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浦東人物海鷹原型
1.1959年,為紀念新中國建國十周年,我國拍攝了18部優秀電影,其中一部講述金門炮戰最激烈的八·二四海戰的電影《海鷹》廣為人知。
2.電影中壯烈犧牲的輪機長劉濤令人深刻印象。其實,劉濤的人物原型是175艇的輪機長李茂勤,現在他還健春扒在,就住在咱們市南區湛山街道秀湛路社區。
3.金門炮戰是1958年8月至10月間,為解放台灣的一場戰役。8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據守福建金門島的國民黨軍發起攻勢。英勇的175艇擊沉兩艘國民黨大型運輸艦後,在返航途中中彈。
4.175艇沉沒後,輪機長李茂勤和戰友憑著直覺游向部隊的方向,途中大家互相幫助鼓勵,但夜間雀衡風浪很大,在漂流了36個小時後,李茂勤陷入深度昏迷,幸運的是,一艘福建漁船出現了。
5.李茂勤老家平度,1955年加入東海艦隊,1956年加入共產黨。在8·24海戰中榮立一等功,成為175艇5名倖存的艇員之一。後來,8·24海戰被改編成電影《海鷹》,全國聞名。1981年,為了照顧家庭李茂勤轉業回到青島,在一家企業工作。直到退休後,戰友聚會,他的事跡才被人發現。他的外孫也打算在大學畢業以後,成為和外公一樣的海軍英雄。
6.更讓李茂勤欣慰的是,近幾年中國海防的實力越來越強,頃森做增加了很多高科技裝備。今年海軍節,李茂勤最期待的就是看看這些裝備,親眼見證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
2. 國軍坐船是哪部電影
應該是《海鷹》,新中國較少見的海戰題材戰爭片。
《海鷹》1959年1月1日上映,講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魚雷快艇部隊中隊長兼「九九」號艇艇長張敏接受了一個艱巨的作戰任務。他帶領快艇中隊,進駐到遠離大陸的一塊小島礁「鬼嶼」設伏,待機打擊在台灣海峽製造緊張局勢的國民黨海軍艦隊。
劇情簡介:「鬼嶼」風高浪急,暗礁林立,在此設伏,敵人連做夢都想不到,但魚雷快艇怎麼進去,卻是一個難題。張敏和他的妻子、民兵連長玉芬動員說服了她的父親、老漁民吳大伯去「鬼嶼」探路。他們經歷了許多艱險,終於探出了一條航路,使魚雷快艇順利埋伏進了「鬼嶼」。幾天後,國民黨艦隊出來興風作浪,快艇中隊從「鬼嶼」猛然出擊,敵人頓時亂作一團,狡猾的美國上校為了保住自己,甩開國民黨運輸艦隊,掉頭竄到了公海。快艇中隊迅速出擊,發射出威力巨大的魚雷,擊沉國民黨兩艘中字型大小運輸艦和一艘炮艇,剩餘的艦只狼狽逃竄。海戰中,「九九」被敵人炮火擊中,張敏和輪機長劉濤受傷。在施放煙霧掩護其他艇返航後,魚雷快艇開始下沉,戰士們收好國旗,向魚雷艇告別,他們在張敏的帶領下從茫茫大海向祖國大陸游去。他們忍受著飢餓和傷痛,咬緊牙關堅持著,與驚濤駭浪進行了兩天兩夜的搏鬥。第三天,他們鼓足最後一點力氣,爬上一塊小礁石。這時,從被擊沉的敵艦上放下來的一支小舢板,載著逃生的敵人,也來到了小礁石,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激戰,戰士們們將敵人全部殲滅,但劉濤卻在激烈的戰斗中壯烈犧牲。張敏帶領著戰士們乘坐著繳獲來的小舢板,向大陸劃去。他們在海面上遇到了前來搜索的我軍炮艇和漁民的帆船隊,張敏高舉起鮮紅的國旗揮舞著,他們終於返回大陸。
3. 《戰火中的青春》中的原型高亞東,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張逸民是新中國人民海軍部隊中, 參加海上戰爭次數最多 、同時也是 擊沉敵艦數量最多 的軍人,不可不說是新中國的海戰功臣。
他在服役期間參加了 六次海上戰爭 ,曾擊沉敵方艦艇三艘,重創敵艦一艘,並且這一艘軍艦後來因修繕失敗而宣布報廢。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國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曾經蔽啟以張逸民以及他所服役的部隊之故事為原型,拍攝了著名電影《海鷹》。當時,《海鷹》是作為新中國 建國十周年的獻禮影片 ,同時,作為當時 最著名的軍事電影之一 ,陪伴那代人度過了美好的青春時期,影響不容置疑。
