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月10日有那些歷史人物出生
名人
塔布曼 (Harriet Tubman) 非裔美人,為廢奴主義者。她擔任地下活動組織人,曾協助無數的黑奴奔向自由,也是北軍護士、間諜,以91歲高齡辭世。
鋼琴家傅聰。
日本偶像歌星松田聖子,有 「 緋聞女王 」 之稱。
爵士樂手比克斯比德貝克 (Bix Beiderbecke) ,為喇叭手、鋼琴家及作曲家,後因肺炎及酒精中毒而於28歲時過世。
詹姆斯雷伊 (James Earl Ray) ,因刺殺馬丁路德而被判終身監禁。
卡莎維娜 (Tamara Karsavina) 芭蕾舞女星,她是著名的俄國男芭蕾舞者尼金斯基的搭檔,也是倫敦皇家舞蹈學院的創辦人之一。
小提琴手西格力德波里斯 (Siegried Borries) ,20歲時就榮登柏林交響樂團的首席演奏者。
美國體操選手夏倫米勒 (Shannon Miller) ,為5面奧運金牌得主。
愛爾蘭電影演員巴瑞費滋傑羅 (Barry Fitzgerald) ,經常扮演愛和人爭辯、但討人喜歡的角色,並曾因《走自己的路》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
Ⅱ 求幾部好看的國產的黑白電影
1、《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是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亞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執導,徐兵編劇,謝孟偉,杜雨,張一山,王莎莎、錢哆多聯袂主演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
2、《八千里路雲和月》聯華影藝社拍攝的劇情片,由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主演,於1947年2月上映,該片以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講述女大學生江玲玉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並與青年音樂家高禮彬在艱苦的斗爭中相愛,抗戰勝利後二人返回上海,生計艱難,卻堅決不向黑暗低頭的故事。
3、《不拘小節的人》是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愛情喜劇片。由呂班執導,白穆、黃婉蘇領銜主演。
4、《沒有完成的喜劇》講述了一個病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綵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大家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一棒子」緊閉著雙眼,專心地待候節目的開始。
5、《孤兒救祖記》講述了富翁楊壽昌晚年喪子。為占家產,侄子道培與陸守敬狼狽為奸,誣告兒媳余蔚如不貞,致使蔚如掃地出門。數月後,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歲,就讀壽昌所建學校。壽昌亦居住於此。祖孫互不相識,然余璞彬彬有禮,膽識過人,頗得壽昌喜愛。
Ⅲ 反映解放戰爭的經典作品
反映解放戰爭的經典作品(以電影為例)
紅日、小花、董存瑞、偵察兵、戰上海、重慶談判、林海雪原、停戰以後、延河戰火、兵臨城下、挺進中原、南征北戰、濟南戰役、佩劍將軍、智取華山、鋼鐵戰士、藍色檔案、風雪大別山、黑山阻擊戰、解放石家莊、渡江偵察記、烈火中永生、柳堡的故事、戰火中的青春、保密局的槍聲、大轉折(1、鏖戰魯西南;2、挺進大別山)、大決戰(1、遼沈戰役;2、淮海戰役;3、平津戰役)、大進軍(1、解放大西北;2、席捲大西南;3、南線大追殲;4、大戰寧滬杭)、巍巍昆侖、風雨下鍾山、開國大典
Ⅳ 請教10月3日出生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0月3日出生的人物:
1.作家魯彥周
2.美國小說家維達(Gore Vidal)
3.法國劇作家亞拉岡(Louis Aragon)
1.作家魯彥周
當代文學史上無法略過的一位作家,文革結束後一部《天雲山傳奇》曾令中國文
壇為之一震。
1928年10月3日,魯彥周出生於安徽巢湖北岸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頗歷
艱辛、種地耕牛,讀了幾年私塾,上過兩年中學;參加革命隊伍後,靠自學為日後的
創作打下了基礎;上世紀50年代早期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之後便專注於文學創作
。1954年開始發表自己的小說,隨後便源源不斷地發表作品,「文革」十年,他
停筆十年,之後作品又如泉湧出。他的大量小說和散文曾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並
多次獲獎。《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辭典》等多種名人錄均收錄有其傳略。
私塾里熟背經書的古文教育、放學後到同學家偷看《西廂記》、《三國演義》、
《紅樓夢》的經歷成了魯彥周成年後寫作的基礎和源泉;他曾經在江南的兩年多讀書
時間里所讀到的「五四」進步作家的作品和外國古典文學,使得他徹底放棄了對國民
黨政權的希望,他的人生觀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重大轉折,從此他便踏上了對文學的
執著追求之路;「文革」前他的創作亦有為政治傳聲的應景之作,十年浩劫,他在驚
