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行車與舊電鋼》拍活了,融於生活的共鳴,是良心之作嗎
不是我自誇,其實看紀錄片真的是一種享受,一種回味,像一壺老酒越品越香。徐州導演的良心之作《自行車與舊電鋼》,在這樣一座歷史古槐皮鎮城中生存著這樣一對音樂怪才,令人訝異。170分鍾握賀的觀影絲毫不怠慢,每一幀都自然流露真性情音樂人的冥頑個性。在徐州呆過一陣,看到熟悉的建築景觀和人,更是分外親切,融於生活的共鳴。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無論放在哪一年,都是年度紀錄片、年度電影人物。其實與《四個春天》在蓬勃的內在生命力上是完全一致的,畫質、收音這些技術性問題通通變成其次。開頭素材略顯零碎,但人物豐滿之後,電影迎來了它的魔力時刻:一切都對了。張宜蘇老師是橫道世之介一般的存在吧——“光是遇到那傢伙就是賺到了”。紀錄片真好啊,它能把一個人的命運與千萬個認真凝視的觀眾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從此在徐州也有一個可以掛念的人了。