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葫蘆絲 婚誓是寫的什麼故事
《婚誓》,是電影《蘆笙戀歌》插曲,這首插曲,由極具雲南特色的葫蘆絲演繹伴奏,旋律輕靈優美,婉轉纏綿,加上電影中貫穿男女主角的愛情,一經播出,立即傳唱大江南北,廣受大家喜愛,直至今天很多年輕人雖然沒有看過《蘆笙戀歌》,但是一定聽過插曲《婚誓》,甚至因此愛上葫蘆絲這種樂器。
電影《蘆笙戀歌》是於彥夫執導,孫羽、夏佩傑等主演的劇情片。1957年上映。
影片反映解放初期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少數民族——拉祜族在黨的領導下斗爭與生活,展現了傳統與青年男女的愛情。
當穀子成熟的季節來臨,拉祜族人民根據傳統的習俗,穿著美麗的衣服,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年輕的獵手扎妥在這天晚上向他愛慕著的姑娘娜娃表示了愛情。唱起了互相愛慕的情歌,這就是電影中的插曲《婚誓》,他們沉醉在甜蜜的初戀…...
❷ 鐵道衛士女主角扮演者
鐵道衛士女主角扮演者宋雪娟
宋雪娟,1935年09月15日生,遼寧開原人。
1943年起先後就讀於遼寧省營口市吉安小學,山海關市道德會小學,遼陽白塔寺小學和開原扶余 小學。
1949年考入阜新技工學校學習。
1950年到阜新煤礦當工人。
1951年被選入阜新煤礦文工團任演員。因扮演話劇《趕上去》中的小蘭,曾獲1953年東北地區文藝會演銀質表演獎。
1956年調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
2012年5月3日,著名電影演員宋雪娟因病在長春市逝世,享年77歲。
她的代表作有《蘆笙戀歌》、《鐵道衛士》、《甲午風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
角色簡介;在鐵道衛士裡面扮演機智勇敢的何蘭英一角
《鐵道衛士》是由方熒執導的戰爭片,印質明、宋雪娟等參加演出。
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我公安科長高健為粉碎敵人炸毀鐵路的陰謀,冒充成敵人特務,打入敵人內部,最後將特務抓獲並排除了列車炸彈。
❸ 60年代,這30位女神,才是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氣場大顏值高
最近,芒果TV推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可以說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30位小姐姐,個個光鮮亮麗,神采飛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充分展示了她們的美麗與自信。
這其中,寧靜的強大氣場,張雨綺的高顏值,黃聖依的「貴婦范」,丁當的好嗓音等,都成為街頭巷尾吃瓜群眾們熱議的話題。
這不由讓我產生聯想,如果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也有「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那麼一定會有如下30位「美麗姐姐」入選其中。而且我相信她們的出現,一定會引起更大轟動。因為她們個個不僅顏值高,而且全是萬千觀眾心中的女神,優雅迷人,氣場可比寧靜張雨綺們大多了。我覺得,她們,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各位不信,不妨隨我來看一看(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楊
白楊是真正的演技派,顏值與實力並存,代表作眾多,從30年代《十字街頭》,到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再到50年代的《祝福》,乃至到60年代的《冬梅》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那麼的深入人心。關鍵氣場強大,真正的「大姐」范兒。
郭蘭英
郭蘭英高唱著《我的祖國》向我們走來,動人的歌聲瞬間就感動了我們的心靈。我覺得郭蘭英區別於其他歌唱家的地方,就是她在所唱的每首歌中,都融入了自己真實的 情感 ,聲情並茂,才最動聽。作為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她一定是其中的演唱擔當。
黃婉秋
黃婉秋雖然那時只主演一部《劉三姐》,但貴在作品影響力深遠,美麗的造型深入人心。如果當時也有流量明星的話,那她絕對算是其中的一位。
賀小書
賀小書是當時長影廠花旦,年紀輕輕,但已有《國慶十點鍾》、《工地青年》、《鴻雁》、《特別快車》等眾多代表作品,實力不可小覷。
黃宗英
《家》中的梅表姐,只一個眼神,就足夠打動人心,那高雅的氣質,現在的「小鮮花」,哪個能比?
