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淘金王的主要演員
臧金生,中國知名電影演員,別名雅漢。臧金生在1985年主演了影片《淘金王》。他以粗獷、朴實的表演,塑造了仗義疏財,樂於助人,品格出眾和武藝高超贏得人們尊敬的淘金王許天雄。影片帶有西部片風格,臧金生充分展示了淘金人的苦難生活和真摯的人性,人物形象的確立,深化了影片的主題。影片反響較大,表演尤受好評。臧金生近些年一直活躍在電視屏幕上,拍攝了多部電視劇,塑造了多種不同的人物形象。
1996年以來,一直忙於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拍攝,在片中扮演魯智深。2005年參加了古龍武俠大戲《大旗英雄傳》的拍攝,在劇中飾演霹靂火。
2007年,飾演吳宇森指導華語巨制《赤壁》中張飛一角。
牛犇,原名張學景,1935年出生,天津人,中國著名影視演員,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六歲失去父母,跟隨在北平中電三廠當司機的哥哥生活,1946年,11歲的牛犇就在影片《聖城記》中飾演村童小牛子;後在影片《清宮秘史》中扮演兒童角色,同年至香港,參加《火葬》等影片的拍攝;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六十多年來,在數百部影視作品中擔任角色,是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
牛犇因在影片《牧馬人》中生動地扮演牧民郭扁子,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還曾導演《父親》、《喜中緣》、《藏金記》等電視劇。
廖學秋,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1954年2月生於四川成都,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廖靜秋的女兒,現居北京。1980年,她從成都川劇院借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拍《車水馬龍》飾菜花,又先後在《黃橋決戰》中飾張琪,《十五的月亮》中飾麗麗《丫鴨情話》中飾仙露,《攔靈車的人》中飾劉娜,《黃色別墅》中飾於萍,《淘金王》飾金草,《古築傳奇》中飾妖姬,《避難》中飾胡醉花。除以上影片外,她還在《經理室的空座位》等41部電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1985年,她從成都川劇院正式調到峨嵋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
B. 黃橋決戰的電影介紹
電影名:《黃橋決戰》
導 演:楊昭仁
編 劇:所雲平、顧寶璋、史超 劉錫田飾陳毅、徐行飾趙勇、馬世祥飾谷盈(粟裕)、廖學秋飾張茜、楊次禹飾韓德勤、彭奇禹飾劉世儀、江化霖劉玉坤、姜華飾林泰遠、翟俊傑飾李守維
上 映:198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1940年,黨中央為了將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進行了一系列軍事部署,陳毅將軍率領新四軍北上。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後,急令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集中10倍於新四軍的兵力,企圖在蘇北境內全殲陳毅的部隊。
新四軍縱隊司令員趙勇率部進攻到江蘇泰州城外,守城將領劉世儀和劉玉坤急向韓德勤求援。韓為了達到借新四軍之力消滅二劉後獨霸江蘇的目的,命令二劉死守。陳毅早已安排好分化敵人的計劃。他說服趙勇停止進攻,自己隻身進入泰州城。向二劉曉以共同抗日的大義,向泰州守軍宣傳我黨的一致抗日主張。二劉終於同意對新四軍假抵抗真讓路。
正在這時,國民黨稅警司令林太遠得知陳毅到達泰州的消息,他一面令二劉阻擊新四軍,一面又報請韓德勤派重兵來圍殲。陳毅立即改變戰略,來了個夜襲林太遠。林措手不及,大敗而逃,被我軍生擒。陳毅趁機對他進行教育,不僅親自為他鬆了綁,還令部下送還他的槍支,讓他帶領被我軍俘虜的千餘名士兵返回。林太遠感激之至,表示一定聯合抗日。
C. 電影黃橋決戰中的谷盈和趙勇分別是誰
趙勇,(陶勇) 谷盈,即(粟裕)也
D. 老電影《黃橋決戰》中,為何沒有出現粟裕將軍
裡面的「谷盈」就是以粟裕為原型的
