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熵在哪個電影出現過

熵在哪個電影出現過

發布時間:2023-06-07 20:23:06

1. 諾蘭最難懂科幻片《信條》,想看懂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話說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備受關注,他極其善於拍攝關於“時空”的題材,他的作品往往都特別燒腦。這次的電影《信條》也是如此,而且要遠比之前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燒腦得多。同樣的,《信條》這部電影也加入了許多“科學理論”,同時還做了一些奇怪的設定,令絕大多數的觀眾看得目瞪口呆。這篇我們就來聊一聊《信條》當中,那些基礎的物理學概念到底是什麼?

不過,關於“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這個說法是存在爭議的。這個說法成立的條件是宇宙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系統。然而如今的研究發現,宇宙並非是封閉系統。因此,“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這種說法並非是科學界的主流認同,而只是一個假說而已。

2. 《無姓之人》:無限燒腦的科幻經典,只因我們都被遺忘天使吻過,你怎麼看

科幻小說永遠是光影世界的寵兒,無數經典就像一頓饕餮大餐,讓人琢磨怎麼吃。

對宇宙的探索,對時空的追蹤,對未知世界的異想天開,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一直是科學幻想的熱門話題。

對於「選擇」這個命題,片中女一號安娜說了一句話:「為了唯一有意義的人生,放棄任何其他可能。」

這種有點清新風格的線條讓安娜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她不做固定的工作,不試圖融入人群,愛上不同的追求者,甚至不在固定的城市定居,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再次遇見尼莫。對安娜來說,他和尼莫的相遇是她生命的唯一意義。

年輕的尼莫和安娜

成人尼莫和安娜

有時候,影片中美好的場景和傷感的愛情會給你一種錯覺,以為是法國文藝片,忘記了是科幻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影的流派主題確實很難界定。

不幸的是,生命的意義並不止於愛情。

影片中出現一個場景時,9歲的尼莫獨自坐在空盪盪的劇場里,在舞台上看著自己和別人的生活。事實上,他真的可以看到他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

在大爆炸理論、熵、現實、幻覺被炮轟之後,影片告訴我們,他只是一個無法做出選擇的9歲男孩。

好在影片最後他終於做出了不做任何選擇的選擇。

這是因為他發現每條路都是一樣的,都有著一樣的意義。

這樣說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也許像油膩的勵志雞湯,但如果我們研究一下電影本身,就會發現故事本身通過極其復雜的劇本向我們展示了這種簡單卻極其有意義的人生哲學。

在《無姓之人》中,尼莫對童年未來的可預測性被母親視為一種視覺,但實際上是因為尼莫沒有被遺忘的天使親吻。

《遺忘天使》,這是電影富有想像力的創造性表達。就像我們對未來的自我確認和期待,一般來自於我們的回憶。我們活在當下,當下不斷消失在過去,成為未來。我們只會記住過去,對未來一無所知。

但是,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未來,我們會對現在的生活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這其實是一個很嚴重但很可怕的問題!當我們不能預見未來,造成一些結果的時候,可以說不是故意的。是生活驅使我們這樣做。

但是,尼莫不能輕易迴避這個問題——因為他能看到未來。

而這里恰恰是電影和導演最夢幻、最經典的地方。導演的思想,連同尼莫的思想,以電影為形式,以復雜的燒腦故事為藍圖,思考人生的意義。

很有意思的是,尼莫似乎總會再遇到安娜,無論是選擇跟隨父親還是母親,無論是選擇安娜還是埃利斯。

尼莫在婚禮當天遭遇爆炸,成為埃利斯時間線上的科學家。他研究了火星、時間和熵,但最終遇到了安娜,盡管那個時間線上的安娜剛剛成為寡婦並有了孩子。

影片的最後,9歲的尼莫跑進了小徑,吹來的樹葉終於讓安娜終於找到了多年後一直等著她的尼莫。這片葉子就是《無姓男子》中的「蝴蝶效應」。

在另一條時間線上,講完一切的老人尼莫,臨死前似乎頓悟了,告訴人們,所有的路都是同等重要的,小聲說著安娜的名字,安詳地死去。

反正尼莫其實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唯一的選擇,他生命的意義。為此,他也和安娜一樣,放棄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這一點上,導演想要表達的人生哲學已經讓人明白了,那就是無論是尼莫、安娜,還是離家出走的埃利斯和瓊,他們其實都在尋找愛情,而這種對愛情的尋找才是人生的意義。

