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oving Vincent》一部對梵高表達至愛和崇敬的油畫電影作品
文 | 陳小可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8號上映當天,去看了影片《Loving Vincent》(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有一些震撼,還有一些壓抑感。
影片製作周期長達7年,在全世界尋找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深入調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書信,並畫了65000張油畫,然後以12幅/秒的速度疊加成這部油畫電影作品。
觀影過程中,梵高筆下的畫作被賦予了生命,我們一邊欣賞著梵高畫作中熟悉的場景,一邊感受他如何艱難地活著和如何凄涼的死去。世界這么大,卻也容不下一顆傑出而又孤獨的靈魂。
下文微劇透,但情節不多贅述,不影響觀影效果,僅談談我想說的三個方面。
影片最大的看點,應該是它油畫的表現形式,每一幀都是一幅油畫,而每一幅都模仿梵高的畫風,復刻並再創作,還原梵高的作品和場景,讓那些熟悉的星空/露天的咖啡館/夜間室內咖啡座/風車小鎮/蒙特馬的小坡路/花園中的瑪格麗特等等場景重新有了生命,讓那100多年後的我們更真切地看到了梵高當年的足跡和生活。看完電影再去翻看這些梵高畫作時,倍感親切。
當然,油畫動畫片在初看時著實驚艷,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在展示細節和人物細膩度的刻畫方面還是過於模糊、單薄和平面,加之畫面不停抖動跳躍,審美易有疲憊感。另外真人加持一方面讓畫作有了生命力和真實感,但另一方面,也會降低油畫的驚艷感,轉為真人影像既視感,尤其代表回憶的黑白影片部份。
但這種創作方式,足見這些人幕後的藝術家們對梵高的至愛和崇敬,他們為了信仰和藝術,願意花這么多精力去製作這樣一部電影,讓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梵高親自畫下,讓我們以這樣一種獨特的藝術方式去靠近梵高,靠近真實。
影片講述的是梵高逝世一年後,他的郵差好友讓兒子阿爾芒去尋找梵高的弟弟,將梵高身前最後一封信交給他,影片隨著阿爾芒的送信之路,對梵高充滿爭議的死亡進行了一次探索,借不同人物的談話和描述,「羅生門」式地重構可能導致他死亡的事件,一步步揭開謎底。
線條清晰,故事情節也相對簡單。劇中瑪格麗特曾對前來探尋的阿爾芒說過一句話:「 你總想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麼活的嗎? 」
這也是我在看電影時一直想問的,並不停地在每個畫面中找尋梵高生活的點滴痕跡,努力體會他活著的處境,感受他那時那刻的心情。可惜這不是一個主要講述梵高人生的故事。
影片以梵高的名作「星空」開篇,最終,阿爾芒與約瑟夫並坐在「羅納河星夜」下結尾。梵高迷茫而悲戚的臉再一次浮現,音樂《Vincent》聲響起來,全片結束。
Starry Starry Night……
影片試圖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死亡之謎。
我們知道梵高的畫作喜歡用熱烈的色彩來展示生命,他筆下的向日葵、柏樹、星空……應該都有他對自己精神追求的寫照。如此嚮往飽滿和美好的梵高,怎麼會自殺呢?
很多傳奇及人物介紹,都喜歡以自殺來成全梵高的傳奇的一生。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已然並不重要, 一個被全世界拒絕了的天才,又能指望他怎麼活著? 不管怎樣,他最後確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治而亡。或許他已經受夠了這個世界加之給他的痛苦,或許他看透了人生,或許他選擇了另一種自由。
活著,於他而言,是很痛。從小帶著童年陰影長大,總是努力給家人證明自己也有用處,但卻總是讓他們失望;虔誠地相信著上帝,卻被現實無情地抽打;獨居作畫,卻又不得不靠弟弟微薄收入的接濟過活;他很清醒,鎮上的人卻嘲弄他是瘋子……
於是,他用畫作和色彩來安放他孤寂的靈魂。梵高寫給弟弟的信中這樣描述:
影片結尾的那句話,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應該是全片最打動人心的句子:
在收割者的身上,我看見了死亡,
然而那景象並不可悲,
一切都沐浴在陽之光下,
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