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仙女 演員表
《七仙女》演員表 :
江青
飾 七妹
洪芳
飾 大姐
楊志卿
飾 土地神
朱牧
飾 金甲神
⑵ 歡天喜地七仙女所有的演員
紅兒:劉洋
橙兒:母丹
黃兒:王晶
綠兒:蔣欣
青兒:楊蕊
藍兒:曹艷
紫兒:霍思燕食神(劉東飾),黑鷹(張桐飾),金吒(吳健飾),馬天龍(謝沅江飾),柳宜宣(林江國飾),掃把星(劉波飾),賈大人(石天生飾),嫦娥(湯加麗飾),月老(馬榮樂飾),陰蝕王(修慶飾
⑶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嚴鳳英飾七仙女 , 王少舫飾董永。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
⑷ 誰有歡天喜地七仙女的演員表
紫兒
霍思燕飾演
董永
鄭國霖飾演
綠兒
蔣欣飾演
魚日
吳樾飾演
紅兒
劉洋飾演
食神劉冬飾演
黃兒王晶飾演
金吒吳健飾演
橙兒母丹飾演
黑鷹張桐飾演
青兒楊蕊飾演
馬天龍謝沅江飾演
藍兒曹艷飾演
柳宜宣林江國飾演
王母娘娘潘虹飾演
太上老君六小齡童飾演
李天王張立飾演
赤腳大仙姬麒麟飾演
王爺邵汶飾演
柳姐何苗飾演
掃把星劉波飾演
月老馬榮樂飾演
太白金星劉禹佟飾演
賈大人石天生飾演
土地宋文華飾演
⑸ 請求歡天喜地七仙女演員表,青兒和紫兒的名字各是什麼
霍思燕
飾
紫兒
鄭國霖
飾
董永
蔣欣
飾
綠兒
吳樾
飾
魚日
劉洋
飾
紅兒
劉冬
飾
食神
王晶
飾
黃兒
吳健
飾
金吒
母丹
飾
橙兒
張桐
飾
黑鷹
楊蕊
飾
青兒
謝沅江
飾
馬天龍
曹艷
飾
藍兒
林江國
飾
柳宜宣
潘虹
飾
王母娘娘
六小齡童
飾
太上老君
張立
飾
李天王
姬麒麟
飾
赤腳大仙
馬榮樂
飾
月老
劉禹佟
飾
太白金星
邵汶
飾
王爺
何苗
飾
柳姐
劉波
飾
掃把星
石天生
飾
賈大人
宋文華
飾
土地
湯加麗
飾
嫦娥
⑹ 戲曲電影七仙女男女主演是誰
凌波飾董永,方盈飾七妹。
方盈(1948年4月20日—2010年1月13日),本名倪芳凝,祖籍貴州。六十年代邵氏「當家花旦」之一,曾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香港電影美術學會主席,專欄作者等。
(6)邵氏電影七仙女演員表擴展閱讀:
黃梅調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在拍攝途中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公司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動員大批明星在台灣開拍另一部《七仙女》(1963年)。
邵氏公司不甘示弱,一面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一面沿用李翰祥留下的《七仙女》劇本,調配十個攝影棚全部搭成同一部戲的場景,由何夢華和陳又新聯合導演繼續拍攝完,造成競拍局面。
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同時上映,成為行內佳話。但李翰祥版《七仙女》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七仙女》為弱而票房落敗。
影片中「瑤池仙境」的布景由嚴俊、陳又新、何夢華、胡金銓聯合設計。
⑺ 新 《七仙女》男女主演
新七仙女
演員表:鄭爽,唐嫣,劉詩詩,楊冪,趙麗穎,袁姍姍,李晟,鹿晗,楊洋
採納吧
⑻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中的七仙女分別是那七位仙女
【簡介】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玉帝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據說名字分別是天壽、天陽、天榮、天昌、天顯、天慶、天羽。
【相關傳說】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故事是玉帝第七個女兒被「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動,嚮往人間幸福生活,私自下凡與之結合。後玉帝派天兵天將把她追回天廷。董永行孝的動人故事被編入很多戲曲中,較早的為明代傳奇劇《織錦記》,最有名的是黃梅戲《天仙配》。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將黃梅戲《天仙配》劇本進行了改編。戲中塑造了老實憨厚的董永、善良美麗的七仙女、相互幫助的仙女姐妹、刁鑽刻薄的傅員外、無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動形象,再加上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黃梅調,無不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特別是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出色表演,讓「董永遇仙」這個民間傳說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七仙女」藝術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董永與七仙女】
傳說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台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時焚香求助。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合,槐蔭樹作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
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
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愉快返家。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為她解渴。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 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懷著悲 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考證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系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雲: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後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干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干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盡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干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於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既然牛郎已經與織女結緣,那麼董永怎能再與之結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葯,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從此之後,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麼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後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還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後,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因為找不著「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的昴七星身上。
