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由遼寧演員的解放戰爭電影

由遼寧演員的解放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13 09:24:04

❶ 李克農在東北三省的解放戰爭電影片名叫什麼

不記得有這樣的電影,電視劇《李克農》有這么點記載

❷ 大決戰演員表

電視劇《大決戰》的演員表:

1、朱瑞演員李健飾演

1948年1月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他指揮炮兵縱隊參加攻克錦州以北國民黨軍堅固據點義縣縣城的戰斗。他率領炮兵以猛烈的炮火,拉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

10月,在攻取義縣的戰斗中,人民解放軍第一次使用繳獲美國的榴彈炮。為了解這種火炮的性能,戰斗還沒結束,他就從指揮所出來,途中不幸觸雷,壯烈犧牲。

❸ 60年林海雪原李勇奇扮演者張馳解放戰爭時期是那個部隊的

解放戰爭時張弛還只有6歲。
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室攝影師張馳,1939年3月生,黑龍江東寧人。1959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本科,其間數部作品,如《春雪》等被報紙刊用,拍攝的幾個北京新聞主題習作如《蝦球傳》等被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發行並列為學院實習參考教材,1953年畢業後分配到八一廠故事片室,歷任照明員、攝影助理、副攝影師及攝影師。
張弛參加了《秘密圖紙》、《岸邊激浪》、《勝利在望》、《地道戰》、《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蒙根花》、《十月的勝利》等十幾部影片的副攝影工作。獨立完成了《灕江春》、《劫持》、《風雨下鍾山》(合作)、《將軍的抉擇》、《大廈小屋》、《喜事不喜》、《女刺客》等故事片的攝影工作。其中《風雨下鍾山》獲政府優秀影片獎、解放軍文藝獎。《將軍的抉擇》獲遼寧省政府優秀作品創作一等獎。他還在《考場》、《我們爐前的年輕人》、《礦山情》、《井岡情》、 新來的女處長》、《七七事變》等十多集電視劇中擔任藝術指導、導演及攝影工作。並曾在刊物上發表過照片、論文及短文。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❹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4)由遼寧演員的解放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❺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

有網友曾說過,看電影《紅日》怎麼這么像《南征北戰》呢。

沒錯,這兩部電影取材的 歷史 時間段和事件大體相同,因此在很多劇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這兩部電影還是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紅日》對 歷史 事件和 歷史 人物是偏於寫實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戰斗過程都是 歷史 上真實存在的,而且改編幅度並不算大。

因此,《紅日》算是老電影里對解放戰爭描寫比較細致和真實的一部電影,觀賞價值和 歷史 參考價值極高,只是有些寫實也曾給這部電影帶來麻煩。

本文將從《紅日》創作背景、拍攝過程、角色和演員等各方面回顧一下這部電影。

一、經典小說由六縱指揮員創作

電影《紅日》改編自同名小說,而小說的創作者則是孟良崮戰役的親歷者,華野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

華野六縱,和整編七十四師就是一對宿敵。早在蘇北漣水之戰時雙方就打得不可開交,二戰漣水,當時還叫六師的六縱損失慘重還丟了漣水城,指揮員王必成差點被撤職,但同時他們也把七十四師打得傷了元氣,為孟良崮覆滅埋下了伏筆。

從漣水撤退到萊蕪戰役,再到孟良崮決戰,六縱最終報了仇。在戰役結束後,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看到躺在門板上的張靈甫遺體,他大為感慨,從此立下了將漣水到孟良崮這個過程寫成一部小說的決心。

1957年,在經過艱苦寫作後,《紅日》出版,這部小說得到了漣水、萊蕪和孟良崮戰役親歷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揮員的幫助,再加上吳強對參戰部隊的了解,以及對國民黨被俘官兵的采訪,因此其 歷史 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極高。

