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倭英雄戚繼光中的戚繼光是誰演的
角色 演員
戚繼光 朱曉漁
朱曉漁,1979年6月21日生於重慶,畢業於重慶藝術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貳』 電影戚什麼軍
戚家軍
由浙江大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電影《戚家軍》於07年元
月在浙江橫店影視城開機.
本劇講述明朝嘉靖年間,日本倭寇小泉率領大隊人馬入侵東南沿海,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戚繼光在義烏招募壯士,成立戚家軍,對抗倭寇
的英雄事跡......
影片《戚家軍》的主創陣容也相當強大。以「陳真」一角而名聲大振的梁小龍風頭不減當年,繼在《功夫》中出演「殺人王」之後,這位功夫老將再度披掛上陣,在片中出演。作為去年熱播劇《金枝玉孽》中的男一號,以及正在熱播中的《胭脂水粉》中的頭牌小生,香港演員陳豪將在片中挑大樑出演,冷峻硬朗的外形加上不俗的演技,相信他在片中的表現一定會讓大家眼前一亮。與李連傑在《少林五祖》、《洪熙官》中搭擋過父子的童星謝苗如今已長成英俊的小伙,一身硬功夫,再加上更加成熟的演技,相信會帶給大家全新的感受。新星中,賈麗以其嬌美的容貌,還有在多部影視劇中的精彩表現,這次也是挑大樑在片中出演。老將新星的演員陣容將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此段演員出演的角色請自行補充上)電影《戚家軍》將正式進入拍攝階段,並預計於今年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叄』 戚繼光抗倭的電影
《術士神傳》,又名《忍術》,狄龍、郭追、江生、倉田保昭等主演,執行導演是郭追。
『肆』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中的扮演者是誰
抗倭英雄戚繼光網路http://ke..com/link?url=_ma5BzOLa1_AP_--BGF_gx8Oj8BFNK
角色 演員
戚繼光 朱曉漁
朱曉漁 網路http://ke..com/view/1443524.htm
『伍』 戚繼光演員
抗倭英雄戚繼光
主演 :朱曉漁,顏丹晨,於榮光,倪大宏,李立群,陳建斌,邵峰,賈乃亮
集數 :40
出品時間 :2015年
出品公司 :浙江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 :侯詠
編劇 :陳汗汪海林
拍攝地點 :橫店 臨海
發行公司 :浙江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 :劉志江
劇情簡介
《抗倭英雄戚繼光》劇照
自十三世紀開始,倭寇為患中國,明朝嘉靖年間貽害最烈。權奸嚴嵩父子把持朝政,軍隊無能。日本九州藩招攬武士浪人,勾結海盜大舉入侵,略地屠城;中華帝國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海權挑戰。戚繼光生於將門之家,少年時期反叛不羈,屢屢闖禍,幸得嚴父和恩師循循善誘而成為文武全才;他娶得悍妻,反而養成他非凡的耐性;赴京考武舉,結交了未來的賢相張居正,在政治紛爭中共籌國家海洋戰略;他知遇浙閩總督胡宗憲,助其完成中國第一部海防圖集《籌海圖編》;他攜名將俞大猷、智囊徐文長,在腥風血雨間譜寫傳世兵法,創新武器,打破傳統抗倭戰術,鍛造出戚家軍,打贏了第一場盪平倭寇的民族戰爭,在刀光劍影中重鑄中華脊樑。
『陸』 有沒有描寫明朝抗倭援朝的影片
《戚家軍》