金迪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的孔淑貞,高唱著「人說山西好風光……」闊步向我們走來。當年意氣風發的她,是多少人心中的女神?如果60年代也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怎會少了她?
李長樂
《錦上添花》中的鐵英、《青年魯班》中的秦淑貞,使李長樂一躍成為60年代北影廠當家花旦。要顏值有顏值,要氣質有氣質,而且她眉宇間的那股英氣,也是現在女星所少有的。
盧桂蘭
盧桂蘭端莊秀美,朴實大方,因出演《冰上姐妹》而迅速走紅,那時的她,也是女神般的存在啊。
李玲君
李玲君不是最漂亮的女演員,但在《渡江偵察記》中所扮演的劉四姐,卻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令人難忘。一個撐桿跳,輕盈飛上船的身影,至今深植在我們腦海。我覺得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也絕對會有她的一席之地。
劉尚嫻
《英雄兒女》中的王芳,使她一鳴驚人。從此,她就成為了女神的化身。青春靚麗的形象,令人揮之不去。
秦怡
很多人都說《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小姐姐們長得美,但我覺得跟秦怡比起來,那差距也不是一點半點。秦怡是360度無死角的美,而且她的美不受時間限制,無論何時都保持著優雅的風采。關鍵那強大的氣場,誰人能比?
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是真正的美人,千嬌百媚這個詞用在她的身上簡直再恰當不過了。
師偉
「乘風破浪的姐姐」當中,當然也會有清純美麗的小妹妹,我想,在《林海雪原》中出演小白鴿的師偉,就是其中最好的人選。
宋雪娟
宋雪娟雖然不是最出名的女演員,但她的美麗和溫婉,卻誰也無法忽視。她在《蘆笙戀歌》中扮演的娜娃,曾經打動過多少年輕人的心?
舒綉文
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實力派,《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王麗珍,其超凡脫俗的演技簡直令人感到驚艷。我覺得她也會是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大姐一般的存在。
陶白莉
有實力派,也應該有小清新。陶白莉那時已經主演《上海姑娘》,宛如雨後清荷的氣質,令人過目難忘。她應該是屬於「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中的小可愛。
田華
清爽干練,又朴實大方,毫不矯揉造作,無論是《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還是《江山多嬌》中的岳仙,她總是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
陶玉玲
她像一枝亭亭玉立的蘭花,從《柳堡的故事》中向我們走來,甜美的笑容不知令多少人為之陶醉。後來她又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春妮,「好媳婦」的人設使她更加受人歡迎。在眾多觀眾心中,她就是獨一無二的「甜妹子」。
王蓓
個頭不高,但爆發力卻超強。她在《馬蘭花》、《飛刀華》、《聶耳》、《大浪淘沙》中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全都栩栩如生,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實力。而且她長得漂亮,人見人愛。
王丹鳳
都說現在我們看到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美女雲集,但與王丹鳳和王曉棠等比起來,卻差別太大。王丹鳳是真正的大美人,在那個沒有濾鏡的年代,她的一顰一笑,都是那麼令人驚艷,原生態的美麗,向來無敵。
王蘇婭
《五朵金花》中的煉鋼金花、《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高山等角色,使她樹立了性格爽朗、潑辣、敢愛敢恨的人設,她也應是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一員。
王曉棠
王曉棠天生麗質,擁有絕色的容顏和迷人的氣質,關鍵是作為演員,她的表演還那麼生動傳神。她和秦怡、王丹鳳等一樣,都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神,美得驚心動魄。
謝芳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早春二月》中的陶嵐,使謝芳成為了幾代人心中的「青春偶像」,她身上所散發的書卷氣,也並非是現在的「小姐姐們」所能比擬的。她擁有太多崇拜者,如果觀眾評選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話,她的排名,一定很靠前。
於藍
