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可知道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時的一些故事嗎
中國的《上甘嶺》這部電影拍得極好,宣示了抗美援朝運動是最大的守護人性的運動,守護的是戰略的人性,她體現在保衛了新中國的國家安全,讓億萬中國家庭從此遠離了戰爭,去沐浴在幸福和安寧之中;她體現在恢復了東亞安全秩序,給朝鮮半島人民帶來了和平;她體現在正義的力量英勇阻擊灶賣並遏止了天性好戰的西方資產殖民勢力,使之至今不敢輕舉妄動。有女性護理人員出現在《上甘嶺》,有《我的祖國》這首歌出現在《上甘嶺》,其根本哲學意義就在於指明了抗美援朝運動是一場最大的守護人類人性的運動!
1、《上甘嶺》軍事顧問是趙毛臣,他是上甘嶺戰役中四連指導員,親自在坑道里指揮戰斗的。拍攝電影時,他曾操作郭留諾夫重機槍射擊配合錄音,因此電影中你聽到的重機槍聲音都是他打出來的。
2、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並不光是134團七連連長張計發,雖然他們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還包括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和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等人,張忠發當過師長警衛員這段應該取自15軍警衛連連長王虜,他曾經是秦軍長的警衛員,犧牲在增援上甘嶺的路上。
飾演張忠發的演員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過這是巧合。
3、師長的原型是時任45師師長崔建功,他是東北軍出身,在直羅鎮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後來成為開國少將。
4、最後反擊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原型並不是黃繼光,而是用胸膛頂住爆破筒和敵人碉堡同歸於盡的苗族小戰士龍世昌。
事實上,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斗英雄記錄下來的就有38人,僅僅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天夜裡就有四人,除了黃繼光之外還有賴發均、龍世昌和歐陽代炎。
所以,楊德才的原型也可以隱旦逗說並不止一個。
5、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一般認為是王清珍,不過她並沒有進入坑道一直在後方工作,坑道里是沒有女衛生員的。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被很多志願軍老戰士指出,但和同樣虛構的小松鼠一樣,這也是導演為增加藝術感染力所做的設計。也有很多志願軍老戰士看了電影之後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坑道里有女衛生員很好。
6、一排長說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過了,事實上曹操的「望梅止渴」並沒有吃酸梅這段,不過一排長改編的非常好,讓觀眾聽了嘴裡都會有酸水。
7、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歌詞時,導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麼時候這部電影沒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實上喬羽做到了。
8、《我的祖國》里的那條大河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說長江,是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記憶里家鄉都有一條大河,如果具體指到長江就狹隘了。
9、《我的祖國》作曲是劉熾,他和喬羽合作過很多次,比如《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第一句「一條大河」非常經典,幾乎一聽就讓人有想流淚的感覺。事實上,這句歌詞的遲型旋律來自於抗戰歌曲《盧溝問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關鍵一條,電影中拍攝的坑道內景是在長影廠的攝影棚拍的,導演將坑道變寬了變高了,條件也變好了。事實上,電影放映後,軍事顧問趙毛臣曾被倖存的戰友責備: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這樣的嗎?
現實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體只能擠坐在一起。坑道內空氣污濁氣味難聞,缺少食物、葯品和飲用水,有些重傷員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犧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險比電影中嚴重很多,戰斗也更激烈。
電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連先後增補過800多人,幾乎是一個小團的人數,戰後只剩下6個人,原來的八連只剩3人。
也就是說,現實的戰斗比電影《上甘嶺》要殘酷很多,很多!
趙毛臣的兒子趙振軍是54軍160師479團的戰士,1979年對越反擊戰犧牲,榮立三等功。
② 有什麼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故事
有的。如血戰兒庄等等,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准海戰役等等。
類似《血戰鋼鋸嶺》這樣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推薦以下幾部:
1、《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上映):該電影由連姆·尼森及本·金斯利等主演,故事還原了二戰時期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及其夫人傾家盪產買下1200餘名猶太人,保護他們免遭法西斯屠殺的真實 歷史 事件。該電影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2、《黑鷹墜落》,《黑鷹墜落》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由於錯誤的情報和錯誤的指揮,陸地上的戰車遭到了攻擊,黑鷹也接連墜落,抓捕變成了拯救!他們也真正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身體被炸開花的,手被炸斷的,榴彈直接橫穿身體,這一幕幕觸目驚心!
