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丹麥電影1864演員表

丹麥電影1864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2-09-06 11:18:51

㈠ 電影1864丹麥的特勞斯是誰

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很難幫到你,可以自己去網路上面他找找看。

㈡ 安徒生的資料、《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資料、背景 急急急!!!

買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以及窮人的悲慘生活。
在這時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他們永遠無法像你小時候那樣,大人一說,頭點得像撥浪鼓一樣。

㈢ 莎士比亞、莫里哀、易卜生、關漢卿、果戈里等戲劇家及代表作;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塞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莫里哀:《偽君子》(塑造了四大吝嗇鬼中的阿巴貢)
易卜生:《仲夏之夜》
關漢卿:《竇娥冤》
果戈里:《死魂靈》(塑造了四大吝嗇鬼中的潑留希金)
1.莎士比亞簡介:

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國戲劇之父」。出生於商人家庭,少年時就讀於當地文法學校,愛好戲劇、詩歌。後因家道中落而輟學,20歲赴倫敦謀生。在劇院打過雜差、當過馬夫。1590年,他成為僱用演員,開始舞台和戲劇創作生涯。後成為劇團股東,巡迴演出。其間結識了一些青年貴族和大學生,受到古代文化、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
2.1590-1612年間,莎士比亞創作成就輝煌,共作戲劇37部,敘事長詩兩部、十四行詩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獲世襲紳士身份,榮歸故里,直至終年。莎士比亞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義或稱人道主義。其最高成就在於戲劇,按內容可分為歷史劇、悲劇、喜劇三大類。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紀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莎劇以生動曲折的情節著稱於世,構思壯闊,內容豐富,多採用多線索結構,將各種戲劇因素自然結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鮮明個性,總以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顯示自己的特色。語言豐富多彩、清新雋永,既富有哲理,又帶有濃郁的詩意。他的創作集中地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的文學成就。
3.他的小故事:
莎士比亞出生在英國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鎮,父親是個商人。4歲時,他的父親被選為「市政廳首腦」,成了這個擁有兩千多居民,20家旅館和酒店的小鎮鎮長。
這個小鎮經常有劇團來巡迴演出。莎士比亞在觀看演出時驚奇地發現,小小的舞台,少數幾個演員,就能把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故事表現出來。他覺得神奇極了,深深地喜歡上了戲劇。他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學著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演起戲來,並想長大後從事與劇本相關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親經商失利,14歲的莎士比亞只好離開學校,給父親當助手。18歲時他結了婚,不到21歲,已有了3個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歲,莎士比亞對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遺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說:「女人應該與比自己年紀大的男子結婚」。不過,他對辛勤持家,撫養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關懷備至。1586年,富於進取精神的莎士比亞隨一個戲班子步行到了倫敦,並找到一份為劇院騎馬的觀眾照看馬的差使。這雖然是打雜,但畢竟跟戲劇掛了鉤了,莎士比亞盡力盡心地干這個工作,他幹得很好。騎馬來的觀眾都原意把馬交給他。莎士比亞常常忙不過來,只得找了一批少年來幫忙,他們被叫做「莎士比亞的孩子們」。
莎士比亞頭腦靈活,口齒伶俐,工作之餘,還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並堅持自學文學、歷史、哲學等課程,還自修了希臘文和拉丁文。當劇團需要臨時演員時,他「近水樓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華,他終於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時,莎士比亞也認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劇團吸收為正式演員。
那時候,倫敦的劇團對劇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為一個戲要是不受觀眾喜歡,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戲。莎士比亞在堅持學習演技的同時,還大量閱讀各種書籍,了解了自己祖國的歷史和人民不幸的命運,他決定也嘗試寫些歷史題材的劇本。
27歲那年,他寫了歷史劇《亨利六世》三部曲,劇本上演,大受觀眾歡迎,他贏得了很高聲譽,逐漸在倫敦戲劇界站穩了腳跟。
1595年,莎士比亞寫了一個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本上演後,莎士比亞名霸倫敦,觀眾像潮水一般湧向劇場去看這出戲,並被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這部劇本中,作家寫了自由愛情的可貴,譴責了封建制度對愛情的迫害,歌頌了理想的愛情。
1599年,莎士比亞已經很有錢了,他所在的劇團建成了一個名叫環球劇院的劇場,他當了股東。他還在家鄉買了住房和土地,准備老了後回家備用。不久,他的兩個好友為了改革政治,發動叛亂,結果,前者被送上絞刑架,後者被投入監獄。莎士比亞在悲憤不已,傾注全力寫成劇本《哈姆雷特》,並親自扮演其中的幽靈。
在以後的幾年裡,莎士比亞又寫出了《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它們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的戲劇多以廣闊的背景和生動、豐富的情節來表現歷史和現實的內容,以鮮明的個性顯示豐富而深刻的主題。在表現方法上,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限制,崇高與卑下、可笑與可怕、英雄與丑角奇妙混合,時間、地點可以隨便轉移,情節有單線、雙線、三線和多線,把笑劇、鬧劇、風俗喜劇、傳奇劇、悲劇等因素融匯在一起,服從了生活描寫和性格表現。在語言上有韻文,也有散文,把諺語、俗語、民歌都引進了戲劇舞台,詞彙非常豐富,並使人物語言性格化。
1616年,莎士比亞由於生病離開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
請不要動我的墳墓,
妄動者將遭到詛咒,
保護者將受到祝福。」
他的墓現在他家鄉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象朝聖一般去瞻仰。
4.為人以及人品
為人公 正,文筆典雅.這個是歷史里這么寫他的.
真誠誠實.--這個可以從他寫的一些格言里看出來,比如: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沒有一種遺產能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莎士比亞

