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秋決演員表

電影秋決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2-08-12 01:45:23

❶ 介紹一下張玉燕

姓名:張玉嬿

昵稱:小嬿子
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 5.10
星座:金牛座
血型:A
身高:167
體重:52公斤
籍貫:山東濟南
家中排行:老么〔有一個姐姐〕
嗜好:看書、寧靜、休息
休閑:旅行
娛樂:電影、舞台劇
最喜歡動物:小狗
最喜歡演員:張曼玉、葉童、費雯麗
座右銘:言多必失、謹言慎行

戲劇演出:
台視TTV
八點檔:末代兒女情 碧海情天
單元連續劇:是誰夜夜敲錯門 那兩個女人

中視CTV
八點檔:仙鯉奇緣 青蛇與白蛇
單元連續劇:回首天已藍 仙人掌花 七夕花 親親你是我的寶貝

華視CTS
八點檔:<包青天>古琴怨 天下第一庄 <七俠五義>蔣平娶親
<施公奇案>龍兒 驚世媳婦 第一世家 再愛我一次 驚世新娘 歡喜樓
家有仙妻 路長情更長 阿爸的本尊
單元連續劇:秋決 紅樓夢 今生有約 千言萬語

民視FTV
八點檔:江山美人 乞丐郎君千金女
單元連續劇:星座女人金牛座

其他
公視PTS 單元劇:將軍碑
超視STV 優質十點檔:秋天的童話 冬天的童話

廣告演出:
漢斯蔬菜油
菲夢絲
山葉YAMAHA機車
誠泰銀行女神龍信用卡
桂格高鐵高鈣奶粉

❷ 歷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第一屆【金馬獎】(1962年) :王引《手槍》

第二屆【金馬獎】(1963年) :唐菁《黑夜到黎明》

第三屆【金馬獎】(1964年) :葛香亭《養鴨人家》

第四屆【金馬獎】(1966年) :趙雷《西施》

第五屆【金馬獎】(1967年) :歐威《故鄉劫》

第六屆【金馬獎】(1968年) :崔福生《路》

第七屆【金馬獎】(1969年) :楊群《揚子江風雲》

第八屆【金馬獎】(1970年) :葛香亭《高山青》

第九屆【金馬獎】(1971年) :王引《緹縈》

第十屆【金馬獎】(1972年) :歐威《秋決》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年) :楊群《忍》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年) :秦祥林《長情萬縷》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年) :常楓《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年) :秦祥林《人在天涯》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年) :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年) :柯俊雄《黃埔軍魂》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年) :王冠雄《茉莉花》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年) :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年) :艾迪《邊緣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年) :孫越《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年) :李修賢《公僕》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年) :周潤發《等待黎明》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年) :狄龍《英雄本色》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年) :周潤發《秋天的童話》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年) :萬梓良《大頭仔》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年) :陳松勇《悲情城市》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年) :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年) :郎雄《推手》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年) :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年) :成龍《重案組》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年) :梁朝偉《重慶森林》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1995年) :林揚《超級大國民》

第三十三屆【金馬獎】(1996年)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三十四屆【金馬獎】(1997年) :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第三十五屆【金馬獎】(1998年) :洛桑群培《天浴》

第三十六屆【金馬獎】(1999年) :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第三十七屆【金馬獎】(2000年) :吳鎮宇《槍火》

第三十八屆【金馬獎】(2001年) :劉燁《藍宇》

第三十九屆【金馬獎】(2002年) :黎明《三更之回家》

第四十屆【金馬獎】(2003年) :梁朝偉《無間道》

第四十一屆【金馬獎】(2004年) :劉德華《無間道3:終極無間》

第四十二屆【金馬獎】(2005年) :郭富城《三岔口》

第四十三屆【金馬獎】(2006年) :郭富城《父子》

第四十四屆【金馬獎】(2007年) :梁朝偉《色,戒》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2008年) :張涵予《集結號》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2009年):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2010年):阮經天《艋舺》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劉德華《桃姐》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2012年):劉青雲《奪命金》

第五十屆【金馬獎】(2013年) :李康生《郊遊》

第五十一屆【金馬獎】(2014年) :陳建斌《一個勺子》

第五十二屆【金馬獎】(2015年) :馮小剛《老炮兒》

第五十三屆【金馬獎】(2016年):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第五十四屆【金馬獎】(2017年):塗們《老獸》

