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分別要做哪些事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說多了,呵!~
總之,電影工作者確實很不容易,向他們致敬!
② 《彼得潘》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蒂家,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
彼得·潘,一個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出自於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筆下.
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蒂·達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奇妙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霍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
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永無島。
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和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
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③ 最近那個送三次雪糕,第三次成功的雪糕廣告是什麼雪糕,那美女叫什麼名字
可愛多
石周靚
【姓名】:石周靚石周靚
【拼音】:shizhouliang
【生日】:1984-02-08
【現住地】:上海
【籍貫】:北京
【民族】:漢族
【身高】:180cm
【體重】:50kg
【胸圍】:87cm
【腰圍】:60cm
【臀圍】:87cm
【年齡段】:undefined
【地區】:大陸
【國籍】:中國
【語言】:普通話
【特長】:表演
【職業】:影視演員、模特
[編輯本段]作品簡介
【電視劇】
《愛與夢飛翔》擔任女一號
【電影】
《青春愛人事件》
【其他】
2002世界精英模特大賽中國總決賽冠軍
【MV】
與阮經天合唱《勇敢愛》並擔任MV女主角
[編輯本段]廣告代言
和路雪可愛多冰激凌(與阮經天合作)
SWATCH炫彩手錶(與鄭元暢合作)
喬治傑生珠寶
[編輯本段]初登舞台
2002 年,那一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賽中國總決賽上,才經過2周集訓便匆忙應戰的她拿下了冠軍,成了人們口中的T台神話。一時間她的名字輪番出現在各大小時尚媒體上,她本人更是在一場秀上頻繁現身,成了出鏡率頗高的當紅model……說到那段「光輝歲月」,周靚吐了下舌頭,露出了她招牌式的甜美笑容,原來這看似傳奇的經歷背後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其實當時是我同學要去參加這個比賽,可那天她剛巧有考試,就讓我去幫她交報名表,結果人家一見我就說:『你條件不錯呀,也來參加吧!』」她本就「貪玩」,這話聽來正中下懷。現在說起來,最吸引她的不是拿大獎,而是決賽時免費在拉薩玩了一回。當時為了適應高原氣候,以防影響「游性」,臨行前石媽媽還專門熬中葯給她吃,與其說是參賽,還不如說是去旅遊來得恰當。石周靚用「和以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樣……」來形容比賽後的生活狀態,當我問她有什麼負面影響的時候,她收斂起了一貫的天真,淡定自若地說:「正面影響、負面影響都是心態的問題。」不禁讓我對這個不滿20歲的小姑娘刮目相看,正是帶著這份收放自如的心情,在比賽後不久她便選擇了淡出T台……
[編輯本段]進軍影視
她已在影視方面小有所成,成功地從模特跨行到了藝人。別以為這和她當初參選一樣,只是一時興起而已。事實上,目前正在上海電影學院就讀的她,是正正經經將演藝當作一份事業在經營著。而這一切都得自於一次機緣巧合的「觸電」。2003年的時候,剛剛拿下金馬影帝不久的劉燁開始進入自己事業發展的高峰時期,哪個女星要是能和他搭上一部戲可是准紅的呢!也就在這時,他新接的電影《青春愛人事件》遇到了選角困難,幾番面試下來沒一個女藝人符合導演的要求。就在這時,導演無意中在某雜志封面上看到了石周靚的照片,那種自然無邪的笑容打動了他。第一次拍戲就演女主角,還是和影帝搭檔,這讓她受寵若驚。後來,戲上檔後朋友們都說雖然沒什麼演技,可她演得很自然。就是這次經歷讓她有了嘗試演戲的慾望,她說: 「模特很過癮,而表演也很好玩!」話語中童心未泯。於是她正式考取了上海電影學院,決定踏踏實實地學表演,大一大二的緊張學習讓她無暇顧及登台走秀,而這也是她「淡出」的主要原因。她將有兩部新戲與大家見面,一部是與另一位模特出身的女演員王海珍搭檔的《如果月亮有眼睛》,另一部則是與柯受良之子柯有倫合作的、描寫「大哥」生平的傳記性影片《愛與夢飛翔》。小姑娘可是打算藉此一展自己的三年所學,擺脫「沒演技」的評價呢,我們自然更期待咯。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告別之後即是復出,既然把走秀說得這么過癮,周靚又怎捨得輕易離開呢?這不,剛好大三的課程輕鬆了許多,自己的兩部新戲也已陸續殺青,小姑娘終於又有時間走走「貓步」了。台上的她成熟了些,穩重了些,愈發有名模樣了,可下了台她卻依舊是那個可愛到不行的「小精靈」。聽我這樣叫,她錯愕了一下,「其實很多人都叫我小迷糊的!」原來她天生屬於沒心沒肺的那種人,剛發生的不快不到一秒鍾已經煙消雲散,連她自己都說「一般挫折都忘得比較快」。害我挖掘「辛酸成名史」的設想破滅!她喜歡掛著笑容,將「身體健康,照顧自己、照顧朋友、照顧家人」說成是「很偉大」的事。於是我發現「偉大」在她那裡基本是個口頭語,用來形容一切讓她驚奇的人或事。唯一從她口中聽到的抱怨是學校的床太短,「(對於)男生蠻可憐的。」讓我意外的是,身材瘦瘦的她對吃竟也很有研究,甚至將「膳食師」作為了自己當演員後的下一個目標,雖然一直想出國學習營養搭配,卻因為自己的「戀家」而耽擱了下來,「無論演出還是拍戲,我只要出去2個星期就很想家了,很喜歡呆在上海。」周靚還向我透露了一個小秘密,「我起床後就沒有方向感,總是要媽媽在床上遙控指揮。」
