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存身演員表

電影存身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2-09-25 13:56:04

❶ 關於一個日本侵華的電影

南京大屠殺/南京1937(1995)
導演: 吳子牛
編劇: 張冀平 / 洪維健
主演: 秦漢 / 早乙女愛 / 劉若英

劇情簡介
1937年深秋,為躲避戰亂,中國醫生成賢(秦漢)攜帶懷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早乙媛)和孩子從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沒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華日軍夷為廢墟。被告知可以進入歐美列強勢力保護的安全區避難時,成賢認為自己與難民身份不同沒做理會,投靠了老朋友繼續行醫。以小學教師劉天琴(劉若英)為代表的同胞的悲劇令他震驚憤怒,但他認為自己首要任務不是反抗暴敵而是盡職做好一名醫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淪陷,日軍開始在南京瘋狂燒殺淫掠,成賢終於意識到日軍的殘酷麻木,讓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區躲避,自己則留下來繼續救死扶傷,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區早已名存實亡,而要反抗時,他發現已無可能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607/

❷ 霍金的資料

斯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教授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1963年,霍金教授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症,即運動神經病。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3月1日,霍金教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在幾個星期內,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討論他的研究工作(霍金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1975—1976年間,在其獲得6項大獎中有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1978年他獲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1979年,被任命為著名的、曾一度為牛頓所任的劍橋大學盧卡遜數學教授。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這是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了1000餘萬冊。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2000年初,霍金在美國白宮做了演講,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動的一部分,柯林頓總統親切會見他並向他表示祝賀。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在該書中,霍金揭示了自《時間簡史》發表以來,理論物理學的偉大突破。

史蒂芬·威廉姆·霍金於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於英格蘭 牛津。他父母原住在倫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是一個生 育孩子較安全的地方。他八歲時,他家搬到聖·愛爾本斯,倫敦北面20英里的一 個小鎮。十一歲時,史蒂芬到聖·愛爾本斯學校上學,然後上牛津的"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親上過的學院。雖然他父親想讓他學醫,但他 卻想學數學。而大學學院沒開數學專業,所以他選擇了學物理。在大學學院學了 三年,沒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學甲等榮譽學位。 然後史蒂芬到康橋做宇宙學研究,那個時候在牛津還沒有一個人從事宇宙學研 究。他的導師是丹尼斯·西馬,雖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爾做他的導師的,弗 雷德·霍依爾當時正在康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剛維爾·塞斯學院先是 做助研,後來便做職業研究工作。1973年史蒂芬離開天文學院來到應用數學和理 論物理系。自1979年,史蒂芬做"路克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是1663年根據萊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遺囑以路克斯留下的錢作?基金創建的。路克斯曾經是 該大學的英國議員。第一個獲得"路克斯"數學教授職位的是依扎克·巴羅, 然後是依扎克·牛頓。 史蒂芬·霍金一直從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與羅傑·彭羅斯一起,他 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了空間和時間是從大爆炸奇點處開始而至黑洞結 束。這些結果顯示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是必要的,這是二十世紀前 半世紀的另一個科學發展。他發現的這樣一個結合的一個後果是黑洞不應該是完 全黑的,黑洞向外輻射,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裏沒 有邊緣,它是無限的。這將意味著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 他發表的著作包括:與G.F.R.艾利斯合著的《時空的大規模結構》,與W.以色 列合著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世紀眺望》和與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兩部暢銷書:他的最暢銷書--《時間簡史》,和後來的《黑 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霍金教授有十二個榮譽學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獲榮譽夥伴稱號。 他獲得過許多獎勵,獎金,獎牌。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 史蒂芬·霍金繼續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個子女和一個孫子女),他的理論 物理研究與廣泛的旅行和演講結合起來。

生平

1942年1月8日

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62年

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英國天文學家福雷德·霍伊爾(1915-),霍金青少年時代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是這里的天文學教授。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

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漲的宇宙。

1970年

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

1974年

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80年

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8年

出版《時間簡史》,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96年至今

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❸ 大家記得一部老電視劇嗎

片名:《十三太保》

『影視評論』 [電影眾論]邵氏經典電影賞析 --《十三太保》

作者:sleep_forest 提交日期:2005-7-24 17:33:00

《十三太保》是我最早觀賞的幾部邵氏電影之一。從去年買到影碟到現在,我早已反復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說來自己都覺得奇怪,從小愛看電影的我,在被當前製作精美的大片疲勞轟炸以後,居然會對七十年代拍攝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的老電影情有獨鍾。這也許是因為,這些老片在情節和布景之外,還蘊涵了一些更為深沉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隨著時間老去,反而經久彌香,在三十年後依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聽說張徹自己對這部片子倒不是十分滿意。 為什麼我不清楚,不過當年邵氏化了大價錢拍攝這樣一步史詩式的戰爭武俠片,期望自然是很高的。前段時間看過一些影評,似乎大家對影片里的布景不甚滿意。的確,就以我這個神經大條的觀眾來看,汴梁和長安的城樓也委實太像了些(眾人:根本就是一個!汗。。。)。盡管如此,片中的戰斗場面還是很可以用「宏大」二字來描述的。看完影片很久,十三太保李存孝帶著排山倒海的黑鴉兵風馳電掣地沖向汴梁營救李克用的情景依然在腦海里揮之不去。一直覺得,張徹的影片猶如潑墨重彩的寫意畫,勝在氣勢:

十一太保史敬思在城中力保李克用的拚死血戰,是畫布上慘烈的紅;

而隨著緊密而強勁的鼓點飛馳而來的十三太保和黑鴉軍, 則是冷峻的白與黑;

鏡頭在兩種色系之間來回切換,將情勢的危機烘托到一種極致。。。然後,便是那個無聲的高潮—身著白衣的十三太保帶著一大群黑壓壓的人影從高高的城樓上輕盈地躍下。
至此,畫面上的兩種色系融合在一起,危機終於解除,而屏幕前的我也早被那逼人的氣勢震懾,哪還有心去管這城樓長得什麼模樣。

