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球公認五大硬漢演員,中國僅一人上榜,不是成龍也不是吳京,是誰呢
現如今,比起小鮮肉們那種奶聲奶氣的樣子,人們,更願意看的,反而是一些以硬漢形象為代表的熱血劇,那麼,在電影發展史上,下面這幾位一直以硬漢的形象被人們所記住,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硬漢」吧。
1. 史泰龍最後,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李小龍了,雖然李小龍看起來瘦瘦弱弱的,但全世界都認為他是人類身材最完美的人,當年憑著自己的功夫,與不服輸的精神踢碎了中國「東亞病夫」的牌子,然後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好萊塢的中國人,李小龍先生當年雖然遭遇不測,但在我們心中,他一直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② 成龍與李小龍相比誰的成就比較大
這個真的還不好說,我覺得不太好比較。
首先無論是成龍還是李小龍,大家都知道,都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兩個人,各自的領域也完全不一樣,我其實對於他們各自的事情也不是全部了解,所以也只能根據一些資料簡單的對比看看。
但是雖然話是這樣說,我個人還是覺得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一些比較厲害的地方,雖然他們都是明星,但是也是普通人,所以只要只普通人肯定就有長處有短處,而且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人,那麼他們的長處和短處肯定也不一樣,所以其實不好對比。
③ 一巨星代表一國家:印度是阿米爾,日本木村拓哉,你猜中國是誰
一個巨星代表一個國家,印度代表是巨星阿米爾汗,日本代表是巨星木村拓哉,而中國代表是巨星,李小龍。
這三位世界巨星都代表著本國的影視影響力,作為那個時代的影視巨人,無論是阿米爾汗,木村拓哉和李小龍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
他們的傳說是各自國家的,也是世界的。藝術是不分國界的,他們對於電影的貢獻是世界性的。這三位巨星在國際上的各個國家都有著影迷和粉絲,盡管到現在他們已經沒有當初那樣火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將他們當作信仰,重溫經典。
④ 中國三大武打明星是誰
中國三大武打明星分別是甄子丹、成龍和李連傑。
1、甄子丹
甄子丹1963年7月27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的一個武術世家。他自幼隨母習武,同時接觸太極等傳統中國功夫和西洋拳術,為他打紮好優良的傳統武術根基。
1982年甄子丹從北京學武返回美國,贏得美國當年武術冠軍,出身武術世家榮譽加身的他也備受上天青睞,不用多費力就有片約上門,甄子丹也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經典角色,《精武門》裡面的陳真,《詠春》里的一代宗師葉問都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
⑤ 搞笑電影 香港男演員
岑建勛(1952- ),中國香港電影製片人、演員。生於廣東。定居香港。畢業於香港大學。曾赴美、英留學。回國後任香港《號外》雜志主編。1983年應洪金寶之邀合作製片《退休探長》進入電影界。同年與洪金寶等創建D&B電影公司。1986年又創建瑪維利克製片公司為作家電影當製片人。參演過80年代洪金寶等導、演的福星系列等一系列的影片。
下面是網路資料
http://ke..com/view/323156.htm
⑥ 喜劇演員沈騰,出演過很多搞笑的電影,對於他,大家如何評價
我認為沈騰作為開心麻花的喜劇演員,近年來在娛樂圈中發展得很好,他有自己的搞笑風格,形成特有的「沈氏」幽默,迷倒了一撥又一撥的麻花迷們,偶像包袱出人意料,作品有極強的票房號召力。
後來沈騰的作品《夏洛特煩惱》首先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自己在這個電影裡面有多麼密集的笑點,因為每個人都是再覺得這個電影是在描寫夏洛特煩惱的那個相似的事情,但是後來發現這個是夏洛 非常的煩惱的意思,確實是非常的精妙了。自己能想到這種名字也是一種才華了。後來這部電影確實是不負眾望了,在眾多的電影中殺出重圍了。而且難能可貴的是 ,這個電影在搞笑這一案件事情上也是飛航的有心的,並不是所有的搞笑都能讓人覺得自己是真的好笑的,但是夏洛特煩惱就是有這樣的力量,因為這是一個有深度的電影。
