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泥灣簡介
《南泥灣》是由中宣部,陝西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宣傳部,延安市委宣傳部,八一電影製片廠榮譽出品,鍾雷、葉志偉執導,彭丹、董勇、楊駿、張靜靜、沈佳凝、蘇丹、許鉑岑等領銜主演紅色革命劇。
該片主要講述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八路軍三五九旅在缺衣少糧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懷著對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創造生命奇跡的真實而悲壯的故事。
《南泥灣》電視劇拍攝選址在甘泉縣道鎮東溝涼台水庫,拍攝場地已於2017年3月3日動工建設,3月22日正式開機拍攝,預計拍攝45天。
該片集中反映黨中央在延安時期為克服經濟困難,減輕人民負擔開展得轟轟烈烈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生產運動。
『貳』 郭蘭英 個人簡介
如果說郭蘭英是把戲曲表演引進歌劇表演的第一人,也許並不確切,但說她是在這方面最有成就的藝術家,應該是世所公認、不存任何爭議的。她從聲樂、表演、台詞、訓練以及繼承和創新、風格的確立等方面為中國新歌劇藝術完整體系的建立所作出了的貢獻是開拓性的,更是歷史性的。
郭蘭英,著名歌劇、晉劇表演藝術家,出生於1930年,山西平遙香樂村人。她幼學山西中路梆子,12歲在太原開化寺戲園初次登台,一舉成名;14歲在張家口掛頭牌,享譽塞外劇壇;1946年秋,她在張家口離開戲曲團,參加華北聯大文工團,開始從事新歌劇事業,演出秧歌劇《王大娘趕集》、《夫妻識字》和《兄妹開荒》等;1947年加入華北聯合大學戲劇系邊學習邊參加演出;1948年8月轉入華北大學文工一團,同年在石家莊首次演出《白毛女》獲得成功;1949年以《婦女自由歌》灌制了第一張唱片。建國後,她先後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央實驗歌劇院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擔任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協第二、三屆理事。她於1982年告別舞台,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番禺創辦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首屆金唱片獎。
郭蘭英嗓音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行腔富於韻味,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由於她戲曲功底很深,演唱兼蓄神、情、形、聲、腔、字六藝之美,所以她所扮演的人物,達到了歌唱與表演的高度和諧統一。主演的歌劇劇目有:《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竇娥冤》、《紅霞》等。她的歌曲演唱也獨具藝術魅力,代表曲目《綉金匾》、《翻身道情》、《南泥灣》、《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八月十五月兒明》等流傳至今。
『叄』 有哪些安徽的明星
安徽的明星有李小璐、趙薇、陳曉、馬思純、蔣雯麗、田海蓉、湯加麗、許嵩、蔣夢婕、謝楠、張恆、甘婷婷、姜潮等。
1、李小璐,1981年9月30日出生於安徽安慶(一說北京),畢業於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中國影視演員。
2、趙薇(Vicki Zhao),1976年3月12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導演、監制,取得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的學位。
3、陳曉,1987年7月5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4、許嵩(Vae),1986年5月14日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內地創作型男歌手,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
5、蔣雯麗,1969年6月20日生於安徽蚌埠,中國影視女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會員。199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6、馬思純(Sandra),1988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馬思純演藝經歷:
2008年,馬思純主演了正式出道演藝圈的首部作品,她與郭曉冬搭檔主演了根據網路小說《爸爸我懷了你的孩子》改編的都市愛情劇《戀人》,並在劇中飾演了敢愛敢恨的女主角思純。
