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亮劍中扮演「丁偉」的「林強」的的個人資料,還有他還演過的電視劇或電影有哪些
林強:1956年生,遼寧東溝人,1976年考入長影演員劇團後,參加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是《贛水蒼茫》,扮演排長李虎。之後又在他的成名作《祭紅》中和龔雪分別扮演男女主角,後又在《黃英姑》、《第三女神》(飾石冰)、《西子姑娘》、《不該發生的故事》(飾
韓喜柱)、《五號機要員》(飾 馮自強)、《梅山奇案》、《顫動的金翅膀》、《冒名頂替》、《男兒要遠行》、《花開花落》(飾羅小山)
等影片及電視劇《告別30年》等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不該發生的故事》中的韓喜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1993年從事電影導演,導演了《鶴鄉情》,他導演兼演員,飾演徐鐵林。希望幫到你,謝謝採納!
B. 丹頂鶴的故事 拍成了一部電影 是叫什麼名字啊
是這個么,叫天堂島
數字電影《天堂島》在齊開機——講述鶴城人保護濕地保護丹頂鶴的故事
文化局 上載日期 (2008-08-20)
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影片《天堂島》由福建省文藝音像出版社、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齊齊哈爾市文化局聯合攝制。8月15日和平節之際,在嫩江賓館舉行了開機儀式。這是一部具有環保、教育意義,以保護濕地、保護丹頂鶴為題材的數字電影,影片將拍攝地點選在了扎龍濕地。講述的是扎龍濕地環保的動人故事,影片將真實反映鶴城人熱愛濕地、熱愛丹頂鶴的朴實情感,謳歌鶴城人保護濕地、保護丹頂鶴的動人事跡,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內涵。
C. 徐秀娟資料
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一下火車,迎接她的卻是丹丹的死訊。這是她最心疼的一隻鶴。丹丹一隻腿有毛病,走起路來就像跳一樣。秀娟帶它到野外捉蟲子時,它對秀娟特別親近。
沒有人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秀娟流了多少淚。
因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養護了它8天,黎明康復了,她卻病倒了。病還沒好,她又經歷了一次打擊。她萬沒想到,龍龍會在打針時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記里說:從沒在人面前這樣哭過,丹丹去了,龍龍也去了,可憐的莎莎嚇得轉身就逃,我難以平靜。
黎明身體康復後,和牧仁在復堆河裡洗澡嬉戲,因玩得過於高興兩只天鵝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9月16日,人們在復堆河裡發現了秀娟。她的身體蜷縮著,彷彿還在為丟失天鵝而內疚,為丹丹、龍龍的死而自責。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2歲。
D. 幫幫忙!!
我就給你說一個啊
說的不好
其實是抄的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87年9月15日,江蘇鹽城海灘丹頂鶴越冬地自然保護區,徐秀娟為了尋找兩只大天鵝
,獻身在復堆河中……
她死於天鵝之愛。
她死的時候才23歲。一年前她從北國扎龍保護區南下,在鹽城海灘進行越冬地丹頂鶴
、白枕鶴人工孵化、育雛、飼養和馴化試驗,並且獲得了成功。雛鶴不僅怕冷而且怕臟,
白天,徐秀娟便把鶴抱在懷里,晚上帶著它們在一個被窩里睡覺。小天鵝是徐秀娟用心窩
熱的,用手捧大的。她是個北方姑娘,從小愛水愛游泳,復堆河這一條鹹水河橫亘在她的
面前,為了觀察來這里過冬的鶴群、鳥類,徐秀娟不止一次在復堆河裡從此岸游到彼岸,
再從彼岸游回此岸。最後一次,復堆河擁抱著她,她的靈魂追隨仙鶴的翅膀而去了……
海灘上,離鶴群不遠處,多了一座簡單的墓。
鹽城保護區管理中心樓前,是徐秀娟的塑像,她和仙鶴一起亭亭玉立。
1986年,江蘇省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徐秀娟為尋找飛失的丹頂鶴溺水身亡。20年後,一部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持拍攝的影片《鶴鄉情》將真實記錄她的故事,以喚起更多的人對環保事業的熱愛。
6月5日,徐秀娟生前的同事以及很多仍然懷念著她的人一起在京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世代生活在東北齊齊哈爾市扎龍地區的徐鐵林一家,用朴實而真摯的感情養護著棲息在蘆葦塘里的珍禽。深受父親影響的女兒徐秀娟長大後也來到這里工作。她堅持自學珍禽保護的有關知識並被選送到林業大學進修,完成學業後,她來到江蘇省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一天,她為了尋找兩只丹頂鶴,奮不顧身地跳進河中……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辦公廳主任劉友賓說,徐秀娟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使他們加入到中國環保公益事業的隊伍中來。徐秀娟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國環保英雄」,江蘇鹽城以及齊齊哈爾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為她修建了紀念館和紀念碑。很多人提起她仍然會親切地喚她「仙鶴姑娘」,人們仍會經常唱起以她的事跡創作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歌詞:
走過那條小河
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
她曾經來過
走過那片蘆葦坡
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為何片片白雲
悄悄落淚
為何陣陣風兒
輕聲訴說
hi…hi…
還有一群丹頂鶴
輕輕地
輕輕地
飛過
她再也沒來過
只有片片白雲為她落淚
只有陣陣風兒為她唱歌
hi…hi…
還有一群丹頂鶴
輕輕地
輕輕地
飛過~~~~~~~~
E. 徐秀娟的資料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一下火車,迎接她的卻是丹丹的死訊。這是她最心疼的一隻鶴。丹丹一隻腿有毛病,走起路來就像跳一樣。秀娟帶它到野外捉蟲子時,它對秀娟特別親近。
沒有人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秀娟流了多少淚。
因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養護了它8天,黎明康復了,她卻病倒了。病還沒好,她又經歷了一次打擊。她萬沒想到,龍龍會在打針時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記里說:從沒在人面前這樣哭過,丹丹去了,龍龍也去了,可憐的莎莎嚇得轉身就逃,我難以平靜。
黎明身體康復後,和牧仁在復堆河裡洗澡嬉戲,因玩得過於高興兩只天鵝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9月16日,人們在復堆河裡發現了秀娟。她的身體蜷縮著,彷彿還在為丟失天鵝而內疚,為丹丹、龍龍的死而自責。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2歲。
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
20年後,一部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持拍攝的影片《鶴鄉情》將真實記錄她的故事,以喚起更多的人對環保事業的熱愛。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辦公廳主任劉友賓說,徐秀娟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使他們加入到中國環保公益事業的隊伍中來。徐秀娟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國環保英雄」,江蘇鹽城以及齊齊哈爾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為她修建了紀念館和紀念碑。很多人提起她仍然會親切地喚她「仙鶴姑娘」,人們仍會經常唱起以她的事跡創作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F. 一個小女孩救白鶴犧牲了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鶴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