⑦ 開心麻花創始人(開心麻花創始人不是沈騰)
——「大爺,樓上322住的是馬冬梅家吧?」
——「馬冬什麼?」
——「馬冬梅。」
——「什麼冬梅啊?」
——「馬冬梅啊。」
——「馬什麼梅?」
——「行,大爺你先涼快著吧。」
——「好嘞!」
上面這段爆笑對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去年,電影《夏洛特煩惱》憑借幽默的台詞、巧妙的情節和演員精湛的演技收獲了14億票房,其背後主創團隊開心麻花人氣也隨之持續飆升
張晨,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藝術總監,中國音樂劇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天橋演藝聯盟副主席。
2003年,張晨與遇凱等人共同成立了北京自由元素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一部爆笑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在全國首創「賀歲舞台劇」概念,同時確立了「開心麻花」系列舞台劇智慧、時尚、快樂的品牌特色。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藝術總監,張晨與他的「麻花」團隊一直堅持走貼近普通觀眾的都市商業喜劇路線,帶領開心麻花團隊堅持以原創喜劇作品為核心,在中國舞台劇領域創下多個「第一」:
首創「賀歲舞台劇」概念,引領中國商業戲劇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舞台劇演出規模全國領先,13年創作25部舞台劇,大劇場年演出量達1000餘場,直接觀眾上百萬人;唯一一家連續4年、每年1-2部原創作品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演藝機構。
作為「現象級」的演藝品牌,開心麻花改變了眾多年輕人的文化消費習慣,使其回歸劇場,並屢創中國舞台劇演出市場的奇跡。
2015年,根據開心麻花話劇《夏洛特煩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迄今票房已超過14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影史上的華語電影票房季軍。
目前,開心麻花已初步形成以原創內容為核心,集話劇、音樂劇、兒童劇、影視劇、網路劇、大型活動、藝人經紀、劇院管理等於一體的全方位喜劇產業體系,並與美、英、俄、日、韓、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演藝娛樂機構和個人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2013年,開心麻花獲得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青睞與投資;2015年,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
今天,我來爆個料~也許你不知道, 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 是我校1997級MBA校友,且在南開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 6月29日,張晨現身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微講堂,對話 洪泰AA加速器創始人、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聯席秘書長、南開大學中文系校友吳玲偉 ,講述自己從興趣到創業的心路歷程。
洪泰基金創始人、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理事長盛希泰
洪泰基金創始人、南開北京校友會會長、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理事長、南開大學校友盛希泰 出席了此次活動並發表講話,介紹了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的創辦初衷和自己對創業的理解,並指出,希望南開人在這個時代發聲,「創業的時代會有非常深刻的歷史印記,十年以後,當你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都是親歷者,如果你參與了,也是其中的一個音符。」
那麼,從興趣到創業,本期嘉賓張晨都經歷了什麼呢?快隨我來看看吧~
(以下內容節選、整理自微講堂訪談)
關於張晨,關於南開
吳玲偉
你對南開最大的印象是什麼?
