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演員龐學勤是美男子嗎

電影演員龐學勤是美男子嗎

發布時間:2022-09-24 19:36:31

Ⅰ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Ⅱ 50年代銀幕3大美男子 八一廠王心剛 上影廠馮喆 長影廠是帥氣的他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電影事業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出品了大量優秀好電影,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電影明星。這其中,有三位男演員,因為外形俊美、氣質出眾,而成為廣大觀眾公認的美男子。

首先說到美男子這個詞,我想幾乎所有的觀眾,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王心剛。是的,王心剛真的是太帥了!他似乎天生就是為電影鏡頭、為大銀幕而生的演員。他的形象,他的氣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欣賞,都是那麼的賞心悅目,都是那樣的無可挑剔。

1956年,24歲的王心剛出現在了電影《寂靜的山林》中,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馮廣發這個人物。這是王心剛的首次銀幕亮相,而第一次登上銀幕就點亮了所有觀眾的視線。幾乎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無不認為,影片中的那個男演員,簡直是此生見過的最帥的明星。

緊接著王心剛又拍攝了長影廠的電影《牧人之子》,並在其中扮演男主角德力格爾。這是王心剛在銀幕上所塑造的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青年形象,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並且具有牧民所特有的豪爽之氣。

1958年,王心剛正式進入八一廠,成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並且在王蘋執導的經典影片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首次嘗試反派,扮演了姚葦這個角色。而這也是王心剛在銀幕上塑造的唯一的一個反派形象。關鍵,就算演反派,觀眾也依然覺得他是那麼帥。

然後在1959年,王心剛和王曉棠首次在銀幕上進行合作,出演了在電影《海鷹》。王心剛扮演男主角張敏,王曉棠扮演張敏的妻子吳玉芬。這兩人,一個是氣宇不凡的美男子,一個清新脫俗的大美女,銀幕上珠聯璧合,簡直是一對璧人。堪稱經典。

而幾乎在同時,在上影廠,有一位男演員,也被觀眾認為是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他,就是馮喆。

相比較王心剛的俊朗和堅毅,馮喆似乎顯得更加儒雅和文氣,頗具文藝氣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銀幕上塑造眾多工農兵形象,如《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淮上人家》中的高黑子、《鐵道游擊隊》中的李正、《羊城暗哨》中的王練、《沙漠追匪記》中的鍾永勝等。

1952年,在上影廠的重點影片《南征北戰》中,馮喆就出演了戲份頗重的高營長這個人物。觀眾驚喜地發現,影片中的高營長不僅有勇有謀、從容鎮定,而且外形還是那樣的溫文爾雅、清新俊逸,給人的感覺還十分的平易近人。

盡管在這之前馮喆已經出演過眾多電影,但我相信有眾多觀眾都是通過《南征北戰》而認識馮喆並深深迷戀上他的。更有許多影迷,從此但凡馮喆出演的電影,總是一部不落,一次不夠就看兩次。我相信像這樣忠實的粉絲,至今都大有人在。如果您正是馮喆的粉絲,請別忘記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除了王心剛和馮喆之外,還有一位男演員,在上個世紀50年代,也是觀眾心目中的美男子。他就是長影廠帥氣的銀幕小生龐學勤。

龐學勤和王心剛一樣,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起來的電影明星。他1950年被保送到了當時電影局舉辦的電影藝術研究所(為國家定向培養電影人才),並成為表演班的第一批學員。畢業後先是進入北影廠,然後又進入長影廠。1956年,他首登銀幕,就是在王曉棠和達奇主演的《邊寨烽火》中扮演邊防軍指導員。清俊的五官、清秀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緊接著,他又在驚險反特片《古剎鍾聲》中出演了偵察員王科長。這部電影上映後深受大家歡迎,龐學勤也被更多觀眾所認識。大家一致認為,龐學勤不僅演技成熟穩健,而且英俊瀟灑,氣質不凡。大概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就成了「美男子」的代言人。

然後,他又在《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雷振林,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這個看似大大咧咧但作戰十分勇猛的軍人形象。龐學勤所扮演的這個角色,硬朗、剛毅,充滿男性魅力。使觀眾過目難忘。