張逸民先生曾經專門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高東亞,也許我們對這個名字還有點陌生。
那麼作為上了一點年紀的人,大概都看過一部片子,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電影 《戰火中的青春》, 影片的男主角就是 偵察英雄雷震林, 由著名演員龐學勤先生扮演,而雷震林的原型就是高東亞,影片中男主角的故事大多都是由高東亞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其實除了影片中的這些故事,高東亞還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作為一名驍勇善戰的軍人,高東亞命途卻多舛,他的故事值得為世人所知。
1929年6月,高東亞出生在江蘇省新沂縣一個 相當普通的農民家庭 中。為什麼說這個家庭相當普通呢?因為這個家庭雖說不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但也時常有揭不開鍋、做不出飯的時候。
人們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高東亞也是早早地就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從小就幫助家裡幹活,以求生計。但也因為家庭的貧困,高東亞小時 沒有能夠去上學 。
張逸民先生與高東亞先生兩人也算是同齡人,張逸民比高東亞大三個月。但在軍隊中,當張逸民被調到東海,兩人才正式認識,這時高東亞先生 早已名聲在外。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兩人的 革命經歷的不同 。
其實,高東亞10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江蘇北部設立的「娃娃劇團」,在劇團中學習雜戲、京劇等技藝。
但在1941年,高東亞才13歲,他就 參加了偵察隊 ,當上了一名 偵查員 。在偵察隊中,在一名別號叫做「大鷂子」的老兵幫助下,進步神速,展現出了 驚人的韌性 與 高超的技藝 ,並為後來進入人民海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3年,高東亞15歲,他當上了這支游擊隊的排長,可謂 年少有成 。但在他擔任排長的幾年間,有幾件事對他造成慧並棚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 影響一生 。
這其中的第一件事,也是相當震驚的一件:原來高東亞在擔任排長時,竟然沒能發覺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副排長是一位女扮男裝的巾幗英雄!她可謂是 真實的花木蘭 !
一開始,這位副排長 英勇善戰,雷厲風行 ,完全不可能將她聯繫到女性身上。直到後來有一次,這位副排長在戰斗中 不幸受傷,被迫住院 ,她的女性身份才為人所知。
後來,在1954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戰火中前則的青春》中,編劇陸柱國也將這段經歷寫了進去,這段 歷史 才為人所知。
不久後,副排長才剛從醫院恢復歸隊,排長高東亞又 不幸在戰斗中負傷 了。而正是這一次受傷,給高東亞的人生帶來了一個不幸的轉折點。
這次在戰斗中負傷,高東亞傷到了自己的視神經。本來他自我感覺傷得並不深,應該很快就能痊癒,但他的視力卻 一直沒有能恢復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他的視力水平 每況愈下 。這就給高東亞的軍旅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1955年參加海戰時,高東亞雙眼視力僅有0.3度,他 在戰斗中已經很難看清敵人 。
就這樣,高東亞硬撐到了自己退休的時候。他退休的那一年,在南京海院進行了檢查,人們驚訝的發現,當時的高東亞 雙眼已經接近失明 !人們又不禁想到,是怎樣的 崇高精神和毅力 支撐著他走過一次又一次的戰爭!
