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約瑟夫·麥卡錫的生平
麥卡錫是威斯康辛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兒時曾是鄉下農場的養雞娃。十九歲時,因大規模雞瘟而破產,不得不搬到威斯康辛州的一個小鎮馬納瓦,當上了雜貨店員,並同時進了當地高中上學。從此一路成績優異考上法學院,當了律師,年僅三十歲就成為威州最年輕的巡迴法官。後來野心膨脹,不擇手段地在仕途上打拚,終於1946年以微弱多數當選參議員。但在政治漩渦的中心華盛頓,他還一直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媒體曝光率很低。
為了引人注目,不惜上演大跌眼鏡的政治秀。1950年2月,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威靈市共和黨婦女團體集會上,做了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講演,說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知道有二百零五名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卻姑息養奸。後來又稱有八十一名,最後減到五十七人。參議院立刻組織調查委員會仔細排查,結果發現麥卡錫的指控子虛烏有。
本來一場鬧劇就該到此收場了,可恰在這一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媒體反共浪潮甚囂塵上,公眾籠罩在紅色恐怖之下。麥卡錫當然不失時機,根本不管有無根據,繼續鼓噪共產主義已滲透到美國政府內部的危言。公眾的目光這回一下子投向了麥卡錫,情緒由憤怒逐漸轉為恐懼。國務卿艾奇遜這時成了「國務院的紅色主教」,制定復興歐洲「馬歇爾計劃」的馬歇爾將軍,也被斥責為騙子。人們對政府失去了信心,朋友、鄰里間開始相互猜忌,美國的社會誠信被侵蝕了。 他 在文藝界和政府部門煽動人們互相揭發,許多著名人士如演員查理·卓別林和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為向蘇聯透露機密和為蘇聯充當間諜。1953年6月19日科學家朱利葉斯與艾瑟爾·格林格拉斯·羅森堡夫婦為此被判上電椅死刑,造成了美國的白色恐怖。
1952年,麥卡錫青雲直上,當上政府工作委員會主席和永久調查委員會主席。他大肆利用報紙和電視宣傳來提高知名度,用粗俗、下流的語言攻擊政敵。他有個經典的麥卡錫主義邏輯:所有不同意他的人就是共產黨,陰謀顛覆美國民主政體。政治家、媒體、公眾都因害怕被指控而保持沉默,哈里·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屆總統都對麥卡錫唯唯諾諾。艾森豪威爾這位曾在「二戰」沙場上叱吒風雲的老將,竟落到只敢私下裡抱怨的境地。但在1954年,一位有膽識、有勇氣和良知的記者站了出來——愛德華·默羅利用尚處於幼稚階段的電視媒體,策略性地抓住軍隊中一個「清共」事件,給麥卡錫有力的一擊。
美國空軍中有個叫拉杜洛維奇的年輕預備役軍官,僅因為他塞爾維亞裔的父親和妹妹讀過南斯拉夫的報紙,就被懷疑親共,軍方竟將他解職。默羅抓住這個事件,揭露麥卡錫主義的偏執和瘋狂。他犀利地指出:「我們應該區分什麼是政見不同,與什麼是不忠誠。」麥卡錫主義慣用的伎倆就是黨同伐異,利用人們對紅色威脅的恐懼,從內部消滅政敵,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麥卡錫馬上反擊了,還是故伎重演,又指責默羅拿了蘇聯人的錢,為共產黨賣命。CBS廣播公司的老闆有些慌神了,公司的資助人也紛紛對默羅施壓,大家都害怕惹惱了這個「暴君」,砸了自己的飯碗。默羅卻選擇了良知的召喚,繼續與麥卡錫針鋒相對。麥卡錫不僅僅恐嚇新聞媒體,對好萊塢影人還有個臭名昭著的黑名單。許多導演、演員、編劇被逮捕、關押和審訊。曾有十人援引憲法權利保持沉默,結果被控蔑視國會,被判處六個月到一年的徒刑。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與共產黨不沾邊,甚至連政治傾向都不明確,只因為作品與美國主流政治文化不太和諧而已。