3、《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電影由湯姆·漢克斯、傑瑞米·戴維斯、馬特·達蒙等主演,故事中大兵瑞恩的原型為美軍第101空降師E連士兵弗里茨·尼藍。二戰時期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四個兒子三個已戰死沙場,而小兒子詹姆斯·瑞恩下落不明。美軍出於人道主義考量,派出小隊在戰場中搜尋瑞恩並平安護送至後方。影片獲得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5項大獎及第56屆金球獎的2項大獎,該片還入選了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4、《珍珠港》(2001年上映):電影由本·阿弗萊克、喬什·哈奈特及凱特·貝金賽爾主演,主人公雷夫的原型是戰斗機飛行員喬·福斯,在二戰期間,福斯曾擊落32架敵機。影片中出現的多架戰斗機均為貨真價實的軍用老式戰斗機,並且紐約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德克薩斯號戰列艦的外景也被用於拍攝。該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
5、《風語戰士》:(2020年上映),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描述了「風語戰士」與其守護者在殘酷的戰場上的微妙關系。
6、《極地重生》2021年在德國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德國軍人基文斯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發誓要逃出這人間地獄的故事。這是一個感人的逃亡故事。
7、《太平洋幽靈》2015年在美國上映,影片根據二戰時,三名彼此陌生的士兵在危機四伏的海面上漂流的真實事件改編。
暫時推薦這么多,希望有所幫助!
推薦你五部事實改變的戰爭電影,拍攝的相當好!
1、《孤獨的倖存者》;這竟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很震撼,在叢林激戰那幕很精彩很真實,唯一倖存者的最後生機竟然是阿富汗當地村民以會招來殺身之禍的危險提供了無私的幫助,使得戰爭多了些人情味與感動。這個脫胎於真實事件的故事,生來就是個好劇本,從片子來看,執行結果也不錯。山頂的激戰,殘酷、直白、力道十足。強烈推薦。
2、《特種部隊》;很真實的片子,真實的有點殘酷。背景很好,場景很好,音樂很棒。軍服槍械戰術動作都做到天衣無縫,連槍械和戰術手套都做舊處理細節可見一斑。這部電影不光是法蘭西共和國一部贊誦英雄的主旋律電影,喜歡戰爭片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了。
3、《海豹六隊:突襲奧薩馬本拉登》;雖然我更加欣賞另外一個版本,但是這個題材無論怎樣拍都比那些華麗的動作片更值得欣賞。本片充分滿足觀眾對獵殺過程的好奇的同時,又滲透著美國「主旋律」精神。缺點是敘事雜亂,不夠連貫。我更願意將它當做一部討論決策的好片子。
4、《勇者行動》;這片最差的就是演員了,沒有一張讓人能記住的臉,看了半天了還不知道誰是主角。但這是這幾年表現最好的戰爭動作片了,沒有花架子,最真實的反應美帝的軍事實力,這樣出來的效果竟然還比那些商業片好很多。
5、《危機13小時》;爆炸貝的水準之作,除去標準的運鏡和炸葯包之外,並沒有額外的炫技,本分的還原了一段故事,其實真實事件是因為一部侮辱穆斯林的電影而起,電影沒有展示,有很明確的政治意圖,拋開這些,場面戲和角色方面還是非常值得一看。
戰爭之王:
1.本片沒有任何美國公司在幕後操作,資金來源都刻意排除美國.
2.本片基本上都是根據實際事件.男主角是結合五位軍火商人的化身.
3.本片獲得軍火走私商人相當多的協助.
4.導演,編劇,製片都是同一人(紐西蘭籍),---> 奧斯卡提名編劇 (楚門的世界)
他花了一段時間和真正軍火走私商人接觸, 而將所見所聞結合成電影劇本.
5.片中使用超過3000把AK47真槍,
原因一是因為道具槍比真槍貴, (這是真的......已獲各軍武網站比較證實 XD)
另原因是有走私商的幫忙,他們的效率比製片公司還要好.
6.經典場景-整排待售的坦克.
第一,這些坦克全是真的,而且是屬於一個捷克籍的軍火商人所有.
第二,該場景拍攝前,還事先知會了NATO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避免造成不要的緊張和誤會.------>軍隊集結
第三,這些坦克只肯借劇組拍攝到去年底,
因拍完後, 全被擁有者的軍火商賣給利比亞 .....
就我知道的有,《血戰鋼鋸嶺》諾蘭的新作《敦刻爾克》,《帝國的毀滅》,中國的就更多了,什麼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
不好意思,不有啊。
國外影片比較多列舉幾部:《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電影,故事背景是諾曼底登陸後,兄弟四人的故事.