莫里哀
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敢模仿他。

——歌德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的藝名。

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於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

1643年 放棄世襲權利,與貝雅爾兄妹等朋友組成"盛名劇團"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藝名為莫里哀。

1645-1658年 帶領劇團在法國外省各地巡迴演出

1659年起,由於劇目受到國王路易十四的賞識,劇團開始長期在巴黎演出,此後的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潮期。 但由於長期勞累,莫里哀換上了嚴重的肺病

1662年 與比他小20歲的妻子結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體非常不適的情況下,帶病堅持表演自編劇目《無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種種虛弱表現被觀眾認為是切合劇目內容非常真實的表演,因而贏得了熱烈的喝彩。演出完畢後幾個小時後,莫里哀與世長辭。

死後,由於生前的創作中和個人的行為得罪了不少權貴,特別是教會,教會拒絕給他墳地。由於路易十四齣面,才勉強允許將他埋在墓地的菜園後面,葬禮非常冷清。這位喜劇大師的死可以說是一個悲劇。

創作

他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化。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開古典主義喜劇之先河,極大影響了喜劇乃至整個戲劇界的發展。在法國,他代表著「法蘭西精神」。其作品已譯成幾乎所有的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台上經常演出的劇目。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

《偽君子》,Le Tartuffe,(1664)

《唐璜》,(1665)

《太太學堂》,l'Ecole des femmes,(1662)

《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

《吝嗇鬼》,L'Avare,(1668)

《浦爾叟雅克先生》,(1669)

《貴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

《無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著昂揚的戰斗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凶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斗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贊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爭的主旋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果戈里

(1809--1852)

果戈里生於烏克蘭的一個地主家族。受父親影響,自幼喜愛文學和戲劇。中學時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中學畢業後,在彼得堡當一名薪俸微薄的小公務員。1831年結識了普希金,在創作上思想上受到重大影響。開始出版一些短篇、中篇小說集。1836年,諷刺喜劇《欽差大臣》首次在彼得堡公演,獲得驚人成功,但遭到俄國官僚社會的攻擊和誹謗,果戈里被迫出國。五年後回國,於1842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死魂靈》,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專制農奴制社會。繼《欽差大臣》之後,《死魂靈》再次震撼了俄羅斯。果戈里再次出國。由於長期脫離俄國現實,果戈里後來的思想發生了激烈的變化,1847年發表了為專制制度辯護的《與友人書信選集》,引起了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反對和批判。

