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部金磚國家合拍電影《時間去哪兒了》
該部影片的監制、中國《逢春》部分的導演賈樟柯表示,「金磚五國」的概念有著重要的背景,就是五國都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五國人民的生活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五個國家的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智慧不同。這就為電影從業者提供了在相同處境的背景下,各國藝術家如何去看待生活,如何去看待社會的可能性。
金磚五國聯合拍攝影片《時間去哪兒了》中國部分導演賈樟柯 攝影:張捷
Ⅱ 19日,《時間去哪兒了》上映
前兩天,賈樟柯導演牽頭的,由金磚五國導演聯合拍攝的電影《時間去哪兒了》上映了。5個導演,5個短片,拍了同一個主題的命題作文。
記者看完片子最大的感受還是,這種集合式的電影真的很難有好的表現。首先幾部片子風格不一,讓觀影感受比較難協調,但最大的問題還是《時間去哪兒》5部短片的質量相對參差不齊。雖然5個短片都是藝術片,但有故事讓人看了想叫一聲好,有故事看了讓人想離場。
先來介紹一下這5個短片。5個短片大致按照「BRICS」的順序排序,巴西(B)、俄羅斯(R)、印度(I)、南非(S),賈樟柯自己拍的中國(C)放到壓軸出場。
第一個故事叫《顫抖的大地》,屬於半紀錄片性質,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2015年11月5日,巴西納斯基拉斯州地一家鐵礦公司的水庫大壩坍塌,洶涌的泥石流沖毀了州上的數個小鎮,上萬居民無家可歸。
短片以一個男孩和他的母親為主角,男孩的父親在災難中不知去向,三口之家的平靜被沖毀,男孩卻不相信父親已經離開了自己,每天都在等著父親回來。
如果說滿分是5分的話,我給這個短片打3.5分。導演的鏡頭運用、剪輯都比較成熟,主題也相對嚴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故事使用了紀錄片的手法,情節性相對比較弱,很難讓人長時間注意力集中。
第二個故事是俄羅斯導演拍的,叫《呼吸》,也是5個故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
短片的開始就把鏡頭對准了茫茫的雪原,冰川覆蓋,荒無人煙。女主角坐著一輛綠皮火車在雪原中行進,回到那個小屋裡的家。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情感片《男與女》,主題也很像,講了男與女之間壓抑的關系。
小屋坐落在一個寂靜的山谷里,同樣清冷寂寞。家裡,女主角那位情緒不穩定的酗酒丈夫,正在發脾氣燒掉妻子的內衣。
妻子一回家,就和丈夫起了激烈的沖突。丈夫質問妻子,列車司機為什麼要送他一個手風琴,是不是與列車司機有染?手風琴被丈夫燒壞了一個洞,妻子抱著破掉的手風琴在冰天雪地里獨自坐著,拉著不成聲的音調。
回到屋裡,丈夫賭氣融掉了兩人的結婚戒指。兩人扭打在一起,丈夫一路追著妻子出門,想要狠狠揍妻子一頓,沒想到中途從高處摔下,哮喘發作,無法呼吸。
從這里開始,短片出現了神轉折,妻子沒有逃離丈夫,而是把丈夫拖回家,為他製作了簡單的吸氧裝置維持丈夫的生命;當她發現吸氧裝置不太好用,就在丈夫喉管上輕輕割開了一個洞,插入橡皮管子,接上手風琴,拉著手風琴為丈夫的胸膛輸入氧氣。
不得不說這個情節實在是太腦洞大開了。勉強維持著呼吸的丈夫一頓一頓地問:「我,還能活,多少,時間」的時候,旁邊拉著破手風琴的妻子說:「我就是你活著的時間。」
鏡頭推遠,妻子的小屋依然在風雪裡孤零零地佇立,屋裡傳來斷斷續續的手風琴聲,好像嗚咽。妻子最終有沒有停止拉手風琴?停止拉手風琴了又怎麼辦?這是留在片子最後的懸念,欲說還休。
有觀眾看完這部短片後這樣評論:「聯想起俄羅斯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與現狀,這部短片可以說是極盡巧妙揭示了一種關系:受虐者長期為施虐者續命,而且這種續命供氧隱藏在演奏風琴這個看似浪漫的行為底下,諷刺的是風琴本是被施虐者禁止的娛樂。現在的問題是,無休無止的演奏到底能持續多久,要知道,一旦停止這種羔羊的彈奏,嗚呼的將是長久的施虐者。」
