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出自的電影介紹
貝隆夫人
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庇隆辛酸曲折、輝煌傳奇的一生。從窮裁縫的私生女到15歲的舞女,從高級交際花到總統夫人,艾薇塔33載的短暫一生記錄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7月26日是艾薇塔逝世51周年紀念日,當麥當娜傾情演繹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緩緩響起時,「庇隆夫人」的傳奇一生如電影般展現面前……
***辛酸的童年
艾薇塔出身卑微,裁縫母親沒有名份,默默地愛著一個農場主,還為他生了5個孩子。可是當艾薇塔還在襁褓中時,父親拋棄了這個家。在艾薇塔的童年記憶中,家中的縫紉機聲似乎從未間斷過,為了養活幾個孩子,母親胡安娜日夜不停地幹活;艾薇塔和兄弟姐妹們經常遭人欺負,被稱作「野種」。每當艾薇塔受了委屈淚流滿面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告誡她:人窮志不窮,面對侮辱和敵視時,尤其要自尊自立,不卑不亢。
兒時的艾薇塔十分瘦弱,因此得到了「小瘦子」的綽號。在幾個孩子中,她的個性最像母親,具有鐵一般堅強的意志。父親去世時,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去弔唁,卻被趕了出來,連靈堂都不能進去。當時艾薇塔就立下誓言:中產階級算什麼?!我要當阿根廷的大人物!
***明星夢想成真
雖然生活困苦,但艾薇塔從小就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在當時的阿根廷社會,女人若想出人頭地,演員是條捷徑,於是她將自己的夢想定為演員。15歲那年,歌手奧古斯汀·馬加爾迪來到小鎮演出,艾薇塔知道這是絕佳的機會,她不惜以身相許,目的不是愛情,而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艾薇塔對馬加爾迪說:「這個地方太悶了,連鳥兒都要離開,帶我去首都,相信我,我會成為阿根廷首都的大人物。」懷著這樣的憧憬,艾薇塔來到了大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
現實總是比憧憬殘酷,抵達首都後不久,馬加爾迪就拋下了艾薇塔。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艾薇塔沒有走回頭路,而是選擇留下,繼續實現自己的「大人物夢」。在亂世的阿根廷,女人若想成功,必須依靠男人。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艾薇塔不擇手段。她的足跡踏遍首都的酒吧、劇院、賓館,穿梭於各種權勢男人之間,一次次地利用「愛情」,從酒吧老闆到軍官、從攝影師到導演,只要對自己有所幫助,艾薇塔決不放過。天生麗質的艾薇塔很快在一個攝影師的鏡頭下成名,隨即而來的就是拍廣告、當主持、演電影……,她搖身一變成為娛樂圈的名人。艾薇塔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女強人,她演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法國皇後約瑟芬、俄國女沙皇葉卡特琳娜等等,在這些角色中,她能找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好感覺。
闖進娛樂圈後,艾薇塔的涉獵范圍更寬了,她從此輾轉在富人和官員之中,「艾薇塔」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社交圈無人不曉的名字。
***結識真命天子
1943年6月,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庇隆上校脫穎而出,聲望驟升。在一次宴會上,艾薇塔和庇隆相遇了,那是在1944年1月22日,庇隆上校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將老百姓的窮困與富人的奢侈做對比。庇隆氣宇軒昂的儀表、打動人心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艾薇塔,庇隆「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更是令艾薇塔全身心地崇拜,從那一刻她就相信,這個男人能夠拯救她,也能領導阿根廷,幫助所有窮人。
兩人目光對視的一瞬間,愛情產生了。艾薇塔對庇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您的存在。」他49歲,喪偶;她25歲,單身。兩人都是自由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
艾薇塔與庇隆相戀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阿根廷上流社會的一番震盪。對這樣一個「出身貧賤、不擇手段的放盪女人」,上流社會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可是艾薇塔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她熱心陪伴庇隆出席各種場合,與窮人握手交談,用得體的舉止和溫婉的笑容征服了百姓的心。艾薇塔還認真地對庇隆說:「相信我,我是最適合你的女人,我的好會令你吃驚。」