易卜生
易卜生挪威戲劇家、詩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於挪威南部希恩鎮的一個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親破產後,全家遷到小鎮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歲時他到格里姆斯塔鎮上的一家葯材店當學徒。工作餘暇,經常閱讀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的作品,隨後自己也動手寫詩,並學習拉丁文。 6年艱苦的學徒生活,磨練了他的斗爭精神,同時也培育了他的創作興趣,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階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參加醫科大學入學考試,因希臘文、數學和拉丁口語成績不佳,未被錄取。在席捲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洪流的激盪下,易卜生結交了文藝界的一些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朋友,積極地為《工人協會報》等刊物撰稿,參加了挪威社會主義者馬爾庫斯.特蘭內所領導的工人運動,並和兩位朋友合作,出版諷刺周刊《安德里媽納》。他還以《覺醒吧,斯約的納維亞人》為題,寫了一組十四行詩,號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麥,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歷史劇《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舊案,把羅馬歷史上的「叛徒」寫成一個為維護公民自由而斗爭的優秀人物,劇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現了他個人的反抗精神。這個劇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資出版。1851年秋,他為卑爾根劇院創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劇院創辦人、著名小提琴手奧萊.布爾的賞識,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兼任編導,約定每年創作一部新劇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麥和德國各地劇院參觀。他在卑爾根劇院創作的劇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羅的英格夫人》(1855)、《索爾豪格的宴會》(1856)和《奧拉夫.利列克朗》(1857)。這期間易卜生參加編導的劇本不少於145部。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里哀媲美。

1857年,易卜生轉到首都劇院擔任編導。翌年和蘇姍娜.托雷森結婚。1862年,劇院破產,他不得不借債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進行創作。他在這所劇院先後寫 出了《海爾格蘭的海盜》(1858)、《愛的喜劇》(1862) 《覬覦王位的人》(1863)等劇本。提倡自由戀愛、反對舊式婚姻的《愛的喜劇》,遭到社會上保守勢力的惡毒攻擊,他為此感到痛心。同時,1864年丹麥和普魯士之間的戰爭,引起他對整個半島的獨立前途的憂慮。於是他決定出國遠行。就在這一年,他離開挪威到義大利;瓢泊異鄉,瘧疾纏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債台高築,生活極為窘迫。他懷著絕望的心情寫了一部詩劇《布蘭德》 (1866),這是他旅居國外的第一個創作成果。以後又寫了《彼爾.英特》(舊譯《彼爾.京特》,1867)。這兩部劇本都表現了「個人精神反叛」的主題。通過《布蘭德》,他譴責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實,痛斥宗教道德,並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出不妥協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無所有。」

1864年以後的27年間,易卜生一直僑居在羅馬、德 累斯頓、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寫了《皇帝與加利利人》,在劇中提出了溝通情緒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1874和1885年,他曾兩度回挪威作短暫的逗留。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國。他後期創作的《建築師》(1892)和《當我們死而復醒時》(1899),是自傳性質的作品。1900年中風。長期卧病後於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議會和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國葬。

㈣ 誰知道瑪格麗特的詳細資料

徜徉在歐洲最古老的王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街頭,隨時會領略到國際都會氣息與歐洲傳統風格的和諧交融。豐富的文化資產、深厚的歷史積淀賦予了哥本哈根濃郁的古都魅力和藝術氣息。1996年,這座北歐名城當之無愧的地被評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為她所獨具的不僅是安徒生童話中舉世聞名的美人魚銅像,享譽歐洲的各類藝術場所以及眾多享有世界聲譽的文學、繪畫、建築和音樂成就,還有一位兼具特殊身份的藝術家和設計家——當今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室代表,也是深受丹麥民眾尊重和愛戴的國君。在丹麥人心中,「瑪格麗特」即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但最先使它名垂青史的並非當朝丹麥女王,而是600年前一位叱吒風雲的鐵腕女子。她從未登基受封,卻被譽為丹麥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她誕生在女性無權繼承王位的年代,而後人始終將一個響亮的稱謂留給了她——瑪格麗特一世。