第五十五屆【金馬獎】(2018年):徐崢《我不是葯神》

(2)電影秋決演員表擴展閱讀

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多的男演員:梁朝偉

梁朝偉憑借《重慶森林》(1994)、《無間道》(2003)和《色,戒》(2007)三次摘得金馬獎桂冠,他是金馬獎史上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最多的男演員。

兩位連庄的影帝:成龍和郭富城

成龍憑借《超級警察》(1992)和《重案組》(1993)連續兩屆摘得金馬獎桂冠,他也是金馬獎史上首位連庄的影帝,更為巧合的是,成龍在這兩部電影中都是扮演警察的角色,看來當一名銀幕刑警也是成龍的不錯選擇。

郭富城是繼成龍之後的第二位連庄的影帝,他憑借《三岔口》(2005)和《父子》(2006)連續兩年捧起影帝桂冠。

獲得影帝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張國榮、萬梓良

金馬獎前15屆都沒有公布過被提名的名單,在現有的名單中,我們暫且能找出這兩位香港男星,他們是被提名影帝最多的男演員。

張國榮先後有5次入圍最佳男演員的決賽圈,分別是《阿飛正傳》、《風月》、《春光乍泄》、《槍王》、《異度空間》,他從來沒有一次得償所願,但是他扎實的演技功底,足以讓其成為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萬梓良提名的次數雖然和張國榮並駕齊驅,但是他顯然要比張國榮幸運得多。萬梓良先後憑借《男與女》(1982)、《等待黎明》(1984)、《兄弟》(1986)、《大頭仔》(1988)、《兄弟珍重》(1990)這幾部影片獲得過5次提名,最終依靠《大頭仔》贏得影帝桂冠。

