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類似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戰電影
1946-我對青春無悔
1956-二十四隻眼睛
1960-太平洋之嵐
1968-戰後殘酷物語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戰爭與人
1971-血戰沖繩島
1974-望鄉
1976-逝風殘夢
1977-人證
1981-聯合艦隊
1983-日本海大海戰
1984-燃燒的零式戰斗機
1992-落陽
2003-間諜佐爾格
2003-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2004-暴風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6-硫磺島家書
2006-沒有出口的海
2007-吾為君亡
2008-我想成為貝殼
2008-霧之火
2008-最後的早慶戰
日本視角的二戰影片14部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貳』 一共有幾部關於山本五十六的電影
1960年電影《The Gallant Hours》描述了山本大將與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從瓜島戰役直到山本戰死之間的一連串交鋒。
1970年電影《虎!虎!虎!》中對珍珠港事件交戰雙方人物的塑造。影片中由日本演員山村聰飾演山本五十六大將,表現了後者計劃偷襲的過程。 劇中山本五十六評價珍珠港事件時說出一句著名台詞:
「 我恐怕已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 」
1976年電影《中途島之戰》中由著名演員三船敏郎飾演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現了山本從計劃襲擊中途島到眼見所有航母損失殆盡的一系列過程。此前,1968年,三船敏郎也在東寶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中飾演山本。
2001年的《珍珠港》。雖然影片主題是美國軍人的三角戀,片中也出現了數個描寫山本策劃襲擊珍珠港的鏡頭。該片中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岩松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電影中山本的著名台詞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011年12月23日上映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主要描述的是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現了山本從一開始反對組建德意日軸心國的態度,以至被右翼分子刺殺。最後又不得不接受開展的現實,承擔作為軍人的天職,指揮日本聯合艦隊發動珍珠港偷襲。影片雖有美化山本的嫌疑,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是影片所要表達的和平意願。
好的話 求採納~
『叄』 有一部電影最後是山本五十六的飛機墜毀了,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什麼《虎虎虎》啊,那是珍珠港,山本出任日本海軍總司令的第一戰,也是他的成名戰,應該是《山本五十六》。
中文名:山本五十六
英文名:AdmiraloftheGrandFleet:IsorokuYamamoto
發行日期:1968年08月14日
導演:丸山誠治
主演:三船敏郎
加山雄三
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時長:125分鍾
電影簡介:
1939年,日本國際局勢動盪,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極力反對國家與德國及義大利簽定的反共產國際協議,但最終仍被委任為國家艦隊的總司令,參與歐洲戰役。山本勒令偷襲珍珠港,促使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山本決心讓日本取得快速的勝利,在中途島與美軍展開連場激斗…本片描述山本上將的英勇戰績,為大導演丸山誠治最經典作品;而三船敏郎亦演活了山本上將一角。
本片是日本最著名的軍國主義分子之一的傳記電影,他的一生給人類帶來了恐懼,而他本人的下場絕對是他應得的。提起珍珠港,人們自然會想到山本五十六——這個太平洋戰爭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一個軍事指揮家,更是一個賭徒。他是歷史上第二個因賭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洛哥賭場謝絕進場的人。他的賭博信條是,不是大贏,就是大輸。而偷襲珍珠港就是他一生中所下的最大一個賭注。山本五十六1884年生於日本本州島的一個沒落封建武士家庭。山本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軍事熏陶,成年以後進入日本的軍事學院接受了正規的軍事訓練。1919-1921年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英語。1925年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武官。1940年晉升為海軍大將。當日本最後確認了與英美開戰的方針之後,山本就開始全面策劃作戰計劃,在開戰的初期一舉全殲或者重創美國海軍的有生力量。這戰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場賭博——偷襲珍珠港,結果大贏。但是風水輪流轉,賭徒山本並不能總交好運。1942年5月,山本又組織和指揮了企圖誘殲美艦隊主力的中途島海戰,結果慘敗。隨後,又在索羅門群島爭奪戰中一敗塗地。由於日本軍方的密電碼被美軍截獲並破譯,當山本的座機於1943年4月18日飛臨布乾維爾島上空時,被美機群擊落,山本葬身於荊棘叢中。
『肆』 昨天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中演山本五十六的是不是豐川悅司
就是豐川大叔😄~
『伍』 山本五十六的影視形象