出品單位:浙江大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聯合攝制:浙江省對外傳播中心
中共義烏市委宣傳部
浙江大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主要演員:陳 豪 飾 戚繼光
賈麗莉 飾 鴛 鴦
梁小龍 飾 陳九公
劉家輝 飾 汪 直
謝 苗 飾 六師弟樓大佑
朱 顯 飾 武田信秀
毛婷婷 飾 玉 環
張寶雯 飾 美智子
史紅波 飾 樓 楠
成 紅 飾 馮子明
《戚家軍》劇情簡介:
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名將張經為奸臣所害,倭寇在漢人王直和日本人小泉的率領下,乘機大肆入侵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朝官兵一再潰敗。戚繼光受命到浙江義烏招募壯士,成立戚家軍,以對抗倭寇。
馮子明將軍為義烏籍人氏,與戚繼光同行,他也是戚繼光此行募兵的向導。
為策安全,兩人扮成普通生意人,向義烏而來。兩人途經一個剛剛被倭寇洗劫過的村莊,村民均遭屠殺,唯一的活口是村口樹上被釘著的一個男子。這是倭寇慣用的伎倆,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男子告訴戚繼光,是王直親自率領倭寇來屠村的。男子不願等死,哀求戚繼光殺了他,給他個痛快。戚繼光雖然不忍,但最終還是殺了那男子。
戚繼光和馮子明為被害村民進行了火葬。看見熊熊火焰將屍體吞沒,煙霧彌漫半空,戚繼光再也控制不住心頭的憤怒,不顧馮子明的勸阻,隻身匹馬追擊王直而去。
追至一處,戚繼光勒住馬,查看路上的馬蹄印,他判斷出王直就在前方不遠處。於是,他抄近路,打馬向山上奔去。戚繼光憑借精湛的騎術,穿行於山中的樹木和灌木叢,如履平地。戚繼光立馬山頂,居高臨下,俯瞰嶺下。眼底的山峽里,有一條狹窄的小路,一群倭寇正悠閑地打馬而行。其中一人,一身華麗的紅袍,在一行人中十分醒目。
戚繼光張弓搭箭,高呼王直的名字。
紅袍人即是王直。他抬頭,循聲望去。戚繼光箭去如流星,正中王直左眼。王直應聲倒地。戚繼光搭箭再射,一個倭寇以身護住王直,中箭倒地。其他的倭寇紛紛找障礙躲藏。戚繼光射出一根箭,再搭上一根箭。箭無虛發。直到射完一壺箭。殺傷十數倭寇。倭寇不明敵情,護著王直,策馬狂逃,逃逸不見。戚繼光這才引馬而回。
倭寇護衛王直回到倭寇大本營。倭寇的大本營建立在隱秘的半山腰,崗哨重重,關隘道道。聞訊而出的倭寇早已聚集在廣場,茫然地看著倉皇逃回的同伴。王直的戰馬受驚,人立而起,把王直重重摔了下來。
戚繼光和馮子明來到了義烏城,但見一派繁榮安寧的景象,人們的表情也都平靜而祥和。倭寇的鐵蹄尚未曾踏入過這片土地。戚繼光從被戰火摧殘的戰場而來,眼前所見的景象,對他簡直就如同世外桃源般美好。馮子明闊別十三年後,重歸故里,神情也十分激動。兩個人經過一家吉祥客棧。看見客棧門口聚集了一群看熱鬧的閑人。一個白衣飄飄的女子,手執拂塵,穩穩地站在一根樹在地面的細竹竿的頂端,正拂拭著牌匾上的灰塵。女子名叫玉環,是吉祥客棧的當家人。她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回首嫣然一笑。但她的面容和她的背影形成強烈的反差。她長的並不好看,但在客棧對面一間肉攤的老闆王如龍的眼中,她卻是美如西施。王如龍刀法精熟,一刀斬去,豬肉分量絲毫不差。
玉環在人群中發現了戚繼光,眼前一亮,她故意從竹竿上摔下來,看摔的方向,明顯是沖著戚繼光來的。她希望戚繼光能接住她。王如龍卻早已騰空而起,高高躍在半空,將玉環攬在懷中。看得出來,王如龍和玉環是一對歡喜冤家。王如龍追求玉環,玉環卻一直不置可否。
戚繼光和馮子明兩人牽著馬,朝縣衙而去。玉環卻因為戚繼光沒接住她而有些生氣,故意為難戚繼光。好在馮子明和王如龍是老相識,兩人多年未見,終於認出了對方。兩人當年同拜一師,是師兄弟關系。刁蠻的玉環這才沒有繼續無理取鬧。
