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部紀錄片作品被稱作一部電影詩
是雁南飛。《雁南飛》缺襪是由Mosfilm公司於1957年10月12日推出的戰爭愛情類型影片,該片由伏游激蘇聯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執導,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西里·麥檜拉等主演。
該磨皮片講述了在戰爭時期,一對戀人被迫分離,女主人公薇羅尼卡被迫嫁人,後期離婚,繼續等待已經犧牲的戀人鮑里斯歸來的悲劇愛情故事。
Ⅱ 《雁南飛》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雁南飛》是1979年國產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
《歸心似箭》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李俊執導,斯琴高娃、趙爾康主演,於1979年上映。電影中的插曲由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演唱,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雁南飛》歌曲賞析
《雁南飛》全曲以終生不二大雁純情為基調一路展開,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樂曲在飛與歸的思緒中:坦露人的情感世界無奈和悲傷。戀人離別時心欲碎的情景使得愛情雙方刻骨鉻心,終身難忘。《雁南飛》一曲一經傳唱便成為音樂精典,它為時代人戀愛觀提供原始,本質的標本。從而識別出以錢擇偶錯誤的戀愛觀。
Ⅲ 蘇聯電影雁南飛專業分析
《雁南飛》是50年代蘇聯衛國戰爭電影的一次空前的成功,它的感染力首先來自劇中人物形象和生活描繪的真實性。影片改編自劇作家維克多.羅佐夫的舞台劇《永生的人》,作品塑造了鮑里斯這樣的心靈純潔勇敢無畏的戰士,但更多的筆墨則用於描寫薇羅尼卡這樣一個有著性格弱點的平凡的的姑娘,她在苦難中成長,在悲痛中理解生活的意義,她從個人的悲劇和痛苦中看到國家、民族的苦難,從而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結在一起。影片的主旋律是悲壯的,但結尾卻是光明而燦爛的:薇羅尼卡與迎接前方戰士的人們融在一起,一起走向未來的新的生活。
影片的感染力還在於那燦爛奪目的表現形式:《雁南飛》是蘇聯詩電影的最卓越的代表作之一。卡拉托佐夫是50年代詩電影的積極倡導者,他宣稱「真正的電影必須是詩電影」,但他所理解的詩電影藝術精神完全融匯在流暢的散文敘事段落之中。詩情畫意在影片中突出地表現在攝影技巧上--這就是當時蘇聯電影中出現的「情緒攝影」理論,亦即電影攝影不應是客觀記錄而應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攝影師烏魯謝夫斯基在「車站送行」、「鮑里斯犧牲」等段落中創造了情緒攝影的典範,「鮑里斯犧牲」這一段落更是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經典段落之一。
《雁南飛》的藝術感染力也離不開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扮演薇羅尼卡的塔吉揚娜.薩莫伊洛娃(後來出演《安娜.卡列尼那》)、扮演鮑里斯的阿列克謝. 巴塔洛夫(後來出演《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以及扮演鮑里斯父親的瓦西里.梅尓庫里耶夫(1954年曾出演卡拉托佐夫的另一作品《忠實的朋友》),這些蘇聯表演藝術家的完美演出為《雁南飛》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Ⅳ 20世紀60年代在蘇聯流行的詩人被稱為什麼
1、背景
1953年斯大林去世,蘇共十二大使蘇聯整個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革。
政治上,反對個人迷信,全盤否認斯大林;政策上,對外開放,電影工作者和觀眾大量接觸了西方電影文化,豐富了電影創作的表現手段;電影創作上,過去神化領袖的做法受到批判;文藝創作上,「無沖突論」等許多清規戒律開始打破,主張表現生活中真實的矛盾和沖突,反對粉飾現實。
2、概況
五六十年代,蘇聯影片產量急劇增長。電影創作發生的最明顯變化,是從50年代中期開始,普通人開始成為銀幕的主人公。過去那種人為製造的超人式、完美無缺的理想主人公消失了,代之以廣大觀眾在生活中隨時可見的的熟悉人物。電影創作在體裁和樣式上也首跡有了突破,出現了各種風格、類型的影片。觀眾人次也大量增加。在1958-1962年之間,出現了75名青年導演,涌現了一批在思想內容、主題表達、特別是電影語言方面與傳統電影不盡相同的影片。新生力量推動了前蘇聯電影藝術走向變革。
3、「詩電影」代表導演及作品
(1)格▪丘赫萊依
其處女作《第四十一》成為這次新電影運動的始作俑者。影片突破創作「禁區」,由一般的表現戰爭中的政治對壘,深化到戰爭中人性以及人性受到環境制約和影響的問題。在電影語言運用上,他與著名攝影師謝▪烏魯謝夫斯基密切合作,極富創造性和表現力。
烏魯謝夫斯基還拍攝過《鄉村女教師》、《雁南飛》等,他對蘇聯「詩電影」學派和蘇聯電影攝影學派的形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2)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是50年代前蘇聯詩電影的倡導者,《雁南飛》是50-60年代前蘇聯是電影流派的代表作品之一。這一時期的詩電影不同於默片時代通過鏡頭剪輯組接來實現蒙太奇隱喻和象徵等詩意效果,而是在總體構思上追求一種詩意的境界,通過一系列「情緒段落」,使人在情感共鳴的同時,體味其中的理性內涵。
