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主角叫安然是個老師的電影,叫超級什麼忘了
叫,龍拳小子。
㈡ 電影紅衣少女的扮演者是誰,今年多大了。
鄒倚天,中國電影演員。北京人,自幼學習舞蹈,唱歌。在加盟聚友網前,曾擔任香港鳳凰衛視製作主管,負責出品極具影響力的脫口秀欄目《鏘鏘三人行》、最具知識分子情懷的《開卷八分鍾》和《有報天天讀》、《網羅天下》等電視欄目。1984年,還在北京八中上初二、年僅14歲的鄒倚天就在影片《紅衣少女》中扮演了女一號安然,此片榮獲了該年度的金雞、百花、政府三項大獎。「紅衣少女」也成為那一時代年輕人的青春偶像。今年應當34歲了。
㈢ 求1984年電影紅衣少女下載地址
《紅衣少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mEuMTNbhsb4vDLc3UMPMQ
《紅衣少女》是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陸小雅執導,鄒倚天、羅燕、朱旭、王頻、黃宗洛、李嵐等領銜主演,於1985年3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講述了一個愛穿紅襯衫的個性女孩安然,在評選三好學生期間所發生的故事。
該片獲1985年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影片一等獎。
㈣ 獲得一九八五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的優秀故事片獎的是哪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獲得一九八五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的優秀故事片獎。
㈤ 電影《紅衣少女》分析
你的品味值得贊賞。安然是一個新人形象,具有時代的特色。從給人更多一點東西上講,它比《高山下的花環》要強。這是我對《紅衣少女》的總的評價。
新人並不一定是個完人。安然是一個善於思考的非凡的少女,具有開拓精神。比如,她敢於穿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這既是表現自我,也是需要戰勝自我的,因為並非每個人都能想穿而又敢穿出來的。其實,不管韋老師在班上做不做手腳,安然都不大會被評上「三好」,盡管事實上她是完全夠格的——這有世俗的社會原因,韋老師也不過是這個原因的產物。對此,安然很痛苦,很失望,也很委屈。在回家路上,表現她在白楊樹林的那一場音響反思與閃回,正是她這種委屈心理的准確表現。經過反思,她認清了班上的形勢,不安然的安然安然了,內心有了一種超脫(這里,編導用了一組在安然面前匆匆走過行人的鏡頭來暗示),所以回到班上她會表示「明年再爭取」。這種超然的高姿態我很欣賞,體現她已求得了一種心理平衡。當然,她原本的想法也是不能不向韋老師講清楚的,以說明這並非等於她的妥協!
她到白洋淀去玩,表現她和大自然融合一起,很深刻。其中,用景寫情,用主觀音響寫心理思緒,鏡頭處理有一種意識流的味道,有點朦朧,似匪夷所思,很不錯。這實際是一場歸真返樸的自然啟示錄,她的純朴的自然性格心理在大自然的純朴本色面前得到了驗證。
安然形象之可愛,的確使周圍人黯然失色。因為這個形象的發現很難得,所以我覺得即使因此犧牲一些其周圍人的形象也是值得的。她與離校的米曉玲在教室依依惜別一場,在校園歌曲襯托下,把校園氣氛(用了一些精彩的空鏡)作為一種人化為集體意識的親切感、留戀感渲染得足以使每一個有過校園生活經歷的人掉淚。安然是何其富有同情心,何其能理解人啊。所以,她自然也要求別人能同情並理解她。這正是安然性格心理的邏輯與特質。這是真實的。因此,我認為影片的主題其實是藉助真誠在呼喚人與人之間在心靈深處互相溝通。
人作為具體的人都是單個的,但本質上又是社會的,如何越過這種孤獨而融入社會的整體,恐怕是人類永遠值得研討的課題。我覺得影片更深的哲理,似乎是從安然身上來傳達出一種當代社會某種人的獨特的孤寂感以及他們為克服這種孤寂感所進行的可貴的但卻有點悲劇色彩的努力。在安然身上不僅有一種自然可愛的純真美,更有一種理性心理的悲劇美。編導的這種對人的心靈深處的纖細微妙的體察與洞悉,標志著中國電影創作的成功在一部分新進中青年編導群中已進入到一種更高一級的層次。陸小雅的《紅衣少女》確實不同凡響,它是一部可以堪稱具備心理現實主義風格的傑作。
㈥ 哪一部電影女主角名叫安然
電影《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現任作協主席)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
㈦ 有什麼反映80年代學校、教育這一塊的電影
一個不能少是90年代的,80年代學校的電影有《紅衣少女》和《女大學生宿舍》
女大學生宿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3年,本片根據喻杉所著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其主要劇情為:80年代初,大學中文系的205號女生宿舍,住進了五個剛入校的姑娘。匡亞蘭是個剛強的姑娘,她不願成為養母的負擔,靠打零工勉強讀完了高中。辛甘從小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寵愛,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幹部,她尊師守紀,熱愛勞動,可內心深處缺乏對同志的信任和熱情。夏雨膽小而單純,具有詩人的氣質。來自農村的駱雪梅性格溫和善良。短短的一個學期過去了,205宿舍的五個姑娘終於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紅衣少女 (1985)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准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影片《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圍繞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一個復雜的社會和一場深層次的思想沖突。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影片一等獎。
㈧ 鐵凝是誰
鐵凝,女,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協主席,河北師范大學、上海 大學、河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並在十六大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人物大事年表
·1957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河北趙縣。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
·1975年高中畢業,因酷愛文學,放棄留城、參軍,自願赴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同年《會飛的鐮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集。該小說是鐵凝高中時的一篇作文,後被認為是其小說處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農村務農4年,此間寫出《夜路》《喪事》《蕊子的隊伍》等短篇小說,發表於《上海文藝》《河北文藝》等文學期刊。
·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冬,參加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會議期間拜望茅盾、張天翼等前輩。
·1980年參加河北省文學講習班。同年,短篇小說《灶火的故事》在孫犁主辦的《天津日報》「文藝增刊」發表,《小說月報》轉載,並引起爭鳴。第一本小說集《夜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參加《青年文學》編輯部在青島舉辦的筆會,會間寫出短篇小說《哦,香雪》(發表於當年第9期《青年文學》)。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3年《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發表。
·1984年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發表於《山花》,並被改編為電視短劇。同年由保定地區文聯調河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並於當年召開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當選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
·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別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電影《紅衣少女》獲本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年初,在中國作家協會第4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5月,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其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國際筆會中心美國會所與美國作家、學者座談、交流中美當代文學現狀。
·1986年應邀赴挪威參加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在該書展專為中國作家舉辦的「中國作家報告日」做「中國女作家與當代文學」的演講。同年中篇小說《麥秸垛》在《收獲》發表,河北省文聯召開鐵凝作品研討會。