這個段落也是我個人打分最高的,4.5分,當然,可能有一些個人審美的喜好在裡面。
第三個故事由印度導演拍攝,叫《孟買迷霧》,相對來說是簡單易懂,我個人打3.5分。
第三個故事講了一位老人「錢多」,晚年時候兒女環繞,但沒有人真的關心他的生活,直到他碰到了流浪兒童查理,才真正收獲了關心、童真和快樂。
沒想到,就在老人和查理建立了忘年的友誼之時,查理突然被人販子綁架失蹤了,老人遍尋查理無果,在鬱郁寡歡中去世。
這部短片的優點在於,裡面老人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很真實,讓銀幕外的觀眾也能感到快樂,且聚焦了印度當地嚴重的兒童失蹤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但短片的敗筆在於結尾,其實故事停留在老人尋找孩子的情節就可以了,觀眾完全能夠知道怎麼回事了;導演偏偏要安排老人死去,拍了葬禮的鏡頭,念了老人的遺言「只有你給過我開心和快樂的時間」來強行呼應主題,有種結尾還要點題做總結的刻意感,拉低了短片最後的觀感。
第四個短片是南非拍攝的。情節真的幾乎看不懂,也許是文化鴻溝太大了吧。
這部短片的名字叫《重生》,本身是科幻題材,講了未來的一位女工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進入了時間機器穿越回南非的原始森林的故事。
首先我想說,科幻本身就是非常難拍攝的題材,南非本身電影工業並不發達,導致這部短片里的視覺效果相當慘不忍睹。短片的設定明明是在科技發達的未來,但所有道具都充斥著廉價感,唯一比較值錢的竟然是空中飛舞的無人機,但無人機看上去比較像是西湖街頭到處都能看到的款式……既然是在未來,無人機的樣子應該更時髦一些吧?
第5個短片就是賈科長本人拍攝的短片啦,我個人覺得非常一般,只能打2.5分。這個短片叫《逢春》,更像是平遙古城的宣傳片和國家二胎政策的宣傳片。短片講了「平遙中年夫妻很糾結要不要生二胎」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男主扮成士兵與俠客過招,平遙古城的遊客們拿著自拍桿欣賞節目(好的好的,我知道平遙古城可以看這樣的節目了),拿著喇叭的導游大聲介紹,「平遙古城有××千年的歷史」(好的好好的我也知道了),趙濤飾演的女主角則打扮成宮女,在景區里表演節目、供遊客欣賞……就這樣強行宣傳了一波平遙古城。
只要故事講好了,這倒沒關系,但賈科長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趙濤飾演的妻子一開始聽了同事的慫恿,想生二胎,回去和丈夫一說,丈夫表示:生二胎太花錢啦,奶粉、尿布都要錢啊。趙濤不太高興,兩人糾結了一會,也不知道丈夫怎麼想通了,回來勸趙濤:「要不咱生一個吧,錢的問題可以解決。」趙濤:「我老了,都38了。」丈夫:「劇組的賈導演說了,38歲在導演里只能算個中年,所以時間是相對的呀,這叫相對論。」觀眾:這個笑話真的不好笑……
有觀眾點出了《逢春》的問題,和印度那部《孟買迷霧》有點類似:「《逢春》在前半段表達得含糊其辭,到末尾,卻彷彿趕場子一樣靠趙濤直接用嘴說了出來。其實導演憑借片中的一些細節,從一開始就在像觀眾傳達一種信息,就是片中的夫妻二人情感的淡化。柴米油鹽醬醋茶,消磨了太多夫妻之間的感情,『過日子』的心態,很容易最終把日子過得寡淡無味,死氣沉沉,但二胎需要的是『生』。夫妻關系處於『死』的狀態,又如何『生』二胎呢?趙濤說:『時間帶走了我太多東西。』『只要我們願意,就能把時間帶走的東西拿回來。』這幾句末尾吐露的心聲,『點名中心、總結全文』的意味太強了,其實靠演員出色的表演和導演穩健的敘事就能表現,難道觀眾看不出來嗎?」
也許,還是篇幅太短了吧。
Ⅲ 時間都去哪兒了電影劇情介紹 時間都去哪兒了電影演員
《時間都去哪了》
是車徑行導演,楊紫、郭品超、焦恩俊、高雅軒主演的一部青春愛情電影。該片圍繞時間流逝之下幾位主人公的親情、愛情和人生軌跡而展開的感人故事。
