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羅拉快跑》影評
《羅拉快跑》是德國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羅拉為解救男友曼尼而發生的三種不同故事。這是一部創新藝術形式的電影,以時間循環和蝴蝶效應情節進行故事敘事,由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編導配樂,被稱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影片節奏快,色彩鮮明,引人入勝。
「游戲之後也就是進行游戲之前」電影開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電影的內核。女主羅拉的男友曼尼混黑社會,為黑道大哥交易之後,因為羅拉沒能及時來接他,他在去坐地鐵的時候,弄丟了交易得來的十萬馬克。如果二十分鍾後,他沒錢給大哥,那麼他就生命堪憂了。
所以羅拉為了拯救男友,必須在二十分鍾內弄到十萬馬克,她只能不斷奔跑爭分奪秒,而奔跑的起點被當做是游戲的開端。電影在羅拉開始奔跑下樓梯的一段運用了動畫的手法,將動畫與真人電影融合在一起,這既展現了一種新穎的剪輯手法,也巧妙的凸顯了電影的主題。
羅拉第一次奔跑,她打算向父親借錢,卻沒想到父親居然一頓斥責她,並告知她自己並不是她的親生父親,羅拉沒能借到錢。走投無路的曼尼只能去搶劫超市,羅拉成為共犯被警察擊斃。然後游戲重啟,羅拉再次從家中奔跑,然而這次她被樓道里的狗主人絆倒影響了奔跑速度,牽一發而動全身,蝴蝶效應開始發生,因為羅拉提前預知而躲避了耽誤時間的事件,從局埋而導致與她見過面的路人的人生都發生了改變。導演用定格照片快速剪輯的手法拍攝出了路人的一生,經過羅拉的每次奔跑,他們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觀眾應接不暇,使影片的趣味性增強了不少。
羅拉第二次奔跑仍然沒能救下男友曼尼,她挾持父親從銀行搶劫到了足夠的錢,然而曼尼卻被急救車撞死了。第三次奔跑,羅拉躲過了路上的一切障礙,這次她沒有去搶劫,而是決定到賭場去賭一把。而這次,她不僅成功贏得了十萬馬克,男友曼尼也意外逮到了拿走丟失錢袋的流浪漢,將錢送到了老大的手中。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是羅拉在奔跑,奔跑的鏡頭帶給觀眾快速而刺激的視覺感受,而在大篇幅的高頻率移動鏡頭中,影片也穿插著路人故事,給觀眾不同的體驗,並且有效的緩解大量運動鏡頭給觀眾帶來的疲憊感並給提供磨臘鉛給觀眾新奇的吸引力。關於路人們後半生的鏡頭,影片運用了照片快速播放式的敘述方法,在快速的影片節奏中既不顯得突兀,也清楚得交代了路人的故事。
影片在運動鏡頭中,完美得運用了推鏡頭。在羅拉被槍擊倒地後,鏡頭推向羅拉的雙眼,這種凸顯主題和細節的方法,「強迫」觀眾注意羅拉的心理,進而過渡到羅拉與男友交談的「平行世界」,給觀眾鮮明的視覺印象。這種帶動觀眾關注影片內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現過很多次,在羅拉奔跑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路人,在羅拉與路人發生交集時,鏡頭從遠處推向主體,展示了影片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影片的另外一種運動鏡頭的運用也令人贊嘆,旋轉鏡頭的運用,全面的展示著羅拉的慌亂,不安,讓觀眾對羅拉的關注更加細致入微,並且旋轉鏡頭的運動,與主題的靜止形成了對比,製造了一種緊張急切的氣氛。在運動鏡頭之中,影片也同時運用著靜止鏡頭與之呼應,片中曾兩次以上帝視角的俯視拍攝方法拍攝羅拉的奔跑,靜止的鏡頭與俯視拍攝相結合,觀眾站在一個冷靜的角度去觀察羅拉,緩解著高頻率運動中的緊張情緒,也更加突出的展現著主題的運動。
影片呈現的是暖色調,並運用了大量的紅色元素,紅色帶來刺激,緊張的感受,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而在羅拉與曼尼回憶時,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調,更能讓人體會到羅拉與曼尼不幸遭遇的絕望心情。
影片的背景音樂,三段側重不同,第一段的背景音樂更側重於快速,帶動觀眾的緊張心情,而後兩段則增加了趣味性,且更富有節奏感,讓觀眾隨羅拉的腳步期待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帶動觀眾去體會情節。
這是一部運用了復雜蒙太奇和精彩的鏡頭語言的經典作品。在短短的二十分鍾內,羅拉不知道瞎好奔跑了多少次。如果一切重新來過,我們是否有如她一般重新奔跑的勇氣;如果我們就此跌倒。我們是否還有站起來繼續奮斗的堅持?羅拉快跑,最終拯救了愛人,我們也要努力奔跑啊!