可是命運並沒有就此停止對他的磨難,在另外一場戰斗中,高東亞 再次負傷 ,這一次,他傷到了自己的右側睾丸,不得不做手術進行切除。
而等到高東亞進入老年之時,左側的睾丸也受到影響,不得不也做手術切除。
後來,他經歷了一系列的男性變異症狀,被迫注射許多激素葯劑,維持自己的男性性徵。
高東亞其實一共就受了兩次傷,但這兩次受傷卻給他帶來了 不可磨滅的影響 ,可謂造化弄人!但是他內心無比崇高的信仰一直支撐著他,他是值得我們這代人去尊敬的,我們如今有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是有千千萬萬個像他這樣偉大而可愛的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1949年,華東三野31軍軍部文工團到基層選拔人才,強行將高東亞調入了文工團中。後來,渡江戰役結束後,文工團又被軍部帶著變成了海軍文工團,因此 高東亞就變成了海軍 。
1950年,華東軍區成立了快艇隊,高東亞得到司令員的特批後,直接進入了大隊擔任快艇艇長。
高東亞這人的特點是 天資聰穎 ,無論學什麼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並做到 出類拔萃 ,在快艇隊里也不例外。很快,大家就一致認可了這位艇長。
1954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編劇陸柱國來到海軍體驗生活,就住在了快艇大隊。當時,陸柱國與高東亞因為 性格隨和且健談 ,很快便聊到了一起。
後來陸柱國離開的時候,對大隊以及高東亞的照顧表示不盡的感激,並在回去之後出版了名著《踏平東海萬頃浪》以及著名電影《戰火中的青春》。
張逸夫先生對高東亞的評價就是:他性格有時比較激烈,處理事情有時缺乏一些緩沖的餘地。但瑕不掩瑜,我認為這樣的性格不可稱之為他的缺點。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能 撐過那些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 ,最終 做一個剛正、正直的人 。
珍惜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無名英雄用血和淚換來的!
4. 請推薦幾部中國海軍的電影
1.《甲午風雲》
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2.《南海風雲》
是由景慕逵、張勇手執導的劇情片,唐國強參加演出。
20世紀70年代,南越(越南語:Việt Nam Cộng hòa)當局的軍艦經常在我南海一帶進行騷擾。這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作業時,恰好遇上了來犯的南越10號艦(怒濤號越南語:Nhựt Tảo HQ-10)入侵我領海,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主人公於化龍一家被來犯的南越10號艦撞翻船隻,幸好都被我海軍和漁民救起,敵艦才狼狽逃竄。於參加海軍後,從一個戰士成長為艦長。
3.《紅海行動》
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榮獲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4.《海魂》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劇情為:上海解放前夕,敵軍艦長孔嘯天指揮兵艦「鼓浪號」逃往台灣;水兵陳春官和竇二鵬對於長官們的殘忍腐化很是氣憤。「鼓浪號」到台灣後,船上的水兵們遭到美國兵艦的侮辱和鄙視。
陳春官認識了台灣姑娘溫夢嬡,彼此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後來溫夢媛被美軍欺侮,二人救出了溫夢媛,但她卻因此被酒家解僱,在絕望中投海自盡,陳春官得知後無比悲憤,與竇二鵬等人策動起義。後「鼓浪號」長官們又做出暴行,令大家徹底醒悟。水兵們利用執行任務的機會發動了起義,駕駛「鼓浪號」回到祖國懷抱。
5.《海之魂》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8年,主要劇情為:陸濤、馬馳、鍾遠航人稱海上「三艦客」,三人風雨同舟發誓忠於祖國海疆。二十年後,他們分別走上艦艇部隊領導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人的事業、理想、愛情、友誼都發生了裂變。陸濤、馬馳任憑生活磨難,忠於海疆的誓言不變。終於事業有成,走上了更高一層的領導崗位。
鍾遠航轉業到地方後,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墮落了。而彭哲遠司令員,一生獻身海軍,可歌可泣,直至臨終也無怨無悔。僅以此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五十周年。另有同名游戲機以及模特藝術學校名等。
《甲午風雲》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