張晨
南開太厚道了,對我太好了。
我生在北京,1997年到南開讀MBA,基本上2007年「混」完商學院管理學院博士。坦率的說,我根本不是一個能做研究的人,博士是更指向研究的。我讀博期間寫的那篇文章到現在看還挺逗的,當時我寫的是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個預判,我當時預判的結論也特別簡單:高成本的投資大片越來越被現在互聯網形式呈現的低成本小片、尤其是文化小片的市場取代。其實這個市場也在驗證這個東西,我只是就感興趣的事兒討論了一通,但是得了個博士真的不敢當。所以我對南開的印象是南開太厚道了,對我太好了。但是我特別願意承認我是南開的MBA,MBA我還是認真的讀了的,我是覺得對於後來去創業什麼的還是蠻好的。
南開大學校友、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
我這個人比較不能受拘束,跟性格有關系,我性格比較另類。當時我畢業以後被分到還不錯的大型國企,那時候我們首先考上大學就算一個好事兒了,考上大學以後還能夠保證有一個好的工作,這些當時都有了。但後來我拒絕了,我自己就出去打工了,我主要是覺得不自由。我到人事處報道第一天我就強烈的感到了不自由,後來我就說,我不來行嗎?當時人事處長就驚呆了,「你不來算什麼?」我說,你怎麼算都行。他就把我退回學校了,什麼都不算。於是當時我在社會上就算一個奇怪的人。所以,叫創業也行,叫溜達也行,叫流浪也行,我在那段時間解決了自我的溫飽問題。
我講這個話題很有針對性。我有個觀點, 要真正創業之前,你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 。當然,這是基於我個人的一個理念,因為某些創業不一樣,如果你是一個技術天才,最好別有社會經驗,我說的創業是基於做公司,是社會化的一個行為。所以, 最好有點社會經驗,同時最好兜里有點錢,兜里有錢心裡不慌 。創業如果很慌張,是有可能導致在項目選擇、以及所謂的持續堅持這些心態上有失衡。
初見·開心麻花
吳玲偉
「開心麻花」的名字怎麼來的?
張晨
麻花好吃~當時想注冊商標沒通過,這是個被動的品牌名字。 不過,歹名好養活,叫叫也順了。
2003年的時候我兩個朋友找到我,他們一個是北大中文系的,原來是做出版的,很優秀;還有一個是中戲的,做導演的。他們找到我,說咱們弄一個影視公司吧。我本人到現在也是,不光那個時候,我對電視劇一向興趣不大,「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屬於這種感覺,但是我對文藝這個方向是不陌生的——從中學開始我就做劇社的導演了,大學又組織樂隊,這都是我乾的活兒。我就說,這事兒行,讓我幹嘛?「讓你出錢。」我說,「也行吧」。那時候也沒真的想就轉到這個行業來,我就出錢給導演和那哥們,那導演就負責導演,我們北大的哥們就做我們公司的總經理。我當時運氣很好,我合作夥伴特別好,他們忽悠我乾的,我最開始就是出錢的。
2003年我們成立的是個影視公司,當時我們買了一個小說《鑽石王老五的幸福生活》的影視改編權,然後要把它改編,做部電視劇叫《艱難愛情》。結果2003年非典出來了,我們本來夏天要開機的,夏天不能出門了,非典過去10月份了,導演說這個事兒不能荒著,得干點什麼,他說咱們先做一部舞台劇。因為他是中戲出身,對舞台劇比較有把握,時間也來得及,於是我們慌慌張張的,在第一年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做了我們第一部舞台局叫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是何炅、謝娜、於娜演的,那是何炅、謝娜的舞台處女秀。當時他們都是不錯的電視主持人,但是並沒有演過舞台劇。後來演完我們的舞台劇以後星途更加坦盪了,我跟何炅每次聊天,他都說「自從演過麻花的舞台劇後我就星光燦爛」。 他們都是超一線的主持人,看了我們的舞台就覺得他們能演好,確實也是,他們首先是很有天分的演員。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是那個戲的名字,我們當時公司不叫這個名字,後來我們把這個商業模式延續了——每年賀歲的時候就推出一部舞台劇,2008年產量可以達到一年四五部同時推出來,都在賀歲檔演,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所謂的商業模式。於是,我們就想把麻花的東西申請成一個品牌。 這是讀MBA的好處——有品牌意識,我覺得這個東西要系列化地往下做,這是我的意見,是我的態度 。
2008年的時候我們想把麻花注冊成一個品牌,工商局說不給注,這是一個食品通用的,我說我們是文化類,人家說「那也不給注」——這是當年。今年發生了一個非常奇葩的事情,正在投訴,我偶然發現了一家叫開心麻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在海淀注冊了。我就去問,我們這個都申請過商標了,他怎麼能注冊一家科技公司?他說,他跟你是不同品類了,他今天可以注了,當年叫北京麻花文化有限公司是不可以的,你得叫個什麼麻花或者麻花什麼。我說叫麻花好吃,後來開玩笑開了幾個名,人家說開心,我們就報了最後「開心」注冊下來了。所以,這是被工商局賦予的,不是我開始就想這個名字。「開心麻花」開始是個劇的名字,我們想注冊商標,工商局不讓,就變成了一個被動的品牌名字。 注冊完了以後,我的同學說,你這太土了吧,這哪像個公司名?我說歹名好養活,叫叫也順了。
堅持、熱情、創新
吳玲偉
開心麻花成功的核心是什麼?