同年,馬思純還與檀健次、莫文蔚、蔣雯麗共同出演了電影《秘岸》。2009年,馬思純又出演了蔣雯麗執導的劇情片《我們天上見》。
2011年,馬思純與胡歌、陳柏霖、陳意涵合作出演了都市時尚劇《摩登新人類》,並在劇中飾演了知性聰慧的完美小姐溫雪。
2012年,馬思純與范植偉搭檔主演了現代情感電影《歲月無聲》,並在劇中飾演了女主角楊朵朵,馬思純也憑藉此片獲得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最佳新人獎。
隨後,馬思純還與扎西頓珠搭檔主演了系列都市時尚單元劇j《刷新3+7》之《小城故事多》,並在劇中飾演了如丁香花般的美麗女孩小苗。
2015年,馬思純與張若昀等人共同主演了青春校園喜劇片《奇葩朵朵》;隨後,她與霍建華搭檔主演了根據同名網路小說改編的懸疑愛情劇《他來了,請閉眼》,並在劇中飾演了溫婉甜美且聰慧堅強的女主角簡瑤,而該劇在搜狐視頻播出期間的網路播放量便突破了十二億次。
同年,馬思純還與鹿晗、井柏然、王景春聯袂主演了動作懸疑冒險片《盜墓筆記》,她在片中則飾演了擁有美貌且精明干練的女探險者阿寧,該片在上映後則取得了超過十億人民幣的票房績;此外,她還客串出演了根據吳若甫真實經歷改編的現代警匪片《解救吾先生》。
2016年8月,她開始與盛一倫搭檔主演根據橘花散里小說《將軍在上我在下》改編的古裝愛情劇《將軍在上》,並在劇中飾演英俊瀟灑且武功高強的英武女將軍葉昭;隨後,馬思純還參與了賴聲川執導的時代話劇《如夢之夢》的演出活動。
9月,其與周冬雨合作主演的現代言情片《七月與安生》在全國公映,她在片中飾演了美麗善良卻又擁有反叛心理的優等生七月,而馬思純也憑借該片獲得了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2017年5月,馬思純確定與陳偉霆搭檔主演現代都市勵志劇《橙紅年代》,而她則在劇中飾演才貌雙全且敢愛敢恨,有膽有識又溫婉柔情的麻辣警花胡蓉;8月,其出演的古裝探案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殺青。
9月,馬思純又憑借《左耳》獲得了第16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學會獎;隨後,她還首次人選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並位列第七十九 。
2018年3月,馬思純開始以固定嘉賓的身份參加情境益智互動推理秀《我是大偵探》;4月30日,她參加了中央電視台五四青年節晚會的錄制,而她在晚會上則獲得了「五月的鮮花」優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5月,其領銜主演的現代劇情片《蕎麥瘋長》在重慶開機;8月,她還入選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娛樂領域)。
『肆』 彭丹的介紹
彭丹,1974年111月10日出生於湖南長沙,香港演員,舞蹈家。第十屆全國青聯常委,甘肅省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文體委員。2中國健康扶貧工程理事會名譽會長。314歲時被公派到美國茱莉亞學院留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秀,成為該院第一位拿到全額獎學金的華裔學生;4在美深造的八年期間,連續三屆榮獲「世界亞洲小姐」選美冠軍、「美國中國小姐」選美冠軍、「美國華裔小姐」選美冠軍,成為唯一一位在世界選美舞台上榮獲三連冠的東方女性;51995年,主演了英語影片《落鳥》,這是彭丹的處女作;52000年,主演了國慶獻禮片《開著火車上北京》,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並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港台演員;2004年,主演了歷史題材片《黃埔軍人》,獲好萊塢國際電影星光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四獎項;62006年,彭丹參演了傳記電影《張思德》,該片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長春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和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2009年,主演了愛國故事片《可愛的中國》,該片成為中宣部六十周年國慶獻禮片四部重點推薦片之一;72013年,彭丹編導並主演的歷史片《南泥灣》,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黨的十八大重點獻禮影片」,彭丹獲得「2013年最佳新銳導演獎」和「第五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大獎」;82014年,獲得首屆中美國際電視節最佳女主角獎。
『伍』 敦蘭英的來歷
