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滸傳>中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情節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的大關目,這一故事在《大宋宣和遺事》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將兩者作一比較,可以看出小說寫定者的用意。《大宋宣和遺事》中,「北京留守梁師寶,將十萬貫金珠、珍寶、奇巧段物,差縣尉馬安國一行人,擔奔至京師,趕六月初一日為蔡太師上壽」。小說中則首先交代梁中書乃蔡京之婿,為感謝蔡京的提攜之力,准備將十萬貫錢的金銀珠寶送給蔡京祝壽,這就把祝壽與朝廷奸佞的勾結聯系了起來。《大宋宣和遺事》對晁蓋等八人的來歷未作任何交代,他們劫取生辰綱就是為了劫財。被官府發現後,他們認為「劫了蔡太師生日禮物,不是尋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約楊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個,結為兄弟,前往太行山樑山泊去落草為寇」,使用的是中性話語。小說則不然,智取生辰綱成為一曲江湖義氣的贊歌。先寫晁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可見晁蓋是一位聲名遠揚的義士,並非重財之人。再寫晁蓋認義東溪村,救下劉唐。其中出現的兩個都頭朱仝和雷橫,皆以「仗義」聞名。劉唐認為生辰綱乃「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突出了劫取生辰綱乃正義之舉,因此金聖嘆連連贊曰:「可見是義旗。」 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最能見出智取生辰綱的義氣。阮氏弟兄先是說梁山「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因此「絕了我們的衣飯」。繼而又羨慕他們「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稱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瓮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我們弟兄三個,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學得他們!」當吳用說明來意後,他們又說:「這腔熱血,只要賣於識貨的!」然後公孫勝前來應「七星聚義」。可見智取生辰綱是出於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是出於對當政者榨取民脂民膏的義憤。他們顯然不是被逼上樑山,而是主動出擊。正如李贄所評:「晁蓋、劉唐、吳用,都是偷賊底。若不是蔡京那個老賊,緣何引得這班小賊出來?」著重強調的是他們的「義氣」。 與此相關的是晁蓋在梁山上的地位和作用,侯會先生指出: 在《水滸傳》的眾多謎團中,晁蓋之謎最不易解。……他一出場,小說作者便介紹他「人物軒昂,語言灑落」(第十五回),分明是一派領袖風度,很像要率領眾人大幹一場的樣子。可是他後來的表現卻令人失望,不過是結交了七八條好漢,劫了一宗財貨。此後又火併王倫,殺了一個雖說胸襟不寬、卻也是綠林朋友的白衣秀士王倫。至於與官軍、土豪等惡勢力的直接對抗,晁天王卻總顯得力不從心。……奇怪的是,對這位才具一般、功勞有限的前任寨主,宋江等人卻奉若神明。……這個原型人物,應即洞庭義軍開山領袖鍾相。[6](P46-47) 實際上,晁蓋之名雖不見於史乘、筆記,但在龔開《宋江三十六贊》和《大宋宣和遺事》中,卻是地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宋江三十六贊》中,宋江位列三十六人之首,晁蓋位列倒數第三,綽號「鐵天王」。《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得到了九天玄女的天書,三十六人中沒有宋江,吳加亮在首位,晁蓋位列最後。宋江到梁山時,晁蓋已死,眾人共推宋江做了首領。吳加亮向宋江道:「是哥哥晁蓋臨終時分道於我:『從政和年間朝東岳燒香,得一夢,見寨上會中合得三十六數。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由此可見,在百回本小說《水滸傳》成書之前,有關晁蓋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百回本《水滸傳》的寫定者既採用了已有的故事,又做了兩點非常明顯的改動。 其一,從吳加亮的介紹可以得知,晁蓋為梁山確定的方針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是忠義並行。但小說寫定者卻再三突出他的「義」,卻不提他的「忠」。小說在晁蓋出場時便為他定下了基調:一是「仗義疏財」,二是「最愛刺槍使棒」。而宋江除了「仗義疏財」、「愛習槍棒」外,又多了「孝敬」一條。最為明顯的是晁蓋主持的梁山議事處是「聚義廳」,而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 因此,李贄在第六十回回後評中說「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是梁山泊第一關節,不可草草看過」。 其二,小說還盡量寫出晁蓋的許多弱點與不足,以烘托宋江的智慧與肚量。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是晁蓋主動邀了楊志等人去梁山落草為寇。但小說中卻寫晁蓋在生辰綱事發後,茫然不知所措,一切皆聽命於吳用。第四十七回,楊雄、石秀火燒祝家莊後來投奔梁山,晁蓋聽說事因時遷偷雞而起,不禁勃然大怒,喝命將兩人斬首。其理由是「這廝兩個,把梁山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宋江則趕忙出面相勸。通過一系列描寫,使「晁蓋雖未死於史文恭之箭,而已死於廳上廳下眾人之心非一日也」。[4](P1013)可見小說所做的這兩點改動,其用意是以晁蓋單一粗豪的「義」來烘托宋江更為全面細心的「忠、孝、義」。