最年輕的金馬獎影帝:1996年 憑借《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夏雨

❸ 有關劉德凱的電視劇名子

【電視作品】
1978年《大姐出嫁時》
1978年《俠骨丹心》
1980年《秋水長天》 飾演夏凌秋
1984年《倚天屠龍記》 飾演張無忌
1985年《孤劍恩仇記》 飾演君無愁
《慈禧外傳》 飾演恭親王
《梧桐夜雨》 飾演常駿
《福祿壽喜》
《金色山莊》
《舞台人生》
《錯愛》
《天涯何處覓知音》
《傷痕》
《今夜相思雨》 飾演林俊彥
《野薑花盛開》
《第二生命》
《請不要拒絕他》
《曾經夢里風霜》 製作人、導演
《不再想起》
《十二個半男人》
《悲歡歲月》 飾演江火炎
《一夜不成眠》
《富貴浮雲》
《驢子與紅蘿卜》
《四喜憂國》
《天使之塵》 導演
《誰殺了大明星》 飾演孟痕、阿雄
1990年《情變》 飾演紀柏園
1990年《愛》
1990年《緣》
1991年《床邊愛情故事系列》
1991年《京城四少》 飾演古人傑
1992年《紅樓夢》 飾演情僧
1992年《大紅燈籠高高掛》 飾演顧三
1992年《大紅包兒高高掛》
1992年《秋決》 飾演裴剛
1993年《夢蝶》 飾演王士良
1993年《包青天之天下第一庄》 飾演裴慕文
1994年《兩個永恆之新月格格》 飾演努達海
1994年《像我們這樣拍一部戲》 飾演劉導
1995年《緣債/情人》 飾演何青雲
1995年《秦始皇與阿房女》 飾演秦始皇
1995年《一簾幽夢》 飾演費雲帆
1995年《包青天之情牽陰陽界》 飾演康梵生
1996年《計中計狀元財之狀元才》 飾演斯凱梵
1996年《青少年死亡告白》 製作人、導演
1996年《聖母瑪利亞》 導演
1996年《路客與刀客》 飾演荊軻
1997年《蒼天有淚》 飾演鄭士逵
1997年《游龍驚鳳/虯髯客與紅拂女》 飾演張仲良
1997年《施公奇案之花轎奇緣》
1997年《星座女人之雙魚座》 飾演謝耕天
1997年《嘉慶君游台灣》 飾演嘉慶帝
1997年《西門無恨》 飾演楚留香
1998年《老伴兒》 製作人、編劇、導演
1998年《野孩子》 製作人、導演
1998年《忠勇小狀元》 飾演紅葉
1998年《傻阿甘》 飾演黃略德
1999年《加州陽光中國橙》 飾演阮律師
1999年《真情城市》 飾演地球村醫生
1999年《將軍碑》 製作人、導演
1999年《失落的名字》 導演
2000年《慾望》 飾演夏中林
2000年《亂世奇俠》 飾演韓飛
2000年《家裡比較煩》 飾演廖明
2000年《春風化雨》 製作人
2001年《冬天的童話》
2001年《梧桐雨》 飾演沈仲賢 藝術總監
2001年《一網情深》 飾演王仁義
2002年《慾望》續集 飾演夏中林
2002年《孝庄秘史》 飾演皇太極
2003年《不了情》
2003年《皇太子秘史》 飾演康熙帝
2003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飾演劉銘傳
2003年《天一生水》 飾演范榛
2004年《梧桐相思雨》 飾演溥俊
2004年《夜半歌聲》 飾演林道中
2005年《雪域迷城》 飾演國王
2006年《新封神榜》 飾演姜子牙
2007年《王昭君》 飾演漢元帝
2007年《台灣1895》飾演劉銘傳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1979年《鸚鵡傳奇》
1979年《師娘怪拳》
1979年《彩霞滿天》 飾演陳樵
1979年《多情雙寶環》
1979年《驪歌》
1979年《醉魚醉蝦醉螃蟹》
1980年《紅粉游俠》 飾演冷君天
1980年《流浪三兄妹》
1980年《楚留香傳奇》 飾演楚留香
1980年《楚留香與胡鐵花》 飾演楚留香
1980年《陸小鳳》
1980年《苦海女神龍》
1981年《十殿閻羅》
1981年《第三把飛刀》
1981年《再世英雄》
1981年《女性的復仇》 飾演李三郎
1981年《辛亥雙十》
1981年《寶劍飄香》
1981年《劍神一笑》
1981年《聚散兩依依》 飾演楚鴻志
1982年《七步干戈》
1982年《新火燒紅蓮寺》
1982年《心愛的人》 飾演關如峰
1982年《慧眼識英雄》 飾演明德
1983年《仙斗仙》
1983年《邪撞邪》
1983年《賭王斗千王》續集
1984年《寒山變》
1984年《大紐約華埠風雲》
1984年《東京來的小寡婦》
《記得當時年紀小》
1987年《神勇特警隊》
《破曉時份》
1996年《今天不回家》
2001年《停車暫借問/煙雨紅顏》 導演
2003年《來不及愛你》 飾演大軍
2004年《太行山上》 飾演郝夢齡