[編輯本段]用文化武裝自己
出現在久光百貨為周大福鑽石走秀,年紀輕輕的石周靚舉手投足間已儼然大牌風范。事實上,因為成名早,石周靚已是這一行的「老人」。她中學畢業後就因「身材高,比例好」被模特學校的老師發現,經過考試錄取,開始了模特生涯。2002年,18歲的她勇奪精英模特大賽冠軍,年紀輕輕就擁抱了鮮花和掌聲,她說自己當時的心情很簡單,就是「止不住的激動」。拍完電影《青春愛人事件》,剛在娛樂圈露了把臉的石周靚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去求學。對模特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最青春美麗的就是那幾年,然而石周靚認為「用文化武裝好自己,才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模特道路」。石周靚去年7月剛大學畢業,11月簽約成為林志玲、白歆惠、鄭元暢的「師妹」,她稱這是自己模特行業的一個轉折。同行裴蓓去年僅一個華麗的轉身,即成為時尚屆新寵,石周靚羨慕的同時,也替對方高興,「中國模特能得到海外的肯定非常不容易,她是我們的驕傲。」裴蓓與杜鵑走的都是新的國際化路線,石周靚表示自己也會抓住機遇,緊跟國際潮流,「相信以後中國模特的發展會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細化,越來越被國際市場認可。我也會珍惜每一次和國際品牌的合作,當然要先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有人說,模特行業就是現實版的「金枝欲孽」,聞之,石周靚哈哈大笑:「這完全是你們外行人誇張了,模特之間確實有殘酷的競爭,但都是良性競爭,這也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要學林志玲跨界發展
石周靚走進表演系大門,是因為一部電影《青春愛人事件》。該片由新銳導演顥然掌鏡,劉燁、王思懿、於榮光、郭濤主演,正是與這些明星演過對手戲後,石周靚認識到自己的演戲潛力。當初韓國一線女星全智賢曾屬意該片女一號,卻遭到導演回絕。後來導演想邀請香港女星張柏芝,但後者因為檔期關系錯過該片。為找到心目中的女一號人選,導演顥然大費工夫,甚至聯合全球最大的星探公司———美國TCT公司在全國進行72小時搜索。恰在此時,某雜志封面上一張石周靚的照片吸引了導演,他馬上找石周靚洽談拍戲一事。雖然沒有任何錶演經驗,石周靚還是憑著「初生牛犢」的勇氣接下片約。在片中,石周靚與劉燁有些激情戲,這讓當時僅17歲的石周靚「非常害怕」,「我要特別感謝劉燁,是他不時地給我鼓勵,在片場主動找我聊天,帶我入戲,成就了我演的這個角色。」與「師姐」林志玲一樣,石周靚也希冀跨界發展。如今有了四年演戲經驗鋪墊,她相信自己今後的演藝道路會越走越通暢。
④ 有哪些眾所周知的習語來源於唇典
唇典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訊號,江湖上人彼此聯系的一種特殊手段。亦稱隱語、行話、市語、方語、切口、春點、黑話等,是民間社會各種集團或群體出於各自文化習俗與交際需要,而創制的一些以遁辭隱義、譎譬指事為特徵的隱語。在三教九流的社會中,禮節;行李包袱的捆紮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擺設;個人的行、止、坐、立姿態相互輔用,都表達著主、客雙方一定的心願和意圖。但這些還很不夠,最終仍需要通過隱語來徹底表達雙方的意思。1.「撲盲子」——就是沒准詞兒,表演起來有很大的隨意性.馬三爺曾經說:"撲盲子"是一種手法,讓人聽著東一頭,西一頭,自個兒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像是沒准詞兒,其實那都是演員表演出來的,不過得讓人家看不出破綻罷了. 2.「吊坎兒」——又叫春點,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術語,吊坎兒就是那些過去吃江湖飯的人的一種術語.這種術語兩個目的:一個方便,另外一個是保密.干嗎要保密?比如說有兩位相聲演員,要跟一個老闆去講價錢,又不能明著說,兩個人用幾句吊坎兒,說幾句春點,自己明白了,那個老闆沒聽明白.三言五語呢,把這個價錢就談成了. 吊坎兒非常簡練,那麼春點當中總共的詞彙也就兩百多個,這兩百多個可以說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說在生活中的語言很豐富,說吃飯不好呢叫"差勁",人長得不好看叫"醜陋",產品質量不好叫"不咋地".那麼用春點來說的話, 總共兩個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這詞兒有點兒怪怪的,不過挺好記的,好記也不能用,當著相聲演員你要說誰念嘬的話,人家肯定跟你急了。3.「空碼兒」——指沒有師承的相聲演員或者外行。4.「皮兒薄」——老舍曾經說:"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麵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干凈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副氣力,斬釘截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爆出一片彩聲,鬨堂大 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做'皮兒薄',言其一戳即破."