***捲起「庇隆風暴」
艾薇塔的到來很及時,她協助庇隆將「平等民主」的思想變成信條,於是產生了「庇隆主義」。艾薇塔陪伴庇隆在全國進行巡迴演講,宣傳「庇隆主義」,在阿根廷政壇上颳起了一陣「庇隆風暴」。艾薇塔將鼓舞人心、籠絡群眾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她不把中產階級放在眼裡,而是將社會底層人民當作「重點培養對象」,這種「爭取大多數」的策略獲得了極大成功,庇隆的人氣也直線上升。
然而,時局混亂的阿根廷不斷發生暴亂和革命。庇隆遭到國內反對派的陷害,被捕入獄。政治紛爭讓庇隆身心疲憊,他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他對前來探監的艾薇塔說:「我們離開這個國家吧,去過輕松自由的生活,就我們兩個人,遠離爭斗。」但艾薇塔堅定地握住庇隆的手:「要冷靜!要堅持下去!你不能逃避,我相信你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成為挽救黎民百姓的人!」
庇隆在監獄的那段日子裡,艾薇塔使出渾身解數,在全國各地宣傳演講,為庇隆爭取民眾支持。艾薇塔面對人民大眾時,毫不避諱自己黑暗的過去,反而將那段經歷當作拉攏人心的最佳工具。艾薇塔最著名的一段演講就是:「你們的苦楚,我嘗試過;你們的貧困,我經歷過。庇隆救過我,也會救你們;庇隆會支持窮人,愛護窮人,如果不是這樣,他怎會對我寵愛有加?!」
艾薇塔的話語感動了阿根廷平民,在她的鼓舞帶動下,阿根廷全國各地都爆發了示威,要求當局釋放庇隆,人群到處高呼:「總統庇隆!總統庇隆!」在民眾的強大支持下,庇隆重獲自由。他出獄後,面對成千上萬的歡迎人群,緊緊地擁住了艾薇塔,庇隆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艾薇塔!感謝人民!」在那一刻,庇隆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瘦弱女人身上的無窮力量,他深信不疑艾薇塔當初的那句話:「我是最適合你的女人,我的好會令你吃驚。」
***耀眼的政治新星
庇隆意識到,艾薇塔就是自己政治生涯的救星,自己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這個女人。1945年,他鄭重其事地向艾薇塔求婚。結婚當天,他們的汽車在前往教堂的路上遭到了恐怖襲擊,兩人倖免於難。婚禮推遲了兩個星期後才得以舉行。大喜的日子,新娘艾薇塔躊躇滿志地對夫君說:「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在艾薇塔的策劃下,他們新婚燕爾就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宣傳運動,為窮苦大眾、失業者、單親家庭、未婚母親、無家可歸者、無所依靠的老人謀福利,艾薇塔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女性的代言人,為女性平等而四處斗爭,一顆耀眼的政治新星冉冉升起。「庇隆主義」運動蔓延到阿根廷的每個角落,庇隆夫婦乘坐專列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無論到哪裡,他們都受到狂熱人群的歡迎。
***27歲的「第一夫人」
在庇隆夫婦營造的民主氛圍之中,庇隆1946年當選為阿根廷總統。就職當天,成千上萬群眾如潮水般涌在總統府門前,慶祝庇隆和「第一夫人」艾薇塔的勝利。人民高呼「艾薇塔」的聲音甚至超出「庇隆」。
面對雷鳴般的歡呼,艾薇塔顯得十分平靜,她挽住丈夫的胳膊,輕輕地說:「我只是一個普通女人,一個協助庇隆拯救黎民的女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將庇隆與人民拉近到心連心的距離。」這段告白更是引起了新一輪的歡呼,這時,艾薇塔只有27歲。
位居「第一夫人」後,艾薇塔的傑出才華如魚得水,為社會救濟、勞工待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四處奔走,親自前往工廠、醫院和孤兒院,用春天般溫暖的笑容慰問底層人民。童年的窮苦經歷影響著艾薇塔的政治方向,她骨子裡就特別痛恨貧富懸殊,發誓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成為「窮人的旗手」;艾薇塔深知女性在社會中遭受的種種不公,她一躍成為阿根廷女性的代言人,為女性的健康和權益貢獻心力。
***「彩虹之旅」的外交勝利
這位美麗的女人擁有非凡的演講才能,她的演說總能給人帶來激情和希望,這源於她頑強的意志和永不言敗的精神。阿根廷政壇本是男人拼殺的戰場,由於「紅顏」艾薇塔的加入,呈現出一種奇異炫目的別樣光彩。艾薇塔的聲望甚至超過了總統丈夫,百姓將她視為偶像,窮人將她視為救星。在很多人家中,艾薇塔的畫像與耶穌像並排貼在牆上。
艾薇塔是永遠不滿足現狀的,她計劃憑借自己的崇高聲望競選副總統,但是軍方的強烈反對迫使庇隆放棄了對妻子的提名。艾薇塔並不氣餒,她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勝任,只是「時機未到」。於是,她將目光轉向了國外,希望能從外界吸取支持力量。艾薇塔用她的魅力打開了阿根廷外交的新局面,開始歐洲之行。