利令智昏的麥卡錫在最張狂的時候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把手伸向了軍隊,調查起軍隊高層官員的安全問題來。顯然,他低估了軍方的實力,自以為可以在平民社會和政府里為所欲為,卻沒想到根本不是軍隊的對手。軍方抓住一件小事,給麥卡錫致命一擊,使他身敗名裂。一年前(1953年),麥卡錫的得力助手戴維·沙因被征入伍,麥卡錫曾託人讓軍隊給沙因些照顧。軍方在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幕後操縱下,讓這個丑聞曝了光。麥氏雖然仍不可一世,大罵軍方挾沙因為人質誹謗他,但在1954年4月至6月的「軍方——麥卡錫」聽證會上,他再也沒能翻過身來。
聽證會的全過程通過電視向全國轉播,軍方律師約瑟夫·韋爾奇的雄辯讓聽證會達到高潮。他逼問羞愧難當的麥卡錫:「難道您不懂什麼是廉恥嗎?先生,您就沒有廉恥嗎?」麥卡錫不敢抬頭正視對方,低著頭喃喃地嘟噥著些什麼。雖然聽證會最終不了了之,但麥卡錫在美國人民面前徹底名聲掃地了。美國國內外的輿論開始指責他是「蠱惑民心的煽動家」,11月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2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時代。三年後,這位聲名狼藉的參議員借酒消愁,酗酒導致嚴重的肝病,在華盛頓的海軍醫院里不治身亡,時年四十八歲。
『貳』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主演
薩沙·拜倫·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凱文-斯貝西
Kevin Spacey
亞當·阿金
Adam Arkin
薩沙·拜倫·科恩(主演)在兩年前主演了一部名叫(Borat)的電影,扮演一名來自哈薩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去美國拍攝一部風光紀錄片。在旅行過程中波拉特到處出洋相,極盡誇張之能事。當電影結束後,觀眾才恍然大悟,真正出洋相的其實是美國人。熟悉美國歷史的人肯定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個波拉特無論相貌還是做派都酷似當年的那個嬉皮革命家霍夫曼。
霍夫曼出生於1936年11月30日,高中畢業後考進了著名的左派大本營布蘭戴斯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之後他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導師也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因此,他很自然地變成了一個激進的革命家,曾經領導過多次學生示威遊行運動,還當上了著名的「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DS)組織的東岸分部領導人。
1967年6月的一天,SDS的領導成員們聚集在密歇根州的一個小鎮開會,商量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會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闖進來3個打扮奇特的傢伙,自稱是舊金山「挖掘者」(Diggers)組織的代表,特意從加州開車趕來。其中一個領頭的當眾脫光了衣服,把桌椅通通掀翻在地,然後跳上講台,對著台下目瞪口呆的代表們開始發表演講:「你們這些本來可以去當個醫生或者律師的中產階級,你們的立場究竟是什麼?如果沒有越南,沒有古巴,你們這些新左派就毫無價值。克里姆林宮和阿拉巴馬州一樣不可救葯。別老想著組織學生遊行,鼓動黑人暴動,這個世界上唯一值得做的就是解放你們自己!個人財產才是最大的敵人,燒掉它們,扔掉它們,一切應當免費,這才是人類的出路。」
