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貝爾實驗室在哪所大學
貝爾實驗室和國內5所大學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一共獲得8項諾貝爾獎(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B.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介紹
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y)是國際著名的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的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即使到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 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C. 是誰發明出來的手機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D. 貝爾實驗室有哪些重大發明它為何是最著名的科學機構
重大發明: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C語言、UNIX操作系統、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
原因: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一共獲得8項(13人)諾貝爾獎(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4)電影貝爾實驗室演員表擴展閱讀
成功原因
1、在AT&T和西方電氣公司的機械部和工程部內孵化了達40年之久,研發政策經過多次變革和錘煉,研發人員已經具有豐富的經驗,研發設施和經費的分配找到了可靠的方法,因而為貝爾實驗室成立後的大發展准備了穩妥和可靠的基礎。
2、研發任務始終有極其清楚的認識和理解:以通信科技和產品的研發為重心,向其他科技和產品輻射。對任務的認識和理解隨時間而俱進。
3、銳意追求研發的原創性,並用以發展成型技術和產品開發,因為公司總是面對與先進的通信技術和產品,因此必須也只有從基礎研究的原創開始,才能在激烈的通信產品競爭中取得優勢,才能提高人類通信生活的質量。
4、英才薈萃、善於選擇和培養傑出科技人才。
E.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美國的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的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 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貝爾電話實驗室或貝爾實驗室,最初是貝爾系統內從事包括電話交換機,電話電纜,半導體等電信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機構。
1925年,當時AT&T總裁,華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AT&T和西方電子各擁有該公司的50%。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應用開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電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行為科學和計算機編程理論。系統工程主要研究構成電信網路的高度復雜系統。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路的設備和軟體。
1984年以後,按照美國政府分拆AT&T的協議,從貝爾實驗室中分割成立了Bellcore。Bellcore 為分拆後的一系列小貝爾公司統一提供研究開發的服務。
1996年,貝爾實驗室以及 AT&T 的設備製造部門脫離 AT&T 成為朗訊科技。 AT&T保留了少數研究人員成為其研究機構——AT&T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1933年,卡爾·央斯基(Karl Jansky)通過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雜訊發現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此電波稱為3K背景輻射。透過此研究而建立了射電天文學。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參與這項研究的約翰·巴丁(John Bardeen)、威廉·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華特·豪舍·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於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香農(Claude Shannon)於1948年發表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通信理論的基礎。他的成果是部分基於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貝爾實驗室的成果。
貝爾實驗室發明光電池。
貝爾實驗室也是UNIX操作系統和C語言的發源地。C語言是由Brian Kernighan、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在1970年代早期開發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加尼·斯楚士舒普發展為C++語言。
2008年8月7日,由於其所有者阿爾卡特朗訊連續6個季度決虧損,自阿爾卡特和朗訊科技合並以來從未盈利,市值已經蒸發了62%,阿爾卡特朗訊不得不出售已經擁有46年歷史的貝爾實驗室大樓,由美國新澤西的Somerset房地產開發公司購得,並打算將其改建為商場和住宅樓。
貝爾實驗室的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正在退出基礎科學,物理科學和半導體科學研究,將集中於能更快進入市場的領域,如網路、高速電子學、無線技術、納米技術和軟體。正如貝爾實驗室發言人說,「在新的創新模式下,研究應該致力於解決母公司的需求」。
F. 貝爾實驗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那麼的出名
貝爾實驗室
將科學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是世界上諸多大公司內設研究機構的一大特色,貝爾實驗室就是如此。貝爾實驗室的全稱是貝爾電話實驗室,始建於1925年,總部在美國紐約。它是一個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研究開發機構。貝爾實驗室對通信技術的研究成果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前身為貝爾電話公司)所採用,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
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從事著許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多成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有聲電影就是1926年在貝爾實驗室誕生的。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喇頓、肖克萊研製成功晶體管,打破了電子管在體積、功耗、壽命等方面的局限性,使電子技術躍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也因此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在廣闊無邊的宇宙空間,從各個方向都傳來強度相同的微波輻射(後被稱為3K宇宙背景輻射)。經過研究,認定這是宇宙最初起源時"大爆炸"的遺跡。由於這一發現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論, 因而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它的兩位發現者為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爾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共獲專利26000多項(平均每天一項),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除以上所舉外,還有如通訊數學理論(後稱為資訊理論)、激光理論、可視電話、磁泡器件、光通信、UNIX、C/C++、數字計算機等的研究成果。在這里每年都要發表上千篇學術論文,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有7人獲諾貝爾獎,7人獲美國國家科學獎,9人獲美國國家技術獎。正是由於貝爾實驗室產生了許多科學研究的突出成就,人們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之一。
1997年5月,貝爾實驗室總裁史德楊博士被上海交通大學授予名譽教授職位,同時他宣布在中國建立兩個貝爾實驗室分支機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用於通信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G. 電影 聯通 貝爾實驗室 日常
太抽象。我懷疑lz喝了。
H. 亞歷山大·貝爾的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模擬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的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 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1933年,卡爾·央斯基(Karl Jansky)通過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雜訊發現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此電波稱為3K背景輻射。透過此研究而建立了射電天文學。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參與這項研究的約翰·巴丁(John Bardeen)、威廉·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華特·豪舍·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於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香農(Claude Shannon)於1948年發表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通信理論的基礎。他的成果是部分基於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貝爾實驗室的成果。 貝爾實驗室也是UNIX操作系統和C語言的發源地。C語言是由Brian Kernighan、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在1970年代早期開發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加尼·斯楚士舒普發展為C++語言。
I. 什麼是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
將科學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是世界上諸多大公司內設研究機構的一大特色,貝爾實驗室就是如此。貝爾實驗室的全稱是貝爾電話實驗室,始建於1925年,總部在美國紐約。它是一個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研究開發機構。貝爾實驗室對通信技術的研究成果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前身為貝爾電話公司)所採用,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
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從事著許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多成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有聲電影就是1926年在貝爾實驗室誕生的。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喇頓、肖克萊研製成功晶體管,打破了電子管在體積、功耗、壽命等方面的局限性,使電子技術躍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也因此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在廣闊無邊的宇宙空間,從各個方向都傳來強度相同的微波輻射(後被稱為3K宇宙背景輻射)。經過研究,認定這是宇宙最初起源時"大爆炸"的遺跡。由於這一發現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論, 因而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它的兩位發現者為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爾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共獲專利26000多項(平均每天一項),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除以上所舉外,還有如通訊數學理論(後稱為資訊理論)、激光理論、可視電話、磁泡器件、光通信、UNIX、C/C++、數字計算機等的研究成果。在這里每年都要發表上千篇學術論文,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有7人獲諾貝爾獎,7人獲美國國家科學獎,9人獲美國國家技術獎。正是由於貝爾實驗室產生了許多科學研究的突出成就,人們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之一。
1997年5月,貝爾實驗室總裁史德楊博士被上海交通大學授予名譽教授職位,同時他宣布在中國建立兩個貝爾實驗室分支機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用於通信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J. 馬萊,愛迪生,萊特兄弟,貝爾發明了什麼有什麼用
電影
電燈
飛機
作為工業實驗室的最傑出代表,貝爾實驗室在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方面,有著驚人的成就。貝爾實驗室前後有11位科學家獲得了6個諾貝爾物理獎,一共推出了2.8萬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推出4項專利。
在20世紀,貝爾實驗室為全世界帶來的創新技術與產品包括:遠距離電視傳輸、數字計算機、晶體管、按鍵電話、數字數據機、蜂窩電話、通信衛星、高速無線數據系統、太陽能電池、激光器和光纖、高清晰度電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