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電影著名男演員有哪些

孫道臨(1921—200),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於北平。半個世紀以來,孫道臨在近30部電影和電視劇《烏鴉與麻雀》《渡江偵察記》《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等中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視劇中擔任導演。多次獲國內外電影藝術大獎,出任加拿大蒙特利爾等國際電影節評委。
祝還健在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成龍、姜文、王心剛、葛優身體健康,藝術生命常青!
② 有李時珍主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主演,宋祖英,周傑倫,原著,李時珍,《蜜桃成熟時3D》
③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一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台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里,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鍾》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台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里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志,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台。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你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這使他比一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
台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製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一級導演。中共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鍾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④ 2020年去世的20位內地電影人:於藍99歲,謝園只有61歲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收尾,希望新的一年是美好的開始。在2020年裡,有太多人離開了我們,科學界痛失36位院士, 體育 圈科比和馬拉多納一頭一尾。
同時演藝圈也有不少人離開了我們,日前我們介紹了離開的香港電影人:梁天、導演羅文、黃日華妻子梁潔華、導演鄧衍成、陳木勝、譚炳文、梁淑庄、曾偉權以及錢國偉。
內地演藝圈在2020年也離開了很多人,他們每一位的去世都讓人十分不舍。
1、曹燦:1932年12月27日-2020年1月8日
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在話劇領域享有很高的威望,《雷鋒》《開荒牛的迪斯科節奏》《流放中的回憶》都是其代表作。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角色還是老年鄧小平,被譽為「形神兼備」。
與此同時,他還涉足廣播領域,播講的小說高達30多部,深受孩子們的喜歡,親切稱他為「曹燦叔叔」。
2、趙忠祥:1942年1月16日-2020年1月16日
中央電視台的第一代播音員,和倪萍是最好的搭檔組合,他前後主持了12次春晚,多次跟隨領導人采訪國外元首,他的形象,代表央視,也代表國家。
許多年輕的同學認識他應該是《動物世界》,每每他的聲音一出來,就彷彿自己也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感受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他的聲音已經成為《動物世界》的烙印。
3、李九松:1934年11月-2020年1月29日
出自戲曲之家,3歲客串演出,7歲登台表演,是滑稽界難得的奇才,創作了《頭頭是道》《請保姆》《徵婚》等經典滑稽戲、小品、獨角戲等。
他被觀眾親切稱為「老娘舅」,這一形象深入人心,得益於主演的電視情景喜劇《老娘舅》,節目貼近生活,深受觀眾的喜愛,收視率一直名列前茅,算是上海情景喜劇最後的輝煌。
4、田成仁:1926年4月2日-2020年1月30日
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的演藝生涯可以劃分為4次走紅,第一次是話劇《黑奴恨》,曾先後演出近百場,廣受歡迎。
第二次是從話劇轉到影視圈,1984年憑借《道是無情卻有情》拿下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然後第三次就是大家熟悉的「農村三部曲」,他塑造的「茂源老漢」性子朴實、耿直、善良,精湛的表演令人信服。