⑤ 賭俠1999里劉德華最後怎麼告訴馬交文水裡有毒的
最後一把牌之前馬交文說他贏 King 20張,如果最後一把King不吵他雙倍 就輸了,其實KING本來是不用輸他20張的,因為倒數第二局King不能出黑桃2(他要利用倒數第二把牌的時候把 「水有毒」寫上去),所以倒數第二把可以推算, KING為了寫字,所以保留了大老二。
才讓馬交文炒了他至少雙倍的(之前他們倆應該是平手),但是KING爭強好勝心也很強,在大計劃不暴露的情況下也不願意輸給馬交文,所以最後一局他把黑桃2洗到了馬交文手上,就是讓馬交文為了抓省鏡而沒法亮出黑桃2,用這個辦法贏了馬交文 。
(5)電影一幫外行演員表擴展閱讀:
《賭俠1999》(The Conman)是由香港中國星集團有限公司於1998年12月18日出品的一部電影。該片由王晶執導,劉德華、張家輝、朱茵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了老正阿King靠賭為生,被判誤殺罪名監禁五年後出獄,與化骨龍左右相伴,重出江湖,並與賭王馬交文進行一場世紀賭局的傳奇故事。
⑥ 好看點,不是一個人
長得好看的,或者會化妝打扮的,都會讓人覺得漂亮。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但一個人不能只看顏值,深入交往後,最後吸引人的還是內在的,是學識,是性格,是為人。好看點,當然不是一個人了,一個人打扮的好看點,會有好多人觀賞,當然不是一個人了,一個人要學會打扮,學會做為自己,什麼事情不會難道你的,本來嗎,自己就要做好自己,才能去幸賞別人,要有自信,有能力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能指望別人,自己的幸福和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需要自己去建制去經營,自己的美好未來,全靠自己我覺得女孩一般工作不要,太優秀,不然也很難找對象,男的壓力大,覺得配不上你,自然而言就不成了。也不要忙著工作,女孩的黃金期也就20多吧,到25已經是最好的結婚年齡了,這個時間是城市結婚比較合適的,在大一點就成剩女了,到時候你會發現,年齡越大,選擇越低,不像男人一樣。到了一定年紀時,錢對你來說沒有什麼用了,優秀的男人可能不會選比自己大的女人,多數是這么認為,也不排除其他緣分的可能,比較少吧,我身邊都有很多女人快30了,都沒有結婚,主要是覺得這個不合適,那個不合適,最後發現越來越差,相親的男的不僅年齡大,也沒錢,還長得不咋地,最後都沒有的挑了,一般來說現在不是男的不主動追女生了,是意識到自己窮,沒好意思開口。女人的事業線是前期,而男人不一樣,男人事業線都在30以後才有起色,女人也就吃幾年青春飯。所以有時候女人主動也不會死,私底下說,有不是叫你大庭廣眾去說,那才沒有面子。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可能你喜歡的那個人,他也喜歡你,只是他現在覺得配不上你,也沒有開口,也選擇放棄了你。
我覺得女孩一般工作不要,太優秀,不然也很難找對象,男的壓力大,覺得配不上你,自然而言就不成了。也不要忙著工作,女孩的黃金期也就20多吧,到25已經是最好的結婚年齡了,這個時間是城市結婚比較合適的,在大一點就成剩女了,到時候你會發現,年齡越大,選擇越低,不像男人一樣。到了一定年紀時,錢對你來說沒有什麼用了,優秀的男人可能不會選比自己大的女人,多數是這么認為,也不排除其他緣分的可能,比較少吧,我身邊都有很多女人快30了,都沒有結婚,主要是覺得這個不合適,那個不合適,最後發現越來越差,相親的男的不僅年齡大,也沒錢,還長得不咋地,最後都沒有的挑了,一般來說現在不是男的不主動追女生了,是意識到自己窮,沒好意思開口。女人的事業線是前期,而男人不一樣
⑦ 演員陣容如此強大的《攻守道》能取得多少票房
《功守道》是一部微電影,並未進入影院播放,所以沒有票房一說哦。
《功守道》是由文章執導,李連傑監制,洪金寶、袁和平、程小東擔任動作導演 。馬雲、甄子丹、吳京、鄒市明、托尼·賈、朝青龍、向佐、李連傑、劉承羽主演的動作微電影 ,於2017年11月12日在優酷獨播。
該片講述了一個貌不驚人的中年男子路過「華山派」大門時,腦補出自己過五關斬六將奪得武林秘笈的故事。
劇情氣氛幽默詼諧,以推廣宣揚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為主。馬雲和眾多志同道合的武術人一起將太極文化、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7)電影一幫外行演員表擴展閱讀:
《功守道》這部片名表達的是中國武術不是以進攻為根本目的,而是要用功夫來守住家園,傳承我們的文化。
功守道的文化內涵可以闡釋為「太極智慧合天地之氣,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這是基於中國傳統武術所蘊含的內在哲學所延展出來的一種武學形態,也是對太極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配樂製作
關於該片的主題曲《風清揚》,作詞人高曉松其實在2016年寫出來的時候,便想請王菲來合作。後來馬雲覺得歌曲寫得特別好,但是難度太高,自己打了退堂鼓。
該曲定為《功守道》主題曲後,馬雲聯系了王菲,他想請她來獨唱,王菲表示為什麼不一起唱,馬雲和王菲表示怕把這個歌唱壞了,結果王菲回應不會唱壞的,盡管唱,所以馬雲就壯著膽子和王菲合作了一回。
⑧ 投名狀劇情介紹
演職員表
導演:
陳可辛 Peter Chan
主演:
李連傑 (Jet Li) 飾 龐青雲
金城武 (Takeshi Kaneshiro ) 飾 姜舞陽
劉德華 (Andy Lau ) 飾 趙二虎
徐靜蕾 (Jinglei Xu ) 飾 蓮生
其他演員:
魏宗萬
顧寶明
王奎榮
周波
石兆琪
汪亞潮
王孝隕
郭鵬
余皚磊
張優
孫堅
王東棟
陶海
丁凱
李崇霄
製作人:
黃建新 Jianxin Huang
陳可辛 Peter Chan
André E. Morgan
攝影:
黃岳泰 Arthur Wong
剪輯:
Chris Blunden
藝術指導:
奚仲文 Chung-Man Hai
動作指導: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投資:
中國電影集團
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Morgan Chan影業
中影華納橫店
保利博納
橙天娛樂
星美影業
北京廣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製作公司:
摩根·陳影業有限公司 Morgan Chan Films
甲上娛樂有限公司 Applause Pictures
Beijing Jinyingma Movie
Chengtian Entertainment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Media Asia Films Ltd.