於藍在大銀幕上所表現出來的真實、自然和朴實無華,是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而且她總能通過細致入微的表演,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她在《烈火中永生》中所塑造的江姐,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楊麗坤
楊麗坤也一定是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一員,而且也一定會是顏值擔當。我覺得那時候的美女,和現在的「小姐姐們」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濃厚的脂粉氣,真正使人「賞心悅目」。
俞平
她是《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是《紅旗譜》中的春蘭,雖然都是農村姑娘,沒有華麗的服裝,更沒有奢華的禮服,但她所體現出來的淳樸和含蓄,卻勝過萬千佳麗。
楊雅琴
《苦菜花》中的娟子使她脫穎而出,很快便成為八一廠的又一位當家花旦。她同樣在60年代的熒幕感動過我們的心靈,美化過我們的 情感 ,她所呈現的英姿颯爽的美,至今都那麼震撼人心。
張瑞芳
張瑞芳的美是淡雅的,朴實的,非常具有親和力,也非常接地氣的。無論是《家》中的瑞珏,還是《鳳凰之歌》中的金鳳,還是《李雙雙》中的李雙雙,她的精湛演技大家有目共睹,她的朴實無華也令人大加贊賞。她是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又一位演技擔當。
祝希娟
都說祝希娟好運氣,首登銀幕便在《紅色娘子軍》中出演了吳瓊花這一經典角色,並獲得首屆百花獎影後稱號。但我覺得她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贏得所有榮譽。她不是溫室里花朵,而是自然生長的紅木棉,昂揚向上,不懼風雨。而這,正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精神所在。
張圓
張圓是銀幕上真正的「姐姐」,她沒有艷麗的外形,但勝在端莊大氣,所以她被評為「22大明星」之一,也在情理之中。作為60年代「乘風破浪的姐姐」,她也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存在。
紡織女工因容貌美麗而成60年代電影明星 曾齊名王曉棠 如今被遺忘
昔日長影美女明星 印質明銀幕情侶 50年代曾是女神 如今卻被遺忘
她們個個貌美如花 驚艷時光 但究竟誰才是87版紅樓夢第一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❹ 《蘆笙戀歌》汪傑是誰
《蘆笙戀歌》的男主角扮演者汪傑。
❺ 求張瑜一部老電影、高分
你說的是宋雪娟老師的《蘆笙戀歌》,張瑜好像沒有拍過類似的電影
外文名稱 Lu Sheng Love Story
上 映: 1957年1月1日
地 區: 中國大陸
顏 色: 黑白
類 型: 劇情片
導演 Director:
於彥夫 Yanfu Yu
編劇 Writer:
彭荊風 Jingfeng Peng
陳希平 Xiping Chen
演員 Actor:
宋雪娟 Xuejuan Song .....娜娃
李景波 Jingbo Li .....阿七
陳光廷 Guangting Chen .....雙寶
孫羽 Yu Sun .....扎木
夏佩傑 Peijie Xia .....娜娃母
汪傑 Jie Wang .....扎妥
白英寬 Yingkuan Bai .....王排長
吳必克 Bike Wu .....劉隊長
李亞林 Yalin Li .....匪排長
劉儒 Ru Liu .....匪營長
梁音 Yin Liang .....戰士甲
王亞彪 Yabiao Wang .....戰士
攝影 Cinematography:
王啟民 Qimin Wang
製作發行長春電影製片廠 Changchun Film Studio [中國]
劇情介紹
在我國雲南省瀾滄江流域,居住著一個少數民族——拉祜族,他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壓迫的歧視,也使得他們形成了反抗壓迫的堅強性格。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對待拉祜族人民姦淫燒殺、蠻橫掠奪,無所不為。每當穀子成熟時,總是被國民黨匪軍搶掠一空。拉祜族人民雖然生活在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裡,但是他們反抗的意志和堅韌的性格一點沒有削減。1947年8月15日,拉祜族人民根據傳統的習俗,穿著美麗的衣服,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年輕的獵手扎妥在這天晚上向他愛慕著的姑娘娜娃表示了愛情。他們沉醉在甜蜜的初戀…
❻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誰唱的
很多人都演唱過,具體是誰我也不是很清楚,它是《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
❼ 演技入木三分,晚年癱瘓享年68歲,崔希正究竟經歷過什麼
反派對於演員來講就是對演技的考驗,好的誰都會演,可是壞人卻很難演,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沒有經驗怎麼詮釋好呢?
