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個精緻的藝術品,很多回我都想觸摸它,但又不敢,因為實在太過精緻。精緻到你看一輩子,大約都不會厭煩,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王家衛大約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學家,他把人際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點透徹。我認為《花樣年華》在影壇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大約很難有第二部藝術電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夠把愛情將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諸多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驚奇和迷人。時間的表達,蒙太奇的組接,甚至服侍,甚至聲音,太多了,《花樣年華》大約可以用一本專著去解讀,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讀這部電影的書。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的是一個細分的主題:禁忌之愛。
《花樣年華》實在太多精妙,遺憾的是我自己學識太過淺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統,分享給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多讀書吧!真心的希望中國電影可以更多地出現這樣的好片。
㈡ 請問電影 花樣年華講述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故事 他和電影 2046 有關系沒有!
是關於背叛與愛情。
周慕雲和蘇麗珍在各自被自己的愛人背叛後在一起希望了解各自愛人的心情和原因,但是愛上了對方。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走?」
最終兩人為了各自的家庭,選擇結束。
而周慕雲最終發現原來自己對蘇麗珍的愛已經那麼深,但是再也回不去了。他去了吳哥窟,將自己的心事留在那裡。
《2046》和《花樣年華》的關系就是他們都是一個導演拍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有一定的延續性,但是萬不可將他們看作前後集,他們想表達的主題其實很不一樣。而此周慕雲也非比周慕雲。或許將《2046》里的周慕雲看做是《阿飛正傳》里的片尾梁朝偉飾演的那個角色的延續更為妥當。
你去王家衛吧吧!
我可以專門開個貼和你聊聊!
㈢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
評論《花樣年華》本應是至少一年以前的事,之所以現在才決定寫一篇關於《花樣年華》的文章,是因為一直以來,我沒有任何信心將我的觀點令人信服地表達出來,尤其是以純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即使是我邊看電影邊向朋友解釋,也僅有很少的朋友同意我的觀點。所以我費了點兒心思,加了幾幅插圖,希望能說得盡量清楚一點。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指望哪怕是任何一位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同意我的觀點,我不期待得到任何人的認同。 因為王家衛影迷也看不懂的他的電影。
看過不下十篇關於《花樣年華》的影評了,大家談論它的懷舊,談論它的音樂,談論它的攝影,談論張曼玉的旗袍,談論梁朝偉的影帝頭銜,談論王家衛……唯獨沒有人談論過《花樣年華》的情節,至少沒有人深入談論過。當然大家都明白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但是故事情節的脈絡卻沒有人詳細討論過,這對一部電影來說是很悲哀的,畢竟情節是一部電影最基本的元素。但王家衛的電影太特殊了,很多非王家衛影迷認為王家衛電影根本無情節可言,而王家衛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衛電影的情節為傲的。而《花樣年華》呢,它的電影語言太過豐富和簡練了,以至於連絕大多數王家衛影迷在面對它時也顯得不知所措。《花樣年華》是遭到絕大多數王家衛影迷唾棄的,「看不懂」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所以這是一部王家衛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衛電影。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看不懂也無所謂,體會體會感情也就可以了,但是我敢說,如果你沒有看懂《花樣年華》的情節,那你就無法真正體會它所表達的感情。
其實《花樣年華》的情節並不復雜,造成它如此晦澀的原因大概有這三點:
