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樂至維多利亞電影院有哪些電影今天
樂至維多利亞電影院有哪些電影
3月4日上映8部 - 共16場
今天3月4日
新年行動
導演:法拉·可汗主演:沙魯克·罕 迪皮卡·帕度柯妮
時長:124 分鍾類型:劇情/愛情/動作/喜劇
超能陸戰隊
導演:唐·霍爾主演:瑞恩·波特 斯科特·埃德希特
時長:102 分鍾類型:動畫/動作/冒險/喜劇..
鍾馗伏魔:雪妖魔靈
導演:鮑德熹主演:陳坤 李冰冰
時長:118 min類型:奇幻/劇情/動作
澳門風雲25.8
導演:王晶主演:周潤發 張家輝
時長:110 分鍾類型:動作/劇情
狼圖騰
導演:讓-雅克·阿諾主演:馮紹峰 竇驍
時長:121 分鍾類型:劇情/冒險
天將雄師
導演:李仁港主演:成龍 約翰·庫薩克
時長:125 分鍾類型:動作/冒險/劇情
吉星高照2015
導演:晴朗主演:曾志偉 王祖藍
時長:86 分鍾類型:喜劇
沖上雲霄
導演:葉偉信主演:古天樂 吳鎮宇
時長:100 分鍾類型:劇情
具體情況以影院現場為准!
Ⅱ 簡陽機場什麼時候開建,在什麼地方
簡陽機場動工於2014年12月。
2015年02月13日成都第二機場已正式定名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該機場位於天府新區簡陽市蘆葭鎮,距成都市中心51.5公里,總投資692.63億元。
從成都市區到成都第二機場 只要30分鍾
成都新機場獲批後,前往位於資陽市蘆葭鎮的成都新機場,未來市民將有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三種出行選擇,實現成都中心城區、天府新區至新機場30分鍾左右可達的目標。
一條機場高速
從成都市中心城區出發,經新機場至資陽市,其中成都段將採取雙向八車道設計,將與成都已有及在建高速公路共同形成高效暢達的「三環十三射」高速公路網路。
兩條城際鐵路
成都將規劃建設天府新站經新機場至資陽的城際客運鐵路、新機場至自貢城際客運鐵路,並與許多已建成或在建的鐵路網線進行有效銜接。
三條軌道交通線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方面,將規劃建設成都南站、雙流機場以及成都東站通過天府新站至新機場的軌道交通路線,即規劃18號線,由成都南站引出,接入天府新站;規劃19號線,由雙流機場引出,接入天府新站;規劃20號線,由成都東站引出,接入天府新站;再通過規劃的天府新站至新機場軌道交通快線到達目的地。
Ⅲ 樂至電影院關門了嗎
沒有。
電影院現在還在營業,一共有兩家,一個是在樂至縣公園路與商業街交叉口東50米,營業時間:10:00-23:00。另一家是新開叫中影國際電影城,地址在帥鄉大道天怡庄園二樓。影院支持網上訂票或線下購買。
樂至縣,別名帥鄉,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地處沱江和涪江分水嶺、成渝直線黃金分割點上,隸屬資陽市管轄,與雁江區、安岳縣,遂寧安居區、大英縣,德陽中江縣,成都金堂縣、簡陽市接壤。樂至縣幅員面積1424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18個鎮、1個鄉(2021年3月11日)。常住人口為490573人。
Ⅳ 樂至縣哪裡有好耍的
1、樂至和平塔
和平塔雄偉壯觀,上、下九層,高27米,層層門窗,內塑佛像亂穗,微風拂過,鍾聲繚繞,給人以遐想。
馬鑼卧佛像長10.5米,頭長2.1米,頭戴螺髻,鼻樑略高,臉部渾圓,雙眸微合,嘴唇輕閉,面容安詳端莊,神態怡然,表現出釋迦牟尼遷化時大度超然的神情。
Ⅳ 雲邊有個小賣部電影在哪裡看
雲邊小賣部的人應該到雲邊地方的電影劇場看電影的。
Ⅵ 資陽市有什麼好耍的地方
資陽本來就不大,步行都能逛遍市區比較繁華的地段。可以從和平路出發,把周邊幾條街都逛一遍(大概也就花一個小時)。然後可以坐公車或打車到沱江新城逛逛,公交車就只有幾路,非常好乘坐,隨便找個站牌就行。打車也不貴,最多十幾塊。其他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玩的地爛彎方了,東岳山鳳嶺公園其實沒什麼好逛的,就是一些茶館打麻將。還有個不大不小的寺廟,不感興趣大可不用去了。
推薦幾個吃東西的地方,一個是橋亭子的小吃,晚上的時候很多,白天都沒擺出來。那裡好幾家燒烤都不錯的。如果要吃滾旅點家常菜就到原資陽中學門口的康師傅,價格不貴味道不錯。
Ps:在資陽只要不出市區,都可以用人力三輪車代替步行大歷凳。價格2-3元。
希望你玩得愉快。
Ⅶ 樂至縣維多利亞電影院什麼時候放捉妖記
樂至 資陽的???
Ⅷ 什麼是早戀啊,有沒有一個定義!
