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雞毛信》的主角是誰
主角是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1)雞毛信電影完整版演員表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兩人,父親(舒適)是民兵隊中隊長,12歲的兒子海娃(蔡元元)則是兒童團團長。某天,趙父讓海娃給八路軍送一封有關攻打日軍炮樓的雞毛信,海娃裝扮成放羊娃趕著一群羊攜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敵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綿羊的尾巴之下,逃過一劫。海娃被迫帶路,晚上卻趁敵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間信一度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海娃也再落敵人之手,這回,聰明勇敢的他將敵人引上了歧途,而敵人發現上當時,打傷了海娃的手,這時,八路軍趕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毛信
2. 《雞毛信》的故事梗概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
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
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
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雞毛信簡介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 現存全國唯一的雞毛信實物,是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出的。仙翁寨現分為前仙,後仙兩個村。
抗日時期,仙翁寨周圍地區,共產黨,國民黨都普遍使用雞毛信,以致泛濫,個人瑣事都使用雞毛信。
元氏縣西部太行山區的仙翁寨周圍,所使用的雞毛信,有信封,一律是兩根雞毛,在信封的兩角。一般沒有郵戳,司令部的有郵戳,為長方形。請老百姓專人投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部名叫《雞毛信》的電影曾經家喻戶曉,講述的是一個叫海娃的少年,機智地將一封插著雞毛的重要信件,送到八路軍手中的故事。
現在人們如果要看雞毛信的實物,只能到安徽省檔案館內,這里展示著一封黟縣檔案館收藏的雞毛信實物,是目前國內唯一現存的雞毛信。
這封雞毛信空信封則是民國初年,由蕪湖的申報分館,向黟縣一位名叫王立培的人發出的,在信中只有一句話:「如再不理,即傳票仍由黟縣轉交,勿謂言之不預也。」
真實的雞毛信故事
抗戰爆發僅一年余,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均落入日軍魔掌中。這樣一來,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海上通道也被日軍完全堵死。
當時,海外華僑大量捐款捐物,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物資。國民政府也拿出極為珍貴的外匯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汽車、石油、軍火等,一起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
海防港是滇越鐵路的起點,當時,很多抗戰物資及內遷的機就是從這條鐵路,經海防港運到昆明的。
但是從安全、實際的角度考慮,滇越鐵路也隨時有被日軍封鎖之威脅,中國還是應當在地處大後方的雲南建設一條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線。
後證明,這一考慮是頗具戰略眼光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完全封鎖中國的國際通道,不斷地向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施加壓力,要求在境內停運中國政府的物資。
1940年9月25日,日軍在海防登陸之後,完全截斷了中越之間的交通運輸線。
滇緬公路的修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1937年8月,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建議各修築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度洋的鐵路和公路。
蔣介石當即表示同意,並下令交通部、鐵道部研究辦理。11月初,經國民政府員同雲南省政府協商。
最後確定了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國,然後在緬甸的臘戍與緬甸的中央鐵路接通、直通仰光這一路線。
滇緬公路的路線確定後,國民政府又專門委派外交部及雲南省政府有關人員作為特使前往緬,與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洽談在緬甸修路事宜。
雙方商定,由雲南省政府主持修築下關經保山至畹町的公路;緬甸方面負責修築臘戍至畹町的公路。
隨後,本著「地方負責,中央補助」的原則由行政院撥款200萬元給雲南,限期一年竣工。但是,龍雲卻主觀地認為滇緬公路可在三個內修通。
因此,他嚴令公路沿線地方當局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
當時,龍陵縣長王錫光收到省政府的緊急命令,封套上赫然貼著一根雞毛。
另還有一個木,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副閃著寒光的手銬。省政府下令:「分配該縣路段,務必在期限內完成。
逾期未完成者,縣長自帶手銬,來昆受處。」
3. 雞毛信是誰主演的
雞毛信》1953年/內地出品
導演:石揮 主演:蔡元元、舒適、馬立、蔡安安、周伯勛