張晨
堅持做一件事情,保持持續的熱情。
我們到現在13年真的就是 只堅持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叫喜劇,不是戲劇。 當然我是戲劇舞台上一路一路做過來的,我們一直也會把戲劇堅持下去,公司戰略是說得非常清楚的。開心麻花做的是國內現在特別細分的演藝產業里的大劇場話劇演出,我們大概是一千人的劇場,這是我們標准演出的人數。我們不是按話劇、音樂劇分,而是按劇場分。千人劇場演出門類,我認為我們應該是行業領軍者。因為我們今年全國的演出規劃到了1700-1800場之間,想想都很可怕,1800場演出需要多少人,而且是不同的城市,幾乎每天晚上都有幾場演出。所以,不同的組在全國不同的城市,就今天晚上來說,北京有演,上海有演,也許福州也有演,是這樣完成的1800場。
把一個這樣的話劇一年做四五種,然後又可以一年演1800多種,完全是一步步積累過來的。首先你要有足夠多的能演的劇目。我們是純商業演出,完全拿不到政府的任何補貼,完全是靠現場大家來買票來看的。所以,純商業化的演出,要有足夠的「好」,「好」我都不敢講,叫「還可以」大家看得下去的 劇目 ,否則人們是不會買票的。另外要有足夠多的能演的人,其實外界不太知道,好多影視公司來找我們都是想跟我們所謂的明星合作,但是除了明星,我們有更多更多優秀的戲劇背景的 演員 。我們簽約演員的量在國內娛樂公司里我認為都算大的,我們現在簽了200多演員,而且這還不夠,以我們現在的成長速度,3-5年應該可以簽到四五百,我們需要這樣的人才能完成這么大量的演出。當然更重要的還要有非常強大的 營銷團隊和渠道 ,這些都是一步一步的,我們是13年逐漸建立起來的,沒辦法一步到位。所以,這個行業線門檻是非常高的。
洪泰AA加速器創始人、南開允能創業商學院聯席秘書長吳玲偉
現在很多影視公司說,開心麻花好像印證了一個成功商業模式:好的戲劇如果轉成電影也可以很好。這個不一定,有些戲劇轉過來也沒有那麼好,在我們之前很多人已經這樣做了。我也不保證我們下一步每一部都一定那麼好,但是線下這件事情,很多大的電影公司老闆說「我們也要成立話劇部門」,我聽了就很緊張,後來想了想,我也不緊張,因為這個事兒估計他乾乾就不幹了,因為太累,因為對於電影公司來說,他干慣了高打高舉的活很難真的彎下腰干鋤地的活兒,投入產出比是非常高的,這么多人、這么大的工作量,一部戲能賺的錢是非常有限的,誰願意這么干呢?我們走上這條路是退不下來的,當然再說點兒高大上的是我們也喜歡,這 跟創業有關,你喜歡才會堅持 。
開公司很難給我帶來持續的熱情。公司賺錢、能幹特別多的事兒、一不留神還有這么多合作夥伴一塊工作,這都讓人很開心,但是純開公司這件事兒沒有給我帶來持續的熱情。 我們如果要維持持續性,一定是每年 做新 的劇目的出品。這也是我們在資本市場上被很多投資人看好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持續生產的能力,大家叫IP。 我們至少自我就已經有現在接近30部原創劇目的所謂IP,一年開發兩個還可以開發好幾年。我在公司自封自己是藝術總監、創業總監、生產車間主任,我不是總經理,我們有總經理,也有很多同事是做運營的,運營這一塊我做的沒有那麼好,大家是團隊,對我來說,我們是「保持」, 不斷的創作、創造新的項目,這是很重要的。
創作那些事兒
吳玲偉
很多人都說喜劇里是所有劇種里最難的一個。你是一個好玩的人嗎?