早戀是最常見的社會現象之一。早戀的種種弊端也令老師、家長驚心動魄,百般煩惱。
師生戀是最為麻煩的早戀行為之一。如果老師檢點,那還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處理不當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青春期「躁動」與早戀
在我看來,早戀並不是真正的戀愛。
僅僅是青春期的萌動。其感覺大多不切實際。
早戀往往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
戀愛何為早晚,一直是爭議性較大的問題。
二十年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竟是少數。
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只有那種有相互好感,再點破窗戶紙的才發展成為早戀戀人。
把握好分寸,不輕易越界,這對自控能力還欠缺的青少年還是較高要求,不容易做到。所以對早戀的孩子做出適當的限制還是應該的。
早戀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和發展都不成熟的情況下,過早地談情說愛,建立戀愛關系。
早戀並沒有一個嚴格統一的年齡界限。各個國家的情況更是不一樣。不過一般習慣於將11~17歲男女之間的依戀之情,稱之為早戀。
西方社會,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親吻、擁抱,甚至發生性行為或導致少女懷孕,對此他們往往不以為然,受不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在我國舊社會,大都是父母包辦婚姻,雖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稱為早婚、早育,談不到早戀。我認為,早戀的說法是和法律規定及社會道德贊許的結婚年齡相比較而確立的。與結婚年齡相比過早戀愛,才是早戀。
早戀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基礎上性心理發展的顯著暴露,是性心理轉化為性行為的實踐,隨之帶來的問題是比較多的,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特別是對以後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對少女更為明顯突出。由於早戀得不到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認可,壓力、阻力、和自身道德沖突都非常大,使人注意力分散,過多糾纏於煩惱、痛苦,會在青春發育期這一高速生長發育的時期改變發展方向,影響一個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參考資料:
中學生早戀令人堪憂北京橋墩上寫滿「愛」的表白http://www.sina.com.cn2001/06/1410:16北京日報
昨天,記者路過鍾樓北橋下面護城河的一座橋下,大吃一驚,十來個橋墩上寫滿了「愛」的自白。有的指名道姓連寫三遍「我愛你」,更有大段大段山盟海誓的。如此直白,如此公開,讓人感覺寫作者的情感像護城河中的水一瀉百里,痛快淋漓地傾訴了心裡話。過路的一位大媽說:「好幾個都是穿7�鬧醒��吹模�銥吹攪恕!痹謖庾�胖芪В�肥滌興奈逅�嶄吆橢案摺?
前天晚上9時半,一對搞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年夫婦走下燈光暗淡的西單地下通道。在牆根兒看見一對對中學生模樣的少男少女摟摟抱抱,沉浸在「愛」河裡。他們打電話給記者,道出了擔憂:這些孩子呆的時間過晚,碰到壞人怎麼辦;呆得時間過長,萬一剋制不住出了事兒怎麼辦。
還有電影院里一對對的中學生,地鐵里的一對對中學生,公園里的一對對中學生,或是隱蔽,或是公開,其兩「情」綿綿的情景,京城市民越來越不陌生,而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擔憂也與日俱增。在大量的采訪中,記者發現,這種擔憂不是封建傳統觀念支配下的看不慣,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責任感使然。
曾經擔任郝老師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主管的范麗華老師作過一項調查,今年全國十二三歲女孩懷孕生下孩子的已有多例。本市某重點中學3個男生與班裡一個女生連續發生多次性關系,結果3個男生都染上了疥瘡。本市某婦產醫院統計,近三四年來,到醫院做人工流產和早孕葯物流產的,未婚女青年佔45%,其中13歲至18歲的少女佔了六分之一。少管所里的女少年犯中,賣淫、性犯罪的佔45%。根據熱線的了解,女生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上當受騙並遭到性傷害的人數逐年遞增。
許多教育專家指出,中學生早戀問題無論有多少爭議,管保擱在哪個父母身上哪個父母都不願意,擱在哪個學校身上哪個學校都感到不光彩。未成年的孩子過早沉溺於自己也分不清的戀情或友情中,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身心疲憊,前程耽擱,是一生的不幸。社會各界對中學生早戀問題,應旗幟鮮明地反對並正面加以引導。(本報記者戚海燕)
早戀易得精神疾患
http://living.sina.com.cn2001年06月13日10:19生活時報 俗語說「危險的17歲」,但實際上青少年的危險年齡比我們想像的更早。美國科研人員的研究顯示,在17歲前便談情說愛的少年人,由於無法應付初戀帶來的情緒困擾,將為日後患上精神疾患埋下伏線。
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及北卡羅萊納大學一些社會學者聯合進行的研究指出,不論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戀愛對象,還是自我陶醉地迷戀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為不懂得處理這段感情而導致日後出現憂鬱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
這項歷時4年的研究發現,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關系所傷。研究顯示,感情糾葛使女孩子發展成憂鬱症的機會增加了三分之一。這一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為何在美國和英國,年輕女子患上憂鬱症的機會是年輕男子的兩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則比女孩子有更多轉向犯罪及酗酒的機會。
