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員在演戲中的走路姿勢就是自己平時的走路姿勢嗎
影視演員走的一般是平時走路的姿勢。戲劇演員不是。
2. 電視劇茶館中,這位帥氣演員是誰呀
「老舍寫就《茶館》的當年,在北京西城有一個男孩降生了,後來這個男孩上了中央戲劇學院,演《茶館》是這個男孩幼年的夢想。沒想到50年後才有機會出演這個戲的電視劇版。」昨日,在電視劇《茶館》首播發布會上,「王掌櫃」陳寶國感慨地說,自己等了這么多年,終於演到了這個角色,心裡也踏實了。該劇將於7月16日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
話劇《茶館》通過茶館這一三教九流聚集之地,選取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抗戰勝利三個時間點,用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反映舊社會必然滅亡的歷程。該劇由老舍在1956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排,現已成為該院保留劇目。1982年導演謝添曾把它改編成電影,被改編成電視劇還是首次。話劇中的故事都是圍繞茶館進行的,以茶館為背景,而到了電視劇就沒法這樣做了,因此也增加了「茶館」之外的戲份。本劇製片人李功達介紹,與話劇相比,電視劇《茶館》增加了不少角色,「話劇里很多人的名字,只是被簡單帶過,沒有角色,電視劇則將其中不少人物搶救出來,賦予了他們生命。比如唐鐵嘴,電視劇中不僅增加了大量對白,還為王掌櫃說上一段媒;比如王淑芬,她作為裕泰茶館中的女性人物,年齡跨度從20歲到70歲,成為本劇的亮點之一……老舍的兒子舒乙先生對這部劇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老舍先生在一些小說中對於《茶館》中的人物有過詳細的介紹,舒乙先生特別把這些資料找出來提供給了劇組。」
當然,加戲最多的還是陳寶國扮演的掌櫃王利發,「話劇版《茶館》中,王掌櫃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串戲』,有點兒主持人的感覺,但在電視劇中,王利發則上升為靈魂人物。」在陳寶國看來,王掌櫃就是一個買賣人,「所以他見人經常是點頭哈腰的,他老實、聰明,一輩子的夢想就是發財賺錢,好好過日子,讓子女出人頭地,凡是中國人那點平凡的小願望他都有,但最後到死也沒能實現夢想。」與之前扮演的多個「帝王」角色相比,「王掌櫃」顯然是個比較軟弱的人物,但陳寶國卻覺得這是個讓人踏實的角色,「以前演的那些帝王離我太遠了,不著地,這個人物雖然有點『蔫』,但我心裡覺得踏實。」
此外,電視劇《茶館》還會延續現實主義風格,把老舍經典中的幽默、反諷的東西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部戲我們拍得很精緻,突出了老舍筆下充滿老北京語言韻味的戲,但它一定不是『話劇式紀錄片』、南方風格的『茶館』,而是體現北京風土人情的京韻十足的《茶館》。」李功達介紹,劇中演員80%都是京籍演員,主要演員則100%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演員。(祖薇)
拍《茶館》瘦了16斤
陳寶國感慨地說,王利發這個老舍筆下的經典人物讓他在拍戲時受盡「折磨」。
陳寶國飾演的裕泰茶館掌櫃王利發處處散發著老北京骨子裡的高傲和略帶悲涼的幽默感。劇中,王利發從青春年少一直到白發蒼蒼。其中,年老的王利發與於是之在話劇《茶館》中的造型很相近,陳寶國為此刮掉自己的濃眉,臉上還被畫滿皺紋和老年斑,「我在演老年王利發時,必須刮掉眉毛,化妝師給我化完妝讓我一看,我真是被自己的形象嚇了一大跳。」陳寶國在拍攝時常常入戲很深,「有時扮演人物你會走到人物內心中去,會受人物的影響。扮演王利發就讓我一直很受折磨。他在亂世中的命運時時牽動著我,甚至有時讓我覺得很抑鬱。」
陳寶國透露,拍攝該劇時正值冬末春來,他身體很不好。但他沒敢跟劇組說,害怕製片人李功達換別人。「於是我早上硬挺著拍戲,晚上溜出去掛急診看病,高燒厲害時直奔40℃,但最終我還是咬牙扛過來了。」為演王利發,陳寶國每天超強度工作,先拍中年的戲,再演老年,最後演青年,6個月他整整瘦了16斤。
電視劇《茶館》從開拍以來承受了巨大壓力,因為北京人藝的話劇《茶館》堪稱經典,就連沒看過話劇《茶館》的人也對該劇高山仰止。陳寶國對觀眾的這種心理預期瞭然於胸,「我知道現在很多名著改編的電視劇都很不討巧,但老舍先生在《茶館》中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電視劇《茶館》中80%到90%的情節都是話劇劇本中所沒有的,我相信電視劇《茶館》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新鮮的思考。」
3. 人藝茶館演員表
人藝茶館演員表如下:
《茶館》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添執導,於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於1982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話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
劇情簡介
腐敗的清王朝搖搖欲墜,北京的裕泰茶館卻在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細心經營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在這貌似繁榮的背後,隱藏各種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預示著大清國必將滅亡的命運。
終於到了民國,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內戰不斷、民不聊生。王掌櫃苦心「改良」裕泰茶館,令其重新開張,但動盪的社會令王掌櫃憂心不已,茶館的經營越發艱難。
又過了幾十年,裕泰茶館在已風燭殘年的王利發的苦苦支撐下繼續經營。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