2019年,《紅日》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小說典藏。

二、《紅日》拍攝並不順利

《紅日》的電影劇本從1960年2月開始籌備,但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關部門對劇本情節、人物等細節意見不一,導致劇組創作幾易其稿,最終在一年多以後,第五稿才正式通過。

上海電影製片廠馬上組織演員們去體驗生活,我軍演員和當年《南征北戰》劇組一樣去了崇明島駐軍那裡,而飾演張靈甫和參謀長的演員舒適和程之則去了一個特殊的地方,南京軍事學院。因為當年七十四師的參謀長魏振鉞彼時正在那裡當軍事教員,他向兩位主演全面介紹了七十四師覆滅的經過以及張靈甫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

劇組到山東外景地拍攝時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大家都吃不飽吃不好,導致很多人腸胃鬧病,飾演團長劉勝的里坡發揮農業特長,弄來了蘿卜種和茄子秧在劇組駐地旁邊種,雖然沒有油水,起碼部分解決了劇組人員吃不飽的問題。

飾演七十四師旅長的於飛,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獷,顯得不像是一個高級將領,這裡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劇組吃不飽有關吧。

《紅日》在集中拍攝時趕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戲,演員們只能穿著棉襖演戲,尤其是室內戲更為艱苦,飾演我軍參謀長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暈倒。

該片在拍攝完成後,雖然在陳毅元帥的過問下順利上映,但之前在過審時也曾遇到過一些困難,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關於「美化」張靈甫和「醜化」我軍戰士方面。

三、《紅日》的演員和人物

《紅日》和《南征北戰》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該片的部隊層級劃分很清晰,從軍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到戰士,其中只有師一級和營一級的人物刻畫較少,其他各層級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著墨最重的主要是三個角色。

軍長沈振新,飾演者張伐。

沈振新這個角色的原型明顯是時任六縱司令員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號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氣質有些出入,張伐飾演的沈振新明顯比較儒雅和睿智。

其實,筆者認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須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氣質,在片中並沒有我軍更高領導露面(只有聲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級指揮員如粟裕的某些氣質特徵。

張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飾演軍人似乎不是強項,單就沈振新這個人物來說,他塑造地相當不錯,喜怒不形於色,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繹情緒變化。因此你不能說張伐演王必成不像,應該說他演沈振新很好。

團長劉勝,飾演者里坡

劉勝的原型應該是六縱戰將劉盛起,他帶領部隊在搶占垛庄和攻佔孟良崮主峰戰斗中表現出色,不過他並沒有像片中劉勝一樣不幸犧牲。

里坡飾演的劉勝,在打仗時很有沖勁,符合那個時代中層指揮員的形象,只是年紀稍顯大了一些。

連長石東根,飾演者楊在葆

這個角色有人說有原型,也有人沒有原型,筆者認為這個人物應該是沒有具體原型的,因為石東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層指揮員的樣子。

石東根在片中是一個有些魯莽又很可愛的連長,打仗時嗷嗷叫,獲勝時得意忘形,他酒後挑著敵人帽子騎馬飛奔的鏡頭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場面。

但也就是這個場面,在後來引起了諸多責難,有很多人認為石東根這個樣子是在醜化解放軍戰士。

但是,《紅日》的作者吳強不這么認為,很多真正打過仗的軍人也不這么認為,據楊在葆回憶,當時很多部隊的人看了電影都打聽,這小子是哪部隊的,演得也太像一個兵了。

當年出演該片時,楊在葆還是一個在校學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較粗獷,雖是大學生卻把一個有點兒痞氣的石東根演得很傳神,直到幾十年後,即使楊在葆演了那麼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會有人拉住他:你是《紅日》里的連長吧。

有意思的是,幾十年後電視劇《紅日》開拍,飾演石東根的演員耿樂和楊在葆年輕時幾乎一個模樣,真是神奇的選角。

在國民黨方面,《紅日》塑造的角色並不多,戲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參謀長魏振鉞身上,其中張靈甫是重中之重。