《十三太保》是從倪匡的小說改編而成。整個影片的故事從唐朝末年, 黃巢義軍佔領長安後李克用奉詔討賊拉開序幕,沿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李克用節節勝利,朱溫深恐他勢力太大對己不利,故而設計誘殺; 另一條線索,便是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之間為了殺敵爭功的兄弟相殘。暴力美學大師張徹對血染的兄弟之情的興趣顯然遠遠大於政治 陰謀,所以,前一條線索只是推動情節,而後一條線索則貫穿著影片的精髓。

看完電影以後,出於好奇,我也閱讀了倪匡的小說。平心而論,小說寫的還是很不錯的,不過,遠沒有電影給人帶來的震撼大。盡管電影的情節和小說幾乎一模一樣,可是因為電影語言的巧妙運用造成的強烈視覺沖擊和一干演員精彩紛呈的表演,給原本無甚懸念的故事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使之擁有了超越原著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十三太保》的卡司是十分強大的,演員都是一時之選。主角自不必說, 就連戲分不多的大太保也是由金漢出演。谷峰把那個粗曠豪放有餘,政治遠見不足的李克用演得透活。說到這兒,真是不能不贊一句谷峰的演技。雖然總演配角,忠奸善惡, 全都信手拈來,演得像模像樣。陳星演的朱溫也當真是個頗具野心,滿肚子壞水兒的陰謀家。十三個太保雖然戲份有多寡, 卻都是個性鮮明,各有各的特色。其間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算是狄龍的十一太保史敬思和姜大衛演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年輕的狄龍確是英挺不凡,他演的史敬思自然也是卓爾不群。他槍法出眾, 和十三弟一起攻克長安,立下汗馬功勞。看起來,李克用最寵信的義子,除了十三太保李存孝以外,就數他了吧。看過此片的觀眾,肯定不會忘記在汴梁城中史敬思力保李克用突圍的情景。那時李克用中了朱溫的詭計, 帶去的部下都在醉中被朱溫的人殺得精光,只剩史敬思殺出一條血路保他逃出城去。是時晨曦微明,史敬思屹立橋頭,一身紅色的披風在風中飄搖。雖然身負重傷,他依然驍勇地像一頭獅子,以一敵百, 銳不可當。然而,他還是沒能等到十三弟趕來,就力盡而亡。死後依然持槍而立。(想起了《雙俠》,汗,張徹是不是覺得站著死更能顯示英雄氣概?不過,不得不承認,這種Pose更適合於狄龍)

史敬思的這場血戰現在看來依然令人震撼。可以想見,對於三十年前的觀眾, 這樣的場面真可以說是視覺盛宴了。不過,張徹還不滿足,他還要策劃另一場更驚心動魄的血的祭奠,那就是凡提到《十三太保》就不得不說的五馬分屍。

無疑,這場「五馬分屍」拍攝得是意味十足,唯美之極,其視覺沖擊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張徹本人對這個場景十分滿意,連姜大衛在多年後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這是一場浪漫的死亡。然而,這場「浪漫的死亡」之所以會具有如此強烈的悲劇力量,是因為被毀滅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不是歷史上的李存孝,也不是倪匡書中的李存孝,而是姜大衛演繹的李存孝,一個生命如夏花般燦爛, 雖然是勇冠三軍,骨子裡卻單純如斯的美麗少年。

李存孝這個角色,真是非姜大衛演不可。按倪匡書中形容, 李存孝「身形極小,看來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 張徹旗下這幫演員,除了姜大衛,也再沒有別人符合這個條件。值得慶幸的是,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姜大衛塑造的這個李存孝,多了許多書中人物沒有的特性,因而格外地惹人憐愛。書中描寫的,是一個機勇沉著的少年將軍,而姜大衛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勇猛善戰,更是一個青春飛揚,意氣風發的鮮活的生命。

他懶洋洋倚槍而睡的姿態,被朱溫辱罵「胡兒」後,委屈地撅著嘴向父王抱怨的樣子,讓人覺得他不過只是個恃寵而驕的孩子;

他輕盈地從城樓上躍下和孟絕海一戰時,在藍天的映襯下那抹耀眼的笑容,真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陽光,直直地射進觀眾的眼裡;

在雅觀樓執意搶奪朱溫的玉帶,到手後卻又滿不在乎地丟掉的舉動,又淘氣又無賴;而他和哥哥們痛快地喝酒,肆意嬉戲打鬧的樣子,很難讓人不為他全無掩飾的那份張揚的快樂而動容。

影片一開始,張徹就以層層的鋪墊,把這樣一個意氣張揚的陽光少年推到觀眾面前。他是個將軍,勇猛非凡,而且沉著應變,因此不僅能生擒孟絕海,還能成功地組織夜襲長安。但他更是一個大孩子,單純而快樂。世界在他眼中是燦爛而美麗的,他恣意地享受著這個世界給他的幸福,包括父王的寵愛, 同時他也以自己單純的心去回報著這份幸福。

所以,他在看到汴梁起火的時候不顧一切地領兵沖去。不是為了領功,只是擔心,擔心父王受到傷害;

所以,他在被傷心過度的父王一腳踢翻後, 表情是如此的委屈, 彷彿一個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的孩子, 無端地遭到大人的責罵,想辯解卻又怕惹大人生氣;

所以,在四哥和十二哥誘殺他的時候,他一點也沒有懷疑。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哥哥們,在他單純的心裡,決計想不到哥哥居然會殺自己。

張徹的確夠狠。 他用盡全力塑造了一份美麗,卻又用最殘酷最血腥的方式將他毀滅。即使是死亡里的李存孝,依然如此美麗,像一個熟睡的孩子。然而這染血的美麗,卻深深刺痛了熒屏前的我的心,只因我在看電影時已經愛上他,十三太保李存孝,張徹的「阿多尼斯」。

