞的激情戲老是N機,狄龍自嘲,自己十多年前就是床戲的老祖宗了,現在怎麼老N機,說的就是這部《死角》這部片子風格怪異,票房大敗,狄龍歇了足足半年,兩年裡面徹底淪為主要配角給姜大衛操刀。
1970年,張徹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獲獎影片是《報仇》。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沒有時代背景,沒有地點,就是一個純粹的弟弟給哥哥復仇的故事,簡單而又充滿激情。最後張徹讓滿身是血的關小樓在殺光所有的仇人之後,翻騰著出了屋子,嘴裡喃喃的叫著大哥,然後再叫著心愛女子的名字,還是慢鏡頭,真是一場視覺大餐。《報仇》中的姜大衛確實棒到了極點,要說不得亞洲影帝才叫做沒天理。1970年還有部《十三太保》,張徹為了拍這部片子在香港某處搭外景,可能是電影過於血腥,導致忌諱的村民和劇組沖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廠的建立。同年還有部風格另類的《小煞星》大獲成功主題曲《水仙》到處傳唱,也唱紅了羅文。不過《小煞星》的劇情和1969年的《鑽石大盜》如出一轍,恐怕是同一個故事的變種,也許是《鑽石大盜》不成功的緣故促使了《小煞星》的誕生,不過個人認為《鑽石大盜》那首張徹作詞的《鑽石鑽石亮晶晶》實在是比《水仙》好上許多。
1971年張徹拍了《鷹王》據說本來是王羽做主角的,可惜這傢伙居然反出邵氏去台灣拍什麼《獨臂刀戰盲俠》之類的片子。於是《鷹王》狄龍替上,也許是劇本本來就是給王羽的,居然在狄鷹王的身上看到了大春哥的苦大仇深,真是嚇了一跳。
值得紀念的1971年,此年最精彩的影片是《新獨臂刀》。法國最近某影展,這是唯一的華語片。有張法文版的《新獨臂刀》海報,姜大衛獨臂手持鋼刀,眼神憂郁。這張海報應該給張紀中。大鬍子見了,還用選楊過么?這不就是現成的。《新獨臂刀》劇情也是簡單,焦點在於狄龍和姜大衛的友情上,學金庸蕭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來個「鄉下雞鴨空許約」。這段引得著名男同志麥克寫了一篇《張徹電影中的斷袖疑雲》。不過也確實誇張,兩人在電影中好的把女主角給撇在了一邊干生氣,現在的電影哪個敢這么表現?同年有部《大決斗》至今無緣看見,但是據說狄龍特別想得亞洲影帝,可惜不止是狄龍敗北,整個香港電影全部敗北。討厭得記者還非要把狄龍頹廢得樣子拍下來,難怪要和兄弟不和了。此間幾部電影《無名英雄》《拳擊》《雙俠》比較差就不提了。
1972年有部好電影《馬永貞》主角是陳觀泰和姜大衛,據說是開創了上海灘黑幫電影的先鋒。這里不得不說張徹的眼光,陳觀泰是東南亞拳王,身材高大,似乎就是山東大漢的樣板。到了1996年邵氏招來帥哥「金城武」馬永貞從大漢成了書生,唉這眼光就比不上20多前年的張徹。姜大衛的譚四也是老大的典範,是後期那個臉上有黑痣的元彪所不能效仿的。唯一遺憾的是這部片子不太像背景是上海的,略嫌小家。
1973年,張徹拍出了強作《刺馬》。張徹初先拍的時候並未得到支持,因為辮子戲是賣不到南洋的。在海外華人的眼裡,辮子就是屈辱的代名詞。但是張徹力排眾義取得支持,並且大獲成功。姜大衛在某次訪談說提到,《刺馬》在拍攝中加了很多東西,包括情感。我想這故事本意又只是一個復仇的故事,但是性格有掙扎,才能把故事說的更精彩。另外也佩服張徹的考據,劇中馬新貽藍色金絲蟒袍,已經作為珍藏而展出。查閱了山東菏澤醫專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所描述的蟒袍和張徹的電影無二致。另外張文祥臨刑所穿紅衣也是當時風俗。電影拍的情結很慢,但是情感戲細膩,尤其是井莉和狄龍幾段。後來張徹在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中提到《刺馬》很是為井莉不平。大意是這部電影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狄龍的馬新貽,可同樣出色的還有井莉。《刺馬》後辮子戲不再忌諱,而是發揚光大了。1973年的陳觀泰岳華主演的辮子戲《大刀王五》相對《刺馬》遜色許多,但這部片子沒有表現的很誇張,倒是忠實於大家熟知的故事。到了1993年狄龍還拍過類似的《一刀傾城》可是卻成了王五,譚嗣同,袁世凱三人結義以及背叛的故事。雖然精彩,但似乎誇張過頭了。
1974年的《少林五祖》是比較早的少林片,其中不得不提兩個人戚冠軍和孟飛。戚冠軍就是徐克《七劍》中的邱東洛,孟飛就是那個也是游水去港的傢伙,55歲還在做電視廣告。「看不出我有55了吧,我用了××護膚品」。這是張徹的長弓公司自主拍的第一部片子,個人不太喜歡,劇情比較乏味。