第一個原因,王家衛。《花樣年華》是一部由梁朝偉的表情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也許是前無古人的。很難想像梁朝偉的幾個眼神就構成了影片情節的支架!而這當然是王家衛的構思。很多人對梁朝偉得到戛納影帝感到很不屑,說他憑本色演出就拿了個影帝,或者說這個影帝頭銜是戛納評委補償給他的,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很遺憾??你根本沒有看懂梁朝偉在《花樣年華》里演什麼。如果你願意再看一遍《花樣年華》的話,我建議你什麼都別管,注意看梁朝偉的表情就行了。更絕妙的是,《花樣年華》的不少重要情節都是在那幾段MTV式的場景中交代的。恐怕這幾個場景出現時大部分觀眾都趁機打個盹或是陶醉在美妙的配樂中,而無暇去理會銀幕上男女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了。梁朝偉的表演是《花樣年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原因,「剪刀手」張叔平。《花樣年華》的鏡頭已經到了少一個鏡頭則太少的地步了,張叔平在《花樣年華》里除了把能穿上的旗袍都穿在張曼玉的身上外,還把所有能剪的鏡頭都剪掉了。
舉個例子,周慕雲約蘇麗珍吃飯,只有兩個鏡頭,王媽接電話,在餐廳見面。中間沒有任何過渡。
如果換成一般的導演和剪接,這可能需要以下這組鏡頭才能把這件事交代清楚:鈴響,王媽接電話叫蘇麗珍接電話、蘇麗珍接電話並與周慕雲通電話、前往餐廳見面。還有個例子,蘇麗珍去周慕雲家借報紙,聊起武俠小說: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希望這個電影給你帶來啟示,也希望你的花樣年華像花一樣綻放,生活多姿多彩。
㈣ 梁朝偉主演電影《花樣年華》影評
導語:王家衛通過電影《花樣年華》創造了一個氤氳不明的惆悵溫婉的懷舊氛圍。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爭。此處是一個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花樣年華》的情節是非常簡單的,從開始到結尾,沒有絲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節的高度簡化使得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顯得非常的整潔、干凈,沒有贅余。如從蘇麗珍、周慕雲租房到他們搬家的情節過渡。租房的畫面之後緊接著就出現了搬家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其它的情節。而且在周慕雲去找房子租的時候,孫太太“真對不起,房子已經租給剛才那位太太了”告訴他隔壁有空房讓他去看看,然後就出現了兩人搬家的畫面。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極度簡潔、緊密。這樣快捷的過渡雖然有時候可能會給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細體味,就會發現這種過渡對影片主題的表現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能夠有力的強化、突出主題。猶如中國的唐詩宋詞,語言簡潔但意境深遠。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簡化了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是“怎樣開始的”,高度簡化了除主線以外的其他情節和內容。所有的情節和鏡頭都緊緊地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而進行,直奔主題。影片中周慕雲發覺自己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發生了婚外情、蘇麗珍也覺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發生了婚外情後,二人心理都很難受,不願面對事實。這時影片的場景突然從公寓切換到了咖啡館,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館的場面突然的出現。他們在咖啡館里想要知道“他們是怎樣開始的”?緊接著畫面又一下轉到了在狹長的街道上,二人模擬周妻和蘇夫之間的戀情是怎樣開始的,是誰先主動的?從公寓到咖啡館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擬畫面,情節跳動的跳躍性很強。再如周慕雲在賓館的客房裡寫小說,蘇麗珍去看他,銀幕上蘇麗珍上樓的畫面剛剛結束,就出現了二人在門口告別的畫面,省略了蘇麗珍進入房間後的內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過渡性的情節,只保留了最能表現主題的主要情節,強有力的突出了主題。這種對情節的簡化造成了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空白 ,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使人不斷地在回味影片所要傳達的思想意圖。
而且這種對情節的簡化在無形中強化了對影片中人物飄忽不定、復雜微妙、難以捉摸的內心情態的變化的表現力,使得這部電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質。在《花樣年華》中,除了在情節上的簡化之外還有對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幾個與主題關系緊密的人物,幾乎沒有其它閑雜人物的出現。就連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也沒有實際出現,只是出現了幾次背影和聲音。有人把王家衛的這種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實就整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來看,應該用“人物的省略”更為恰當。