然後第四次就是《暖春》的爺爺了,沒有人願意照顧小花,他獨自撫養,祖孫倆相依為命,不知道賺了多少人的眼淚。
戲中扎實深厚的表演功底,其實來自於他嚴格的自律和付出,在很多劇組中他雖然是年紀最大的,但他一定是一條過,背台詞的功底令導演佩服,不知道那些台詞小姐看到這些作何感想。
5、魯園:1928年9月-2020年2月8日
魯園和田成仁曾在《道是無情卻有情》飾演夫妻,誰曾想兩人先後離開。魯園畢業於南開大學,身上的標簽比較多,播音員、主持人、譯製片導演、演員、老師,是真正的才女。
演藝生涯中,塑造過不少可愛奶奶形象,比如《暖春》的小花奶奶、《一仆二主》的王奶奶,印象最深的還是《情滿四合院》的聾老太太,是全院最透徹的一個人。
6、杜雨露:1941年1月1日-2020年2月21日
杜雨露,哈爾濱話劇院一級演員,當之無愧的藝術家,演得了王侯將相,詮釋過小人物,時裝古裝,正派反派,全都不在話下。
他是《雍正王朝》中舌戰八爺一派的張廷玉、是《神醫喜來樂》中嫉賢妒能的御醫、是《大宅門》中不退一步的白萌堂、是《突出重圍》中鐵骨錚錚的軍人方英達、是《大秦帝國》中商鞅的老師公叔痤,一個個鮮活的角色,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回憶,正如他說的那樣:「宇宙這么大,我們還會遇見」。
7、李季:1921年9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上影演員劇團演員,當了一輩子的綠葉,深受同行們的愛戴,是大家的楷模,代表作品有《渡江偵察記》《李時珍》《海魂》《秋翁遇仙記》《城南舊事》等。
8、譚非翎:1937年-2020年3月22日
一級演員,早些年一直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偶爾也在影視劇中顯露,諸如《雍正皇帝》的馬齊、《康熙大帝》的鰲拜、《武則天》的裴炎。
後來退休之後,紮根影視圈,被同行們稱為「多產老來紅」,塑造的角色更是豐富多彩,諸如《西遊記續集》的鳳仙郡郡守、《大宋提刑官2》的杜汝圭、鍾漢良版《鹿鼎記》的索額圖以及張紀中版《西遊記》的金池長老。
9、曲雲:1928年11月8日-2020年3月23日
八一製片廠表演藝術家,拿手好戲是各種類型的老年婦女形象,最經典的應該就是《苦菜花》中的馮大娘一角了,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後來者無人能超越,曲雲也被譽為「中國銀幕第一大娘」。
10、張沖霄:1927年-2020年4月15日
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擅長塑造性格耿直的軍人和工人形象,諸如《冬梅》的游擊隊長大光、《冰山上的來客》的一班長、《創業》的周師傅等,幾十年的從影生涯,雖然多為配角,但質朴、富有激情的表演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劉江:1925年-2020年5月1日
八一電影製片廠表演藝術家,影壇知名反派演員,和方化、陳述、陳強、葛存壯並稱中國影史「五大壞蛋」,劉江最知名的兩個角色應該是《地道戰》中的「湯司令」和《閃閃紅星》的「胡漢三」,「高,實在是高!」和「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直到今天還被人拿來用。
除此之外,劉江在《西遊記》和《西遊記續集》中還塑造了閻王一角,這么多年沒有回去上班,如今終於就職了。
12、劉龍:1929年-2020年5月22日
又一位經典反派演員,從影62年,留下了許多經典角色,諸如《勐壠沙》《南海風雲》《獵字99號》《二泉映月》等。
電視劇領域也有佳片,諸如《三國演義》的董承、《康熙微服私訪記》的索額圖、《李衛當官》的徐祖蔭等,生活中劉龍還喜歡寫作,曾出版過《藝海龍吟》和《我的配角人生》。
13、彥小追:1954年10月2日-2020年5月30日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擔任過《大能人》、《尋訪畫兒韓》、《人逢佳節》等作品的美術設計,後轉為導演,執導過《刑警803》、《帶後院的四合院》、《特殊使命》、《東方朔》、《 江姐》等電視劇作品。
14、仇曉光:1960年-2020年5月31日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姜文和呂麗萍的班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參演過《茶館》、《蔡文姬》、《屠夫》等話劇。電視劇上也有《雷雨》、《走過斑馬線》、《苦戀樹開花的季節》等作品。
15、吳素琴:1932年-2020年6月10日
曾擔任北影廠演員劇團團長,18歲一出道就出演了《光榮人家》的女主角,後來又主演了《春暖花開》、《青年魯班》、《三個戰友》等影片,她在銀幕上塑造的許許多多的村主任、居委會主任、街道主任、車間主任的藝術形象深入人心。
16、劉廣寧:1939年1月27日-2020年6月25日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獨具特色的嗓音,將角色中美好的特質發掘出來,曾獲得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
劉廣寧被譽為「銀幕後的公主」,諸如《魂斷藍橋》的瑪拉、《悲慘世界》的芳汀、《尼羅河上的慘案》的傑基,配得了溫柔、善良、天真、純潔的角色,也能駕馭瘋狂、狠毒的惡人形象。
