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1)800電影裡面手的是哪個倉庫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
㈡ 影片八百的拍攝地在哪裡
《八佰》拍攝地點:寧波、蘇州。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800電影裡面手的是哪個倉庫擴展閱讀
《八佰》評價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
「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
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
㈢ 八百電影里的倉庫還在嗎
資料顯示,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領一個營大約420多號人退守四行倉庫,選擇此地的原因也是極為特殊的,除了四行倉庫本身易守難攻外,就是為了讓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國軍人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園的犧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慘無人道。
㈣ 八百講得什麼故事
很顯然,電影《八佰》想表達的是:民族大義和人性光彩。電影表現的抗日戰爭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當時,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軍佔領,國軍已撤退,僅留下一個營400多人在四行倉庫抵抗日軍。日軍一個師團有上萬,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戰鬥力強。
賭場伙計阿飛往日流里流氣,此時則像一個俠客,機敏地躲過子彈過了橋。就在他接近倉庫大門時,連中兩槍,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幾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鼓足力氣,把電線輥子扔向受軍......
他們與四行保衛戰犧牲的戰士一起,浴火重生,實現了人性的「涅槃」!電影《八佰》也由此實現了對「弱國悲劇」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藝術化的品位。
謝謝關注,若您對這一話題感興趣,請分享作者為您奉獻的深度描述。
㈤ 電影八佰四行倉庫還在嗎淞滬會戰遺址在哪裡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段悲壯的歷史,在上海關於這部電影的紀念館有下面這些,大家可以直接去參觀,詳細了解一下當初的歷史全貌,最後勿忘歷史,要記住這些烈士。
建於1931年的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
因是舊上海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而得名「四行」。
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上海對它進行了整修,並在倉庫中設立了「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春悶室」。
陳列室分隔成兩間,入門稍小的那間類似廳堂,裡面有一謝晉元的半身雕像。擾宴
陳列室中的內容主要分四部分,分別為「淞滬抗戰,喋血浦江」、「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孤軍生涯,英雄悲壯」、「英名不朽,精神永存」。
根據參加過四行倉庫戰斗的老兵介紹,部隊跟著謝晉元進入四行倉庫時,他曾對大家說的一番話。
謝晉元問士兵們:這是什麼地方?有人說這是四行倉庫,有人說這是88師的司令部。
謝晉元說:「這里不是緩森銀四行倉庫,也不是什麼司令部,這里是我們400多人的墳墓。」
作為淞滬會戰中最具特質的一場戰斗,四行倉庫的外牆上,至今仍可見斑駁的彈孔。
而在電影上映之後,有很多人也自發來到了位於上海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舊址,獻花緬懷先烈。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日軍登陸後迅速撲向寶山等地。如今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正是當年寶山戰場的舊址。
當年的抗日英雄姚子青正是在此地率六百官兵與敵奮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全營將士壯烈犧牲。
公園內至今仍保留有「姚子青抗日犧牲處」的紀念碑。
而且位於公園東部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則是全國唯一一處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主題紀念館。
展館外牆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滬戰歌、兩個用銅管纏繞而成的巨大的繩結,象徵著全國各方抗戰力量擰成一股繩的巨大能量。
同仇敵愾、一致抗戰的《結1937》,以及展館內徵集到的一件件文物,都如實講述著那段血與不屈的過往。
地處上海市虹口和閘北交界處的柳營路、同心路、水電路的交叉口的八字橋,如今看來是一座平平無奇的水泥橋。
但在淞滬會戰中,確實一處見證歷史的存在。
1937年8月9日中午,一輛日本軍車突然闖進了虹橋機場的大門,化裝成保安團的中國正規軍果斷開火,把開車的大山勇夫中尉當場擊斃。
那時的上海已經是待點燃的火葯桶了,而虹橋機場事件終於將引線點燃。
8月13日下午4點,在八字橋進行前進搜索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第3大隊踩中了中國軍隊事先埋設的地雷,日軍隨即向柳營路上的87師陣地開火。
得到命令的87師隨即全面發起進攻,八字橋就這樣成為了淞滬會戰最初的戰場。
昨天電影《八佰》的票房已破20億,這一段熱血而悲壯的往事也通過電影印在了很多人的心裡。
先烈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今天依然可以尋找到些許蹤跡。
當你漫步上海街頭,有機會見到這些已經成為風景的歷史,不妨放緩腳步,讀一讀介紹欄上的文字,也許會從那段往事中獲得一些力量。
㈥ 電影八百簡介劇情介紹
1、《八佰》簡介劇情介紹: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坦局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2、《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辯租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讓灶讓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