張晨
我在努力追求成為一個好玩的人。
盤點創作風格,2008年是一個挺重要的關鍵點。2008年之前我們劇目創作的風格,幾個媒體的歸納叫做: 娛樂盤點+明星+搞笑 ,這是媒體的一個所謂的盤點總結,對喜劇沒有問題。搞笑可以演成喜劇,娛樂盤點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玩法就是每年把每年的文化、娛樂這種大事件能夠串聯到劇里去,還有明星加盟演出。但是到今天,新的劇目的趨勢是 講故事,然後注重人物的塑造。 我估計看《夏洛》(《夏洛特煩惱》以下簡稱《夏洛》)電影的人,不一定看我們戲,看《夏洛》電影的人還比較多。《夏洛》這個電影的影響力還非常大的,看過《夏洛》電影的人就能理解我們創作目前主要的工作走向: 強調故事 。其實每一個人物都是很鮮活的,無論夏洛、冬梅還是大春,都是一個性格化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是能帶著你來這里看完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有大量的喜劇包袱。這很難,三五句台詞就出包袱了,包袱的密度是非常非常大的,這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
創作這個事兒特別困難,我們也上過幾次春晚。趙本山上了十幾年春晚以後就痛苦得不行了,超越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現在的創作其實是分散化,並不是基於一兩個人,是基於不同的創作小組。我剛才講了,我們一個優勢叫做人多,200多人,200多人里不能說有100人,也有大幾十人是具有表演、同時具有創作能力。所以,分成不同的組,創作不同的內容,我們叫 內部微創業 ,聽上去就是這樣的概念,我們叫內部的或者叫扁平化叫什麼。
喜劇是非常個性化的創作,為什麼難呢?喜劇這個事情如果你不能表演,你覺得我會寫兩個段子,這東西呈現在舞台上就能把別人逗笑了這有點兒難。我一出戲本也許沒演過,但這不意味著不會游泳的教練不能當教練。
你IP了嗎?
吳玲偉
開心麻花在我看來是特別大的IP,你跟你團隊是怎麼創造出開心麻花IP來的?
張晨
我不認為開心麻花是個IP,我認為我們最多算一個品牌,算一個行業里的品牌。
從內容產業來講,那些長期被驗證的,產生了巨大價值的創作內容,我認為才能稱為IP。 我們現在做的,包括接近30部原創的劇目,最多最多叫創業前端產品,還沒成為IP呢,它還沒有被不斷地驗證,產生那麼大的價值。拿《夏洛》說,它也算一個現在看還算成功的前端產品:首先是被劇場作為一個話劇,一個戲劇被驗證還不錯,被一部分人喜歡,然後成為了一部電影,也驗證了被更多的人喜歡,接下來它還需要驗證很多。比如他如果成為一個超級網劇是不是還行,因為觀眾會有不同的需求;它如果有很多的衍生品做出來,圍繞人物的也好,圍繞劇情的也好,我們甚至還沒來得及考慮,都不知道怎麼做;包括現在VR出來了,很多做舞台的人要做VR劇了,我們也想過這種新渠道出來,要不要馬上跟上做嘗試,真的變化太快……所有的這些都有待驗證。說白了,就像所謂的放之四海皆準,到哪兒都能產生放大價值,到那個時候再叫IP也不遲,這是我的一個粗淺的理解。現在真的不敢把任何東西叫IP,最多叫品牌, 最重要的是回到商業上要產生一個夠量的價值。