主人公鄧世昌,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5. 海鷹前進四祝你們成功是什麼電影
《海鷹》。
「海鷹前進四祝你們成功」這一句話出自電影《海鷹》,是1959年由嚴毀祥寄洲導演執導,以戰爭為題材空餘猜拍攝的一部黑白電影。
電影《海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上映時間為1959年1月1日。斗型
6. 有關海上保衛戰的中國電影
《怒海輕騎》《海鷹》《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赤峰號》《無名島》《水手長的故事》《南海風雲》《第二個春天》
《甲午風雲》:看點——史詩風格,激動人心。但人物兩極化和臉譜化,因為受時代的影響,這也難怪。李默然的表演雖然舞台氣太重,但因為表現的事件的時代和年代距今都較久遠,所以反而讓人容易接受。大量使用影片拍攝時的海軍現役艦艇,雖不真實,但條件所限,沒有辦法。涉及海戰的一些台詞太業余;
《怒海輕騎》:看點——50式海軍服、53甲炮艇、立體攻島登陸作戰場面、對於當時的解放軍海軍來說有點兒超前的海空協同海戰。人物和表演也都不錯。雖然是黑白片,但很有意思;
《赤蜂號》:看點——我國僅有的一部描寫護衛艦作戰的故事影片。其他一般;
《海鷹》:看點——取材於金門海戰、55式海軍服、快艇魚雷攻擊場面。由於當時的膠片質量不過關,雖然是彩色片,但色彩不好。幾位著名演員(王心剛、王曉棠、里坡、張勇手)的表演挺好。涉及美國海軍為國民黨運輸艦護航的事,其他影片里沒有;
《無名島》:看點——主要描寫國共雙方海軍官兵,在自己的艦艇被擊沉後,來到同一個無名島嶼上,再一次鬥智斗勇。更象驚險影片,劇情有點意思;和《海鷹》一樣,都採用了實際海戰中單艇獨雷擊沉「洞庭」號的素材;
《水手長的故事》:看點——在這幾部海戰影片中最富有想像力。描寫一位年輕水兵,在自己快艇的水手長培養和帶領下,執行特殊任務,摸上了敵艦。讓我聯想起今天的美國驚險片,可這部影片是我國四、五十年以前拍的;
《南海風雲》:看點——我國海軍戰勝外敵、74式海軍服(盡管不符合史實,西沙海戰時海軍穿65式海軍服)、037獵潛艇、海戰及艦艇掩護登島的場面、西沙景色、音樂採用南海漁歌的素材,但雄渾激越,相當棒。人物和台詞的「文革」色彩很重。
《第二個春天》:看點----現在看來都很先進超前的急速導彈快艇,回想當時拍攝時的設計理念對現在不無啟發。描寫的 是我國的知識分子和工人緊密團結在一起,不怕攻堅,不懼困難,創造出了先進的海軍武器的故事。
7. 王心剛:照顧患病妻子60年,兒女已是億萬富翁,他卻想做普通老頭-
1972年,紅透半邊天的影星王心剛在媒體面前宣布,他要退出影壇,頓時引起輿論界嘩然。
那時他出演的作品《寂靜的山林》,《紅色娘子軍》,《永不消逝的電波》已經一一爆火,成為影視界的巔峰代表。
又加上王心剛英俊的外形,讓他有了中國電影「第一帥哥」的稱呼,是當時萬千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
在五六十年代,民間的影迷們甚至常年流傳著一句話叫 「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但在此刻事業如日中天,一帆風順的情況下,王心剛卻要抽身離去。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自然讓大眾議論紛紛,不斷揣測。
有人說王心剛是因為個人原因,主動退出。有人說他是被別人暗中打壓,如今無劇可拍。
但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為何王心剛這位國家級演員,會甘心退居幕後?這其中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所有問題的答案將在後文中一一揭曉。
20世紀30年代初,王心剛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那時整個國家還處於動盪和不安之中。
對於以後的職業規劃,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選擇從商或從政,而青壯年身體素質好就去參軍,或者拜個師傅混門手藝,也能在亂世中勉強糊口。
但王心剛自幼卻對表演情有獨鍾,他尤其喜歡看舞台劇,一旦村口有人搭台唱戲,年幼的王心剛就搬個板凳坐在台下,聚精會神地從開場看到結束,不管誰叫都不肯離開半步。
王心剛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家境還算是殷實,但是他們全家人都反對王心剛走文藝道路。
因為演員在當時是離經叛道,不務正業的代表。最重要的是學表演的,大多數都養不活自己。
在那個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王心剛僅僅長得帥,還是不能當飯吃。
所以王心剛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把心思轉移到學習中,並且順利地讀到了中學階段。
在一次課堂上,語文老師詢問王心剛以後想做什麼?
