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影他的誕生與攝影技術的發展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眾所皆知,最初的影片是有一張一張的照片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停的切換照片播放給人視覺上的,人物在動,呈現出視頻的感覺。
早在1823年的時候,銀版照相法誕生,但是在那個時候,照相技術極度不成熟,當時的一張照片需要14個小時來進行曝光,可想而知,如果想要一個兩秒的視頻都需要許多張照片,這都算得上是一個大工程了,更何況幾十分鍾的電影。在人們成功地掌握了電影的拍攝與放映方式之後,這才讓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由最初的膠片發展成現在的數字數碼電影,從以前每分鍾24張照片的規格,發展到現在64,到現在的藍光、高清等。
⑵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們的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
盧米埃爾兄弟採取的是更為現實主義的態度。他們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地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劃船出海的漁民、登岸的攝影師和街頭行進中的警察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一種重現生活的機器」,而不是像愛迪生的「電影視鏡」那樣,僅僅是一種製造動作的機器」。
(2)電影是哪個世紀誕生的擴展閱讀
在電影萌芽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攝影傾向:一種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一種以梅里埃為代表,主要記載舞台上已經加工的虛構的生活圖畫。沿著這兩種創作方式,發展成後來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片種。這兩種傾向反映到故事片攝影中來,又逐步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繪畫派和紀實派。
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
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正是在這「活動電影機」的呼呼轉動中,盧米埃爾兄弟和他們的攝影師們攝制了以《火車進站》、《工廠的大門》等為代表的最初一批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開山鼻祖。
⑶ 電影是哪一天誕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銷棗返卡普西尼斯大道旁的格蘭德咖啡虧飢館大廳中,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展示了魅力十足的岩並電影藝術。這一天,也被電影史專家們定為了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
⑷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
1895年,盧來米埃爾自兄弟在法國巴黎一個地下咖啡館放映了他們拍攝的影片,這一天被世界公認為電影誕生日。電影誕生的標志更重要的不是影片的出現,而是電影攝影機的研製和影片的公開放映。此前世界上已有一些人研製成功了攝影機,但未公開放映,所以盧米埃爾兄弟成為電影之父。
電影的發展歷程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
(五)1946-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
(六)1960年至今,世界電影從突破創新中走向多樣化發展。
⑸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的問世源於一場賭約。1872年,英國幾名賽馬者為馬奔跑時是否始終有一隻蹄子著地而爭論不休,並為此打起賭來。麥布里奇為了解其中緣由,便在馬道一側放置了24台相機,當馬跑到各相機前時,就拍下馬此時的運動狀態。然後,他將照片依次放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並用一個挖有槽口的圓盤做反向運動,使照片輪流出現在槽口,從而看見馬在奔跑時的一組連續動作圖像。這就是電影的雛形,它為後人研究電影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被人們公認的真正電影出現的時間是1895年12月28日,由法國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和奧古斯騎·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活動放映機」拍攝。他們在一家咖啡館里,架起了他們發明的機器,並在公眾面前放映自己拍攝的幾組活動照片。人們在白色幕布上看到嬰兒喝湯、火車行駛等活動影像時,都震驚不己,於是就把這一天定為電影的發明日。
⑹ 電影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電影的史前史幾乎和它的歷史一樣長"②,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5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此毀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人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覺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覺娛樂游戲之中。至於電影的發明所依據的科學技術、物理學原理,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②《大英網路全書·電影史部分》,開篇第一句話。 一、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①。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對物象滯留的時間,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茄帆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象,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同"。 二、攝影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的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然而,人們在活動視盤的機械原理和光學幻覺的意識面前,已經不可能滿足於靜止的、精美的、單幅照片了,而是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顫扒雹將它們相互聯系起來,忠實地復制形象動作和自然空間的物質現實。1872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這位天才的攝影師將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的快門就被打開,馬蹄、騰空的瞬間姿態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為此,愛德華·幕布里奇獲得了"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及裝置"的專利權。