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艾薇塔的絕代風華令外國民眾為之傾倒,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歐洲媒體將艾薇塔出訪稱作「彩虹之旅」,贏得了歐洲的普遍稱贊,艾薇塔也獲得了很多新的頭銜:「庇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難中的鑽石」等等。
***為窮人燃燒自己
然而「彩虹之旅」剛過半,「玫瑰」就倒下了。艾薇塔在法國病倒,不得不放棄英國等地的旅程。她的病情十分嚴重,甚至無法乘坐飛機,只有改乘輪船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
在住院期間,艾薇塔依然不忘政治事業,她拿起電話發號施令,通過廣播發表演講,還接待來訪。經過在病床上的艱苦努力,艾薇塔為所有阿根廷女人爭取到了投票權。
病情稍有好轉,艾薇塔就重新開始轟轟烈烈的社會活動。她建立「第一夫人」基金會和窮人救助中心,專門在國家銀行設立了一個特別的賬號;她幫助庇隆整頓國家秩序,與官員的腐敗現象作斗爭;她還建立醫院和學校,並親自在一所大學任教,講授「庇隆主義」。艾薇塔試圖加倍工作以補回失去的時間。她在阿根廷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講。有一次,在不到48個小時內,她發表了7次演說。醫生們勸她要注意休息,她則驕傲地回答:「我要為窮人燃燒自己的生命!」
1949年初,庇隆再次被選為總統候選人。「這也是你的勝利。」庇隆心存感激地對妻子說。但在1月9日,艾薇塔在一個剪綵現場累得當場暈倒,醫生診斷她為子宮癌。「第一夫人」身患癌症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了國內不安的潮流。阿根廷的教堂擠滿了人群,他們虔誠地請求聖母顯靈,「請照顧艾薇塔,她是您送給我們的慈善天使」。成千上萬個出生於這個時代的女孩子取了她的名字。艾薇塔成為阿根廷女人的象徵,她成就了一個為窮苦百姓普降甘霖的現實神話。
***「小瘦子走了」
1951年11月11日,艾薇塔躺在醫院里,進行了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投票。這是全阿根廷的婦女都和她一起分享的勝利。1952年6月4日,病入膏肓的艾薇塔堅持要出席丈夫第二任期的就職典禮。為了能站直身體,她讓人製作了一個金屬網構成的盔甲,藏在連衣裙的下面。這時的艾薇塔已經到了疲憊的頂點。
7月26日晚8點25分,艾薇塔無限遺憾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無奈地說:「我這一生,只有生病時才會流淚。」最後一刻,她只是輕輕地對庇隆說:「小瘦子走了。」這一年,她只有33歲。
***阿根廷玫瑰凋零
7月26日,阿根廷國家電台宣布:「艾薇塔·庇隆——國家靈魂,民族的精神領袖逝世。」消息如同烏雲般籠罩整個國家,為了哀悼她的離去,政府宣布全國服喪,同時將重要城市拉普拉塔市更名為艾薇塔·庇隆市。
阿根廷的生活停止了,只有火車輪船異常擁擠,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跋涉數千公里,涌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眼含淚水地送別心中的「阿根廷玫瑰」。盛大的哀悼場面令人感慨,70萬人向艾薇塔的靈柩行禮致哀,人們悲傷地呼喊著「艾薇塔」,很多人痛不欲生,撲上去吻她的玻璃棺,16人因為擠撞而喪生。政府為平息局勢,不得不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失去艾薇塔的庇隆也不再是庇隆了。1955年,庇隆政權遭到推翻,他本人則被流放,「庇隆主義」也成了過眼雲煙,只有艾薇塔依然如綻放的玫瑰一般開在人們心中,這就是庇隆夫人的神話,多年以來不曾淡滅。
「庇隆夫人」一直不願被稱作「第一夫人」,她寧願人們直呼大名「艾薇塔」。「我本平平庸庸,無足輕重,不該受到各界的殷殷關懷。大家一視同仁,你我心連心,來分享我的生榮死哀。」
「……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艾薇塔生前的豪言壯語,曾經感動過阿根廷民族。
Ⅱ don't cry for me Aigentina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直譯是《貝隆夫人》,麥當娜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是部音樂劇
貝隆夫人是阿根廷的國母,所以這首主題歌叫《don't cry for me Ai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Ⅲ 貝隆夫人是誰啊
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六日,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走完了她年僅三十三歲的人生歷程。整個阿根廷籠罩在濃重的悲痛之中,阿根廷人停止了工作學習和生活,從四面八方湧向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宣布全國服喪,同時將普拉塔市更名為艾薇塔·貝隆市。七十萬人向艾薇塔的靈柩致哀,有人當場哭暈過去,十六人因擠撞而喪生。從此,阿根廷的七月二十六日只屬於這位傳奇的貝隆夫人,尤其在政治動盪和經濟蕭條時,她更成為廣大百姓的寄託、希望與懷念。