隨筆
㈡ 急走羅拉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疾走羅拉》是199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湯姆·提克威導演。弗蘭卡·波滕特,莫里茲·克雷多主演。本片講述羅拉為幫助男友籌集10萬塊錢而發生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㈢ 羅拉快跑電影深度解析
《羅拉快跑》是一部德國電影。影片講述了男主角曼妮是柏林街頭混混的故事。走私交易完成後,地鐵上丟失了10萬馬克的現金。如果不能在原時間把現金交給老闆,就會被追殺。
為了救男友,女主角羅拉不得不在20分鍾內得到10萬馬克。影片採用三段格局,給觀眾一種全新的感覺。
電影一開始,首先給觀眾的不是畫面,而是恐怖的音樂,然後艾洛特的一句話出現在音樂暫停中:「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都會回到我們的起點」;
然後秒錶的聲音響起,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鍾來回搖擺,然後鍾固定在畫面中,背景音樂的聲音加快,場景給觀眾一種恐懼的感覺,讓觀眾緊張。
然後拉鏡頭,畫面俯視,快速行走時鍾出現在畫面中,鏡頭向後移動,然後固定在時鍾裝飾石獅上,然後張開嘴,畫面一黑,好像我們被吞沒了,畫面的聲音仍然快速緊湊,然後被帶到另一個忙碌的世界。
畫面中有快速移動的人,最後鏡頭固定在一個中年男子身上,然後中年男子把足球踢到空中,然後人群移動,電影的名字出現在畫面中。這種快速變化的人群和足球飛向空中的聲音給了人們強烈的視聽沖擊......
㈣ 對於非常規電影《羅拉快跑》,該如何評價
對於非常規電影《羅拉快跑》,我將從6個元素進行評價。
第一個元素:槍在第一個段落中曼尼持槍搶劫超市,羅拉被迫持槍協助曼尼;第二個段落中羅拉持槍挾持父親搶了10萬馬克。兩個段落中羅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槍,導致他們其中一個必須死橡逗搏亡,這並非巧合,也不是連鎖反應的結果。首先,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可以選擇解決事情的方式。其次,槍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徵,通過暴力來實現目的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第二段落中曼尼走出電話亭時盲人婦女消失了,註定曼尼的死亡。盲人婦女是曼尼的「守護者」或者「貴人」,她的「任務」就是幫助曼尼認出拿走錢袋的流浪漢。因此,羅拉實現目標的優勢策略就是要改變與偷車男孩相遇的方式,從而確保盲人婦女成功「指引」曼尼追回錢袋。
㈤ 電影羅拉快跑沒看懂,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哪種結果是真的
《羅拉快跑》之所以受追捧 其敘事結構絕對是一大亮點 作出不同的選擇產生不同的結局擾橋判 細節對結果的影響 所謂緩改「重復內容」並不是在浪費膠片湊時間 而是不消晌同敘事角度的需要 敘事結構的成功正是本片最大賣點
㈥ 奔跑的紅發羅拉是哪部電影里的角色
《羅拉快跑》
導 演:
主 演: 弗蘭卡•;波坦特、赫伯特•;克納普
影片類型: 劇情片
地 區: 歐美
假如要為本片尋找定位,稱它為「電玩世代的電影」是最恰當的。本片的創作精神在好幾方面與時下以十幾歲年輕人為主體的電玩世代如出一轍。第一,活在當下,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義,都只在行動的當時才能爆發出來。因此,他們不會思前想後,一切做了再說。本片女主角勞拉在接獲男友曼尼的電話,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鍾之內拿到十萬馬克,於是念頭一轉,就直奔她的銀行家父親要錢。