當然,李存孝死了,痛的不只是我這個觀眾,還有他的父王李克用和一乾哥哥們。不知為何,看到李克用傷心欲絕的樣子,我心裡隱隱感到一絲報復的快樂。出於某種說不清的陰暗心理,我這個歷史白痴居然一頭栽進故紙堆,只是為了想知道李存孝死了以後,李克用究竟如何收場。

在翻閱了《五代史》和網上五花八門的介紹之後,濾去和影片中故事矛盾的信息,勉強整理出以下結果:

李存孝死後,李克用如失左右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原本實力遠勝於朱溫的李克用節節敗退,失掉了河中,最後兵困晉陽。不過,在這最後關頭,李克用和其他的太保拚死一戰,總算打退朱溫, 給自己保住了一塊存身之地;

公元907 年,朱溫殺死唐哀帝,建立後梁;李克用打著「復唐興唐」的旗號和當時的其餘割據軍閥聯合,與朱溫對壘;

公元908 年,李克用死於晉陽,是年53歲。

那一肚子壞水兒的朱溫,下場也不怎麼樣。 皇帝剛剛當了5年,就因為荒淫無度,在病重時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公元912 年,其子朱友貞繼位,是為梁末帝。

十一年後,即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殺朱有貞, 滅梁,立後唐。

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歷史有時更像一個玩笑。

在時間的長河裡,那些曾經叱剎風雲的歷史人物,已化作故紙堆里的符號。而張徹鏡頭下那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在多年以後,依然會透過屏幕向我們露出陽光般炫目的笑容。。。

作者:逍遙狂嗑 回復日期:2005-7-24 19:24:43
頂,我喜歡姜大衛

作者:孤風一笑 回復日期:2005-7-24 21:49:03
年代久遠啊,印象還有,不太深了。
樓主要貼一些圖更好!

作者:老昕 回復日期:2005-7-24 22:07:57
只對片名有印象
別的就不記得了!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4 23:50:39
《十三太保》是我最早觀賞的幾部邵氏電影之一。從去年買到影碟到現在,我早已反復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說來自己都覺得奇怪,從小愛看電影的我,在被當前製作精美的大片疲勞轟炸以後,居然會對七十年代拍攝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的老電影情有獨鍾。這也許是因為,這些老片在情節和布景之外,還蘊涵了一些更為深沉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隨著時間老去,反而經久彌香,在三十年後依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
即便老片布景再假、劇情bug再多,俺看的仍是津津有味嘖嘖稱嘆。一度以為這是因為兒時對這些片子、這些演員印象太深刻了,如今難舍舊情所以主觀偏愛。
如今交替看了幾部武俠片,特意選了幾部以前沒看過得武俠劇,才頓悟原來自己不是因留戀才偏愛老片的。老片大都宣揚俠骨柔情義薄雲天的俠義精神,而現在很多武俠劇的導演似乎對武俠的理解和以前有所不同了,似乎更關注武俠劇的視覺效果和武功招式的動態美。過多的電腦特技,使得招數美則美矣但似乎過於天馬行空,沒有一招一式穩扎穩打的舊片拍得實在,自然也就少了幾分暢快淋漓的感覺~~

俺偏愛張徹的影片,喜歡那種看後熱血沸騰、新潮澎湃的感覺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5 0:18:00
森林好文采!上來再贊一下!!遺憾的是還沒有機會溫故《十三太保》,看了森林的文字,更加期待早一點看到那個 機勇沉著、意氣張揚卻單純如孩子的陽光少年 了呢!

森林把這篇文章也發到壇子吧?!俺忍了很久才沒轉發,嘿嘿

汗~~~剛才還打了個錯別字——心潮澎湃

作者:肥咪 回復日期:2005-7-25 0:19:17
弄點圖來看呀!

作者:youaregood 回復日期:2005-7-25 0:21:34
李存孝!歷史上的李存孝可是死得很慘的啊!和袁崇煥有得一拼了!

作者:pays-bas 回復日期:2005-7-25 0:44:52
有圖嗎

作者:ascing 回復日期:2005-7-25 1:02:49
前十!要看圖!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10:19
從花痴的眼光來看,姜大衛的戲份還是少:P

(想起了《雙俠》,汗,張徹是不是覺得站著死更能顯示英雄氣概?不過,不得不承認,這種Pose更適合於狄龍)
------------------------------------------------
agreed.我覺得年輕時的姜大衛即使做「悍鷲」的姿態,骨子裡也是柔軟脆弱的,所以死得像孩子更適合他。

兄弟相殘死了一大半,李克用應負有直接責任,當我聽到他問李存信?「我派存孝調度,你服不服?」時,就知道導火索已埋下,只等爆發。可這爆發也太慘烈了!而且便宜了康君利,他死得好輕松!每次想起李存孝的死,我心中都免不了隱隱作痛。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34:03
作者:youaregood 回復日期:2005-7-25 0:21:34
李存孝!歷史上的李存孝可是死得很慘的啊!和袁崇煥有得一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在猛翻故紙堆的過程中,我才發現,歷史遠比張徹殘忍許多!
張徹鏡頭里的李存孝之死,是個悲劇,可是歷史上的李存孝之死,簡直就太離譜了,像個黑色幽默, 哎,不說也罷。。。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46:31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10:19

兄弟相殘死了一大半,李克用應負有直接責任,當我聽到他問李存信?「我派存孝調度,你服不服?」時,就知道導火索已埋下,只等爆發。可這爆發也太慘烈了!而且便宜了康君利,他死得好輕松!每次想起李存孝的死,我心中都免不了隱隱作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嚴重同意!李克用的確不善於管理手下的人才, 且缺乏政治遠見。
十三太保的自相殘殺他的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因為政治遠見的缺乏,他對和朱溫的矛盾認識不足,才有了被困汴梁那一幕。

其實,歷史上的李克用也差不多。可能比電影里的還要糟糕。。。

存孝之死。。。唉,如果只是書中描寫的少年將軍,遭到如此下場,我大概會覺得很惋惜,可是姜大衛演的李存孝,就像是開的正盛的一朵花, 突然被殘忍地撕碎。。。這種痛,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3:35:06
看到朋友們說想看圖,那我就貼幾張。。。

