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漯河拍的電影郾城大捷演員表

漯河拍的電影郾城大捷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2-08-18 04:09:52

❶ 贊美漯河的詩句有哪些

《漯河贊》

沙澧匯一處,漯河由此出;

中原靈秀地,人文底蘊足;

倉頡造漢字,許慎著名書;

宮商角徵羽,骨笛出賈湖;

商橋立水上,風雨經千古;

魏漢受禪台,耳邊鳴金鼓;

抗戰受降亭,見證勝倭奴;

城美城半水,景色引人目;

河面映楊柳,蜂蝶花間舞;

水陸佔地利,雙手迎五湖!

❷ 漯河的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早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定居生息。
賈湖遺址發現的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世界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世界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留物將世界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發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表明8000年前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
春秋時期這里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這里的化身台授徒講學。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宗師」和「字聖」。曹丕篡漢的歷史實證「受禪台」和「三絕碑」也屹立於此;早於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現存最早石拱橋——隋代小商橋也依然挺立。
南宋名將岳飛領導的郾城大捷也發生在這片土地。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❸ 漯河文化遺址有多少

漯河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共有古文化遺址73處,民國以前古建築30處,歷史名人墓及重要古墓群37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30項,館藏文物1萬多件。在眾多文物古跡中,有許多極具代表性,歷史價值較高。如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作者、中國漢字鼻祖許慎的墓地;我國發現最早的細石器與新石器時代早期疊壓的大崗遺址;我國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石刻像彼岸寺碑;世界上出土最早的吹奏樂器七音骨笛;我國最早的釀酒發現地、文字發現地、家庭飼養豬狗發現地、北方水稻栽培發現地賈湖遺址;早於趙州橋的隋代小商橋;見證漢魏政權交替的三絕碑和受禪台;河南省清代牌樓之冠山陝會館綵牌樓等等。這些歷史文物古跡,是漯河古代文明的見證,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為開發漯河歷史文化旅遊產業奠定了物質基礎。

漯河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有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許慎,剛正不阿的東漢名士范滂,明朝刑部主事劉校,明嘉靖重臣賈詠,曾任台北首任知府、帶領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的陳星聚等。漯河地處中原,歷來為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流傳著許多典故和傳說。如孔子思歸、孔子問十、漢獻帝禪位曹丕、岳飛郾城大捷、楊再興小商橋之戰等。

❹ 金兵見到岳家軍一戰即敗有什麼樣的典故,有什麼來歷

典故——郾城之戰:

郾城之戰是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史載此役宋朝岳飛所率岳家軍以少勝多,予以金軍沉重打擊。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並「圖復京師(開封)」。

完顏宗弼見岳家軍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飛只帶有少量軍隊駐於郾城(今屬河南漯河),決定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以及步兵十萬,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七月初八,宗弼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馬軍迎戰,殺傷大量金兵。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完顏兀術見大勢已去自己也無力回天,就算繼續戰下去也不一定能勝出,於是只好宣布退兵,此戰最終以宋軍完勝而宣告終結!

(4)漯河拍的電影郾城大捷演員表擴展閱讀

一、戰役意義

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果。

二、戰役評價

發生於12世紀的郾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范圍最廣、持續很久的民族戰爭。在岳飛生前,酷烈的戰禍遍及宋朝疆土,對經濟造成很嚴重的破壞,而宋金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又嚴重地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給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因此,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斗爭,不僅服務於趙宋政權,而且實質上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反對分裂、爭取進步、反對倒退的正義斗爭。

❺ 岳飛抗擊金兵到底在現代的哪裡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趨襄陽(今湖北襄樊),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按照預定計劃收復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陽軍(今河南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因此年僅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員。與滄桑戎馬、屢立戰功的韓世忠、張俊,以及世世將家、久歷戰陣的劉光世被稱為南宋的四大將帥。他所率領的「岳家軍」因紀律嚴明,戰功顯赫,深受人民愛戴,成了南宋抗金斗爭的一個中流砥柱。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術率部在郾城與岳家軍對陣,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往來沖殺。金軍出動重鎧騎兵「鐵浮屠」作正面進攻,另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拐子馬」配合作戰。岳飛遣背嵬親軍和游奕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突入敵陣,打算活捉金兀術,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大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接著岳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術狼狽逃竄,並一直追擊到距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斗爭的義兵,都打著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

岳飛抗金故壘

入局部反擊。抗金斗爭呈現一派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方是時,岳飛喜極,對其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兀術曾准備撤離開封,到河北以避岳家軍的兵鋒。

岳飛根據中原戰場的大好形勢,向高宗上書提出宋軍全線進攻,渡河以光復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擋住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為金的屬國就已心滿意足了。所以不僅不同意岳飛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使岳家軍處於孤軍無援的狀況,接著又連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惋惜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然後無可奈何地下令班師,班師路上,民遮馬慟哭,……哭聲震野。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

(1)岳飛從金軍手中收復建康。(故城在今江蘇南京市。 建康附近)

(2)岳飛在郾城打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史稱郾城大捷。(郾城縣,舊縣名,原地現分屬漯河市郾城區、源匯區和召陵區,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漯河市。)

❻ 岳飛在郾城打敗金軍,「郾城」是現在什麼地方

郾城縣,舊縣名,原地現分屬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源匯區和召陵區。
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漯河市。西周初為郾子國,戰國時為郾邑,西漢置郾縣,隋開皇三年廢,五年復置,稱郾城。
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名將岳飛先後於城北王店、五里店(今三周鄉五里崗村)、小商橋等地,大破金兀術。迫使金兵退保汴京,岳飛追至朱仙鎮。史稱「郾城大捷」。

