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演員郭振清演過影片他還在嗎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郭振清同志,因病於2005年8月24日中午13:06逝世,享年78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
1952年,郭振清進入影壇。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六號門》,在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受壓迫、有覺悟的搬運工胡二的形象,使他在電影界嶄露頭角。從此,他在創作上,如大河直瀉,一發而不可止。他先後在《英雄司機》《平原游擊隊》《暴風雨中的雄鷹》《花好月圓》《換了人間》《羌笛頌》《我們是一代人》《萬木春》《獨立大隊》《英雄兒女》《嚴峻的歷程》《濟南戰役》《艷陽天》《排球之花》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種不同的重要角色。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故事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Ⅱ 郭振清的藝術之路
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故事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新中國17年的紅色銀幕上,長影廠的郭振清和八一廠的高寶成,是兩個最符合「工農兵」形象的銀幕代表人物,他們輪廓突出、稜角分明、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漢的陽剛偉岸之氣,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眾鮮明個性的本質特徵,特別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攝的《平原游擊隊》,飾演的「雙槍李向陽」這一威風凜凜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於天津衛的一個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時代靠父親擺小攤維持生活。他小時候十分頑皮,只要熱鬧的街市上有踩高蹺的、玩雜耍的、唱大鼓戲的、演驢皮影的、馬戲表演的,總有他圓圓的大腦袋削尖地朝最前邊擠。小小的年齡,就非常羨慕民間藝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藝術啟蒙。
1943年,郭振清16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前去電車公司應聘,當上了一名電車售票員。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黑暗時期,初涉社會的郭振清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難。他每天必須在凌晨3點就起床,連續工作12個小時。路上還不能下車吃飯,餓了就啃上幾口隨身攜帶的雜和面窩頭,或是用豆餅、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糧。
電車行駛在繁華的城區街道,為了聚集人氣,招攬生意,街頭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著流行的曲藝節目。這聲音就如同磁鐵吸引金屬一般,郭振清人在車中,神思卻伴隨著音樂盡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遊。
空暇間,他就和一幫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自組樂隊,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廣東音樂,或是踩高蹺、練武術,還學會了單弦、數來寶、相聲和評劇等表演技巧。當時,電車公司成立了一個由穿長衫大褂的職員組成的業余京劇團,郭振清聞之幾次前去報名加入,只是因為自己是卑賤的「穿號坎」的窮售票員,屢次遭到冷嘲熱諷。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薦當場唱上一段「西皮二黃」,他的誠心和執著最終感動了負責人,破例將郭振清吸收進去。但是,「穿大褂」的終歸是瞧不上「穿號坎」的,郭振清走進了業余京劇團後,也只能被指使著幹些雜活,連「龍套」都不讓他跑。 對於郭振清來說,電影《六號門》既是他演藝的幸運之門,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幸福之門。因為這部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拍攝而成的描寫天津碼頭搬運工人在新舊兩個社會不同命運的《六號門》,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廣大工人的一致認可而名聲遠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部《六號門》,他在劇中與自己演對手戲的青年女演員李曉功由相識、相知到相愛,假戲真做地牽手同行。這恐怕對於郭振清來說,又是一個絕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
《六號門》開始拍攝時,劇中的一些主要演員因為是借調而來的,一再更換,換到第三撥,原班人馬早已經是所剩無幾,只有東影廠新招收來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員李曉功留了下來。在《六號門》之前,李曉功已經在1950年參加過電影《光榮之家》的拍攝,接著還加盟到《劉胡蘭》劇組,後來在1959年國慶10周年獻禮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後,《六號門》曲終人散,郭振清吃驚地發現自己愛上了李曉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感覺這個朴實厚道的天津小夥子就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心上人。兩位「弄假成真」的熱戀情侶回到天津,參加了喜氣洋洋的集體婚禮。