Stellar Mega Film
Warner China Film HG Corporation
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Beijing Poly-bona Film Publishing Co. Ltd.
發行公司:
Media Asia (2007) (中國香港) (影院版)
Grand Brilliance (2008) (馬來西亞) (影院版)
中國電影集團
中影華納橫店
其它公司:
Arm Distribution (國際銷售)
寰亞電影發行公司 Media Asia Distribution (中國香港)(國際銷售)
Cinerent (攝象設備提供)
沙龍電影(香港)有限公司 Salon Films (Hong Kong) Ltd. (中國香港)(攝象設備提供)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內地
2007年12月12日
中國香港
2007年12月13日
馬來西亞
2007年12月13日
新加坡
2007年12月13日
中國台灣
2007年12月28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披頭散發的太平軍士兵手持長矛,在屠殺潰敗的清軍, 不說「刺馬」,這里說《投名狀》。描繪了一個殘酷廝殺的修羅場。
純粹的大規模戰爭場面,是山字營初建的曠野攻防戰,八百人對五千人,如同劇透中所說,二百敢死隊為二百弓箭手在三百洋槍隊之前用血肉換取那要命的一百步射程差,戰況必是慘烈的,而真的震撼眼睛的還是李連傑率領親兵殺入太平軍炮隊,李連傑以一敵百,殘肢斷臂,還有炮火近距離轟碎人體的震撼鏡頭,想必是清將龐青雲心中的地獄。
屠殺蘇州城投降的太平軍士兵那段,想到《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面,白銀聖鬥士屠殺黃金聖鬥士那一幕,但是與《黃金甲》那段屠戮不同的是,陳可辛沒有直接去表現被圍在衛城的成千俘虜的垂死掙扎,而是通過他們瀕死的慘呼聲、下令的三弟姜武陽和射箭的清兵們臉上痛苦的表情,以及被強鎖在院子里的二哥趙二虎的掙扎,來表現這一慘劇,全場觀眾很多都直起了身子,目瞪口呆地看著,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待到一切結束後,陳可辛才把鏡頭給了撲滿衛城的屍體,緊接著後來清軍把俘虜屍體添到戰壕裡面的場景,給人帶來的震撼是《黃金甲》那幼稚的華麗所無法比擬的。金城武的惡夢那一段剪輯,那純粹是一個成功的「恐怖」剪輯,一多半是觀眾是被嚇到的,全場觀眾屏住了呼吸。
不得不提到的還有全劇的音樂和音效,音樂方面,看到了金培達的名字,全劇的劇情音樂有一種傷感蘊藏其中,和鐵血的劇情形成對比,襯托出一種亂世的悲情。而音效方面,戰爭中人骨碎裂、刀劍刺入血肉中的聲音,槍聲、打鬥聲都相當震撼,伴隨劇情的音效也相當刺激,有女觀眾只是因為劇情音效的突起,而大驚失色。
在人物方面,三位巨星和徐靜蕾也沒有讓人失望,李連傑完整地表現出一個慾望與才幹錯綜交織的梟雄角色,在滿營將士被屠戮殆盡的最後,裝死活下來的龐青雲失魂落魄、漫無目的地走,遇上了出走的蓮生(徐靜蕾),這里並沒有激情戲,陳可辛用比較夢幻的虛實鏡頭配上金城武回憶式的旁白,交代了這段劇情,掩蓋了傳說中李連傑在激情戲方面的捉襟見肘。龐青雲是真的愛蓮生的,所以會在趙二虎前往刺殺蘇州守將之後,對蓮生說「如果他沒有回來,我娶你」這樣的話,這樣的話對他的前途並無幫助。而趙二虎刺殺蘇州守將平安歸來,士兵們歡呼趙二虎的名字,李連傑臉上那種復雜的表情又體現了他失望和憂慮的心情,因蓮生而失望,因擔心趙二虎的威望提升而憂慮。如果龐青雲這個人是徹頭徹尾地壞,李連傑倒是好演了,偏生他還是在意兄弟情誼的,所以在安排殺死趙二虎之後,他會對著空碗筷自言自語,會掩面而哭,並在獲知姜武陽殺死了蓮生後,痛哭失聲。這些,在李連傑之前的影視作品中,都是沒有的。
劉德華天生具有的正氣,讓他對趙二虎這個角色駕輕就熟,從在上司前面會因為情緒激動失聲的直性子,到和蘇州守將的惺惺相惜,再到俘虜們被屠殺後看著遍地屍體的痛心和絕望,以及後來認知的轉變,轉變之後卻依然毫不猶豫地為了接救龐青雲沖入圈套的坦盪豪邁。劉德華的表演不可說完美和超越,但是盡職盡責地表現了趙二虎這一角色。
金城武在兩大巨星的光芒下,稍顯失色,恐怕與他角色的單純有關,最秀他戲份的幾個場景,都是處在對龐青雲的崇拜與對自身良心拷問的矛盾中,三弟姜武陽自龐青雲在劫糧一戰中救下自己,再目睹了他直取敵將性命的本領之後,就對龐青雲徹底拜服了,這影響了他後來的所有行為舉止,包括第一戰斬下敵帥首級後吼叫、痛哭,包括替龐青雲決絕斬掉違規兄弟的首級,包括親手指揮屠殺俘虜時候的戰栗與眼淚,在這一矛盾沖突發展到高潮的時候,他幼稚地認為殺死二嫂就可以讓龐青雲不殺趙二虎,並且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看到趙二虎屍體的一瞬間,他的一切信念崩潰了。