研究同時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傷害並不是因為女孩子對男女之事較感興趣,事實上,女孩子對男女感情的興趣比男孩子少。
專家發現,一個有感情煩惱的青少年,注意力會不集中,學習成績及跟家人的關系也會變差。(劉儀)
父母老師「圍堵」早戀女生http://www.sina.com.cn2001年04月24日15:09生活日報
專家:應積極疏導本報青島4月23日訊某校一名初一女生喜歡上鄰班的男生,便給他寫了封情書。這件事被學校老師和家長知道了,兩方都要她交出情書,禁止和這名男生來往。
女生說:「我知道現在談戀愛有些早,可是我覺得自己也不是小孩子了,對待感情我自己會處理的,可老師和父母極力地反對,並且要求我交出情書,我認為這是干涉我的自由,侵犯我的隱私。我很矛盾。」
而父母對孩子早戀表現出強烈反對意見。他們說,現在的孩子那麼小就懂這個,真不是好事,如果家長不管,只會害了她。在對待孩子自尊心、隱私問題上,父母認為,孩子還小,看不清楚一些事,需要家長管。
專家認為,初中女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和異性交往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對待早戀,家長和老師應疏導而不是堵,越堵越容易引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逆反心理。作為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要粗暴地指責和干涉。(廖衛華)
少戴「早戀」帽http://www.sina.com.cn2001年02月27日15:36新民晚報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異性吸引,父母謂之「早戀」,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孩子花費精力影響學習;把握不住自己,偷吃禁果,誤入歧途……緊張焦慮的心情不難理解,但重要的是必須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
孩子步入青春期,由於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性意識在朦朧中產生,性開始趨於成熟,對異性逐步感興趣,不時產生一股與異性親近的渴望和需求;並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把日記藏得嚴嚴的,偷偷看起愛情小說,有的甚至給異性同學遞字條寫「情書」「約會」。這些都是正常的異性吸引,根本不是事實上的愛情。這種愛的特點是朦朧的,但可以理解;是稚嫩的,但經不起打擊;是一時的盲目沖動,但值得提醒和引導,否則會因年幼無知而做出錯事或蠢事。對於「早戀」這個高度敏感、復雜的問題,作為父母應採取哪些態度和方法呢?這里提幾條建議供家長參考。
1、轉變觀念。不要把這種純潔異性友情視為「早戀」,要設身處地去體驗他們的內心世界,體貼他們的需要,適時適度給他們介紹一些性知識,使其由朦朧產生的神秘感、好奇感逐漸消退。
2、尊重理解。允許和鼓勵孩子與異性的正常交往。尊重他們的隱私,不要私拆他們的信件及偷看日記。要加強溝通,經常與他們交心,做孩子值得信賴的朋友。
3、科學指導。對孩子的盲目沖動心理,要給予指出。有針對性地傳授科學知識,指導其正常交往。幫助他們理智地超越情感,培育高尚情操。
4、豐富生活。以豐富多彩的生活充實家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家中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感到溫馨。
5、平靜對待。一旦孩子真正嘗試「早戀」,也應控制感情,切不要指責和辱罵。關鍵是不可激怒孩子,使其逆反。處於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孩子格外需要正向情感,父母應該和風細雨,幫助調整心態,輕松愉快地度過青春期。(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咨詢中心心理顧問楊麗華)
少女早戀夜宿男家母親急煞上門討人http://www.sina.com.cn2001年02月19日13:12南方網
本報訊(記者關春瑜)日前,一位家住廣州市天河區的母親劉氏,向記者傾訴:她14歲大正在讀初中的女兒小晴今年1月20日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少女早戀棄學同居男方父母縱容兒子
據了解,小晴在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和18歲的中專生張某談上了戀愛,從此學習成績一路下降,父母、老師怎麼勸也不聽。到去年,小晴經常到張家過夜,父母說她幾句,她就離家出走,念了兩年初中,便離家出走了四五回。劉氏曾到男方家裡去過,想勸張家的父母不要留她女兒小晴在他們家裡過夜,但張家父母不答應,說:「我們家的孩子雖然中專畢業至今還沒找到工作,但其他方面還是很不錯的,你女兒跟著他沒錯。我們家能培養出個中專生,教育水平不會差,你女兒在這里過不是更好嗎?」無奈的劉氏向派出所求助,在派出所的干預下,張某寫下了今後不再讓小晴在家中過夜的保證書。但劉氏沒想到,1月20日女兒又突然離家出走了。
劉氏在女兒出走後第二天曾致電張家,發現女兒單獨留宿在張家,可是劉氏找派出所協助前來尋找時,小晴已不知躲到哪裡去了。現在小晴離家已經一個多月了,還是毫無音訊。
沒有朋友孤獨寂寞小晴難耐離家出走
劉氏掏出她女兒放在家中的書信,記者看到小晴在信中表現得非常壓抑,她一方面感到學習的壓力太重,怕考不上高中,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很寂寞,沒有朋友、沒有自由、沒有快樂。小晴說,她在中學曾經有一個較好的朋友叫亭亭,但老師們、家長們都說她是個壞女孩,不許她與亭亭玩,但是當小晴和一些好同學玩時,老師又叫那些好同學不要和小晴玩,小晴覺得很難受。小晴覺得亭亭並不是壞人,完全有可能做一個好同學,但是她還是聽長輩的話與亭亭分手了,從此就非常寂寞。
在學校沒有朋友,在家裡又天天惹父母生氣,這是小晴出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小晴寫給張某的情人卡上,有著這么一行字:「老公:不管有多困難,我永遠愛著你,一生相伴,不離不棄……」
出走事件時常發生家庭社會如何面對
其實,像小晴這樣的事情,在大家的身邊都時有所聞。婦聯有關人士表示,母女兩代人在不同時代成長起來,觀念會有較大差別。如今四五十歲的一代人受艱苦樸素等觀念教育多,在兩性關系的觀念上,是在沉重的道德輿論束縛中成長起來的,可是現在,同居、包二奶等情況比比皆是,再加上色情文化的影響,青少年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出現同居等超乎其年齡段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指導。(南方都市報)
評論:鼓勵競爭固然好,但又何必把早戀扯進去http://e.sina.com.cn2001/01/1109:53中國青年報