粟裕脾氣耿直,得罪很多人,自解放後一直受到排擠,很不如意,這部電影極大的拔高了陳毅,並且還是叫陳老總,但粟裕只能用化名出鏡。
E. 電影《黃橋決戰》中扮演韓德勤夫人的是誰
電影名:《黃橋決戰》
導 演:楊昭仁
編 劇:所雲平、顧寶璋、史超 劉錫田飾陳毅、徐行飾趙勇、馬世祥飾谷盈(粟裕)、廖學秋飾張茜、楊次禹飾韓德勤、彭奇禹飾劉世儀、江化霖劉玉坤、姜華飾林泰遠、翟俊傑飾李守維
上 映:198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1940年,黨中央為了將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進行了一系列軍事部署,陳毅將軍率領新四軍北上。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後,急令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集中10倍於新四軍的兵力,企圖在蘇北境內全殲陳毅的部隊。
新四軍縱隊司令員趙勇率部進攻到江蘇泰州城外,守城將領劉世儀和劉玉坤急向韓德勤求援。韓為了達到借新四軍之力消滅二劉後獨霸江蘇的目的,命令二劉死守。陳毅早已安排好分化敵人的計劃。他說服趙勇停止進攻,自己隻身進入泰州城。向二劉曉以共同抗日的大義,向泰州守軍宣傳我黨的一致抗日主張。二劉終於同意對新四軍假抵抗真讓路。
正在這時,國民黨稅警司令林太遠得知陳毅到達泰州的消息,他一面令二劉阻擊新四軍,一面又報請韓德勤派重兵來圍殲。陳毅立即改變戰略,來了個夜襲林太遠。林措手不及,大敗而逃,被我軍生擒。陳毅趁機對他進行教育,不僅親自為他鬆了綁,還令部下送還他的槍支,讓他帶領被我軍俘虜的千餘名士兵返回。林太遠感激之至,表示一定聯合抗日。
F. 黃橋決戰的軍史資料
1939年2月23日,為貫徹「向北發展」的戰略意圖,陳毅、粟裕開始部署過江。蘇北地方實力派李明揚請求新四軍護送彈葯過江北。陳毅、粟裕借機派盧勝、陶勇率四團過江北,與梅嘉生部合編,命名為蘇皖支隊,同新四軍第五支隊取得聯系。隨後,葉飛所率的江抗二路(原新四軍第六團)與江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管文蔚部合編,渡江北上,向吳家橋周圍發展。至此,新四軍控制了長江渡口,造成了足跨長江、向北發展的有利態勢。中原局書記劉少奇進入華中敵後,提出蘇北是華中最有利、最能發展的地區,是戰略突擊方向,事關共產黨「抗日'斗爭全局。
1940年3月,江南頑固派顧祝同調動18個團的兵力,對蘇南、皖南新四軍形成包圍之勢,並勒令新四軍江北部隊南調。新四軍在日、偽、頑夾擊下,無法在蘇南、皖南同時立足。5月,中央要求軍部與皖南部隊移至蘇南,指出新四軍的主要發展方向應是蘇南、蘇北廣大敵後,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6月底,蘇北地方實力派進攻葉飛部,陳毅、粟裕毅然跨江北上。
1940年7月初,粟裕率江南指揮部主力渡江,與先期北渡的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在江都塘頭進行整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任司令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部隊下轄3個縱隊9個團,共7000人。
7月中旬,他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指出:「對日寇,因為它裝備技術比我們強,還是同它打游擊戰。……對於正在准備向我們進攻的頑固派軍隊,因為他們除了數量多、裝備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如我們,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採取主力戰、殲滅戰、運動戰的自衛方針,集中幾萬人進行會戰,在會戰中殲滅他。」3個月後,會戰來臨,粟裕只有7000人。
7月25,新四軍東進,「二李」部對天鳴槍,如約讓路。韓德勤急命陳泰運部、何克謙部南北夾擊新四軍。粟裕先向北擊潰陳部,但將俘獲的人、槍送回,以使陳泰運中立;然後將何克謙部包圍在營溪。粟裕親臨前線,身邊兩名參謀被冷槍打傷,他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地指揮作戰。新四軍28日取營溪,29日進黃橋,殲頑軍2000餘人,接著又攻取孤山、西來等日偽據點,擊退日軍的兩次進犯。