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結果徹底垮了台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著撿來的紙錢,凄慘地叫著、笑著。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4. 茶館影評
《茶館》這部電影時長僅僅兩小時,但跟每個觀眾帶來的觸動卻遠遠地超過了兩個小時。雖然畫面簡陋,製作粗糙。但是每一名觀眾都能感覺到劇組打磨得十分用心。這部電影中的很多演員,都活躍在中國早期電影的熒幕上。
電影中的劉麻子的扮演者英若誠、唐鐵嘴的扮演者張瞳,分別在經典喜劇《我愛我家》中飾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鄭兩個經典角色。扮演秦二爺的演員藍天野,也在老版《封神榜》中,為人們塑造了一個仙風道骨的姜子牙形象。
該片完整地保留下了舞台劇重要情節和精華,在藝術的各方面並不次於舞台劇,沒有看過舞台上的《茶館》的人看了影片也能欣賞到它美妙雋永的藝術。而且,影片把一些舞台上不容易強調的東西也舉重若輕地強調了出來,給觀眾以比較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還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比方用了一些王利發的特寫鏡頭把他的表情較突出地展示出來,讓人物更加鮮明。
劇情簡介
腐敗的清王朝搖搖欲墜,北京的裕泰茶館卻在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細心經營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在這貌似繁榮的背後,隱藏各種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預示著大清國必將滅亡的命運。
終於到了民國,王掌櫃苦心「改良」裕泰茶館,令其重新開張,但動盪的社會令王掌櫃憂心不已,茶館的經營越發艱難。
又過了幾十年,裕泰茶館在已風燭殘年的王利發的苦苦支撐下繼續經營。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
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結果徹底垮了台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著撿來的紙錢,凄慘地叫著、笑著。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5. 1982年電影茶館演員表
1,於是之飾:王利發。
2,鄭榕飾:常四爺。
3,藍天野飾:秦仲義。
4,黃宗洛飾:松二爺。
5,童超飾:龐太監。
6,胡宗溫飾:康順子。
7,程中飾:小康順子。
8,英若誠飾:劉麻子、小劉麻子。
9,童弟飾:大傻楊。
10,李大千飾:宋恩子、小宋恩子。
(5)電影茶館里演員走路擴展閱讀
《茶館》劇情介紹:世紀之交,古老的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老態龍鍾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六君子的鮮血無法阻止歷史車輪的滾動,老北京城的上空風雲變幻,波譎雲詭。
王利發(於是之飾),北京城內裕泰茶館的年輕掌櫃。他謹記父親的教誨,體面周全地迎送四方賓客。小小的茶館內,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於此。
提籠架鳥哀嘆時運的松二爺(黃宗洛飾);慨嘆國之將亡的剛毅滿人常四爺(鄭榕 飾);一心謀求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藍天野 飾);喪盡天良買賣人口的劉麻子(英若誠 飾);打算娶老婆的龐太監(童超 飾),你方唱罷我登場,小小茶館之內演盡世間的滄桑與凄涼。
6. 如何評價電影《茶館》中演員的表現
宋恩子和吳祥子的出場,卻讓我們又發現焦先生有趣的構想,他借鑒的居然是傳統戲劇中演員上場的「亮相」式,宋吳貫穿全劇始終的角色,老舍先生寫這個人物,用意在揭露封建統治者的鎮壓。兩人出場時,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手裡搭著一樣的褂子,從中門上場,先站在台階上,目光朝四處一掃,先不走到自己固定的座位,而是並排邁著方步,一直走到台前茶館中央,站定以後看了眼其他的茶客,然後卻像京劇龍套出場那樣,兩人反方向同時一轉身,又並排往回走。焦先生這個處理,讓我們觀眾一下子就了解到這兩個人的職業和職業習慣。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舞台藝術之美。將中國傳統戲曲美學灌注到演出過程中,這是焦先生最高明的地方。
7.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還有什麼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
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這當然是因為那部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話劇《茶館》,還有那部影史經典82版電影《茶館》。
本文要說的是電影《茶館》的故事。
一、《茶館》拍攝的背景
話劇《茶館》的誕生其實是一個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為了配合全國普選宣傳先是寫了《一家代表》,之後腰斬寫了《秦氏三兄弟》,其內容是關於秦伯仁,秦仲義和秦叔禮三兄弟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內戰四個時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為了配合宣傳。
老舍將《秦氏三兄弟》劇本念給曹禺、焦菊隱和歐陽山尊聽,當念到第一幕第二場也就是裕泰大茶館一段時,曹禺突然站起來說了一聲:經典!