濤駭浪中驚悟過來,隨著心中高高在上的「政治聖壇」的完全顛覆,他意識到文學性
才是作品的生命所在;「文革」結束後,當時已48歲的他開始遵循現實主義的精神
、利用一些現代主義的手法進行創作,作品中更加註重自我的追尋和自我性格的塑造
,同時又保留了文學的社會性,受到廣泛好評。
魯彥周著有多部為人熟知的小說集、散文集、影視文學劇本,既有上世紀50年
代出現時曾引起極大評論熱潮的話劇《歸來》、電影《鳳凰之歌》《風雪大別山》的
劇本,也有文革結束後率先揭露文革時期政治斗爭、後被著名導演謝晉拍成電影、在
當時令人震驚又叫好的《天雲山傳奇》,上世紀80年代他的長篇小說《彩虹坪》、
《古塔上的風鈴》、《雙鳳樓》以及中篇小說《逆火》、電影《廖仲愷》等都曾得到
讀者和評論家的支持,他的短篇小說《找紅軍》被奉為經典兒童文學。其中,話劇劇
本《歸來》曾獲1956年全國話劇匯演劇本一等獎;電影文學劇本《鳳凰之歌》曾
獲1958年文化部電影劇本徵文獎;《天雲山傳奇》曾獲全國中篇小說一等獎,拍
成電影後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並被翻譯成德文、日文、俄文等文字在國外出版,
擁有大批讀者。
去年,魯彥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丹風》手稿在上海被發現;最近,魯彥周出版
了一套包括小說、散文、影視文學劇本、話劇劇本、戲曲劇本的8卷本文集;目前,
他正在寫作一個2001年動筆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抗戰前後的時代風雲作為歷
史背景,以一個家庭在巢湖和大別山等皖中一帶地區發生的故事貫穿全書,其中既有
情感敘述、斗爭描寫,又有個人回憶穿插其中,魯彥周說這部小說的結構將有別於傳
統小說的故事敘述結構,將真實回憶和故事敘述交錯安排,預計2003年面世,這
不僅是一部心血之作,也有可能成為他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
談到自己的作品,魯彥周說他非常喜歡長篇小說《古塔上的風鈴》、《陰陽關的
陰陽夢》,特別是評論界關注很少的中篇《山魂》和《亂倫》,寫作上很有特色。《
山魂》講述了一個「文革」期間發生在大別山區的政治斗爭故事,英雄人物在文中被
作了悲劇處理,十分動人;《亂倫》則是根據魯彥周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創作而成,
文革後期,一位藝術家因同情被騙來家中、倍受妻子和殘疾兒子虐待的兒媳婦,和她
雙雙離開家庭並產生了感情,雖不合傳統道德倫理,卻真誠幸福地在一座城市裡共同
生活,直至老人患癌症去世,故事感人而耐人久久回味,魯彥周希望它能激起人們深
深的思考。
曾多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被選為全國黨代會代表、安徽省人大代表的魯彥周
,擔任過安徽省文聯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現為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安徽省文
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最近,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魯彥周文集》,
收錄了他《彩虹坪》等4部長篇小說,《天雲山傳奇》、《孽緣》、《啊!瑪阿特》
等17部中篇小說,《流泉》、《月夜》、《紐約的冬雨》、《九重葛》等幾十篇短
篇小說,4輯散文以及包括《生死抉擇》、《歸來》等在內的18部影視戲劇劇本。
現居合肥的魯彥周說,選擇這座城市定居是因為她的安靜與恬淡,可以好好地潛
到文學創作中去。說罷,他靜靜地望著窗外的石榴樹微笑著,大半個世紀的生命歷程
在文字中流淌出來,在這個浮華的世界彷彿一幕淡出的劇,平和而從容。
2.美國小說家維達(Gore Vidal)
美國劇作家、藝評、散文作家及小說家維達(Gore Vidal),著有諷刺戲劇《麥拉
布雷肯里吉》,以及歷史三部曲《伯爾》、《1876》、《林肯》。
3.法國劇作家亞拉岡(Louis Aragon)
以處女作《夜行者》震驚文壇,被譽為超實主義派最出色的作家,並曾主編共產
黨周刊《法蘭西文藝報》。
Ⅳ 大別山電影什麼時候拍
是這個嗎?
風雪大別山 (1961)
導演: 黃祖模
編劇: 魯彥周
主演: 雷平 / 丁一虹 / 張敏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61
Ⅵ 一部電影的名字, 電影名有「風」字的。
風聲
風雲
風雲決
風花雪月
風語者
風中奇緣
風城
風之谷
風雪大別山
風之國
風生水起
風語戰士
風雪俏佳人
風鬥士
Ⅶ 老電影《風雪大別山》的歌曲
歌名《歌唱大別山》朱逢博
Ⅷ 天雲山傳奇的編劇檔案
魯彥周(1928~2006)男,漢族,作家、戲劇家。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1948年參加革命,1950年調到《皖北文藝》當編輯。1956年從事專業創作,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後任安徽作協、劇協副主席、《清明》雜志副主編等職,於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電影創作。較著名的有《鳳凰之歌》、《三八河邊》、《風雪大別山》、《天雲山傳奇》、《廖仲愷》等。其中《鳳凰之歌》獲1957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電影文學劇本徵文三等獎。電影文學劇本《天雲山傳奇》和《廖仲愷》,在國內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