這就得看演員的領悟能力和表演能力了,其實在小編看來,反派人物更能讓觀眾耳目一新,因為討厭所以印象深刻,尤其是有那些鮮明形象的更加突出。
曾經那個油嘴滑舌,古靈精怪的小人物,現在也成為了小老頭子,他的一生為演藝事業貢獻了太多,演了一輩子配角,卻沒來得及享受晚年生活。
1981年3月21日,68歲的李景波還是離開了人世,去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這里為那個時代的老戲骨緬懷,他們為演藝事業做出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
時間會遺忘很多,可是曾經那些經典,永遠刻在文字里,刻在每個人的記憶里,致敬經典、緬懷經典,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❽ 楊敏虹的光輝時刻
鞍山人榮獲全國話劇最高獎項金獅獎
楊敏虹得意舞台風景
在話劇這個舞台上,楊敏虹舞過了幾十個春夏秋冬,舞過了花開花謝,舞過了別人、自己的故事。在人生的第45個年頭,他終於舞出了最絢麗的一幕。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話劇金獅獎頒獎典禮上,身為國家二級演員、鞍山話劇團團長的他捧回了全國話劇最高獎項——金獅表演獎獎杯。昨日,記者在市話劇團見到了剛剛載譽歸來的楊敏虹。
與宋丹丹、呂涼齊肩
中國話劇金獅獎是我國話劇界最高榮譽規格常設的專業獎,三年一屆,於1989年經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由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主辦設立。至今,已有李默然、於是之、林連昆等431位優秀話劇工作者獲得此項殊榮。在本屆金獅獎中,全國共有21個省58個院團申報參評,其中共有109位話劇工作者獲獎。頒獎典禮上,楊敏虹憑借在《決堤之後》、《死無葬身之地》、《屈原》、《鼓王》等話劇中的傑出表演和近幾年的話劇成就,與國內著名話劇演員呂涼、宋丹丹、張凱麗、肖雄等63人共同獲得金獅獎表演獎。鞍山話劇團則獲得「為表彰為繁榮話劇藝術做出的團體成員」頒發的團體獎。
楊敏虹說:「當時頒獎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沒想到,在舞台上表演了這么多年,今天總能有個收成,但照比那些知名的話劇演員,我做的還遠遠不如他們,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縱橫舞台30載
楊敏虹師從於《蘆笙戀歌》男主角汪潔。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吉林遼源市總工會文工團工作,1980年轉入吉林四平市話劇團,1985年調入鞍山藝術劇院話劇團。三十年的話劇生涯中,楊敏虹共出演過幾十部話劇,其中由他主演的《牆》獲得東三省優秀表演獎,《鼓王》獲省文化部大獎,《奉軍兵變》、《決堤之後》獲省優秀表演獎等。
縱然在話劇舞台上表演了三十年,獲得了全國話劇界最高獎項金獅獎,楊敏虹還清晰記得當初老師汪潔的一句話:「如果你是名牌大學學文學的學生,那麼來這里當一名話劇演員也一點不受屈。」他解釋說:「年輕的時候,我在外形和聲音等方面都特別突出,老師怕我驕傲,不肯下功夫學習基本功,於是就給我講,當一名話劇演員首先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那樣,用樣兩個人演一出話劇,文學功底深厚的人自然理解人物就到位,會准確地刻畫出人物性格。」楊敏虹深諳老師的教誨,在以後的日子裡,看書成為他苦練基本功之外最常做的事。
最愛話劇
楊敏虹也從事過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自己酷愛的話劇舞台。他說:「那時,演話劇真的不賺錢,於是拍了幾部電視劇和電影。但電影與電視劇的拍攝與演話劇完全是兩回事。話劇很真實,沒有深厚的基本功就會在舞台上露出破綻。而演戲由於在短時間時拍出大容量的東西,所以總有一種不能將演技發揮到極致的感覺。」
記者 鍾蕾《鞍山日報》
