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衛·科波菲爾的人物介紹
大衛·科波菲爾是《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是個遺腹子,他的父親閉上眼睛不再看到世界光明時六個月之後,他便帶著一片頭膜出生了。作者描寫了他從孤兒成長為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過程。他善良,誠摯,聰明,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滿懷信心,在順境中加倍努力,終於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這個人物身上寄託著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大衛的形象直接、准確、生動而形象地體現了狄更斯在企圖通過兒童形象的代言,展現他以「仁愛」精神反抗資產階級的貪欲和冷醋,渴求人與人直接的和諧、友愛;並希望所有的英國兒童也能通過良好的教育,最後成為高尚而且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體現了作家所認為的人類的精神追求和社會生活應當是「樂觀向上、歡快、溫和」的人道主義思想。對大衛的刻畫沒有矯揉造作,而是出於內心的需求。這是狄更斯個體生命的創作本能,是他表達自我的最佳形式。 在狄更斯筆下,《大衛·科波菲爾》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東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麗……貝西姨婆與摩德斯通小姐的對比,克拉拉、朵拉與艾妮斯的對比更使她們栩栩如生,對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愛就更深一層,對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對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氣憤。
1、摩德斯通小姐
大衛童年的災星、繼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點是極端冷酷和殘忍。從一出場就奠定了她這種性格:面色陰郁,皮膚黝黑,聲音男性化,兩道濃眉連在一起,她的鋼制錢包合上的時候,咔噠一聲,像是狠狠地咬誰一口,在狄更斯筆下,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時用鋼制手銬和鉚釘,這都是這位冷血的鋼鐵女人的性格寫照。摩德斯通小姐是一個十足的男人婆,她討厭男人,卻長著男人的臉孔,沒有女性的溫柔,沒有愛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憐的克拉拉,並把大衛看成眼中釘,用各種手段折磨大衛,造成大衛童年的苦難。以後,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現了她陰郁的影子。
2、貝西姨婆
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與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處,但她們有本質的不同:貝西姨婆脾氣古怪,她對驢子非常敏感,驢子從門前草地經過是她一生最為氣憤的。她特立獨行,敢說敢幹,不顧世俗的眼光,略帶男性氣質,偏重理性,但是貝西姨婆博愛、善良、仁慈、心軟、重感情,雖然她討厭男孩,但是大衛投奔她後,她又收留了大衛,並把摩德斯通姐弟罵得痛快淋漓。她對大衛的教導: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這可以成為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在她的撫養愛護下,大衛健康成長,並成為一位著名作家。貝西姨婆可憐迪克,收留他,欣賞他,給他舒適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監護人,還監護其他一些人,教育他們,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她對朵拉那麼疼惜與寵愛,一點也不嫌棄她,還給她起了可愛的名字:小花。
貝西姨婆對她的丈夫仍然沒有忘懷,即使他拋棄了她,另尋新歡,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浪盪人,但他只要來向貝西姨婆要錢,她就會給,雖然受他的威脅,但這也說明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義。貝西姨婆是一個很有頭腦、很能乾的女人,她了解許多商業活動,她在破產時隱瞞了兩千英鎊的財產,她故意這樣做是為了鍛煉大衛,讓他學會適應困境,戰勝困難,能夠承擔生活的重任。那段時間給了大衛很好的鍛煉,靠自己的努力,證實了自己的能力,不負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貝西姨婆雖然脾氣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卻令人尊敬,值得信賴。
3、克拉拉
克拉拉與朵拉也是極為相似的。她們都非常年輕、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氣很濃,很善良。她們的不同在於:克拉拉的命運更為悲慘一些,結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東又是那樣一個冷酷、貪婪、殘暴的商人,他與克拉拉結婚完全是為了金錢,而天真單純的克拉拉並沒有察覺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沒有了任何自由,連疼愛自己孩子的權力都沒有,最後在憂愁、孤單、擔驚受怕中凄慘的死去,竟沒有與相依為命的兒子見上最後一面。但是,克拉拉並非純粹是一個玩具娃娃,她有知識有學問,可以自己教大衛,她也能夠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錯,她還有一個很好的傭人兼朋友——佩葛蒂。