《珍珠港》反應二戰小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故事
《美國狙擊手》《永不妥協》等.
國產《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都是真實故事改編!
紅日,描寫孟良崮戰役的
《拯救大兵瑞恩》
由諾曼底登陸戰役事件改編,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部電影的觀眾均是對這部電影加以贊美,更是各種好評不斷。這部電影自98年在美國上映後,就被稱贊為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有得到如此殊榮,更能證明這部電影在觀看者心目中的地位。在中國,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9分成功碾壓同類電影,同樣成功地吸引了眾多影迷。更有網友評論:兄弟情義與生死博弈,才是此部影片所包含的重中之重。此部電影本身具有極強內涵,才能夠任由時間打磨,在電影史上經久不衰。
亮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抗日劇 以當時一些真實的戰例為背景 其中李玉龍是以 「王瘋子」的王近山,在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王近山同陳光、鍾偉、王必成(《紅日》中沈振新的原型)、皮定鈞等堪稱最有個性的幾位! 戰爭篇:徐帥之勇、劉帥之謀、鄧政委之斷 「我算什麼?一個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帥學的,謀略是向劉帥學的,果斷是向鄧政委學的。」王近山的這番話本屬自謙,但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自吹自擂,但獨狼覺得這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
③ 有一部電影忘了叫什麼名字,內容是河南話的村裡農民拍電影的故事抗日的,那部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不是鬧著玩的》
《不是鬧著玩的》,電影長90分鍾,是一部純粹的「河南製造」,劇中所有演員都用河南話對白。該片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要講述了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電影放映員蔡有才(李易祥飾)四處借錢拍攝一部以日本鬼子進村無惡不作為題材的電影,因是第一次拍電影,他在找演員、拍攝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不僅為拉贊助大力減肥,還「假戲真做」差點釀成火災,影片笑場上百次,「笑果」十足。
④ 你知道哪些真實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
《叫我第棚拆一名》講了一個天生患妥瑞氏症的人最終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勵志故事,有人說這是可以比肩《阿甘正傳鏈寬棗》的溫情勵志佳作。男主角相貌英俊,性格樂觀,但是他患了妥瑞氏症,一直會不由自主發出怪聲,做出怪動作。可想而知,這樣的特點上學時自然會招致周圍小朋友巧液的嘲笑和反感。但是校長和媽媽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他成為了一名勇敢堅持的人,並以自己的樂觀影響了周圍的人。這是影片主演和原型布拉德科恩的照片。
⑤ 電影背後的故事:來自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智取華山》
導演小傳
郭維(1922-2014年 ),生於天津。1938年先後在陝北公學流動劇團、華北聯大文工團、火線劇社等任演員、戲劇組長等。曾任河北省文工團團長。195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曾協助史東山拍攝《新兒女英雄傳》。1953開始獨立導演影片。1954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回到北影廠任導演。
代表作:《智取華山》(兼編劇之一)、《董存瑞》、《花好月圓》、《鍘美案》(戲曲片)等。
圖為電影分鏡頭劇本,片名原來叫《奇取華山》。電影故事來自1949年七個解放軍戰士和一個老百姓上華山活捉國民黨殘部的真實事件。
第一次獨立拍電影的郭維(圖右)拿到本子不久就去見了當年「智取華山」的英雄劉吉堯(圖左)。這是他們的合影。
片中的偵察參謀叫「劉明基」,由郭允泰扮演。
「常生林」的原型就是為解放軍戰士帶路的(1913-1984)。圖為王銀生。
演「匪旅長方子喬」的是後來享有「鬼子王」之稱的反派演員方化(1925-1994)。
片里還有一位上世紀三十年代就走紅的上海老明星——扮演「匪旅長妻」的黎莉莉(1915-2005)。
「智取華山」關鍵就在一個「爬」字上,這可難為了劇組。光禿禿的直峰陡壁,怎麼爬呀?有了當地農民兄弟的幫助,演員們也沒含糊,真爬上來了!要是現在拍片,怎麼也得弄個特技吧?