周星弛接近IP,我個人非常喜歡他。周星弛毫無疑問是喜劇天才,我真的非常榮幸《夏洛》之後,他主動找到我們,他認同夏洛,我沒想到他非常喜歡夏洛。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個跟他不一樣的喜劇風格,他做不了的,跟他不一樣的。
關於接地氣這件事情,關於讓最普通的人走進劇場、走進電影院,我們有高度共識。我們也不在乎被別人罵成俗,基本上開心麻花是從創辦就被戲劇界的專家一路罵過來的。從創作喜劇理念上,我和周星弛屬於一派,就是俗派,我們追求大眾的喜愛,不追求所謂廟堂之高,我在乎的是影響到多少人。
從內容說,咱們聊的一個是劇場,一個是電影。我舉兩個例子,演出,我覺得《獅子王》是,電影《星球大戰》是的。我認為叫IP,有幾個特徵:第一, 持續地被驗證,而且是不同渠道地被驗證。 《獅子王》首先是個動畫電影,然後在全世界演的次數我根本統計不了,至少光日本版就演了上萬場,全球早就過了十萬場,持續了20年還在演。現在有中文版,中文版我估計再演十年一定沒有懸念,甚至二十年。
同時,在它所去到的 不同渠道,尤其是由此產生的衍生品的渠道都被證明具有極高商業價值 。我個人不是做學術研究的,沒法說這個IP定義一下產生多大商業價值叫IP,至少拿《獅子王》來說,20年前到現在一部戲的票房大概70多億美金,這是一個說得出去的量級。《星戰》也是無數的衍生,7部《星戰》電影到現在也就60多億美金。挺有趣的,7部電影票房累計60多億美金,一部《獅子王》舞台劇堅持到今天一部戲70多億美金,當然《星戰》電影也算IP,《星戰》衍生不小於《獅子王》,這幾個指標在國內衡量一下,國內好像還沒有達到。 我覺得幾乎所到的渠道都能被驗證,這可能才是一個強力的IP。
剛才說我們追求俗,俗的創作翻譯過來就是老少咸宜,再加上我們現在常說所謂的普世價值觀,開心麻花的戲雖然是喜劇,你要都看了會發現我們價值觀還真正。我自己都驚訝,我這么一個每天吊兒郎當的人怎麼我兼制的劇價值觀那麼正,基本都說真善美的故事,全是正義戰勝邪惡,夏洛擁抱馬冬梅,他跟小三的美好都是在夢里。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挺正的。
那些年,我們摔過的大坑
吳玲偉
從你2003年到今天為止,你經歷過多少次最艱難的時刻?摔過多少坑?又是怎麼爬出來的?
張晨
鑒於我這么正,又是一個這么樂觀的人,所以,我沒覺得有。✌
首先鑒於我這么正,又是一個這么樂觀的人,所以,我沒覺得有,真的。說哪種坑呢?拿我們第一個戲《想吃麻花現給你擰》說,那個戲本在劇場界是顛覆性的,也是一個橫空出世的黑馬產品,打破了以往傳統話劇的表達方式。所以,觀眾看了都很嗨,但是我們初創完全沒有任何營銷、宣傳方面的經驗,又傻大膽,直接租了中戲的千人劇場。我們一開始演的就是千人劇場,現在我們主要的商業模式也是千人劇場演出,我們就沒概念。如果是個有概念的人,如果我本身從事相關行業,或者懂這個產業一點點,我是真的不應該那麼租劇場的,我應該租一個大的或者再小一點的先孵化一下。現在我們所有新的劇目出品之前我們都會小劇場合成,甚至到一些大學做試演,然後再搬到真正的商業舞台。我們第一個戲的時候完全的是胡干,無知無畏,所以就死的很慘。而且我們一定了30場劇院的檔期,你不演還不行,你演了賠,不演更賠,還得給劇場錢,怎麼都賠,這就是個很大的坑。為什麼爬出來呢?我樂觀吧!