而且無論影片中哪個時間線,安娜都會有意無意的出現,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路都是為了遇見安娜,把安娜的時間線放在其他經歷之上。

相反,電影想表達的是,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有很多可能性可以選擇,未來的各種道路會展開,但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可描述的存在,引導我們走向真正的生活道路。

因為,我們真正熱愛的,真正感興趣的,發自內心的,才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在這一點上,我們不需要知道未來,我們需要問自己,就像尼莫知道電影中的一切,但他不能做出選擇,最終他要探索自己的內心。

就像尼莫在每一個時間線上的生命成長階段,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但我們仍然可以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深入思考。在我們做出很多選擇之前,至少有機會沒有選擇,可以先聽聽自己的內心。

因為畢竟我們被遺忘的天使親吻過。

3.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原標題:《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註:本文有劇透,但不影響欣賞電影
去看《信條》前,它的「難懂」已經聞名全球了。建議觀眾觀影可前先把電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理論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對於看電影還是大有幫助。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
《信條》海報

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鍾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譬如《盜夢空間》,科幻外殼底下是好萊塢傳統的怪盜電影;《信條》亦然,科幻包裹著好萊塢傳統的特工片的內核。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前90分鍾,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類型走:主人公獲得了一個任務,然後飛往世界各地執行這個任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獲得一個搭檔,與搭檔並肩前行,解開了謎團又出現了一些謎團……直到最終任務完成。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但從電影一開始,《信條》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過在最後一小時才徹底引爆——觀眾才發現,不爆則矣,一爆就是核彈級別的,信息量爆棚,這里暫且不表。從科幻片角度看,《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規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比如常溫下一個麵包只會從新鮮到腐爛,而不會反過來。但《信條》在科學基礎上假想了「逆熵」這一情形,在一個「逆熵」的時空中,這里的時間規律不是從有序到無序、從過去到未來,而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未來到過去,麵包從腐爛變成新鮮,飛去出的子彈按原軌跡回到彈匣。
逆熵的子彈
逆熵的子彈

《信條》中,一個人通過時間機器可以進入一個「逆熵」狀態,不斷倒回到過去。通俗地理解,《信條》隸屬於科幻電影中很大的一個分支:時間旅行。《信條》的故事底本是一個特工通過時間旅行執行任務,有人想要藉助時間旅行毀滅世界,主人公所隸屬的TENET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過有了逆熵的設定,《信條》中的時間旅行與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時間旅行電影有所不同。常見的時間旅行敘事主要是這兩種,一種是《十二猴子》(1995)、《環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環形敘事,主人公進入時間的河流,回到過去想要逆轉未來,卻發現「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無論幾次重回過去,時間的河流不可逆轉。另外一種是《時空線索》(2007)、《源代碼》(2011)、《明日邊緣》(2014)這一類型的,時間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過去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相對而言,這兩種時間旅行都較好理解,因為無論主人公第幾次回到過去,過去時空的運行規則與當下一模一樣,無論是主人公還是觀眾都不會有接受上的難度。
《信條》與它們截然不同。它的時間旅行是基於逆熵,這就包涵了至少兩個層面的不同。第一個層面,逆熵世界的運行規則與當下的世界是反著來的,人是逆著走,車是倒著開,打架動作是反著來,時間往迴流,果成了因。當主人公經由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他的行為仍然是正向,但整個世界在倒流。這形成強烈的陌生化效應,不僅電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觀眾也是頭一回在電影中看到如此奇觀。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第二個層面,就是逆轉時間的邏輯。以往的時間穿越電影對此大多語焉不詳或者簡單帶過,創作者並未把它當做一個「問題」來深究。於是你看《明日邊緣》中阿湯哥飾演的凱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過去。但《信條》中,怎麼回到過去、想要回到過去哪一個點背後,有一套相當復雜、縝密又嚴謹的邏輯體系。
電影中的時間機器,有紅、藍兩邊,中間隔著透明玻璃。紅進藍出,是從熵增進入逆熵,時間逆流;藍進紅出,是從逆熵進入熵增,時間正向流動。
時間機器也不能讓你想回到過去哪個點就回到哪一個點。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點你參加了一場考試,下午五點結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後知道了答案,想考個100分。現在是下午五點,你想回到兩個小時前,也即下午三點重新考試。你從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不是一下子回到兩個小時前,而是你得老老實實跟著時間倒流兩個小時,這時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著來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兩個小時後,你再從時間機器的藍門穿過紅門,進入熵增狀態,你就回到了下午三點,世界的運行是常態化的,你開始「第二次」考試。
《信條》搞暈觀眾的地方來了:當未來的你回到兩個小時前,此時的世界裡有幾個你?
兩個。一個是過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4. 諾蘭科幻大片《信條》里的時間逆轉在理論上可能嗎是否符合科學