Ⅳ 時間都去哪了這部電影什麼時候拍攝的
拍攝日期:2014.6.28—2014.8
《時間都去哪了》是深圳悠悠歲月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景德鎮智博影業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青春愛情影片,由車徑行執導,孫昌文、丹容編劇,郭品超、楊紫、焦恩俊、高雅軒主演。
該片以男主角的視角之「回溯式」來建立起現代電影敘事格局,圍繞時間流逝之下幾位主人公的親情、愛情和人生軌跡而展開感人故事,從而對已經流逝的生活和時間進行深度意義的故事闡述。
上映時間:2015年8月7日
Ⅳ 電影時間去哪兒了劇情介紹
無從詮釋的時間
文/夢里詩書
中、俄、印、巴、南非五國導演的聯合執導,呈現的都是關乎於自己對「時間」的解讀,但遺憾的是這種方式卻並沒有在《時間去哪兒了》里去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去賦予何般真正深刻的意義,水平不一,參差不齊的五個短片故事,使電影難免充斥著強行扣題的尷尬。
《時間去哪兒了》給我的感覺是一部猶如在坐過山車般的電影,其有著出色的華章,同樣也有著聱牙詰曲的枯燥,如果來給電影排序,俄羅斯導演阿歷斯基·費朵奇科的《呼吸》無疑是正電影中的華章,短片故事緣起於丈夫懷疑妻子外遇後的打罵,結束於妻子用手風琴為丈夫的續命,而這把手風琴恰是丈夫錯以的外遇對象送給她妻子的,妻子最後的一句「從現在開始,我就是你的時間。」成為了其對時間巧妙的點題。
稍顯遜色的是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的《顫抖的大地》,電影故事取材自巴西地震後一個小男孩對父親一定會回來的堅信,但地震災變後滿目瘡痍的寫實,死亡成為了這一短片沉重的基色,而時間在這部電影中的體現卻又恰好是小男孩對父親的期盼,這無疑也更為加深了災變所給人帶來的苦難,小男孩的堅守與苦難,儼然正是這一短片最為打動人心的所在。
賈樟柯的《逢春》與印度導演馬德哈爾·班達卡的《孟買迷霧》,二者都只能算勉強的講出了一個合格的故事,《逢春》的故事作為電影的壓軸是頗為令人失望的,刻意的中國元素堆砌,充滿說教意味的台詞,都使電影顯得生硬無比,而《孟買迷霧》的問題雖然不同,但結果都是一樣的,這部短片是電影最為輕松的一章,但浮誇的表演與刻意的煽情,都使短片同《逢春》一樣情感的表達是生硬的。
南非導演賈梅爾·奎比卡的《重生》是電影最為蹩腳的一篇,在這一篇章中,導演本預用宏大關乎人類文明的內容來探尋何為存在的真諦,但遺憾的是這位導演完全沒有與之相符的能力,在《重生》里其即拿不出與這一命題相符的內容去填充其內在,也沒有足夠的製作成本去構建那未來世界的場景,於是空洞的故事與廉價的五毛特效,瞬間拉低了整部電影的層次。
《時間去哪兒了》並不是一部能去詮釋時間的電影,相反為了迎合命題,除了俄的《呼吸》外,其他四個故事都只是作出了一篇命題作文,如此看似高大上的國際合作,實則平庸而又冗長。
Ⅵ 電影《時間去哪兒了》主要講了什麼
《時間去哪兒了》是一部首次由五個「金磚國家」的電影導演共同合作而成的集錦長片,五國導演分別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創作一部電影短片,最後匯聚成為這部109分鍾的故事片。
該片將於10月19日在全國公映。值得大家一看。
Ⅶ 怎麼評價電影《時間去哪兒了》
《時間去哪兒了》是一部首次由五個「金磚國家」的電影導演共同合作而成的集錦長片,五國導演分別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創作一部電影短片,最後匯聚成為這部109分鍾的故事片。
至於《逢春》故事中有關年過四十還要生二胎的貧賤夫妻的悲哀,看似與時間主題無關,但是人類總是妄想追回時間,用當下的結果去彌補時間遺留的創傷,這種徒勞無功的追索,與其說是向時間挑戰,倒不如說是人類自欺欺人,尋求一種心理平衡的唯心思想。但是,在時間無情的巨輪面前,人類暫時能做到的不也就只有這些嗎?其中的禪意,或悲或喜,至少是一種態度,至於對錯,倒也無足輕重了!