【七仙女與仙浴潭的傳說】
在鴛鴦溪獅坪風景區,有七塊俊俏挺秀的石岩,人們叫它們為「七仙女岩」。炭.岩下有一個碧水盪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這兒沐浴,人們美稱它為「仙浴潭」。
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她們十分愛潔凈,每天必到江河裡沐浴嬉戲,隨興所致,什麼太湖啦,鄱陽湖啦,洪澤湖啦,長江啦,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但是這些地方雖然碧波萬頃,總缺清幽,於是她們便想尋找一個清靜優雅的去處。 這七位仙女漫遊天地,她們看到人間男耕女織,夫妻恩愛的生活,對比天空的清泠,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末,七位仙女漫遊到了鴛鴦溪的獅坪上空。她們看到鴛鴦溪溪漠清波碧,兩岸綠樹翠蔓,景色清奇,潭中還有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恩愛無比,不由按下祥雲,落於沙灘,解開蓮花裙。躍入水中,盡情地游水嬉戲,有說不出的愜意。從此她們便常來此沐浴。 再說,獅坪的山坳里,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生有七子,分別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七兄弟生得英俊槐梧,尤其七郎更是聰明伶俐。他們都到了婚娶年齡,父母亦勸他們到山外成婚。但七兄弟十分孝順,非要奉養父母終生不可。他們在山地里開荒種地、打獵為生,勤勞肯干。
有一天七位仙女又到潭裡沐浴,被七郎看到。深山老林里哪來這么漂亮無比的姑娘?七郎斷定她們不是凡人。他數了一數,正好有七位仙女,便馬上想到自己有七個兄弟,這不是天生的姻緣嗎?七郎當時不動聲色,等到七位仙女騰雲而去後,他才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奇遇告訴哥哥們。兄弟們當下就想了娶七仙女的辦法。
第二天,七個仙女又到潭中沐浴。她們剛脫下蓮花裙入水,躲在潭邊樹叢中的七兄弟一躍而出,嚇得七個仙女躍上沙灘,穿起蓮花裙便騰空飛走!不料,這時最小的七妹看到跑在最前面的七郎生得英俊清秀,一表人才,有意放慢了腳步,被七郎 一手扯住了七妹的的蓮花裙;那已騰空的六姐姐見七妹被拉住了,又忙落下沙灘去救七妹。就在這一剎那間,六兄弟一擁而上,大郎抓住了大姐、二郎拉著了二姐,三郎 牽住了三姐,四郎拉著了四姐,五郎扯住了五姐,六郎抱住了六姐。七個仙女見七個兄弟相貌堂堂 ,一表人才,於是都牽動了思凡之心,一個個害羞地紅著臉垂頭不語。七兄弟一齊前施禮說:「我們因奉養年老多病的雙親,皆未婚娶,還望仙姐成全。剛才的行為粗魯無禮,請神仙姐姐見諒!」七位仙女見七兄弟言詞懇切,又見他們勤勞善良,忠厚老實,並且一個個都體格健美,心下都願意,但又害怕違仙規受到懲罰,都不敢言語。 還是七妹想出了辦法,她說;「我們只要迷惑住天上眾仙,便可留在凡間了!」 六位姐姐忙問有什麼辦法?七妹說:「我們把仙身化成七塊岩石,真身隨七郎到人間變成凡人,男耕女織,夫妻恩愛,不就很好嗎?」 六個姐姐都答答地點頭表示同意。七兄弟都很感動。於是,七個仙女施用仙術,只見仙霧起處,七塊岩石突兀而立;霎時間,七位少女便笑嘻嘻地站在七兄弟的面前了。 那七塊岩石十分俊俏挺秀。人們說:岩頂上蔥蘢的樹木原是七仙女的秀發;光潔的石身是七仙女的玉體;那下半部的許多皺折,就是七仙女遮體的蓮花裙!民間還傳說 ,那愛好撒嬌的七妹,臨變之前用左腳踢了七郎一腳,假裝生氣的說:「都是你害的!」她這一踢,就把岸邊的岩石踢了一個洞呢!
不信,你去看看七女岩,那七妹喬裝生氣的模樣的踢出的左腳,還隱約可見呢!
【電影】
七仙女(1963)
導演:
何夢華/嚴俊
主演:凌波
類型:歌舞
更多外文片名:
A Maid from Heaven
Seven Immortal Women
國家/地區:香港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63年12月11日 香港
影評
玉帝之小女兒七仙女(方盈),厭倦天庭刻板生活,不惜冒犯天規,降臨人間;少年董永(凌波)賣身傳員外家,為奴三載,以埋父骨;董永之孝心,感動了七仙女,便幻成村姑,藉土地神之助,說服董永與其結成夫婦,並相偕到傳家上工,七仙女在六位仙姐下凡暗助下,為董永縮減償還工作日,眾仙女幫助紡織錦布,發揮仙術,百日完工;回復自由後,二人回董永故家,但愉快的凡間生活能持續多久呢?玉帝得知小女兒私自下凡的消息後,天庭盛怒,命雷神逼其返回天宮,七仙女與董永二人在槐樹下無奈分離,情節悲痛,頗為感人。
這部邵氏版《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拍攝中途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李翰祥動用大堆頭明星拍《七仙女》,邵氏不甘示弱,也沿用李翰祥留下的劇本拍同名同戲,在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的同時,將十個攝影棚都搭了同一部戲的布景,由陳一新和何夢華聯合導演,亞洲影後凌波反串男角與方盈合演情侶.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在台灣同時上映,但李版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為弱而票房落敗.而李版《七仙女》要等官非和解才在香港上映。
方盈本名倪芳凝,貴州人,自幼赴港,其後回北平接受教育,後再返港繼續學業.1962年參加南國實驗劇團二期,結業後加入邵氏公司八年,1970年約滿退出影壇.1976年應邀復出,任佳視主持人並演出連續劇,於1978年再次息影.80年代她改任電影的美術指導,90年代起經營時裝公司。
【歌曲:七仙女】
演唱:牛朝陽
歌詞:
美麗的七仙女
我就這樣愛上你
我這個人老實平凡
真的是配不上你
多情的七仙女
謝謝你讓我愛你
我會努力耕田種地
討你的歡喜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真情真意珍惜你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在一起
我會好好的好好的疼愛你
一生一世依戀你
老槐樹記下我的誓言
愛你愛到底
參考:http://ke..com/view/67558.htm
⑼ 歡天喜地七仙女演員表
《歡天喜地七仙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MyWR5H9eWldhIU3SFsMQ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