「挖掘者」組織是舊金山嬉皮士運動的幕後推手,他們主底解放思想,改變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在場的左派學生運動領導們都被這幾個瘋子嚇傻了,坐在角落裡的霍夫曼卻茅塞頓開。「挖掘者」們誇張滑稽的表演讓他突然領悟到了一個真理:去他媽的遊行示威鬧革命,這個社會需要來一次更根本的變革,一次靈魂深處的革命。不過,霍夫曼有一點和嬉皮士們很不相同。嬉皮士主張逃離這個社會,可他仍想改變世界。他相信,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依靠媒體的力量。「媒體沒有報道過的事情就等於沒有發生過。」他常常這樣說,「而一旦媒體報道過的事情,那就肯定是發生了,即使事實正好相反。現代社會的革命運動應該發生在電視上,而不是工廠里。」
他的這個想法和另一個原SDS伯克利分部的領導人傑里·魯賓(Jerry Rubin)不謀而合,兩人決定聯手玩一次行為藝術。他倆跑到紐約華爾街的股票證券交易所里,向正在忙碌著的股票經紀人狂撒紙幣,「正巧」在現場的電視攝像機對著那些搶鈔票的人一通狂拍。最後,兩人對著攝像機點燃了一張紙幣,這個鏡頭很快就通過電視屏幕傳遍了全世界,他們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
首戰告捷後,兩人決定再搞一個大的。1967年10月的一天,他們組織了7萬多名嬉皮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反戰遊行。這次遊行和過去很不一樣,霍夫曼請來一個星象學家當參謀,後者一本正經地告訴他:任何五角形的東西都代表力量,這個五角形指向正北方(比如五角大樓)時,就代表邪惡的力量。對待這樣的邪惡勢力不能使用暴力,而要用巫術來迫使它降服,具體辦法就是把它包圍起來,一起念咒語。於是,7萬名嬉皮士扛著反戰標語包圍了五角大樓,齊聲喊道:「滾出去!惡魔滾出去!」「格瓦拉永生!」
光喊口號還不夠,霍夫曼還有一個更宏大的計劃。他聽從了星象學家的建議,決定租用一架飛機把鮮花撒向五角大樓,藉助花所代表的「愛的力量」 趕走駐在五角大樓里的惡魔。他事先買來一卡車雛菊,並在報紙上登廣告租飛機。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打電話應征的是一個FBI間諜!結果可想而知,遊行那天霍夫曼空守著一卡車雛菊不知道怎麼辦好。最後他只好開車把菊花運到了五角大樓門前,把花分發給眾人。於是,記者們終於拍下了一張「很有象徵意義」的照片:一個長頭發的抗議者手拿一朵小菊花面對士兵們冰冷的刺刀。這張照片後來成為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標志。
1968年初,霍夫曼和魯賓成立了一個鬆散的組織,名叫「異皮士」(Yippies)。這個詞來自嬉皮士(Hippies),但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後來霍夫曼為了給記者們一個好聽的說法,把「異皮士」解釋成「國際主義青年黨」(YP)。這個組織的宗旨是:把致幻劑和革命精神結合起來,做一個嬉皮的革命者。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1968年是大選年,共和黨決定於8月25~30日在芝加哥舉行代表大會,選出總統候選人。霍夫曼覺得這次大會是宣傳「異皮士」最好的機會,便通過媒體宣布「異皮士」將前往芝加哥參加大會,並頒布了一系列極盡誇張之能事的行動綱領。比如,他們宣稱要向全體芝加哥市民免費發放致幻劑,甚至打算往自來水系統里添加致幻劑。他們要當街表演性交,並發誓要和膽敢阻止他們的警察決一死戰。最有趣的是,他們打算模仿共和黨推舉總統候選人的做法,也來推舉一位候選人,而這位勝利者將是一頭小豬,而且他們還打算在選舉結束後把這頭豬吃掉。他們的理論是:通常所有這類選舉的結果都是勝利者把人民吃掉,他們要把這個過程倒過來。
大會開幕前,霍夫曼帶著幾千名「異皮士」來到芝加哥,佔領了芝加哥城市公園,宣布他們將在這里舉辦「生命節」,參加者既可以聽搖滾樂吸食毒品,也可以選擇和「精神導師」們一起打坐誦經。芝加哥市市長一看不妙,立即宣布戒嚴,並調來2萬多名警察和國民自衛隊隊員,在芝加哥大街小巷徹夜巡邏。 「異皮士」們對此毫不理會,照樣在城市公園里集會。結果可想而知,「異皮士」和警察大打出手,警察不但動用了催淚彈和高壓水龍,而且還用上了警棍和皮鞭。這場爭斗造成了幾百人被捕,1000多人受傷,一人死亡的慘劇。