多部電影中出現了山本五十六的形象。其中最出名的是1970年電影《虎!虎!虎!》中對珍珠港事件交戰雙方人物的塑造。影片中由日本演員山村聰飾演山本五十六大將,表現了後者計劃偷襲的過程。 劇中山本五十六評價珍珠港事件時說出一句台詞: 「 我恐怕已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 」 實際上並無證據表明山本確實說過這句話,盡管製片方聲稱該發言乃是史實。
1960年電影《The Gallant Hours》描述了山本大將與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從瓜島戰役直到山本戰死之間的一連串交鋒。
1976年電影《中途島之戰》中由著名演員三船敏郎飾演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現了山本從計劃襲擊中途島到眼見所有航母損失殆盡的一系列過程。此前,1968年,三船敏郎也在東寶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中飾演山本。
2001年的《珍珠港》。雖然影片主題是美國軍人的三角戀,片中也出現了數個描寫山本策劃襲擊珍珠港的鏡頭。該片中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岩松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電影中山本的台詞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山本五十六也時常出現在日本的架空歷史動漫作品中,例如2004年動畫《次元艦隊》,一艘海上自衛隊導彈驅逐艦「未來」號穿越時間被編入山本所指揮的聯合艦隊。1993年OVA《紺碧艦隊》中,山本在被美軍飛機擊斃後,意識回到1905年日本海海戰結束後的高野五十六身上,關於二戰的記憶仍然保留。
2011年12月23日上映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主要描述的是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現了山本從一開始反對組建德意日軸心國的態度。最後又不得不接受開戰的現實,承擔作為軍人的天職,指揮日本聯合艦隊發動珍珠港偷襲。影片有美化山本的嫌疑。 大河內傳次郎(1953年,東寶,『太平洋之鷲』)
佐分利信(1956年,新東寶,『軍神山本元帥與聯合艦隊』)
龍崎一郎(1959年,新東寶,『大東亞戰爭與國際審判』)
後藤武一(1960年,美日合拍,『山本元帥對哈爾西將軍 太平洋染紅之時』)
藤田進(1960年,東寶,『太平洋之嵐』)
三船敏郎(1968年,東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1970年,東寶,『激動的昭和史 軍閥』)(1976年,環球,『中途島』)
島田正吾(1968年,大映,『啊,海軍』)
山村聰(1970年,20世紀福斯,『虎!虎!虎!』)
小林桂樹(1981年,東寶,『聯合艦隊』)
丹波哲郎(1984年,東寶,『零戰燃燒』)
役所廣司(2011年,東映,『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
『陸』 介紹一下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日本長岡市武士高野貞吉家的第六個兒子呱呱墜地了。因為這一
年高野貞吉56歲,所以給兒子取名為「高野五十六」。
這位貧困武士的兒子,自幼具有堅強的意志和爭強好勝的進取精神。17歲那年,他考
入江田島海軍學校,1904年畢業後任「日進」號裝甲巡洋艦上的少尉見習槍炮官,參加
了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1904——1905年的日俄海戰。在戰斗中,他負了
重傷,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飛,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累累彈痕和終身殘疾。由
於他只剩下了八個手指,同僚們給他起了個「八毛錢」的綽號。1914年,他以上尉軍銜
進入海軍大學深造,1915年晉升為少佐。1916年,他從海軍大學畢業後,登記為山
本帶刀之養孫,改姓「山本」,由高野五十六成為山本五十六。
他是一個孝子,當軍官後還常常回鄉為高野、山本兩家的祖墳掃墓,大部分薪水都寄給
了母親,接濟哥哥、姐姐,有時還為親戚和老師的子弟繳納學費。據說這是他遲遲不成家的
一個重要原因。1918年8月,山本和故鄉一位朴實、美貌的擠牛奶姑娘禮子在東京舉行
了婚禮。婚後他們生有兩男兩女。
山本五十六身材短粗,略顯駝背,但卻很結實。他身高只有1.59米,與他崇拜的偶
像東鄉平八郎恰好一般高。他外表文質彬彬,神情憂郁,顯得心事重重,內心卻倔強剛健,
膽大心細,深謀遠慮,富有帶兵才能。1924年,山本剛調到霞浦航空隊任副隊長時,這
里的飛行員留長頭發,蓄小鬍子,軍容不整,軍紀鬆弛。他決心加以整頓。可這些散漫慣了
的飛行員。起初根本看不起這位其貌不揚的外行長官。年已40的山本,除嚴格要求部屬履
行自己的職責外,每天主動象小夥子一樣接受幾小時的飛行訓練。沒過多久,他的飛行技術
超過了不少青年學員,達到了單飛教練機的水平。他以自己的意志和才幹,在飛行員中建立
了威信。在山本的組織指揮下,霞浦航空隊的訓練和軍紀煥然一新。1926年,山本調任
赴美時,隊員們十分惋惜。當山本乘坐的」天洋丸」號起航時,一個中隊的飛機出現在該船
上空,飛行員們駕機俯沖掠過,向他們尊敬的上司道別。
1928年,山本從美國歸國,先後在巡洋艦「五十鈴」號、航空母艦「赤城」號上擔
任艦長和海軍航空部技術處長、第一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30、1934年兩次赴倫敦
參加海軍裁軍會議。1934年晉升中將,就任航空部部長。在此期間,山本最感興趣的是
飛機,他大肆鼓吹「空軍本位主義」,「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進攻戰」。
他以東鄉平八郎的一舉成功的戰略思想為基礎,認為要與實力雄厚的美英開戰而操勝
券,必須突然襲擊,先發制人,開戰之初就使對方崩潰。偷襲珍珠港的大膽設想的出籠,正
是山本戰略思想的必然產物。
美國人約翰.托蘭對山本進攻珍珠港計劃的產生曾有一個符合邏輯的推測。1921
年,美國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權》一書。四年後該書的部分內容被創作為小說,取名《偉
大的太平洋戰爭》,書中描寫了一支日本艦隊偷襲珍珠港、關島和菲律賓群島等情況。這本
書被日本海軍參謀部譯成日文,列入海軍大學的課程。該書出版時,山本正在華盛頓任武