❹ 秋決的演職員表

《秋決》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漢代一裴姓富戶,三代單傳的孫子裴剛自幼父母雙亡,在奶奶嬌縱下缺乏管教,最終釀成大禍——受到風塵女子勒索而憤殺其三人,被判死刑,秋後處決。入獄前後,奶奶不惜重金賄賂官衙但屢次失敗,無奈只得獄中成親,以求裴家有後。最終在奶奶、妻子蓮兒、牢頭、同獄書生等人的感化下,裴剛漸漸悔悟,最終改換心態,從容赴死。
粗看整個故事,所有人物似乎都被籠罩於肅殺的氣氛中。富足但殘缺冷清的家庭,起始的三條人命和最終的處決,以牢獄為影片主要場景,等等所有這些因素都烘託了這一氣氛。但故事中卻洋溢著淡淡溫情,祖孫之情、夫妻之情以及牢頭和書生對裴剛的耐心感化,洋溢著人與人之間的無私關懷,令人感動,最終鑄就了一部嚴肅而又溫情的作品。而結局中裴剛雖釋然而去,卻又留下孤兒寡母,其中的喜悲,又是攪糅在一起,令人一陣惆悵。「中國的文化價值,認為整個宇宙是一種生命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生命形式,生生是後一個生命接替了前一個生命,是一種圓的轉換與傳承」,本片最後的秋決,若依此道理看待,也應是一種圓滿結局,這樣一想便覺豁然許多。 該片的質朴風格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影片色彩和配樂、角色設置和影片場景。
整部影片偏重使用墨綠色調,較為冷暗而沉重,很有古樸特點,比較符合故事的時代定位和情節需要。人物服裝、道具和布景中少有鮮亮色彩,簡單樸素,即便蓮兒的新婚之服也是如此。影片配樂則由曾為李翰祥的古裝電影配樂作曲的日本作曲家齋藤一郎量身訂做,保留了日本音樂節奏、音調簡單並不華麗的特點,而且配樂之處並不多,片子多數時候處於簡單的對話或無聲中。
角色設置不多,主要是裴剛、蓮兒、奶奶、牢頭和刑曹等,名字也相當符號化。其次,在人物刻畫上也不矯情:裴剛就是一個粗獷、強悍的粗線條人物;蓮兒溫順賢良、沉靜寂寞,默默的報恩,隱忍而堅強;奶奶算是感情表現的最豐富的了,但也並不誇張,依舊沉著冷靜;但牢頭和書生也都比較沉默,有時只是淡淡一句話、一個眼神抑或一個動作。
影片的場景,首先設置簡單,主要是裴家和監獄,而且規模小、擺設少。其次,場景的拍攝手法沒有經過特殊處理,而且作為30多年前的片子,更沒有現代電影絢麗的計算機特技鏡頭。
但是有評論者也指出:「在鏡頭的處理上,李行似乎並不滿足於《養鴨人家》那種質朴的表現」,「在李行最得意的作品《秋決》中,他浮躁地用上了好幾個急劇的伸縮鏡頭」,「這種在技巧上流於虛浮的外在表現,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李行早期作品一貫的清淡淳厚的導演風格」。
一、 從文化看電影