戚繼光和馮子明來到縣衙門前,看見招募官兵的紅榜已經貼出。兩人見到義烏縣令趙大河,問起募兵進展,卻被告知連一個報名參軍的人也沒有。戚繼光心中一涼,照這樣看來,一個月內要招滿三千官兵,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趙大河卻告訴他,只要能找到一個人,請他出面,登高一呼,別說三千,五千官兵也招得到。這個人就是陳九爺,義烏最大的楊氏家族的族長。在義烏這塊地方,陳九爺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義烏銀礦的礦工奉其侄兒陳大成唯首是瞻,陳九爺當年乃是皇上的御醫,號稱醫術天下第一。十八年前,陳九爺的妻子不幸難產而死。陳九爺因為不能救活自己的妻子,發誓從此不再行醫,隱居起來,不問世事。也不知道他是否還健在人間。不過,陳九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玉環,小女兒鴛鴦,現在就打理著吉祥客棧。要打聽陳九爺的下落,只有從她們兩姐妹身上著手。
戚繼光和馮子明重回吉祥客棧,扮作住店的客人。鴛鴦坐在櫃台後面,正在綉花。她美麗的容貌,正好和她的姐姐形成鮮明的對比。戚繼光和鴛鴦四目相投,互生好感。
王直自挨了戚繼光一箭,病情危急。而在倭寇內部,也存在權利斗爭。小泉仗著是日本大將軍的兒子,早就垂涎王直手中的軍權。他聽說王直受了重傷,危在旦夕,便前來探個究竟,准備乘機發亂,搶奪軍權。數名武士跪守在王直卧室門前,不許任何人進入。武士中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她名叫千智子,是一個忍者。小泉帶著兩個護衛,打算硬闖王直卧室,遭到武士阻攔。小泉拔刀,一刀砍翻其中一個武士。然而,千智子和其餘武士一臉冷漠,毫不讓步。小泉無奈,也只好到倭寇的議事廳去等候王直。
在王直的卧室里,王直手中拿著從他眼睛上剪下來的箭,看著箭尾上刻的一個「戚」字,知道是戚繼光傷了自己。大夫告訴王直,箭頭還留在他的眼睛裡面。不取箭頭,還能活半個月。取出箭頭,恐怕馬上就得死。王直大怒,要殺大夫。大夫為保命,便向王直推薦自己的師父——義烏的陳九爺。只有他,才能治好王直的傷。王直派千智子前去義烏,務必找到陳九爺。卧室里只剩下王直和角落裡的神秘人。神秘人來到王直床前,摘下斗笠。他的長相和王直一模一樣,名叫大冢,是千智子的哥哥,也是王直的影子武士。(影子武士的概念,可參見黑澤明的影武者。)王直命令大冢代替他出現,代替他發號施令,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到,王直沒有受傷,王直活得好好的,以穩定倭寇軍心。
小泉看見大冢,他以為大冢便是王直,又見他並沒有受傷,大吃一驚。小泉遠在日本的父王五十大壽在即,為准備賀壽之禮,小泉建議大冢搶劫義烏銀礦。大冢同意了小泉的計謀,但要求小泉和自己同行。
馮子明邀請他的五個師兄弟加入抗倭隊伍。他先找到王如龍。王如龍推辭說自己只是個殺豬的。馮子明說,殺豬和殺倭寇有區別嗎?王如龍加入。馮子明再去找二師兄葉大正。葉大正已出家為僧,他和當年的魯智深很象,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留。馮子明和王如龍來找他時,他正在煮一鍋雞湯。他試圖藏起雞湯,反而害得自己被燙傷。葉大正推辭說自己是出家人,慈悲為懷,不能殺生。馮子明勸道,為救生而殺生,佛祖一定不會怪罪你的。葉大正加入。馮子明和王如龍又說服了大師兄毛子高、六師弟樓楠加入。最後找到三師兄吳惟忠。吳惟忠是開馬車行的,治有不菲的產業,他也最終被馮子明說服。