這之後,他又陸續參演了《爐火正紅》、《船廠追蹤》等眾多影片,成為50年代最被觀眾所著名的電影明星,同時和王心剛、馮喆等人一起,成為那個年代的「銀幕美男子」。

盡管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准,但說到「銀幕美男子」,我想咱們今天說到的這三位,他們的銀幕形象和個人魅力,卻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被幾代觀眾所牢記。由此可見,真正的美好,從來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但不知我們今天所說到的這三位50年的「銀幕美男子」,各位最喜歡的哪位呢?快到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Ⅲ 鹽城有哪些出名的明星

我所知道的江蘇鹽城八大明星

1、張其萍,鹽城建湖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





2、朱亞文,1984年4月21日出生於鹽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影視演員





3、海生,原名:張海生,1986年12月25日出生於鹽城射陽縣,創作型歌手





4、成傑思,鹽城人,畢業於華僑大學中文系,江蘇廣播電視台工作,主持脫口秀《男生宿舍》節目





5、左小詛咒,原名:吳紅巾,1970年3月4日出生於鹽城市建湖縣,內地獨立音樂人、詩人小說家、藝術家




6、練束梅,10月24日出生於鹽城東台,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影視演員





7、劉暢,1986年10月10日出生於鹽城東台,畢業於金陵 科技 學院,男模、演員





8、劉孟哲,1987年6月4日出生於鹽城濱海縣,青年歌手、主持人、演員




鹽城的明星有很多,下面就我知曉的為你列舉幾個:

1、劉翔。很多人會很奇怪,劉翔怎麼是大豐人呢。劉翔的爺爺劉志寬曾在大豐區草堰鎮生活,只是當年家被洪水沖垮,後到上海去謀生了,後來生下了劉翔的父親劉學根。劉學根後又下放到大豐草堰,幾年後娶了劉翔的母親(鹽城建湖上岡人),誕下了劉翔。2011年年底,劉翔和父親還到大豐草堰祭祀先人,當地的媒體關注了此事。

2、蔡健雅。她是新加坡知名歌手。她和劉歡、楊坤、周華健曾任《中國好歌曲》的導師。鹽城好多人都知道,蔡健雅的祖籍是鹽城市阜寧縣,她也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過此事。

3、海生。鹽城射陽人,原名張海生,代表作《情一動心就痛》。

4、朱亞文。朱亞文是鹽城鹽都人。他的父親是一名檢察官,母親是一名老師。他在《建軍大業》里飾演周恩來,此前曾出演過《闖關東》《紅高梁》《愛在蒼茫大地》《情系北大荒》《我們的法蘭西歲月》《飄洋過海來看你》等。

5、胥渡。鹽城市區人,90後。我曾對胥渡做過專訪。他是胥渡吧的創始人,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專門搞創意配音,粉絲很多。他還寫過網劇《大話蛇仙》,笑死人了,播放量超2億。

6、劉暢。知名男模,鹽城東台人。曾出演《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等。

7、練束梅。東台人。內地女演員,曾在《恰同學少年》里飾演陶斯詠,也在《趙氏孤兒案》飾演宋香。

8、徐海為。鹽城濱海八灘人,曾在20多部影視劇里扮演角色。代表作有《虎皮楓木》《特戰先鋒》《南平疑案》等。

9、劉孟哲。鹽城濱海人。曾在央視主持《鄉村大世界》,歌唱得非常好,出版過《遠山》《濱海戀歌》《知道不知道》《故鄉情懷》等。

10、龐學勤。鹽城濱海人。他曾出演過《甲午風雲》里的王國成,《烈火中永生》飾演彭松濤。

以前肯定只是一小部分,歡迎你補充分享。

找到一位大佬—-龐學勤。


2,朱亞文,朱亞文是鹽城鹽都人,他的父親是一名檢察官,母親是一名老師。他曾經出演過《闖關東》、《愛在蒼茫大地》、《紅高粱》、《情系北大荒》、《我們的法蘭西歲月》、《飄洋過海來看你》等劇,在《建軍大業》中飾演周恩來。