張靈甫這個人物傳說很多,比較臉譜化的形象就是驕橫,《南征北戰》里的項堃主要表現的就是這個方面。

熟悉 歷史 的讀者知道,實際上張靈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 歷史 系出身,又會寫一手好書法,因此別看很會打仗,實際上他還有儒將的一面。

此外, 歷史 上的張靈甫並不是頭腦發熱導致被圍殲在孟良崮的,實際上他是國民黨前線將領里對戰場感知比較敏銳也比較正確的一位,這一點像他的老上級王耀武,二打漣水時他的巧妙戰術就讓六縱損失慘重。真正將張靈甫送上絕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湯恩伯。

因此,《紅日》劇組塑造張靈甫時力求真實,選擇的演員也是大帥哥舒適。

看看這張舒適年輕時的照片,顏值絕不比張靈甫低,而且兩人長相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片中的張靈甫,表現出了驕橫,也表現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敵當前危急時刻鎮定自若的表現,除了試圖假投降一幕顯得有些狼狽之外,他從頭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個出色的高級將領。

甚至於劇組在最後擊斃張靈甫的畫面處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隻手和一把槍就拍完了,顯然更藝術的同時也保留了張靈甫的形象。

以筆者對 歷史 的了解,《紅日》 里的張靈甫不論是顏值、氣質還是表現,可以算是各種影視劇中最貼近真實人物的一個了。

只是,劇組這樣的設計也引來了責難,那就是涉嫌美化張靈甫,但飾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認為,把敵人塑造聰明一些更能彰顯我們勝利的偉大。

參謀長,飾演者程之

這個參謀長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師參謀長魏振鉞,他為劇組提供了很多資料,再加上他當時正擔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官,因此這個參謀長的形象和張靈甫一樣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四個壞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時嗓音也很有特點,只是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寶貝袈裟」。

多說一位,主要演員之外,筆者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飾演阿菊的張桂蘭,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吧。

四、《紅日》對細節的真實塑造

電影《紅日》的取景地就在山東,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現。

《紅日》對細節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筆者舉幾個例子:

連長石東根的手錶,電影一開始的漣水戰役,石東根看時間用的是大個的鬧鍾,平時由通訊員背著。

萊蕪戰役時,石東根繳獲了一隻手錶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後來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又讓通訊員將手錶上交歸公。

等到孟良崮戰役時,團長劉勝將手錶發給石東根使用。

一塊手錶,連接三個戰役,中間還涉及到部隊三大紀律,可謂是一個經典的道具。

幾門大炮,開頭漣水戰役,這幾門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師,用來炮轟漣水城。

到影片結尾,同款的幾門大炮再次出現,使用者是解放軍,用來炮轟孟良崮主峰,雖然影片沒有直接用台詞交代,但足以說明問題。

《紅日》里還有一個細節非常棒,那就是關於「解放戰士」的,萊蕪戰役時解放軍俘虜了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軍。但在孟良崮戰役開始前,這個老兵油子對七十四師心懷畏懼,遭到了戰士的反駁。

到孟良崮戰役關鍵時刻時,這位解放戰士在戰友感召和鼓勵下沖上了主峰,立了戰功。

這個關於解放戰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視劇里少見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見,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再現。

最後說一個讓人「感動」的細節,《紅日》里機槍手在沖鋒時,身後居然還跟著一位扛彈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麼多軍事影視劇,這真是又普通又罕見的場面。

綜上,《紅日》這部電影,雖然在描寫孟良崮戰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對細節人物的刻畫非常真實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藝術價值和 歷史 價值都相當高,屬於老電影里的精品之作。

❻ 解放戰爭電影有哪些

1、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9月21日首映,2019年10月18日,其4K修復版公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2、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及時切斷正向徐州收縮的黃百韜兵團的退路,並將其包圍在山東碾庄地區。