馮子明找的這五個師兄弟各有絕技。大師兄毛子高是雞毛換糖的小販,玄鐵扁擔,舉重若輕,天下利器。二師兄葉大正,霹靂羅漢棍,一棍掃出,力重千鈞。三師兄吳惟忠的鬼影子輕功,飄忽不定,快如閃電。四師兄王如龍就不用說了。六師弟樓楠,是教書先生,玉骨摺扇,點人穴道,百發百中。
鴛鴦來到大佛寺,為她死去的父母許願。戚繼光同行。在大佛寺方丈的勸說下,戚繼光也在佛前許下心願:「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縱然戚繼光戰死沙場,也死而無憾。」 鴛鴦聽了戚繼光的許願,知道他是個憂國憂民的有為將領。
千智子女扮男裝,帶著兩個忍者,來到吉祥客棧,打聽陳九爺的下落。玉環告訴他陳九爺已經過世多年。千智子不相信,在店裡住下,准備伺機調查。
一隊前往義烏銀礦提銀的官兵,遭遇大冢、小泉和十幾個倭寇的伏擊。官兵被趕盡殺絕,不留活口。調銀令符落入了倭寇手中。大冢、小泉和倭寇換上官兵的衣服,裝扮成官兵。大冢一行找到三師兄吳惟忠,要租他的馬車一用。吳惟忠視破他們的身份,佯裝應承,暗地裡卻召集師兄弟商量對策。
大冢一行又來到吉祥客棧飲酒吃飯。戚繼光和鴛鴦上完香回來。小泉看見鴛鴦,上前調戲。戚繼光以為他們是真的官兵,便以大明參將的身份,將小泉一頓訓斥。大冢不想被揭穿身份,便要小泉賠禮道歉。小泉只得照辦。大冢不敢久留,匆匆率眾離去。戚繼光看見大冢十分面熟,卻又想不起究竟在哪裡見過。
當天晚上,在客棧後院,鴛鴦提著一個竹籃,籃子里有酒有菜,向角落裡的一個房間里走去。鴛鴦走入房間,房門立即被關上。千智子和兩個忍者皆是夜行打扮,在暗處窺伺。千智子大喜,認為陳九爺一定就藏在那屋子裡頭。等鴛鴦離開後,千智子潛入房間,卻發現只是一座靈堂。供著鴛鴦父母的靈位。千智子見陳九爺已死,則王直也必死無疑。她於是潛入戚繼光房間,要為王直報仇。
戚繼光剛從縣衙門回來,正好碰見鴛鴦。鴛鴦告訴戚繼光,她父親陳九爺還活著,隱居在一個秘密的地方,謊稱死去是為了防世人打擾。鴛鴦答應戚繼光,明天早上就帶他去見她父親。千智子潛伏在房間的橫梁之上,當她聽到陳九爺還活著的消息,便暫時打消了殺戚繼光的念頭。這時,馮子明、樓楠、王如龍、葉大正、吳惟忠、毛子高進入房間,鴛鴦告辭而去。六個師兄弟覺察出房間里還有別人。六人圍攻千智子。千智子抵敵不住,受傷而逃。樓楠、王如龍、葉大正、吳惟忠、毛子高各挑一方向,追將出去。樓楠追蹤到樹林,終於追到千智子。樓楠惑於千智子的美貌,下不了殺手,放千智子而去。
次日。
鴛鴦和戚繼光駕著一葉小舟,踏上了陳九爺的旅程。他們誰也沒有察覺,千智子就緊貼在船底,跟蹤著他們。一條蛇游動在千智子身上,千智子一動不動,體現出忍者的殘忍和頑強。鴛鴦和戚繼光棄舟上岸,來到陳九爺的隱居之處。此處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一處孤墳,旁邊結有一個簡陋的茅房。陳九爺隱居在此,陪伴著他死去的愛妻。
千智子和兩個忍者追蹤而至。千智子綁架了陳九爺,戚繼光雖然奮力殺死了兩個忍者,但還是讓千智子挾持著陳九爺逃去。打鬥中,鴛鴦被忍者用刀刺傷,而刀上淬有巨毒。戚繼光將鴛鴦帶回客棧,刀傷易治,巨毒卻難解。
再說大冢一行,他們作明朝官兵打扮,帶著從吳惟忠那裡租來的六輛馬車,前往義烏銀礦提銀。六輛馬車的馬車夫分別是馮子明、樓楠、王如龍、葉大正、吳惟忠、毛子高。倭寇尚蒙在鼓裡。銀礦的礦官見來的官兵沒有一個熟面孔,然而調銀令符卻是如假包換,也只好將銀庫打開。大冢成功提到銀子,揚長而去。在三岔路口,馬車忽然向不同的道路駛去。倭寇這才知道受騙。急忙追趕。馮子明、樓楠、王如龍、葉大正、毛子高、吳惟忠六人各展絕技,大敗倭寇。大冢被殺,小泉僥幸逃脫。吳惟忠提議六人把銀子分了。反正也沒人知道。然而大家都反對他的提議。吳惟忠被大家說服。銀子完好無損地送回銀礦。
趙大河見到大冢人頭,以為是王直本人,大喜,向朝廷上奏摺報捷。嚴嵩接到趙大河的奏摺,派其子嚴世蕃前往浙江,欲帶大冢人頭回京。