歌頌長征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鞍山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長征頌》於昨日舉行。來自市藝術劇院、市歌舞劇院、市戲曲劇院、鞍鋼建設公司合唱團的200多名演員,以合唱、重唱、舞蹈、歌伴舞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全市人民奉上了一台精彩的「長征頌歌」。由鞍山市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楊敏虹領銜主演紅軍李有國。
首席記者周石劉一鳴攝影報道 《千山晚報》
《雪蠶》飾劉漢傑與溫崢嶸
《先鋒1931》飾斯拉瓦與高小俐
藝術之路
話劇《決堤之後》飾演譚明遠(一號角色)獲遼寧省第五屆藝術節優秀表演獎。憑借《決堤之後》《屈原》《死無葬身之地》的表演,榮獲了第五屆中國話劇表演金獅獎。《商鞅》片段飾商鞅,獲鞍山市專業藝術業務考核一等獎。《茶館》飾秦二爺獲鞍山市文化局業務考核優秀獎。《斷線風箏》飾瑪爾獲四平市專業考評一等獎。
反腐話劇《最後一夜》飾韓石(一號角色)多次在省內外各地演出,得到了省市領導的接見和充分肯定。並在遼寧省第七屆藝術節中獲得省政府第一屆文化藝術政府文華獎「優秀劇目獎」,個人獲得「優秀表演獎」。
大型無場次話劇《驚雷》飾賀小春(一號角色)榮獲遼寧省第八屆藝術節優秀個人表演獎,受到省市領導及專家的好評。
在鞍山市紀委、鞍山市委宣傳部舉辦的大型反腐警示話劇《鍾聲在彎道敲響》中擔任統籌和排練演出的管理工作,該劇在鞍山及海、台、岫地區已演出三十餘場得到領導和廣大觀眾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驚雷》《鍾聲在彎道敲響》還要繼續到省內外擴大演出,使我們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收入最大化。
在中央提出全面學習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跡,弘揚雷鋒精神做時代先鋒的活動中,通過反復學習《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跡調查報告》《平凡崗位上偉大的人》等多篇報道,對自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決心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服務群眾、勤勤懇懇、扎實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學習「雷鋒的傳人」。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一周年,由鞍山市委、市政府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紅詩鞍山、紅歌鞍山》中有幸代表鞍山藝術劇院參加演出,朗誦郭明義同志創作的詩《我能給你什麼、我的朋友》受到了領導的贊譽、現場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本人也接受了一次深深的洗禮。
最近,鞍山市藝術劇院接受鞍山市委宣傳部的工作安排排演大型話劇《郭明義》,全院上下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最強大的陣容完成此劇的排練,聘請全國著名的導演劉喜廷指導,由省內著名的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張傑、著名的國家一級燈光設計師關中奎共同創作,由國家一級演員楊敏虹飾演郭明義,在最近的演出當中反響強烈,受到各級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並為鞍山市人大、政協兩會做匯報演出,正積極籌備進京向全國總工會做匯報。
話劇《郭明義》廣受歡迎
14日,話劇《郭明義》在勝利會堂上演。由鞍山市藝術劇院排演的大型話劇《郭明義》,目前已演出三十餘場,郭明義這一角色由鞍山藝術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楊敏虹扮演,下一步劇組將到各基層單位巡演。劇組已接到上海方面邀請,預計四月份《郭明義》將在上海演出。