不過,靜態的圖片實在是無法表現出影片的韻味。那激烈的戰斗場面就不必說了,根本無法截圖,只有看動景才能感受到那逼人的氣勢;
而十三太保那份張揚的意氣,也是在他的動作和表情的變化中,才能流露出來。在靜止的圖片中,姜大衛一般是不太起眼的,是他充滿靈氣的表演,讓這個角色如此引人注意。。。

呵呵,說了半天,就是:如果圖圖的效果不好,大家表打我。。。如果有可能,還是應該看影片, 方能感受其中精髓。

第一張圖: 谷峰演的靖王李克用。此時他奉唐皇之命率兵進駐河中,准備討伐黃巢。因為李克用兵精將猛(據說是三萬騎兵,大家都知道騎兵的戰鬥力遠勝步兵), 不誇張地說,簡直就是岌岌可危的唐室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所以其他的節度使們對李克用當然是極盡討好之能事。

圖中,李克用正在雅觀樓和各節度使宴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3:45:02
相冊出了點問題,等恢復後再繼續。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4:30:57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4 23:50:39
即便老片布景再假、劇情bug再多,俺看的仍是津津有味嘖嘖稱嘆。一度以為這是因為兒時對這些片子、這些演員印象太深刻了,如今難舍舊情所以主觀偏愛。

如今交替看了幾部武俠片,特意選了幾部以前沒看過得武俠劇,才頓悟原來自己不是因留戀才偏愛老片的。老片大都宣揚俠骨柔情義薄雲天的俠義精神,而現在很多武俠劇的導演似乎對武俠的理解和以前有所不同了,似乎更關注武俠劇的視覺效果和武功招式的動態美。過多的電腦特技,使得招數美則美矣但似乎過於天馬行空,沒有一招一式穩扎穩打的舊片拍得實在,自然也就少了幾分暢快淋漓的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感。 不過我小的時候可沒有看過這些邵氏電影。這些影片的年紀比我還大。呵呵。所以不存在是因為兒時珍貴記憶才特別喜歡這個理由了。多虧了最近天映娛樂修復了邵氏老片,這簡直就像是打開了一扇裝滿寶庫的大門。。。

當然邵氏電影並不都好看(雖然號稱邵氏出品,必屬佳片)。我也曾試著看了一兩部愛情片,那可真是節奏緩慢,情節老套,表演誇張,簡直看不下去。武俠片也不是都好看, 比如《奪魂鈴》,看起來就很沉悶。 其實,不管是什麼時候的電影,要好看,關鍵得言之有物,人物形象立體飽滿,表演富於感染力。。。當然,還得拍得漂亮,養眼。。。汗,是不是要求太高?

俺偏愛張徹的影片,喜歡那種看後熱血沸騰、新潮澎湃的感覺
——————————————————————
我也很喜歡張徹的影片。張徹導演的電影太多,難免有點良莠不齊。但他的經典之作真的具有超越時代的魅力。 而且他的影片里從來就不缺乏激情。看他的電影如同在三伏天吃一頓熱辣辣的重慶火鍋,痛快之至。。。

現在的武俠片也有不少優秀之作,像徐老怪的《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等,我都是一看再看。徐克算是個集大成者,雖然聽說師從胡金銓,不過也兼收並蓄了張徹的不少東西。可惜近兩年過於注重新奇的電腦特技,弄的有點本末倒置。聽說這次的新作《七劍》,徐克有返璞歸真,很是期待啊。。。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22:28
第一張圖: 谷峰演的靖王李克用

作者:藍鳥與毛毛 回復日期:2005-7-25 5:29:23
現在的電影已經不習慣用簡單的形式來承載深厚的內涵了……

也就是說,沒法用一兩句話說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今看來初似淺顯直白但卻如陳釀,依舊餘味悠長,這點老片子可以做到,因為那個時候的觀眾,用很兒科的鏡頭就可以滿足,立足點扎穩了,生命力就長了;現在的觀眾對形式的口味拔高了,從業者便只好把腦細胞都率先貢獻給了畫面,他們現在做的,往往是把表達的過程和形式弄到非常非常復雜,結果兜兜轉轉,觀眾卻發現如是般恢弘巨制其實只講了一個小孩子大概都能弄懂十九的核心內容,甚或根本就空洞無物,如《英雄》,再如《SMMF》。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31:02
圖二:金漢演的大太保。
和其他太保相比,大太保為人謹慎,頭腦精明,頗有政治遠見。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57:02
朱溫和十一太保史敬思在雅觀樓的小沖突。。。

史敬思大概對朱溫 直覺上就沒啥好印象。於是,趁李克用叫他舞槍之機捉弄朱溫,讓他陪自己耍槍。。。
朱溫自是老羞成怒。。。

不知為何,看完電影以後,想起驍勇的史敬思, 首先映入腦海的不是他在汴梁城中的盤腸大戰, 而是他在雅觀樓捉弄朱溫是俏皮的壞笑。。。這哥倆都是少年心性啊。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26:03
黃巢軍中大將孟絕海前來挑戰,朱溫指明讓十三太保應戰。

一幹人來到城頭,看見的卻是這樣的場景。。。

「那倚槍睡覺就是十三弟」, 這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的第一次出場。。。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45:51
城樓上十三太保和朱溫的一場戲很有看頭的。。。

朱溫憤憤地說:像你這樣的人,能生擒孟絕海?