大家一致認為茶館這段戲最精彩,不如將這段戲擴寫。幾個人紛紛提了一些意見,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發最後因為掩護地下黨犧牲。於是之提議不如來一段「幾位老頭話滄桑」的戲,然後王利發拿著雞毛撣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他還是覺得這戲如果這么寫就脫離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勵下,老舍最終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部短小精悍卻深刻經典的《茶館》。
《茶館》在北京人藝首演是1958年,雖然引起轟動但也帶來了不少非議,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多快好省力爭上游,你們在這里撒紙錢?
1963年《茶館》復演,增加了一些積極性的內容,老舍親自去看了,之後一言不發回了家。
1979年《茶館》終於原本復演,在北京引起了轟動,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以謝添為導演拍攝了電影《茶館》。
二、《茶館》電影版和話劇版的對比
話劇《茶館》已經演了幾百場,其中最經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為該版幾乎是原版復演,演員准備充分,人員也比較整齊。
其次,用秦二爺飾演者藍天野的話說,以前演的時候對人生坎坷和世事滄桑還沒有那麼深的體會,但經歷了這十幾年的動盪,大家普遍對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觸,入戲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電影版在演員上和1979版話劇幾乎是照搬,只是在場景上更有深度和廣度,體現了電影的優勢。如果單從劇情上看的話,電影版和話劇版幾乎沒有多少差別,但在很多地方,電影版還是有特別的地方的。
還有黃胖子和二德子見面那略顯滑稽的撞肩禮,也是老舍先生親自指導的。
到拍攝電影時,雖然老舍先生已經故去,但其夫人胡潔青也親臨電影《茶館》拍攝現場「監工」,她同樣給予謝添導演很多的幫助和指導。
胡潔青,還有很多人藝老演員們都對謝添導演他們的拍攝給予了高度評價,能將這么一幫子人最經典的作品用膠片永久記錄下來,對老舍先生,對他們這些演員來說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後來北京電影學院有一屆畢業班曾經按照電影和話劇錄像也排了一版《茶館》,用藍天野的話說,他們的模仿也太像了,連於是之走路的姿勢都學去了,其實於是之那個走法不是因為王利發,而是因為他的半月板有傷,結果也成了後人學習的對象。
沒辦法,經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8. 小丁寶在《茶館》人物簡介
丁小寶是裕泰茶館年紀只有17歲的招待員,母親是以前局長的二姨太,後來敗落了。雖然她身世可憐、誤入風塵,但她秉性很善良。小丁寶性子潑辣、說話經常暴粗口。
小丁寶作為最後一幕出場的一個女性形象,老舍先生給她的標簽是有膽有識。她不要工錢幹活,問候王利發,包括最後為王利發求情向沈處長討工作,以及劇終她為王利發哭泣,能看出她性格中有很善良的一面。但她又居於沈處長之下,為其點煙,甘於淪落。
(8)電影茶館里演員走路擴展閱讀:
《茶館》這出三幕話劇中,共有70多個人物,其中50個是有姓名或綽號的,這些人物的身份差異特大,有曾經做過國會議員的,有憲兵司令部里的處長,有清朝遺老,有地方惡勢力的頭頭,也有說評書的藝人、看相算命及農民鄉婦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層次。
《茶館》人物介紹
1、王利發
裕泰茶館的掌櫃。精明能幹部,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盡辦法跟上時代,經歷了千災萬難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動腦筋白費力,胳臂擰不過大腿」。最 終,他和他的茶館在風雨飄搖中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常四爺
普通旗人,裕泰茶館的常客,熱愛自己的國家,富於正義感,有骨氣,敢做敢當。曾因議論時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參加過義和團;清王朝滅亡後,開始自食其力,憑勞動吃飯。他一生歷盡坎坷,只盼著國家能像個樣兒,中國人不再受外國人的欺侮。
3、秦仲義
裕泰茶館的房東,北京的財主。他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變賣家產,一心一意興辦工廠以求富國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4、松二爺