陳九爺被千智子帶回倭寇大本營。陳九爺拒絕為王直醫治,寧願同死。但當他得知鴛鴦中了我們日本忍者的獨門毒葯,只有他才能救時,他猶豫了。十八年前,他沒能救活他的妻子,現在,他不能再任由女兒死去。但當他治好王直之後,王直卻食言,不肯放他回去。
王直和小泉謀劃再搶義烏銀礦。千智子綁架了嚴世蕃,作為活的調銀令符。小泉率領著倭寇,押著嚴世蕃,來到銀礦,礦官無奈,只得任由倭寇把銀子提走。礦工們皆是滿臉憤怒。倭寇則是洋洋得意。倭寇返回途中,遭遇到戚繼光和馮子明六師兄弟。
戚繼光先救回嚴世蕃,護送回縣衙。戚繼光請嚴世蕃留在義烏督戰,嚴世蕃一刻也不敢再在浙江逗留,立即逃回京城。馮子明六師兄弟留下和倭寇展開混戰。倭寇被打敗。六人故意放小泉逃走,一路跟蹤,以找出倭寇大本營所在。在跟蹤小泉的一路之上,六人看見倭寇對沿海地方的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皆是極度憤怒。樓楠拿出紙和筆,以繪畫的方式,將倭寇的暴行記錄了下來,以讓更多的人知道。
鴛鴦的身體日漸虛弱,她自知來日無多,日夜趕綉送給戚繼光的一面戰旗,希望能給戚繼光一個驚喜。玉環又愛又憐,也幫著鴛鴦一起綉。
小泉孤身一人逃回倭寇大本營,王直大為光火。馮子明六師兄弟分成兩路,趁夜襲擊倭寇大本營,葉大正、毛子高、吳惟忠為一路,去救陳九爺;馮子明、樓楠、王如龍為一路,刺殺王直。
陳九爺被關入監獄之中,大夫懷愧在心,偷偷釋放陳九爺,卻被倭寇發現,大夫被倭寇殺死,陳九爺則被葉大正、毛子高、吳惟忠三人及時救出。馮子明、樓楠、王如龍刺殺王直,陷入包圍。樓楠發現千智子的真實身份,驚異之下,被千智子乘機暗算。臨死前,樓楠從懷中掏出他一路畫的畫,交給馮子明。馮子明和王如龍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而出,到山下和葉大正、毛子高、吳惟忠、陳九爺會合。
王直派遣千智子刺殺戚繼光。鴛鴦為救戚繼光,犧牲了自己,替戚繼光擋了一箭。一番惡戰之後,千智子伏誅。鴛鴦被安葬在她母親的墳旁。在鴛鴦的墓前,玉環送上鴛鴦綉完的大旗。
在陳九爺的動員下,招募官兵的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樓楠的畫張貼在縣衙門前,畫上描繪的全是樓楠沿途親見的倭寇的暴行:倭寇殺人;倭寇放火;倭寇姦淫;倭寇虐待;倭寇挖掘墳墓;倭寇把嬰兒綁在竹竿上,用開水澆,看著嬰兒啼哭,倭寇拍手笑樂。畫前聚集百姓,觀者皆義憤填膺。
在義烏城內各處,陳九爺、馮子明、葉大正等人發表演說,呼籲民眾加入官兵,共抗倭寇。縣府大院里人頭攢動,滿是前來報名的人。
新招募的官兵校場列隊。戚家軍正式成立,准備一路追擊倭寇,務必全殲。戚繼光登台,舉刀訓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眾將士拔刀。齊聲高呼:「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校場內刀光閃耀,戚家軍的大旗在風中飄揚。
『柒』 抗倭英雄戚繼光胡守仁是誰演的
董可飛,1988年12月3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01級戲劇系,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3年參演了電視劇《楚河漢界》。2007年出演古裝愛情喜劇《龍游天下》。2010年在都市愛情輕喜劇《愛情有點藍》中飾演宋飛。2013年4月出演都市喜劇《好大一個家》,8月領銜主演數字電影《碧水藍天之糗人囧事》。
『捌』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好看嗎演員及扮演者是誰
戚繼光 朱曉漁 ---- 登州衛指揮僉事、薊州總兵