❷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第幾集
《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是第11集的劇情。
"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書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與廣大農民的矛盾,熱情歌頌了起義農民的大智大勇與組織才能。
第十六回在全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說主要描寫了魯智深、林沖等個別英雄人物的抗爭。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
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約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本名彥端,漢族,江蘇興化人,元末明初小說家。博古通今,才華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36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里,閉門著書,搜集並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創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❸ 新水滸傳智取生辰綱是第幾集
第15集智取生辰綱
在楊志的建議下,打算走小道去東京,並且用人力背著10萬貫前往,為了避人耳目他們繞道而走。晁蓋帶領一幫人扮作販棗子的商人也在路上行走,他們在路上同住到一個店中,他們分析如果要是硬最這生辰綱肯定要受傷,不能力取,只能智取,智取生辰綱,成敗全在白勝身上,吳用准備用計策來最生奪綱。因酷暑難耐,押送生辰綱的一群人在黃泥崗休息,楊志的話他們不聽了。晃蓋一行七人也來到黃泥崗,他們也卧地休息,白勝帶著酒也上了黃泥崗,楊賣令手下人不能買酒吃。
第16集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楊志手下的人口渴難耐,紛紛去向白勝買酒吃,他們被楊志轟開。晁蓋等人按照吳用的計策,先從白勝那兒買了一桶酒,就著棗子吃酒,在一旁看的挑夫很是嘴饞,吳用借偷酒之機將葯放入酒中,押送生辰綱的挑夫見晁蓋等人喝酒沒事,他們也買了一桶,那桶正是下葯的,等喝下全部暈倒,晁蓋等人將生辰綱劫走。等他們醒來後合夥商量要把罪名安到楊志身上,楊志要自殺被一道士阻攔。濟州府通過消息抓捕了白勝,白勝在刑法下將其他七個招出,等官府派人去抓晁蓋等人時被宋江事先遇上,他穩住濟州府派來的何觀察,急速騎馬將消息告知晁蓋,而後返回。
❹ 水滸之智取生辰綱演員表白蓮花是什麼意思
角色名字。《水滸之智取生辰綱》是由高博執導周鐵、鄭錫龍、祝新運、佟月主演的電影,電影中有一位名為白蓮花的角色,是該電影中的女主,所以演員表中會出現這個名字。《水滸之智取生辰綱》於2018年1月31日上映,講述了楊志奉命押運生辰綱,獲知這一消息的吳用聯合晁蓋、白勝、阮氏兄弟等人設計巧奪了生辰綱。任務失敗的楊志卻被奸人誣陷是卧底,楊志在吳用等人的協助下,經過一番惡斗,洗刷了自己的清白的故事。
❺ 水滸傳 中智取生辰綱的主要內容 水滸傳 中智取生辰綱的主要內容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七星聚義,在黃泥岡東十里路的安樂村白勝處安身。梁中書要楊志送寶,楊志不要大張旗鼓,而要扮做客商。並要老都管、兩個虞候都聽他的,不要在路上鬧別扭。 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東京進發。正是五六月天氣,酷熱難行,軍漢倒地。
七個好漢裝做販棗子的小本經紀人,白勝裝做賣酒的,八人使計用蒙汗葯葯倒眾軍漢,老都管,老虞候。
楊志不忍自盡,下岡而去。做制使失了花石綱,做提轄又失生辰綱,只好投二龍山落草。魯達殺死鄭龍在二龍山落草。都管,廂禁軍回京謊報楊志勾結賊人,盜走珠寶,梁中書告知蔡京。
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賊人。府尹責成緝捕使臣何濤限十日捉拿賊人上京,何濤為之煩惱,兄弟何清向他說出了晃蓋與白勝。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1、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因臉上生有一大塊青記,人稱青面獸。他自幼流落關西,早年曾應武舉,官至殿司制使官。後押送花石綱,卻在黃河裡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難江湖。