蓮生,一個欲求不滿的女人,她想要呵護,想要愛情,甚至貪圖榮華,所以她幾度出走,在攻下南京之後,對趙二虎的回家建議作出猶豫神色,但她又是善良的,所以她可以堅定地說出「他(趙二虎)是個好人」,在趙二虎入城刺殺沒有及時放出信號後,會痛哭。她的愛情屬於龐青雲,但她的宿命卻牽連著趙二虎,她也貪生怕死,所以在最後死前會語無倫次,徐靜蕾把這一切都表現得很到位。
《投名狀》與其說是一部戰爭片,不如說是一部悲劇,它撕碎人性,毀滅夢,讓人絕望到徹底的程度。
蓮生是個悲劇,從她被賣身到跟隨二虎這個她不愛的人進山為匪,到遇上龐青雲這段無法給她帶來安定生活的愛情,到最後冤枉地死在愣頭青姜武陽手裡,蓮生一直被動承受命運,而她唯一主動取接受的,卻最終給她帶來了墜入地獄的結局。
趙二虎是個悲劇,他耿直、俠義一生,卻眼睜睜地看著辛苦搶來的糧食被清軍奪走,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們在火槍陣前接連死去,卻要依照龐青雲的命令按兵不動,面對自己承諾敵將要保住他們性命的千名戰俘死去卻無能為力,直到最後看破了戰爭,卻沒有看透龐青雲,臨死前還記掛著龐青雲的安危。但,趙二虎的兄弟夢沒有破滅,他是喊著「大哥」死去的,在他心裡,三人還是結義時候的兄弟。
姜武陽是個悲劇,他的悲劇在於,在他的人生中,唯一的信條僅僅只是子陵在文首提到的那28字誓言,可是那些誓言卻逐一破滅了,他殺敵、殺部下、殺俘虜、殺二嫂到最後刺殺龐青雲,都是這28個字,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姜武陽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
龐青雲,平步青雲,陳可辛給了他為求功名不惜一切手段的性格,順便給了他相應的名字,他尚有人性,會感恩並且愛上蓮生,會在戰陣中拚死救下兄弟,會幾次三番不捨得下手殺趙二虎、姜武陽,但是最終不捨得的,都捨得了,只為他那野心勃勃的夢。只是他太幼稚,或者是被夢想沖昏了頭腦,他就像個身懷絕技卻不通世事的小孩,在善弄權術的太後和群臣跟前,如此軟弱無力。龐青雲在幾乎拋棄一切,並准備連最後的姜武陽也舍棄的剎那,被來自身後的子彈從高空送到了谷底,垂死的他什麼都明白了,可他不願意相信,「快,投名狀」。他對姜武陽說,姜武陽看著槍傷,也在一瞬間明白了,他的最後一刀,送龐青雲回到自己的夢中,他大喊:「刺龐者!是姜武陽!」——他大哥沒有失敗,只是成功之前,被兄弟給刺死了。
[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大哥——李連傑 非典型表現:開始嘗試邊緣角色 戲外也是投名狀
李連傑飾演的大哥龐青雲是一個把國家利益看得很重的人,他希望憑借一己之力結束戰爭,但後來由於和趙二虎有政治上的分歧,害死了二虎。後來被前來尋仇的三弟姜午陽殺死。
二弟——劉德華 非典型表現:從未如此頭腦簡單 被騙起源是貪心
趙二虎可以說是一個頭腦比較簡單的人。劉德華在向記者解析這個人物的時候說:「其實我根本不知道人家騙了我,我只是以為李連傑是為了國家和理想才背叛了友誼,只是我和他的理念不一樣。這個角色是完全不聰明,很愚忠的人。他從沒懷疑什麼。從電影開始到他死掉,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是個比較簡單的角色。」
雖然和姜午陽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但是劉德華卻和金城武沒有太多可以發揮的對手戲,華仔覺得一開始二哥一直以為姜午陽是需要照顧到小弟,所以和他的戲沒那麼濃。只有一場戲,二虎發現弟弟的理念和自己完全不一樣,其實是和大哥一樣的時候會有比較深刻的碰撞,其他的都沒有很多。
三弟——金城武 非典型表現:兄弟就是父母所生 人氣問題不考慮
金城武並不覺得自己的這個角色簡單,他覺得在後面三弟面臨的選擇最復雜,二哥沒有選擇,就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在走。大哥也是一樣。可他在面對投名狀、面對兄弟感情的時候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這也是他最難以把握的地方。
蓮生——徐靜蕾 萬綠叢中一抹嫣紅 化學作用難忽視