(一)時代烙印——寫實主義
上個世紀60年代,內地電影一直陷於文革階級斗爭中不能自拔,香港電影在邵氏公司的推波助瀾下正興起商業娛樂熱潮。而在台灣,上世紀60年代正是台灣現代文學盛行時期,影片中也經常摻雜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常見的頹廢、苦悶、絕望、精神分裂的情調,而進入70年代之後,鄉土文學成為台灣主流,台灣寫實主義電影受到影響,從單純追求西方電影技巧走向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道路。行政院新聞局副局長龔弘接任中影的總經理,對製片方針進行了調整和提出了「健康寫實主義路線」,也就是「中影製片必須應時代要求力予鼓舞」、「以盡量發揮人性中之同情、關切、原諒、人情味、自我犧牲等美德,使社會振作,引導人人向善,走向光明」。
導演李行當時在中影用簡單的情節和人物,完全朴實的拍攝手法,表達親情與人倫,拍了許多優秀影片。雖然拍《秋決》的時候李行已經另立門戶,但這部影片也可以說是當時時代影響、中影政策鼓舞的產物。片中裴剛的身邊,如蓮兒、奶奶、牢頭、書生,都是這樣充滿關切、人情味和自我犧牲美德的人,引導裴剛最後向善而坦然面對死亡。
(二)導演李行的思想
一方面李行的影片風格受到時代的影響,而不得忽視的另一方面是,李行本身崇尚中國民族文化,他堅持在政治宣傳要求與藝術追求的中間地帶創作、將倫理道德滲透進商業化製作。他先後憑借《養鴨人家》、《秋決》和《汪洋中的一條船》先後三次問鼎金馬獎,這項紀錄至今無人可以打破。
1. 父慈子孝
李行曾說過:「我的作品重點,多半強調父母子女間的親情,這一點,與我的家庭環境極有關系,在我的感覺里,上一代與下一代應該是協調的,不應該是叛逆的、相抵觸的,人類感情,沒有比父母對子女更真誠無私,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是傳統保守的中國人典型,所以我最服膺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是受了他們很大的影響。」
這也就恰恰能夠解釋《秋決》中充滿了父慈子孝的禮教思想:蓮兒能夠溫順的報恩,甘與一個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並且將赴刑場的人結婚生子;奶奶堅強執著的散盡錢財營救孫子,甚至為了讓孫子在牢中有精神寄託可以繼續恨自己,囑咐他人不要告訴孫子自己的死訊;獄中的書生代父受刑。而最終一向叛逆的裴剛也體會了奶奶的苦心,悔恨不已。也就是說,無論多麼劇烈的沖突,無論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多麼疏遠隔膜,在仁愛寬容下,隔膜將被穿透,距離將被拉近,營造出一種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向善場景,是為「和諧」。
但也有評論者指出:李行的電影「遵古守舊、不做任何改變的思想,與當時台灣社會趨向開放的社會潮流格格不入。對代溝問題的探討,他總是遠離台灣政治社會生活,遠離現代工商業發展帶來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化和對中國固有倫理和傳統的具體分析,單單強調下一代向上一代遷就和妥協,這是很不夠的、片面的」。
2. 圓滿的家文化
有禮教思想的李行應該是非常重視「家」文化的,但是在《秋決》中,觀眾卻無法看到一個完整的「家」。[9]奶奶是年輕時就開始守寡,牢頭早已喪失妻與子,裴剛和蓮兒都是自幼失去雙親,最後蓮兒和孩子也將是孤兒寡母。
但是觀眾可以看到一個更廣泛意義上的「家」,在獄中,牢頭對裴剛產生了如父之情,亦嚴亦慈,觀眾可以感受到不同於小家之愛的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大愛;蓮兒細心打掃裴剛的獄室,兩人的幸福歡顏使裴剛和觀眾都不禁產生裴剛早已歸家的錯覺。
3. 說教色彩
「傳統的倫理、親情與教育,正是李行導演作品中的主要元素,也可以說是他的美學核心,他的導演三昧。」李行有著師范大學教育系的背景,這可能是他影片充滿強烈的說教意味的原因之一。
本片中他通過書生對裴剛一句句的反復說教而直接的直白的對觀眾進行說教,將觀眾弱智化,這點筆者並不是很喜歡,有些破壞本片的質朴風格,念念有詞的書生讓人不禁聯想到《大話西遊》中的唐僧,令人發笑。這便是本片些許不足之處。
二、 從法律看電影
法律和文化當然不能截然的剝離開來,然而我國的即使是講述案件的影視作品一般並不刻意對觀眾進行法律常識教育,本片亦是如此,著重的是傳統倫理和生死觀。所以以下筆者僅結合影片就其中反映出的部分較為有趣的內容略作展開。
(一)庭審
1. 自認
在影片庭審中沒有提及人證物證,更沒有提及仵作。縣令根據裴剛的明確自認徑行判其死罪。而在現代社會,我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刑事訴訟中強調發現案件的實體真實,盡可能查明案件真相,所以「即使被告在公開法庭上表示認罪,法官也不能直接宣告其有罪」,而必須調查全部證據才能綜合得出結論。「只有被告口供而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有罪」,否則「自認的自願性和明智性無法得到保障」。
2. 誘導性訊問
影片中收受賄賂的刑曹多次引導裴剛在審判中的陳述,意圖以自衛為理由為其開脫,但裴剛逞強而供認不諱。其實刑曹的行為已構成對被告的誘導性訊問。
在英美法系中,主詢問不得為誘導性的,因為主詢問方很可能暗示證人配合向其有利方向回答,易為虛假陳述。我國雖然是職權主義審判模式,但也有類似規則。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35條規定:「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應當避免可能影響陳述或者證言客觀真實的誘導性訊問、詢問以及其他不當訊問、詢問。」
(二)法律儒家化的體現
1. 秋決
在古人的觀念中,春夏是萬物生長繁衍的季節,秋冬才為肅殺消逝之時,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人為必與其相適,尤其是政治行為,須順於四時,與天道相應,即: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所以「刑必殺於秋冬」。漢律十二月立春不以報囚,後代法律也都沿而不改。由於該刑忌,才有了本片的片名,也才有了秋決之前獄中生活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刑殺禁忌還有關於宗教節日和祭祀日的禁忌,該片中並沒有反映,則不詳述。
2. 書生代父受刑
片中在獄里當時共有三位犯人,小偷、裴剛和書生。其中書生是因為父親年老體弱而申請代父受刑的。古代代刑的例子層出不窮,如緹縈救父已成為孝道的典型,有時候「代刑甚至成為國家規定的制度」,請求代刑成為合法權利。漢明帝時,父母、同產欲相代者,恣聽之。到明憲宗時期,代刑不僅僅是權利,而且成了子孫們規定的義務。
代刑體現了孝義,明顯的體現了我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特點,「儒家以禮入法的企圖在漢代已經開始」。
3. 漢代牢獄——儒家思想的滲透
1)「寬緩刑獄」思想
漢朝統治者接受秦因推行「亂政虐刑」而敗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德刑兼施的「寬緩刑獄」思想,諸如對刑徒實行寬宥的「恤刑」政策,廢除了一些嚴刑酷法,在獄政制度中的優待長吏政策以及秋冬行刑制度等。改造重於懲罰也是儒家思想入法的體現。
這點在影片中完全得到體現。牢頭在犯人蠻橫無理或逃獄時才予以懲戒,沒有隨意打罵行為。犯人平時做些推磨等勞務,還會在監獄的院子中放風。牢頭對裴剛只是在其逃獄和怠工時才予以皮鞭,平時一直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從不為難裴剛的家屬,予以探望送物的方便。
2)漢代監獄制度
古代的監獄制度,到漢朝已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影片中體現出來的是繫囚制度和憫囚制度。
第一,繫囚制度。是指對人犯實行有效的拘押,包括桎梏制度、門衛制度和點視制度等。為防止犯人逃跑,規定囚犯一律戴上獄具,穿上囚衣,即使是服役勞動時,也不得解脫械具。囚徒入監後,禁止與外人交往,就連家屬探視也受到嚴格的限制。所以,繫囚是為了達到「內情不得外出,外情不得內入,使人知幽閉困苦之狀,以頓挫其頑心」的懲罰目的。
第二,憫囚制度。就是指在「寬緩刑獄」思想指導下對囚犯施行寬宥,防止吏卒隨意凌虐獄囚和保障獄囚基本生活待遇的制度。特別要提出的是其中的「聽妻入獄」制度,就是指對於死囚犯娶妻無子允許其妻入獄,妊身有子,再加以行刑。影片中為了給裴家續香火,刑曹出策,送一女子去獄中與裴剛成親。這和「聽妻入獄」有些出入[18],但是本質是一樣的。這一制度也體現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儒家傳統家族觀念。
4. 婚姻
蓮兒在新婚之夜祭拜祖宗,體現了古代婚姻這個法律行為的意義:「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
三、 小結