3,胥渡,鹽城市區人,九零後,他是胥渡吧創始人,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專門搞創意配音,粉絲很多,他還寫過網劇《大話蛇仙》,笑死人了,播放量超過了2億。

4,劉暢,知名男模鹽城東台人,曾經出演《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5,海生,原名張海生, 鹽城射 陽人。中國內地著名創作型歌手, 歌迷公認的情歌小天王, 集詞曲唱於一身。 05年參加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友協會 主辦的「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獲得 中國區特別獎。被評為 「中國友好形象大使」赴韓國 參加 亞洲總決賽 「韓國歌謠盛典」 獲得 亞洲「最佳新人獎」。 6,張其萍, 國家一級演員,個人專輯有 《梅蘭芳》、《水晶姑娘》等等。張其萍出生於江蘇建湖。現為江蘇歌劇舞劇院青年歌唱家。 7,練束梅,中國大陸女演員,04年因為出演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陶斯詠一角而進入大眾的視野,電視劇《七妹》女一號與練束梅四度合作的「白玉蘭」視帝黃志忠稱練束梅非常敬業、通透,是八零後演員中最具有靈性的一位。 8,劉孟哲,青年歌手、主持人、演員,出生於江蘇省鹽城,現居北京。 劉孟哲的首場演唱會在江蘇濱海完美收官,收到了很多圈內前輩和好友的祝福。 以上就是我簡單介紹的江蘇鹽城的明星。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上海淮劇團梁偉平也是鹽城人

生在哪裡長在哪裡就是哪人,追溯的那麼遠有意思啊?再追溯個五百年又哪人呢?

江蘇鹽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鹽城既叫瓢城,地形象一把水瓢,又叫登瀛。古今出名的人真不少,什麼英雄啊鬥士啊丞相啊謀士甚至君王。並且大都特別厲害,比如有梅蘭芳、胡喬木、喬冠華、施耐庵,還有廖昌永、 歷史 上厲害的有劉邦、項羽、夫差、韓信。還有家喻戶曉的蒯大富和蔡健雅等等。

特別是值得一說的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個小小的鹽城在革命斗爭中涌現出很多軍事帥才,他們其中有朱文泉上將,宋克達中將,張鶴田中將,王兆海中將,成自龍少將,劉國華少將,吳兆麟少將等13位將軍,這真是不簡單啊。其它領域的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說了,大家說是不是啊?

鹽城地理位置不錯,還有一個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還有白天鵝保護區,自然條件好,鹽城人普遍比中部人好得多,當然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只是鹽城壞人少點,但鹽城人大方、朴實、真實、不計較。素質高總體相當不錯,鹽城面朝大海,造就了鹽城人廣闊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精神。並且鹽城人傑地靈所以出的名人多。





徐好

1、 張其萍,鹽城建湖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

個人專輯:《梅蘭芳》、《水晶姑娘》等



2、 朱亞文,1984年4月21日出生於鹽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影視演員

代表作:《建軍大業》、《我是證人》、《新娘大作戰》、《歡喜密探》、《姐妹兄弟》等



3、 海生,原名:張海生,1986年12月25日出生於鹽城射陽縣,創作型歌手

音樂專輯:《情一動心就痛》、《男人喝吧不是醉》、《聽海的生聲》、《後十年》等







4、 成傑思,鹽城人,畢業於華僑大學中文系,江蘇廣播電視台工作,主持脫口秀《男生宿舍》節目



5、 左小詛咒,原名:吳紅巾,1970年3月4日出生於鹽城市建湖縣,內地獨立音樂人、詩人小說家、藝術家

音樂專輯:《再見喀納斯》、《花神》、《上海歲月》、《一座地池》、《最愛》等





6、 練束梅,10月24日出生於鹽城東台,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影視演員

代表作:《建軍大業》、《心靈風暴》、《前方後方》、《朝歌》、《三妹》、《雲巔之上》等


7、 劉暢,1986年10月10日出生於鹽城東台,畢業於金陵 科技 學院,男模、演員
代表作:《九州·天空城》、《甜蜜生活》、《冷宮傳》、《致命倒數》等

大家都知道的就不用說了,說個大家不大知道的 體育 名人吧!中國女排運動員周蘇紅,江蘇鹽城人 ,可看網路,想不到吧!

