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演員上億的片酬是誰支付的
有的演員上億的片酬是由「多方出資」的,具體視情況而定
。
自崔永元曝出「陰陽合同」之後,天價片酬被放到台前,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但為什麼說天價片酬是由多方出資,這個可要不同情況不同分析了:
製片人出資
這個很好理解,初期的演員,還沒達到天價片酬階段的演員,小到幾十上百萬,大到幾百上千萬的片酬,都是由製片人出資。
製片人和「群眾」
出資
有一些比較有名的「腕兒」,他們的片酬可不僅僅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定下來的,而是「片酬+票房比例」的,比如最終票房是1個億,票房比例1%的情況下,一個1000萬片酬的演員,最終會拿到的實際片酬就是1000萬+100萬。(此外還有片酬+票房紅利的形式,形式相差無幾,就不多介紹了)
廣告商出資
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現在無論是什麼題材的電影,都會有一些商業廣告,越牛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中,廣告也越多,以至於現在演變成了,製片人和導演光收這些商廣的錢就收到手軟,根本不會去在意後期票房的高低。這樣一來,天價片酬的錢有人出了,就連投資的成本都有人報銷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總說「去電影院看了近兩個小時廣告」的原因!
由觀眾出資
這個顧名思義,說白了就是因為電影太好看了,觀眾口口相傳,都自願去買票觀看,而這么多年,也僅有一部《戰狼2》達到了這樣的效果,但並沒有聽誰說後悔去看,這也是非常值得點贊的!
當然,被曝出天價片酬後,諸多禁令也隨之執行,這樣的變化可能導致「付款人」又要有新的變化了,而具體有什麼變化就要看我們「正義的化身」怎麼折騰了!大家覺得呢?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㈡ 拍電視劇的演員怎麼給報酬的
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進組費用」,也就是定金,然後到了拍攝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也就是劇情殺青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
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社會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總局和影視製作業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初見成效。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很難。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
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㈢ 電影建國大業中的演員有沒有報酬是不是無償演出
沒有,零片酬出演。
2009年9月20日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在京舉行全球首映新聞發布會上媒體對劇組演員大多零片酬參演一事提出質疑,影片總導演韓三平表示「若票房過了兩億,會補給演員們片酬的。」
但適逢60周年大慶,全國人民愛國情操空前升華,觀眾狂熱捧場,截至10月16日,《建國大業》在全國各地收入就已超過4億,創造了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紀錄。
媒體再次提起總導演韓三平曾說要給演員補片酬一事,中影消息發言人翁先生表示,演員片酬將回饋給社會。
創作背景:
2009年初,在建國60周年前夕,王興東就想寫一個作品,把自己作為政協文史委委員期間收集的很多資料都用上。該劇本的創作就是寫出各黨派齊聚北京。
當時宋慶齡到北京上車後,毛主席跟她說「歡迎你來北京,我們共商建國大業」,再加上當時介紹李濟深北上時,也稱「他是來共商建國大業」,該片的名稱《建國大業》由此而來。
㈣ 演員片酬,實際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一般都是什麼比例分配
娛樂圈中的明星很賺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要不然也不會有很多人擠破頭也要硬闖入這個圈子。而他們的收入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有些一線演員就算沒有演技,片酬也很高,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兩部劇,買一座豪宅的錢就有了。就算是三四線明星的片酬也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這讓很多人產生了一些疑問,演員真的這么掙錢嗎?他們的片酬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呢?會不會按比例分成呢?如果是的話,是怎麼分的呢?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
娛樂圈裡的演員需要按時交稅,就算再除去衣食住行以及宣傳和慈善等支出,其餘的錢加起來也是正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都想成為一名演員,就算不能混成像成龍一樣的大咖,在娛樂圈成為一位三四線的小明星也能夠賺很多錢。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為什麼大家擠破頭也要往那個圈子裡進了呢?娛樂圈的確復雜,但是能夠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片酬。這條路很難,但如果有這個能力,不妨闖一下試試,由衷祝願在這個圈子裡混得人能夠永遠保持純真。
㈤ 拍電視劇的演員怎麼給報酬的
除了群眾演員以外,角色演員的片酬都是簽約時規定好的,這部戲拍完可以拿到稅後多少錢。一二三線演員每人都有各自的市場價,這個價位盡管劇組也是事先知曉的,但仍需要有個談判過程,根據其市場價位和心理預期,以及劇組可承受的范圍,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大牌演員的片酬從幾千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名不見經傳的演員(含跟組)片酬就由劇組決定了,從幾萬元到幾千元不等。群眾演員(含群特、替身)按天計酬,從每天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
㈥ 演員片酬很高,拍一部電影可以得多少
一部普通電影的片酬並不是確定的。
例如一個一線大牌明星被邀請演一部電影的話,片酬往往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的。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二線明星或三線明星的話,那麼這個價格就要大打折扣了,有些三線明星的片酬甚至只有幾百萬或幾十萬。
3、是否有投資價值
當然也是有例外的,如果是一個三線小明星的話,本身來講片酬不會很高,但是如果在這個明星身上發現了另外的一些投資價值的話,那就是另一種說法了,例如當初趙麗穎不太紅的時候,身上就具備了很多可發展的潛質,被投資人發現這些潛質之後,寧願多花一些錢也要把她打造成一個一線明星。
當然從收入的角度來看,明星的收入確實高的離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擠破了腦袋也要成為明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換一個角度來想,雖然明星收入高,但消費的人也都是自願的,因此主要原因應該不在明星本身,而而是那些追星一族的因素比較多。
㈦ 演員片酬,實際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一般都是什麼比例分配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局外人來說,演員的薪水一直是個謎。我們不知道一個演員的薪水是多少,但是從以前一些演員的逃稅行為來看,這個行業的薪水確實非常高。特別是那些在一線的大牌!