就整部影片來看,出現的能夠看得清面目、有台詞的人物只有十個,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話台詞的搬運工、新加坡房東,就連房東顧太太也只出現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詞。房東孫太太家就只出現了孫太太和傭人兩個人物,孫先生、孫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出現。並不是說孫太太家裡就只有孫太太一個人,從“王媽,開飯吧、三哥他們都餓了”一句話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家還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出現。此外影片中還省略了何老闆的情人和太太、顧先生一家人、還有周慕雲工作的報社的其他同事、蘇麗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導演設計如此多的人物沒有出現,已經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實際上應該是對人物的省略。
這種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強了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的發展,使故事的發展緊緊圍繞著周、蘇二人,無疑對突出表現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強化了影片的主旨。
對白是電影聲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幫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緒,提供事件發展線索的作用”。《花樣年華》中人物的台詞非常地簡練,人物的對白往往只有簡短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如周慕雲和何蘇麗珍見完最後一面坐在計程車內離去時離開只出現了蘇麗珍的一句話“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雲即將要去新加坡時給蘇麗珍打電話,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來表現他內心希望和蘇麗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兩句話使觀眾體會到了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痛苦的抉擇,一個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態。再如,周慕雲的妻子在給蘇麗珍的丈夫打電話時,也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你到底給你老婆說了沒有?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了。”而且沒有出現蘇麗珍丈夫的聲音。只這么簡單的兩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兩個婚外戀者的人物情態。簡潔精煉的人物語言,是這部影片一個特點,有時候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句話就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貼切表達出來的,話語雖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蘊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滿抒情意味。
影片運用高度省略的藝術手法,簡化了情節、簡化了語言、省略了人物,為觀眾留下了大量的想像空間。取雜留精,使得主題更加突出、鮮明。舊的街道,老舊的音樂,久遠的故事裡深深的迷茫。她轉身,她輕拭雨水,她無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銀幕上,已凝固成經典。青春轉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應該追尋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華的閃現,我們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雖然好像轉瞬即逝,但畢竟有過。
早知這電影,盛名之下,今日才看,相見恨晚。
張曼玉一場場換的旗袍中,最愛那粉、藍大朵爛漫的花旗袍。這精緻的女人,買雲吞面都要打扮的那麼美。向來不喜頭面油膩的人,讓人覺得不潔;可當泛著油光的臉配上樑朝偉那雙眼睛,不自覺的有種凈化之感。干凈是種氣質。
這故事情節說來也好笑。兩人同病相憐,直至走到一起。竟對在他們之前出軌的丈夫、妻子產生體諒。有一幕我一直不解:為何一個說:“假如多了一張船票,你願不願跟我走?”
另一個說:“假如多了一張船票,你願不願帶我走?”彼此所求一致,卻是一個沒跟,一個沒帶。只能為蘇小姐感嘆一句———恨不逢君未嫁時。
個人認為,如果這一世只能是個平凡人,不妨任性些。因為平凡,所以不會帶來歷史性的大後果,還可能讓自己擁有幸福。顧慮太多,是過著鬱郁寡歡的一生;不去想,也是過一生,且更盡情盡興。你算不得什麼,沒有那麼多人和事要你負責!
很喜歡導演那一黑一白的兩次鏡頭轉換。短瞬,讓人好奇心湧起——好像知道下面是什麼,卻又不是。