瑪格麗特一世是丹麥國王瓦德瑪五世的幼女,嫁給了挪威國王。1375年,瓦德瑪五世駕崩。由於國王膝下無男性子嗣,瑪格麗特5歲的兒子奧拉夫被推舉為新國王,接任外祖父登基,瑪格麗特輔佐年幼的國王執政。1380年,挪威國王身故,10歲的奧拉夫子承父位,兼為挪威國王,大權在握的仍然是母後瑪格麗特。奧拉夫17歲時病故,雄心勃勃的瑪格麗特不甘心就此引退,她巧妙地指定姐姐六歲的兒子埃里希為王位繼承人,得以順理成章地繼續掌理朝政。瑪格麗特當政時期,丹麥成為北歐卡爾瑪三國聯盟的霸主,勢力蔓及瑞典,同時奪得波羅的海海上霸權。1412年,丹麥和荷爾斯泰因公爵為爭奪弗倫斯堡開戰,埃里希指揮這場戰爭並獲勝。瑪格麗特遷入弗倫斯堡。時值瘟疫肆虐,瑪格麗特未能倖免,卒年59歲。

瑪格麗特去世後,丹麥日漸衰落。幾十年後,德意志奧登堡王朝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在丹麥登基即位。從那時起,丹麥國王只有兩個名字——克里斯蒂安和弗雷德里克,這一傳統沿襲至今。丹麥當朝女王的父親即弗雷德里克九世,祖父為克里斯蒂安十世,她的長子自然取名弗雷德里克。1863年奧登堡王朝退出丹麥王室,格呂克斯堡王朝成為丹麥王族。1864年爆發了丹麥歷史上最後一場戰爭——爭奪公爵領地石勒蘇益格之戰。普魯士聯合奧地利打敗了丹麥,丹麥被迫放棄了在石勒蘇益格的全部權益。

二次世界大戰中,丹麥遭德軍突襲,不戰而降。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及王室留在了丹麥。德軍侵入丹麥的一個星期後,王儲夫婦的第一個孩子瑪格麗特·亞里山德麗降臨人世。雖然國土失陷,但王室和丹麥民眾並沒有俯首稱臣,他們和德國佔領者展開了另一場較量。聰明的丹麥人贏得了政治自治,德國人一旦試圖染指丹麥時政,必遭抵制;而德方如若提出任何政治要求,等待他們的只是冗長的談判。國難當頭,克里斯蒂安十世沒有失卻國君的尊嚴,他每日騎馬出行,不帶任何侍從和衛士;在他72歲壽辰之際,希特勒發來了長達165個字元的慶賀電報。克里斯蒂安的復電上卻僅有冷冰冰的四個字:謹此致謝。希特勒是否暴跳如雷不得而知,而丹麥人卻為國王的氣節而歡呼。

二戰結束時,瑪格麗特公主年僅5歲。當時誰也不曾料到這個捧著檸檬果汁度過二戰勝利之夜、不識憂愁的小女孩有朝一日會成為丹麥歷史上第一位女王。1944年和1946年,瑪格麗特的兩個妹妹出生。克里斯蒂安十世去世後,瑪格麗特的父親弗雷德里克九世登基。鑒於國王沒有男性子嗣,丹麥政府於1953年提出動議,修改王位繼承法案,允許女性繼承王位。倡議獲得了絕大多數丹麥人的贊同和支持。身為長女的瑪格麗特公主成為了女王儲。為使女兒日後承擔起王室重任,弗雷德里克九世對女兒進行了全面而嚴格的教育。中學畢業後,瑪格麗特先後在哥本哈根和巴黎、倫敦的大學攻讀哲學、法律、社會和政治學專業。1965年,瑪格麗特在倫敦與法國駐英國大使亨利·蒙佩茲伯爵結識並相愛。兩年後,二人在哥本哈根弗雷登斯堡教堂按照丹麥傳統習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能在婚禮上盡情翩翩起舞,特別是將四對舞跳得出色,瑪格麗特特意讓人設計了一款能將裙裾摘掉的禮服,亨利伯爵還專門去上了舞蹈課。當然,對亨利伯爵來說,做未來丹麥女王的丈夫,要學的遠不只是優雅的舞步,要去應付的太多了:他學過中文、越南語,現在卻要惡補丹麥語;他從小接受的是天主教寄宿學校的嚴格教育,如今卻要一次次地跨入丹麥路德新教教堂,更改國籍和姓氏、頭銜更是不言而喻的——亨利伯爵成了亨德里克親王。一年後,兩個小王子弗雷德里克和約阿基姆相繼降臨人世,亨德里克親王成了忙碌而快樂的父親。無疑,他樂於出任這個角色,在哥本哈根最古老的游樂園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亨德里克親王帶著兒子們嬉戲的情景,父子三人一起坐旋轉木馬和迴旋滑道。這幅其樂融融的親子圖為亨德里克親王贏得了慈父的名聲,丹麥人也越來越喜愛這個可親可近的親王。