著 名 京 劇 表 演 藝 術 家(筱)楊月樵百年誕辰 (1913—1976)
(楊敏虹父親筱)楊月樵先生河北玉田人,出身梨園世家,父親楊雙龍(藝名楊月樵),著名京劇大武生,藝兼梆子、皮簧。伯父楊雙繼,京劇架子花臉,多才多藝。
筱楊月樵自幼在家中受到藝術薰陶與嚴格培訓,養成良好的藝術氣質和扎實的功底。隨父親、伯父學戲,練功十分勤奮刻苦,8歲登台,他沒有進過科班,但由於父親、伯父要求嚴格,備嘗辛苦,終於打下深厚功底,為日後成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楊雙龍(楊月樵)曾與李少春父親李桂春(小達子)師出同門,私交甚好,不幸的是父親楊雙龍(楊月樵)36歲暴病身亡。李桂春(小達子)驚聞噩耗,捶胸頓足、痛不欲生。
後來李家進京,楊家奔向東北。相繼在哈爾濱、滿洲里、齊齊哈爾、牡丹江、長春、四平、沈陽、營口、錦州等地巡迴演出。建國後(筱)楊月樵在沈陽京劇院工作,1955年由於吉林省遼源市為紀念解放戰爭烈士陳儒漢,成立儒漢京劇團,由遼源京劇團時任團長李岱親自與沈陽京劇院協商,為支援遼源儒漢京劇團的成立,由(筱)楊月樵帶領各行當演員二十餘人奔赴遼源,組建儒漢京劇團。
1958年遼源京劇團根據小說《林海雪原》改編由陳國珍、王品一執筆、劉金忠導演的現代京劇《智擒慣匪座山雕》(筱)楊月樵在劇中飾演楊子榮,演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在沈陽演出期間,時任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同志觀看後大為贊賞,高度肯定,合影留念,並指示排成戲曲電影。上海京劇院觀摩此劇並參考此劇本進行加工整理。參與了1964年全國現代京劇匯演,也就是後來被評為八個樣板戲之一的《智取威虎山》。(筱)楊月樵先生是現代京劇楊子榮扮演者的第一人。
(筱)楊月樵先生功底扎實、扮相英俊,長靠、短打、文武昆亂不擋。曾長期與方榮翔、殷寶忠、宋久齡、郭慶蘭、於仲伯、齊嘯雲、林燕茹、林燕霞、八齡童、高永秋、趙秉楠、陳世良、劉梅霞等各行當名家合作。
代表劇目:《智擒慣匪座山雕》《挑滑車》《長坂坡》《群英會》《鐵公雞》《伐子都》《華容道》《古城會》《千里走單騎》《走麥城》《連環套》《黑松林》《三岔口》《大鬧天宮》《夜奔》《大名府》《獵虎記》等。搭班打炮戲,由於他扮相俊俏,常以旦角戲作為開場,如《起解》《五家坡》《拾玉鐲》等。以《鐵公雞》《伐子都》《華容道》《長坂坡》等為大軸。《鐵公雞》一劇,台上舞動的大旗被認為全國同劇目中的大旗,楊家最大。經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真假美猴王》演出數百場,得到各地觀眾的贊譽。還曾演出全本《西遊記》被譽為東北美猴王,影響極為廣泛,被載入中國京劇名家史冊。
其妹楊桂舫京劇科班出身,專功刀馬旦、花旦、彩旦,造詣頗深,工作在遼寧省營口市評劇團,在戲曲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可謂桃李滿天下。
其大女兒楊秀玉著名京劇演員。功青衣、花旦、刀馬,代表作《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狀元媒》《白蛇傳》《鎖麟囊》《花田錯》《紅娘》《四郎探母》《梁山伯與祝英台》《玉堂春》《鳳還巢》《沙家浜》《平原作戰》《春草闖堂》等。在整個東三省享有很高盛譽,為京劇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從清末從事梆子、皮黃的舞台演出,至今日的中央戲曲學院附中的課堂,楊家幾代人為京劇事業的發展和傳承,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其中飽嘗了多少心酸與磨難,楊家人始終沒有放棄對京劇事業繁榮發展的努力和追求。
❾ 著名電影《蘆笙戀歌》是以哪個民族的生活為題材的作品
電影《蘆笙戀歌》是由於彥夫執導的劇情片,孫羽、夏佩傑參加演出。影片反映解放初期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少數民族——拉祜族在黨的領導下斗爭與生活,展現了傳統與青年男女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