怎麼爬出來的?兩個。一個我還挺樂觀的,我覺得如果真的是好東西,所謂好東西就是大家喜歡的東西,現在越來越有出頭的機會。因為現在比當年的情況好多了,當年有好東西你還得真的會宣傳,誰佔領了傳媒誰就佔領先機,也許不那麼好反而被認為得那麼好。今天我覺得致力於做優秀產品的人的機會真的是特別好!這是給大家建議創業有關的,如果跟我們做同樣行業的,不管是戲劇還是影視,你做手機視頻也無所謂。總之好東西一定是可以出頭,而且出頭的周期大大縮短,口碑的力量變的尤其強大。我們當年也是靠口碑最後勝出翻盤的,就跟我們的電影一樣一樣的。《夏洛》我們完全沒有明星陣容,沒有明星導演,沒有大投資、大陣仗,也沒任何大咖為我們出來先期站台,完全是靠口碑,但是三天就翻盤了。我們跟對撞的片子沒法跟人家比,我們的排片排第四還是第五,三、四天口碑就翻盤了。我們麻花第一部戲用了三四個月口碑翻盤,也同樣是因為品質,就是那個戲的品質,在賠了30場之後開始有翻盤的機會。所以, 一個是心理素質,一個是樂觀 。我相信我的眼光,我覺得這東西是好的,我相信大部分人會跟我有同感。我們麻花1也好,包括《夏洛》也好,在我標准里到那麼好了嗎?沒有。《獅子王》好,它好到一個標准上。但是可能對於觀眾已經還可以了,我們才能讓它放行,才能出品,然後才有機會翻盤。這是一個信心,是一個自我判斷的信心,就是剛才說的 樂觀主義 。
再一個,蠻重要的,當時我們成立的時候花了幾十萬,第一部戲賠了三十場早就賠出去了,但是我覺得OK,能承受,心態也比較好。所以,我堅持做,這東西是好東西應該堅持把它做出來。翻盤也許在這30場,也許在這50場,你不知道,也有很多案例最終沒翻盤但是我停在中間了,這也是大量的,一旦停下來,一旦放棄的時候,你也不好判斷它是真的不好還是你沒能堅持,這個特別沒有標准。所以,只能是靠自己的 信心 ,以及你的 可承受能力 。這還是蠻重要的,你 得對自我有信心,當然這個是要有客觀的信心,不能自以為是。
Q&A
問: 今天都是南開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在座的很多創業者,都面臨團隊管理的問題,開心麻花光演員就有差不多200多個,影視或者泛娛樂的行業其實是一個大的風口,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很多熱錢都往這個行業里扎,大家目前會看到有一種泡沫化的傾向或者大家覺得非常浮躁的傾向,在這個行業里尤其我們所謂的明星他的價值增長特別快,甚至比房價增長還快,可能幾年前一個超級明星的片酬就是一兩千萬,今年很多小鮮肉單部超過一億。我們一些明星級的演員,沈騰、瑪麗,對於公司的創始人來講,對像他們這些演員合作的方式和將來管理的方式會不會隨著他們身價的上漲,對你來說有很大的挑戰?
吳玲偉: 怎麼管理這幫成為明星的員工?
張晨: 水漲船高,把票價提高,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當然明星場是可以,可是靠話劇演出你說賣到兩千塊錢一張票這不是演唱會都不應該的事兒,我特別反對高票價,包括演出,電影不能說有明星30塊錢的就賣100,電影票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明星的成本你只能是靠市場消化,這沒辦法。這也就是我說現在,事實最後也是這樣,要進入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我在這兒提醒大家,影視,包括泛娛樂是個和凶險的行業,你做投資應該知道十個九個賠,真實的,甚至還九個多。看著熱,進入者也特別多,很多錢好像被明星賺去了,投資人其實賠錢的多,投資電影的不管是哪類投資人賠錢的多,這個事兒我個人改變不了現狀,我們只能努力的在小環境里做的好一點。因為我們比較特別,茶歇的時候一個師妹就問,其實我們之間是有很多默契的,因為大家一塊成長起來的,從我來講我把他們視同於公司早期參與創辦的身份。所以,他們首先也是我們的股東。我其實有一個理念,在推進我們的全員持股的概念,更何況這些人。但是這不意味著股東可以不給應有的片酬,你說片酬高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狀,我們單一公司改變不了整個環境現狀,片酬就是太高了,這個我們改變不了。所以,盡量適應、控制吧。我是覺得怎麼說呢。
吳玲偉: 把員工變成你的合夥人?