蘇小姐不願和人關系太近,卻也不會冷眼待人。她一次次推辭與大家共餐,寧肯獨自下樓買面。只有一次,周慕雲因為她而淋雨生病,想吃黑芝麻粥。她從周的朋友處聽說,立馬親自下廚,煮了一大鍋,大家一起吃。事後周還為此謝她。我覺得,與上次周問她包在哪買的是一樣的———彼此都知道答案,一切心知肚明。不知為了什麼,(也許是為了在社會上為人)總說是巧了、是緣分,來隱藏真心。
還有兩人一次次模擬各自丈夫、妻子出軌的情景,很逗。現實玩弄著他們,他們只是不信,倔強的玩弄著幻象,亦或是玩弄著他們自己。沒有理性能夠控制的感性!企圖抑制的情感會在體內沖撞,而爆發的更為強烈。是的,總有一天……
一切看似命定,實則人為。極力想展現真實就只能出現不真實。他們的情感被用來祭奠社會中的人倫道德了,而沒祭奠出去的肉體軀殼,終究沉在憶念之中。一個選擇離開遠走,向無名小洞訴說;一個則留下來,妄想時間和平常生活去沖淡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㈤ 電影《花樣年華》的音樂分析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導演,他的作品雖不多,但個個堪稱經典。王家衛對音樂的感知極其敏銳,對音樂在電影中運用尺度的拿捏也十分到位,並且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電影音樂的巧妙運用已成為王家衛的電影作品的重要風格,也是對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王家衛電影音樂整體風格
音樂在王家衛的作品中已經超越了附屬於電影的地位,成為電影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王家衛電影音樂的整體風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形式多,數量大,偏愛使用環境音樂。
王家衛電影作品中幾乎包含了流行樂、搖滾、爵士、華爾茲、戲劇、歌劇等各種音樂形式,每種形式、各個地域、不同年代的音樂都能夠被王家衛放進電影中,並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和效果。
音樂數量之大在王家衛電影中的表現也十分明顯。如影片《重慶森林》中各種音樂累計時長達48分鍾,超過整部電影時長的一半。《東邪西毒》中的17首曲子也佔到整部影片近50%的長度。
王家衛作品中還偏愛使用環境音樂。無論人物角色獨處在家,或是在快餐店、酒吧、舞廳,都會有相應的環境音樂相伴,以此營造特定氛圍,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二、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分析
影片《花樣年華》是由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的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該片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的曲折懸念,卻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男主角梁朝偉也憑該片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但其中獨具匠心的配樂,是該片獲得的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借來”的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一部電影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音樂,是影片主題的音樂表現形式。電影《花樣年華》的主題音樂是借用日本導演鈴木清順的《夢二》中的插曲Yume jis Thene,該曲出自在亞洲電影配樂領域中久負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之手。這首曲子在影片中共出現7次,貫穿了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全過程,也是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插曲。
Yumejis Theme是一首以g小調作為主曲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曲子中大提琴的撥弦音強勁有力,極富節奏感和律動性,和圓舞曲柔美圓潤的節奏相互交映,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更顯復雜多變,神秘優雅,營造出一種蔓延整部電影的誘惑和曖昧的氛圍。
陳太太和周先生成為隔壁鄰居之後,在房東的麻將桌上不期相遇,這時他們只是普通的鄰居。當身著旗袍搖曳多姿的張曼玉和帥氣優雅的梁朝偉在麻將桌邊擦肩而過時,導演採用了慢鏡頭的方式,並配上這首充滿了曖昧情調的曲子,暗示了兩人之間將要發生的感情糾葛。一段時間之後,男女主角已經比較熟悉,愛人經常不在家,他們都喜歡在樓下的面攤吃飯,陳太太買過飯回去的時候,就和下樓吃飯的周先生在樓梯口相遇,此時,音樂再次響起,畫面依然變慢,並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現了他們在相愛前雖有交集卻互相平行的生活。音樂第三次出現依然是在狹窄的樓梯口,依然是在來回面攤的途中,這時他們都已經發現了愛人出軌的痕跡,卻礙於他們自身性格和骨子裡傳統文化的約束,都沒有勇氣打破身份的界限,但彼此已經心照不宣。
