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雨果電影主要演員

雨果電影主要演員

發布時間:2022-08-29 08:23:34

『壹』 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中的雨果是誰演的

阿沙·巴特菲爾德(Asa Butterfield),1997年4月1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伊斯林頓。阿沙7歲便開始了他的表演生涯,每個星期五下午放學後都會去青年演員劇院表演。2006年,他便獲得了出演戲劇《我和托馬斯》的機會。2008年是他演藝事業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他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飾演了主角Bruno。該電影從一個9歲德國小男孩的眼睛來審視二戰中德國納粹集中營,最終以震撼人心的結局感動了千萬觀眾,而阿沙·巴特菲爾德精湛的演技引起了演藝界和廣大觀眾的注意。他在2012年上映的3D電影《雨果的秘密》中飾演主角雨果而廣受喜愛。

『貳』 雨果簡介

一、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二、1802年,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宣傳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

三、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2)雨果電影主要演員擴展閱讀:

雨果其人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其父勃魯都斯·雨果為拿破崙麾下的一位將軍。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

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維克多·雨果:「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2月26日是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誕辰,他在法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位大文豪給世界人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他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至今深受全世界讀者喜愛。

這位法國大文豪還和中國有著不解的淵源,他是一個寫信痛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罪行的勇者、一個中國古董的收集者、一個創作了不少中國特色水墨畫的人。

維克多·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的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以及21卷哲理論著,共計79卷,而且每篇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

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同時,他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其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終其一生共創作了幾千幅畫作,而且他畫的不是歐洲的主流畫,畫的主要是中國特色的水墨畫。

『叄』 誰有雨果的字資料

雨果(Victor Hugo)詩選
維克多·雨果(1802-1885),1827年發表《克倫威爾》序言,成為當時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雨果本人亦因此而被公認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其主要詩集有《頌詩集》、《新頌歌集》、《頌詩與長歌》、《東方吟》、《秋葉集》、《黃昏之歌》、《心聲集》、《光與影》、《靜觀集》、史詩《歷代傳說》、《上帝》和《撒旦的末日》。小說最著名的有《九三年》、《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於巴黎,法蘭西舉國為他誌哀。
六月之夜 莎士比亞 夜 風暴 致世紀病孩 播種季——傍晚 良心
六月之夜
當夏日的白晝退盡,繁花似錦的平原
向四面八方飄灑著令人陶醉的香氣;
耳邊響起漸近漸遠的喧聲,閉上雙眼,
依稀入睡,進入透明見底的夢境里。
繁星越發皎潔,一派嬌美的夜色,
幽幽蒼穹披上了朦朦朧朧的色彩;
柔和蒼白的曙光期待著登台的時刻,
彷彿整夜都在遙遠的天際里徘徊。
1837年9月28日
白英瑞 譯
莎士比亞
迎著恥辱和嘲諷,莎士比亞
躍出,頭帶風暴,沖破雲層,
幽晦的詩人寫了一部作品,那
樣艱澀,那樣壯麗、恢宏,
光彩奪目,滿是深淵,眩暈,
光焰射向山頂,
在未聞的幽境,那麼陰沉、豐富,
三百年來,思想家迷濛,
凝視他,驚愕,那是一切的歸宿,
那是人類心靈深處的一座山峰。
杜青鋼 譯


繼銅色的天幕,是灰沉
的蒼穹。夜邁出一步。
黑暗之物將生,
樹林竊竊私語。
風,吹自九霄。
黃昏金毯閃爍
的水面,皺起,一道道
黑夜的幽波。
夜又進了一步。
剛才,萬物在聆聽。
此刻,已闃然無語,
一切在逃亡、藏匿、寂沉。
所有生命、存在和思想
焦急關注
冥冥寂靜走向
陰暗大境的腳步。
此刻,在雲霄,
在陰暗的廣度,
萬物明顯感到
一個偉大神秘的人物。

陷入沉思,
邊毀邊創造的上帝,
面對出混亂走向
虛無的世界,會怎麼想?
他是否在傾聽我們的聲音?
和俯耳於天使,傾耳於惡魔?
巡視我們昏睡的夢境, 他想到什麼?
幾多太陽,崇高的幽靈,
閃亮的軌道上多少星體,
在深淵,有多少
他或不滿意的天地!
汪洋無垠,
幾多巨魔,
黑暗中,滾動
多少畸形的生靈。
液汁流淌的宇宙,
還值得注視?
他是否會砸爛這鑄模,
拋棄一切,重新開始?