諾蘭的科幻大片《信條》全國公映了,這位以折磨觀眾腦細胞而聞名海內外的燒腦大片導演這次也不例外,用一個時空逆轉的科學設定狠狠地折磨了我們的腦細胞一把。

作為典型的“一遍看懂了算我輸”系列,我昨天剛看了一遍,不打算再去電影院看第二遍了,所以別問我看懂了沒有,我是個正常人……

這就是兩種時間交錯的結果,這兩種時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在正常時間的人看來,你在逆熵的人的子彈出膛前中槍了子彈彈頭是逆著方向從你的背後被擊中的物體中飛出,穿過你原本完好的身體飛回逆時人的槍膛里。可能這就是逆熵子彈威力比普通子彈大的原因吧。我發現這在邏輯上好像沒毛病,雖然逆熵子彈飛回了槍膛,但你同樣會受傷,而且會受更重的傷……

最後我只能贊嘆一句:諾蘭NB!

5.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

如果你駕駛著一艘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或者環繞一顆黑洞高速運動,當你離開所處的時空環境,由於時間的相對性,你會發現自己穿越到了未來。

未來是不確定的,穿越行為不會破壞因果律。而當你到達未來那個時間點,你就成為了未來歷史的一部分,顯然這是一趟單程旅行。

至於回到過去,目前還屬於幻想。

不過,電影《信條》中這種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方式,確實新奇,不得不佩服諾蘭的腦洞。影片前半部分在一些細節處埋了伏筆,而這要等到後半部分才逐漸顯露。看不懂,可能是因為人物反復逆轉,把大家繞暈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探索菌!

6. 萬字《信條》全解析,你發現了哪些細節

深入研究之後發現,真是不能小看《信條》裡面出現的那些物理學術語,因為他們都有理有據。有些看似誇張的結論,實際上是基於嚴肅的物理學家提出的物理學理論,並進行了嚴格的計算得出的,並不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做的誇張說法。我會從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讓我們試著去理解它。並理解諾蘭到底想表達什麼?

要想理解《信條》這部電影,首先你要了解諾蘭這個人。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諾蘭的思維偏好:硬核物理學中的時間與空間。電影有很多種分類,有些偏於故事,有些偏於科幻,等。當然所有的電影都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線,往往一部好的科幻片,故事本身也非常出彩。大多數電影一般屬類清晰,可是諾蘭偏偏不。諾蘭的某些電影重點既不是為了講故事,也不是為了科幻,他的重點不是在講一些人文的東西。很多時候貫穿整部影片的線索核心就是硬核物理學,所以普羅大眾理解起來不是一般的難,非常考驗影迷的知識庫。當然在2020這個特殊的時空節點,《信條》這部電影除了比較硬核的物理學知識外,人文、救世色彩也頗為突出。

閱讀全文

與熵在哪個電影出現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