Ⅳ 銀幕最帥「張靈甫」,家世充滿傳奇,外孫是知名演技派帥哥,還有誰

我國影壇曾經有「四大美男子」,分別是龐學勤、馮喆、孫道臨和王心剛。相對來說,這個名單顯然不光只看顏值,肯定還參考了演員參演影片的數量和影響力,不然的話,筆者認為還有一位上海灘影星絕對可以入選。

他就是舒適,比起以上四位來,他在解放後出演的影片數量和影響力顯然稍遜一籌,但有一個角色卻是後人無法超越的,那就是銀幕最帥「張靈甫」。

本文就聊一聊這位家世傳奇又特別低調的電影人,舒適。

高鑫有顏值有演技,為了角色又甘願犧牲形象甚至增肥吃苦受罪,這位實力派帥哥可謂深得姥爺真傳,相信舒適也會為其感到驕傲。

Ⅳ 六七年代大陸男演員

王心剛1932年元旦生於大連,少將軍銜,享受副軍級待遇。主演《偵察兵》等。


於洋 山東黃縣人,1930年生,原名於延江 。《英雄虎膽》《戴手銬的旅客》
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李仁堂(1930年2月28日-2002年6月24日)生於吉林撫松,原籍山東
主要作品:《青松嶺》 等。


龐學勤 1929年生於江蘇阜東 主演《獨立大隊》《兵臨城下》等。
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86年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長。


趙丹 (1915-1980)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生於揚州,後居南通。
主要作品《李時珍》、《林則徐》、《聶耳》等


陳述 原名:陳致通 生日:1920年 在《渡江偵察記》中成功地飾演國民黨情報處長


葛存壯 (1929.1.13-) 演員。河北饒陽人。《小兵張嘎》中的日軍小隊長龜田


郭振清(1927-2005)天津 《平原游擊隊》雙槍李向陽威震四方。


仲星火生於1924年2月5日,安徽毫縣人。《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作品。


藝名:孫道臨 本名:孫以亮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18日 籍貫:浙江嘉善 出生地:北平
主演《永不消失的電波》

還有達奇、村裡、張瑩、張良、張連文、楊在葆、陳強、張平、馮喆等著名演員曾激勵一代人

Ⅵ 電影《甲午風雲》故事,被誤解的沙子炮彈,被冤枉的劉步蟾,還有什麼

老電影《甲午風雲》拍攝於上世紀中葉,那個時候中國史學界對甲午海戰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甲午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充斥著最多撲朔迷離謠言的一段歷史,很多真相長時間不為人所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戰役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彈問題。根據中日雙方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甲午海戰直到結束,日本的開花彈還剩下1200多顆,而北洋水師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僅僅有3000餘枚炮彈,而3000餘枚炮彈當中很少是開花彈,更多的是實心沙土的,這樣的沙土彈威力更小,影響力更小,在戰場過程當中所能夠起到的打擊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部電影主要是為了宣傳民族英雄,致遠艦管帶鄧壯節公,所以以當時的研究水平來說,只要大方向沒錯就行了。

Ⅶ 龐學勤的介紹

龐學勤,1929年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1944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電影演員。代表作品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2015年,在珠海去世。

Ⅷ 銀幕最帥「張靈甫」,家世充滿傳奇,外孫是知名演技派帥哥,還有誰

這位銀幕最帥「張靈甫」就是舒適。1960年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紅日》開拍,此時已經逐漸轉向幕後更多擔任導演工作的舒適被選為飾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出演張靈甫有幾大優勢,首先就是外貌相似,雖然當年沒有網路,認識張靈甫的人並不多,但導演還是一眼看中舒適,畢竟他和張靈甫的相似度太高了。