普通旗人,常四爺的好朋友。講禮節,待人和氣、彬彬有禮,膽子小卻又喜歡說話兒。他整天無事可干,泡在茶館里,把黃鳥當成精神的寄託。從清末到民國,他的生活經歷巨大變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後竟衣食無著。
5、龐太監
清宮中有權有勢的總管太監,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現得傲慢不可一世,對「變法」懷著刻骨仇恨,為維新派被鎮壓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猙獰,卻要買個年輕姑娘做老婆以滿足扭曲的慾望。
6、康順子
出身貧寒的鄉下婦女。正直、直爽,誠實,說話有分寸、懂規矩、講禮貌,做事干凈利落,吃苦耐勞。她十幾歲時被賣給龐太監當老婆,受盡虐待凌辱,但同時也變得剛強堅韌。龐太監死後,被掃地出門的她不僅自己要活下去,還要把養子拉扯大,所以帶著孩子到裕泰茶館當了幫工。
9. 茶館 主要內容 50字
主要內容:《茶館》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序為背景,講述了20世紀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國普通民眾經歷的苦難和生活逐步崩潰的故事。
該片改編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話劇,由謝添執導,於是之、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英若誠等出演,於1982年上映。
(9)電影茶館里演員走路擴展閱讀
一、主要角色介紹
1、王利發
由演員於是之飾演,裕泰茶館的掌櫃。
精明能幹部,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盡辦法跟上時代,經歷了千災萬難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動腦筋白費力,胳臂擰不過大腿」。最 終,他和他的茶館在風雨飄搖中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常四爺
由演員鄭榕飾演,普通旗人。
裕泰茶館的常客,熱愛自己的國家,富於正義感,有骨氣,敢做敢當。曾因議論時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參加過義和團;清王朝滅亡後,開始自食其力,憑勞動吃飯。他一生歷盡坎坷,只盼著國家能像個樣兒,中國人不再受外國人的欺侮。
3、秦仲義
由演員藍天野飾演,裕泰茶館的房東,北京的財主。
他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變賣家產,一心一意興辦工廠以求富國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4、松二爺
由演員黃宗洛飾演,普通旗人,常四爺的好朋友。
講禮節,待人和氣、彬彬有禮,膽子小卻又喜歡說話兒。他整天無事可干,泡在茶館里,把黃鳥當成精神的寄託。從清末到民國,他的生活經歷巨大變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後竟衣食無著。
5、龐太監
由演員童超飾演,清宮中有權有勢的總管太監。
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現得傲慢不可一世,對「變法」懷著刻骨仇恨,為維新派被鎮壓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猙獰,卻要買個年輕姑娘做老婆以滿足扭曲的慾望。
二、獲獎記錄
於198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10. 茶館里的女演員
《茶館》改編自老舍先生的同名話劇,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投入拍攝,何群導演,陳寶國領銜主演。於2010年7月16日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全國首播。
該劇講述了一個老北京城的茶館老闆王利發,在解放前數十年的大背景下的掙扎與妥協,並從中折射出了老北京幾十年生活的盛衰變遷。
王玥 飾 康順子
岳秀清 飾 王淑芬
劇雪 飾 張秀英
李文玲 飾 大舅媽
李勤勤 飾 松二奶奶
楊蕊 飾 二秀
周揚 飾 小丁寶
白荻 飾 龐四奶奶
方子春 飾 掌櫃媳婦
馬麗 飾 二姨太
謝紫彬 飾 周綉花
崔婕 飾 二姑娘
焦俊艷 飾 大秀
陳曼媛 飾 陳曼媛
蔣依依 飾 王小花
邢軍 飾 馬五奶奶
關曉彤 飾 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