李存孝微微一笑, 輕描淡寫地說: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55:31
呵呵, 下面幾張圖以前貼過,現在重新拿來,算作一個細節說明吧。

朱溫用腰間玉帶,賭他無法生擒孟絕海,李存孝聽到此言,嘴邊揚起一絲譏誚的微笑。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57:39
"就與你賭這顆腦袋!」少年人特有的豪氣從他狠絕的眼神中噴薄而出。。。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0:32
當聽到朱溫問:「你打算帶多少人去」時,他仰著頭輕笑,一股傲氣不經意地流露出來。。。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2:09
姜大衛的表情,靈動多變。 好多演員是多句台詞伴著一個表情,他則是一句話沒說完,表情已經變換了多次,而且極其自然,讓人不能不感嘆,有人天生就會演戲。

下圖顯示他說同一句話時的神情變化,語氣也由輕蔑轉為嘲諷。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6:45
李存孝輕盈地躍下城樓,迎戰孟絕海。碧藍的天空襯著一身白衣,煞是漂亮。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10:49
和孟絕海對戰。

人高馬大的孟絕海赤膊上陣,打得氣喘吁吁。。。反觀這位。。。笑得如此燦爛。。。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18:34
李存孝輕松搞定孟絕海,回到雅觀樓。

朱溫卻想賴賬。。。

不過隱忍可不是李存孝的美德。他得意地笑著,一手卻搭上朱溫的肩膀:「拿來!」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32:02
朱溫自是不願交出玉帶。

李存孝哪肯善罷甘休。他一邊嬉笑著,一邊掰斷了一炳劍,用斷劍搶了朱溫的大半根玉帶。。。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38:01
搶過玉帶以後,他得意洋洋地把玉帶放在腰間比劃,微仰起頭,斜睨著朱溫說:雖然拿了一大半, 也差不多了。

然後,他隨手將玉帶扔給哥哥們,大家開心地嬉鬧起來。。。

很喜歡看著一段場景,只有動態才能顯示出李存孝那種帶著稚氣的驕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40:14
憤怒地朱溫要向李克用討個說法。。。

李存孝是滿不在乎。果然,李克用自然是護著他。此時的李存孝真是個備受寵愛的大孩子。。。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44:44
和哥哥們一起痛快地暢飲,嬉鬧,盡顯孩童心性。。。

作者:attzc 回復日期:2005-7-25 8:43:06
邵氏片是無法超越的
流星蝴蝶劍也拍得不錯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2:49:32
呵呵,再來發一張《十三太保〉中的外景吧。這是兄弟九人縱馬飛奔准備夜襲長安的情景。

當然,三十年前的老片,外景不能和現在的大片相比,而且我的VCD也不太清楚。 但仍然可以看出,張徹的鏡頭對光和影的運用是很嫻熟的。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3:36:37
作者:attzc 回復日期:2005-7-25 8:43:06
邵氏片是無法超越的
流星蝴蝶劍也拍得不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竊以為,流星蝴蝶劍是楚原作品中古龍韻味最足的一部片子了。
可惜演員不夠到位,尤其是孟星魂。。。
但全劇的情節絲絲相扣,氣氛也烘托得很好。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01:18
唐末的那段歷史的確很有意思。那位大人清楚李存孝的故事,說來聽聽?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18:26
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滅黃巢,在雁門關夜夢為一隻飛虎咬傷,此夢兆應得一員猛將。第二天在圍獵時,見一青年單身殺虎。問時,乃鄧大戶的放羊娃安敬思。克用愛惜其才,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鄧大戶也將女兒許配於他。後來存孝幫助義父打敗黃巢的大將張歸霸、張歸厚,並打進長安,殺敗黃巢的弟弟黃圭,遂使李克用霸業有成。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4:23:09
我也試試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29:14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18:26
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滅黃巢,在雁門關夜夢為一隻飛虎咬傷,此夢兆應得一員猛將。第二天在圍獵時,見一青年單身殺虎。問時,乃鄧大戶的放羊娃安敬思。克用愛惜其才,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鄧大戶也將女兒許配於他。後來存孝幫助義父打敗黃巢的大將張歸霸、張歸厚,並打進長安,殺敗黃巢的弟弟黃圭,遂使李克用霸業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
有意思,原來李存孝還是打虎英雄。 但樓上有位大人說他死的慘,看比袁崇煥是怎麼回事?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34:26
李存孝:殘唐五代時第一條好漢,沙陀李克用的第十三太保,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單槍匹馬殺敗黃巢的大軍,十八騎奪取長安。直追得黃巢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迫在狼虎谷自刎。李存孝輕松殺敗後來極其囂張的王彥章,在當時根本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李存孝後被他的兄弟謀害,在李克用醉酒時下假令,五牛掙死李存孝。
即五牛分屍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38:41
殘唐五代演義誇張的說,五牛分屍時,五牛更本拉不動李存孝,結果上天出現一神人,喚李歸位,李一卸勁,遂被分屍。呵呵,,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51:52
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單槍匹馬殺敗黃巢的大軍,十八騎奪取長安
——————————————————————————
哇賽,簡直太酷了!戰神一樣。

不過五牛分屍偶還是第一次聽說。樓主的文章裡面寫的五馬分屍。到底是牛還是馬?

不過,那李克用看起來真是個白痴阿,那時候的法制一定不規范的說,這么容易下假令啊。。。

那些兄弟也忒很了吧,殺就殺了,還要分屍,這比趙高還狠呢。 趙高也就是矯詔讓扶蘇自盡而已。

作者:七葉忘憂草 回復日期:2005-7-25 15:15:55
作者:藍鳥與毛毛 回復日期:2005-7-25 5:29:23
現在的電影已經不習慣用簡單的形式來承載深厚的內

❹ 黃道婆的簡介

黃道婆(1245 ~ 1330年),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黃道婆出生在松江府烏泥涇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徐匯華涇鎮。黃道婆年輕時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一帶謀生,在那裡學會了紡紗織布技術。

30年後她返回故里,將學到的「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織造技術帶回故鄉把所有的棉紡織加工技術教給當地人們,使松江織布馳名大江南北,松江府一度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中心。

在棉紡織業發展起來之前,絲與麻是古人們最常使用的兩種布料,可絲綢大多為達官貴人所使用的,古代勞動人民使用麻布較多。那時候,棉布可是一種稀罕的材料,如果想穿棉做的衣服,唯有通過絲綢之路從國外或者海南、雲南、新疆等邊疆地區買賣而來。