幾年後,弗雷德里克九世去世,瑪格麗特於1972年1月15日正式加冕登基,逾千年歷史的丹麥王室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瑪格麗特女王雖不掌握任何政治實權,但她極為關心丹麥時政和世界風雲,在她的新年講話中,經常會談到環保、現代民主制度等頗有爭議的話題。然而,真正令瑪格麗特二世飲譽歐洲王室的是她的多才多藝。在眾多藝術領域里,女王都顯露出難能可貴的藝術天賦:她的水彩畫和油畫在丹麥和瑞典展出,博得一片贊譽;她為托爾金童話故事集《圓環老爺》繪制了全部插圖,為安徒生童話劇《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設計了戲裝,還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出演的劇目製作了服裝和布景。當芭蕾舞團團長向觀眾介紹這位女士時,觀眾對她的藝術貢獻抱以熱烈的掌聲。當法國作家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總是要死的》的丹麥語譯著問世時,誰也搞不清譯者「H.M.維熱別克」是何許人士,後經證實:這本譯著正是瑪格麗特二世夫婦的聯袂之作。

生活中的瑪格麗特女王是一位自然親切、不願拘於禮儀的女性,她熱愛孕育她的國土和人民,經常乘坐遊艇巡遊於列島之間,秀麗典雅的丹麥風光是她各種藝術創作中最喜採用的素材。瑪格麗特女王及王室一家居住在哥本哈根的愛瑪蓮堡宮,每逢4月初,遷往行宮弗雷登斯堡。建於18世紀的弗雷登斯堡宮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庄園,庄園迄今仍保有一個古老的習俗:來訪的客人們可以用鑽石筆在玻璃窗上刻字留念。宮內的玻璃上至今仍留存著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手跡,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德國前總統馮·魏茨澤克的大名也在其中。每年夏季,瑪格麗特女王陪同丈夫回法國故里波爾多省度假。滿山遍野的葡萄園構築了寧靜和諧的田園美景,瑪格麗特女王總是盡情享用難得的消閑時光。每逢親王親朋來訪,女王總是親自上街采買,親自下廚,准備一頓地道的法餐,並用自家葡萄園中出產的葡萄酒款待賓客。

兩個兒子是瑪格麗特女王的驕傲。王儲弗雷德里克在大學主攻法律、政治和經濟,他愈來愈多地幫助母親分擔著各項王室義務,例如出席各種儀式和慶典活動。作為歐洲最古老王室的王儲,弗雷德里克無疑重任在肩。他接受了全面而嚴格的軍事訓練。自由跳傘、馬拉松,種種高強度的訓練練就了王儲健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性格,而這些是作為丹麥國王必須具有的素質。1995年,弗雷德里克王儲還加入了丹麥皇家海軍蛙人特種部隊。小王子約阿基姆似乎對農業頗感興趣。完成中學學業後,約阿基姆到澳大利亞一家農場工作了一段時間,隨後學習農業經濟學。和兄長一樣,約阿基姆也接受了軍事訓練,成為一名預備役軍官。在香港接受商務培訓時,約阿基姆結識了亞里山德拉·曼麗。曼麗年長王子5歲,是位干練出眾的白領,有1/4的中國血統。相識後不久,曼麗和王子喜結良緣。曼麗相貌清新端麗,甜美的笑容是她的標志,這笑容不但征服了她的白馬王子,也同樣征服了丹麥人的心。丹麥民眾滿心歡喜地接納了這位「微笑公主」作為他們的王妃。在北歐各國政要雲集一堂的婚宴上,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對曼麗說:「你的婆家是整個丹麥。」1999年昆明世搏會上,約阿基姆王子作為王室代表出席了丹麥館日的慶祝活動。他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他們所熟知的安徒生童話世界展,還有一個由他親自宣布的好消息:曼麗不久將為丹麥王室增添一名新成員。