唯有祈禱是避難所!
在幽暗的時刻,我們看見
所有創造
似黑魆魆的大殿。
當寒影浮盪,
當藍天出眼中隱去,
來自天空的思想
只是縷縷恐懼。
啊!沉寂蒼白之夜
在我們心間抖動某物!
為何在虛中覓尋?
為何要跪地匍伏?
這神秘的纖維是什麼?
陰郁的恐慌,
為何麻雀失去自由?
雄獅再無法稱王?
沉於黑暗的一個個問題:
在布滿哀愁的天空;
在靈魂沉落、雙眼迷失
聞所未聞的幽冥中,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致使人,被驅逐的精神,
怕見你可怕的寧靜,
啊,無垠的陰影。
杜青鋼 譯
風暴
啊,我我們頭上吹號的風,
你用狂暴的長翼,突然
撕碎透明的深淵,
我們像你,是過客,是遊魂,
如同你,我們走向陰影指示的地域,
如同你,我們沒有歸宿。
杜青鋼 譯
致世紀病孩
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如果你
還這樣蒼白,
當我看見你步入我命運的陰影,
我已朽,你是小孩;
如果發現我們歲月之鏈鉸在一起,
我將跪拜,
注視你,讓死神走向我,
讓窺視你的幽靈遠遠離開;
如果你的手這樣蒼白弱小,
當你在搖籃
顫抖,彷彿在等待生長的翼,
猶如小鳥;
如果我看不到你的紅潤、強壯和歡笑,
如果你沉入憂傷的夢境,
如果你不隨手關掉
身後那扇門;
如果我看不到你像美女一樣
健康、歡笑、矯捷而行,
如果你像
不願留下的弱小精靈,
我會認為在這個世界,裹屍布有時
與襁褓同道,
你來為了離去,你是帶我遠離
的襁褓。
杜青鋼 譯
播種季——傍晚
這正是黃昏的時分。
我坐在門樓下,觀賞
這白晝的余輝照臨
工作的最後的時光。
在沿著夜色的田野,
我凝望著一個衣衫
襤褸的老人,一把把
將未來的收獲播散。
他那高大的黑身影
統治著深沉的耕地。
你感到他多麼相信
光陰的有益的飛逝。
他獨在大野上來去,
將種子望遠處拋擲,
張開手,又重復開始,
我呢,幽暗的旁觀者。
沉思著,當雜著蜚聲,
黑夜展開它的影子,
彷彿擴大到了群星
那播種者庄嚴的姿勢。
梁宗岱 譯
良心
攜帶著他的披著獸皮的兒孫,
蒼顏亂發在狂風暴雨里奔行,
該隱從上帝耶和華前面奔逃,
當黑夜來時,這哀愁的人來到
山麓邊,在那一片浩漫的平蕪
他疲乏的妻和喘息的兒孫說:
「我們現在且躺在地上去入夢。」
唯有該隱不睡,在山邊想重重。
猛然間抬頭,在凄戚的長天底,
他看見隻眼睛,張大在幽暗裡,
這眼睛在黑暗中深深地看他。
「太近了」,他震顫著說了這句話。
推醒入睡的兒孫,疲倦的女人,
他又凄切地重在大地上奔行。
他走了三十夜,他走了三十天,
他奔走著,戰栗著,蒼白又無言,
偷偷摸摸,沒有回顧,沒有留停,
沒有休息,又沒有睡眠,他行近
那從亞述始有的國土的海濱,
「停下吧,」他說,「這個地方可安身
留在此地。我們到了大地盡頭。」
但他一坐下,就在凄戚的天陬,
看見眼睛在原處,在天涯深處。
他就跳了起來,他驚戰個不住,
「藏過我!」他喊著,於是他的兒孫
掩住唇,看那愁苦的祖先顫震。
該隱吩咐雅八——那在氈幕下面,
廣漠間,生活著的人們的祖先,
說道:「把那天幕在這一面舒張。」
他就張開了這片飄搖的圍牆,
當他用沉重的鉛垂把它壓住,
「你不看見了嗎?」棕發的洗拉說,
(他的子孫的媳婦,柔美若黎明。)
該隱回答說:「我還看見這眼睛!」
猶八——那個飄游巡逡在村落間
吹號角敲大鼓的人們的祖先,
高聲喊道:「讓我來造一重柵欄。」
他造了銅牆,將該隱放在後邊。
該隱說:「這個眼睛老是看著我!」
海諾克說:「造個環堡,堅固嵯峨,
使得隨便什麼人都不敢近來,
讓我們來造一座高城和堅寨;
讓我們造一座高城,將它緊掩。」
於是土八該隱,鐵匠們的祖先
就築了一座崔巍非凡的城池,
他的弟兄,在平原,當他工作時
驅逐那約椰士和賽特的兒孫;
他們又去挖了過路人的眼睛,
而晚間,他們飛箭射明星燦爛,
岩石代替了天幕飄動的城垣。
他們用鐵鎖鏈把大石塊連並,
於是這座城便像是座地獄城,
城樓影子造成了四鄉的夜幕,
他們將城垣造得有山的厚度,
城門上銘刻看,禁止上帝進來。
當他們終於建築完了這城砦,
將該隱在中央石護樓中供奉。
他便在裡面愁苦。「啊,我的公公!
看不見眼睛嗎?」洗拉戰栗著說,
該隱卻回答道:「不,它老是在看。」
於是他又說:「我願意住在地底,
像一個孤獨的人住在他墓里,
沒有東西見我,我也不見東西。」
他們掘了個坑,該隱說:「合我意!」
然後獨自走到這幽暗的土塋,
當他在幽暗裡剛在椅上坐穩,
他們在他頭上鋪上泥土層層,
眼睛已進了墳墓,注視著該隱。
雨果-威文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戲劇藝術學院,這位藍眼睛、氣質獨特的演員首次擔綱主演是1983年社會道德題材的低成本劇情片《城市邊緣》(「The City's Edge」),據稱這是澳大利亞第一部從同情的角度刻劃土著人所處惡劣環境的影片。1991年,雨果因在喬斯林-穆爾豪斯(Jocelyn Moorhouse)執導的影片《證據》(「Proof」)中成功地刻畫了盲人攝影家馬丁(Martin),而獲得澳大利亞電影協會(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最佳男演員獎。