本片尊重歷史,精緻而質朴的將漢代監獄場景認真的展示在觀眾面前,重點傳達了中國儒家傳統倫理道德和生死觀,嚴肅中帶有淡淡溫情和希望。一方面,李行導演在健康寫實主義旗幟下引導觀眾朝著「健康」向上的積極方向走去,另一方面又承擔著「寫實」功能,不避諱生活的殘酷,也沒有刻意隱瞞社會現實中的禮教逐漸崩潰後的憂思,但由於該憂思被「健康」旗幟引領,所以不可能像之後台灣新浪潮電影中那樣寫實和尖銳。
「殺了春桃,收獲秋決。」觀畢裴剛脫胎換骨全過程,聽罷其末了那鎮定的一句——「人早晚都是要死的」,心想:得觀賞此佳作,幸甚。

❺ 台灣影片風從哪裡來的男女丶主角

片名:風從哪裡來
主演:唐寶雲(女主角)、柯俊雄(男主角)、歐威(男主角)、崔福生、萬沙浪
編劇:張永祥
導演:李行
上映日期:1972

其它相關資料引述:
「電影通篇展現了台灣廣袤草原景象。」
「現在看這部電影,當然並不什麼樣。不過,要解開鄧麗君,尤雅和萬沙浪在電影里演唱之謎,這部電影還是不得不觀看。」
「電影根本沒有出現鄧麗君。……尤雅版的《風從哪裡來》只在電影中段出現過一次,片頭片尾版《風從哪裡來》皆是萬沙浪的演唱。至於片中唯一插曲,《我要對你說》也出現了兩次,不過演唱人,還是萬沙浪。……所以現在真相是:尤雅被耍了,說主唱,實質客串;鄧麗君更是打醬油;當紅雙花,只為拱照一個萬沙浪。」
「李行導演說他當時拍《秋決》時,是打算拍的差就隱退,拍的好就繼續干。最後,《秋決》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於是李行和他的編劇搭檔張永祥開拍下一部電影《風從哪裡來》(1972),結果折了本(有意思的是這部片的男主角是歐威和柯俊雄,女主角還是《秋決》的唐寶雲)。片子失敗之後,李行問老闆下一部片還要不要拍?老闆說拍,題材你們自己掌握。」