同時,中原野戰軍攻戰了軍事重地宿縣,切斷了徐州劉峙集團的陸上退路。蔣介石調杜聿明回徐州作戰,敵人幾路兵團雲集逼近徐州,淮海戰役形勢異常嚴峻。

國共雙方統帥鬥智斗勇,頻頻調兵遣將,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斗,黃百韜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蔣介石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致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3、大決戰1:遼沈戰役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後攻克沈陽,解放了全東北的故事。

4、大決戰3:平津戰役

《大決戰3:平津戰役》是由李俊、韋廉執導的戰爭片,由古月、蘇林、吳志遠、趙恆多主演,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傅作義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

5、集結號

《集結號》是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出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

❼ 一部老電影黑白,是解放戰爭片,最後當了營長打到了家鄉,好象在片中有行軍中走一柱木橋在山涯中斷了.

《湘西剿匪記》

瀟湘電影製片廠1987年出品

編劇:周康渝、肖琦、邵國民

導演:周康渝

主要演員:丁汝俊、薛淑傑、陳國典、凌雲、胡湘光、魏宗萬、趙秀麗

故事梗概:

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為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派員率土匪頭目瞿天華之女瞿湘玉親臨湘西地區,重金收買當地土匪集團,建立「反共復興基地」。

解放軍某部營長吳波奉命率部進駐鳳山縣,開展「清槍剿匪運動」。不料,帶頭交槍的貧農何長山突然被槍殺,師部宣傳隊員遭匪幫襲擊遇難,吳波外出途中也遭土匪伏擊。吳波與師部偵察員蔡金花內查外調,仔細分析,終於搞清真相,清洗了叛徒趙福根,逮捕了坐探何老四,並將縣城內暗藏的特務一網打盡。隨後,解放軍開始攻打土匪頭子魏彪的老巢牛頭山。瞿氏父女為解牛頭山之圍,率三千土匪圍攻鳳山縣城。正當敵眾我寡、縣城即將失守之際,蔡金花率援軍趕到,擊潰圍城土匪。瞿天華在倉皇逃跑時,將前來探親的吳波之妻李桂英及兒子小虎擄走。牛頭山戰役勝利結束,魏彪被擊斃。

不久,吳波等人喬裝成商人,前往參加匪首史雲哲之侄的婚禮,乘其不備,將史雲哲活捉,曉以大義後又當場釋放。史雲哲深受感動,欲與吳波談判,向解放軍投誠。瞿湘玉的副官歐陽劍趕來,企圖以高官厚祿拉攏史雲哲。吳波聞訊 ,毅然單刀赴會,在客廳中與歐陽劍短兵相接。正在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時,史雲哲毅然反戈,棄暗投明。 隨後,史雲哲喬裝與歐陽劍押吳波來到瞿匪盤踞的盤歌寨前,卻被瞿湘玉看出破綻。吳波率部隊發起強攻,並用猛烈火力攔住山後退路。瞿湘玉孤注一擲,將李桂英母子押上山崖,迫使解放軍停止攻擊。吳波眼見瞿匪即將奪路而逃,遂舉槍欲射,被戰士崔昌健托住槍口。李桂英滿含憤恨,抱住一匪兵滾下懸崖。解放軍攻下盤歌寨時,瞿氏父女已率殘匪逃往秘密據點黑龍洞。解放軍「飛虎隊」活捉了前往黑龍洞送大煙的金七妹,探知洞中詳情,遂組織突 擊隊直撲黑龍洞,在地形復雜的山洞中,與土匪展開一場惡戰,最終將眾匪一舉全殲。