據北京的媒體報道,在一些「新潮」家長中出現了一種「新型」育兒觀念。上中學的兒子握住人家女生的手不肯放開,老師向家長反映,家長卻說:「這事我們早就知道,不是大事。如今的社會處處講競爭,工作、戀愛……孩子現在不鍛煉,將來要落後的。」還有的家長說:「現在流行的就是能掙會花,講實力、競爭意識,教孩子『孔融讓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實,就舊而又舊的育兒觀念而言,能教孩子孔融讓梨的家長,也是少數。更常見的,是家長教育子女在外面學得厲害一些,「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常聽家長這樣「啟發」孩子:「他打你,你就不能打他?」「你沒長手?」這樣的教育,使孩子從小就對「手」的功能有了深刻認識。這就像《動物世界》里的獵豹教給幼豹防衛和捕食的能力,以免孩子被傷害和餓肚子,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並無不妥。但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養成了打人的習慣,到了社會上,就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或者因不守社會的規范和法度而早早地進了班房,或者因天怒人怨而招致無謂的傷害,因而這種方法也從來為善於教育子女的家長所不取。
鼓勵子女早戀,固然不同於鼓勵孩子打人。但為什麼要把早戀扯到競爭上去,莫非戀愛的問題,也要從娃娃抓起,長大了就來不及了?抑或人的戀愛過程,也像《動物世界》里的雄性動物那樣,須經過一番激烈的爭斗,才能取得與雌性動物交配的權利,從而繁衍出優良的後代?食色性也,戀愛本來是一種源於人性的需要,作為一種能力,和說外語不一樣,不一定要從小鍛煉,及早開發。「戀愛」之於動物是一種本能,而人生在世則不能完全憑本能行事。也許在「新潮」家長看來,這便是社會對人性的「扭曲」,為了把這「扭曲」的東西再扭曲過來,「回歸」所謂「人性」,就有必要鼓勵孩子早戀。看來「新潮」家長在這上面的教育還是很見成效的,所以,孩子便不顧學校的規矩以及老師和同學們的態度,也不管充任其女朋友的同學是否「漲紅著臉,神態不自然」,而緊緊地拉著人家的手不放。在不守社會規范方面,鼓勵孩子早戀和鼓勵孩子打人是相通的。在這個意義上,所謂「新潮」家長,所謂「新型」育兒觀念,其實都是古已有之。高衙內在戀愛方面大約是很有點「競爭」意識的,如果有人研究一下高俅的育兒觀念,說不定還可供今天的「新潮」家長們借鑒呢。
當今時代的確不能沒有競爭意識。競爭,當然是為了獲勝,但並不是只要什麼都去「爭」,就能在競爭中勝出的。競爭要有本領,即競爭能力,其中有智商還有情商。智,就包括知進知退,知爭知讓,只知進不知退,只知爭不知讓,都不可謂之智。情商還包括自製力,缺乏自製力就不能說情商多高。在《動物世界》里,連禿鷲都知道獅子吃完了它再吃,這就需要剋制自己,只不過這種克制是一種本能。當今社會誘惑那麼多,如果一說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就讓孩子一味去「爭」,在工作上爭,在戀愛上爭,而把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忘得一干二凈,那麼,缺乏自製力的孩子,在毒品面前,在艾滋病面前,同樣會缺乏自製力。況且,競爭的勝負不是一廂情願,能在競爭中獲勝固然好,不能獲勝怎麼辦,難道就不活了?這肯定不是「新潮」家長的初衷。(韓湖)
17歲少年早戀受阻為報復父母竟勒死13歲親兄弟http://www.sina.com.cn2001年02月22日08:14天府早報
本報訊實習記者建兵記者在樂至縣法院獲悉:英俊的17歲少年劉力情竇初開,開始早戀,遭到父母的堅決反對,為報復父母,他竟用電線將自己13歲的親弟弟勒死,近日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少年被殺
審理查明:2000年8月12日下午,樂至縣公安局接報:民勝村13歲的劉亮被人勒死於自家柴堆中。幹警火速趕到現場:只見劉亮平躺於柴堆上,脖子上還掛著書包,臉色鐵青,嘴唇青紫。法醫鑒定:劉亮系生前遭受他人勒系頸部窒息而亡。
有群眾反映:8月12日中午,劉亮是和他哥哥劉力一同回家的,但案發後已不見了蹤影。
早戀生禍
經多方查找,終於在樂至縣城找到了劉力,他的陳述令人瞠目結舌。劉力的父親是個體司機,母親在城裡經商,劉力一輟學就隨父親學開車。兄弟劉亮是小學五年級學生。
去年6月的一天下午,劉力在運貨中邂逅了少女小雯,二人一見鍾情,墜入情網。6月底,在小雯的邀請下劉力在小雯家玩了一天,誰知被父母知道後大發雷霆,堅決反對二人來往。一是因為兒子太年輕,二是因為小雯家經濟差,負擔太重。但劉力對父母的反對置之不理,仍與小雯往來。7月11日劉力因此還挨了父親幾耳光,可他依舊與小雯來往。
7月23日,小雯找到劉力說:「劉力,我從心裡愛你,但你父母卻堅決反對,我們還是分手吧�」劉力激動地說:「沒有誰能阻止我們來往,因為我們是真心的�」小雯雖十分感動,但想到劉力為了自己遭受父母的打罵,便執意要去成都打工。劉力知道小雯是故意逃避自己,為了表明真心,趁小雯不備深深地將自己的手腕割了一刀,鮮血流出來。小雯大驚失色。二人抱頭痛哭。
7月28日,劉力的父母發現他還在與小雯來往,又打了他一頓,並稱:若不及時與小雯斷絕來往,這個家就是弟弟劉亮一人的,沒劉力的份。父母的話深深地刺痛了劉力,逆反和報復心理滋生出來的仇恨,他暗下決心殺死弟弟,報復無情的父母,讓他們也嘗嘗失去心愛人的滋味。
罪惡行徑
8月12日,弟弟劉亮在縣城玩了一天,父母叫劉力將劉亮送回家中去。回家後,劉力偷偷准備好了一根銅芯線,趁著弟弟劉亮彎腰拆被子之時,將他死死勒住,見弟弟斷了氣,才將屍體移至柴堆上,將書包掛在其脖子上。事後離家而去。
作案後,劉力想把此事告訴小雯,但又怕嚇著她,他找到小雯,將脖子上的玉佩解下來送給了小雯,然後一言不發轉身而去……
近日,樂至縣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劉力有期徒刑15年,法官向記者介紹說:這是因為劉力尚不夠18歲的法定成人年齡緣故,不然將給予更嚴厲的懲罰。劉力的父母為自己的不良教育方法追悔莫及。�文中未成年人為化名。
新潮家長支持子女早戀高消費讓人擔憂http://www.sina.com.cn2001年01月15日17:48羊城晚報
本報訊同意孩子早戀、支持孩子高消費……對於廣州不斷出現的新潮家長的教育觀念,眾多資深中學教師表示擔憂。老師們指出:現在很多孩子吃苦耐勞性差、不懂得節儉和謙讓、沒有責任心,這與一些家長的「新潮」觀念有很大關系。
位於廣州五山的某中學老師告訴記者:在一次課外勞動中,他看見一個男生緊緊握住一個女生的手,女生漲紅著臉,神態不自然。在老師的詢問下,該男生神態自若地辯解:「幹嘛大驚小怪,又不是大事。」老師立即打電話給雙方家長,出人意料的是男孩母親告訴老師:「這事我們早就知道,不是大事,如今的社會處處講競爭。工作、戀愛……孩子現在不鍛煉,將來要落後的。」