韓德勤唯恐新四軍在蘇北站穩腳跟,急於9月初分左右兩翼進攻黃橋。右翼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的部隊無動作。陳毅、粟裕誘左翼頑軍至營溪,將其擊潰;接著派兵佯攻海安,待駐姜堰頑軍出援,主力趁虛攻佔姜堰,粉碎頑軍斷我糧道的企圖。韓德勤要求新四軍退出姜堰,他認為陳毅不可能接受這一條件,這樣討伐新四軍就有了借口。9月27日,蘇北各界軍民代表大會如期召開。陳毅慷慨陳詞,宣布新四軍退出姜堰,以表明共產黨顧全大局,忍讓求全。但韓德勤得寸進尺,要求新四軍退出蘇北,退回江南。此言一出,輿論大嘩,蘇北各界無不譴責韓德勤出爾反爾,人心倒向新四軍。新四軍一舉三得:一是揭露韓德勤的陰謀,贏得民心;二是加深了蘇北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三是集中了兵力。當時中央的意圖是待黃克誠率八路軍增援部隊到達後,與蘇北新四軍合力解決韓德勤。但陳毅、粟裕已下定獨立應對決心。
10月3,韓德勤調集26個團,總兵力3萬餘人,分3路向黃橋撲來。蘇北新四軍總共只有7000人,戰斗部隊不過5000人。粟裕巧布奇陣:以黃橋為軸心,誘敵深入;首戰打戰鬥力最強的獨立六旅;以3/4的兵力在黃橋以北設伏,以1/4的兵力守衛黃橋;守黃橋主力部署在東門,北門放1個班,西門、南門只派非戰斗人員警戒;粟裕督守黃橋,陳毅坐鎮黃橋西北的嚴徐庄,掌控全局。頑軍三十三師開始進攻,11時發動總攻,被我三縱擊退。14時頑獨六旅從北面接近黃橋,粟裕親自趕到北門觀察。當頑軍全部進入我伏擊圈,陳毅、粟裕下令出擊,葉飛一縱突然殺出,將頑軍截成5段,逐一殲滅。頑三十三師聞北方槍聲大作,判定我主力在與獨六旅作戰,遂急攻東門,一度突入我防線。粟裕振臂高呼:「江南增援部隊過來了!」全軍振奮,三縱司令陶勇身先士卒,揮舞馬刀,沖進敵陣,將頑軍逼出東門。4日午夜,王必成率二縱截斷頑軍退路。5日下午新四軍對頑軍主力第八十九軍發起總攻,戰至21時,將其全殲,又乘勝佔領海安。10日,新四軍與八路軍在東台縣白駒鎮勝利會師。
經過黃橋決戰,蘇北大部為新四軍佔領,此乃華中最大根據地,對全國意義重大。
影視拍攝基地
高淳老街成了電影《黃橋決戰》的拍攝地,高淳縣也成了全國重點拍攝基地
G. 黃橋決戰電影
記得採納啊黃橋決戰.1985£聖城痞子李
H. 國軍實力優於新四軍,為什麼還會在黃橋吃大敗仗
紅軍時期粟裕指揮大兵團作戰,一般都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在以多打少的同時,先選擇打弱敵,現在要反過來,他必須以少勝多,自然就不能再循常規。這一次粟裕要先打的,是強敵。獨立第6旅絕對配得上強敵這一稱謂。它是蘇北地區少見的中國精銳部隊,旅長翁達畢業於黃埔第4期,其屬下軍官也多為正規軍校生。全旅三千多人,裝備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槍,每個步兵連還配備9挺捷克式輕機槍。當時人們稱翁旅為「梅蘭芳式」部隊,極言其裝備之漂亮和人員之精幹。韓德勤的主力部隊一般訓練和軍事技術都很好,之所以在實戰中表現不佳,是因為自徐州會戰結束後,這些部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過仗。不打仗,槍和人就會生銹,加上部隊又大多駐扎於城市,官兵漸漸忘記了什麼叫做艱苦,戰鬥力自然就會不知不覺地削弱下來。翁旅與之稍稍不同的是,他們跟日軍的周旋次數相對多一些。在日軍進攻興化的戰役中,該旅曾迂迴敵後,擊退日軍,確保了興化不失,為此,翁達曾被蔣介石稱贊為「翁虎將軍」。
(電影《黃橋決戰》,韓德勤)
兩員主將既都如此慷慨,韓德勤也就沒有打消他們激情的道理,於是同意開始第二輪總攻。正是這個決定,讓韓德勤過後悔之莫及。
I. 關於革命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說起中國的革命電影,應該是不計其數了。早期有我們熟悉的《地道戰》、《小兵張嘎》、《大渡河》等等,後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和《建軍大業》等優秀革命電影也陸續進入大眾的視野。
不管中國發展到哪個階段,歷史的艱苦和屈辱都不容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忘記,而每一部革命電影,不管是《建國大業》,還是《建軍大業》,它們都是督促我們每一位中國人以史為鑒並且以史為誡的監督者。
J. 黃橋之戰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黃橋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