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荷蘭電影的代表人物
尤里斯·伊文思(1898~1989)荷蘭電影導演。1898年11月18日生於奈梅亨 ,1989年6月28日卒於巴黎。1927年創辦荷蘭第一個電影俱樂部。在先鋒派電影的影響下,他早期影片帶有抒情的唯美主義傾向 ,如《橋》、《雨》等。1930年攝制了表現荷蘭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紀錄片《須德海》。此後拍攝大量紀錄片。1989年底 伊文思在巴黎去世。
在世界電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稱為紀錄電影的先驅,與美國的羅伯特.弗拉哈迪、英國的約翰·格里爾遜和蘇聯的吉加·維爾托夫並稱為四大紀錄電影之父。
在先鋒派電影的影響下,他早期影片帶有抒情的唯美主義傾向 ,如《橋》、《雨》等。1930年攝制了表現荷蘭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紀錄片《須德海》。此後,在世界各地拍攝紀錄片 ,如紀錄比利時煤礦工人大罷工的《博里納日》、反映西班牙戰爭的《西班牙土地》、表現中國抗日戰爭的《四萬萬人民》和紀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你的敵人:日本》等 。戰後,在蘇聯、波蘭、巴西、中國、法國、義大利、馬里 、古巴、越南等國拍攝了大量紀錄片,如《塞納河畔》、《愚公移山》等。由於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飛行的荷蘭人」之稱。1946年因拍攝澳大利亞工人拒絕為荷蘭船隻裝卸武器的影片而被荷蘭政府禁止出入荷蘭,禁令直到1966年才撤銷。1955年獲得世界和平獎金,1978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稱號 ,1986年又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伊文斯同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珍視中國為他的「第二故鄉」。新中國成立後,他還應邀先後擔任新影廠和文化部顧問,通過講學和實踐,協助我國培養了一批新聞紀錄電影人才。同時在我國拍攝了《早春》、《愚公移山》等紀錄片,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和社會的一個方面。80年代後,伊文斯在中國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風》。 馬林·戈里斯(MARLEEN GORRIS,1950—): 是荷蘭少見的風格細膩、詩意的女性導演,她所拍攝的代表作被公認為是1994年的《安東尼婭家族》(ANTONIA'S LINE)和1996年改編自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沃爾夫同名小說的《達羅威夫人》。前者以哲理而幽默的視角將人世間不同類型的感情一片打盡;不僅將女性之間的友情和愛情刻畫得細致入微,而且將普通男女的感情表述得極富詩意,相信看過本片的觀眾都不會忘記這樣的場景: 每逢月圓之夜,樓上的女瘋子就發出有節奏的吼叫,而樓下的男教徒則默默傾聽;當女瘋子棄世而去時,男教徒也悲傷地隨她而去;更感人的是他們的墓誌銘:「他們生前從未同床,死後卻同墓。」而《達羅威夫人》被公認為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改編弗吉尼亞·沃爾夫小說的電影,戈里斯充分把握了小說家的意識流精髓,將一個中年婦女在一天內的復雜思緒表達得清晰而准確。
作品年表
(1) 《DE STILTE ROND CH?RISTINE M》, 1982
(2) 《破碎之鏡》(BROKEN MIRRORS), 1984
(3) 《最後之島》(THE LAST ISLAND), 1990
(4) 《關於一條街道的故事》(TALES FROM A STREET),1992
(5) 《安東尼婭家族》(ANTONIA'S LINE),1994: 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6) 《達羅威夫人》(MRS DALLOWAY),1996: 獲1997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7) 《隨我去西方》(COME WEST WITH ME),1998
『貳』 荷蘭電影變色龍號船長演員
樓主您好,該電影荷蘭演員如下:
主演: Koen van der Donk / Jos van der Donk / Maarten Spanjer / Saar Koningsberger / Joep Sertons / 斯蒂文·德·瓊 / Dominique van Vliet / 維力奇·范·阿麥萊 / Peter Tuinman / Rense Westra
『叄』 我是什麼星座呢
農歷1991年12月19日。1991年是辛未年。12年19日也就是1992年1月23日。
星座是按公歷算的,所以1月23日是水瓶座才對。
1月23日 個性的化身
1月23日出生的人,擁有與眾不同的性格。這可以在外表上形成一種明顯的特徵,通常是從他們的聲音、動作、說話口氣或是臉部表情中顯露出來。因此,雖然許多人都擁有豐富的個性,但顯而易見地,那些在1月23日出生的人,他們自己就是個性的化身。事實上,他們表現在外的習性,通常可以讓別人留下無可抹滅的第一印象。
在這天出生的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他們的基本個性:也就是誠實、倫理與道德的力量。盡管這種人對事物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甚至可以假設他們缺乏個性;但是在危急與艱困的環境中,他們的基本人格很快就會彰顯出來。如果他們表現出高尚的行為,那麼他們就可以接受自己;如果不是,他們會承受內心深刻的煎熬,直到澄清自己的良知,或是改善自我的形象為止。這樣深刻的內在自我掙扎,或許只能通過日後勇敢或自我犧牲的行為,才能加以撫平。不過很幸運地,或者說是很不幸地,這些人年輕時代的信念,不論日後是堅持或者背離,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對於人格的形成與自我形象的樹立,都有基本而長久的影響。
對於在這天出生的人,個性這個詞彙還具有第三層意義,因為他們實際上可能會被視為「性格」,也就是古怪或奇特的典型。他們可能會逐漸喜歡並習慣於這樣的角色,因為這讓他們不用刻意地維持表面工夫,或是努力地做「別人」。在這一天出生,且較不拘泥於社會規范或傳統行為的人,可能會貫徹這樣的認知。
因為有個性及個人主義是他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物質,他們可能會探究、模仿,或者只是欣賞別人所具有的類似特質。雖然在這一天出生的人多半會有順其自然的信念,但是他們也比常人更了解角色扮演對人類的重要性,因此往往可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成功地扮演各種人生的角色。而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他們明確的個性便能清晰地表露無遺。在這一點上,他們可說是相當「透明」的人。
這一天出生的人,對於技術、數學或科學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是無庸置疑的。他們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時,可以悶著頭進行,完全地與世隔絕。許多在這一天出生的人,至少都有一個特別的嗜好,也許不是表現在職業上,但可能都是與收集、發現、發明或類似的事物有關。這種技術層面在他們人格與精神上的發展,不一定要與外在的角色有關;其實這兩方面通常維持著相當的距離。然而,少數想辦法要讓技術與外在角色結合的人,特別在奠基在倫理道德上時,他們通常挾帶著強大的力量與影響,在專業領域中嶄露頭。
幸運數字和守護星
1月23日出生的人都受到數字5(2+3=5)與水星的影響。因為水星代表思想敏捷與變化多端,在這天出生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在精神方面容易過度反應,並且經常改變心意與周遭的環境,而主宰水瓶座的天王星,變化無常的本性,又特別地加強了這種反復無常的傾向。水星與天王星的結合,賦予敏銳的心靈實際的技術能力,這是一種極端客觀以及獨特的連結方式。數字23與偶發事件習習相關,而對1月23日出生的人,這加強了他們對有趣,有時甚至是危險經驗的期望。
健康
1月23日出生的人,對一般的健康檢查程序通常會有一些抗拒,因為他們對處理疾病或身體不適方面,有他們獨特的方式。在受到疾病之苦時,他們必須要特別注意的是別做出自我安慰或自以為是的預測及假設。他們的期望通常也會影響家人與朋友的健康。在這一天出生的人,對特定的食物通常有根深蒂固的愛好與厭惡。關於運動方面,在他們生命中的不同階段,有可能是毫不妥協地四肢不勤,或者是無可救葯的狂熱;要保持溫和而適當的運動,對他們而言是很困難的。這一天出生的人,如果在擴充飲食范圍的同時,可以接受專家對他們健康、運動、與生活形態的建議,絕對可獲益匪淺。
建議
好好地利用您的技術才能。要有高尚的表現,但是在對自己與他人的期望上,不要太過極端。偶爾享受一下運動的樂趣。