新婚燕爾,李曉功憑借著在電影學院蘇聯專家指導的表演班學習過的科班出身,幫著酷愛演戲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業務。也正是由於郭振清在《六號門》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東影廠調去,當上了有別於舞台話劇表演的專業電影演員。1953年9月,郭振清進廠不久,就作為廠里重點培養的對象,榮幸地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活動。回國後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寫新一代火車司機生活和事業的故事片《英雄司機》,劇中男一號郭大鵬的藝術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個新起點。而李曉功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業,自覺自願地在事業上跑起了「龍套」,辛苦地在家裡相夫教子。 1954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郭振清的頭上,郭振清把《平原游擊隊》中游擊隊長孤膽英雄李向陽的精神氣質把握得十分准確到位,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智勇雙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擊隊》是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為了更像劇情里那個黑不溜秋、膽大如虎的八路軍,郭振清跟隨劇組深入到河北、山東一帶去體驗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努力讓自己更加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個性。
同行里的「樣樣通」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政治運動不斷,但對於出身「紅五類」、又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功扮演「工農兵」角色的郭振清來說,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斷塑造新角色之中,頻繁上戲,年年沒有閑著,就連在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春節大聯歡》,也特意找來空暇中的郭振清與另一個女演員安琪,聯合擔任電影拍攝的解說報幕員。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天津文化主管部門曾組織名為「笑的晚會」固定演出。此時,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陽而名聲在外,作為天津文藝界的名人,他也經常會接到這方面的邀請信函,因為他的相聲說得頂呱呱。
銀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縱橫馳騁的疆場,而體育賽場和訓練場則又是他另一個特殊的一方遼闊天地。郭振清還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10周年大慶的時候,郭振清作為文化部足球隊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劇團,與著名的京劇大花臉裘盛戎、老生李宗義等演藝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參加由王炎導演的《獨立大隊》的拍攝工作,扮演一個由草莽英雄轉化為革命戰士的男主角馬龍,再次以他那質朴生動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陽迷」。
1973年,當國家恢復故事片生產的時候,郭振清在當年就出演了由林農導演的、根據浩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電影《艷陽天》。1974年,被安排到嚴恭導演的工業題材的電影《鋼鐵巨人》劇組。1975年,又被北影廠抽調到李文化導演的《決裂》中,擔任男主角龍國正。1976年回廠後,本來讓他准備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郭振清實在難以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雄姿,而改為在幕後負責「新版李向陽」李鐵軍的表演輔導工作。在電影表演創作實踐中,郭振清不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逐步將自己的戲路擴展到能洞察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空間之中,從而成為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同時,他還能夠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角色的實踐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下一代。
Ⅲ 演員郭振清演過那幾部電影
1952年:《六號門》;
1954年:《英雄司機》;
郭振清銅像(圖1)
1955年:《平原游擊隊》;
1956年:《春節大聯歡》;
1957年:《暴風雨中的雄鷹》;
1958年:《花好月圓》;
1959年:《換了人間》;
1960年:《羌笛頌》、《我們這一代人》;
1961年:《萬木春》;
1963年:《獨立大隊》;
1964年:《英雄兒女》;
1973年:《艷陽天》;
1974年:《鋼鐵巨人》;
1975年:《決裂》;
1976年:《山村新人》;
1977年:《嚴峻的歷程》;
1978年:《濟南戰役》、《小字輩》;
1979年:《排球之花》;
1981年:《大虎》[兼與印質明合作導演];
1984年:《四等小站》;
1989年:《荒娃》。
Ⅳ 六七年代大陸男演員
王心剛1932年元旦生於大連,少將軍銜,享受副軍級待遇。主演《偵察兵》等。
於洋 山東黃縣人,1930年生,原名於延江 。《英雄虎膽》《戴手銬的旅客》
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李仁堂(1930年2月28日-2002年6月24日)生於吉林撫松,原籍山東
主要作品:《青松嶺》 等。
龐學勤 1929年生於江蘇阜東 主演《獨立大隊》《兵臨城下》等。
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86年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長。