無獨有偶,天河一中學不久前發生了失竊案,學生上報丟失的財物之多讓老師們大吃一驚:有學生丟了500元的現金,有的學生丟失了價值幾百元的消費卡,而這些都是父母給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有檔次」的消費,免得落後潮流。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早日接觸現代化通訊,乾脆給讀中學的孩子配備了手機、尋呼機。一些家長直言不諱地告訴老師:「現在是講實力、講競爭意識的時代,弱肉強食,教孩子『孔融讓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華南師大教育系的輔導員認為,謙讓、節儉、責任心、吃苦耐勞是我國傳統的美德,就是在美國現代家庭中,孩子也要靠自己打工掙零花錢。在對孩子個人修養和美德教育中,國內某些「新型」家長是否該反思缺了點兒什麼?文/郭佩霖
走近「獨身」--早戀的悲劇http://www.sina.com.cn2000年11月24日10:49沈陽晚報
年齡過了30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青春將離她而去,多情的上蒼會從此對她變得冷酷無情,她不再享受以往獲得的種種厚愛,紅顏玉肌逐漸褪色減澤,惡毒的皺紋也將趁火打劫般地爬上她的眼角額頭……那麼,對年齡過了30歲還沒有交上男朋友的女子來說,情況就更加不妙了。她們被迫走入大女行列,在婚戀問題上從此失去主動,就像被處理的商品一樣,讓人挑來揀去。
可是,亞男對此卻很木然。雖然她今年已過了30歲,卻仍就是形單影孤,獨來獨往。她是一家公司的檔案管理員。論工作條件不錯,論長相就更沒什麼說的了。她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小夥子們都圍前圍後地向她獻殷勤。可憐那些熱血男兒,對於他們的種種殷勤與暗示,亞男竟無動於衷。不久,他們便知趣地退下陣來,重復著狐狸那段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的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對她的婚姻問題感到著急,外人對她的閑言碎語也與日俱增。但不管父母如何著急,也不管別人怎樣說三道四,亞男始終是一副我自巋然不動的姿態。
原來,亞男遭受過初戀的打擊。那時她還很小,不足16歲。我們還是來靜靜地聽她的回憶———一個因早戀而受傷的靈魂的哭訴吧!
她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讀詩讀文,常常將自己沉湎於漫無邊際的幻想中。15歲那年,隨著她形體發生了凸凹變化,性意識也開始從朦朧中被喚醒,書中詩化了的男女之愛故事,時時激起她對異性的渴望。
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她被一個流氣男孩截住。那男孩糾纏著,非要跟她交朋友,並威脅她:「如果不答應,讓你沒好!」亞男被嚇得失魂落魄。就在這時,一位「俠士」彷彿從天而降,趕跑了那個流氣男孩。此時,亞男從驚嚇中清醒過來,被身邊的俠士感動得差點流出淚來。「都是同學,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俠士一臉真誠地說。同學?亞男仔細瞅瞅對方,認出他是比自己高一年級的同學。
當天晚上,她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白天發生的那一幕情景,翻來覆去地在眼前映現,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情感充溢胸中。於是,她從床上爬起來,將這一情感全部傾注在寫給俠士的信中。
第二天,亞男早早來到校門口等俠士。當他的身影出現後,她情不自禁地跑過去,用顫抖的手將信塞到他的手裡,然後頭也不回地跑進了教室。這一天,她的心緒很亂,課堂上老師講些啥她不知道,整個大腦完全被期待、焦慮的思緒所控制。可是一直等到放學,她也未接到對方的反應。她懷著憂傷、失落的心情往家獨行。走到昨天「出事」地方時,她的眼睛忽然一亮。原來,俠士早已站在那裡了。他們對視了一下,誰也沒有說話。亞男默默地跟在俠士的後面走著。他們來到公園僻靜處停住了。俠士用火辣辣的目光直視著亞男:「我愛你!」說著拉過她的手。此刻,似乎有股電流經手臂傳遞到心田,她感動地熱淚迸流,順勢撲到他的懷里……從此,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重復、加劇一次這種感覺,很快便偷食了禁果。
可嘆的是,亞男對俠士除了那次表現出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外,幾乎對他一無所知。有一天,她去俠士家,看見那次在路上糾纏她的那個男孩呆在那兒,她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和侮辱,像逃避瘟疫一樣,哭著離開了。愛情是什麼?從此,她的心靈深處似乎埋下了特別敏感的條件反射物,以致於一提到它就會有一種厭惡和恐懼的反應。
從記者采訪所得的資料分析來看,在絕大多數中學生的心裡,「愛情」實際上是一個不清晰、不穩定的幻影。他們往往是在青春期的沖動,或一些文藝作品影響下談「情」說「愛」的,既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又缺乏責任感。因此,早戀在他們的心目中投下的往往是陰影。
烏魯木齊四成中學生認可早戀http://www.sina.com.cn2000年11月06日21:04中新社網站
新疆新聞網烏魯木齊11月6日消息:日前,烏魯木齊市團委對中學生生活態度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頗耐人尋味。
對於中學生談戀愛這一敏感問題,都市報報道稱,有41%的學生認為應該或無所謂,這表明中學生談戀愛已經被近一半的學生認可。
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對校園治安狀況評價不高,認為校園中存在著不良幫派。
有關人士據此建議社會、教育機構和家庭,應結合有關知識從多方面加以引導,調整好中學生的心態,使他們對戀愛有個正確的認識,這樣也許更有利於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十四歲少女早戀自吞苦果(附圖)http://www.sina.com.cn2000年08月22日19:04北京晚報
左二為少女阿雲
14歲正是少女無憂無慮的年紀,可是眼前這位少女怎麼也難讓人想到如詩如畫的好年華。14歲的阿雲臉色蠟黃、目光呆滯,白色鏤花的衣服上沾著敷傷口的葯汁,十分顯眼。她拉起衣服,露出胸腹部的幾處刀傷,黑蜈蚣一樣的傷疤最長的有十幾厘米,其中一處還包著紗布,滲出黃色的膿汁。誰能想到這一切都是「愛情」所賜的呢?
「愛情」對他們太沉重
阿雲原籍廣西大花縣,自幼失去父母,失學在家。四年前,她隨養父母來到恩平市清灣鎮,養父母在清灣茶場做工。閑暇的時候,阿雲經常去鄰居阿金家看錄像,認識了阿金的弟弟阿發。
阿發也是廣西人,隨父母住在清灣茶場附近的另一個茶場,靠捕鳥為生,沒有固定的工作,經常到哥哥家玩。他比阿雲大3歲,因為和阿雲是老鄉,所以倆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夥伴。