名人
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美國舞台劇及電影演員,以好萊塢硬漢的形象奠定他在影壇的地位,曾因《非洲皇後》一片榮獲奧期卡金像獎。
台灣歌星殷正洋,以清亮的美聲唱法著稱。
台灣流行作曲家鈕大可,代表作《冷井情深》。
荷蘭電影演員魯哲豪爾(Rutger Hauer)
法國電影女演員珍妮夢露( Jeanne Moreau),她演出的影片多半煽情前衛,突破傳統技巧,極具實驗性,如《夏日之戀》。
奇塔蕊薇拉(Chita Rivera)女舞台演員、歌手及舞者,曾在《西城故事》一片中扮演安妮塔一角。
法國小說家斯湯達爾(Stendahl),本名馬利亨利拜爾(Marie Henri Beyle),著有《紅與黑》。
法國畫家馬內( Edouard Manet),著名的畫作包括《吹笛少年》、《奧林匹亞》和《草地上的午餐》等。
法國女演員法蘭西斯多蘭(GFrancis Dorin),也是知名的劇作家、電視製作人、作詞者及小說家,作品有《短裙褲》。。
塔羅牌
大秘儀塔羅牌的第5張是「教皇」,他是神聖、神秘事物的詮釋者,象徵人類的認知及信仰。教皇的知識充滿奧秘,即使抽象的事物也受它主宰。牌面正立時,表示信心十足、不疑不慮及對事物有正確理解力;牌面倒立則是愛說教、唱高調以及獨斷。
靜思語
尚未受到注意時的彌補,通常效果最好。
優點
性格、個人主義、技術能力佳。
缺點
自我沉溺、不善社交、易受困擾。
『肆』 荷蘭電影的荷蘭電影簡史
荷蘭直到20世紀60年代仍被看成是生產紀錄片的傳統國家。最傑出的紀錄片導演(除了已經長期不在荷蘭工作的尤里斯·伊文思之外)有貝爾特·哈恩斯特拉、赫爾曼·范德霍斯特和約翰·費爾諾。他們使紀錄片的技術和技巧達到完美無瑕的高水平。唯一的故事片導演是拉斯·拉德馬克斯,他在50—60年代即從業於荷蘭電影界。
在荷蘭國產電影的主要問題在於: 一部影片的收入得靠國內市場收入分期來償還。
荷蘭電影最多產的時期是1966—1968年,那時還有一群青年導演反對現存的因襲主義,迫切想用清新的思想開拓前進的道路。他們在短時間內第一次拍攝了大量的影片,這些影片和以往荷蘭生產的所有影片都截然不同。這些青年導演大多來自荷蘭電影學院,他們試圖用少量資金,以新的工作方式,既依靠自己的經驗,又從外國電影中吸取營養,創造出更加自然、更加忠於生活的新電影——不過是在商業片范圍之內。可惜1966—1968年荷蘭電影業日益增長的樂觀情緒立即被沮喪的情緒所取代。雖然青年導演在此期間上映了十部新電影,但是幾乎沒有一部受到觀眾歡迎,因而無法賺回製片成本。大多數青年導演都認識到,由於荷蘭電影院少,藝術水平高的作家電影是沒有生命力的,於是得出結論: 必須拍攝迎合市場需求,票房價值高的影片。因此,某些青年導演轉向了拍攝色情片和犯罪喜劇片。
荷蘭製片業在70年代是穩定的,每年大約生產60部影片。盡管如此,1966—1968年間的起飛氣氛已一去不復返了。技藝的優劣重又決定著生產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有兩位與眾不同的導演: 約翰·范德柯依肯和佛朗斯·茨瓦爾傑斯。前者自1955年來獨立攝制短片和紀錄片,不僅藝術水平高,而且拍片構思獨特;後者是一位實驗電影或「地下電影」的突出代表,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茨瓦爾傑斯拍的影片多為諷喻片或無情節的人物素描短片,題材是關於沒有得到滿足的性愛的渴望和感情交流的困難等。茨瓦爾傑斯的演員濃妝艷抹,表演誇張;攝影用手提攝影機做無規律的運動,這一點就確立了影片畫面的風格,片中幾乎不講話,並代之以由變奏很少的和音所構成的管風琴音樂。
荷蘭電影市場至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電影佔了86%,國產電影僅佔6%。
『伍』 荷蘭電影男孩的主演
Gijs Blom
性別:男
地區:荷蘭
血型:未知
職業:演員
星座:摩羯座
生日:01月02日
別名:Gijsbrecht Thijmen Matthias Blom
出生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Gijs Blom,演員,代表作品有《男孩》《Kankerlijers》等。
Ko Zandvliet
性別:男
地區:荷蘭
血型:未知
職業:演員
星座:未知
生日:未知
別名:未知
出生地:未知
Ko Zandvliet,演員,代表作品有《男孩》《Razend》等。
『陸』 黑皮書女主角扮演者是誰
卡里斯·范·侯登飾演雷切爾·斯坦恩,猶太歌手聰明性感,魅力非凡,肯定是屬於女人中的佼佼者,在荷蘭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德國猶太女孩蕾切爾·斯坦恩,加入了荷蘭地下抵抗組織想找出那個背叛的人,她化名愛麗絲進入到德國隊伍中。
