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演員的個人所得稅如何繳納
明星演出按照個人所得稅法中的「勞務報酬所得」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所謂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個人一次取得的勞務報酬,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加成徵收的具體辦法是:對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應按如下方法計算:
(1)勞務報酬所得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每次勞務報酬應納稅額=(每次勞務報酬所得-800元)× 20%;
(2)勞務報酬所得每次4000元以上但不超過25000元的,每次勞務報酬應納稅額=每次勞務報酬所得×(1-20%)×20%.
Ⅱ 都知道娛樂圈裡的錢好掙,你知道一位普通演員一般片酬多少嗎
我有個朋友剛從中戲畢業,簽約了一個影視公司,是一個完全沒有一點名氣的普通演員一月是3000-6000吧 ,相比群眾演員收入還算稍微穩定一些。
首先去各大劇組投遞個人資料的時候要經過選角,然後再試戲,在北京的高碑店有很多劇組在籌拍新戲,據說鄧論的新戲就是他自己一個劇組一個劇組跑出來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演員都會到達一二線。明星的片酬也是需要用來支付團隊的需求的,只要在市場合理范圍,大家也會理解,不至於抵制。
Ⅲ 演員是拍完片之後,是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付片酬
絕大部分情況是拍完片就能拿到片酬,少數演員的片酬與分紅掛鉤。
下面具體按照三大塊來剖析下演員片酬問題
電影一般為分段支付,比如你作為主演參演一部電影,不可能簽好合同就能拿到片酬,比如1000萬。
跟製片方談好合約後,演員會收到一個定金,比如總片酬的15%左右,正式開機後,製片方再支付25%左右,等電影的進度超過一半的時候,製片方再支付30%,最後等到真正殺青,把餘下的部分再支付給演員。支付比例與次數都有細微差別,不可能每家都一樣,以上僅供參考。集100萬,那麼當演員拍完一集或者多集後,製片方就會支付相應集數的片酬。
Ⅳ 演員片酬,實際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一般都是什麼比例分配
娛樂圈中的明星很賺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要不然也不會有很多人擠破頭也要硬闖入這個圈子。而他們的收入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有些一線演員就算沒有演技,片酬也很高,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兩部劇,買一座豪宅的錢就有了。就算是三四線明星的片酬也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這讓很多人產生了一些疑問,演員真的這么掙錢嗎?他們的片酬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呢?會不會按比例分成呢?如果是的話,是怎麼分的呢?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
娛樂圈裡的演員需要按時交稅,就算再除去衣食住行以及宣傳和慈善等支出,其餘的錢加起來也是正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都想成為一名演員,就算不能混成像成龍一樣的大咖,在娛樂圈成為一位三四線的小明星也能夠賺很多錢。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為什麼大家擠破頭也要往那個圈子裡進了呢?娛樂圈的確復雜,但是能夠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片酬。這條路很難,但如果有這個能力,不妨闖一下試試,由衷祝願在這個圈子裡混得人能夠永遠保持純真。
Ⅳ 演員是拍完片馬上得到片酬,還是上映以後才能得到片酬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
所以我在這里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
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
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Ⅵ 大部分演員月收入幾千塊,億元片酬從何而來
“大部分演員月收入幾千塊”這是於正發表在自己微博上的,他說許多演員看似片酬不錯,但是七七八八扣完之後一個月就只剩幾千的收入了。億元片酬自然也是存在的,但僅限於了一線的超大牌明星。而且,億元片酬是稅前,還沒有扣除各種費用。演員實到手並不會有這么多。
於正在文章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線演員一部戲的片酬如果是1000萬,稅後就只剩500萬了。因為需要支付高額的稅費,剩餘的500萬也不會全部進入演員的口袋。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人員,剩下的錢寥寥無幾。
但這種是特殊情況,如果每部戲都只有這么一點錢,那大概演員們都要餓死了。連自己都養不起,更不要說養化妝師和自己的團隊人員了。
Ⅶ 拍電視劇的演員怎麼給報酬的
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進組費用」,也就是定金,然後到了拍攝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也就是劇情殺青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
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社會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總局和影視製作業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初見成效。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很難。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
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Ⅷ 你知道明星拍一部電影給的薪水是多少嗎
鮮肉1.2億片酬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解。
被痛批以後,各路流量都紛紛出來辟謠,我們沒那麼貴的...所以,到底有沒有那麼貴?我們從頭說起。
鹿晗《擇天記》片酬,有1億,1.3億,1.2億三種說法(網友可能在腦補稅前稅後的差別了)。
劇組的澄清,非常模稜兩可,說是商業機密不能透露,劃重點,「與其他一線演員相比,算中位數」。
《擇天記》劇組在12日澄清謠言,稱「從劇開拍到如今,不斷都在傳小鹿片酬。但我們能夠說,真實的狀況是我們劇組全組演員加起來都不到這個數字」。但由於觸及商業秘密,出品人陳菲無法公開真是片酬,卻透露「他的片酬與其他一線演員相比,也只能算個中位數」。
這個說法含混的空間太大了,一線演員是指阿湯哥、梁朝偉,還是指鮮肉流量們...
而新浪娛樂出過一張片酬表,上面的數據都非常「大手筆」。
寫著楊洋《武動乾坤》8000萬,李易峰《麻雀》3500萬,張若昀《法醫秦明》1000萬。
看上面三位小生的戲,似乎片酬和表演的精彩程度,未必成正比;
材料里還寫胡歌《琅琊榜》6000萬,劉昊然《琅琊榜2》2000萬。
整張表中「片酬最低」的任嘉倫,也有800萬,相對於普通人的收入來說,還是望塵莫及的高。
不過,這個數據未必完全准確,表中寫霍建華《如懿傳》7200萬。周迅和霍建華《如懿傳》片酬1.5億這個滿天飛的說法,後來被否定了;據新麗傳媒的材料顯示,分別是5350萬和5071.7萬;不過這部劇三審沒過,播出遙遙無期。
Ⅸ 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
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針對這個問題大致來說一下吧。片酬其實是分好幾種模式的,其中之一就是固定片酬,也就是片酬就這么放在那兒,任務完成演員就獲得應有的酬勞。
國內的就不一樣了,多數都是先談價錢,所以這一點其實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之前說的某小鮮肉開價就是天價片酬,其實這是一種遭人議論的做法,這樣的明星佔大多數,真正牛的不說話,而沒實力的則跳得很兇,正所謂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真正有實力的人往往很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