官,這位孜孜不倦地鑽研海軍學術,又具有相當英語造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這本書。
奇襲珍珠港作戰計劃的產生與山本的性格特點也有密切的關系。山本是個冒險家,極喜
歡在陡壁、橋邊等危險的地方表演倒立行走,對賭博尤為著迷。西方有人針對奇襲珍珠港之
戰說過,只有賭徒才敢冒那麼大的風險。山本正是賭徒,他把賭博和碰運氣的游戲看得比飲
食還重要,玩撲克、打橋牌、下圍棋、打賭都稱得上是行家裡手。他與同僚賭,與部屬賭,
還常跟藝妓賭,走到那裡,賭到那裡,而且賭得認真,賭技超群。1910年,山本為一件
不大的事與他的密友掘一下子賭了3000元,這筆錢在當時能買幢好房子,結果山本輸
了。雖然掘一笑了之,山本卻堅持還債,每月從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幾年。山本出使歐洲
時,進過好幾個國家的賭場。傳說由於他賭得太精,贏錢太多,有的賭場經理禁止山本入
場。山本也曾誇口說,如果讓他在世界上逍遙兩年,贏的錢至少能買幾艘大軍艦。總之,東
鄉的影響,美國的小說,加上山本個人秉性等各種因素,促成了奇襲珍珠港計劃的形成。1
939年9月1日,在德國入侵波蘭的當天,山本當上了聯合艦隊司令官。從這時起,他基
本上可以放手按他的觀點建設現代化日本海軍,訓練重點放在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航空兵方
面。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習中,當他看到航空兵在訓練中取得理想成績時,轉身對他
的參謀長說:「訓練很成功,我想進攻夏威夷是可能的。」從這時候起,山本就著手准備珍
珠港之戰了。
珍珠港位於日美之間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距日本3500多海里,距美國本土2
000海里,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寫信給海軍大臣
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襲的設想。此後就和幾個參謀一起,極端秘密地制定「Z」作戰
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後,曾在日本上層引起爭論,一些人不相信龐大的艦隊橫渡35
00海里而不被發現,對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表示懷疑。山本固執己見。甚至以辭職相要挾。
日本統治集團為了「南進」,於10月中旬批准了這個計劃。於是,山本指揮聯合艦隊選擇
了與珍珠港相似的鹿兒島灣,開始了緊張的模擬訓練。
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
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機群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
第二攻擊波的167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
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輔助艦艇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
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日本聯合艦隊的軍官們握手相慶,欣喜若
狂。山本雖故作鎮靜,但他的部屬們仍看得出他激動得滿臉通紅,露出開心的笑容。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把12月7日宣布為「國恥日」,而大洋另一邊的
日本舉國歡慶。山本五十六立即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英雄。由於山本策劃和創造了
世界海戰史上遠距離偷襲的奇跡,使得他威名大震,顯赫一時。山本面對其一生的最得意之
作,並沒喪失理智。他深知,當時美國的生產能力數倍於日本。美國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
來,日本斷難獲勝。出於賭徒的本能,山本想對美國再進行一次奇襲,進攻珍珠港西北近1
300英里的中途島。但是,這次山本輸了。由於美軍破譯了日軍的密碼,贏得了作戰准備
時間,調兵遣將,布下了伏擊日軍的陷井,以劣勢兵力重創日軍,擊沉了日本的4艘航空母
艦,一艦重巡洋艦,重傷1載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擊毀日機332架,數千日軍官兵包
括許多富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喪生。美軍僅損失航母一艘、驅逐艦一艘,飛機147架。
這一挫折,沉重打擊了山本的自尊心,日本海軍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1943年4月,美軍情報人員再次破譯了日軍的密碼,獲悉山本將於4月18日乘中
型轟炸機,由6架零式戰斗機護航,到前方視察的消息。羅斯福總統親自做出決定:「截擊
山本。」美國人從容部署,派出戰斗機空中伏擊,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第二天,日軍
找到了座機殘骸。山本五十六依然被皮帶縛在座椅上,他頭部中彈,仍挺著胸,握著佩刀,
但垂下了頭。
日本方面將山本五十六的死訊封鎖了34天。5月21日東京電台才宣布「山本壯烈犧
牲」的消息。日本當局追授山本元帥軍銜。6月5日,舉行了百萬人參加的葬禮。
『柒』 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的演員是誰
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為Mako Iwamatsu(マコ 岩松),原名叫作岩松信(Iwamatsu Makoto),是位日裔美國人,現在已經去世
Mako Iwamatsu
生卒時間:1933年12月10日-2006年7月21日
生卒地點:日本神戶-美國加州文圖拉縣索米斯(Somis)
父親:八島太郎(Yashima Taro,1908-1994),原名岩松淳(Iwamatsu Atsushi)
配偶:Shizuko Hoshi(星靜子)
英文介紹
http://www.imdb.com/name/nm053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