在喧囂塵上的當下中國電影市場,像《時間去哪兒了》這樣充滿哲學思辨和探究人類生存終極意義的電影,或許註定很難成為票房爆款,但是作為電影對人性的思考,經過金磚五國五位導演的精心打造,卻又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怎樣的態度,珍惜時間,抓緊當下,都是絕對正確的!
Ⅷ 《時間去哪兒了》什麼時間在全國公映
10月11日消息,首部由金磚五國導演合作拍攝的電影《時間去哪兒了》1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開啟路演。賈樟柯在發布會上透露,這一影片將於10月19日在全國公映。
據介紹,這五位導演之所以合作拍攝這樣一部電影,主要是因為這五個金磚國家都處在快速的經濟發展期,五國人民生活狀態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仍然會造就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念沖突。
賈樟柯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有能力也有遠見、能夠更加國際化地進行電影合作的時代,此次五個國家都派出了極具創造力的導演和演員參與拍攝,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期待著公映日去觀看!
Ⅸ 《時間都去哪了》小品是說的什麼
小品中,主人公在不知不覺中,抱著手機刷著各種app,導致時間一晃而過,也讓不少人感覺這個小品演的就是自己的日常,感覺被「內涵」到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由喜劇演員大鎖和孫天宇共同演繹,小品一開始,深夜10點的時候領導打電話催稿,大鎖向領導保證12點之前必交稿,由孫天宇飾演的擬人化「小微(阿信)」、「小博」、「阿抖」相繼出現,經不住誘惑的大鎖只能不斷的說「那我就刷五分鍾?」
結果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從發表情包敷衍朋友約酒,屏蔽朋友圈廣告、混得好的同行,隨大流給領導點贊、給長輩點贊,點開「不看不是中國人」的被推軟文章,矛頭指向「小微」;到「熱瓜」、「沸瓜」和「爆瓜」不同品種的品嘗矛頭直指「小博」。
接著大魔王「阿抖」登場,打卡網紅店、三分鍾電影解說、如何讓男人為你花錢……各種短視頻紛紛上陣;最後,大鎖只能面對著「深夜emo(抑鬱)」在「我是真的狗!」的狂喊中落幕。
解析
《時間都去哪兒了》真實演繹了現代社會人們是如何被手機APP綁架的,就像網友說的那樣「所有APP都在挖空心思搶佔用戶時間,自己活成了它們的日活量」,引起觀眾巨大的共鳴,真正的把喜劇作品甚至整個文學作品領域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反映出來。
而這種批判精神恰恰是現在很多文化作品逐漸失去的價值。在初舞台表演時,也是大鎖和孫天宇,通過《偶像服務生》調侃諷刺了內娛選秀偶像節目的種種現象。
Ⅹ 電影《時間都去哪了》上映時間 林雨桐是誰演的
中文名
時間去哪兒了
外文名
Where has time gone?
出品公司
北京西河星匯影業、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上海電影集團
拍攝地點
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
導演
賈樟柯等
類型
故事片
片長
109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9月
主要獎項
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藝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