她不會先打電話聯絡,確定父親在不在銀行,也不會思考跟她關系不好的父親,是否一定肯馬上給她一大筆錢,總之「要就是要」。第二,一起向前沖。本片的主要內容是「跑」,不顧一切向前沖。年輕力壯的最大本錢不是「思考」而是「行動」。第三,錯了重來。本片將同一事件用三個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質上就是電玩精神的發揮-這次創新不成換個方式再來。年輕人有的是不斷犯錯,所以他們在採取行動的當時不加思索,但他們並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沖動行為而會影響別人的一生,就如勞拉在快跑過程中碰到的多名途人,在短短十數秒中便改變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㈦ 是有部電影叫《羅拉快跑》嗎
有~~~
由「德國的盧貝松」之稱的新銳導演 TOM TYKWE 湯姆提克威編導及配樂,此片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觀眾跟著劇情全場喊叫並歡聲鼓掌。
導演:TOM TYKWE 湯姆提克威《意外的冬天》《一臉死相的瑪麗亞》
編劇:TOM TYKWE 湯姆提克威《意外的冬天》《一臉死相的瑪麗亞》
攝影:FRANK GRIEBE 法蘭克葛力比
配樂:TOM TYKWE 湯姆提克威、JOHNNY 強尼克林梅、REINHOLD HEIL 蘭候黑
主演:FRANKA POTENTE 法蘭卡波騰、MORITZ BLEIBTREU 莫里茲布雷朵
劇情:
我們不可放棄進行探索,探索的終極將是開始時的出發點,就讓我們重新認識它吧。
―― T.S.Eliot
只有二十分鍾,必須籌出十萬馬克,並需狂奔穿梭於城市中拯救愛人。她做到了!這個女孩憑著她的熱情打破環繞周圍的固定規則及世界存在的既有標准。如果說愛的力量可以移山,那麼她真的可以。羅拉開始快跑。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
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鍾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就只有二十分鍾,錢到底在哪裡,如何救命?
羅拉開始快跑!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羅拉快跑》中的三段開場,都是從紅色電話的特寫開始。她接到曼尼自暴自棄的電話:"你老說愛是萬能的,愛能在20分鍾內變出十萬元嗎?"聽完,羅拉就下定決心要幫助自己的男友。
電話一掛,她立刻行動,跑過母親身旁,技巧性的轉場,相信這個轉場是會被載入電影史的。畫面一拉變成動畫片,羅拉快跑下樓梯,經過喋喋不休的鄰居,以及他那隻兇狠的狗旁邊。
鏡頭拉回現實世界,羅拉跑出門外佇立在柏林的大街上,開始了她的這段快跑旅程。前兩段的結局都非常的戲劇性,但導演獨到的編導功力讓第三段的結局出現一個大逆轉的局面。
《羅拉快跑》明亮鮮活的敘事結構,製造出不斷的曲折與驚喜,在片中沒有任何事是被承認的,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導演於此片中注入強勁的視覺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與震撼的電子音樂,勢必將迷惑所有的觀眾。
㈧ 影評篇——《羅拉快跑》
電玩精神與剪輯精神的交織
——簡評電影《羅拉快跑》
眾所周知,電影是一種經過剪輯的藝術載體。《羅拉快跑》被定義為「電玩時代的電影」,因為該電影的創作吵神精神在好幾個方面與新一代年輕人為主體的電玩的精神如出一轍。該電影由著名導演湯姆•提克威導演。講述了一個叫做羅拉的女子,因為男友粗心的弄丟老大的10萬馬克,為了拯救愛人,羅拉必須在20分鍾內幫助男友得到20萬馬克。整部電影貫徹了三個主題:1.活在當下2.一起向前沖3.錯了重來。