4、朵拉
大衛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深深得吸引,彷彿整個世界只有他和他可愛的「小花」。大衛那麼愛她,捧在手心裡,裝在心坎里,又有貝西姨婆的呵護與照顧,艾妮斯的喜愛。她天真美麗而善良,雖然完全不懂家務,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但她是如此善良而愛著大衛。在生命的終了時把最珍貴的遺產——她深愛的丈夫,託付給朋友艾妮斯,希望丈夫可以在自己離開後有幸福的生活,她是無私的。可愛的娃娃妻」朵拉這時候顯得如此成熟,令人難忘。
5、艾妮斯
艾妮斯無論從容貌、品德、學識、思想,她幾乎都無可挑剔。她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的精神依託,美麗天使,任何人都會為有這樣一個知心朋友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艾妮斯從小就是父親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於對父親的愛,她過早的成熟,並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為了父親她不得不討好希普這個卑鄙小人,但是她是決不會屈服於希普的,不會讓希普的險惡目的得逞的。艾妮斯雖然沒有過多和斯蒂福接觸,但卻能從一件件小事中判斷出他在大衛身邊的危險,她的洞察力是敏銳的,與大衛對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對大衛的愛是深沉的長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愛著大衛,只不過大衛反映遲鈍,而且對愛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強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間沒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這句話在大衛心中掀起了波瀾。在朵拉死後,在經歷了許多的困難之後,在海外歷練數年之後,大衛終於明白了他對艾妮斯的愛,他們結婚了。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衛理想的伴侶。
對於大衛應該來說,最愛的女人是朵拉,而最敬慕的是艾妮斯。
6、佩葛蒂
在大衛的成長經歷中,不能不提到的還有一個人——佩葛蒂,大衛的老奶媽。她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衛在她的照顧和陪伴中幸福快樂的成長,成年後的大衛仍得到她無微不至的關懷。佩葛蒂對大衛母子倆忠心耿耿,既是僕人又是親人,在大衛被繼父打得遍體鱗傷之後,鎖在房裡,母親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順著鎖眼去安慰他。無論在哪裡,她總是把大衛照顧地很好,她的家永遠有大衛的位置。她對大衛的愛是那麼真摯、淳樸,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樸的人,她也很能幹,家務井井有條。
7、艾米麗
艾米麗的漁民父母在風暴中遇難,被大衛奶媽的兄弟收養,幼年時大衛去那裡度假時與她一起度過了快樂的2周時光,產生愛情萌芽她生活在窮人家,周圍有視她為掌上明珠的養父和深愛她的忠厚善良的工人吉姆,在那個小漁村裡,嫁給吉姆似乎是她唯一正確的選擇,但不幸的是,艾米麗天生美麗而又才華橫溢,那個落後的小小的空間不能滿足她的慾望,而貧窮生活和保守的民風又把她牢牢束縛,無奈之下,她接受了吉姆的求愛與他訂了婚,但就在訂婚的當天,大衛和他的朋友斯蒂夫來拜訪,斯蒂夫相貌英俊口齒伶俐,但為人自私不負責人,他瘋狂的愛上了艾米麗,艾米麗也覺得找到了知己,最終,他們私奔了,但在斯蒂夫母親的威脅和自己的感情動搖下,很快拋棄了她,她的養父千方百計找到了她,把她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艾米麗最終選擇了沒有愛情的生活,孤獨的陪伴著她的養父。艾米麗是個當時保守社會的犧牲品。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里,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大衛·科波菲爾》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著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里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著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著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翼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這部作品中處處體現著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作者個人情懷的體現,同時也是對那些需要社會關懷和救助的弱勢群體帶來的精神撫慰。人性即是狄更斯人道主義的基礎和出發點,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對社會的批判則是狄更斯從人道主義出發對社會進行觀察和評價的結果。