17、於藍: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7日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首任廠長,著名表演藝術家,丈夫田方、兒子田壯壯、侄子李雪健。
享年99歲的於藍,一生沒有離開過電影,最經典的形象莫過於《烈火中永生》中江姐,凜然就義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但她生前曾說自己是個演員,大家不用記住自己,記住江姐就夠了。
18、林默予:1924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
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44年主演人生第一部電影《夢難成》,後續又參演了《花落水流紅》、《三毛流浪記》、《幾番風雨》等影片,最為人熟知的應該就是1990年《紅樓夢》的賈母一角了,氣質中有股大氣雍容的底蘊,為她贏得了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與此同時還是央視版《三國演義》的吳國太和《康熙微服私訪記》的孝庄皇太後。
19、李建群:1957年1月30日-2020年7月16日
她是《唐明皇》的武惠妃、是《漢宮飛燕》的班婕妤、是《康熙王朝》的容妃、是《江山風雨情》的周皇後、《大敦煌》的蘇清平。
許多同學只知道李建群是演員,卻不知道她還是一位傑出的服裝設計師,並憑借《唐明皇》斬獲過第十三屆電視劇飛天獎服裝獎、憑借《楊貴妃》斬獲金雞獎服裝獎,與此同時她還是《康熙王朝》的服裝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才女。
20、謝園:1959年6月17日-2020年8月18日
謝園的去世,讓張藝謀、陳凱歌、葛優、宋丹丹在內的大半個電影圈懷念,61歲的他去世,是電影圈的一大遺憾,早在80年代就憑借《孩子王》、《棋王》、《大喘氣》成名,和葛優、梁天並稱喜劇三劍客,不僅是影帝,而且還是一個好老師,帶出了許多優秀的演員,諸如黃磊、孫莉、余男等。
電視劇上面也有不少經典角色,諸如《我愛我家》的農民工寶財哥、《紅色》的老鐵,再近一點的話,《宸汐緣》的南極仙翁、《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的戴鶴軒。
感謝20位電影人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回憶,祝願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一切安好,也希望大家所有人永遠幸福、安康、快樂。(撰文:鳩摩智)
⑤ 林則徐,聶耳,在烈火中永生的男主演是誰
著名演員——趙丹。

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生長於江蘇南通。
趙丹,原名趙鳳翱,祖籍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賀庄村前賀庄,出生於江蘇揚州,居江蘇南通,趙丹於1915年6月27日誕生於揚州,父親趙子超,時任北洋軍閥營長,公館在東關街,母親黃秀芝,是當時出名的揚州美女,與個園黃家關系很近。1916年趙丹兩歲時隨父母遷居於南通。趙丹的父親在南通開設影戲院,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絝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經典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
辛勤工作的趙丹
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20世紀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
趙丹與夫人、女兒在長城合影
他飾演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
電影《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革命烈士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⑥ 李時珍主演電影
《李時珍》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歷史題材傳記片,由沈浮執導,趙丹主演,於1956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嘔心瀝血撰寫《本草綱目》的故事。

劇情簡介。
明朝湖北蘄州,李月池、李時珍因醫術高超而聞名遐邇。包鄉紳用錯誤的《本草書》看病、賣假葯,李時珍直言不諱地指出,得罪了他。李時珍治好了楚王的兒子,不要錢財官位,而是求楚王上奏皇上重修「本草」。
進入太醫院的李時珍因不滿太醫院的傲慢迂腐,辭職回鄉決心自己修正「本草」。百姓得知此事,紛紛獻出家藏秘方來支持他。李時珍為驗證草葯功效,與徒弟龐憲走遍四方,親自採集草葯,並得到當地葯農的熱心幫助。
⑦ 電影<<馬路天使>>中的演員都是誰,他們各自的人生道路如何
李麗珍、蠻漂亮的,但拍過幾部三級片.現在沒有什麼消息了.
吳孟達、經典啊,搞笑啊,是個演員.
陳觀泰、不太熟,好象是個奶油小生.
方中信、像個男人,有味道,演技不錯,成熟.
莫少聰、現在沒有多少消息了,以前蠻受歡迎的,最經典的角色是"梁寬"
喬宏、 不熟.
杜德偉 很時尚的一個人物,唱歌很不錯,較早的堅持走自己R&B的曲風,比周董和陶吉吉要早十年.電影方面沒有太多的經典.