霍夫曼等8名領導人被警察抓獲,罪名是違反了1968年的《民權法》。對他的審判於1969年9月24日正式拉開帷幕。
這場審判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第一個針對民間反政府組織的大審判,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在電視機的鏡頭下,觀眾看到了一個奇怪的場景: 檢方西裝革履,手拿公文包,認真做筆錄,而被告們則衣冠不整,身上掛滿了飾物,把腳翹在桌子上,一邊嚼著零食,一邊肆無忌憚地嘲笑法官,甚至連被告請來的辯護律師們也都是長發披肩,渾身大麻的味道。
這場很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滑稽的審判於1970年2月20日宣告結束,白人男性占絕大多數的陪審團宣布7人有罪,大法官米切爾給他們每人判了5年監禁,外加5000美元罰款。審判結束後「七君子」立刻上訴,又經過了兩年半的漫長審議之後,美國第七巡迴上訴法庭於1972年11月21日推翻了所有判決,「七君子」被無罪釋放。
『叄』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人員組成
在任何時候,CAFC均保持有12名一線(active)巡迴法官。和其他聯邦法官一樣,CAFC的法官的任命也是通過總統提名並由參議院確認來進行的。法官只要其「表現良好」任期就可一直延續,一般來說會終身任職。
法官滿足一定資格時可選擇轉為資深法官地位(senior status)。轉為資深地位的法官能夠繼續任職,而不需要處理像一線法官那麼多的案件。一線法官配備1名法官助理和最多4名法律秘書,而資深法官配備1名法官助理和1名法律秘書 。
在2010年7月1日時點,CAFC共有15名法官在任,其中包括9名一線法官:Rader,Newman,Lourie,Bryson,Gajarsa,Linn,Dyk,Prost,Moore,和6名資深法官:Friedman, Archer, Mayer,Plager, Clevenger, Schall。首席法官為Randall Ray Rader。其中Newman,Prost,和Moore三名法官是女性。由於一線法官不足12人,尚有3個空席待填補。
和最高法院不同,CAFC首席法官的不是固定由一人擔任,而是由有資格的法官輪流擔任的。
『肆』 她拍完《慶余年》未火,今她更是無戲可拍轉行主播每月僅掙幾百塊,她是誰
在娛樂圈中,明星想要大紅大紫,不僅僅需要很強的實力,還需要機遇。有的演員可能演技很好,但拍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戲都不溫不火。
說到《慶余年》這部劇,都已經結束很久了還是備受關注,裡面的劇情設計以及角色扮演都非常好。這一年這部劇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經典巨作了,從小說改編成一部電視劇上映。
再加上演員們的演技非常精湛,所以當這部劇結束之後,收視率自然非常高,也正是因此捧紅了許多劇里的演員。
現在的劉琪奕也非常迷茫,她已經到了無戲可拍的地步,再加上開直播,一個月才掙幾百塊錢都不夠開銷的。
看到劉琪奕的現狀,難免會讓人唏噓,其實這也是娛樂圈的現狀,有的演員片約不斷,而有的演員卻很少有出演的機會,真是一言難盡啊。
實際上劉琪奕的演技還是非常好的,也希望演藝圈的導演能夠多多給這位年輕漂亮的女演員機會,也期待她未來給大家帶來更好的作品。
『伍』 電影巡迴法官里有王傑演員嗎
沒有哦,電影名《巡迴法官》
該劇由由力、英壯、雪村、戴志誠等人聯合主演。
該劇講述了基層法官趙文水走出法院、走進社區,為百姓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的故事,真實、細致地塑造了巡迴法官的人物形象,細節生動。影片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京腔京韻的表達,充分展現了新時期首都法官胸懷法治、親民愛民的時代風采。