舒適是飾演張靈甫的最佳人選

其次,舒適拍攝《紅日》時的年齡居然和張靈甫陣亡時同歲,都是44歲,也就是說他基本上不用化妝就能正常出演角色。還有一點,舒適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和持志大學法律系,張靈甫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兩人還都是肄業,同是名校同是文科又都沒上完大學,這樣的背景真的難找。

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祖籍浙江慈溪,出生於北京。六七歲時隨父舒厚德(舒石父)移居上海。舒適的父親舒石父是奧運籃球第一哨———舒鴻教授的四哥,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是清朝第一期官費留日學生。

由於舒石父酷愛京劇,與當時聲名鵲起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交往甚密,常與京劇名流、票友切磋技藝,使小小的舒適耳濡目染,各流派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各名家的唱段,學得象模象樣,為此常在家人朋友面前表演,得到親朋好友的誇獎。父親曾打算讓他拜師梅蘭芳,其本人也盼望成為梅蘭芳的弟子,但由於母親的反對而未能如願。

19歲入復旦大學,後轉入持志大學法律系。學生時代,他喜愛京劇、話劇和古典文學。上海淪陷後,參加了青鳥劇社,曾演出話劇《雷雨》《日出》、《不夜城》及《大雷雨》等。正式演出時,借用父親的筆名「舒適」。

Ⅸ 正者無敵解說員是誰

是龐學勤。

龐學勤(1929年5月4日—2015年10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中國內地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正者無敵》是「英雄無敵"系列電視劇的第四部,由中聯華盟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由張國慶執導,陳寶國、陳數、張檬、姚剛、修宗迪、米學東等主演。該劇講述了馮天魁鐵馬崢嶸的一生。

(9)電影演員龐學勤是美男子嗎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馮天魁

川軍永州守備司令兼66師師長,作為四川的軍事長官,馮天魁掌握著重兵之權,各方勢力都對他虎視眈眈。為了自保,他假裝成大字不識的文盲,言行粗鄙、行事荒唐,其實外邪內正極有韜略。他有著樸素的愛國熱忱,在共產黨的引導下,帶領部隊走上抗日革命的第一線。

2,沈虹

馮天魁的二姨太,三十齣頭,身世撲朔迷離,美貌智慧,風情萬種,潑辣大膽,敢說敢做。數次主動向馮天魁進攻,試圖從馮天魁的失措中得到蛛絲馬跡的信息。未曾想被棋高一著的王如煙先發制人。

3,王如煙

馮天魁的三姨太,表面她是馮天魁跟在四川避難的吳大帥猜拳贏來的。出身梨園,聰慧狡黠,善於利用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隨著故事的發展,漸漸暴露出蛇蠍心腸。

4,封萍

共產黨優秀的地下工作者,陰差陽錯與馮天魁相識,成為他的副官。年輕貌美的她時刻伴隨在馮天魁的左右,引來各方敵對勢力的圍攻,也引起幾位姨太太的嫉妒。她在引導馮天魁走上正確的革命道路方面居功至偉,也成為他最看重的人。

5,賀國光

軍統要員,蔣介石的得意門生,被派往四川監督川軍的改造。最初對馮天魁成見極深,給他布下重重陷阱圈套,成為他最大的敵人。然而隨著川軍走上抗日戰場,馮天魁的個人魅力和為國捐軀的犧牲精神深深打動了他,轉而為馮天魁和川軍遭遇的種種不公鳴不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者無敵