影評

已經不是第一次看這部影片了,但今天再次在電影頻道看完後仍然很激動。《湘西剿匪記》是瀟湘電影製片廠於1987年拍攝的影片,導演是周康渝。這部影片堪稱80年代國產影片的經典。影片講述了解放前夕,我人民解放軍在湘西艱苦卓絕的剿匪戰爭,重點講述的是吳波營長帶領的部隊如何剿匪的故事。
影片開始先交代了湘西從宋朝開始到解放前夕八百年中匪患猖獗。特別是解放前夕,蔣介石派白崇禧親臨湘西以重金和武器把號稱七萬之眾的土匪收買成為我軍解放大西南的障礙。我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進駐湘西剿匪。湘西土匪亦官亦民,躲在深山裡,混在百姓中,很難分辨,無形中給我解放軍剿匪製造了極大的困難。
影片刻畫的每個人物都血肉豐滿,而且每個人性格都不相同。包括各個土匪頭子的塑造都很成功。鳳山縣匪首瞿天華,家族已有24代土匪歷史,人稱瞿二十四,凌雲把這個老匪首的狠毒表現的淋漓盡致。瞿二十四的女兒瞿湘玉在美國受過訓練,被國民黨當局派回湘西擔任特派員,薛淑傑通過喬裝我縣委幹部矇混過關,以及兩槍打掉兩盞油燈來表現這個女匪的高智商與膽大心細,也在暗示我軍剿匪的難度。此外魏宗萬塑造的匪首魏彪笑裡藏刀,譚非翎塑造的匪首史雲哲老謀深算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再來說我軍的人物塑造。丁汝俊塑造的吳波營長與其他影片中部隊幹部有很大的區別,平時書生氣很濃(總是帶著或拿著筆說話),感情豐富(與妻子孩子見面時的柔情),但打仗勇猛,機智靈活(帶一個連與土匪3000交戰,死守縣城)。胡湘光塑造的我師部偵察員蔡金花(男),影片通過他與大柱子摔交表現他的靈活勇猛,通過他隻身過敵人封鎖送信表現他的頑強機智。還有茹萍扮演的女宣傳員沈傑,雖然戲不多,但她的歌聲與歡笑,她在遇到眾土匪時拔槍自盡時慢慢倒下的鏡頭使我久久難忘!
影片槍戰場面很多,但基本沒有重復。有山地戰,有攻城戰,有巷戰,有騎兵戰等等。場面壯觀,非常真實。
影片也很注意表現湘西土匪的狡猾與兇狠。屠殺大批百姓;設圈套威脅引誘我軍司務長;暗殺帶頭交槍的貧農;扮做百姓殺害我宣傳隊;綁架吳波營長的妻子和孩子,等等。據記載,當時有10000多解放軍幹部戰士在湘西剿匪中壯烈犧牲,可見湘西剿匪的殘酷!
也許很多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電影,但我還是希望大家多看一看這部影片,或許你會理解一些前輩們的行為。謝謝電影頻道能夠重播這部影片!

❽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

❾ 關於解放戰爭電影都有哪些部

早一點的有《渡江偵察記》、《林海雪原》、《智取華山》、《黑山阻擊戰》、《南征北戰》、《紅日》、《戰上海》等,稍後一點有《小花》、《車輪滾滾》、《從奴隸到將軍》等,再後來有《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等。

❿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白衣戰士》。

《白衣戰士》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由馮白魯執導,王震之編劇,於藍、陳強、安琪主演的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在炮火紛飛的解放戰爭的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野戰醫療隊在隊長庄毅帶領下英勇無畏、以高度自我犧牲精神搶教傷員,並在炮火硝煙中鍛煉成長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某野戰醫療隊女隊長庄毅,奉命護送傷員轉移。途中,遇到敵機轟炸,庄毅在掩護傷員時負傷。她在身體還沒有恢復健康的情況下,就給傷員做手術,使傷員們很受感動,傷員們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很快恢復了健康,重上戰場。

在慶功會上,庄毅和她曾經護理過的傷員朱連長及因受傷失掉一隻胳膊的楊明清又見面了,他們互相勉勵,准備迎接新的戰斗。

閱讀全文

與由遼寧演員的解放戰爭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