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這...時期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遜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三、放映術 1888年,法國人愛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幾分鍾的活動影戲,比如:《可憐的比埃洛》、《更衣室旁》等等。但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圖象,完全是由雷諾一個人親手一張張繪制而成的,那不過是早期的動畫放映,距離真正的電影相去甚遠。1894年,愛迪生實驗室的"電影視鏡"問世,這是一種長方形立櫃式箱子,裡面有可以連續放映50英尺膠片的影片,外面有個2.5毫米的透鏡。這個"電影視鏡"的特點是僅能供一個人觀賞。愛迪生認為:只有每個好奇的顧客單獨通過看片機來看電影,才有可能掙到更多的錢。因此,他拒絕以投影方式放映電影。這顯然是個錯誤。一年之後,"1895年是放映技術方面取得驚人進步的一年。同年9月,托馬斯·阿馬特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產棉博覽會上放映了活動圖片。l1月,邁克思。斯克拉達諾夫斯基在德國柏林的溫特加登放映電影。"①。"放映術"成為人們這一時期相互競爭的目標。然而,在所有的放映技術中,唯有盧米埃爾兄弟所發明的"活動電影機"獲得成功。其一,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攝又可以放映賽潞潞軟膠片的機器;其二,機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遠遠低於愛迪生和其他發明家們的那些設備;其三,在速度上,愛迪生的"電影視鏡"是l/48秒的畫格,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則是l/16秒的畫格,更為接近於1/24秒畫格的正常速度。就在1895年的最後兩天,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號大咖啡館中,用他的"活動電影機"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這一天不僅僅標志著"放映術"的完成,同時也標志著電影的真正誕生。 ①霍華德·勞遜的《電影的創作過程》,第5頁。 電影誕生於19世紀末並非偶然,它與現代科學新觀念的發展息息相關。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產生了人們對於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相互作用的新觀念"的時代,電影史前時期的科學家、發明家們執著的追求,創造出了符合這一新的科學觀念的形象的媒介語言,"運動的光學幻覺"。科學作用於藝術,體現了現代人類對於形象思維的全新觀念。這一觀念從一開始,便決定了電影這門藝術無論是媒介屬性,還是語言方式等,都與傳統藝術形式形成了根本上的區別。與此同時,就藝術發展史而言,電影也最終以它的科學性實現了人類藝術對於木乃伊"情節"隊的美學追求,實現了現代藝術對於現實幻象真實的追求。
⑺ 電影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車進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盧米埃爾兄弟因此被稱作「電影之父」;《火車進站》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電影。
⑻ 世界公認的電影誕生日是哪一天
1895年12月28日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對觀眾放映,故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電影誕生日」。
1895年12月28日,法國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館,用活動電影機舉行首次放映,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被認為標志著電影的誕生。
盧米埃爾作為一名傑出的攝影師,擅長快速攝影,並發明了既是攝影機又是放映機和洗映機的機器。他拍的第一部片子是一部宣傳片《工廠的大門》,表現當時法國里昂盧米埃爾工廠放工時的情景,片長僅一分多鍾,但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因而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世界各國大學電影譽轎藝術研究生的必看片目之一。
(8)電影是哪個世紀誕生的擴展閱讀:
電影的內容是:盧米埃爾工廠大門徐徐打開,一群頭戴緞帶紐結羽帽,身穿緊身上衣和曳地長裙,腰系圍裙的女工首先走出,接著是一群手推自行車的男工。與這一百餘名魚貫而出,繁如虛如忙勞作的工人的方向相反,廠主們乘坐一輛由兩匹駿馬拉著的馬車進入工廠。
年輕的女士們一邊躲避車輛,一邊快步行走,渣啟表現出閑暇時光的歡樂情緒。大門口還跑出一隻蹦蹦跳跳的大狗。此後,工廠門衛走出來,很快把工廠大門關閉起來。盧米埃爾用放工的工人隊伍的浩大場面,去展現他的工廠的宏大規模,傳達出了自己內心的喜悅和自豪。
自此片播放以後到1896年底,享有專利權的電影機器已發展到百餘種之多,從此電影獲得了飛速發展。
⑼ 電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解析:
由打賭誕生的電影
2003-5-4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陸孝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早缺稿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 「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 「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扮銀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
⑽ 電影在什麼時候誕生的
早在19世紀初,人們就開始了對電影發明的探索與研究。1872年,英國攝影師邁布里奇發明了一種叫「動物實驗鏡」的放映機。這種放映機通過一塊旋轉的圓形玻璃將形象斗罩投射出去,這樣就使這些形象顯得像在自然運動。
錄有奔馬影像的照片帶使法國生物學家馬雷博士深受啟發。為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馬雷曾經設計過一種「攝影槍」,現在,他決定效仿邁布里奇,改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1888年,馬雷博士製造出「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勾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而使其曝光。以軟片梁指(感光紙帶)代替原來的感光碟,這是電影發展中關鍵的一步。
宣傳盧米埃爾兄弟放映電影的一幅宣傳畫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1889年發明了放映機,這是一種展現活動物體照片的器具,它既無放映機也無銀幕,愛迪生做出的一項關鍵性改進是使用伊斯特曼發明的條幅式「膠卷」。他循其長度拍攝了一系列相片,然後使底片以仔細調整好的速度在閃光燈前面經過空渣鬧,相片就能連續快速地放映在銀幕上了。他的主要貢獻是「使電影走出了實驗室」。然而直到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將拍攝的膠片公開放映,電影才算是正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