1994年,雨果-威文因在倍受推崇的影片《沙漠皇後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中飾演一位神秘的舞會皇後蒂克(Tick)而在國際影壇上贏得了聲譽。次年,他在影片《變種孩》(「Rex in Babe」)中為牧羊犬配音,得到了觀眾的進一步認可。這期間,雨果-威文還參加了幾部美國電視劇的拍攝,其中最著名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視短劇《達達之死》(「Dadah Is Death」),在片中與朱莉-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和薩拉-傑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演對手戲。與此同時,雨果-威文除了繼續在澳大利亞發展外,還參加拍攝了好萊塢高成本影片《黑客帝國》(「The Matrix」),在片中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和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演對手戲,飾演邪惡的「特工」史密斯(Agent Smith)。

繼拍攝了《黑客帝國》之後,雨果-威文又拍攝了幾部反響不大的浪漫喜劇片《奇怪星球》(「Strange Planet」,1999年)和《俄國洋妞》(「Russian Doll」,2001年)。隨後,雨果-威文又再次回到高成本的特技影片上,參加了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執導、改編自的英國現代幻想小說泰斗、牛津大學文學教授J.R.R.托爾金(J.R.R. Tolkien)的《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的拍攝工作。而在今年的《黑客帝國》續集中,雨果帶著一顆復仇之心殺回來了,成千上萬個被克隆的史密斯被派去阻止尼奧(Neo,基努-里維斯飾)和他領導的與電腦人的斗爭。(靜雨)