1976年以後狄龍正式改投楚原,成了鐵三角。姜大衛似乎也不怎麼拍張徹的戲,而是和鮑學禮等拍了類似於《七面人》這樣奇怪的片子。1977年張徹又拍起了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直持續到1981年共三集。不過金庸的小說內容過多,大部分情節靠旁白支撐,這樣的電影註定要失敗的。不過第三集中南帝和瑛姑的故事處理的不錯,只是演郭靖的傅聲實在是差勁。這年有部《唐人街小子》,也是倪匡做編劇的。主角又是游水過來的,背景放在了美國。片子具有深刻反省意味,教導青年人莫走歪路。1993年邵氏有部《赤腳小子》,普遍的看法是翻拍《洪拳小子》。而我覺得唐人街小子借鑒的更多一些,尤其是手錶和鞋子的意象,如出一轍。
1978年的《五毒》重新啟用了一批新的弟子。郭追,孫建,江生,羅莽,韋白,鹿峰。該片子對世界都有影響,據說排名世界詭異電影11位。郭追本來是台灣演雜技的,後來很有出息,做了TVB武術指導,97天龍八部就出自他手,楊紫瓊的《天脈傳奇》也是他。江生因為酗酒早就死去了,88年台視的《大漠英雄傳》(其實就是射鵰英雄傳,因為在台,射鵰因為毛澤東的詩句是忌諱的)江生出演黃葯師。羅莽還在TVB賣力氣,鹿峰在台灣拍武俠電視劇,合拍片《少年張三豐》出自他手。
《五毒》其實只是一個邪派首腦臨終懺悔清理門戶的故事,但是其中的詭異真夠駭人的。鋼針入腦,萬針衣破蛤蟆功,浸濕的黃表紙殺人,每一樣都是有夠血腥。當然張徹的目的顯然不是給人視覺刺激這么簡單,有個叫做鏡與天涯的朋友提到其中毒蛇老二一句話「這般無休無止的殘殺,要到何時方了」。張徹似乎對殺戮也有厭倦之意,最終五毒中的邪惡派自然是給鏟除了,但是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傷感。武俠不再是單純的好人復仇,殺死壞人,也存有了懺悔內疚反思的精神。我想這是張徹的《五毒》帶給人們新的詮釋吧。相對而言同批人的《殘缺》似乎又缺少了這種精神,又恢復到了復仇的老路。 此後張徹又拍了一些金庸的片子,其中《碧血劍》最佳。郭追的袁承志滿臉胡須,既不漂亮也不瀟灑,但是一種俠義的味道自然而生。文雪兒的溫青青毫不令人生厭,反而嬌俏可人。劇情緊張,沒有使用旁白,其中郭追還秀了一下他的雜技翻的功夫。另外八卦一下,此劇有文雪兒的姐姐出演,就是最近憑借功夫出名的「元秋」。
此後80年代初期張徹離開邵氏組建長河,不得不提一下《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因為傅聲的去世,故而由劉德華頂上,但是弟子們發現師傅的經歷不再旺盛,有時候拍著拍著就睡著了。
1986年張徹來大陸拍片,第一部是《大上海1937》據說在港票房不好,那年我還沒入學。但是據有點年紀的朋友說,這片子在大陸火爆的不得了,尤其是董志華的小刀楊藩。1988年《過江龍》最近剛出了DVD我只想用一個字來形容,棒。但比起原作《報仇》來略嫌遜色,報仇重情,《過江龍》過多了加入了民族大義,似乎帽子太高。1990年的《西安殺戮》則是翻拍《五毒》。之後張徹的片子便一部不如一部,《江湖奇兵》《西行平妖》則是看得人兩眼金星。
1992年張徹在台視拍電視版《刺馬》劇情成了裹腳布,後來導演還掛名了鹿峰。可能是因為他曾在大陸拍戲不便的緣故。但是想來他曾是國民黨文化官員,不至於如李翰祥這般凄慘吧。台版的刺馬有太平軍四大勇士,分別是董志華,穆立新,杜玉明,陳繼銘。這些人現在還活躍在電視劇中。董志華在《功夫》中露臉了一把油炸鬼。穆立新憑借《沖出亞馬遜》還得了百花男配提名。杜玉明忘了是電視劇《倚天》中的阿大還是阿二了。陳繼銘則是,只要是武俠片,要是不見了他還真困難。張徹的大陸弟子現在都比較沉默,但是很多人都想念他們。
張徹沒有生育子女但是卻發掘了那麼多出色的武俠演員。就個人而言,最喜歡狄龍王鍾董志華穆立新。02年去世,黃沾輓聯,高山傳天籟,獨臂樹雄風,乃是說他作的歌曲《高山青》和跨時代的電影《獨臂刀》。
不知道以後的人會不會還眷戀武俠,但是我想這是我永遠的童話。剛看了《七劍》平心而論,並不喜歡,因為情節的庸俗,並沒有看出什麼人性來。禁武令是荒唐的開端,最後也荒唐的結束了。若干年以後,《七劍》《英雄》《十面》不會是武俠電影的代表,反而這一些朴實無華的才是最真摯的。
周星馳拍攝的《功夫》有不少張徹的影子,如斧頭幫來自《馬永貞》,甚至請來董志華演油炸鬼。我相信,這武俠精神不會給歲月的塵埃蒙上,時而溫習,會有一種故如新的感覺。
㈦ 王青演過哪些電影
王青(Wong Ching),綽號「大口青」,於上海出生,前邵氏演員,曾擔任龍虎武師及動作指導,八十年代亦為電影界一線演員。王青曾經於新浪潮電影《山狗 (1980年電影)》中飾演反派之一角。 王青的哥哥是寫實警匪片導演王鍾。王青現在是香港無線電視演員。
主要電影有: 1969年:《死角》
1970年:《江湖三女俠》
1970年:《十三太保》
1970年:《游俠兒》
1970年:《小煞星》
1970年:《報仇》
1971年:《鷹王》
