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數碼寶貝1的背景音樂
拉威爾 - 波麗露
同樣的節奏,小鼓從頭到尾一以貫之沒停過;重復的旋律,僅靠著不同的樂器一再循環又循環。這種理論上應該是乏味無比的曲子,卻能催眠般地迷住大腦聽覺神經,還能讓身體四肢不自覺地隨著隱現的阿拉伯神秘風情瘋狂的扭腰擺臀,這就是《波麗露》,拉威爾爐火竄C的管弦樂功力展現。
《波麗露》系由當時前衛的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Ida Rubinstein)所委託拉威爾創作的作品。起初,伊達因對於西班牙舞曲極富興趣,僅請拉威爾將作曲家阿爾班尼士(Issac Albeniz)的鋼琴曲「伊貝利亞」(Iberia)改編為管弦樂曲,未料該曲已有阿波士(Fernandez Arbos)的改編版,遂而未獲許可。拉威爾因此埋首於一首同時具「西班牙與阿拉伯風味」的舞劇,《波麗露》因此誕生。
樂曲首演以舞劇方式呈現,由伊達‧魯賓斯坦擔綱,舞台背景為西班牙的一處小酒館,舞者就在中央的一張桌子上表演,而四周盡是一群聊天的酒客。音樂剛起,女郎練習般地跟著起舞,身旁酒客不以為意,只顧及關不掉的話匣子。未料音樂持續進行,女郎的舞步越來越熱情,酒客眼睛一亮,如被勾魂似地站起來圍住那張圓桌,跟著女郎瘋狂起舞,連台下聽眾也如痴如狂地加入混戰,引發了一陣騷動。
「波麗露舞曲」原屬一種3拍子的西班牙民俗舞曲,拉威爾以其為名,理由不過是遵循「波麗露舞曲」中的速度而已。而在拉威爾的波麗露中,「頑固而不變」的節奏是其最主要特色,小鼓從頭到尾壓陣,像一台機器打著同塵攜樣節拍。於這樣枯燥而可能令人不耐的風格中,主題與回應的旋律也自始至終沒有發展過,同樣主題前後反覆了9次之多。然而,兩種固定元素(節奏、旋律)的一再循環,也正是波麗露的迷人之處。這種原創性甚高的點子,成功完成了拉威爾當初並非只是關照到管弦樂圖畫般的色彩、而是要以節奏的反覆為樂曲重心的創作企圖。
拉威爾在《波麗露》上的企圖展現,正奠基於他透過管弦樂法,所對西班牙熱帶風情與阿拉伯異國色彩的純熟掌控。毫無疑問,波麗露旋余兄培律所塑造的氣氛是帶著神秘東方色彩的,以長笛帶點空靈氣息的音色為開頭,已經先布下了朦朧的迷陣,隨而不斷透過木管樂器及薩克斯風重復主題、並熏染對神秘世界的好奇心。尤其,每每在主題與主題之間都夾雜著兩小節沒有任何旋律的節奏,引誘人腦袋中對「好似有新東西就要出現」的慾望。另豎唯一方面,在每一次的反覆中,樂器的音量在難以察覺中慢慢增強,從迷霧繚繞一樣的靜默,到陽光出現的撥雲見日,不安的熱情因子也隨之在不知覺中被撩撥。
異國風情、加上慾望的誘惑、加上情緒的引導,拉威爾在不變中玩弄了「變異」的無限可能,管弦樂法魔術師稱號,當之無愧。
本文作者:陳良璣
http://5music.org/Song/89556/
01_波麗露 古典音樂CD網路 (MP3下載)·音樂視聽
② 交響情人夢第二季片尾曲開頭是什麼古典音樂 A.B.菠菜舞曲B.D.波列羅舞曲C.A.菠菜羅舞曲
D.波萊羅舞曲,
《波萊羅舞曲》(Bolero),又譯做《波露曲》、《波麗露》,由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創作於1928年。
《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最後的一部舞曲鍵豎閉作品,是他舞蹈音樂方面的一部最優秀的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稿裂傑作。
本曲是拉威爾受著名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而作。民間舞蹈風格的旋律是這部作品的基礎。
"波萊羅"原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響板擊打節奏來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間部和再現部構成。
但拉威爾所作的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萊羅"的標題纖迅,實際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也是拉威爾為數不多的專為樂隊而寫的作品之一。
(2)哪個動畫電影用過波麗露舞曲擴展閱讀:
《交響情人夢》是二之宮知子創作的漫畫作品。
作品以古典音樂為題材,由東立出版社取得了台灣及香港地區的授權發行繁體中文版,而簡體中文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
漫畫於2006年被改編為真人版電視劇,由上野樹里和玉木宏主演,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黃金檔播出。電視劇播出後廣受歡迎,平均收視率達到18.5%。
2008年真人版電視劇推出兩集特別篇。2009年和2010,又推出真人版電影上下篇,獲得了非常不俗的票房成績。
同時,漫畫也被改編為同名動畫。動畫共三季,分別於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播出。
③ 數碼寶貝(數碼暴龍)第一部是什麼時候出的啊
1999年3月6日,在「99年春 東映卡通博覽會」上,數碼寶貝第一部電影版上映(詳見後)。
在次日(1999年3月7日)數碼寶貝大冒險開始播放,無疑是優秀作品,然而數碼寶貝的主要「培養」要素御帆沒有全部出現,暫時的進化→退化到原來。作品吸收那些變身英雄的要素,大大改變「數碼獸」的存在。為此以前的游戲迷沒有輕松接受這部動畫片也是事實。
2000年3月36日播映結束。
在第一部分採用了拉威爾的波麗露舞攜拆州曲作為BGM。
作為數碼系列的第一部電視作品,54集中幾乎很少見到走形的問題,哪怕就算到了最後也是很少見的,這足以證明數碼系列可以帶來的利潤。同時如果注意後面的人員表的話,可以發現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從第一季到第四季都參與製作的。
2001年以後才順利登陸中國大陸,雖然評價頗高,但是國內配音的時間切入卻非常差,很多地方都對此有不小的怨言。因為種種原因至今中國大陸只引進了第一部,所以國內大多數評論的焦點都是這部作品辯蔽,後來東和興(盜版商)在中國內地販售台灣播出的版本(第二季後半部分不明原因出現製作團隊換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