林沖風雪山神廟後,投奔梁山,受到寨主王倫刁難,只得下山去取投名狀。楊志正逢恩赦,要去東京謀求復職,恰好路經梁山泊,遇到林沖。
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最終被王倫勸下。王倫有意招納楊志入伙,卻被楊志婉拒,只得放他離開。
楊志到東京後,通過門路見到了太尉高俅,卻被高俅趕出。他盤纏用盡,只得到天漢橋街市上變賣祖傳寶刀,卻又遇潑皮牛二尋釁滋事。牛二要強奪寶刀,再三糾纏。楊志「一時性起」,怒殺牛二,而後到開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
天漢橋百姓感念楊志為民除害,替他花錢上下打點。最終,楊志被免除死罪,只以「斗毆殺傷,誤傷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書的賞識,提拔為管軍提轄使,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位列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征方臘時病逝於丹徒縣,追封忠武郎。
2、吳用,梁山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車市村人。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
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 為山寨掌管機密的軍師。
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後,因宋江被害後托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
❻ 智取生辰綱200字故事梗概
智取生辰綱概括:
楊志為了應付不測可以說是處處小心開始還是趁涼行路,後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天正熱時趕路。而且對手下「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吳用利用酷熱難耐的天氣,知道趕了半天路的楊志一行會口渴,於是設計在酒中下葯。
當楊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時,晁蓋等人出現了,他們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處在了暗處,同時為後面證明酒中無葯作鋪墊。然後,由白勝挑著滿桶誘人的白酒(此時尚未下葯)走上了山崗。
果然,軍漢們垂涎欲滴,但當即受到楊志的阻攔,懷疑裡面有葯。白勝欲擒故縱,立刻表示不賣了。然後由晁蓋等人過來先吃掉一桶,一則表明此酒無葯,讓楊志放鬆警惕,二則借舀酒作掩護,前一瓢裝做要佔便宜,後一瓢下葯。最終楊志等人被葯麻倒,眼睜睜看著生辰綱被劫走。
智取生辰綱楊志:
楊志三代將門之後,五俊楊令公之孫曾應試過武舉,做過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萬歲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綱,不料在黃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綱,不可以回原復命,只得逃往別處避難。後聽說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備了一擔錢物,回京活動,以圖復職。
路過梁山泊(時首領王倫),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東京(開封)買上求下錢財使盡非但沒能恢復原先官職,反被高太尉逐出殿帥府。在窮困潦倒、生活無著之際,他不得不出賣祖傳寶刀,不意又殺死了破落戶無賴牛二,被發配大名府。
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的賞識,為服眾人,經過比武,他被任做管軍提轄使。時逢端午,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議計於蔡京。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時,將十萬貫金珠寶貝,送往東京慶壽。鑒於上年送壽禮不到半路被強人劫去的教訓,決定選派武藝高強,又是心腹之人的楊志負責押送生辰綱。
楊志對梁中書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動分析了今歲盜賊又多沿途強人出沒的情況,不同意梁中書的"公開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偽裝客商、掩人耳目、暗地偷運的對策,頗得梁中書贊賞。
❼ 智取生辰綱故事情節概括
智取生辰綱故事情節概括:
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導致隨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在路經黃泥崗時路遇一批販棗客人,後又有一人販酒而來,販棗客買一桶酒,在付錢時發生糾紛,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販酒人擒住。