而黃道婆穿著自己紡織並縫制的棉布衣回到家鄉,將棉紡織技術帶回故土,極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隨著棉紡織業的發展,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黃道婆的美名也由此傳遍了四方。

(4)電影存身演員表擴展閱讀:

黃道婆對於中國的紡織業發展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她,在她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泥涇鎮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

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為她修建祠堂(原上海縣港口鎮建有黃母祠)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業的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

解放後,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新中國成立後,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了黃道婆的墳墓,種了樹,建了墓園。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還陳列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後人瞻仰。

❺ 電影版 紅樓夢的林黛玉是誰演的

讀過《紅樓夢》的人,對林黛玉都會有深刻印象,她早年即父母雙亡的身世,她寄人籬下的生活,她與賈寶玉相互傾心而又毫無結果的愛情,她不幸早逝的悲劇命運,無不使讀者流下同情之淚。林黛玉這個人物之所以能這樣吸引讀者,除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用大量篇幅濃墨重彩的描繪渲染之外,還因為林黛玉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就是曹雪芹青少年時代青梅竹馬的紅顏知己,所以,《紅樓夢》中那些有關賈寶玉和林黛玉相親相愛的許多細節,都描寫得十分生動逼真,楚楚感人。

據一些紅學專家考證,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織造和鹽課是清代宮廷在江南的兩個重要部門,只有皇帝最親信的臣子才能擔任。李香玉是李氏家族的掌上明珠,在家中受寵愛的程度可想而知。

李曹兩家同為康熙的寵臣,同掌織造府(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時任江寧織造),又是過從甚密的親戚,李煦就是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的親密交往是很自然的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過世後,由其子曹顒繼任父職,不滿三年即病故,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十分喜愛曹雪芹,時時帶在身邊。每次到蘇州探望其年近九十的母親文氏太夫人時,常攜曹雪芹一同前往,他們常住李鼎家的「拙政園」。因此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幼小時即一同玩耍,一同讀書習字,一同作對吟詩,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齡漸長,日久生情,自是意料中事。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先後染病,卧床不起,香玉年紀雖小,卻常侍疾在旁。不久,李鼎夫婦先後辭世。香玉遭此不幸,日日慟哭,雖有祖父母加意照顧撫養,然終不能減輕其心中之愁苦。曹雪芹的祖母甚憐香玉,時時將其接至江寧織造府,與曹雪芹相伴共讀,兩人耳鬢廝磨,感情日深。當時的情景,曹雪芹在《紅樓夢》七十二回中曾有生動陳述:「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看,我也不敢怠慢了你。」兩人感情之深,由此可見。
李香玉雖有曹雪芹祖母的關照和曹雪芹的撫慰,然其家庭不久又遭沉重打擊,李煦因受宮廷斗爭牽連被革職抄家,不久病故。香玉因此孑然一身,只好長期寄居曹家。可是曹家不久也因同樣原因被革職抄家,曹家在江寧的家產盪然無存,江寧無法存身,幸北京尚有眾多親友,經朝廷應允,曹家遂於一七二八年全家遷至北京,香玉也隨之進京。

曹家在京城全靠親友幫襯,李香玉生活雖然無缺,然終因寄人籬下,免不了受閑言碎語之擾。加之多愁善感,鬱郁寡歡,雖有曹雪芹祖母的悉心照料和雪芹的溫存寬慰,然仍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撒手人寰。

李香玉是林黛玉的原型還有一個旁證,即《紅樓夢》二十七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竟日玉生香」一回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對而卧,為寬林黛玉的心,賈寶玉胡編了一個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眾耗子分頭去偷米糧和瓜果辦臘八粥,一小耗子自薦去偷香芋。眾耗子笑它身體瘦小,小耗子胸有成竹地說:「我變成香芋,滾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卻用分身法搬運。」眾耗子叫它變成香芋看看。小耗子就搖身一變,卻變成了一個最標致美貌的小姐。眾耗子說:「變錯了。」小耗子現形道:「我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面,只識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道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很明顯,作者借這個故事暗示,林黛玉就是李香玉的化身。

李香玉早年病逝,對曹雪芹打擊最大。後來曹家又遭重大變故,家道從此一蹶不振。曹雪芹一家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為紀念自己早年的紅顏知己,雪芹不惜「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傾畢生精力寫出不朽巨著《紅樓夢》。

引用地址:http://vip.rongshuxia.com/rss/bbs_viewart.rs?bid=108803&aid=1741
在《紅樓夢》的眾多人物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林黛玉了,這與曹雪芹對該人物的重彩渲染及執情刻畫是分不開的。原來,《紅樓夢》創作的背景,曾蘊含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情緣,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就是曹雪芹青梅竹馬的戀人。

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叫李香玉,是康熙年間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兩淮鹽課李鼎的掌上明珠。李煦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嫡親祖母的胞弟。曹雪芹祖父曹寅過世後,由其子繼任父職,不滿3年,死於京師,曹雪芹就是他的遺腹子。

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對雪芹十分疼愛,每年到蘇州探望年近90的文氏太夫人時,必攜其前往,常寄居於李鼎家的「拙政園」。由此,李鼎之女香玉與雪芹自幼就時常相聚,在一起讀書與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自在情中。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不幸雙亡,膝下僅遺香玉。此女聰穎過人,深得雪芹祖母的鍾愛,便接她來江寧織造署,由其祖母加意撫養。但好景不長,李煦因宮廷黨派的爭斗而被革職查抄,至此,香玉孑然一身。而雪芹家也同遭厄運,家業盪然。

1728年,曹氏全家遷京,香玉隨之。在京城,曹氏尚能得到親故的照料,但香玉自感寄人籬下,不免鬱郁寡歡,加之生來多愁善感,雖有雪芹溫存寬慰,然年齡增長,終身未遂,憂思難平,沒有幾年,竟香消玉殞。雪芹為此悲慟欲絕,便發奮著寫《紅樓夢》,以資紀念。