一線明星片酬一般由影視公司來代理業務,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成,如果是新人就是各自一半的分成比例,如果是大牌一線的明星,演員和經紀公司分成比例八二甚至到九一分的都有。反正這些明星收入只會多不會少,國內明星名人基本上是以高價獲得報酬的。僅電影或電視的製作成本就佔到了整部劇的50%-80%,這比例可謂相當的高
㈧ 電影《長津湖》中的演員們,都能夠得到多少的片酬
《長津湖》不光是畫面讓人覺得非常震撼,裡面的演員也都是電影界的一線演員,並且有很多都獲得過影帝的稱號。在這裡面的演員都是大家公認的實力派演員,這也讓大家非常好奇這些演員的片酬究竟是能夠到達多少,是不是這部電影的支出主要是給了這些大牌演員呢?
這些影帝們都是口碑非常好的演員,他們並不是說看見非常高的片酬就會去出演那些不好的電影,他們看重的是這部影視作品究竟是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自己出演的角色在這部劇中有著怎麼樣的作用。
上部總成本是6億,下部的投入會高於上部,有7億總成本。而下部實景鏡頭已經拍攝完成,並不是網傳的正在籌備拍攝。可在下部《長津湖》拍攝期間遇到了疫情爆發,整整產生了1.5億左右的經濟損失,這些錢也是需要計入成本之中的。
所以《長津湖》的實際成本應該只有七八億。參演一部大製作電影展示自己的演技,是比爭取高片酬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易烊千璽在《長津湖》拿到的片酬,肯定要遠低於他本來的身價。
《長津湖》放映取得很大成功,要說吳京只拿基本片酬,個人以為可能性不大。畢竟票房的暴漲,利潤很足,主演只能基本片酬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會根據票房的具體表現還有一些提成可以拿。具體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㈨ 假如一部戲拍完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播,那演員片酬怎麼發
很多演員辛辛苦苦拍的戲,最終卻沒有上映。這裡面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有的是沒有通過審核,有的是版權問題,有的是質量太差不符合播出的標准。影視劇的拍攝是非常復雜的,絕大部分演員演過的戲都無法得到公映或播出,能夠播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那你們或許會想,人家的勞動不是白費了,戲沒有上映,他們的片酬是不是也要泡湯了。
其實就打個比方,你去一個飯店打工,要是飯店生意不好,但是工資還是會照常發給你的。戲有沒有播出和演員沒有關系!怪就只能怪製片人和導演、編劇沒有把握好方向。
㈩ 演員工資怎麼計算他們為什麼那麼有錢
感謝悟空邀請!
現在很多人都感嘆明星賺的錢太多了,是我們平常人一輩子也花不完的,的確,明星賺錢是很多,不過這些錢並不全是他們的,誇張的說,很多明星只能拿到很少一部分。
明星們賺的錢不僅屬於自己,還有一部分是屬於公司和經紀人的。一般情況下,明星賺來的錢應該是這樣分的:首先,公司拿的是最多的,一般會佔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很多人會說憑什麼?你仔細想一想,一個明星還沒有火起來之前,公司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人脈來捧他,再進行包裝,這些錢一開始都是公司出的,一旦明星開始掙錢,賺來的錢公司抽走很大一部分也是屬於正常的,畢竟這些經紀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付出多少就要賺回來多少。
大體情況應該就是這樣,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