❼ 漯河市的由來由來

漯河市的由來

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定居生息。其中賈湖遺址最具有代表性。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隋煬帝大業年間,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牆,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螺,因此名灣為螺,地以灣名。」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至此,就形成了現在的漯河。

(7)漯河拍的電影郾城大捷演員表擴展閱讀

漯河是河南省省轄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下轄3市轄區、2縣。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漯河的旅遊景點

1、許慎文化園

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為核心,2008年9月開工。園區建築按傳統規制對稱布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級台地之上。廣場服務區3.2萬平方米,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景區管理中心、許慎文化研究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等建築。

2、沙澧河風景區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境內,沙澧河風景區具有豐富的景觀要素、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濃郁的人文生活氣息,景區內沿河岸廣泛布綠,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並修建有觀光大道沿河主題公園。

沿河八大主題公園是景區的核心,分別是:西灣晨霞、芳風雅頌、覽古涵遠、醴泉夕照、濠濮快意、馥風澄爽、青岫寫秋、揖峰罨畫。構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人間仙境。

3、郾城文廟大成殿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關鎮東街(文化局後院),郾城文廟始建於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歷經宋、元、明、清千餘年,屢經興廢。現存建築建於明朝中期,位於漯河市黃河西路,郾城區文化局內,為廟學合一,東為文廟,西為儒學,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

4、河上街古鎮

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泰山路南段西側,與開源森林公園毗鄰。以漯河河上街歷史為背景,匯聚中原民俗文化,薈萃古典建築風格。具體項目有:牌坊樓、員外村、源匯寨牆、受降亭、炮樓、鍾樓、鼓樓、綉球樓、演武場、書場、皮影、戲台、茶館等。為中原古典建築、文化地理的地標。

5、金鳳凰鳥文化園

位於漯河市西南郊的開源景區,它是在開源森林公園的基礎上改建升級而成的,是漯河市唯一的鳥主題特色游園,其規模在中原也是首屈一指。園區內現有鳥類160多個品種,8000餘只遊走其中,可聆聽自然界的鳥鳴耳語。

6、漯河市香陳灣

因園址建在沙河環抱的香陳灣村而得名。原名陳灣村,因村上陳姓居多,又加上處在沙河河灣當中,因此稱陳灣村,舊社會由於該村加工敬天拜神的香遠近聞名,又稱香陳灣。

❽ 漯河的前身是叫什麼名字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宋書-州郡志》記載:「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師南伐,破許昌城,潁川郡治召陵,稱南潁川郡。」潁川郡治,原在陽翟(今禹州),後遷許昌。北朝魏軍攻佔許昌城後,南朝宋所屬的潁川郡治便設在召陵縣的奇雒城,領召陵、曲陽、臨潁三縣,稱南潁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撰著《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寫道:「汝水又東南,經奇雒城西北,今南潁川郡治也,隱水出焉,世謂之大隱水。」在《水經注》卷二十二潁水篇記載:「潁水又東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別瀆於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謂之大隱水也。東南徑召陵縣故城南。」酈道元曾實地考察了這些水道,其注准確可信。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漯河召陵,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文宗字祖」。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郡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資治通鑒》記載:「唐代平淮蔡吳元濟叛亂,曾運楊子院(今江蘇義征縣南)米,自淮陰溯淮入潁,自項城入殷,輸於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軍與淮蔡軍「夾殷水而軍,諸軍相顧望,無敢涉殷水者。」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牆,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岳飛率一支輕騎駐守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士,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史稱「郾城大捷」。七月中旬,金兀術又率兵十二萬進逼臨潁,岳飛督軍迎戰。部將楊再興率三百輕騎為前哨,至小商河,突遇金軍大隊,陷入重圍。經浴血奮戰,斬敵千餘人。終因寡眾懸殊,再興及所部皆戰死。葬於河岸南小商橋。岳飛乘勝進軍朱仙鎮,大敗金兀術的十萬大軍。此役收復潁昌、蔡、陳、鄭、郾城、朱仙鎮,消滅金軍有生力量。金軍軍心動搖,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螺,因此名灣為螺,地以灣名。」《中國地名大辭典》曰:「螺灣河,在河南省郾城縣東,名螺灣渡。」《清一統志》曰:「澧河自縣東南螺灣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漢鐵路經之。」由於這里雙河匯流,舟楫便利,東通於海,西達於山,南北陸路暢達,故商旅群集,百貨薈萃。楚漢、冀魯、山陝商賈,雲集於此,進行物資交流。明永樂年間,郾城知縣王季立,曾作《螺灣買棹》詩詠之曰:「沙河東流碧,螺灣匯雙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來多。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木棉繭如雪,收入雲間梭。」由此可見其繁華之一斑。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權威字書,也先後相繼認可。《現代漢語詞典》註:漯,漯河,市名,在河南。漯河夜景一角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歸許昌專區管轄。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同歸許昌專區管轄。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現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止2010年底,市區建成面積3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0萬人。行政區劃漯河市行政區劃示意圖漯河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共有7個街道、27個鎮、21個鄉,轄區總面積為2617平方公里,人口260萬人。201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萬人。人均公共綠地13.1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43.9%。源匯區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462000。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西路。郾城區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海河路。召陵區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49.7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汾河路。舞陽縣面積776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郵政編碼462400。縣人民政府駐舞泉鎮。臨潁縣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郵政編碼462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漯河西區面積24平方千米,西城區、為漯河市的新興城區。

閱讀全文

與漯河拍的電影郾城大捷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