『肆』 求雨果簡介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中文名: 維克多·雨果
外文名: Victor Hugo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貝桑松
出生日期: 1802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 1885年5月22日
職業: 文學 ,小說家
畢業院校: 法蘭西學院
主要成就: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
代表作品: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
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進入法學院學習,但是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維克多·雨果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朱麗葉·德魯埃幾乎每天都要給雨果寫一封情書,直到他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l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現在叫《船長》)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 雨果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伍』 雨果的全名

雨果·維文(Hugo Weaving,1960年4月4日-),澳大利亞著名電影及舞台劇演員、配音演員。代表角色包括:《黑客帝國》的史密斯探員(Agent Smith)、《指環王電影三部曲》的精靈王埃爾隆德、《V字仇殺隊》的主角V。配音方面,他曾為動畫電影《快樂的大腳》的諾亞與真人電影《變形金剛》的威震天配音。

『陸』 雨果的詳細資料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墮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

[編輯]
作品
[編輯]
劇本
《克倫威爾》 1827年發表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
《愛爾那尼》(愛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徹底勝利的標志。
[編輯]
小說
《巴黎聖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羅德是一對比,前者外貌醜陋,但心地純潔善良。後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愛絲美拉達則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志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海上勞工》
《悲慘世界》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終於寫完全書。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學手法,思想觀念的文學巨著。在小說中,雨果描述了下層人民的深重苦難。並且通過主人公冉阿讓的遭遇,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雨果簡介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

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0歲時因發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

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

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

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柒』 雨果資料

作家介紹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且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頭銜,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 雨果從小天資聰明,九歲時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寫的《讀書樂》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由於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詩歌大多是歌頌保皇主義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問世後,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從此與諾蒂埃結緣,促使了雨果開始逐漸轉為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領袖。雨果屬於法國人民,同時也屬於全世界人民。他的偉大精神、他的不朽作品,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巴黎聖母院
創作背景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小說的插圖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普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故事簡介
丑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鍾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埃斯梅拉達,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埃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但沒有死。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埃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埃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埃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西莫多撫著埃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故事中還有落魄詩人Gringoire 和丟失了孩子的可憐母親「香花歌樂女」的襯托劇情。)
小說評價
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們的手中。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美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鍾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蔑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鍾人卡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美拉達那裡,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美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 作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這部小說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是雨果把善惡美醜做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種對照卻不是按傳統的方式不美與善,丑與惡分別集中在兩類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迴避丑怪的一面,而是讓他們互相交錯:外表美好的,其內心未必善良;外表醜陋的,其內心未必不美,未必不善。 巴黎聖母院,威嚴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視著滾滾河水、芸芸眾生,曾經是多少人間悲劇、人間喜劇的見證!在雨果的這部小說中,它彷彿有了生命的氣息,庇護愛斯美臘達,證實克洛德的罪行,悲嘆眾路好漢嘗試打擊黑暗統治而英勇獻身的壯舉,驚贊卡席莫多這「渺不足道的微粒塵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劊子手踩在腳下的俠義行為;它甚至與卡席莫多合為一體,既是這畸形人靈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異軀殼的依託。在雨果的生花妙筆下,它活了起來,同時也以它所銘刻、記述並威武演出的命運交響曲增添了偉大作家的光輝。美麗的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建築藝術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時代就對建築藝術——尤其是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及至青年時代,他至少進行了三年的准備,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屢次親身鑽進聖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時廣泛閱讀有關資料,掌握了法國人引以為榮的這座建築物所有的奧秘,便於1830年7月著手寫稿。他假託在那兩座巍峨高聳的鍾樓之一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說是這個支配人類的命運,事實上支配那愚昧時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確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就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席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沖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沖突,終於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死光的慘烈結局。我們在這部巨著中看見的命運,就是在特定環境即中世紀的法國首都,愚昧迷信、野蠻統治猖獗的那個社會之中,發揮其橫掃一切的威力。《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正是由於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主義死板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注意:《巴黎聖母院》是第一部具有雨果自身風格的長篇小說,他在十九歲時就已寫出第一部長篇小說《冰島凶漢》(又譯《冰島魔王》),只不過出版時沒有署名。