《大衛·科波菲爾》通篇都在弘揚著人道主義的博愛和仁慈,這與作家自身的基督教信仰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十九世紀,英國資產階級迅速倔起,導致其原有的封建社會制度被撼動並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隨之,文藝復興時期一直提倡的人性回歸和解放則迅速被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所取代。正是在這一社會大環境下,很多作家都將關注點轉移到了宗教上,特別是基督教以及其所宣揚的博愛,寬容等思想,更是成為了維多利亞時期文學作品中人道主義精神的主要來源。作家們一方面倡導著「自由平等」為核心的個人權利,提倡合理的利己主義;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們對世間所有人擁有大愛,寬容,贊頌弘揚那些自覺自願地為社會,為他人幸福而獻身的行為。
在《大衛·科波菲爾》這部小說中,讀者們不難發現大衛悲慘的遭遇只不過是種表象,狄更斯真正想透過這表象揭露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即物質利益之下造成的婚姻、家庭的悲劇,深刻批判了物質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性的缺失和社會道德的偏差。批判的同時狄更斯還是將重心放在了對美好事物一一高尚,真誠,慈愛,寬容,正直,純良人性的弘揚上。比如作品中辟果提在大衛的母親過世後,對他無私的關愛和撫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狄更斯心中的那種「大愛」和「大善」。人如果像辟果提這般善良慈愛地去對待正經歷苦痛的他人,這種關愛真會如春雨般滋潤大地一般撫平受傷的心靈,使其從悲痛中走出來,重新看待生活,對待人生,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狄更斯文學作品中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精神,而其人道主義的核心則是對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揚。狄更斯主張平等和博愛,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垢病的同時嚮往世界能夠變成一個具有道德秩序、飽含人性的「天國」。這種對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揚在狄更斯的作品中相當廣泛和深刻:無論是整部作品的思想基調,還是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在《大衛·科波菲爾》一書中,狄更斯正是利用大衛經歷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深切同情的同時,批判社會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但也表達了作者對真誠,慈愛,純良,高尚,正直等優秀品質的肯定和贊揚,而這些優秀的品質在《大衛·料波菲爾》一書中的許多人物身上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就是一個善良寬厚、正直勤奮、積極向上的典型知識分子形象。他的人格也是在歷經種種磨練後不斷成熟,完善的,最後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家庭上獲得了幸福。他真誠,善良,勤奮,刻苦,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堅定不動搖,任何時候都滿懷信心和希望,從這一人物身上我們也能看出來作者狄更斯所寄託的道德情感。大衛無論是兒時遭受的磨難,亦或是青年時代不屈不撓的痛苦抗爭,無時無刻都在向讀者訴說著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努力奮斗,與命運抗爭的血淚史。最後品嘗到幸福與甜蜜的大衛靠的就是自身擁有的純朴善良的品格,發憤圖強的自立精神,以及對他人寬厚,仁愛的溫暖之心。無論遇到何種磨難,苦痛,誘惑,大衛仍能保留最至純至真的高尚品德。無疑作者在塑造大衛·科波菲爾這一形象時傾注了全都的心血。再比如作品中的另外一位青年哈姆。他忠厚、善良、勇敢,有高尚的情操。他的家境雖然貧寒,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卻擁有一顆質朴,善良的心。每次大衛到辟果提先生的小屋時,哈姆總是熱情招待。對待並無血緣關系的艾米麗,就像親哥哥一樣呵護,關愛著她。當紈絝子弟斯蒂福斯將他的未婚妻艾米麗誘拐時,他抑制住了自己內心的痛苦,每天努力幹活,並用掙來的錢幫助辟果提先生出去尋找艾米麗。當哈姆見到斯蒂福斯乘坐的船即將沉沒的時候,他卻拋下了個人恩怨奮不顧身跳海救人,卻不幸被大海淹沒。哈姆雖然貌不驚人,性格木訥,但他的心胸卻比大海還要寬廣。我們可以說哈姆這一人物形象是狄更斯博愛、寬容的人道主義理想的最高體現。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盡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佩葛蒂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場海上風暴,寫得氣勢磅礴,生動逼真,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里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大衛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寫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衛以兒童特殊的敏感對追求母親的那個冷酷、殘暴、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開始就懷有敵意,當摩德斯通虛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衛時,他發現那隻手放肆地碰到母親的手,便生氣地把它推開。