第一,活在當下,指的是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義,都只在行動的當時才能爆發出來。因此,他們不會思前想後,一切全都是做了再說。本片女主角羅拉接到男友曼尼的電話後,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鍾之內拿到十萬馬克,然後念頭一轉,就直奔她的銀行家父親要錢。她不會先打電話聯絡以確定父親在不在銀行,也不會思考跟她關系不好的父親是否一定肯馬上給她一大筆錢,總之直接做。第二,一起向前沖。本片的主要內容是「跑",不顧一切向前沖。年輕力壯的最大本錢不是「思考」而是「行動」。第三,錯了重來。本片將同一事件用三個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質上就是電玩精神的發揮,這次創新不成,下次換個方式再來。電玩游戲的最大特點是玩家扮演一個角色,不斷闖關,每一關都有被消滅的可能,和人生不同,電玩游戲般會有三條命,條命OVER了,還可以用第二條命、第三條命去繼續闖關。人生則只有一條命,玩完了,不可能再重來。
電玩游戲給我們帶來的人生成幻在《羅拉快跑)沖得到了真實影像的詮釋。這種詮釋和漫畫改編成電影不同,它奉行的是電玩的內核,也是所謂新新人類的精神。這即便算不上電影在形式上的一次革輪碰肢命,也可以讀是一種非常勇敢的嘗試,電玩內核在大銀幕上得到了空前的體現同時,這種體現和它的意眾群體產生了強烈的互動,在互動中產生出新的震撼。就像那種叫作「深水炸彈"的酒(把一杯白酒放在一杯啤酒中),很容易就能使人陶醉。
除了電玩精神之外,《羅拉快跑》還奉行了簡約主義的精神,雖然表面看起來眼睛會小很疲勞,但卻不用動太多的腦子。因為影片在快節奏、令人眼花繚亂的畫面切換背後,其表現的主題卻非常簡單清晰。《羅拉快跑》的影像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除卻幾段慢鏡頭的特寫,幾乎不存在任何一個凝滯的臘世鏡頭,從而使觀眾的眼球開始疲於用奔命般地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鏡頭的變遷和調動。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它的色調:主要場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件明亮和「暖」的色調所覆蓋。羅拉那一頭赤紅色的耀眼的頭發在乳黃色的天空和大地肉不停地躍動,形成了一種強勁的視覺力量。
技術時代的來臨賦予電影無限發展可能,於是《羅拉快跑》應運而生。雖是技術的象徵,但是處處皆是導演工匠精神的所在,正如我們的法學精神,不斷進步但是不離憲法大綱,不斷發展但是圍繞民生。
㈨ 看懂《羅拉快跑》蒙太奇想不懂都難
《羅拉快跑》就好像是一種蒙太奇的結合體。整部電影中,使用了非常多的蒙太奇手法對電影進行處理,使電影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
影片梗概:德國柏林,黑社會嘍羅曼尼打電話給自己的女友羅拉,曼尼告訴羅拉:自己丟了10萬馬克。20分鍾後,如果不歸還10萬馬克,他將被黑社會老大處死。為了得到10萬馬克和營救曼尼,羅拉在20分鍾之內拼圓皮胡命地奔跑。同時,曼尼在電話亭中不斷地打電話到處借錢。電影表現了羅拉奔跑、羅拉找錢營救曼尼的三個過程和三種結果。第一次奔跑:羅拉沒借到錢,羅拉和曼尼搶超市,羅拉被警方擊斃;第二次奔跑:羅拉在銀行搶到錢。曼尼被急救車撞死;第三次奔跑:羅拉在賭場贏錢,曼尼找回丟失的錢。羅拉、曼尼成為富人。
在影片開頭,羅拉和曼尼通過電話交談,採取了顛倒蒙太奇的方式。先展現故事的現在時狀態即羅拉爽約,曼尼打電話找她。然後再回去介紹這通電話的始末,也就是曼尼丟錢的過程和羅拉丟車的過程。彩色現實與黑白回憶交織表達,盡管打亂了事件順序,但仍是清晰明快地交待了故事的開始。
當羅拉掛斷電話後,她房間的電視上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接連倒下的鏡頭。這種隱喻蒙太奇將巨大的概括力和極度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含蓄而形象地暗示觀眾接下去的故事情節也像這些正在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環扣著一環。