『捌』 求電影名

《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
中文名稱:V字仇殺隊
英文名稱:V for Vendetta
別名:V怪客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3CD/AC3 WAF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詹姆斯·麥克提格 James McTeigue
電影演員: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約翰·赫特 John Hurt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區:美國,德國
語言:英語
簡介:
200641103622500.jpg
轉自WAF.com.cn

導 演:詹姆斯·麥克特格 James McTeigue
主 演: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史蒂芬·弗萊 Stephen Fry
約翰·赫特 John Hurt
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
Rupert Graves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Roger Allam
Sinéad Cusack
Nicolas de Pruyssenaere
上 映:2006年03月17日
地 區:美國 德國
對 白:英語
評 分:8.2/10( 46522票 )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時 長:132 分鍾
類 型:劇情 科幻 驚秫 動作
分 級:英國:15 澳大利亞:MA 美國:R
發 行:華納兄弟
官方網站:http://vforvendetta.warnerbros.com/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34409/

劇 情: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當時的英國正處於冷酷的極權統治之下,特權等級無情剝削貧困勞動階層,同時以暴力壓制此起彼伏的革命。

女主角艾菲(娜塔莉•波曼飾)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某次遭受匪徒襲擊,千鈞一發時刻被一個蒙面人解救,這個神秘英雄正是被人匿稱為「V」的革命者。V(雨果•維文飾)是個沉靜、知識型的俠客,以對抗極權為己任,希望能以地下革命手段,拯救整個英國被剝削受壓迫的勞動人民。

V的革命行動建基於前英國革命英雄蓋•福克斯(Guy Fawkes)的精神上,這個傳奇人物曾於1605年的11月5日策動一個地下革命行動,以推翻當時的暴君詹姆士一世,但行動之前,他已被發現於國議會地底隧道藏了三十六桶炸葯,隨即被逮捕並被施以絞刑。

V誓要完成福克斯未完的革命事業,在未來世界背起正義使命。承受救命恩情的艾菲對V的身份產生濃厚興趣,並且隨著與他的接近而逐漸揭開了V的真正身份,同時亦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發現,並且開始明白自己與V原來註定在同一陣線,以對付未來社會的腐敗強權……

幕後故事:駭客原班人馬

以《駭客帝國》技驚全球的沃卓斯基兄弟再度出手,泡製這部同樣以未來為背景的奇幻動作電影,這次他們提拔了《駭客帝國》系列的首席助理導演詹姆士•麥提格負責執導本片。其實本片的拍攝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已開始醞釀,但沃卓斯基兄弟當時全力製作《駭客帝國》3部曲,十年過去,兄弟倆認為自己在導演中傾盡精力,故將導演重任交給了麥提格。

《V怪客》改編自原名經典漫畫,原作首現於81年一本叫《Warrior》的漫畫月刊,一出即引起爭議,原作由阿倫•摩亞及大衛•萊特合編,出版26期被迫停刊,五年後,兩位作者在DC漫畫支持下再續推出漫畫,最終令其成為近代科幻漫畫的經典之作。

V 一角由《駭客帝國》系列裡的大反派雨果•維文飾演,之前在Matrix中他一直戴著墨鏡,這次則要戴上面具,只憑聲音演出。在片中飾演V的革命伴侶的是娜塔莉•波曼,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個女工成為反抗極權的革命份子。為了准備演好片中角色,娜塔莉•波曼搜集了多本參考書目,包括一本六七十年代美國激進份子劫獄行動書籍《The Weather Underground》,以及一本有關1605蓋•福克斯革命行動紀錄《Faith and Treason》。