❻ 秋決的電影劇情

漢代北方某地有一裴姓富戶,孫子裴剛自幼父母雙亡,為三代單傳的命根子。在老奶奶的溺愛縱容下,裴剛成為暴虐無知的青年。
冬日,風塵女子春桃抱一嬰兒,聲稱系與裴剛生,要裴剛出資撫養。裴剛矢口否認,發生爭執。忽有二壯漢手持刀棍相逼,裴剛知為預謀,憤而毆斗,將三人殺死。
裴剛被捕入獄後,老奶奶多方營救,重金賄賂縣衙刑曹,以求裴剛免死。審訊中,刑曹多方引導,為裴剛開脫,但裴剛供認殺人不諱,並同縣太爺爭執,終於被判死刑,秋後處決。
老奶奶又求游手好閑的裴二爺赴京營救,被二爺騙去許多銀兩,卻毫無結果。裴剛無奈越獄,被抓回,受酷刑。老奶奶只好再求刑曹,訴說裴家不能無後。刑曹出策,要為裴家傳宗 接代,只有送一女人去獄中同死囚成 親。老奶奶懇求從娘家帶來的蓮兒承擔。蓮兒為報答裴家養育之恩而應允 。
大雪之夜,奶奶送蓮兒入牢。裴剛知情後極力反對。黎明前蓮兒出獄,在外等候一夜的奶奶已被凍死。善良的蓮兒再度入牢,以柔情感化裴剛,二人終於成為夫妻。
春日已盡,裴剛變得安寧而理智。老奶奶的死,使他受到良知的譴責,哭號著手捧鐐銬責 打自己。秋天將至,蓮兒傷心欲絕, 哭撲在裴剛的懷抱。裴剛則安詳自若 。牢頭同情這對年輕的苦命夫妻,要放裴剛逃生。裴剛為避免懷孕的蓮兒成為逃亡人妻,拒絕了牢頭的好意。
刑決之日,裴剛從容地走向刑場。懷著裴家骨肉和希望的蓮兒,鎮定而堅強地望著囚車在塵土中消失……

❼ 秋決的幕後花絮

1972-02-12,《秋決》預映。
1972-02-25,台灣文化局慰勉《秋決》演職員。
1972-11-24,台灣文化局選定1972年度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秋決》,代表台灣參加第四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外國語片獎角逐。
1977-09-21,李行導演的國語影片《秋決》被印度尼西亞電影藝人協會選為最夠水準的影片。
1972-12-26,中國影評人協會於第五屆會員大會中,選出1972年度十部最佳外國片及五部最佳國語片。《屋上的提琴手》及《秋決》分別獲得外國片及國語片的第一名。
1987-12-06,英國影評人艾德禮在「1988年國際電影指南」中選出從1962年到1987年上半年的十部最佳台灣電影。分為宋存壽的《破曉時分》、李翰祥的《冬暖》、胡金銓的《俠女》、李行的《秋決》、林清介的《學生之愛》、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萬仁的《油麻菜籽》、侯孝賢的《童年往事》、陳坤厚的《結婚》和張毅的《我這樣過了一生》。
1991-04-11,法國巴黎的電影院正式引進《戀戀風塵》、《桂花巷》、《天下第一》和《秋決》等台灣影片,作商業性放映。
1994-06-16,紀念電影問世百周年,俄羅斯電視台相中《秋決》代表台灣電影參加紀念展。
1999-06-27,李行七十大壽暨從影五十周年慶祝會 ,擬重拍《秋決》。

❽ 一部古代的老電影,是關於一個犯人要被處死刑,他母親為了延續香火送了個丫鬟進去。是cctv6播放過的

鏈接:https://pan..com/s/1uqAvIYc5_aXjwXck0APRJg

提取碼:clpu

作品相關介紹:《秋決》是由導演李行執導,傅碧輝、歐威、唐寶雲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從小被奶奶溺愛的裴剛,長大後桀驁不馴,殺了人被判死刑仍無悔意,直到秋決之日才逐漸覺悟、勇敢負責的故事。該片於1972年2月14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閱讀全文

與電影秋決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