徐靜蕾雖然在這部戲里的戲份無法和另外三人相比,但是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如導演所說:「徐靜蕾角色的重要性在於化學作用。沒有這個女人很多東西講不清楚,所以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她是不是要表達戰爭和人性的工具嗎?可以這么說。我對每個角色都有責任。他是一個現代女性,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要求比古代女性來得多。但是我們沒看過對古代女性賦予現代的要求。我不相信古代女性都默默承受。其實這個故事很多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因為古書里沒寫,並不是沒有。」可以看出這個角色在人物之間的平衡中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陳可辛重新演繹《刺馬》
《刺馬》原型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地位與「楊乃武與小白菜」並列。因為牽涉到美女、義氣、背叛諸多戲劇元素,被改編成京劇、電影。電影最出名的當數三十多年前導演張徹為邵氏所拍版本。
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沖破。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老牌導演張徹的經典之作《刺馬》,當年是由姜大衛、陳觀泰、狄龍與井莉主演。整個故事圍繞三個男人為一個女人反目成仇,血腥剛烈。當年張徹的影片色彩很用力,該片不僅橫掃第11屆台灣金馬獎,還被奉為導演張徹和動作指導劉家良合作的典範。
時隔多年,由陳可辛重新搬上銀幕的《刺馬》,片中三位男主角將換成李連傑、金城武與劉德華。李連傑飾演由正轉邪的馬新貽,劉德華飾演被奪妻並遭殺害的黃縱,金城武的角色則是最終完成「刺馬」的張汶祥。
本片的背景為清朝,劇中男演員都得剃頭上陣。此次《刺馬》將走寫實路線,除了三大男主角之外,其他演員「一定要很男人,一定要不帥」,拍攝中也將「風餐露宿」。金城武一改以往英俊瀟灑的形象,以鬍子拉碴的造型出鏡。
刺馬更名為《投名狀》
耗資四千萬美金,集結三大華人男星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與女星徐靜蕾的史詩戰爭片《刺馬》,確定正式更名為《投名狀》。本片自去年底開拍以來便備受媒體矚目,雖然導演陳可辛曾表示此次所拍故事是全新內容與觀點,然則各界媒體總不斷指本片是重拍舊版邵氏《刺馬》,為避免混淆,經導演欽點決定正式改名為《投名狀》。
面對外界誤認《投名狀》是重拍邵氏《刺馬》,導演陳可辛表示在史書、小說傳奇或戲劇中,創作者可以自由取材詮釋,並不存在「重拍舊版」與否的問題;特別是自開拍之後,導演與編劇小組進一步豐富本片劇情,更讓「投名狀」成為全然不同的作品。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劇中對恩怨糾葛兄弟情的深刻描述。誠如導演陳可辛表示他想拍一部媲美「英雄本色」的史詩戰爭片,三位主人翁的結拜,便成為全片的最重要關鍵,他們比照梁山好漢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鮮血立下「投名狀」:「生不能同生,死願同死」而走上不歸路;「投名狀」在古代就是忠誠之證,意思是加入一個組織前,以該組織認可的行為表示忠心,所謂「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就今天而言就是提出申請,該形式典出「水滸傳」林沖投奔梁山的情節,後來很多小說也引用了這一說法。因此,左右劇中角色悲劇關鍵的「投名狀」可說是最佳的片名選擇。
《投名狀》拍攝壓力大
《投名狀》是陳可辛執導的首部古裝大片,但是開始一個月的拍攝並不順利,原計劃7天拍完的首場戲到實際拍攝時竟然用了20天,陳可辛坦言無論在投資還是創作過程中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主要是對天氣和動作設計上有點低估。這次的動作設計完全是一個摸索的過程,這並非是要創造出什麼新動作,而是我完全追求動作上一種『實』和『有勁』的感覺,沒有古裝片中慣用的威亞、也不在鏡頭上做什麼文章。但是這卻讓其他人非常沒有安全感,他們總是說我把中國武俠片惟一的長處給滅了。」此外,由於片中大場面的戲份非常多,陳可辛表示在溝通上也極為復雜。不過他並未因此而改變自己多年的工作方式:「拍戲總是想做的做不到,沒想到的反而做到了。這次雖然是我投資最大的一部影片,但是我依然會給拍攝現場留有很大的創作空間。這么多優秀的人員在一起,我必須遷就每個人的情緒和表達的方式,即便是我明知不會被用在影片里也不會在當時打斷對方,因為你可能會捕捉到你想要的瞬間。而最後我要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表達歸納到我的軌道上。」
比導演更懂角色的李連傑
陳可辛說,《投名狀》里那些江湖血雨、人心險惡的東西,對他自己來說只是紙上談兵,但對李連傑來說,「曾經活在那些故事裡」。