自從阿雲認識阿發後,村人時常看見兩人在一起。十二三歲的阿雲生得又瘦又小,還完全是一個小女孩的樣子,村裡人對她和阿發的親密並不留意:這么小的孩子會懂得什麼愛情呢!有時候,村裡人在上沖河裡洗衣服,阿雲和阿發就在河裡洗澡游泳,在外人看來,兩個小孩子還真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阿發不時送些小東西給阿雲,這些不起眼的禮物,在初諳世事的小女孩阿雲的心中,卻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雲已經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當她還是和阿發一起到河裡洗澡游泳的時候,村裡人開始有些議論。這些議論令阿發感到十分不安,遂想用訂婚的辦法把阿雲留在自己身邊。
「訂婚」拴不住少女心
去年的一天,阿發把阿雲帶到自己家裡,並讓哥哥阿金到阿雲養父母家提親。阿金曾到過阿雲家三次,前兩次都被阿雲的養父母罵了出來,第三次阿金按家鄉風俗帶了400元禮金和其他禮品,並找了見證人來到阿雲家,阿雲的養父以阿雲年紀尚小,達不到法定結婚年齡為由拒絕,並說女兒婚事需要經過其伯父同意,而阿雲的伯父在廣
Ⅸ 歐美電影,9歲小男孩求得讓死去的母親復活一天相處溫馨時光,煮飯吃沖涼吹頭玩樂至晚目睹睏倦母親永遠不醒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慧》
本信息
中文名 人工智慧 片 名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年 代 2001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科幻/冒險 語 言 英語 漢語普通話 片 長 146 Mins
演職員表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裘德·洛 Jude Law .... Gigolo Joe 海利·喬·奧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 Prof. Hobby (the Visionary)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 Blue Mecha (voice)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 Specialist (voice) 克里斯·羅克 Chris Rock .... Comedian (voice) 阿德里安.格蘭尼 Adrian Grenier .... Teen in van 海利·喬·奧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David 亞當·亞里克斯·馬里 Adam Alexi-Malle .... Crowd member Jack Angel .... Teddy (voice) Clara Bellar .... FemMecha nanny Keith Campbell .... Roadworker 戴夫·切斯 Daveigh Chase .... Child singer Clark Gregg .... Supernerd 恩里克·克蘭東尼 Enrico Colantoni .... The Murderer 弗蘭西絲·奧康納 Frances O'Connor .... Monica Swinton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8月23日 美國 USA 2001年6月26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美國 USA 2001年6月28日......(Los Angeles, California)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6月29日 美國 USA 2001年6月29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夢工廠 [美國] Amblin Entertainment [美國] Stanley Kubrick Proctions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 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 [美國] (2001-2002) (Non-USA)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2001) (Germany)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阿根廷] (2001) (Argentin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日本] (2001) (Japan)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荷蘭] (200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VHS) Warner Roadshow (2001) (Greece) (theatrical) Warner Sogefilms A.I.E. [西班牙] (2001) (Spain)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2001) (USA) (theatrical)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2004) (UK)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BBC1) 夢工廠家庭娛樂 [美國] (2002) (USA) (DVD) Fox-Warner [瑞士] (2001) (Switzerland) (theatrical) Net5 [荷蘭] (2005) (Netherland 電影海報
s)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華納兄弟公司 (2001)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法國] (2001) (France) (theatrical)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2002) (Switzerland) (DVD) Warner Home Video (2002) (Netherlands) (DVD) (VHS)
劇情簡介