王心剛脫口而出:「 當一名演員 。」
這次王心剛收到的不是嘲笑和反對,而是老師的贊賞和肯定。
之後只要學校的有演藝活動,這名老師都讓王心剛參與其中。王心剛的演技和膽量,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高。
從中學畢業後,王心剛加入了當地一個「文藝骨幹訓練班」,開始系統性地表演和練習,因為出色的表現,他又被邀請到「東北軍工局文工團」里參演話劇。
從此以後王心剛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他的表演技巧越來越爐火純青。
機會都是給努力和有準備的人的,王心剛的勤奮也為他的命運帶來了轉機。
當時導演朱文順正在為拍攝《寂靜山林》這部電影發愁,因為他一直物色不到合適的男主角人選,而長春製片廠又對這部影片非常重視。
因此朱文順讓自己朋友,同樣是導演的廣佈道爾基去全國各地部隊文工團尋找最適合演男主角的人。
當廣佈道爾基來到了沈陽軍區,剛好遇見一個20多歲的男子在排演抗敵話劇。
該男子面容剛毅,身姿挺拔如松,渾身散發著軍人的氣質。
廣佈道爾基感到十分興奮,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他心目中的男主角馮廣發的形象。
於是廣佈道爾基立馬邀請王心剛去長春製片廠進行試鏡,一開始王心剛還很高興,但面試完後,王心剛變得鬱郁寡歡,當下搭了最早的一班車趕回了文工團。
原來王心剛面試的時候才發現,電影的拍攝是一幕一幕的,它們之間的劇情並不連貫,這讓以演話劇出身的王心剛很不適應,他覺得自己並不能演好電影。
這場面試王心剛原想當成一件小插曲,但沒多久導演朱文順就打電話來,說已經欽定讓他飾演男主角。
這讓王心剛更加愁眉不展,甚至還想拒絕朱文順導演的拍攝邀請。
幸好當時他們文工團的領導了解情況後,出面勸解王心剛,告訴他無論演電影還是演話劇,都是演員的任務,只要用心去表演就沒有問題。
當時大部分演話劇的演員,他們的夢想都是登上電影的大銀幕,這次機會非常難得。
王心剛思慮再三後,決定要抓住這次機遇。
也許冥冥之中,這位國家級大師註定要登上中國影視界的 歷史 舞台。
在王心剛出演的《寂靜的山林》播出後,立刻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這部以中國公安為題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至今依舊是經典中的經典。
隨即,「中國銀幕第一軍人」和「紅色第一小生」等美譽,都一一扣在王心剛的頭上。
許多導演都向王心剛遞來邀約,趁著熱度,王心剛又拍攝了以海軍作戰為主題的電影《海鷹》。
這部電影也讓他遇到了熒幕CP,王曉棠。
《海鷹》的拍攝地點是在航行中的船上,王心剛扮演的是一名艇長,但他本人卻十分暈船。
但是他依舊忍耐著痛苦,和船員們一起吃一起睡。
王心剛在那段時期,把全部身心都放在演戲上,就連平常的休息時間,也是和漁民相處,從中獲得演戲的靈感。
在這部電影中,王心剛和王曉棠配合默契,兩人又十分登對。
隨著《海鷹》播出後,王心剛和王曉棠一起聲名大噪。
之後兩人又再一次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扮演了情侶,最終兩人成了最佳熒幕CP。
甚至有的影迷入戲太深,不斷寫信給王心剛和王曉棠,希望他們兩個可以走到一起。
但王心剛和王曉棠始終保持著平淡的同事關系,因為那時的王心剛已經有了心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
王心剛的妻子叫楊昭彩。
也是因為她,最後王心剛才選擇退出表演界。
雖然他們夫妻兩人都是演員,但卻不是在片場上認識的,他們相識的地方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
朝鮮戰爭爆發時,國內派軍隊前去支援,在浩浩盪盪的人群中,就有楊昭彩和王心剛。
兩人在朝鮮相識相知相愛,那時候的楊昭彩還是志願軍38軍113師的宣傳隊員。