❻ 霍金簡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
目錄
生平簡介
相關作品
霍金趣事
獲得獎項
大事年表
後感
霍金生平
霍金名言
公開演說
公開演說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他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
編輯本段相關作品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果殼中的宇宙》該書是霍金教授繼《時間簡史》後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再次把我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裡,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繽紛多彩。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我們宇宙的原理,並加之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起進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時空遨遊。
《時間簡史》(1988年撰寫)霍金暢銷書-《時間簡史》這本書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在這本書中,霍金將試圖勾勒出我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第一講里,他將簡要地回顧過去關於宇宙的構想,並說明我們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圖像的。這或許可以稱之為宇宙史的歷史。
第二講將解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為什麼會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意味著,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第三講將談談黑洞。黑洞是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塌陷並緊縮)時形成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蠢得掉進黑洞的傻瓜都會永遠消失,他們將無法再逃出黑洞。而有關他們的歷史,則將到達一個奇點,一個痛苦的終點。不過,廣義相對論是經典理論——也就是說,它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
第四講將講述量子力學如何允許能量從黑洞泄漏出來。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黑。
第五講將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范圍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
第六講將說明這個新的邊界條件如何能解釋這個問題:盡管物理學定律是時間對稱的,但過去與未來為什麼如此大不相同?
最後,第七講將講述我們正如何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它能把量子力學、引力以及物理學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內。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發行於2008年年初,這本書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兒露西·霍金、其學生克里斯托弗·加爾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兒童科普三部曲」之一,這本書當中論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簡述了霍金的新想法,這本書在國內外好評如潮。
編輯本段霍金趣事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但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他在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編輯本段獲得獎項
霍金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編輯本段大事年表
1942年 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英國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盧伽雷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霍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並成為英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 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7年,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如果現在盧伽雷氏症得到診斷了,那麼,也許霍金就不是現在的「巨人」了.
編輯本段後感
霍金
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6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編輯本段霍金生平
1942年 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62年 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 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脹的宇宙。
1970年 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
1974年 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80年 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8年 出版《時間簡史》,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96年 至今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編輯本段霍金名言
1.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3.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
4.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5.活著就有希望。
6.時間有沒有盡頭?
7.我注意過,即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前都會左右看。
8.科學家和娼妓都是做他們喜歡的事賺錢。
9.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
10.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根據中非Boshongo人的傳說,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偉大的Bumba上帝。一天,Bumba胃痛發作,嘔吐出太陽。太陽灼幹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後吐出一些動物,豹、鱷魚、烏龜、最後是人。
這個創世紀的神話,和其它許多神話一樣,試圖回答我們大家都想詰問的問題:為何我們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一般的答案是,人類的起源是發生在比較近期的事。人類正在知識上和技術上不斷地取得進步。這樣,它不可能存在那麼久,否則的話,它應該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一點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應該很清楚了。
亞里士多德:宇宙無開端
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
例如,按照Usher主教《創世紀》把世界的創生定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時。另一方面,諸如山嶽和河流的自然環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變甚微。所以人們通常把它們當作不變的背景。要麼作為空洞的風景已經存在了無限久,要麼是和人類在相同的時刻被創生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宇宙有個開端的思想。例如,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某種永恆的東西比某種創生的東西更完美。他提出我們之所以看到發展處於這個情形,那是因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災害,不斷重復地讓文明回復到萌芽階段。信仰永恆宇宙的動機是想避免求助於神意的干涉,以創生宇宙並啟始運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開端的人,將開端當作上帝存在的論據,把上帝當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動力。
宇宙開端前 時間無意義
時間是絕對的,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
如果人們相信宇宙有一個開端,那麼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他在做甚麼?他是在為那些詰問這類問題的人准備地獄嗎?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十分關心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他覺得,不管宇宙有無開端,都會引起邏輯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個開端,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無限久。他將此稱為正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經存在無限久,為甚麼它要花費無限長的時間才達到現在這個階段。他把此稱為反題。無論正題還是反題,都是基於康德的假設,幾乎所有人也是這么辦的,那就是,時間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獨立於宇宙,在這個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仍然保持這樣的圖景。然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在該理論中,空間和時間不再是絕對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們是動力量,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確定其形狀。它們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定義。這樣談論宇宙開端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這有點兒像去尋找比南極還南的一點沒有意義一樣。它是沒有定義的。
實證主義方法研宇宙問題
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
如果宇宙隨時間本質上不變,正如20世紀20年代之前一般認為的那樣,就沒有理由阻止在過去任意早的時刻定義時間。人們總可以將歷史往更早的時刻延展,在這個意義上,任何所謂的宇宙開端都是人為的。於是,情形可以是這樣,這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但是所有記憶和物理證據都顯得它要古老得多。這就產生了有關存在意義的高深哲學問題。我將採用所謂的實證主義方法來對付這些問題。在這個方法中,其思想是,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人們不能詢問這個模型是否代表實在,只能問它能否行得通。首先,如果按照一個簡單而優雅的模型可以解釋大量的觀測;其次,如果這個模型作出可能被觀察檢驗,也可能被證偽的明確預言,這個模型即是一個好模型。
根據實證主義方法,人們可以比較宇宙的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而另一個是宇宙已經存在了遠為長久的時間。一對孿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時刻誕生,已經存在了久於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夠解釋像孿生子這樣的事物。
哈勃發現星系飛離我們
恆星並非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空間
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創生的模型不能解釋這類事件,因此第二個模型更好。人們不能詰問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確實存在過,或者僅僅顯得是那樣。在實證主義的方法中,它們沒有區別。
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不存在一個自然的起始之點。然而,20世紀20年代當埃德溫.哈勃在威爾遜山上開始利用100英寸的望遠鏡進行觀測時,情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哈勃發現,恆星並非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空間,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稱為星系的集團之中。
哈勃測量來自星系的光,進而能夠確定它們的速度。他預料向我們飛來的星系和離我們飛去的星系一樣多。這是在一個隨時間不變的宇宙中應有的。但是令哈勃驚訝的是,他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我們而去。此外,星系離開我們越遠,則飛離得越快。宇宙不隨時間不變,不像原先所有人以為的那樣。它正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
最重要發現:宇宙在膨脹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它轉變了宇宙是否有一個開端的爭論。如果星系現在正分開運動,那麼,它們在過去一定更加靠近。如果它們過去的速度一直不變,則大約150億年之前,所有星系應該一個落在另一個上。這個時刻是宇宙的開端嗎?
許多科學家仍然不喜歡宇宙具有開端。因為這似乎意味著物理學崩潰了。人們就不得不去求助於外界的作用,為方便起見,可以把它稱作上帝,去確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們提出一些理論。在這些理論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脹,但是沒有開端。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爾德和霍伊爾於1948年提出的穩恆態理論。
在穩恆態理論中,其思想是,隨著星系離開,由假設中的在整個空間連續創生的物質形成新的星系。宇宙會永遠存在,而且在所有時間中都顯得一樣。這最後的性質從實證主義的觀點來看,作為一個可以用觀測來檢驗的明確預言,具有巨大的優點。在馬丁.萊爾領導下的劍橋射電觀測天文小組,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對弱射電源進行了調查。這些源在天空分布得相當均勻,表明大部分源位於銀河系之外。平均而言,較弱的源離得較遠。
穩恆態理論與觀測沖突
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
穩恆態理論預言了源的數目對應於源強度的圖的形狀。但是觀測表明,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這就和穩恆態理論的任何東西在時間中都是不變的基本假設相沖突。由於這個,也由於其它原因,穩恆態理論被拋棄了。
還有另一種避免宇宙有一開端的企圖是,建議存在一個早先的收縮相,但是由於旋轉和局部的無規性,物質不會落到同一點。相反,物質的不同部分會相互錯開,宇宙會重新膨脹,這時密度保持有限。兩位俄國人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實際上聲稱,他們證明了,沒有嚴格對稱的一般收縮總會引起反彈,而密度保持有限。這個結果對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十分便利,因為它避免了有關宇宙創生的難以應付的問題。因此,這對於蘇聯科學家而言成為一篇信仰的文章。
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編輯本段公開演說
霍金出版《時間簡史》後,多年來曾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向一般大眾發表多場公開演說,敘述時間起源、宇宙終結、時光旅行,演說時其受歡迎程度猶如「搖滾巨星」。茲錄部分演說:
宇宙的起源(中文)
宇宙之始(英文)
時間的開始(英文)
太空及時間扭曲(英文)
上帝擲骰嗎?(英文)
宇宙中的生命(英文)