郭蘭英,1929年12月出生,著名女歌唱家,籍貫是山西平遙縣,主演了《秦香蓮》、 《李三娘挑水》、《二度梅》等一百多部傳統戲,代表作品《我的祖國》、《南泥灣》。她先後在中央戲劇學院附屬歌舞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任主要演員,主演了新歌劇《白毛女》、《劉胡蘭》、 《春雷》、《紅霞》、《小二黑結婚》、《竇娥冤》等。作為中國藝術的使者,她曾訪問了蘇聯、羅馬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義大利、日本等20個國家,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郭蘭英於1982年告別舞台,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創辦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首屆金唱片獎。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的主持人方靜據傳是郭蘭英的徒弟。
郭蘭英,1929年12月出生,著名女歌唱家,籍貫:山西平遙縣,主演了《秦香蓮》、 《李三娘挑水》、《二度梅》等一百多部傳統戲,代表作品《我的祖國》、《南泥灣》。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的主持人方靜據傳是郭蘭英的徒弟。
郭蘭英 - 職業生涯
1946年秋,郭蘭英在張家口離開戲曲團,參加華北聯大文工團,開始從事新歌劇事業,把傳統戲曲藝術中的唱功和做功融化到新歌劇中。1947年入華北聯合大學戲劇系邊學習邊參加演出。1948年8月轉入華北大學文工一團。曾演出《王大娘趕集》、《夫妻識字》、《兄妹開荒》等歌舞劇。1949年4月,她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參加了在匈牙利舉行的第2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以演唱《婦女自由歌》獲獎。
新中國成立後,她先後在中央戲劇學院附屬歌舞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任主要演員,主演了新歌劇《白毛女》 、 《劉胡蘭》 、 《春雷》 、 《紅霞》 、 《小二黑結婚》 、 《竇娥冤》 等。作為中國藝術的使者,她曾訪問了蘇聯、羅馬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義大利、日本等20個國家,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郭蘭英於1982年告別舞台,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創辦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首屆金唱片獎。
郭蘭英 - 任教生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女,碩士,教授。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高校教齡23年。曾擔任課程: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聽說、英語口語、翻譯、英美概況、英美文學史、口譯、英語綜合技能等。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語言教學與測試研究。主要成果:公開發表省級以上論文20餘篇,
『陸』 彭丹是導演嗎
彭丹任導演《南泥灣》首映
2012-12-07 15:49:37來源: 北京晚報(北京)有0人參與
0
本報訊 昨晚,由彭丹執導並主演的影片《南泥灣》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首映研討會。彭丹說:「我一直堅持《南泥灣》要實景拍攝,帶領著劇組轉戰陝西富平、富縣、甘泉、銅川、黃龍等地,走過深山叢林、冰山雪地,這一拍就是兩個月,大家集體駐扎在深山中,夜以繼日地拍攝,最長的一次連續拍攝了九個通宵。我覺得只有親自進入到那種艱苦的環境,體會到革命先烈創業環境的艱辛,才能真正感受到『南泥灣精神』之所在,繼而還原出一個真實的南泥灣,而不是在攝影棚里拍出的沒有半點厚重意識的南泥灣。我就想做有態度、有誠意的電影。」
作為一部講述革命歷史、謳歌革命先烈的主旋律電影,《南泥灣》並沒有局限於過去那種刻板的再現革命人物豐功偉績的敘事方式,電影中既有文藝片的細膩、商業片的節奏,又有主旋律的震撼,裡面既有同志情、戰友情,也有男女之間的愛情,並且還有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戰士們與群狼搏殺的場面。 在觀看完影片之後,觀眾對劇中「人狼大戰」的戲特別感興趣。楊奕D141
『柒』 大家對演員彭丹了解多少看過她的幾部劇
彭丹出生於1974年11月10日的湖南長沙,不光是優秀的香港演員,舞蹈家。彭丹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彭丹的外公還曾擔任遵義市副市長。所以我認為彭丹就是一個很具有正能量的人。