1971年:《無名英雄》
1972年:《馬永貞》飾 陸浦
1972年:《四騎士》
1973年:《憤怒青年》
1974年:《五虎將》
1974年:《五大漢》
1974年:《少林子弟》
1976年:《少林寺》
1976年:《死囚》
1978年:《大煞星與小妹頭》
1980年:《山狗》飾 荷蘭佬
1981年:《踩線》
1981年:《凶榜》
1981年:《上海灘十三太保》飾 熊立
1982年:《小生怕怕》
1982年:《Friend過打Band》
1982年:《城寨出來者》
1983年:《摩登衙門》
1983年:《火拚油尖區》
1984年:《少爺威威》
1985年:《拖錯車》飾 大咀
1985年:《吉人天相》
1986年:《歡樂叮當》
1986年:《最佳福星》
1986年:《開心鬼撞鬼》
1987年:《心跳一百》
1987年:《橫財三千萬》飾 警官
1988年:《公子多情》飾 施大嘴
1988年:《長短腳之戀》
1989年:《福星闖江湖》飾 巫二器
1992年:《絕代雙驕》
2004年:《江湖》
2007年:《兄弟之生死同盟》飾 就叔
2009年:《七十二家租客》(客串)
2010年:《撕票風雲》飾 大口
2010年:《維多利亞一號》飾 保安
2011年:《我愛香港開心萬歲》
本人感覺「公子多情」很有意思!!!!!!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李連傑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白眉鷹王扮演是誰
鄒兆龍 Collin Chou .....Sung Ching Su (as Sing Ngai)
白眉鷹王—殷天正
----------------------------------------------------------
徐錦江 Elvis Tsui .....金毛獅王—謝遜
------------------------------------------------------------
Stan Howaniak .....Kung-Fu instructor
青翼蝠王—韋一笑
----------------------------------------------------------
㈨ 午馬資料
午馬
出生日期
1942年
出生地點
天津
國籍
中國香港
別名昵稱
馮午馬(原名)
中國香港影視演員、導演。原名馮午馬。生於天津。1959年移居香港。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生。1963年入邵氏公司當演員。1965年出演張徹、袁秋楓執導的《花木蘭》成名。1968年為《金燕子》Golden Swallow當助理導演。1970年為張徹執導的《游俠兒》、《鷹王》當助理導演後,後獨立執導《怒劍狂刀》1970。1987年出演《倩女幽魂》A Chinese Ghost Story,獲第二十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 迷失的聖杯 (2006)
2. 我的野蠻肥姐 (2005)
3. 刁蠻公主逍遙王 (2003)
4. 新僵屍先生 (1992)
5. 陰陽判官 (2003)
6. 刀馬旦 (1990)
7. 僵屍家族 (1986)
8.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1988)
9. 倩女幽魂 (1987)
10.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1990)
11. 倩女失魂 (2004)
12. 一代梟雄-曹操 (1999)
13. 義膽群英 (1989)
14. 幻境美狐 (2005)
15. 音樂僵屍 (1990)
16. 包公出巡 (2003)
17. 達摩祖師傳 (1993)
18. 鬼幹部 (1991)
19. 整蠱霸王 (2005)
20. 鬼妹 (2005)
作為導演,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 無敵小子霍元甲 (2005)
2. 畫中仙 (1988)
3. 人嚇人 (1982)
4. 馬戲小子 (1994)
5. 卡布其諾 (1900)
6. 火燭鬼 (1989)
7. 舞台姊妹 (1990)
8. 西環的故事 (1990)
9. 龍蛇爭霸 (1990)
10. 黃飛鴻之鬼腳七 (1993)
11. 馬戲情未了 (1994)
㈩ 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白眉鷹王是誰演的
是邵萬林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