《雁南飛》的攝影師也是烏魯謝夫斯基,他的攝影手法體現了50-60年代在前蘇聯電影中出現的「情緒攝影」理論,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深刻地打動了觀眾。影片中運用的移動攝影手法造成了震懾人心的效果。
(3)謝爾蓋▪帕拉讓諾夫
謝爾蓋▪帕拉讓諾夫也是前蘇聯「詩電影」風格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手法深受20年代烏克蘭電影大師杜甫仁科的影響。其代表作《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在構思、結構和詩學上與傳統電影幾乎沒有共同之處,被認為在前蘇聯電影史上掀起了一場「美學革命」。影片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敘事結構,在造型處理上強調繪畫性和隱喻性。片中的烏克蘭古老元素細膩執著地描繪著遠古風情和大自然的詩意節奏。
4、「思想電影」代表導演及作品
(1)羅姆
其早期作品《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政治功利色彩,旁坦進入60年代後,他深感自己創作手法「陳舊」了,於是沉默數載,推出了風格迥異、銳意創新的《一年中的九天》和《普通的法西斯》,成為開思想之先河的導演。
(2)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
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是60年代者啟並蘇聯電影節涌現出的一位最具有獨創風格的青年導演,被稱為「銀幕詩人」。作品有《壓路機和小提琴》、《伊凡的童年》、《安德烈▪魯勃廖夫》、《太陽系》、《鏡子》、《潛行者》、《懷鄉》、《犧牲》。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雖然少,但是對「詩電影」、「哲理電影」、「作者電影」傳統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認為是六七十年代前蘇聯、乃至世界影壇最重要的電影藝術家之一。
(3)格布里羅維奇
格布里羅維奇是前蘇聯著名的電影劇作家,代表作有《瑪申卡》、《但丁街兇殺案》、《共產黨員》、《列寧的故事》、《列寧在波蘭》、《奇怪的女人》、《列寧在巴黎》等,他的劇本被搬上銀幕後深受好評。他對電影劇作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在60年代就提出「思想電影」與哲學電影的理論,主張電影應該表現作者對重大問題的看法,提出問題,引起觀眾思考;在創作中應該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和語言的表現力。
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是20世紀60年代su聯出現的一位最具獨創風格的青年導演,被稱為「銀幕詩人」
Ⅳ 雁南飛表達什麼情感
雁南飛主要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雁南飛是1979年國產電影電影《歸心似箭》中的插曲,歌曲以情動人,旋律優美,讓很多人聽了以後,流連忘返;念念不忘。
歌曲是由歌詞和曲譜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表現形式。詞曲一一對應。歌曲的創作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先有文辭後據以譜寫樂章,一曲專為一詞而作,只為一詞所用;二是先曲後詞,依聲填詞,三是通過已有曲或詞重新譜寫詞曲,屬於另類的翻唱。而唱法又分為一人獨唱,多人齊唱,多人多聲部重唱、對唱、聯唱、領唱、齊唱或合唱。
(5)雁南飛屬於哪個電影流派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79年,由斯琴高娃主演的電影《歸心似箭》拍攝完成,可是李俊導演總覺得最後幾個畫面顯得有點空,感覺應該加上一首抒情的歌曲。李俊導演反復琢磨,想出幾句詞「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之後又請著名作曲家李偉才譜曲,才形成了這首《雁南飛》。
Ⅵ 1957年前蘇聯黑白電影~The Cranes are Flying雁南飛
又是一部悲劇。開頭是美好的,熱戀中的年輕美女帥哥,很爽心悅目的開頭情景。
戰爭是殘酷的,一夜間就家園破損,妻離子散。
概述本部電影講述身處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一對熱戀中男女青年的悲情愛情故事。薇羅尼卡(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 Tatyana Samojlova飾)和鮑里斯(阿勒克塞·巴塔洛夫 Aleksey Batalov飾)本是沉浸在甜蜜熱戀中的幸福情侶,可隨著戰爭的爆發,這一切的美好即將破滅。鮑里斯參軍,薇羅尼卡的父母在敵機的轟炸中雙亡,悲痛欲絕的她只能寄宿在鮑里斯父親的家中。鮑里斯的表弟馬爾克趁機佔有了她,薇羅尼卡受到眾人指責。雙重打擊下的薇羅尼卡本想一死了之,可心中仍苦苦等待著鮑里斯的歸來。當得知鮑里斯犧牲的消息後,薇羅尼卡徹底絕望了。戰爭結束賀灶敏,當所有人都在慶祝勝利的時候,薇羅尼卡也雙手捧著鮮花來到廣辯並場上。這時,一行大雁在空中飛禪枝過,就像當初的美好時光一樣。 本片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世界影壇。《雁南飛》以其絕美的光影對比,絕佳的鏡頭運用,一舉榮獲195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和1958年戛納電影節攝影大獎。