「公主嫁給了王子,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在丹麥這個古老的童話之國,人們似乎可以聆聽到一曲動聽的人間童話。

㈤ 戰爭片外國人在澡澤中一個一個犧牲片名

德國王朝戰爭

- 首先王朝戰爭:對丹麥一戰在1864年當時,丹麥王國,除了自己的母語也占據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2公。其中,黑白花的居民主要是日耳曼人,所以加入了德意志邦聯;而石勒蘇益格除了日耳曼人公國的居民,也有很多丹麥人,因此沒有參加德國聯邦。丹麥國王一直試圖把兩個公國境內。丹麥新憲法頒布於1863年,這兩個國家為丹麥領土。這一舉動引起了德國的強烈反對,俾斯麥趁機挑起對丹麥的戰爭。 1864年2月開戰,丹麥,很快就敗下陣來。根據十月份在維也納簽署了和平條約的一年,普魯士佔領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奧地利獲得。

二王朝戰爭:普奧戰爭

丹麥戰爭結束後,他一直在積極籌劃奧地利的戰爭,因為一個統一的最大障礙德國,奧地利。他首先拉攏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外交,使他們不會干預時,奧地利的戰爭。 1866年6月17日普魯士出兵荷斯坦,為奧戰爭的發展。 7月3日,在薩Duowa(捷克共和國)的主要村莊,雙方展開決戰,一般的軍事勝利。此後,奧地利人無力再戰,已要求法國調停。 8月23日,雙方在布拉格,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銀行;不僅普魯士吞並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同時也占據了一些其他的土地,使整個德國領土佔領普魯士五分之三,人口三分之二。

第三王朝戰爭:普法戰爭

普奧戰爭結束後,建立了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邦聯。」全國統一的聯邦性質一直以來,它有一個統一的國會,軍事和外交力量的普魯士控制。德國統一已經走了一半路程,美國南部的其他地區,以及美茵河,毗鄰法國的四個小國(巴伐利亞州,巴登 - 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 - 達姆斯塔爾)。這四個國家試圖保持獨立,並由此逐漸接近法國,普魯士的抵制。法國擔心,因為德國的統一和變得更強,所以試圖破壞普魯士速度的統一。早在普奧戰爭的斡旋下,法國已建議,不能超過溪南主要的普魯士軍隊。 1870年,普法兩國發生爭議的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 7月13日,法國王大使浦要求,以確保該部落從來沒有同意霍亨索倫繼承西班牙王位。普泓委婉拒絕,並發生了什麼事電告俾斯麥,俾斯麥趁機篡改的消息,以挑起法國。發表於7月19日的消息後,法國宣布對普戰爭。戰爭,軍事的一般優點,並迅速取得了在法國,9月1日,當雙方展開決戰顏色爆發後。普魯士人數百炮擊輻條,在幾個小時內可達25,000法國傷亡。 15:00,法國軍隊提出的白旗投降,拿破崙三世成為階下囚。