有場戲,龐青雲打蘇州,圍城一年後,缺糧缺槍,只能去求手握糧草,但一直怕他功高蓋主的三公,可三公根本不見龐青雲,絕望中龐青雲決定去求一直以來的死對頭何魁將軍,以攻南京讓出頭功為代價。
李連傑跟陳可辛說,他覺得龐不會找三公,他一開始就會直接去找何魁。「李連傑其實更懂得在這種四面楚歌的環境中,如何求生。」陳可辛說,到那時他才明白,人年輕的時候的生活真的會影響到他們的判斷,李連傑比自己懂龐青雲。結果,陳可辛還是希望那個階段的龐青雲,對人生不要有那麼深的城府,希望他得到觀眾的同情,保留了這場戲。但是他也認識到,「李連傑對龐青雲這個角色的理解,跟我不同,或者更深也不一定。」
《投名狀》犯了金城武的三大忌
陳可辛其實和金城武是老朋友,前年那部《如果·愛》已經建立了信任。但說動李連傑只需要15分鍾,說動金城武卻用了兩個月。因為《投名狀》犯了金城武不接戲的三大忌。
第一,不接和別的男主角軋戲的戲;第二,不接古裝;第三,不接在太辛苦地方拍的戲。尤其是第一條,了解金城武甚深的陳可辛泄密解讀:「首先,金城武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其實,這個世界沒有真的與世無爭,只是表面與世無爭。做演員怎麼能不爭?所以到男主角一多,大家都爭的時候,他一定吃虧。」接不接姜午陽這個角色,金城武苦思了兩個月也沒答應,陳可辛以為他一定不演了,准備找別人,卻在深夜接到金城武電話:「我還是演啦,相信你啦!」金城武說最終他說服自己接這個角色的理由是,「我信任陳可辛,我會給他看我不自信的一面。」
陳可辛:我看到的兄弟情,都是基於利益的需要
外界給《投名狀》的描繪一直是一部「講述兄弟情的戰爭片」,但其實導演陳可辛從小到大「都沒有過什麼兄弟情。」甚至,你問他朋友,他也只能指指坐在不遠處的吳君如,「我要沒有她呢,就沒有朋友。」然後,誠懇抱歉地從眼鏡後面望著你。
陳可辛自小沒有兄弟,只有一個妹妹,跟爸爸關系最好。在學校因為個子小,不打球,甚至沒結交上什麼球友,反而喜歡和女孩子交朋友。從小到大沒有打過架,沒有混過哥們兒,最熱血沸騰的一次是觀摩別的男孩子打群架,「就像看那些黑社會片一樣,突然間很興奮很緊張,那些血啊,磚塊啊,好像古惑仔的戲一樣。」成年後陳可辛的第一份工是在嘉禾做暑期工,1986年吳宇森在嘉禾旗下拍攝一出以泰國為背景的槍戰片《英雄無淚》,找來懂泰文的陳可辛幫忙,從此入行。29歲當導演,拍《雙城故事》,拍到張曼玉與譚詠麟離別的戲,自己和在場的工作人員一起掉眼淚。從此,他拍的都是愛情戲,直到《投名狀》。
他皺著眉說:「我不曉得什麼是兄弟情。有時候在酒吧喝酒,會有人拍著我的肩膀說『大家都是好朋友,好兄弟』,我每次聽到這些話都會起雞皮疙瘩,覺得還是不要藉酒精將情緒浪漫化吧。我看到的,都是基於利益的需要。真有那麼好的兄弟情嗎?我嚮往,但是我沒有。」
所以,在《投名狀》里,兄弟情最後被陰謀論取代。那種港片中經典的用槍指著頭問「是不是兄弟?」的場面沒有出現,反之是龐青雲危難時騙趙二虎留下的巧言令色,大功告成後躲在暗室里暗示殺戮的眼睛。陳可辛覺得,這就像現代社會里,「當大哥的CEO生意順當了,開掉以前做拓荒牛的小弟。」
《投名狀》的動作
《投名狀》開拍第一天,拍一線天劫軍糧那場戲。原計劃拍7天,結果,拍了一個月,中途陳可辛一度覺得「完蛋了」,第一場戲就拖成這樣,後面別想拍了。沮喪時甚至自我否定到想主動請退,讓投資方換導演。
原因是陳可辛從來沒有拍過打戲,更別說動輒群眾演員上千的戰爭場面了。他請來的是中國最好的三個動作指導之一——程小東。程小東外號「威也王」,最擅長多個威也連用,讓演員在天上飛著打。動作風格飄逸靈動,漫天小飛俠。你看過的《新龍門客棧》、《英雄》、《黃金甲(blog)》、《少林足球》都是他的手筆。但這次陳可辛要求的卻是——真實,所以,「你一個威也都不要用,一個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設計,全部都要『實』。」金城武(聽歌)說,陳可辛撂下這些話就走了。剩下程小東一人絞盡腦汁,幾近崩潰。
「外行指導內行」的慘痛局面終於出現了,程小東明白陳可辛的意思,但是程家班整組人要從「空軍」立刻變成「陸軍」,不知多少工序細節要被顛覆,彼此溝通起來,問題多多,慣性難改。直到十天以後,來了一個「翻譯」——李連傑(blog)。
「我一個不會拍武打片的導演非要追求真實感,講的東西他們都聽不明白,程小東那組人就很難做。李連傑懂動作,又明白演員,熟悉導演,結果他就做了一個溝通的橋梁,很明白地傳譯出我要的東西。」連程小東也說:「他是唯一真正懂武術的演員,有他溝通,我容易多了。」李連傑透露他「翻譯」的過程其實充滿「暴力」,「我和小東是20多年的哥們兒,我可以和他關起門來,拍桌子打板凳,你那樣做,不行!你聽我的!」在李連傑看來,程小東和陳可辛的溝通障礙只是「兩個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一個做慣了批薩,另一個非要吃餃子。有一個翻譯,一下就明白了」。