胡宗憲 李立群 原音 浙直總督胡宗憲,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時上司,後被下監獄
俞大猷 於榮光 ---- 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
王昱竹 顏丹晨 李世榮 戚繼光的妻子
沈黛雲 呂一 ---- 浙江秦山鎮的沈家小姐,嫁給唐獻之
唐獻之 賈乃亮 ---- 浙商
戚景通
於震 張遙函 戚繼光父親
徐渭 邵峰 ---- 徐文長,胡宗憲幕僚,戚繼光軍師
嚴嵩 倪大宏 ---- 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奸臣,後被抄家
嘉靖皇帝 何冰 張震 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楊文 金珈 ---- 戚家軍將領,臨海杜橋人,別名樓楠,副總兵
胡守仁 董可飛 田波 戚家軍將領,被戚繼光視為左膀右臂
譚綸 王朔 范哲琛 台州知府,戚繼光福建抗倭時上司
王直 王堯 ---- 明朝海盜
長谷勘助 三浦研一 ---- 日本將軍
趙大河 丁凱 ---- ----
仇虎 邢瀚卿 ---- 戚家軍將領,先前抱著仇恨接近戚繼光
伊賀瞳 楊婷婷 ---- 日本人
王翠翹 原子霏 ---- ----
張居正 李東翰 ---- 宰相
蔣洲 李元太 ---- 戚家軍將領
馮寶 張立威 ---- 大太監
次郎 劉超峰 ---- 日本人
林雪柰子 飛兒 ---- 日本人
岡川信 郭明翔 ---- 日本人,除長谷勘助以外最高官
王滶 陳顥文 ---- 叛徒
什長 施琅 ---- 戚繼光編練新軍時的一種管制,共12人,設隊長
沒看過不是很清好看不,你可以去看看
『玖』 戚繼光是那部電影里的人物
2002年電視劇《雷峰塔英雄傳》,焦恩俊飾演戚繼光。
2008年電視劇《少林僧兵》,李銘順飾演戚繼光
『拾』 抗倭英雄戚繼光顏丹晨第一次出現在第幾集
《抗倭英雄戚繼光》中顏丹晨扮演的王昱竹第一次出現在第5集,相關內容簡介如下:
第5集
戚繼光以雷霆手段先抓再審,查出了李千戶與倭寇有私下貿易,以其為首的違法集團被徹底揪出水面。劉復知情不報,徇私枉法,當眾挨了戚繼光一頓板子。戚繼光以「軍法」、「家規」之說打動了劉復。兵部命戚繼光收繳山東黃縣水寨的武裝。從小閱遍各類兵書的戚繼光迅速布陣,制伏了水寨頭領。這才發現,水寨頭領竟然是一個英姿颯爽的女人,王家獨女王昱竹。戚繼光的英雄氣概打動了有報國之志的王昱竹,王昱竹帶領全部家丁加入戚繼光的軍隊。
顏丹晨 飾 王昱竹 簡介 戚繼光的妻子
顏丹晨,1978年3月9日生於湖南湘潭,中國內地女演員,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97年,出演第一部電影《背起爸爸上學》,奪得第八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成人演員獎」;同年主演電影《花季·雨季》,飾演謝欣然一角,奪得了第四節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新人獎」。2005年,參演CCTV8年度收視冠軍劇集《寶蓮燈》,飾演嫦娥。2008年,參演以反應大理白族群眾保護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族電影《遙遠的諾鄧》,奪得第十二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2013年,參演反映常德保衛戰的抗戰劇《勇士之城》。2016年,參演電視劇《楊光那些事》和年代電視劇《浪花淘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