該劇由鍾海執導,於2015年上映。
『陸』 電影巡迴法官馬燕扮演者
電影《巡迴法官》中馬燕的扮演者是劉暢(劉唱)。
劉唱,6月5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新生代女演員。曾在電視劇《幸福保衛戰》《宮鎖珠簾》,電影《畫壁》《四大名捕》等多部影視劇中有出色演出,並在電視劇《商之痕》中出演「夏天晴」而嶄露頭角,受到廣泛關注。
馬燕,影片中角色,叛逆女生,曾因飈車肇事入獄。與母親在住房居住權問題上有矛盾,後在眾人的感化幫助下回歸家庭。
劇照及演員個人照:
《巡迴法官》,影片講述了基層法官趙文水走進社區,為百姓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的故事 。
『柒』 《陽光下的法庭》演員有哪些
《陽光下的法庭》電視劇楊振華以勝訴最終。在艾瑞克專利侵權案中,天健公司最終勝訴,楊振華倍感欣慰。
在最高法巡迴法庭上張大年案再審後公開宣判,庭長鄭懷玉認為原判多處存疑,缺乏能夠鎖定申訴人張大年作案的客觀證據,張大年有罪供述的真實性、可靠性存疑,是否另有他人作案存疑。
原判既已定案的證據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沒有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法定證明標准,也沒有達到基本的事實清楚,基本證據確鑿的定罪要求,所以根據相關法律不能認定張大年有罪,當「張大年無罪,當庭釋放」的宣判聲響起,法槌敲下,全場眾人喜極而泣。
張大年在劉建業,鹿鳴,寧佳怡的簇擁下走出法院大樓,明媚的陽光照在他蒼白的臉上,看到未來的親家,當家的公訴人寧致遠,張大年心中百感交集。張大年來到鹿鳴母親的墓前,輕撫墓碑,痛不欲生。
鹿鳴策劃了浪漫的求婚儀式,讓寧佳怡激動不已,兩個年輕人在經歷諸多波折後,終於走到了一起。巡迴法庭上,審判長宣判張大年無罪,當庭釋放。張大年,劉建業,鹿鳴,寧佳怡一起走出法院大樓。
幕後花絮:
1、田牧宸透露,拍戲的時候自己提前把台詞抄寫成大字報,貼在宿舍牆上,用手機自己讀著台詞錄音,然後邊放錄音邊看大字報,嘴裡再跟著說台詞。
2、為了詮釋好鹿鳴這個角色,田牧宸不僅請教了相關法官、律師,還參加了真實庭審,並到律師事務所去實習,「做足功課才敢上陣」。
3、演員顏丙燕選劇十分嚴苛,不僅要看劇本和角色,而且不能同期錄音的戲也一概不拍,這次收到《陽光下的法庭》劇本後只看了前十集就決定出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陽光下的法庭
『捌』 電影《巡迴法官》主創人員名單
出品人:姜衛,總製片人:杜靈欣,總監制:王都偉、蔡慧永,總策劃:靳真、孟盼,法律顧問:吳瓊、史江偉,導演:鍾海,執行導演:張震,編劇:老查,製片人:楊曉,京韻大鼓演唱馬增慧,美術指導:方一天,攝影指導:黃楠,作曲:何淼,藝術顧問:江平,演員表:戴志誠、英壯、劉慧、雪村、張繼紅、豆豆、張震……等等
『玖』 巡迴法庭是干什麼的
巡迴法庭的工作內容是負責二審和再審民商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巡迴區內案件一審在高級人民法院的,二審就會到巡迴法庭來;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的,再審就會到巡迴法庭來。按照職責,巡迴法庭還將受理一審案件,而最高法過去受理一審案件可謂鳳毛麟角。巡迴法庭是要嘗試對一些對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進行一審終結。
巡迴法庭是可實施實行的
1、繼續保留原有法庭設施,作為巡迴審判場所。
2、在巡迴地點設置立案、統計、登記等輔助工作人員,負責與法院和當事人的通訊聯絡。地方政府、符合條件的組織也可以協助從事類似工作。
3、在法院設置案件、人員調度機構,負責制訂、落實巡迴審判計劃、方案。
4、巡迴審判法官人員不固定,需要時臨時編組,行政負責人員由資深法官充任,不享受行政、審判方面的特權,重大事務由全體巡迴法官協商、投票解決。司法行政事務由院行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