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她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領袖,是一個國家的不朽靈魂! 這是艾薇塔的結局,一個比起她的出生不知光彩多少倍的結局。她三十三歲的歷程點燃起一個國家的狂熱,並在其後幾十年的時光里延續著人民對她的懷念,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讓人不得一個毫無背景和社會地位的卑微的私生子,想成為首都的大人物,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僅僅為了從一個歌手那裡換取走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會;為了結識權貴,她成日在酒吧、舞廳、劇場、賓館中游盪;她一次次利用身體和所謂的愛情,將老闆、軍官、攝影師、電影導演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為了擴大自己對上流社會影響,她當主持,做封面,並在電影中扮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法國皇後約瑟芬等權力女性。這個肆意揮霍青春的女人,像一個賭徒,努力尋找著她的賭注,她的未來! 不想繼續探索:阿根廷,你究竟為何為她哭泣?終日游盪在聲色犬馬中尋找機遇的艾薇塔終於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一九四三年,伴隨著國內不可激化的矛盾,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貝隆上校和他那套"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觀點脫穎而出.貝隆對窮人悲苦的同情和對富人奢侈的批判深深吸引了艾薇塔,她認為只有這個男人,才能結束她奢靡墮落的生活,實現她的理想!而艾薇塔所代表的底層勢力和她做演員所培養的良好的口才和氣質也是貝隆所需要的!艾薇塔與貝隆相戀了! 艾薇塔與貝隆上校這對政治情侶宣揚的「民主、自由、平等」在阿根廷掀起一股強勁的政治風暴,極大刺激了國內的反動派,貝隆上校被送進了監獄.在貝隆最沮喪,最失落甚至萌生退意時,艾薇塔用她不滅的政治熱情為貝隆上校重新點燃希望.她慷慨激昂的走向街頭,提醒民眾貝隆對下層群眾的關注,成親上萬的民眾高呼著貝隆的名字,要求當局釋放貝隆.貝隆被釋放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艾薇塔!感謝人民」! 一九四五年,貝隆上校向艾薇塔求婚.這對政治夫妻給了民眾太多太美好的承諾.次年,貝隆上校正式當選為阿根廷總統.電影《貝隆夫人》中,在丈夫的就職典禮上,艾薇塔唱起了那首深情的《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她是那樣的光彩奪目,神采飛揚。至此,那個瘦小,卑微的艾薇塔變成了貝隆夫人,一個可以指點江山的女人! 童年的經歷像一場夢魘,會強烈的影響貝隆夫人的政治傾向。她馬不停蹄的奔走於工廠、學校、醫院、孤兒院之間,為提高阿根廷的社會保障、救濟、勞工待遇、教育水平等問題忙得焦頭爛額。她發誓要改善阿根廷底層人民的生活水準,而且永遠站在窮人那一邊,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與旗手。同時,她積極維護女性權益,為女性爭取選舉投票權! 經過貝隆一系列的努力,其聲望開始超過了她的那位總統丈夫,不少阿根廷的少男少女們將她視為偶像,窮人將她視為救星。在很多人家中,艾薇塔畫像與耶穌像並排貼在牆上。在窮人們的眼裡,她是一位女神和一位仁慈的救世主! 這樣的狂熱我從祖輩、父輩口中也曾了解過。物極必反,太好的承諾難以兌現,太美好的想像容易幻滅。也許艾薇塔童年的經歷並沒有真正化為一種悲天憫人的信念,她所做的一切更像一種發泄,為窮人吶喊,也並非出自痛徹肺腑的憐憫,卻更像是對富人的報復和蔑視,以及為真正成為大人物所尋找的平衡點。如同彩虹之旅,她似乎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來表演著她的奢華和奪目! 在失去副總統提名的機會後,貝隆夫人策劃了一個長達數月的歐洲之行。她神采飛揚的訪問歐洲各國,她美貌得體,風采迷人。歐洲媒體將艾薇塔此次的出訪稱作「彩虹之旅」。同時,她也獲得「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難中的鑽石」等稱號。艾薇塔·貝隆此次的訪問,打開了阿根廷的外交新氣象,並成為阿根廷外交史上自豪的一頁。 這也許是貝隆夫人最後的光環,彩虹之旅剛進行到一半時,她便病倒了!但即使躺在病床上,她也堅持的工作,她通過電話向全國發號施令,通過廣播發表演講,還接待國內外友人的來訪。通過她的艱苦努力,為所有阿根廷女人爭取到了投票權。而當她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又重新開始轟轟烈烈的社會活動。她創辦並建立了阿根廷「第一夫人」基金會與窮人救助中心,為此,她專門在國家銀行設立了一個特別的賬號。她幫助貝隆整頓國家秩序,與那些腐敗的阿根廷政府官員做斗爭。她還建立不少醫院和學校,並親自在一所大學任教,講授「貝隆主義」.她在阿根廷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講,有一次,在不到48個小時內,她竟發表了七次演說.醫生們勸她要注意休息,她則自豪地回答:"我要為窮人燃燒自己的生命!"