娜塔莉•波曼為了本片拍攝,甚至不惜剃光頭發,這同樣引來眾多關注,在片中她扮演的角色由普通女工成為地下戰士時,有一個剪掉頭發的戲,這個片段要求一次成功,絕對沒有NG的機會,故導演麥提格早已作好一切准備,並與發型師細致組織這個落發場面,不容出錯機會。

製作花絮:呈現未來世界

故事背景被設在未來倫敦,美術設計Owen Paterson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沒有靈魂的未來倫敦市,他與服裝設計Sammy Sheldon採用了灰白色為電影美術布景及服裝的主調,而片中在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大多設施由電視頻道到傢具,都是同一款色,沉悶而單調。

影片大多場景都在德國柏林的片廠拍攝,其中Stage 2片廠更是德國科幻電影《大都會》的拍攝場地,主角V的巢穴The Shadow Gallery就被設置在里。The Shadow Gallery大概位於今日聖保羅大教堂的地下,是個充滿著秘道的革命地下總部。影片的V是個文化藝術的守護者,故他的藏身地點也藏有大量文化產品。例如畢加索等眾多現代藝術品,布景設計師花了很多時間去搜購不同類型的經典作品,當然也付出了龐大的復製版權費。

V的造型,首要是他的面具標志,由於在一次革命行動中被火燒傷,他被迫要戴上以16世紀英雄蓋•福克斯樣貌的面具,這個面具成為了他獨特的標志。影片的面具造型沿襲漫畫原著,導演麥提格不想藉助CG特效,而採用基本的泥漿倒模效果製成,再配合燈光與攝影技巧去表達V的各種神態,主角雨果•維文躲在面具後演戲難度更高,他需要後期參與配音以傳達V在面具後發聲的更佳效果。

V的戰衣植根於16世紀,再結合現代剪裁,令外型看來有點後現代感。他的戰袍內藏有六把飛刀,並有刀套附在內衣上。至於V每次行動完後必留下的紅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屬於名貴的Grand Prix品種,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鮮采購,以確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攝之用。

點評:經典場景不容錯過

又一部根據經典漫畫改編的動作科幻影片,《駭客帝國》原班人馬參與製作,保證影片具有更加絢麗詭異的未來派風格,娜塔莉•波曼剪掉長發的演出也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所有一切都證明這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動作片。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影片中有兩個浩大場面尤其值得關註:

2萬2千塊骨牌倒下場面震撼。這個場景具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它的拍攝同樣需要一次完成,負責堆砌骨牌的人員花了200個小時將骨牌砌好,整個過程令全體工作人員屏息靜氣,稍有風吹草動,如稍大的腳步或聲浪,均會令努力前功盡廢。

500個V同時現身。影片中V的黑帽、黑袍的戰客形象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給敵人更具殺傷力的聲勢,地下軍團均穿上V的裝備,結果一場戲里就曾出現500個V的浩大場面,這與《駭客帝國》中無限復制的史密斯那場戲有異曲同工只妙。

演員表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 Evey Hammond
史蒂芬·弗萊 Stephen Fry .... Gordon Deitrich
約翰·赫特 John Hurt .... Sutler
Rupert Graves .... Dominic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 Finch
Roger Allam .... Prothero
Sinéad Cusack .... Dr. Delia Surridge
Nicolas de Pruyssenaere .... Marshal
Selina Giles .... Eveys mother
Gerard Gilroy .... Surveillance Man
Richard Laing .... Leiutenant
Ben Miles .... Dascomb
Tim Pigott-Smith .... Creedy
詹姆斯·普爾弗伊 James Purefoy .... V
John Standing .... Bishop Lilliman

MPAA: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and some language.

http://lib.verycd.com/2006/06/24/0000108156.html

http://lib.verycd.com/2006/06/15/0000106934.html

http://lib.verycd.com/2006/05/05/0000101569.html

『玖』 電影《雨果》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製作人和雨果父親的死的關系:電影製作人和雨果父親的死沒有關系,,雨果他爹是死於博物館的大火,只是個意外。

電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飾)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

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本·金斯利飾)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飾)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拓展資料:

如何評價電影《雨果》?