回國後,楊昭彩為了能繼續和王心剛在一起,便加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沒過多久兩人就結婚了,但是因為夫妻倆都忙於事業,基本上是聚少離多。
不過這也沒有影響王心剛和楊昭彩之間的感情。
在王心剛拍攝《紅色娘子軍》時,他和扮演女主角的祝希娟有感情戲。
在那個年代,影視劇中表達愛的方式需要很隱晦,不能有過多的肢體接觸,基本全靠眼神的傳遞。
祝希娟是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孩,之前都沒有談過戀愛,所以在拍攝中,一直沒辦法演繹出那種戀人之間欲語還休的依戀。
但王心剛那時剛剛新婚,所以將這種感情演得非常到位,為此導演還讓王心剛教祝希娟演戲。
而王心剛雖然自己可以演得出來,但是讓他教別人卻始終不行,因為這種戀人的甜蜜,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王心剛的演技日益得到觀眾的認可,就在王心剛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楊昭彩決定退出影視行業。
因為楊昭彩發現,兩個人只要一到劇組演戲,就十天半個月見不到面,如今王心剛事業蒸蒸日上,需要有人料理家庭事務,讓他無後顧之憂。
而且楊昭彩回歸家庭後,兩人也能有更多獨處的時間,所以楊昭彩才決定退居幕後。
但事事無常,就在王心剛決定大展拳腳的時候,一個令人心碎的事情發生了,就是楊昭彩瘋了。
與楊昭彩多年至交的好友自殺身亡,無法承受巨大打擊的楊昭彩,最終精神崩潰,整日神神叨叨。
為此王心剛帶著妻子去醫院看病,醫生告訴王心剛,楊昭彩的病並不嚴重,但是需要長期靜養、細心照料,否則病情會逐漸惡化。
當時很多人都勸王心剛離婚,雖然王心剛沒有當面反駁,但是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
之後王心剛跟領導說明情況,放棄了前途一片光明的事業,帶著楊昭彩去全國各地的看病。
但身病好醫,心病難治。
幾年過去了,楊昭彩的病依舊沒有什麼起色,為此王心剛不惜遠走海外,甚至還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為的只是要找到一些能治療精神病的偏方。
楊昭彩在那幾年,基本上沒有什麼自理能力,就連喝葯都要王心剛一勺一勺地喂給她。
而且楊昭彩一發病就誰也不認識,王心剛也不放心把她交給其他人照顧,每天都寸步不離地照顧妻子的生活起居。
在楊昭彩發脾氣時,王心剛就會放音樂給她聽,每次一聽到舒緩的音樂,楊昭彩就會平靜下來。
在治療楊昭彩心病的這幾年,正是王心剛事業的最佳發展的黃金時期。他的朋友曾問過王心剛,有沒有後悔自己做過的決定。
王心剛回說:「 楊昭彩曾經為了我的事業,自願放棄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習機會,她這么信任我,我不能辜負她。 」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王心剛不僅沒有放棄自己的妻子,而且盡心盡力地照顧。
這種人品和擔當,想來也是他能在演藝圈內,受到認可的原因之一吧。
也許上天總會眷顧痴情的人,1974年,在王心剛堅持不懈地照料下,楊昭彩的病終於好轉了起來。
也是在這一年,王心剛才有了精力去參演了電影。
他復出後,參演了第一步電影是《偵察兵》
在《偵察兵》這部電影里王心剛扮演的是偵察兵連連長。
當時王心剛已經42歲,而劇中的偵察兵郭銳只有30歲。但王心剛把這個角色拿捏得得心應手,他英俊帥氣的面容和精湛的演技,再一次虜獲了觀眾的心。
後來大眾一聽到偵察員,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王心剛的形象。
王心剛再一次爆火後,他又演了《南海長城》,《知音》,塑造了一系列經典的角色。
1975年,王心剛成了八一製片廠的副廠長,而楊昭彩的病也好了大半。
新的生活又再一次向王心剛招手。
之後王心剛開啟了拿獎拿到手軟的環節。