劇組提心吊膽地在華山拍了三個月的外景,期間大家還吃到了華山參。
在第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智取華山》獲得爭取自由斗爭獎。
演職員表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3年出品
原著西北軍區創作組集體創作 執筆王宗元/仁萍 改編郭維/紀葉/東方 導演郭維 攝影陳民魂 剪輯嚴尚華 劇務金保生/趙義虎 服裝王烽 布景設計秦威 錄音蔡軍 布景副設計王桂枝 洗印董鴻翼/陳福庭 照明張海山 場記於清 化裝李恩德/王希鍾 特技姜亦素/ 張玉珊 音響娜雷 劇務主任紀少嵐 作曲陳地/李季達 指揮曹鵬 演奏北影管弦樂隊
協助演出西北軍區/陝西軍區/渭南軍分區/咸陽軍分區
團長…李金榜
政委…許又新
參謀長…楊慶衛
偵察參謀劉明基…郭允泰
路德亮…田丹
孟士俊…閻增和
朱開富…李雨農
楊小保…白爾純
王生齊…黃非
劉家典…高平
常生林…劉柳
常母…胡朋
常妻…張茜
深山老人…賈六
匪旅長方子喬…方化
匪旅長妻…黎莉莉
匪參謀長…管宗祥
匪關營長…陳志堅
匪侯副營長…劉宗
匪副官…趙義虎
匪排長…安然
匪班長…梁新
匪兵…李岩
電影連環畫《智取華山》部分精彩內頁欣賞:
謝謝欣賞!
⑥ 電影裡面講電影10部關於電影的電影推薦
星期五言: 什麼叫關於電影的電影呢?籠統的說,它講的就是一群人拍電影的故事。等於說是電影中的電影故事。這聽上去有點像「俄羅斯套娃」,形式結構上又有點像文學里的「元小說」。當然,我們以下推薦的各自側重點又不盡相同:有側重創業勵志的,有變相反映電影內幕的,有借戲中戲表現人格分裂的,也有借拍電影題材普及電影理論知識的等等。另外,看這10部電影還能了解不少劇組的事情哦!
「星期五文藝」上片——
1、《八部半》(1963)
原名:8½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
國家:義大利
「推薦語」 准確的說這是一部反應導演拍攝電影過程中心理感受的故事,但這種心理感受又跟導演的生活背景、拍攝過程混為一談,於是便產生出了一種「費里尼式的」夢幻的感覺。另外,看費里尼導演的大場面調度真的是過癮:從演員走位到長鏡頭再到氛圍營造,哪一個都彰顯了大師的功力與創作天賦。
2、《日以作夜》(1973)
原名:La nuit américaine
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
國家:法國
「推薦語」 這部近似紀錄片式的電影真實地將「劇組內部」的那些事情反映了出來,包括每個職務所面臨的問題,包括演員、導演、製片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包括場外花絮等等。而整部電影下來又給人一種整體的故事感(拍攝電影的過程本身不就是場有意思的大戲嗎)。
這部電影真的能讓你愛上「拍電影」這個行當,用劇中女副導演的話說:叫我為電影放棄男人可以,叫我為男人放棄電影可不成!
3、《訪談錄》(1987)
原名:Intervista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
國家:義大利
「推薦語」 典型的「費里尼式」的散文詩化的一部電影,讓人看著又像是紀錄片,又像是做夢。劇中所有演員都在演自己,甚至費里尼那些經典電影的鏡頭還會在這部片中重現。亦真亦幻,有點荒誕滑稽又有點傷感,也就費里尼能拍出這種感覺了。
4、《萬尼亞在42介面》(1994)
原名:Vanya on 42nd Street
導演:路易·馬勒
國家:法國、美國
「推薦語」 一群老戲骨湊到一起排練一場戲劇,就這樣,整部電影里的演員一會兒進入舞台劇表演狀態,一會兒又停下來跳出舞台劇,作為旁觀者聊這部舞台劇。而我們觀眾自然也跟著他們時而入戲,時而出戲,那感覺很奇特,真的是一畫套一畫的感覺。當然,作為那幫演員排練的那場舞台劇本身,也足夠精彩的了!
5、《艾德·伍德》(1994)
原名:Ed Wood
導演:蒂姆·波頓
國家:美國
「推薦語」 典型的蒂姆·波頓風格的勵志電影,只不過這位勵志的人乾的是「拍電影」這件事,它跟所有其他事情一樣,要遭受挫折、失敗、驚喜、成就感……
6、《喜劇之王》(1999)
原名:喜劇之王
導演:周星馳、李力持
國家:中國(香港)
「推薦語」 這部《喜劇之王》已經無需贅述情節了,估計好多星粉兒連台詞都能背下來了!另外,假戲真演,真戲假演的這種模式在電影中也是屢試不爽。當然,光是周星馳、李力持那種逆向惡搞的無厘頭風格也足夠我們過足戲癮了。
7、《好萊塢式結局》(2002)
原名:Hollywood Ending
導演:伍迪·艾倫
國家:美國
「推薦語」 沒誰比伍迪艾倫更擅長諷刺挖苦了,他諷刺文學、諷刺藝術、諷刺宗教、諷刺中產……當然這些諷刺里也少不了「電影圈」。這不,這個《好萊塢式結局》讓這位導演又把好萊塢圈奚落個遍!