2009年,彭丹主演了愛國故事片《可愛的中國》,該片成為了中宣部六十周年國慶獻禮片四部重點推薦片之一;2013年,彭丹編導並主演了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黨的十八大重點獻禮影片」的歷史片《南泥灣》,彭丹也因此獲得了「2013年最佳新銳導演獎」和「第五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大獎」。總的來說,彭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紅色女演員」。
『捌』 南泥灣的創作背景
《南泥灣》的創作背景:
1942年以來,南泥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吸引了許多著名人士前來參觀,寫了很多詩。
著名愛國將領續范亭的《南泥雜詠》20多首詩歌、著名詩人蕭三的《我兩次來到南泥灣》、詩人何其芳的散文《記王震將軍》都對南泥灣墾殖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1943年,陝甘寧邊區軍民大規模生產運動逐漸達到高潮。這一年,延安軍民精心准備慰安用品,將藝術項目帶到南泥灣,慰問第三五九旅全體官兵。
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秧歌隊負責藝術節目的籌備工作,它認為應排演一場與第三五九旅有關的節目。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作者最終構思出一種秧歌舞蹈,名為《挑花籃》。八位女演員提著八對花籃,在幕間休息的舞台上表演。這段插曲的最後一段歌詞叫做《南泥灣》。
詩人賀敬之接到為該插曲創作歌詞的任務後,結合自己對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特別是第三五九旅墾荒南泥灣的深刻認識和體會,充分醞釀、一氣呵成寫出了歌詞,由馬可採用陝北民歌的調式,為它譜了曲。
秧歌舞《挑花籃》在南泥灣慰問演出中,極受第三五九旅全體官兵的歡迎。王震高興地走上舞台,與該節目的演員一一握手,並與她們合影留念。歌曲《南泥灣》就這樣誕生了。
(8)電影南泥灣女演員擴展閱讀
1943年,這首曲子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團隊作品。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
歌名:南泥灣
演唱:郭蘭英
詞:賀敬之
曲:馬可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
唱一呀唱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當年的南泥灣,到處呀是荒山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
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
學習那南泥灣,處處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戰斗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向前呀,鮮花送模範
『玖』 南泥灣電影彭丹飾演什麼
《南泥灣》2012年拍攝。彭丹導演。
彭丹在影片中飾演一位八路軍女戰士「苗子」。
『拾』 郭蘭英小時候的故事
在山西太原的一個海子邊,冬日總能看到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獨自趴在冰面上練聲,而這個女孩,正是郭蘭英。她對這段生活有著切身的感受;這是她童年生活的寫真。
蘭英出生於山西平遙一個貧苦農家,生活所迫,六歲開始學戲,在太原師娘家裡受盡折磨,舊戲班中有「好功夫是打出來的」或「身上不脫層皮,難得學好戲,」的說法。而蘭英所以能咬牙挺住,是她心中有個「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的念頭。
無論是在三伏酷日下或三九冰凌上,她都堅持練功練唱。也是由於她本人的喜愛,總盼著出師後能讓父母過上幾天好日子。即使膝蓋跪出紫包,臉上留下傷痕,也從不懈怠。她認為對待藝術要有橫下一條心的狠勁,不是靠挨打,要自己發狠才行。
他把「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成座右銘,真是一滴血汗一分藝術。
她13歲還不識字,只記得「郭」字右邊的大耳朵,「蘭」字頭上的兩個小辮子,「英」字下面有兩條腿,看到戲園子門前「戲碼」牌子上的「象形」字,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掛上頭牌。但掛了頭牌也仍然是班主的「搖錢樹」。直到他參加革命,才徹底擺脫苦難,獲得攀登藝術高峰的自由。
(10)電影南泥灣女演員擴展閱讀:
郭蘭英1929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1982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番禺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郭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