1982年,王心剛憑借《知音》里飾演機敏果斷的蔡鍔,拿下了第五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1990年,外國導演菲力浦邀請王心剛參演《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這部影片,獲得了全國優秀影片將特別獎。
這一次王心剛被載入了《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之後一系列雜七雜八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什麼中國電影世紀獎、中國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以及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等。
不過雖然王心剛演一部電影就爆火一部,但是年近半百的王心剛漸漸有了回歸家庭的想法。
1987年,王心剛拍完《蘇祿國王和中國皇帝》後,身體突然感到不適,隨後就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這一次,王心剛才真正下定決心息影,畢竟累壞了身體,再多的榮譽和金錢都沒有用。
之後王心剛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他不參加任何活動和廣告的邀約。
演藝圈是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地方,有才華的稚嫩面孔層出不窮。漸漸的,王心剛的形象留在了七八十年代,留在了那一代人的回憶之中。
王心剛在平時的生活中,是個十分低調的人。
和王心剛多次合作過的導演嚴寄洲說過,王心剛私底下是個十分內斂的人,從不跟人開玩笑,自己獨處的時候不是看書就是看劇。
所以從王心剛息影之後,不僅是觀眾很難見到這位表演大師,就連演藝圈的老戲骨們,也是破天荒才能見上王心剛一面。
到了21世紀,互聯網開始在國內生根發芽,影視行業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演藝圈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在接受日新月異的世界時,開始懷念起過去。
於是有媒體邀請了王心剛進行了采訪。當時的王心剛已經多年未曾露面,大眾對於他的去向也是眾說紛紜。
王心剛有一兒一女,如今都在美國從事互聯網的工作,兩人都十分有出息,掙到了上億的身家。
所以一直有人認為王心剛到美國享受天倫之樂了。
如今的王心剛做著每個老人家該做的事,平時他也很注重鍛煉,幾乎天天堅持游泳,跟其他人下下棋,看看劇,聽聽音樂。
雖然王心剛是一代表演大師,但是他不沉迷於虛華的名利,在家庭和事業的分叉路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家庭。
對於演藝事業,又能投入十二分精力,不敷衍、不傲慢,兢兢業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這種品質已經足以超越如今大多數的明星了。
也許王心剛的人品和心態,才是讓他永垂不朽的真正原因。
8. 海鷹的電影簡介
電影名:《海鷹》
制空搏指片國家:中銀襪國大陸上映年份:1959年1月1日斗配
9. 關於海盜的電影 除了加勒比海盜之外還有什麼好看的海盜電影嘛
《庫克船長》(1982)
此片根據作家J.M.Barrie的經典童書《小飛俠》所改編而成,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集結了數字好萊塢一流影星,將這個夢幻又神奇的童話故事搬上大銀幕,它將喚起每個人心中的童稚與純真。在這個90年代的「小飛俠」故事中,小飛俠彼得·潘已長大,成為40歲的彼得·潘(羅賓·威廉斯飾),他已是一個精明能乾的律師,工作成痴的他與家庭關系疏遠,臉上永遠皺著眉頭,他早就忘記自己曾經是無憂無慮的小飛俠。
