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福山起義電影觀後感600字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貳』 關於天福山起義的讀後感.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此話出自後晉的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之口。反映了當時藩帥們普遍存在的思想。
起義:天福六年(941年)冬,安重榮大集境內軍民,眾至數萬,向後晉的都城汴梁進軍,由於石敬瑭收買了其部將,導致戰敗。安重榮兵敗被殺後,石敬瑭為討好契丹,竟將安重榮的頭顱送給了契丹,表示自己的一片順服之心。
『叄』 天福山起義的歷史背景
1937年12月24日,天還未亮,參加起義的膠東特委領導幹部理琪、呂志恆、林一山、張修己、宋澄、張修竹、王台、於烺、劉中華、叢桂滋等便來到天福山玉皇廟。天剛拂曉,於得水、柳運光帶領的昆嵛山紅軍游擊隊從昆嵛山趕來,接著邢京昌、柏希賓以及其他參加起義的人員冒著寒風相繼到達天福山。
『肆』 天福山起義的概述
天福山距文登市區20公里,地處文登、榮成、環翠區交界處,海拔110米。這里群山拱衛,林木茂盛,山泉甘冽,環境幽雅,自古有「天賜福地」之稱,故名天福山。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膠東特委在此舉行了威震膠東的抗日武裝起義——天福山起義。膠東特委書記理琪根據北方局的指示,利用天福山的有利地形和周圍良好的群眾基礎,經過周密組織,於1937年12月24日,發動了天福山起義,打響了膠東抗日戰爭的第一槍。
天福山起義創建了膠東地區第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打響了膠東人民抗擊日寇入侵的第一槍,點燃起膠東地區抗日救國的熊熊烽火;天福山起義為膠東人民建立自己的人民政權奠定了基礎,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並最終建立新中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貢獻。
『伍』 演員張鐸博客 和他的資料
http://blog.sina.com.cn/zhango 博客地址
姓名:張鐸
籍貫:哈爾濱
生 日:11月6日
身 高:181cm
學 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98級
個人經歷:
1998年至2002年上海戲劇學院98級學生
在校期間是全額獎學金獲得者.
是上戲的優秀畢業生.
曾留校任教過一段時間
2004年至今北京鑫寶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簽約演員
2003.7--至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
藝術簡歷
影視劇:
《人間有情》
《野馬河》
《奇人怪談》
《戀愛新世紀》
《春風化雨》
《情深深雨蒙蒙》 飾演:石磊 導演: 李平 (2000年)
《豪門驚夢》 飾演:喬暉 導演:謝飛 (2004年)
《殺人有罪》 飾演: 歐陽峰 導演:張漢傑 (2004年)
《紫玉金砂》 飾演: 青年潘四爺 導演:胡雪樺 (2005年)
《風吹雲動星不動》 出演:胡德林 導演:劉心剛 (2005年)
《刻骨銘心的愛》 飾演: 唐進 導演: 雷獻禾 (2005年)
《給我一支煙》 飾演:李海濤 導演:趙寶剛 (2005年)
《聶耳》 飾演:聶耳 導演: 桑華 (2005年)
《五月的鮮花》 出演: 楊小東 導演:郭健一 (2006年)
《你一定要幸福》出演: 林震 導演:朱翊 (2006年)
《血未冷》 飾演:曹永浩 導演:夏曉昀 賀子壯 (2007年)
《非親父子》 飾演:劉成 導演:汪濤 (2007年)
《家有公婆》 飾演:舒新 導演: 王碩 (正在拍攝中) (2007年)
話劇:
《莊周戲妻》
《原野》
《大劈棺》
《牛虻》
《父歸》
《安娜.桂絲蒂》
《復活》
《社會形象》
2003.9《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飾Donny 、Danny
2003.10.《長恨歌》飾程先生、老克勒
廣告
諾基亞8210手機
東洋之花
力波啤酒
雲敦服飾
中國電信
三菱空調
張鐸(1915—1941) 原名張錫國。榮成縣(今榮成市)人。1931年秋加入中國共
產黨。 1935年參加了膠東「一一·四」暴動。失敗後回到原籍教書。1937年4月,
任中共威海特別支部書記。是年12月,他參加了天福山起義,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
軍第三軍連指導員。 1938年9月, 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1941年1月, 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是月29日拂曉,五旅旅部和
警衛營從平度縣山西崖劉家村轉移到馬戈庄村時,因漢奸告密,遭到日偽軍的突然
襲擊。部隊撤離時,身負重傷,壯烈犧牲。
『陸』 天福山起義紀錄片的觀後感300字怎麼寫
抗日烽火燃膠東,天福山上舉義旗。天福山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山東境內獨立領導的第一個成功的抗日武裝起義,對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觀膠東半島天福山起義紀念館,緬懷革命烈士、銘記那段抗日烽火的歲月,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感悟每位革命烈士的先進事跡和不朽精神。
一、仰慕烈士們艱苦奮斗的精神
一面面豐富翔實的史料刊版、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史詩雕塑、一件件珍貴而滄桑的革命文物真實地將那一幕幕烽火鏖戰、浴血拚搏的場景重現在我們眼前,彷彿看到一個個鐵骨錚錚的烈士艱苦奮斗的場景,深感老一輩革命者艱苦奮斗的精神。革命烈士為強我中華、為抗日救國不惜犧牲、在艱難逆境中勇於奮進的「天福山精神」。
二、敬佩勇士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遭到文登縣地方反動武裝四、五百人包圍的情況下,政委宋澄向對方曉以民族大義,不懼困難,高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口號,並挺身而出,前去與敵人談判。面對反動派的血腥鎮壓,特委採取果斷措施,形勢很快好轉。正是由於他們不懼反動勢力、勇於戰勝困難的決心,才使得「三軍」人槍倍增,軍威大振,壯大了中共膠東特委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擴大了黨在膠東的影響,激發了人民的抗戰熱情。
三、學習烈士們為人民服務的品格
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堅貞不屈的文登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在中共膠東特委的領導下,發動了威震膠東的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走上了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爭的道路,誓死保衛廣大人民,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存在於每位烈士心中。也正是因為始終相信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天福山起義才會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凝聚著革命先輩們的心血。
今天,戰火硝煙雖已散盡,但是天福山起義締造出的「天福山精神」,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銘記革命前輩們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天福山革命精神,在當今時代仍不過時,讓我們在緬懷中接受洗禮,在紀念中繼往開來,以史為鑒,共同為山東經濟發展新跨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福山起義積淀而成的忠義英勇的紅色文化,為革命和歷史題材電影創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