一九四九年初,貝隆上校再次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在貝隆看來,與其說是他的勝利,倒不如說是艾薇塔的勝利! 一九四九年一月九日,艾薇塔在一個剪綵現場暈倒,被確診為子宮癌.阿根廷國內引起了一場巨大的恐慌。人們紛紛走進教堂,為她祈求平安.成千上萬的女孩取了她的名字:艾薇塔——阿根廷女人的象徵。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艾薇塔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百感交集地投下了阿根廷第一張屬於女人的選票。這是她與阿根廷婦女們共同的勝利。一九五二年六月四日,已經重病纏身的她堅持要出席丈夫第二次的就職典禮。七月二十六日晚,她輕輕地對貝隆說:「小瘦子走了。」這一年,她剛好是33歲。當晚,阿根廷國家電台的廣播員聲音哽咽地向全國宣布:「艾薇塔·貝隆——國家靈魂,民族的精神領袖,逝世。」 艾薇塔走了,隨著她的離去,貝隆上校迅速倒台,她給與丈夫和民眾的夢都開始破碎。民眾似乎習慣於在苦難的現實面前懷念艾薇塔時代,卻忘了其實艾薇塔只是給了他們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夢。於是,阿根廷,總是為她哭泣! 艾薇塔一生經歷復雜,難以評價。但當我再次聽到《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時,我相信她對祖國那份深沉雋永的愛.Don』t cry for me , Argentina,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是的,五十多年過去了,阿根廷依然在為她哭泣,她確實從未離開!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譯作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於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伊娃·裴隆的母親是一個未婚廚師,她與當地的一個農夫有五個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歲那年,她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並在這里開始她的演藝生涯。並且在這里最終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兩人相處不久後就於1945年結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總統競選中伊娃·裴隆極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廣播節目中她號召窮人選舉胡安。雖然她的演員生涯為她帶來了不少財富,但她一直強調她出身窮苦來顯示她與下層階級的團結。由於她的出身和她對他們的同情,伊娃認為她是理所當然的「無衫者」(descamisados,這是一個支持胡安的團體的名字)的領袖。 在1946年裴隆當選為阿根廷總統後,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勞工部部長,並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會,用以救助貧困。到1949年,她已經成為當時阿根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她成為一個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處都出現。雖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權,她很注意不讓自己掩蓋她丈夫的名聲。雖然她在許多地方是政府中的決定性人物,她一直說她的決定是從胡安·裴隆的智慧中獲得的。但兩人的私生活卻相當緊張。他們沒有孩子,這導致了一些關於他們是否有性生活的議論。 阿根廷的工人階級崇拜她,但富有的、親英國的高層階級對她恨之入骨。他們鄙視她的出身,批評她早年的浪盪生涯。許多人認為作為一個婦女她在政壇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時伊娃也很仇恨這些高層階級的人物。有時這種仇恨也表現為對政敵的迫害和對報紙的封禁。 1950年她周遊歐洲並與許多國家首腦(包括西班牙的富蘭克西斯科·佛朗哥)會晤。其目的是在戰後為阿根廷做廣告。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裴隆的阿根廷越來越被其它國家看做是法西斯主義國家了。 1951年她試圖競選阿根廷的副總統。這一行為令阿根廷的軍事首腦十分不滿,最終胡安·裴隆迫於壓力撤銷了伊娃·裴隆的提名。 伊娃·裴隆在33歲時便因子宮癌去世。她的遺體被保存並陳列在一個紀念館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軍事政變推翻後,她的屍體首先被飛往義大利米蘭,16年後被移到西班牙。197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總統,1974年他逝世,伊娃的遺屍被運回阿根廷並被短時間陳列在她丈夫的遺體旁。此後她被安葬在她父親家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