在確定自己的伴侶已經出軌之後,在憂郁的音樂聲中,兩個人都露出了寂寞和無奈。在他們尋找自己的配偶開始婚外戀情的原因時,兩人的關系迅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親密無間,並且發現了共同的武俠小說情結,就經常在一起研究武俠小說,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房東的流言飛語又讓陳太太對於和周先生的交往開始變得謹慎,刻意躲避著他。直至他們互相表白心跡之後,陳太太忍不住趴在周先生的肩膀上失聲痛哭。最後,當世事變遷,花樣的年華已經悄然流逝,緩慢而悠長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依然採用慢鏡頭的方式,音樂和畫面高度吻合,表現出當時間如流水般從指尖淌過,曾經的真摯情感卻依然在心底揮之不去,不免讓人欷歔感嘆、滿心傷懷。
這首主題音樂貫穿於故事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的全過程,成為男女主角愛情發展的最好見證,也細膩真實地展現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變化,渲染出曖昧憂郁的氛圍,推動著故事情節的連貫性發展。在談到為何要“借用”這首《夢二的主旋律》作為電影的主題音樂時,導演王家衛說:“我一聽到《夢二的主旋律》這首曲子,就覺得它無論是在節奏上還是旋律上,都和影片《花樣年華》十分搭配。因為這首曲子是個華爾茲的旋律,是周而復始的迴旋曲,需要男女雙方的互動,和電影中張曼玉和梁朝偉間的互動關系恰好吻合。”正是這首“借來”的主題曲,完美詮釋了電影的主題,與影片的內容韻味、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對電影的主旨和內涵起到了重要的升華作用。
(二)老歌《花樣的年華》
在電影的結尾,男女主人公隔著一道牆各自獨坐,收音機里傳來周旋的老歌《花樣的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美麗的生活,多情的眷屬……在優美柔情的歌聲中,本就深陷懷情思舊情緒中男女主人公更加心事重重。電影鏡頭在二人之間緩慢來回平移,表現出他們在情感和社會的雙重壓抑下的苦惱和矛盾。當花樣的年華悄悄溜走之後,只能選擇將彼此的感情放在心底,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歌曲《花樣的年華》是1946年歌手周璇在其主演的電影《長相思》中所唱的一首插曲。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周璇扮演的李湘梅在戰爭中和自己的丈夫失去了聯系,被迫淪為一名舞女,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在李湘梅一次生日時,非常感觸,唱了這首《花樣的年華》,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美滿家庭、和諧社會的嚮往和對愛情的追憶。《花樣的年華》這首歌曲在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出現,主要作用有兩個。首先,我們不難發現,電影“花樣年華”的名稱就是來自於周旋的這首歌曲名,說明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就是對年輕時經歷的單純美好愛情的追憶,和歌曲《花樣的年華》的主題和意義非常契合。在講述完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之後,將這首曲子放在電影的結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電影的主題,引起觀眾對青春年華的思考和對如煙往事的回憶。第二,歌曲在電影中的出現採取了有源音樂的形式。所謂“有源音樂”,是指觀眾既能夠聽到音樂,又能看到音樂的來源(如該片中的收音機),是敘事體內音樂的一種。這首曲子以有源音樂的方式出現,使得主題的揭示更具有寫實性,能夠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共鳴,也是對電影情節畫面和人物內心世界更為真實完整的表現。
(三)《花樣年華》中的戲劇音樂
影片《花樣年華》中還用了京劇《桑園寄子》、粵劇《紅娘會張生》、粵劇《情探》、評彈《妝台報喜》等戲劇音樂元素。筆者認為,導演選取戲劇音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那時收音機中經常播放的京劇、粵劇等戲劇音樂廣受歡迎,因此,戲劇音樂形式的選用是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的寫照;另一方面,電影主題涉及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傳統文化束縛之間的矛盾,運用戲劇等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暗示著傳統文化在普通群眾中的根基還是很深厚,短期內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有很大困難,這也是造成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最重要原因。
電影中雖然幾次出現了戲劇元素,但是戲劇音樂的聲音在片中被壓得很低,斷斷續續,似有似無。這樣既做到了不喧賓奪主,使視覺畫面處於主體地位,又准確反映出傳統文化思想已經式微的時代背景,突破傳統思想的約束,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文化土壤已若隱若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影片中張曼玉的丈夫和梁朝偉妻子的出軌行為也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
(四)拉丁情歌和《愛的心境》