卡里斯·范·侯登,外文名Carice Anouk van Houten,國籍荷蘭,身高173cm,體重55kg,出生地荷蘭萊德多普,出生日期1976年9月5日,星座處女座 ,職業演員。
主要代表作品:Suzy Q、Undercover Kitty貓女、黑皮書
荷蘭女演員,1976年9月5日出生於荷蘭萊德多普。她曾分別憑借Suzy Q(1999年),Undercover Kitty貓女(2001年)和黑皮書(2006年)三度獲得荷蘭電影節的金牛獎。之後陸續出演了美國電影《謊言之軀》(2008),《行動目標:希特勒》(2008)等。 2012開始加入史詩奇幻劇《權力的游戲》,飾演女法師梅麗珊卓。
『柒』 卡里斯·范·侯登老公
卡里斯·范·侯登
編輯
荷蘭
荷蘭萊德多普
1976年9月5日
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Anouk van Houten),荷蘭女演員,1976年9月5日出生於荷蘭萊德多普。
她曾分別憑借Suzy Q(1999年),Undercover Kitty貓女(2001年)和黑皮書(2006年)三度獲得荷蘭電影節的金牛獎。之後陸續出演了美國電影《謊言之軀》(2008),《行動目標:希特勒》(2008)等。[1] 2012開始加入史詩奇幻劇《權力的游戲》,飾演女法師梅麗珊卓。[2
『捌』 冰與火之歌里的女巫是誰演的
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Anouk van Houten),荷蘭女演員,1976年9月5日出生於荷蘭萊德多普。
其曾經分別憑借 Suzy Q(1999年),Undercover Kitty 貓女(2001年)以及黑皮書(2006年)三度獲得荷蘭電影節的金牛獎。
而後又陸續出演了美國電影《謊言之軀》(2008),《行動目標:希特勒》(2008) 等。
並於2012年開始加入《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飾演女法師梅麗珊卓。
『玖』 海因切·西蒙斯的明星概況
海因切·西蒙斯
Heintje Simons
演員
出生日期:1955-8-12(荷蘭林堡布雷傑爾海德)
星座:獅子座 上世紀60年代的著名童星,因主演影片《英俊少年》而被我國觀眾所熟悉。海因切生於荷蘭,從小便喜歡唱歌,除德語外,還擅長英語和義大利語。11歲時便出版了生平第一支單曲《媽媽》(Mama),而後不久就發行了首張專輯,在荷蘭反應熱烈。
但由於當時的荷蘭政府禁止16歲以下兒童公開表演,所以海因切的大部份歌唱事業是從德國和其他國家擴展的。明亮清晰的歌喉和盡心投入的工作精神總共為海因切獲得了40張金唱片和一張白金唱片。1969年拍攝的電影《英俊少年》更使他一舉成名,當時他只有12歲。
1971年海因切開始處於變聲以致於演藝事業不再像之前那樣風光而停擺,漸漸退去童星光環的海因切不久後就娶妻生子,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1989年柏林牆倒塌的那年,海因切錄制了一張新專輯《Herezensmelodie》,在東德獲得了成功的反響。1995年,他運用電子樂重新演繹了《媽媽》這首歌,不久又陸續出版了3張專輯。目前,海因切仍然活躍在舞台上,在電視中也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合作最多的導演
Werner Jacobs
Werner Jacobs(導演)
合作作品(3):
《To Hell with School》、 《我最好的朋友》、 《Heintje - Ein Herz geht auf Reisen》
合作最多的男演員
勞夫·沃爾特 Ralf Wolter
勞夫·沃爾特 Ralf Wolter(演員)
合作作品(3):
《我最好的朋友》、 《英俊少年》、 《Heintje - Ein Herz geht auf Reisen》
合作兩次以上的影人TOP10 展開
海因茨·萊納克 Heinz Reincke
海因茨·萊納克 Heinz Reincke (演員)
合作作品(3):
《我最好的朋友》、 《英俊少年》、 《Heintje - Ein Herz geht auf Reisen》
Elisabeth Schewe
Elisabeth Schewe (服裝設計)
合作作品(3):
《我最好的朋友》、 《英俊少年》、 《Heintje - Ein Herz geht auf Reisen》
Raimund Rosenberger
Raimund Rosenberger (原創音樂)
合作作品(3):
《我最好的朋友》、 《英俊少年》、 《Heintje - Ein Herz geht auf Re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