㈥ 普丹戰爭的戰爭事件

1860年代初期,這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再度成為國際間的熱門爭辯話題,但這次丹麥所獲支持減少。克里米亞戰爭嚴重削弱俄羅斯國力,而法國則准備不再支持丹麥對該兩地的利益,以換取她在其他地區的得益。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艾伯特王子贊同德意志的立場,但英國官員緩和他們的情緒,認為德意志海軍在波羅的海擴張,威脅英國的海上霸權,結果英國支持丹麥。
丹麥再度重申石勒蘇益格為她的領土。1864年7月29日,德意志邦聯議會受到奧托·馮·俾斯麥的指示後,揚言會干預事件。11月6日,弗雷德里克七世宣布廢除丹麥憲法中影響荷爾斯泰因和勞恩堡 (Lauenburg)的條文,而保留對丹麥和石勒蘇益格的條文。九天後,克里斯蒂安九世繼承王位,馬上陷入困境。他最先要處理的首個法案,就是要簽署新憲法。然而,如若簽署,他將違反作為國王的條款;如若拒絕,他就會與理念一致的丹麥人民對立。結果,他兩難取其輕,在1864年11月18日及時簽署憲法。消息傳到德意志後,群眾激動憤慨。1852年,奧古斯滕伯格公爵克里斯蒂安放棄對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主權,其宣稱比新任丹麥國王還要好;而今其子弗里德雷克聲稱沒有與父親一起放棄權利,故此自稱有繼承弗里德雷克七世的權利。荷爾斯泰因人民反應激烈,支持奧古斯滕伯格的弗里德雷克;後來丹麥新憲法廣為人知,石勒蘇益格人民也響應行動。德意志王侯和人民都熱情支持弗里德雷克。雖然奧地利和普魯士持負面態度,邦聯議會仍決定佔領荷爾斯泰因,以待繼承問題之解決。 1864年12月24日,薩克森和漢諾威軍隊以德意志邦聯名義進駐荷爾斯泰因。受到兩支軍隊和當地居民的支持,弗里德雷克公爵自立為「弗里德雷克八世」。縱然德意志民意熾熱,奧普兩國都未能備戰,唯恐牽涉到一場歐陸戰爭——俾斯麥稱之為「愚蠢之舉」。俾斯麥深深明白,奧普兩國曾簽署1852年的協議,故此必須維持其繼承法則。當丹麥違反協議條款,她們能採取的行動必須完全正確,致使其他歐陸國家無法借故干預。克里斯蒂安九世頒布新憲法時,作為簽約國的奧普兩國,就有合理的開戰理由。英國與俄國反對德意志邦聯的行動;而薩克森的博伊斯特伯爵則建議,巴伐利亞應在邦聯議會正式提出動議,承認弗里德雷克公爵的權利。這幫助俾斯麥勸諭奧地利立即採取行動。12月28日,奧普在邦聯議會提出動議,要求邦聯佔領石勒蘇益格,致使丹麥遵守1852年協議之條款。這表示承認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權益,結果被邦聯憤然拒絕;隨後,奧普政府知會邦聯,表示會以獨立歐陸國家身份行動。1864年1月16日,奧普兩國簽署協議。奧地利草擬的一項條款,是為了維持1852年協議;但俾斯麥將之取消,改為奧普兩國只能共同決定該兩個公國的關系,而且兩國如若沒有對方同意,都不能決定繼承問題。
在此階段,如若丹麥願意為情況之迫切讓步,經抗議後撤出石勒蘇益格,歐洲國家可能會干預,邦聯會讓石勒蘇益格重歸丹麥;至於歐陸國家奧地利和普魯士,則會毫無選擇,只能阻止荷爾斯泰因公爵的任何行動。為了避免如此情況,俾斯麥讓丹麥相信英國威脅普魯士——如若戰事開始,英國將會插手。但其實,英國並沒有如此計劃。這種不顧他人的詭計成功了,縱使英國政治家先前曾支持丹麥。丹麥立場依然強硬;奧普聯軍在1864年2月1日渡過艾達河。奧普兩國原先沒有計劃入侵丹麥,但在2月18日,一些普魯士輕騎兵 (Hussar)受到一場騎兵遭遇戰刺激,橫越邊界並佔領科靈 (Kolding)。俾斯麥決定利用這情況扭轉局勢。他向奧地利力陳採取強硬政策的需要,以期徹底解決公國以至德意志邦聯的問題;奧地利不情願地支持戰爭。3月11日,兩國簽署一項新協議,宣布1852年協議無效;兩個公國在丹麥作為整體的地位,則將成為友好協議的主題。 1863年,克里斯蒂安九世繼位後,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並入丹麥。俾斯麥後來以其外交才智,勸服奧地利加入戰爭,並得到其他歐洲大國的同意和邦聯的支持。6月25日,倫敦會議結束,各國未能達成協議。在一天前,由於停火令結束,奧地利和普魯士達成新協議,改變戰爭目標,要令丹麥與公國分離。之後,一場短暫戰役結束,奧普與丹麥在8月1日初步議和。丹麥國王放棄對公國的所有權利,將之讓與奧地利皇帝和普魯士國王。
作為入侵者的奧普兩國,將這次戰爭表達為執行德意志邦聯法律。戰爭為期短暫。丹麥在迪伯爾戰役失敗後,未能保衛石勒蘇益格的邊界,被迫撤出到丹麥本部,在投降前更被完全逐出日德蘭半島。

閱讀全文

與丹麥電影1864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