大衛向母親復述摩德斯通帶他出去玩時的情景,當他說到摩德斯通的一個朋友在談話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婦」時,母親一邊笑著,一邊要他把當時的情景講了一遍又一遍。敘事完全從天真無邪的孩子的視角出發,幼兒並不知道人家講的就是自己的母親,而年輕寡婦要求再醮、對幸福生活的熱烈憧憬已躍然紙上。又如:大衛跟保姆佩葛蒂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佩葛蒂先生是一位漁民。大衛看見他從海上作業後回來洗臉,覺得他與蝦蟹具有某種相似之處,因為那張黑臉被熱水一燙,立刻就發紅了。這個奇特的聯想,充滿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在《大衛·科波菲爾》中,狄更斯運用漫畫家誇張和變形的手法,用簡單的語言風趣幽默地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些漫畫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說的藝術魅力。
『貳』 《大衛科波菲爾》 故事梗概
《大衛·科波菲爾》:
『叄』 對大衛科波菲爾中米考伯的評價
密考伯是大衛做童工時的房東,後來成了大衛的忘年之交。他因無力償還債務,而幾次身陷囹圄。他天生愛慕虛榮,喜好揮霍,不切實際、不肯腳踏實地,他經常負債累累。在他因欠債被關進塞德克的王座法院監獄時,他曾告誡大衛:"一個人要是每年收人二十鎊,花掉十九鎊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會過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鎊一先令,那他就慘了。"就在他剛經過這樣沉痛的仟悔後,他又馬上向大衛借了一先令買啤酒喝,並又變得高興起來。他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樂天派。此外,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給希普做秘書時,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陷害維克菲先生並導致貝特西小姐破產的陰謀貝特西小姐為感謝他,資助他去了澳大利亞,他在那兒取得了事業的成功,有了一個好的結局。密考伯這個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尤其是其"債多不愁,樂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為文學中的一個典型,"密考伯"甚至作為一個單詞被收人普通的英語詞典中,可見這個人物塑造之成功,其影響之大。
『肆』 《大衛·科波菲爾》人物及人物性格(詳細)
大衛·科波菲爾,英文名David Copperfield,原名大衛·科特金,1956年9月16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家庭,他從小就對魔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個性格內向,容易靦腆的人發現自己的智慧贏得同伴們的贊賞,他信心倍增。12歲時,大衛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魔術表演,可以與職業魔術師媲美。不久他參加了全美魔術家協會,成為這個世界著名魔術組織中最年輕的成員。1972年,年僅16歲的大衛便開始在紐約大學為藝術系的大學生講授魔術課程。
他不僅設計創作了劇中所需要的全部魔術,而且創造了載歌載舞表演魔術的風格,使這部音樂喜劇別具一格,成為芝加哥歷史上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喜劇。《魔術人》演出結束之後,大衛回到了紐約,他在進一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魔術風格,成為從他的同行中脫穎而出的魔術明星。在大衛20歲的時候,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裁弗富德·西爾弗曼的邀請,擔當起ABC廣播電視公司一個新的集錦式電視特別節目的主持人,這個節目命名為《ABC的魔術》,由大衛和來自ABC電視網的其他十四位明星聯合演出,這個新穎的節目受到了各界歡迎,成為該公司收看率很高的節目。從此把大衛·科波菲爾非同凡響的魔術表演介紹給了美國各地觀眾。之後,大衛與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合作,拍攝《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系列專題節目,他高超的魔術技巧使成千上萬的電視觀眾目瞪口呆。
大衛一生獲獎無數,得過21次艾美獎,卻只得過兩次好萊塢魔術藝術學院"年度魔術師"獎。但這對一個魔術師來說已經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了。絕大多數獲獎者都只得過一次。更多著名的魔術大師一生與之無緣。
『伍』 《大衛科波菲爾》演員表
裡面飾演科波菲爾太太的Emilia Fox是「price and prejudice」里的Miss Darcy;飾演姨婆的Maggie Smith是HP里的Professor Minerva;飾演兇狠教師Creakle的Sir Ian McKellen是Lords of the rings里的甘道夫;飾演繼父妹妹的Zoe Wanamaker是哈一里的飛行課教授Madame Hooch;飾演Mrs. Micawber的更是在哈五里,讓人恨到牙癢癢的Umbridge。還有Alun Armstrong,Bob Hoskins等等老戲骨配戲,這樣一個全明星的陣容打造出來的狄更斯劇怎麼會沒有看頭?!