趙丹 (1915-1980)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生於揚州,後居南通。
主要作品《李時珍》、《林則徐》、《聶耳》等
陳述 原名:陳致通 生日:1920年 在《渡江偵察記》中成功地飾演國民黨情報處長
葛存壯 (1929.1.13-) 演員。河北饒陽人。《小兵張嘎》中的日軍小隊長龜田
郭振清(1927-2005)天津 《平原游擊隊》雙槍李向陽威震四方。
仲星火生於1924年2月5日,安徽毫縣人。《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作品。
藝名:孫道臨 本名:孫以亮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18日 籍貫:浙江嘉善 出生地:北平
主演《永不消失的電波》
還有達奇、村裡、張瑩、張良、張連文、楊在葆、陳強、張平、馮喆等著名演員曾激勵一代人
Ⅳ 演員郭震清多大歲數
郭振清,78歲(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Ⅵ 濟南戰役中的丁耀東將軍
《濟南戰役》中的丁耀東將軍由郭振清飾演,出生於天津市,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畢業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
《濟南戰役》是1979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由朱文順執導,陳默、郭振清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48年,華東野戰軍以丁耀東為首的泰山縱隊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奉命向濟南挺進,攻克蔣介石重點設防的大城市——濟南城故事。
《濟南戰役》劇情介紹: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第二年,我軍已轉入戰略進攻。1948年,我華東野戰軍在相繼佔領山東境內中小城市後,決心攻克蔣介石重點設防的大城市濟南。以丁耀東為首的泰山縱隊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奉命向濟南挺進。敵濟南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憑借黃河天險和高山屏障,以及堅固工事企圖堅守濟南,把我軍拖住,然後與徐州援軍內外夾擊,以實現蔣介石所謂「濟南會戰」的夢想。
戰斗進行得異常激烈,我軍傷亡較大。崔鐵柱帶領僅存的少數戰士頑強地從炸開的城牆缺口攻到城上,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我軍猛烈的炮火,終於把城牆炸開了一個大的突破口。王耀武在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急得團團轉,他的王牌軍被我攻城突擊隊阻擊瓦解,而徐州援軍亦被我黃河縱隊打得四處逃散。
最終我軍攻佔了敵軍司令部,活捉了王耀武,從而結束了濟南戰役。濟南戰役的勝利,為全國的戰略決戰譜寫了一首響亮的前奏曲。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濟南戰役
Ⅶ 猜一個演員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中文名
郭振清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27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5年8月24日
職業
演員
畢業院校
華北職工幹部學校
代表作品
《平原游擊隊》《六號門》》《花好月圓》《獨立大隊》
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Ⅷ 郭振清的介紹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Ⅸ 8月15日的出生人物
1769年——拿破崙,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1821年去世)
1771年——司各特,英國著名歷史小說家和詩人。(死於1832年)
1896年——格蒂·科里,美國生物化學家,1947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1957年去世)
1892年——德布羅意,波動力學創始人,物質波理論創立者,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1929年貨諾貝爾物理學獎。
1897年——周拾祿,我國水稻品種鑒定的開創人。
1923年——李慎之(1923—2003),我國哲學家、社會學家。
1923年——希蒙·佩雷斯,以色列政治家,曾任以色列工黨主席、以色列總理、總統。
1927年——郭振清,中國著名男演員。
1937年——本揚·沃拉吉,寮國國家副主席。
1956年——陸樹銘,中國男演員。
1966年——關淑怡,香港女歌手。
1970年——鄭嘉穎,香港TVB男藝人。
1972年——班·艾佛列克,美國電影演員。
1975年——川口能活,日本足球運動員。
1981年——宋智孝,韓國女演員。
1982年——高雲翔,大陸男演員。
1986年——唐笑,大陸女藝人。
1989年——Joe Jonas,喬納斯兄弟成員。
1990年——詹妮弗·勞倫斯,美國新生代電影演員,第8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位90後影後。
1994年——Sarah(申惠智),sisters成員。
1995年——小倉唯,日本美少女聲優、歌手。
Ⅹ 英雄兒女演員表
劉世龍,田方,周文彬,趙國瑞,郭振清,浦克,劉效國,趙文瑜,任頤,王延盛,柏瑞桐,王寶順,李萬城,趙寶華等等。
《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出品的一部戰爭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劇情介紹:
電影《英雄兒女》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斗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
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
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