張晨: 本來就是,我在把大多數人往裡變,二百多演員里大概有不到一百人在這個時點會邀請他們成為我們合夥人,向全員持股的方向在發展,一個內部解決的方案,並不意味著成了我的股東該有的片酬就不給,還是得給,但是你會有判斷,我們對這些人比較了解,幫他們選片也好,包括我們自己的片子哪些片用他們拍,哪些片不用,不是所有片都得自己人,不是。在這些項目判斷中成為市場的贏家或者輸家,沒別的辦法,這個危險是一樣的。對我來說如果全市場投資電影的成功率只有10%,我了不起,我咬著牙說我可以有80%。嚇一跳是吧,這包袱不太強。因為我們是做產品的,你理解吧,我知道我們能把哪類東西做到極致,還是得去強化自己的生產方面的基因,而不是在演員的片酬,沈騰值一千萬,我說你是股東,我給你五百萬你演不演?一部可以,興許兩部也認了,第三部他肯定不幹了,所以,不能這么干,該什麼是什麼,這個市場我們左右不了,但是我們要控制的是產品的基因,這是唯一我們能乾的。業外的資金認為能賺錢的來撈一把就走的太多亂七八糟的,這個錢導致這個市場虛火,這個我們很惱火,他把生產要素的成本炒高了,對於真正幹事的人是一個很糟的事情,這也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
吳玲偉: 我停下來首先平台要足夠牛,產品的基因和對市場的把握要特別強。
張晨: 產品的製造能力要夠好,這個是只能靠自己的。換句話說,我說有好劇本,你知道演員是追著劇本走的。還有細節所謂他給你開嗨價是因為那個片子他不一定想演,看一個劇本挺爛的就奔著它來,他就得要那麼高價也對。反過來我要是李安給他一個劇本叫《卧虎藏龍》他可能得給我錢,市場就是這樣,所以,還是干自己擅長的事兒,你把這事干好才會好。
結語
經過2014年的瘋狂和2015年下半年的低潮,資本蜂擁而來呼嘯而去,留下血淚交匯出的呻吟以及歷史車輪碾過的創業坑。2016,創新創業回歸冷靜。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悲情。我們樂於去傾聽那些成功背後的經驗和感慨,殊不知,那些失敗的經歷更是一種寶貴的體驗。
創業故事是一場大戲,信任與辜負,給予與報答,忠誠與背叛,紛紛上演。而現在,有一個舞台邀請你一起剖析這些或讓你血脈噴張或讓你誠心靜思的故事。
↓
本文轉自允能微課堂
⑧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排名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
1、李小龍
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
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華人演員。
2、周比利
世界級拳王
周比利出生於加拿大,世界拳王、演員。11歲左右學習功夫,外號「老虎」,求學加拿大,學習空手道出身,職業戰績43勝8負,31場KO,且從未被人KO,1985年獲得WKA自由搏擊世界冠軍,是至今唯一的華人世界級拳王。
⑨ 世界著名的喜劇演員有那些
應該是 憨豆先生 金·凱瑞 周星馳
卓別林(1889——1977)
1889年,卓別林在倫敦出生。他在簡陋的出租房間、國立貧民院及一所孤兒院中度過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像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
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迴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製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闆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嚮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麼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製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乾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於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二十年,受盡剝削,在一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一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為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為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准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一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為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製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
⑩ 由侯孝賢監制的《良辰吉時》引人深思,他監制的影片有什麼特點
他擅長使用長鏡頭和空鏡頭。
《良辰吉時》從幽默,荒誕的角度講述了令人心情沉重的死亡問題。發出每個人的人生一直都在追求最好,但是是否值得的心靈拷問,引發人們的思考。這部劇中由侯孝賢監制。侯孝賢是著名的電影大師,這部劇是他第1次擔任監制的工作。由兩位金馬影帝,影後的獲得者為大家帶來了諸多的亮點和喜悅。
電影大師侯孝賢。
侯孝賢是上世紀40年代生人,出生於廣東梅州,是一名知名的華語電影導演,編劇,演員以及製片人,他也是金馬電影學院的創始人,可以說是台灣電影領域里的領軍人物。他看似沒有規則,但是卻憑借自己的實踐和靈感,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感體驗。曾經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多項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