·1987年應霍英東先生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中篇小說《村路帶我回家》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
·198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學四季》創刊號以頭條位置發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灣版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單行本在西班牙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藝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聯在北京聯合召開《玫瑰門》研討會。同年,中篇小說《棉花垛》在《人民文學》發表。
·1990年至1991年,寫出《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埋人》等小說,將《哦,香雪》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拍攝,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為首批國管專家,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兩年間積極協助當地政府為開發野三坡旅遊風景區立項和申請資金。
·1992年出版兩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藝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發表中篇小說《對面》。獲得該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長篇小說《無雨之城》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連續4個月列為上海、深圳、北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鐵凝認為此書並非為了暢銷而寫。被《女友》雜志評為「中國十佳作家」。
·1995年春,應美國政府之邀,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訪問美國13個州,並接受俄克拉何馬州「名譽副州長」之證書。夏,應高雄文藝家協會之邀,隨內地作家代表團訪問台灣,在台北拜會林海音先生。9月,在北京參加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給我禮拜八》,譯者池澤實芳。電視劇《遭遇禮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協會從河北省文聯中獨立分設,鐵凝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國作家協會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5卷本《鐵凝文集》。
·1997年秋,應美國國務院邀請,隨中國國務院知識產權考察團訪問美國。短篇小說《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學》發表,多家刊物轉載,獲《小說選刊》年度獎。之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被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聘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1998年2月,赴香港參加香港作家協會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3月,應以色列希伯萊作家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以色列。5月,應韓國亞洲美術館邀請,陪同父親訪問韓國。在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評選中,獲該獎項中的最高獎「關漢卿獎」,即「個人終生成就獎」。被《萌芽》雜志社聘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主編10人卷《女作家影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在《十月》發表。5月,在北京參加挪威中國文學研討會,做題為「無法逃避的好運」的專題發言。9月,河北文學館及河北省作家協會新址落成。年底長篇小說《大浴女》脫稿。
·2000年初,長篇小說《大浴女》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該作品討論會在北京召開。9月,參加由中國社科院土辦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討論會。
·2001年春,由小說《安德烈的晚上》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2001年4月,應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8月,擔任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評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此篇同時亦獲首屆「老舍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市文學創作獎等。年末,在中國作家協會第6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學文學院和河北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客座教授。7月,應加拿大世界華文寫作協會邀請,參加「華人文學——海外與中國第6屆研討會」。在「文學中的文明與暴力」的主題研討中,做題為「從夢想出發」的專題演講。8月,在河北省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藝術隨筆集《遙遠的完美》脫稿。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紅衣少女》,譯者池澤實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國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遠有多遠》改編的1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國內40餘家電視台播出。5種小說和散文集《誰能讓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歡樂》等分別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遙遠的完美》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應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主編5卷本《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選》。應新加坡教育部邀請,赴新加坡「寫作營」授課。日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東京現代文藝社出版。
·2005年底,經過六年的沉澱後,鐵凝推出了繼《大浴女》之後的又一部力作——長篇小說《笨花》。這部近45萬字的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首印數即達到20萬冊。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主席,成為中國作協主席,接替已故作家巴金先生。
鐵凝1975年高中畢業即到農村插隊落戶,1979年調保定文聯《花山》雜志任小說編輯,後到河北省作家協會專事創作。鐵凝在中學時代即開始創作,198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夜路》,遂為文壇矚目。從1982年起,以《哦,香雪》、《六月的話題》、《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作品,連續榮獲全國優秀短篇、中篇小說獎。作品多由日常生活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語言清麗,意境悠遠。從1986年發表《麥秸垛》起始,轉向對傳統文化心裡的掘示,藝術風格也走向渾厚和冷峻。進入90年代後,鐵凝以《對面》、《永遠有多遠》等中、短篇小說,多方面地素描人生,演練才情;另一方面,她連續創作出《玫瑰門》、《天雨之城》、《大浴女》等長篇力作,以對女性命運、城市人生頗具人性深度的獨特發見和精到表現,既深得評論界的高度好評,又廣受普通讀者的熱烈歡迎。
鐵凝的主要作品有《鐵凝文集》(5卷),另有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20餘種;部分作品譯成英、德、日、俄、西等文字在國外發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北作家協會主席。
鐵凝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描寫一個少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1984年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志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