「一線天」之後,再拍舒城大戰,陳可辛又出「幺蛾子」。「我希望那個鏡頭是在人群裡面,我希望後面的人能看到這些武器從前面那些哥們兒的背後出來,我還要好多臉部細節,要讓觀眾看戲的時候如同身臨戰場。」程小東告訴我們,這就是陳可辛對他描繪的要求。而程小東的個人愛好則是,把機位架到一邊狂拍大場面效果。陳可辛又停下來跟程小東討論,「我只知道他這樣拍不是我要的,但他看著我問我到底要怎樣,我又說不出來。」最後協調的結果是,陳可辛專心拍他想關注的那些細節,士兵流血的臉部、殺紅眼的猙獰表情,金戈鐵馬的大場面就讓程小東來調度。
舒城大戰拍了20幾天,在電影里剪成12分鍾,成為全片最好看的一場惡戰。
《投名狀》的攝影
曾經六度獲得金像獎最佳攝影的黃岳泰,是香港影壇名副其實的大腕,他稱陳可辛是特別會「壓榨」人智慧的導演。首先是大場面的拍法。黃岳泰用了一個「從影30年來最多」形容演員之眾。「拍幾千人的大場面我們動用8台攝影機同時拍,3條的話就是24個機位。拍文戲也要同時啟動三四台攝影機,這對我們攝影來說真是受寵若驚,超出預期。」這樣的拍法,讓黃岳泰迸發火花,「抓住瞬間的反應會自然很多,演員的自然流露都留下來了。」
蘇州戰壕夜戲是黃岳泰拍過的夜戲中場面最大的。兩三公里的夜景范圍,要表現士兵在戰壕死守9個月後的心情。「城牆這邊是黑暗的,那邊卻是張燈結綵的。陳可辛要求戰壕這邊是黑的,不要有任何補助的光源。」這給攝影出了難題——范圍那麼大,又不是在棚里拍,不給光,怎麼弄?最後黃岳泰稱自己被逼想出「鑽木取火」的方法,藉助很多熒光燈打在城牆上反射回到人臉上,完成了拍攝,「恐怖感很強,這段戲讓我很有成就感。」
電影的基調色彩,陳可辛堅持要「以前沒有過的」,黃岳泰從影30年,什麼古裝片都拍過,就是沒拍過「沒有過的古裝片」。只能施展渾身解數,紅、藍、綠加上各種光,翻來覆去地調,不斷被否定,再不斷重來。直到最後,出來——古銅色。陳可辛滿意了。「我們就選擇了古銅色的調子,窮光蛋土匪男人嘛!服裝、布景都統一在這一點上。只突出了皮膚的顏色和紅色。紅色在這部戲里象徵慾望和血腥,他們用血買慾望。」全戲一直冷色調,直到三人陞官發財到南方後,鮮艷的色彩才開始冒出來,布景、服裝、燈光也多了一種顏色處理,「就是黃昏。以前都是白天黑夜的戲。夜裡只有銀白色的月光,一點藍色都沒有。」黃岳泰回憶起來如數家珍。
花絮:
·片名《投名狀》源於《水滸傳》里林沖入梁山的情節。入伙結義前要殺個人,拿人頭作投名狀。
·影片動用了15名副導演、6架攝影機,最大一場戰爭場面足足有20分鍾,甚至連兩個人談情說愛都要有300人做背景。
·李連傑印象深刻的是場「死人戲」,「依慣例我收到一個100元的紅包,因為要躺進棺材裡,又多封了個5元的小紅包,我把這105元捐給了壹基金。」
·片中李連傑文戲最多,陳可辛說:「李連傑好像除了十三姨之外沒有拍過給人印象深刻的愛情戲,但是這部戲打的比較多、比較狠的是金城武,找了一個那麼美的男孩,但是狠到你不會相信。李連傑反而是文戲最多的一個。」
·陳可辛的確考慮過找舒淇演女主角,但角色需要一個第一眼看上去不太起眼、又不性感的人,舒淇雖然戲好,但因為太過性感所以被「飛」。
[編輯本段]經典台詞
1、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吃完,就跟我去干玩命的活。
當匪,我們就要當最大的。
打仗本身就是賭。
記著我這張臉,下次投胎找我報仇。
全軍覆沒,就你一人活著?
我不死,就是要回來見你。
你們要記住,軍隊中只有一個頭,就是龐大人龐將軍。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人無信就是畜牲。
給我糧!我的兵,能戰死,不能餓死。
進舒城!
搶錢,搶糧,搶娘們!!!
進舒城!
搶錢,搶糧,搶地盤!!!
我們殺一個,算一個!
--殺!殺!殺!
兄弟結義,各殺一個外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殺,這就是投名狀。
我這一生如履薄冰,你說我能走到對岸嗎?
2、姜午陽(金城武飾):吃完,就跟我去干玩命的活。
趙二虎(劉德華飾):當匪,我們要當最大的。
清朝官員(王奎榮飾):全軍覆沒,就你一人活著?
3、金城武在片尾一直叫喊著: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⑨ 戰爭片行家請進!外行莫入!
除去你看過的,推薦以下幾部,可以看看:
美國拍攝的: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
日本拍攝的(多有美化侵略的意味):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燃燒的零戰》)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