Ⅶ 雁南飛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雁南飛是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
雁南飛,是1979年國產電影電影《歸心似箭》中的插曲,由李俊填詞,李偉才譜曲,原唱人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後經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擴大 其影響紅遍大江南北。歌曲以情動人,旋律優美。後來有很多人唱過,比如朱逢博、刀郞等。
雁南飛的創作背景:
1979年,由斯琴高娃主演的電影《歸心似箭》拍攝完成,可是李俊導演總覺得最後幾個畫面顯得有點空,感覺應該加上一首抒情的歌曲。
李俊導演反復琢磨,想出幾句詞「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之後又請著名作曲家李偉才譜曲,才形成了這首《雁南飛》。
Ⅷ 為什麼《雁南飛》被稱為「詩電影」
影片《雁南飛》的導演是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他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50年代詩電影的倡導者,講究運用「情緒攝影」的理論,用強烈的情緒色彩來感染觀眾,在影片總體風格上追求詩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代表作《雁南飛》贏得戛納影展的金棕櫚獎,也為他帶來世界性聲譽,後來的《未寄出的信》和《我是古巴》延續了他抒情式詩化風格。
《雁南飛》的風格就像一首詩,是詩電影的典型代表作。因此被人們稱為「詩電影」。
這部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松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彩。在拍攝中採用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回腸盪氣。
這部電影干凈,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的表述,除了最後一段演講,全片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故事,等待未婚夫的女人琵琶別抱,又各種思念和想像自己應得的那份「幸福」。
這部電影:美麗的長鏡頭,對光影的細膩處理、水面的倒影以及樹林的意象。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Ⅸ 求這部前蘇聯電影的名字
雁南飛
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松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彩。在拍攝中採用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回腸盪氣。影片獲戛納影展金棕櫚獎。
導 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上映時間
1958年
Veronika
(as
T.
Samojlova)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Boris阿勒克塞·巴塔洛夫Fyodor
Ivanovich
(as
V.
Merkuryev)Vasili
Merkuryev
薇羅尼卡和鮑里斯是一對處於熱戀中的年輕人。他們幸福而甜蜜地約會著。可是有一天戰爭爆發了。鮑里斯
主動參軍要到前線作戰。臨行之前,兩個人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在一次次敵機的狂轟爛炸中,薇羅尼卡的家被炮彈夷為平地,父母雙亡。她只有寄宿在鮑里斯父親的家中。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至親的她悲痛欲絕,終於抵擋不住鮑里斯的表弟馬爾克的誘騙,失身於他。這樣一來,人們都指責她的行為。對生活已經失去熱忱的薇羅尼卡一下子從開朗活潑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整天鬱郁寡歡的少婦。但她還依然執著地等待著鮑里斯的平安歸來。但是,鮑里斯在戰爭剛開始就不幸遇難了。終於戰爭結束了,當所有人都在慶祝勝利的時候,薇羅尼卡也雙手捧著鮮花來到廣場上。此時,天空中一行大雁飛過,薇羅尼卡不禁想起了從前和鮑里斯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屬於蘇聯的浪漫經典
其實單從電影的藍本來看,拍攝於1957年的《雁南飛》在今日看來並沒有太多的驚艷之處,但不得不說詩意的鏡頭賦予了這部前蘇聯時期的愛情電影以唯美的浪漫,而蒙太奇的手法更是在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之手被運用的出神入畫,於此中這部作品並沒有同很多的前蘇聯時期的作品那樣去營造戰爭,而是透過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將「大雁南飛」巧妙的形成了電影的雙重隱喻,將這場哀婉動人的愛情悲劇化作了一把反戰最好的利器。
Ⅹ 雁南飛是什麼電影
《雁南飛》是蘇聯二戰後戰爭題材影片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作品。作為戰爭題材,影片在表現戰爭與人的悲劇命運的重大命題上,導演選取了一個全新的表現對象,獨特的視角和抒情詩式的表現手法。因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情歡迎和各國影評家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