21世紀中期,由於氣候變暖,南北兩極冰蓋的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此時,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人類發明出來的用以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科技手段之一。 先進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不但擁有可以亂真的人類外表,而且還能像人類一樣感知自己的存在。大衛(海利·喬·奧斯蒙特)就是這樣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小機器人,他被一對人類父母所收養,有一個哥哥和一個貼身的夥伴——機器泰德熊。但這些並不能讓大衛滿足,他一直渴望著自己終有一天不再僅僅是個機器人。抱著對這個願望的執著,11歲的大衛踏上了漫長的心路歷程,跟隨在他身邊的,還有另一個善良的機器人喬(裘德·洛)。誰也不知道他們能否完成自己的心願,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凶吉難料的對復雜人性的追尋……
獲獎情況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tan Winsto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裘德·洛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電影歌曲/音樂 / Best Motion Picture Score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幕後製作
淵源——兩位大師的故事 由於《人工智慧》一片是斯皮爾伯格繼完成《侏羅紀公園》多年之後重拾科幻片的老本行,並且也是他在《第三類接觸》後又一次自編自導影片,所以該片製作的水準也就可想而知。 本片斥資1億美元,由華納、夢工廠和庫布里克製片公司合作出品,庫布里克的養子也擔任了本片的執行製片人。2000年8月17日,影片在位於加州的華納公司製片廠16號攝影棚開機(16號攝影棚是全世界最大的攝影棚,《完美風暴》一片就是在這里誕生的),整個拍攝過程中,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再一次大顯其能:工業光魔利用先進的「實時3D電腦游戲引擎」系統事先在電腦中製作了部分影片中的場景,使導演可以隨時根據拍攝需要選擇合適的背景並加入特殊效果;另外,嶄新的「On-Set Visualization」技術還可以實時地在拍攝時將演員和背景合成起來,並把合成的結果顯示到場景中,讓演員們不會因為對著藍色幕布演戲而不知所措。 看來對高科技手段樂此不疲的斯皮爾伯格這次可真是又過了一次特技癮——據小演員奧斯蒙特說,斯皮爾伯格叔叔很會給自己找樂子,《人》片拍攝過程中,攝影棚簡直就是他的一個大型游樂場。難怪我們總能在斯氏的影片中看到那麼多自己兒時的夢,其實這位大導演本身就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頑童。 宣傳——「欲擒故縱」的把戲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均保持了高度的保密性,再厲害的記者也無法打探到有關劇情或拍攝的任何細節。這種保密程度與當年的《女巫布萊爾》可有一拼,因而《人》片也就格外受到影迷們的關注,網路上各種與《人》沾邊的消息都成了電影愛好者們瘋狂追逐的對象——這也許正是影片製作者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吧?「欲擒故縱」的把戲比起花大把的銀子作宣傳來說,可劃算多了。 當然,保密歸保密,「欲擒故縱」還是不能完全替代影片宣傳的。《人》片的宣傳手法可以說也是很討巧的:在電影預告片的末尾,一句猶如謎語一般的話引起了影迷們的極大興趣,要想解開這個謎團,他們必須訪問一系列的網站,然後得到幾個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撥打這些電話號碼並且發信給那些神秘的地址,謎底——也就是《人》片的劇情——就會一點一點地呈現在你的眼前。這種宣傳方法正好投合了影迷們獵奇的心理,達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幕後 斯皮爾伯格繼承大師庫布里克遺志,拍攝了這部未來派的科幻史詩影片,裘迪勞和第六感小神童奧士文的機器人造型頗為神奇。 故事發生在二十一世紀,地球因溫室效應而令冰山溶化,許多沿海城市被水淹沒,人類只有依靠電腦的人工智慧來維持生命,同時人類也應用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作各種不同的用途。在其中的一個家庭,一對人類父母收養了小機器人大衛(凱利祖奧士文)作為他們的兒子,給他真人一樣的生活。而大衛在人類中長大,開始了一段非比尋常的心路歷程… 本片是導演監制於一身的斯皮爾伯格根據電影大師史丹利庫布里克生前所留下的八十頁劇本改編而成的。影片的故事有點兒象童話皮諾曹的現代科幻版,和2年前羅賓威廉斯的《兩百年人》(Bicentennial Man)也有幾分相似。而片名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就是人工智慧的意思,影片的全名也應該是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斯皮爾伯格自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後就一直在猶豫他的下一部作品,他手頭的計劃包括《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印第安納瓊斯第四集》(Indiana Jones 4)和《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等。但由於和他有20年交情的庫布里克於1999年突然去世,《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在無奈中帶著一絲遺憾成了大師的絕響,而大師生前最後一個計劃也就是本片《A.I.》暫時擱淺,這一突變使得斯皮爾伯格把本片列入了他的計劃之中。 斯皮爾伯格於去年初決定繼《侏羅紀公園》後再度挑戰科幻題材的影片,其中包括向老友致敬的這部《A.I.》和湯姆克魯斯期待多時的《少數派報告》,兩部影片到底誰先勝出一度成了影迷茶餘飯後的最佳話題。經過數度周折,斯皮爾伯格最終選擇了這部他從未嘗試過的未來派風格的科幻史詩影片《A.I.》。 人工智慧幕後揭秘 1999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因為心臟病突發而永遠的離開了他畢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引用一本雜志的話「我們對這個死去的偉大導師已經說的太多」。這個大師的一生之中,只拍了16部影片,卻部部都是驚世之作,從《2001年太空漫遊》到《發條橙》,他老人家的深度和對人類的諷刺實在是讓人佩服。