『陸』 簡述《大衛·科波菲爾》中米考伯的性格特點
1、性格特點
傷感、仁慈、糊塗,在大衛小的時候就與他成為朋友。
2、人物簡介
威爾金斯·米考伯 (Wilkins Micawber),米由於債務問題進過牢房。大衛成年後在倫敦見到了他,在威克菲爾和希普那裡為他找了工作。希普抓住了米考伯的前科,逼迫他參與自己的勾當,但米考伯終於勇敢地揭露了希普的惡行。米考伯最終移民澳大利亞,在經營農場上成就斐然,並成為當地長官。米考伯的原型是狄更斯的父親,約翰·狄更斯,他在狄更斯兒時也遇到了類似的經濟問題。
3、原文簡介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又譯名「塊肉餘生錄」,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重要作品, 全名是《布倫德斯通貧民窟的大衛·科波菲爾之個人歷史、歷險、經歷和觀察(他從來沒想以任何方式出版)》,寫於1848—1850年。和他的其它作品壹樣,故事以連載的方式刊登,用時兩年。在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里,狄更斯藉「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某些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現出他的人生態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具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特點。在1867年版中,狄更斯寫到:「和許多溺愛的父母壹樣,我也有壹個心中最喜愛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
『柒』 名著《大衛·科波菲爾》中最令人難忘的女性角色竟然是她
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描繪了一幅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中下層社會的眾生相。
該書出場人物形形色色,數量眾多。據粗略統計,有名有姓的約有九十餘人,主要人物將近二十人。這些人物出現在小說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不同的人生階段中,不同程度地參與大衛的生活,以各自的性情品質、言談舉止影響乃至引領、塑造著大衛,也為讀者呈現出栩栩如生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生活圖景。
而在這些人物中,最令浮生君過目難忘的有兩位——顯然不是小說男女主人公,一個是全書最具喜劇色彩的米考伯先生,另一個則是對大衛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姨婆貝特西·特洛伍德。
小說里,每次只要米考伯先生出現,總會伴隨著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但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這個猶如小丑般插科打諢的人物,而是。令浮生君產生更多感觸的貝特西·特洛伍德小姐。
實際上,浮生君認為,貝特西姨婆是《大衛·科波菲爾》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少數幾位人物之一;而且是書中所有女性人物中塑造得最豐滿、最真實的人物,沒有之一。
貝特西·特洛伍德是小說主人公大衛的姨婆。貝特西小姐性格乖僻,年輕時有過一段婚姻,卻因為丈夫揮霍無度,且有家暴傾向而選擇分手,然後搬到多佛海邊,開始過上了自食其力的單身生活。
除了大衛出生那天,貝特西小姐短暫出現過之外,在大衛人生的前十年,她並沒有參與進來。
後來,十歲的大衛成了孤兒。為了逃離繼父安排的學徒生活,大衛從倫敦秘密逃往多佛,投奔從未謀面的姨婆貝特西小姐。
貝特西小姐見到大衛雖然驚訝,卻很快就欣然接納了他,並且傾其所能給大衛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水平。
大衛成年後,由於受騙,貝特西小姐不幸破產了。但她依然堅韌樂觀的生活,與大衛和其他親友相互扶持,一直活到小說結束時的八十多歲,還身體硬朗、健步如飛……
英國小說家毛姆在其文學評論著作《巨匠與傑作》中,曾經專門撰文評價過狄更斯與《大衛·科波菲爾》。其中談及狄更斯塑造人物的方法時,毛姆以一貫刻薄的毒舌語氣評論道:
何謂漫畫式人物呢?簡而言之,就是將人物身上的典型性格特徵(優點或缺點)進行無限放大,並刻意忽略人物身上的其他特性,使其言行始終如一地高度反映人物最突出的本性。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優點是很容易留給讀者某一方面的深刻印象;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難免使刻畫的人物變得臉譜化、扁平化,給人感覺就像漫畫里的人物那樣。
毛姆雖然話語刻薄,但評價卻一語中的。我們看《大衛·科波菲爾》裡面主要的女性形象,無一不像帶了一張單一面具的玩偶般,比如:
大衛的保姆佩格蒂,除了對大衛母子無限的溺愛與依戀之外,再無其他令人產生印象的舉動;
大衛的第一任妻子朵拉,雖然狄更斯極力將之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但給浮生君的印象就是一個幼稚單純的巨嬰;
大衛的靈魂伴侶艾格妮絲,狄更斯花了大量筆墨,讓大衛從口出噴湧出源源不斷的溢美之詞,但越是描繪得完美無缺,越顯得這個人物的蒼白無力與缺乏真實感;
還有大衛的童年玩伴、長大後被誘拐的艾米莉,從狄更斯的刻畫中可以看出,這個女孩就只是一個空有美貌,卻愛慕虛榮、軟弱搖擺的愛哭鬼……
人類是世上最復雜的生物,其復雜性更多體現在人性上。因此現實生活中的人,幾乎不可能只呈現出單一的人性特徵。事實上,真實的人,都是由很多張不同的人性面具拼湊而成的,人性的復雜與變化無常才是一個人應有的常態。一個體現出人性多面化的人,才可能是一個具備健全人性的人。
因此,從小說對各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來看,貝特西·特洛伍德是書中難得的具備最健全人性的形象了。
小說一開始,她的形象是性情乖僻、頤指氣使、氣場強大、不好相處的老太太形象;
後來大衛投奔她時,她又表現出了面冷心熱、雷厲風行還不乏慈愛的一面;
再後來不幸破產、被迫投奔大衛時,她性格當中的堅忍和樂觀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日常交際時,根據對象的不同,貝特西小姐時而言語刻薄、時刻目光嚴厲,時而熱情風趣、時而睿智沉著……
總而言之,她就像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見過的獨居多年的一位老太太那樣,敢愛敢恨、善惡分明,性格當中有良善慈祥的一面,也有乖僻冷酷的一面;有自食其力、獨立自主的堅韌精神,也有脆弱不堪、需要被呵護的脆弱時刻。
因此,相比以上列舉的那些單薄扁平的女性形象,貝特西小姐的形象更立體、更豐滿,因而也更接近現實中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全書,狄更斯對貝特西小姐的著墨並不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穿插在各篇章之中的。
但就算只是時不時帶上幾筆,卻因為角度精準、文筆凝練,反而使貝特西小姐的形象顯得躍然紙上。正如英國著名文藝評論家T.S.艾略特所評價的那樣:
比如小說開篇,寫大衛出生那天,其母親看到貝特西小姐走進家門時的情形。當時對貝特西小姐的刻畫,狄更斯就只用了一句話:
這樣簡潔的一句話,就把貝特西小姐特立獨行的姿態樹立起來了。
又比如第十四章,為了給孤兒大衛討回公道,貝特西小姐以一敵二,舌戰大衛繼父和其姐姐的過程,真的是寫得非常精彩。因為篇幅所限,以下試分享其中的幾個小段,即貝特西小姐自責大衛繼父欺騙、折磨大衛母親時那一連串的話語:
狄更斯通過這樣犀利、簡練的對話,雖沒有對貝特西消極的行為與表情作過多正面的描寫,卻惟妙惟肖地刻畫出貝特西小姐雄辯的口才與硬朗的心性。
因此,貝特西小姐這一形象相比書中其餘人物而言,尤其顯得真實生動,也是本書所有人物中個人最喜歡的。而研讀書中與貝特西小姐有關的這些段落,對浮生君而言也充滿了樂趣和啟發。 樂趣指的是欣賞狄更斯精妙的文筆與生動的對話;啟發則指的是從中,可以得到一些關於寫作——特別是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的方式和技巧。
『捌』 《大衛科波菲爾》中的所有人物姓名
大衛(主人公),特羅特烏德小姐(大衛的姨媽),佩戈第(喜愛大衛的女傭),摩德司通先生(大衛的繼父),摩德司通小姐(繼父的姐姐),考博非兒先生,(小說里沒提名),佩戈第先生,格米治太太,哈姆,斯帝爾福思,米考博一家,威克菲爾,阿尼格絲,朵拉,尤利亞。差不多因該齊了,影響大衛的至少都齊了。這就不少人了,我可是一個一個數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