Ⅹ 這幾天哪個老演員死了

今日(10月12日)上午,據影評人余泳微博透露,著名表演藝術家龐學勤於清晨在珠海與世長辭,享年86歲。他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代表作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等,曾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2014年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國家頒發的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勛章。
1929年,龐學勤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的農民家庭。15歲時投身革命,曾隨軍南下,挺進大別山,參加過淮海戰役。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蘇北軍區文工團演員,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1954年到1956年間,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龐學勤第一次登上銀幕,是1956年在林農導演的《邊寨烽火》一片中,扮演一位邊防軍指導員。1958年,他憑借導演朱文順的《古剎鍾聲》里,深入虎穴偵察敵情的保衛部偵察員王科長一角綻露頭角。而真正意義上的成名,是1959年《戰火中的青春》,他所飾演的排長雷振林曾點燃一大批熱血青年參軍入伍的決心。
此後,他還塑造了《兵臨城下》中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負責人李忠民,《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濤,《甲午風雲》的水手王國成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龐學勤常說,「任何天才演員也沒有導演對全戲的貫穿線理解得那麼清楚、明確;任何天才導演也沒有演員對他所扮演的角色想像得那麼具體、形象。」
龐學勤與妻子楊洸的愛情也是一段電影圈佳話。他們相識於中央電影藝術研究所藝術系演員班,在讀書時便開始相愛,後來一起分配到長影,於1958年步入結婚殿堂,後者曾憑借《冰上姐妹》、《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影片為觀眾熟知。
不幸的是,1959年,也就是龐學勤事業剛剛起步之時,同時拍攝三部電影的楊洸因工作壓力,被診斷為由「尖端勞損性眼疾」發展到「玻璃障體出血」,但龐學勤始終不離不棄,他說「命運既然結合在了一起,就應該一生一世」。1965年、1970年,他們的兩個兒子龐好、龐越相繼誕生,而楊洸也將事業重心放在劇團招考學員和教學,還參與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2004年6月15日,楊洸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於珠海逝世,享年72歲。
今日,龐學勤的兒子龐好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采訪中,龐好告訴記者,他在今天早上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我父親身體一直很好,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習慣也非常健康。我一直不能相信(父親去世)。」龐好表示,他將於明日(10月13日)從北京飛往珠海,「我會把我爸(骨灰)接回來,把他和我媽合葬在一起。」
龐好告訴記者,龐學勤在拍攝完《花園街五號》之後,就調到珠海負責統戰工作,在珠海已經工作了20多年。就在前兩天,父子兩人還通過電話,「我父親前兩天跟我通電話的時候還很好,思維很敏捷,我一直以為他活到九十歲沒有問題。他滿口雪白的牙齒都是自己的,身體很好。」龐好說,父親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遭一點罪。
在龐好看來,父親是一個對家庭非常有責任感的嚴父。「我媽媽之前眼睛不好,眼底大出血雙目失明,我父親不離不棄的照顧她,後來媽媽復明了但是沒有辦法再演戲,精神狀態一直不好,爸爸也一直在身邊照顧著媽媽,同時他還得照顧這個家,對爸爸的身體也有蠻大的影響。」
盡管身為中國第一代「星二代」,龐好回憶,父親對他從小的教育就非常嚴格,他直到上中學才知道父親是演員,「我其實到現在還怕他,早上聽到這個消息一直不能相信。」龐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王志文是同學,但是龐學勤起初並不贊成兒子也從事影視這一行,「我爸爸那個時候想讓我當兵,他覺得他做演員有命運的成分,做演員不一定是努力多少就能有多少回報,所以他不希望我做這一行。」
讓龐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對他淡泊名利的教育,在他考上電影學院入學的前一天,父親很嚴肅的叫他過去,「我爸爸特別嚴肅的跟我說,你就要進入演藝圈了,在這里你會看到鮮花和掌聲,但是你要很努力才可以,你首先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後,龐好成為了一名導演,他說父親會在電視機前認真的看他每一部作品,「他有時候看了我拍的劇會跟我說,你這樣拍好那樣拍不好,這種場景要用電視劇的處理方式拍不要用電影的方式拍,會跟我講很多。我還會跟他爭論,說別人都說我拍得挺好的,我父親就會說,爸爸是不會騙你的。」
龐學勤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就是主演兒子執導的電影《追趕太陽的人》(1991年)。龐好說,父親演戲邏輯思維非常好,也喜歡跟人聊天,口才好,喜歡創作。而他最喜歡父親的作品還是《戰火中的青春》,「從角色創作上來說我最喜歡爸爸的《戰火中的青春》,如果是形象帥那還是《兵臨城下》。」 龐好說父親總愛說自己是一個兵,當兵、演兵、愛兵,兵的本色是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我爸爸經常跟我說演戲要體驗生活,他就是當兵的,他也演兵也愛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龐學勤是美男子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