善於在影片中運用外國音樂元素,是王家衛電影的一大特色。影片《花樣年華》中的外國音樂主要有:黑人歌手納京高的三首拉丁情歌和作曲家邁克爾·加拉索的《愛的心境》。
三首拉丁情歌都具有很強烈的感染力,加上納京高極富磁性又略帶沙啞的嗓音演唱,為影片營造出一種既浪漫感人又憂郁傷感的基調,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愛情和傳統道德之間苦苦掙扎、欲罷不能、矛盾無助的心理。觀眾即使聽不懂曲子的葡萄牙語歌詞,也很容易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入一種無限傷感的失語狀態。當音樂聲隨著主人公一句“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的愛情表白響起,巨大的蒼涼和悵惘情緒侵佔了每一位觀眾的思緒,使他們在音樂的旋律和動人的情節中徹底沉陷。
《愛的心境》是邁克爾·加拉索專為該片創作的曲子。電影的結尾,周先生在吳哥窟的牆洞中藏下了心中的秘密,並用一撮小草塞住了牆洞口,為他們的這段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整個過程都回盪著《愛的心境》的音樂,簡單的撥弦伴奏和大提琴低沉的聲音,正是主人公在經歷了這場刻骨銘心愛情之後內心情感的傾訴和表達。觀眾在這曲音樂的旋律中看著男主人公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結束自己的這段愛情,不禁為他們感到傷感和嘆息。
三、音樂之外的啟迪
通過對影片《花樣年華》中音樂風格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導演對樂曲獨具匠心的選擇和運用在影片中達到的絕妙效果,也讓我們更深刻認識了“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這里的電影音樂,除了應用在影片中實現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還給我們帶來了音樂之外的一些啟迪。
首先,影片《花樣年華》的成功,離不開音樂元素的有效使用,更離不開畫面、情節、色彩等多種元素的有機配合。我們可以再次感受到,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要想獲得成功,需要在製作過程中把握好每種元素的作用,充分發揮每種元素的作用和意義,共同為電影主題的闡述服務。
其次,縱觀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無論是“借來”的主題音樂,還是其他音樂,都實現了音樂與視覺畫面的完美組合,都是導演對現代都市人群內心精神世界敏銳捕捉後的精確再現。讓我們通過這么一個簡單哀傷的故事,重新窺視到受多元文化沖擊的香港,都市人群面臨的情感失落、精神困頓和歷史迷茫的“病態”現象,帶給我們對歷史和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㈥ 孫紅雷扮演的楊年華是哪一部電視劇
不是電視劇,是電影,孫紅雷在電影《我願意IDo》中飾演楊年華。是一部改編自陳彤同名小說的愛情喜劇片,由孫周導演,李冰冰、孫紅雷、段奕宏等主演。該片於2012年2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位漂亮能乾的大齡女青年在舊情人回頭追求和新認識的相親對象殷勤對待之間,一點點做出選擇的故事。
楊年華演員孫紅雷:雖然是腰纏萬貫的富豪,卻不惜扮窮酸樣尋找真愛,最後一心想跟唐薇薇過日子的楊年華最終「乞丐」變「王子」,亮出了真實身份,大方給李冰冰錢買房,還花重金買鑽戒,並精心設計了一個浪漫奢華的巴黎求愛計劃。
(6)年華給哪個電影用過擴展閱讀:
唐薇薇演員李冰冰:事業有成的黃金剩女。她事業成功,但感情卻一片狼藉。32歲的她只談過一次戀愛,卻慘遭傷害。幾年裡,閨蜜為她介紹無數男人相親,結果卻不盡人意。直到她遇上舊日戀人王洋和相親對象楊年華,開始了一場兩男一女的奪愛戰。
王洋演員段奕宏:唐微微的前男友。為了所謂的夢想,他拋棄了唐微微遠走他鄉。7年後以海歸精英的身份再次回到唐微微身邊,希望能夠追回唐微微,而此時唐微微身邊出現了楊年華。
㈦ 為何外媒每次都會把《花樣年華》評為中國最好的電影
郭德綱老師有一句話,我認為說的相當的有道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類的東西,文藝類的東西,影視作品這類東西其實是很難分得清,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尤其是誰是真正的所謂的最好?
就像是有人會問一個問題,全球電影當中哪個影片最好?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你沒辦法回答,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它最好看的一部電影。但是如果把這個問題亮化一下,那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怎麼變化呢?就是看哪部電影最賺錢啊,哪部電影的票房最多這一下就能比出來,現在數據統計出來,全球最賺錢的一部電影票房最高的電影,復仇者聯盟4但是這部電影能稱得上是影史上最好的電影嗎?我相信答案一定是見仁見智的。
除了對導演的追捧之外,這部電影的主演梁朝偉張曼玉確實在花樣年華這部影片當中奉獻了他們最精彩的演出,用一句廢話來形容他們的精彩,演技就是男人演的,像男人女人演的像女人雖然是一句廢話,但這句廢話真的說出了他們演技的精髓,導演很棒,演員很棒,服裝更棒,音樂也罷,影像燈光都運用的趨於了一種病態式的完美,這恰恰迎合了外媒對東方人的情感生活以及所有一切的幻想,所以花樣年華才得到了這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