一日,他帶著妻子與兩個孩子到倫敦探視祖母溫蒂(瑪姬·史密斯飾),沒想到邪惡的庫克船長(達斯汀·霍夫曼飾)竟然趁機綁架了他的孩子!為了拯救心愛的孩子,彼得班必須重回多年前那個純真快樂的小飛俠身份,在小精靈(茱莉亞·羅伯茨飾)的幫助下,他們將飛向千變萬化、險象叢生的「夢幻王國」,與庫克船長一爭高下……
《金銀島》(1990)
發掘巨大寶藏不僅僅是海盜的夢想,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該片改編自眾所周知的蘇格蘭作家羅伯特·劉易斯·史蒂文森的同名小說。
《黑鬍子海盜》 Blackbeard the Pirate(1952)
經典海盜形象,原型是一位前牙買加高官亨利·摩根(Sir Henry Morgan)——海盜蒂奇,由羅伯特·牛頓(Robert Newton)扮演。
《長襪子皮皮的新歷險》 The New Adventures of Pippi Longstocking(1988)
如果你是上世紀80年代長大的女孩子畝做,你是否曾經嚮往成為長襪子皮皮那樣的女孩子?該片改編自瑞典兒童圖書作家阿斯特里德·林特格倫的小說人物經歷。
《割喉島》(1995)
摩根繼承父業當上海盜首領,並根據遺父留下的拉丁語藏寶圖出海找尋寶藏。摩根找來懂拉丁語的神偷威廉一起出海,途中卻惹來強盜多好耐高岳的爭奪,一場鬥智鬥力的驚險奪寶戰由此展開。
《海鷹》 The Sea Hawk(1940)
當《鐵達尼號》以其宏偉壯觀的豪華郵輪布景令觀眾大開眼界時,其實在1940的年攝制的本片已經這樣做過,而且效果同樣出色。當年的超級動作巨星埃羅爾·弗林飾演綽號「海鷹"的英國海盜船長,在十七世紀英國與西班牙作戰時下令擊沉了法國大使乘坐的軍艦,並自行放走在艦上當奴工的一群英國俘虜而惹禍上身,但也因為他的正義和勇敢而贏得大使千金的愛情。導演邁克爾·柯蒂茲在兩艘巨輪的逼真布景上拍攝了不少大型作戰場面和近身劍斗鏡頭,埃羅爾·弗林也親身演出成龍式的動作特技,使影片達到前所未見的逼真生動效果。加上演員群的明星光芒和幕後技術人員的專業表現,使本片成為海友尺盜冒險片的經典。
《牙買加颶風》 High Wind in Jamaica(1965)
改編自經典小說,故事講述牙買加發生了一次可怕的颶風之後,當地的富人決定送他們的孩子到英國避難,在行程中,孩子們乘坐的輪船遭遇加勒比海盜,孩子們被轉移到海盜船上,善良的船長約瑟夫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孩子們,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孩子們對即將到來的厄運毫無察覺,依舊快樂幸福地生活在新的環境里,海盜和孩子們這對陌生的群體在加勒比海上漂流這著,形式變得越來越可怕,海盜們心中的罪惡念頭象一團烏雲籠罩在孩子們的頭上,一場罪惡與善良的斗爭漫漫地展開了。
《彼特·潘》 (1953)
迪斯尼的經典作品
樓主這是我從其他網站上搜的歸納得挺全希望你能找到你想看的電影
10. 劉曉慶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1973年被八一電影製片廠選中,擔任《南海長城》女主角,從此躍上銀幕,電影在1976年正式上映。
電影簡介如下:
20世紀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已有十多年,新政權逐步穩定,但是竄逃台灣的國民黨時刻不忘反攻大陸,野心勃勃,接二連三派出特務間諜潛入大陸大搞破壞活動。南海邊疆,愛國男女提高警惕,嚴陣以待。大南港民兵連長區英才(王心剛 飾)和甜女(劉曉慶 飾)等民兵在三杯酒附近發現可疑漁船,他們不顧凶險,奮勇靠近,嚇跑了該漁船。之後幾經周折,他們擒獲了化裝成解放軍戰士的特務,經審訊得知敵方正派出海鯊特遣隊實施秘密的登陸計劃。另一方面,階級覺悟不高的靚仔將我方的部署泄露給特務。在紅色的南海海岸線附近,愛國的子弟兵和狡猾的敵人展開連番鬥智斗勇的對決……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更多電影資訊,可以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