根據華山小說改編,張駿祥編劇。抗戰時期,華北某地龍門村兒童團長海娃一邊放羊,一邊為八路軍放哨。一天,他為八路軍送雞毛信(信封上粘有雞毛的信代表「十萬火急」),半道上遭遇日軍,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老頭羊」的大尾巴里。後來小鬍子隊長看中了羊群,把羊和人全部帶走。但海娃的機智勇敢終於使他出色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務。八路軍根據信的內容,活捉了貓眼司令。影片淺顯而充滿童趣,海娃的塑造極具魅力,訴諸於觀眾內心的頑皮和好動。獲英國第9屆愛丁堡電影節優勝獎。海娃的演員蔡元元後參演了《林家鋪子》等片,成年後創辦了澳門第一家電影公司。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作了《刑場上的婚禮》、《大辮子的誘惑》等片。
4. 《雞毛信》的主人公是誰
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影片評價
影片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兒童情趣。片頭字幕像一本連環畫.一頁一頁揭過,使少年兒童觀眾像翻看連環畫一樣親切。
5. 介紹電影《雞毛信》50字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務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急中生智利用老綿羊的尾巴保住了雞毛信,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八路軍全殲了敵人;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本片獲得1955年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三等獎、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是一部優秀的抗爭題材兒童影片。明確的突出了當時的兒童聰慧。
6. 老電影雞毛信演員表
雞毛信演員表
舒適 .... 爸爸
馬立 .... 桂妞
李保羅 .... 農會幹部
鄭健民 .... 青救會幹部
蔡元元 .... 海娃
李鏞 .... 民兵小王
蔣銳 .... 張連長
馮笑 .... 小劉
蔡安安 .... 狗娃
劉非 .... 一排長
周伯勛 .... 鬼子貓眼司令
田隴 .... 小鬍子隊長
周志峰 .... 日軍曹
程之 .... 歪嘴
於明德 .... 黑狗甲
王嵐 .... 黑狗乙
曹鐸 .... 民兵小隊長
楊公敏 .... 民兵甲
摘自網路。
7. 《雞毛信》影片講述的是什麼
《雞毛信》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劇情介紹: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兩人,父親(舒適)是民兵隊中隊長,12歲的兒子海娃(蔡元元)則是兒童團團長。某天,趙父讓海娃給八路軍送一封有關攻打日軍炮樓的雞毛信,海娃裝扮成放羊娃趕著一群羊攜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敵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綿羊的尾巴之下,逃過一劫。海娃被迫帶路,晚上卻趁敵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間信一度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海娃也再落敵人之手,這回,聰明勇敢的他將敵人引上了歧途,而敵人發現上當時,打傷了海娃的手,這時,八路軍趕到。
(7)雞毛信電影完整版演員表擴展閱讀
《雞毛信》角色介紹:
1,海娃
兒童團的團長,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隊長(他父親)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以後,拿著放羊鞭子趕著一群羊,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
2,狗娃
負責在小山坡上放哨的少年,和海娃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也是龍門村一個苦命的放羊娃。
3,爸爸
龍門村民兵中隊長,海娃的父親,囑托海娃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負責人張連長,並教給了海娃一些技巧。
8. 送雞毛信的是誰
送雞毛信的是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8)雞毛信電影完整版演員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3年顧也魯和石揮為向國慶獻禮開始籌拍這部兒童片,石揮惡補了許多反映老區農民生活的書籍,而影片劇本也是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根據華山同名小說改編的。
雞毛信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軍民創造的一種傳遞緊急情報的特殊郵件,信封上粘有雞毛,以示十萬火急。
演員選擇
1952年,石揮在挑演員時,同時看中蔡安安和蔡元元兄弟倆,讓哥哥蔡安安演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讓弟弟蔡元元演海娃的小夥伴狗娃為此,兄弟倆還到京郊農村體驗生活,練了幾個月的放羊,開拍後,石揮臨時讓哥倆換了角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毛信
9. 雞毛信的主要人物是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鬼子兵想搶海娃的羊群,以便他們殺羊美餐,硬是讓海娃趕著羊隨他們走。海娃裝著順從的樣子,隨他們走了。晚上歇在一個村莊,鬼子兵橫七豎八地躺在一個大房間,把海娃堵在中間,門口還有崗哨。夜深了,萬籟俱寂,月光輕柔,可是海娃的心一點也不平靜。信還沒有送到,怎麼辦呢?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時候,輕輕地、一步一步地挪動,滿頭大汗也顧不得擦,終於逃出了鬼子的魔掌。
此後,又經過幾番曲折和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終於把信送到了八路軍張連長手中。這樣,按照雞毛信中作戰的時間、路線,八路軍與民兵一舉炸毀了鬼子的炮樓,奪回了被敵人搶走的糧食、物資,還活捉了鬼子的頭頭"貓眼司令",為百姓除了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