楊志見屬下口渴難耐就容許他們買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後卻發現葯發作了。原來這是這群販棗客就是晁蓋、吳用等人假扮的,販酒客則是白勝所扮。這條智取生辰綱的計策是吳用提出的,原先兩桶酒皆為好酒。
他們先喝一通引誘楊志等人,後來第一販棗客人偷喝是為了讓楊志不能動,第二人偷喝時則乘機在瓢中放了葯,因偷喝未果所以葯進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楊志等人喝時就中了葯倒地,盡失生辰綱。
智取生辰綱故事賞析:
古人常常以「萬貫家財」、「腰纏萬貫」表示極其富有,意味著有一所大宅院,許多土地或者一處不小的買賣,一群奴僕,當然還有不少現錢,顯然比如今的一百萬多得多。所以十萬貫是一筆極大的財富。這十萬貫金珠寶貝是貪官污吏掠奪的民脂民膏,是不義之財,小說寫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的過程充滿了機智,非常精彩。
所以總的說來晁蓋這個人還比較好,至少他不讓小嘍羅殺害客商,只搶財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麼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還成為「農民革命的好漢」,可謂名利雙收,豈非咄咄怪事。
須要指出的是,在《水滸傳》成書過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經濟在不斷發展,小說多次寫到搶劫、殺害過路客商,這種行為很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進步,是一種落後行為,犯罪行為。
但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並不認為是犯罪和錯誤,甚至還被認為是革命行為,也許有人對這種行為不以為然,但是出於顧慮,迴避評論。
❽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概括是什麼
開端是楊志等十五人沿著一條僻路,慢慢走上岡來。楊志頭戴涼笠,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手持藤條揮舞。
發展是吳用吩咐一人去林邊舒頭探腦價望,卻故意讓楊志瞧見。楊志果然拿了朴刀,趕入松林。七人指著地上排開的七輛江州車兒,稱是濠州販棗商客。楊志去疑,同意眾軍士在岡上暫息。
高潮是吳用趁機去松林里取葯抖在瓢中,便去桶中兜酒。卻被回頭的白勝劈手奪過,傾在桶里。此時,蒙汗葯已當著楊志之面不知不覺下於酒中。
結局是白勝挑著空桶唱著山歌下岡。晁蓋、吳用一行指著楊志等十五人喊道:"倒也!倒也!"只見十五人一個個頭重腳輕,軟倒在地,動彈不得。晁蓋一行推出江州車兒,將十一擔金銀珠寶裝上車子,叫聲"聒噪",揚長而去。
晁蓋等人智取的是不義之財,他們所從事的斗爭是正義的,他們便能同心協力,契合無間。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賞析
直到最後作者才交待晁蓋等人如何利用喝酒兜瓢的機會,把葯傾在酒桶里的經過,點明「這個便是計謀」,「這個喚做『智取生辰綱』」。
作者通過如此正反錯綜,縱橫捭闔,使故事情節既反映了深刻的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又給人以惝恍迷離、曲徑通幽的無窮魅力,使讀者得到久思不得而後恍然大悟的極大快感。
思想高度是人物性格的靈魂。晁蓋等智取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里強調的是「劫」,而在《水滸傳》中突出的卻是「智取」。它不僅是「劫取」和「智取」的一字之差,更重要的是由此表現出人物的思想高度,對取生辰綱這場斗爭性質的認識,以及一系列故事情節的安排上。
由於《大宋宣和遺事》作者把它看成是「劫取」,又寫晁蓋等人上樑山泊是去「落草為寇」,因此晁蓋等取生辰綱完全是屬於匪寇搶劫的行徑。
❾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楊志奉命押運生辰綱途經黃泥岡,被吳用、晁蓋等人用計劫走。楊志因為無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後來在二龍山落草。吳用等人也因為官府追查,去梁山落草。
"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書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與廣大農民的矛盾,熱情歌頌了起義農民的大智大勇與組織才能。第十六回在全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說主要描寫了魯智深、林沖等個別英雄人物的抗爭。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
相關信息:
在這段文字中,楊志和晁蓋等人的鬥智斗勇始終在進行中,但並不是明刀明槍,自始至終也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因為我們無從知道那幾個販子的客人就是晁蓋等人,而他們之間的斗爭也被表面上的「兵士買酒」和「楊志阻止喝酒」的爭斗所遮蓋。楊志處在不聽話的想喝酒的軍漢們和一心想引誘他們喝酒的晁蓋等人中間,雖然小心謹慎,卻也是疲於應付。更重要的是,晁蓋等人「計」高一籌,無論楊志怎麼猜測,怎麼提防,他們都好像全然了解楊志的心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