接著,羅拉在腦海中尋找借錢人。一個動畫人物拉開記憶之門,羅拉的身體開始旋轉,旋轉中不斷切橘攔換羅拉親朋好友的照片,照片切換的速度由快到慢,照片上的人物由混亂到清晰。這是導演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羅拉內心的思索、閃念以及羅拉情緒由紛亂到清晰的過程。照片最後定格在了父親。父親的握稿搖頭也是以隱喻蒙太奇的方式暗示觀眾羅拉借錢過程的艱難。
影片中三段不同結果的段落發展的時間也就是故事中曼尼給羅拉規定的時間,是10分鍾。在這10分鍾內,羅拉每次的奔跑情節都有所不同,羅拉、曼尼、推嬰兒車的婦女、梅耶叔叔、父親、警衛、銀行女職員、偷自行車的男人、流浪漢,所有人物的命運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不變的只有羅拉的母親。導演通過這種重復蒙太奇的敘事方式和對比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產生了強烈的沖突,表達了羅拉對於愛情的執著,不停奔跑。
對於部分間接關系人物的命運改變,導演並沒有進行完整的敘述表現,而是通過照片蒙太奇的方式,將幾張照片拼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故事,表達了這些人物的命運。盡管是一種極簡的表達,但由於是在對比蒙太奇這樣的一個大框架之下,仍然顯現出了一種類似於「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藝術魅力。
對於主要人物的敘述,導演採用了多種敘事蒙太奇手法,使整部影片在敘述主要內容時脈絡清楚,邏輯連貫。也正是因為敘事蒙太奇的使用,《羅拉快跑》將整部影片的主要情節表達得更為明白易懂。
首先,在單獨人物的敘事中,影片呈現的是一種自然流暢,朴實平順的連續蒙太奇方式。沿著某一個人物的情節線索,按照事件的邏輯發展順序,有節奏地進行連續敘事。
在羅拉奔跑的過程中,羅拉、曼尼、羅拉的父親,這三條線索是同時發展並列表現,分頭敘述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羅拉借錢的這樣一個大框架之下。這種同時異地的平行蒙太奇的使用集中了這三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表現,大大加速了影片的節奏,有效地表現了拯救曼尼的緊張情緒。
另外,影片中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也被頻繁的使用,主要表現在羅拉、曼尼、鍾表三者的交互上。羅拉不停地奔跑是電影的主線索,這條線索同曼尼在等待羅拉的10分鍾內的行動以及廣場上鍾表的運行兩條線索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而三次奔跑中,主線索羅拉的發展往往對曼尼這條線索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可以說,這三條線索是相互依存的,但在最後仍會匯合在一起。這種敘事方式很容易引起懸念,造成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能夠有力地調動觀眾的情緒。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羅拉快跑》是以表現蒙太奇為大框架,架構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探索的世界。而在表述的過程中,導演採用了多種敘事蒙太奇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給了觀眾一個不一樣的導演眼中的羅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