在快結尾處聽到一句【It still works well】

就這么一句話將所有的分線鏈接在了一起

車站鍾樓的看守者去世了

但是表呢

It still works well

因為有一個小男孩每天偷著去調表

被戰爭奪取腿的保安

一拐一拐的靠假肢行動笨拙的抓不到小男孩

假肢不好用了還是殘疾的他對社會沒用了

It still works well

哪怕戴著假肢,他還是可以的到賣花姑娘的愛

跟不上現代科技與特效的老電影

電影院不會再放,大眾不感興趣

它已經毫無意義了么

It still works well

它作用在它曾經感動過的人的心上

對於受它啟蒙而決定投身電影業的新一代導演來講

對於用電影承載關於父親的大段記憶的小男孩來講

It still works well

不再被普遍接受的看似沒有了意義的東西卻仍作為特殊的意義存在於被他感動的人的心裡

看完《雨果》後去看了《月球旅行記》

無論是它因技術局限而無比奇怪的刺眼的粉黃光,還是粗陋到跳戲的道具都無法引起我的觀影興趣。但是對於當年的坐在影院初次看到這樣電影的人來講呢,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可以勾起人嶄新的夢想,就像幼年的程蝶衣逃出戲院看到的那出《霸王別姬》一般,說得粗陋點就是會心一擊感動到失禁。

很多評論說情懷不等於好電影,可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隱隱約約的把當年初次看到梅里埃電影的人的那種喜極若狂的感動傳遞給現代的人們。看慣了大特效3D IMAX的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刁也就越來越難以找到那種感動,導演試圖把當年的那種感覺用幾個情節的鋪墊再一次的完整的傳遞出來,用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的純觀眾視角自然是只覺得片段零碎,主線不夠明確。

不妨放下審視的目光,將所有零碎的劇情當做醞釀感情的碎片,毫無戒備的等導演把自己推向感動。

『拾』 雨果的資料

雨果-威文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戲劇藝術學院,這位藍眼睛、氣質獨特的演員首次擔綱主演是1983年社會道德題材的低成本劇情片《城市邊緣》(「The City's Edge」),據稱這是澳大利亞第一部從同情的角度刻劃土著人所處惡劣環境的影片。1991年,雨果因在喬斯林-穆爾豪斯(Jocelyn Moorhouse)執導的影片《證據》(「Proof」)中成功地刻畫了盲人攝影家馬丁(Martin),而獲得澳大利亞電影協會(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最佳男演員獎。

1994年,雨果-威文因在倍受推崇的影片《沙漠皇後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中飾演一位神秘的舞會皇後蒂克(Tick)而在國際影壇上贏得了聲譽。次年,他在影片《變種孩》(「Rex in Babe」)中為牧羊犬配音,得到了觀眾的進一步認可。這期間,雨果-威文還參加了幾部美國電視劇的拍攝,其中最著名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視短劇《達達之死》(「Dadah Is Death」),在片中與朱莉-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和薩拉-傑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演對手戲。與此同時,雨果-威文除了繼續在澳大利亞發展外,還參加拍攝了好萊塢高成本影片《黑客帝國》(「The Matrix」),在片中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和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演對手戲,飾演邪惡的「特工」史密斯(Agent Smith)。

繼拍攝了《黑客帝國》之後,雨果-威文又拍攝了幾部反響不大的浪漫喜劇片《奇怪星球》(「Strange Planet」,1999年)和《俄國洋妞》(「Russian Doll」,2001年)。隨後,雨果-威文又再次回到高成本的特技影片上,參加了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執導、改編自的英國現代幻想小說泰斗、牛津大學文學教授J.R.R.托爾金(J.R.R. Tolkien)的《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的拍攝工作。而在今年的《黑客帝國》續集中,雨果帶著一顆復仇之心殺回來了,成千上萬個被克隆的史密斯被派去阻止尼奧(Neo,基努-里維斯飾)和他領導的與電腦人的斗爭。

閱讀全文

與雨果電影主要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