⑧ 李時珍拍過什麼電影
1956年沈浮拍過電影《李時珍》,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傳記片,由沈浮執導,趙丹主演,於1956年上映。
劇情簡介
明朝湖北蘄州,李月池、李時珍因醫術高超而聞名遐邇。包鄉紳用錯誤的《本草書》看病、賣假葯,李時珍直言不諱地指出,得罪了他。李時珍治好了楚王的兒子,不要錢財官位,而是求楚王上奏皇上重修「本草」。
進入太醫院的李時珍因不滿太醫院的傲慢迂腐,辭職回鄉決心自己修正「本草」。百姓得知此事,紛紛獻出家藏秘方來支持他。李時珍為驗證草葯功效,與徒弟龐憲走遍四處尋覓,親自採集草葯,並得到當地葯農的熱心幫助。
一次,李時珍等人遇到惡道刁難,珍貴的葯物筆記被燒毀,追隨他的郎中老魏也為搶救筆記不幸摔死。但李時珍沒有放棄,又重新搜集草葯,補寫筆記。隨後,李時珍又用幾年時間將筆記整理成書,名為《本草綱目》。
但此書幾經波折均未能面世,直至李時珍死後三年,這本凝聚了李時珍三十年心血的偉大葯物學著作終於被刻版印出,流傳萬世,造福於民。

(8)演員李時珍電影擴展閱讀:
同名電視劇《李時珍》內容提要
李時珍為濟世救民,說服父親,立志從醫。他刻苦學習醫葯知識,後因治好了蘄州荊端王公主朱芸芸的癱瘓之症,名聲大振,引起了煉丹道士們的嫉恨,他們採用各種卑鄙手段,謀害李時珍。在逆境中,李時珍一次次化險為夷。
嘉靖皇帝死後,李時珍為重修本草,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毅然辭去太醫院右院判職務,開始獨自撰寫《本草綱目》道士金萬春和知州王守禮害怕李時珍成功,放火燒毀了李時珍的家以及他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含恨離世。李時珍之子李建元、徒弟龐憲,帶著藏入深山的《本草綱目》副本找到公主朱芸芸,使李時珍的遺作《本草綱目》得以出版,並迅速傳遍海內外。
⑨ 老演員舒適演的哪些老電影網上是可以觀看的
有一部分還是可以找到的!!

舒適(1916年4月19日——2015年6月26日),男,原名舒昌格,祖籍浙江慈溪,持志大學肄業。1938年後任青鳥劇社、上海大同攝影場、金星影片公司演員和編導。1952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在《紅日》中飾演張靈甫家喻戶曉。演出影片
1938年:歌兒救母記桃色新聞
1939年:歌聲淚痕夜明珠紅花瓶李三娘新地獄董小宛
1940年:亂世英雄孟麗君蘇三艷史秦淮世家紅粉金戈
1941年:無花果孤島春秋花濺淚桃花湖紅淚影地老天荒
1942年:白衣天使風流世家博愛
1943年:夫婦之間芳草碧血逃婚生死劫
1944年:樂府煙雲霍元甲英雄美人
1945年:回頭是岸戀之火
1946年:長相思春之夢
1947年:浮生六記
1948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清宮秘史怨偶情深
1949年:春風秋雨怒潮
1950年:火鳳凰
1951年:青春之歌
1954年:雞毛信三年斬斷魔爪
1955年:宋景詩
1956年:為了和平李時珍
1957年:情長誼深
1958年:林沖
1959年:水上春秋
1963年:紅日
1986年:最後的太陽
1987年:古幣風波
2.導演影片
1938年:地老天荒(兼編劇)
1943年:母親秋之歌
1944年:苦兒天堂(兼編劇)
1948年:蝴蝶夢(與黃漢合作)
1949年:怒潮
1951年:神·鬼·人(與顧而已、白沉合作)不知道的父親
1958年:林沖戰斗的山村
1963年:雙珠鳳(戲曲片)
1976年:江水滔滔(與趙洪斌合作)
1979年:綠海天涯
1982年:劍(舞劇)
1984年:龍女(戲曲片)
3.電影劇作
1938年-1950年:賣花的女兒、紅燈籠、八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