8、《內陸帝國》(2006)
原名:Inland Empire
導演:大衛·林奇
國家:美國
「推薦語」 一位成名的女演員,成功地接下一部戲,隨之進入劇組,進入拍攝狀態。然而,當她進入角色後,卻越發感覺事態的詭異:她分不清哪個是真實的生活,哪個是在演戲了,情況漸漸地更加惡化了,她甚至連事情發生的前後順序都分不清了……試想這樣一個事件拍成電影會成什麼樣?!本人無法用語言描述,只能說,這種電影只能是「大衛·林奇的電影」,讓人找不到北,詭異而混亂!
9、《雨果》(2011)
原名:Hugo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國家:美國
「推薦語」 看完整部《雨果》後,才恍然,這哪是什麼童話片,這分明是部電影理論科教片,電影借兩個小孩兒的奇妙境遇,向觀眾展示了電影原理、本體論、電影史等知識。也真難為馬丁斯科塞斯了,為了電影教育都下血本了,連3D技術都用上了。
10、《災難藝術家》(2017)
原名:The Disaster Artist
導演:詹姆斯·弗蘭科
國家:美國
「推薦語」 聽說這部電影里的主人公取自真實人物——赫赫有名的「爛片王」。自然,這部電影也講的是那個爛片王拍爛片的過程了!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爛片,它的拍攝過程也如此美妙,充滿樂趣,看完後讓人捧腹。這難道不正是電影自身所賦有的魅力嗎!
問題來了:我們中國什麼時候也給「爛片」導演拍個傳記片呢?!
「星期五TOP 10」,下周見!
與我們一起看經典電影,閱讀經典圖書,請關注【星期五文藝】
⑦ 美國的一部電影,是一群年輕人拍電影的故事,很搞笑。
電影名字叫《骯臟電影》!
⑧ 嗨,有哪些把真實英雄的故事是拍成的電影。
一、霍元甲
《霍元甲》是由於仁泰執導,李連傑,孫儷,董勇等人主演的動作片。
影片從霍元甲兒時開始,一直講述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霍元甲到上海挑戰大力士成功,隨後開辦精武體操館,但不久之後慘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該片於2006年1月26日上映。
二、葉問
《葉問》是由葉偉信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甄子丹、熊黛林、任達華、樊少皇主演的動作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廣州佛山武痴葉問在一場場比拼中,扛起振興中華大旗的故事。
三、色戒
原型女特工鄭蘋如:一個刺客的信條。在上海灘時尚界眼中,鄭蘋如是一顆「明日之星」,直到好幾年以後,我們才知道她是一個轟轟烈烈、獻身抗日的愛國烈士。她的全名是鄭蘋如。
四、辛德勒的名單
原型為奧斯卡·辛德勒。他的墓地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五、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改編自《最深的水是淚水》,故事原型是2010年的遼寧大連新港油罐區火災。徐小斌原型是大連輸油管爆炸事故中救災殉職消防烈士張良。徐小斌和王璐是故事中唯一的真實原型。據悉,消防烈士張良1985年出生,2010年剛結完婚,還沒有孩子,在2010年7月20日處理輸油管爆炸事故後續工作中不幸犧牲,年僅二十五歲。
⑨ 有一個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的當導演拍電影的故事,是個搞笑片。其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是 兩小時任干
這句話出自彭讓虧浩翔的電影《買兇拍人》。
電影中的一個角色小子雄因欠下黑社會老大彪哥的高利貸,被脅迫債務肉償喊纖,不想接的第一個鄭滑仿客人是一健碩男同性戀,並且問彪哥是否兩個小時任干。
影片是很經典的黑色幽默,很好的,值得您一看
⑩ 電影《人生大事》拍攝幕後,有哪些故事
電影《人生大事》,在拍攝幕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朱一龍和楊恩這個小演員拍這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哭,楊恩這個小演員在拍完戲之後還一直沉浸在電影的劇情當中。有的網友都說楊恩這個小演員未來是值得期待的,是一個很有潛質的女孩。電影在幕後的時候,也因為這個小演員一步步的登上熱搜榜當中,觀眾被楊恩的演技所征服。一個小演員的年紀雖然很小,但是拍戲的經驗是很豐富的,看起來也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