❼ 一部國產電影,裡面有個女孩叫優優,單戀一個男孩,誰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謝了!

是一部電視劇吧
平淡生活
集數:24集
主演:沈佳妮 奚辰華 高雲翔 原作者:海岩

外省美少女丁優14歲時偶然在姐姐打工的拳擊館里看到了少年拳擊冠軍周月的英姿並為之著迷,一種暗戀從此陪伴終生。丁優一封接一封地給周月寫信卻都石沉大海,約會的信息也因偶然被周月的教練發現而錯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人生機會,甚至在丁優被黑社會頭子欺負的關鍵時刻幸得周月的見義勇為也未能成全他們之間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數年之後,因被黑社會欺負得無法存身的丁優在意外得知周月考上北京的公安學院後就動了到北京去的念頭。不料丁優到北京後費盡心機找到了周月,卻趕上他在一次實習行動中被歹徒打傷成了植物人。當公安部門為周月找護工時,丁優自告奮勇承擔下來。在隨後的幾個月中,在丁優的精心護理下,周月逐漸康復並一點一點地恢復了記憶,丁優也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隨著周月的傷愈歸隊,丁優再次失去了自己的暗戀對象。她開始漂在北京,偶然在一個制葯公司找到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卻要背負沉重的道德包袱去為別人打探商業機密。在這個過程中,丁優認識了家財萬貫的凌老闆和他體弱多病的兒子凌信誠,也在一場商業交易中把本想留給周月的處女之身不情願地給了有權有勢的侯局長。好不容易剛剛站穩腳跟,在家鄉混不下去的朋友阿菊和病重的姐姐、姐夫又先後來投靠丁優。礙於朋友的情面,丁優意外地捲入了一場滅門血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客觀上成了兇手的幫凶。從此,小說進入了令讀者欲罷不能的漫長高潮,丁優在親情、愛情和道德、情義的旋渦中不由自主,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愛愛恨恨、生生死死的情節劇。

❽ 聊一聊大家有什麼懸疑推理劇推薦

《深瞳》《我非英雄》《十二公民》《潛影》《藍盾保險箱》《後窗》《39級台階》《西北偏北》《霧都茫茫》《林中迷案》《潛影》《雲霧山謎案》

❾ 求一段郭德綱和於謙和說的相聲。

《北京你好》——郭德綱和於謙

郭:誰認識我呀?

於:恩!

郭:郭,相聲界的無名小輩

於:您也別太客氣。

郭:沒人知道呀!

於:不能。

郭:除了我們家裡人沒人認識我。

於:是呀?

郭:你就不一樣了!

於:哦我怎麼樣呢?

郭:這個演員叫於。

於:挨是我!

郭:了不起呀!

於:沒什麼了不起的!

郭:有腕!

於:嘿有什麼腕呀!

郭:我們行內管這叫大腕!

(9)電影存身演員表擴展閱讀

《北京你好》表演者

1、郭德綱

1989年,拜時任紅橋區文化館館長、作家楊志剛為師學相聲,學習了《九藝鬧公堂》、《打燈謎》、《八扇屏》、《大保鏢》、《吃元宵》等傳統相聲段子。

1995年,創建德雲社,郭德綱開始闖盪北京,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

2、於謙

1996年,出演電視劇《小井胡同》,扮演角色肥子,同時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地方台的長期欄目中擔任節目編導及主持人。1997年,出演電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片中飾演傻慶。1997年,於謙與郭德綱在幾次演出場合中相識。

閱讀全文

與電影存身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