「只有上帝和庫布里克才熱愛人類和詛咒人類——如今這一對老混蛋在天堂又他媽笑了。」 唯獨讓這位大師在天堂仍不得安心的,就是讓他花費了二十多年心血的《AI》,早在197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構思如何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了。靈感來源於1969年的一部短篇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小說描繪了一個失去關愛的機器男孩和他的玩具泰迪熊的故事。庫布里克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不斷加工潤色甚至還找來幾位小說家一起來合作當故事構思的差不多時,技術的實現問題就擺到了庫布里克面前。以當年的技術水平是很難達到庫布里課的要求的。不是說庫布里克挑剔,之所以稱之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別人拍一部電影可以只花幾個月,他卻要耗費三四年。所以《2001年:太空漫遊》放在今天看仍然很完美,而別的早期科幻片卻顯得很粗糙,道理就在於此。話在說回來,因為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庫不里克深感難度之大,只好把進展放慢,暫時將影片擱置起來。 一切的改變開始於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這部科幻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票房上,更在於技術上。可以說《侏羅紀公園》是電影數碼技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庫布里克從那裡看到了希望,於是,當年感恩節上他邀請了公司的效果總監丹尼斯·謬倫去他在英國的家做客。飯後庫布里客觀摩了丹尼斯帶來的一些樣片,並一起討論了為該片進行數碼製作的可能性。回到美國後,丹尼斯開始為《AI》設計方案,但庫布里克要求甚高,每個方案他都不會馬上表態。因為庫布里克的這種拖拉作風,一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也未能有所進展。 就在庫布里克去世一年後,華納公司讓史蒂文·斯皮爾博格接手了這部影片。幾十年沒寫過劇本的斯皮爾博格開始為《AI》編寫劇本。這不是華納公司的突發奇想,事實上二十年來庫布里克一直與斯皮爾博格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要說誰是最了解這部影片的人,那麼除了庫布里克自己就是斯皮爾博格了。兩年後丹尼斯被請到洛杉磯,會見了斯皮爾博格。在那裡丹尼斯驚訝的看到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所准備的各種資料,其中包括請畫家貝克繪制的一千五百多張電影插圖。事實上從丹尼斯1993年同庫布里克第一次會晤開始,庫布里克就為該片投入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說到這1500張插圖,我們還要提一下他們的作者——克里斯·貝克。庫布里克之所以找到貝克是因為被他的一部圖畫書所吸引,庫布里克告訴他大致內容,然後讓貝克自由發揮。就這樣,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兩人雖然身在兩地,但通過電話和傳真機完成了這些驚人的插圖。 正式開始工作後,他的老搭檔斯坦·溫斯頓工作室自然而然的負責起人物造型的任務。當然,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了。說到為機器人設計造型,溫斯頓工作室可是有一手的。最經典的造型莫過於當年的《終結者》了。但是這次不同以往,要設計的造型數量巨大,斯坦溫斯頓試圖創造出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機器人世界。為此,溫斯頓工作室聘請了超過140位藝術家來加盟這個工程。並且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車間,這是溫斯頓工作室有史以來搞的最大的一次,人人都是傾力而為之。即便如此,在設計了幾百個方案後,斯皮爾博格居然還是不太滿意,他總是說「哦,他看起來實在太像終結者了。」 當影片轉交到斯皮爾博格的手中,一切關於大衛的問題都不存在了,因為斯皮爾博格使用了真人來扮演這個機器男孩(不愧為大師,偷工減料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不知道庫布里克在天之靈會不會被氣的吐血……)。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特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在表演的時候居然能幾分中不眨一下眼睛。當然,為了讓他顯得更完美,化妝師們剃光了奧斯蒙特臉上的汗毛,這樣他看起來會更光滑一些。事實上,為了研究出這個效果,化妝師拿其他小孩做了很多試驗,以至於最後半打孩子臉上都是光光的。 影片的主角是機器人男孩大衛,這是一個皮諾曹式的人物,也是讓庫布里克最傷神的角色,早在199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了一系列試驗,摸索如何在影片中表現這個角色。以庫布里克最初的想法,大衛一定不能用真人來扮演,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真小孩兒會長大,而以庫布里克的拖拉作風,估計影片拍完小孩兒也該成人了。同時他也希望這個角色看起來稍微的不同於真人,因為他畢竟是個機器人。所以他讓IML做一個全數碼生成的人物試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隨後考慮使用玩偶,模型專家以庫布里克五歲的孫子為樣板,製作了玩偶模型,但是這個方案最後也未被採納。也有人建議庫布里克使用真人演出,再加上電腦生成的腦袋,如此種種,但庫布里克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令他滿意的效果。 當斯皮爾博格除了大衛,影片中還出現了各種型號千奇百怪的機器人。製作者們為了影片設計了大約25種機器人。他們各司其職,包括清理工,廚師和開罐頭的機器人。斯皮爾博格要求這些機器人看上去更人性化一些,而不是讓觀眾感覺到他們只是一些機器而已。為了讓這些機器人在銀幕上活靈活現,斯坦溫斯頓工作室動用了模型、CG和化妝技術,總而言之,能用的全都用上了。 雖然影片上映後如同所有庫布里克的影片一樣,觀眾反映平平。但相信它會是一部慢熱的作品。在若干年之後,成為又一部偉大的作品。畢竟,它包含了兩位電影大師的心血。以及數百名幕後人員的忘我工作。
精彩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